首页 > 文章中心 > 逻辑思维训练汇总

逻辑思维训练汇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逻辑思维训练汇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逻辑思维训练汇总

逻辑思维训练汇总范文第1篇

一、案例选择

(一)案例选择原则

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经常使用的也是非常契合该课程特点的一种方法。将知识点隐含到案例中,通过案例中问题的解决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案例选择应该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启发性。典型性是指案例中的知识点要具有典型性、案例的应用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从该案例中推广到某一类问题的解决和应用。针对性是指案例中隐含的知识点是有侧重的,是针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的。实用性是指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是能够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的。综合性是指案例中隐含的知识点不是单一的,而是隐含着若干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知识点的,通过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学员获得的是对知识点综合掌握的能力,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性是指案例能深刻启发学员思维,是能激发学员独立思考能力的,是激励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探究行为的,是能够启发学员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对知识进行建构的。

(二)Excel综合案例

教员在课堂以外的教学准备中精心挑选案例。在Excel的综合练习实践教学中,选择一个从实际生活来的问题作为案例。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某单位引入了指纹打卡系统,人员的打卡数据经过采集后会形成一个打卡记录的Excel文件,图1中给出了该文件的部分打卡记录。该案例具有典型性特点,对于这一类问题具有代表性。该案例具有针对性,是针对排序、函数使用、数据筛选以及分类汇总等知识点的强化练习。该案例素材文件来源于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真正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案例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多个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该案例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其中问题的最终解决不是简单一步就能完成的。另外,该案例不同于一般案例知识点的考查,它把若干知识点隐含其中,需要经过逻辑分析才能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步骤。案例本身的选择对于实践教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该案例的选择为学员综合掌握Excel相关知识,并真正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依托。打卡记录Excel文件,作为实践教学中的素材文件分发给学员,要求学生根据素材文件和给定的规则进行相关统计。具体要求:在一段时间内根据收集来的打卡记录Excel文件和具体的有效打卡统计规则统计每个人的有效打卡总次数。有效打卡次数的统计规则为:

(1)一天共有两次有效打卡次数,上午1次,下午1次。

(2)上午08:30之前打卡,为正常打卡签到,在这段时间内多次打卡,仅算1次有效打卡次数。

(3)下午16:00(含)之后打卡为正常打卡下班,在这段时间内多次打卡,也仅算1次有效打卡次数。

(4)其他打卡时间打卡均为无效打卡。该案例电子素材文件和按规则统计每个人的有效打卡次数的要求构成了该Excel综合案例。

二、实践教学实施

(一)布置实验任务

在案例选择和确定与案例相关的基本素材之后,教员分发案例相关资料。同时,教员给学员布置实习任务,如果你是单位的打卡记录管理人员,你该如何做?这样,学员身临其境,角色身份发生了变化,自然引入了情境教学法。杜威认为,有有趣事情可做的真实情境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参与者的兴趣、主观能动性,角色的扮演,则增加了参与者的责任感、目的性。实验任务是基于案例基础上的,教员引导学员明确实验任务的具体要求,这就相当于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只有明确要做什么,目前拥有什么素材文件,才可以进行实验。

(二)引导和启发学员分析案例

该案例具有深刻的启发性,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一步步的从外到里的剖析,才能逐渐接触到问题的本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把实验任务布置给学员后,一开始学员有些不适应,不知道如何下手,当教员告诉学员该案例的实施用到的都是原来学过的知识的时候,学员呈现出茫然和不解的表情,这时,作为教员要启发学员思维,不断引导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从观察案例素材出发,教员引导学员发现并思考第一个问题:

(1)在原始数据收集中,会出现完全相同的记录(行都相同),如何去除重复记录?去除重复记录是在该案例实施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数据收集本身的原因,在形成Excel文件后出现重复记录,如果不把重复记录去除,会出现重复统计打卡次数的情况。如何能让Excel去除重复记录呢?教员需要启发学员,如果能够按照关键列“职工编号”和“打卡日期”进行排序,那么就会让可能的重复记录连续出现,这时就可以使用递推的方法。如果能够判断后一条记录和前一条记录中所有字段(列)的数值都相等,就可以认为这两条记录是重复的,这样的判断规则贯穿整个记录,可以判断出哪些是“重复”的记录了。“排序”这个知识点很简单,学员很快就做了出来,剩下的是如何判断重复记录了,“如果满足什么条件就怎样”,教员启发学员这需要用到Excel中的什么函数呢?有些学员已经兴奋地回答“可以使用IF函数”。这时教员进一步启发学员这个IF函数如何写,在什么位置写。通过不断的启发已经越来越接近这个子问题解决的核心了,学员们陷入了深思,教员点几名学员到黑板上写出自己思考的方法。经过几番修改,学员写出了正确的函数:“=IF(AND(B1=B2,D1=D2,E1=E2),”重复”,”不重复”),并把该函数写在F2的位置上,然后拖动填充柄复制公式直到最后一行。至此哪些是重复记录都通过函数显示了出来。随后教员再次启发学员,如何找出“不重复”的记录,作为下一步的数据呢?学员在头脑中迅速地查找已学的知识,很快就使用了“数据筛选”,把不重复的记录筛选出来,并把筛选出来的记录拷贝到了sheet2工作表中,作为下一步操作的数据。教员进一步启发学员考虑第二个问题:

(2)“打卡时间”列(E列)中不同的打卡时间在同一单元格中用“;”隔开,如何把它们分开到独立的列中以方便处理数据呢?教员引导学员观察E列中数据的特点,所有的时间数据是用“;”隔开的,使用Excel什么功能可以分开呢?有的学员马上提出,学过“数据分列”知识点,在这里很适用。当教员肯定了这个想法后,学员们都迫不及待地在计算机上操作了起来,并成功地完成了数据分列。在此基础上,教员启发学员考虑第三个问题:

(3)如何计算一条记录(行)中,打卡时间在8:30之前的打卡次数,打卡时间在16:00(含)之后的打卡次数?(提示:使用哪个函数)既然“数据分列”完成,打卡时间独立地显示在了各个单元格中,问题转化为了计算在打卡时间区域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数目。学员很快反应到这正是讲过的COUNTIF函数可以实现的功能,教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学员很快用COUNTIF函数找出了该问题的答案。在L2和M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E2:J2,“<8:30”)”和“=COUNTIF(E2:J2,“>=16:00”)”,并向下拖动填充柄,这样分别在L列和M列计算出了“上午规定时间内打卡次数”和“下午规定时间内打卡次数”。至此,虽然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却越来越接近解决问题的核心了,大家都看到了问题最终解决的希望,学员全神贯注地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做,教员再次启发学员,“目前我们用COUNTIF函数计算出来的是我们要的最终结果吗?不要忘记如果在上午或者下午有效打卡时间内多次打卡,那么上午或者下午的有效打卡次数仅算一次”,因此,就有了如下的第四个问题:

(4)上午08:30之前打卡次数如果大于1,如何令上午有效打卡次数记为1。下午16:00(含)之后打卡次数如果大于1,如何令下午有效打卡次数记为1。(提示:使用哪个函数)教员启发学员,又碰到了“如果满足条件,就怎么样”的问题了,学员们非常兴奋地说了“用IF函数”。的确,在这个案例中,再一次用到了IF函数,分别在N2单元格和O2单元格中分别写入函数“=IF(L2>1,1,L2)”和“=IF(L2>1,1,L2)”,并拖动向下填充柄填充其他单元格,以求出“上午有效打卡次数”和“下午有效打卡次数”。最后在P列使用简单的Excel公式中的加法运算就可以求出“一天有效打卡次数”了。每个人在不同日期的一天内的有效打卡次数终于在教员的层层启发下计算出来,最后一个问题抛出:

逻辑思维训练汇总范文第2篇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R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09-02

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既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又是一门实践、综合性很强的临床应用学科。病原生物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课程牵涉知识面广、内容多,同学们难以通过抽象思维转入形象思维。

1.分析学科的特点,紧跟时代节奏

分析和了解本学科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推动了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扩充了实验诊断的项目,出现了新的治疗方法,使之在原来经典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提高,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医学微生物学在医学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突出。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医学工作者,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进入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限制性内切酶、DNA杂交、测序和扩增技术等许多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新手段的应用,使某些原来不能培养或培养需很长时间和特殊条件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基因诊断成为可能[1]。20世纪末出现了许多新病原体及其引起的新的传染病。人们对新传染病的认识和准备不足,缺乏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同时因为人群无免疫力,疾病来势凶,传播快、途径多、范围广,所以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如0157出血性肠炎、疯牛病、0139霍乱、爱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新型肝炎病毒、埃立克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莱姆病、肠病毒71、手足口病及新世纪出现的非典型肺炎等新传染病均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和范围内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影响。

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启发学生将基础理论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开启学生的思维,促使其主动思维,同时提高课堂活跃程度,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2]。

2.1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过去旧观念认为,只要记忆力好就能学好医学。其实,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医学生将来面对的病人情况往往很复杂,许多病因常会被表面症状掩盖。这就要求有很强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学思结合是思维训练的主要规律,因此,我们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致病性微生物与临床疾病的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讲授致病性细菌各论和病毒时,有计划地开展几次讨论课。讨论的方式有随堂讨论和布置讨论两种,随堂讨论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由教师出讨论主题,学生随即讨论,然后教师汇总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2.2 病案教学法 :

医学生的毕业志向绝大多数是从事临床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对其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教学上尽量理论联系临床实际。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基础课讲授的枯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其综合素质[3]。比如:当讲授“病毒”一课时,用“2004年7月在尼泊尔爆发的A型流感(H3N2)”事件引入。再提出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传播方式,是否会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等问题。通过这个病例和几个相关的问题使同学们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又如:讲授“杜氏利曼原虫”时,先给学生介绍本国近期蔓延的一种因利曼原虫所致的黑热病病例,然后提出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特点是什么,生活史怎样,如何致病,如何诊断和防治等问题。

2.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病原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正常菌群”一节内容时,可有针对性提出问题:“医生常常强调避免感染,为何我们还有食用带有细菌的酸奶?”问题提出后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寻找答案,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点。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2.4 理论结合实践 :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从微生物与寄生虫的形态特征,致病机制到检查方法,都与实验密不可分。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独立性。实验技能训练不仅是基本功的训练,也是科学素质的训练,必须从严抓起。在实验教学中,应把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如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细菌形态玻片标本的观察、细菌涂片的制作、革兰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法操作、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培养与鉴定技术、消毒与灭菌、玻片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等。

2.5 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幻灯、胶片投影、多媒体课件、模型、标本及黑板画图等,形象而直观地讲解知识、突出重点,做到声图并行,令抽象的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这对语言交流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尤为重要。对病原生物学教学来说,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主要是语言描述、板书加上挂图,其中挂图的展示基本就算是直观教学了。但毕竟挂图的数量、色彩和变换的速度是极其有限的,缺少声音和动画,不能和电子图片以及多媒体演示相提并论。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进入了多媒体时代,教学方式发生了变革,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及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4]。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微生物教学中,使教学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体技术使直观教学成为可能。现实世界可以在课堂上生动再现,其效果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其次,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密度和提高讲课效率。课堂中学生可以观看多幅图片,阅读多篇教学材料,这个数量可以是传统教学的几倍。

3. 分析与思考

病原生物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就其学科特点而言,内容繁杂,逻辑性较差,相对枯燥,学生普遍反映医学微生物学比较枯燥繁琐,不易记忆,在学习上深感困难。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意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教会学生学习病原生物学的方法,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或其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讲授的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许多新问题的出现,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及方法,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特点和对教学培养对象,选择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组合,考试形式的合理化,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新型的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 段朝晖,梁伟南.新时期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5):670-671.

[2]李泽生,冼利青,张艳髓.“问题为基础”教育模式毕业生特征与优势分析[J].医学教育,2002,4(6):3l-34.

逻辑思维训练汇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46-01

1.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 教师角度。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以前学习的知识点、根据课程内容结合教学计划进行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知识点进行汇总,绘制成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把本节课要讲的重点通过想象的方式来进行呈现。教师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把各个概念进行联系,保证英语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1.2 学生角度。高中英语教学中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记忆。让学生通过简练的文字和图像,对其进行简明扼要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节省时间,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英语知识,增强自身的记忆力。学生在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死记硬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英语学习方法,去解决英语问题,让学生能够分辨出英语知识体系。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调控。设计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框架,这样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我学习的效率。

2.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在思维导图中的应用

2.1 构思思维导图。在设计思维导图时,首先就是要在课前先进行准备设计思维导图。在上课前教师可以根据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来设计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本节课的预习工作,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来建构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可以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点与现在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联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预习和学习的效率。学生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预习的过程中,把本节课要讲的重点、难点的部分用红笔进行标注,这样能够提醒学生在上课时可以着重听这一部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英语知识。比如在学习主谓一致时,要注意在语法上一致,以单数名词或代词,动词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或从句作主语时,谓语动词要用单数,主语为复数时,谓语用复数,如:To work hard is necessary for a student.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思维导图的构思,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用and或both….and连接的并列主语,谓语动词用复数,比如:Both he and I are right.并列主语如果指的是同一人,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谓语动词用单数,如:His teacher and friend is a beautiful girl.主语是单数时,尽管后面跟as well as,but,except,besides,with,along with,等,谓语动词仍用单数,如:The teacher as well as his students is excited.某些不定代词,如做主语,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如:Everyone has a book.当意义上一致,表时间、距离、价格、度量衡等的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通常用单数,如:Twenty years is not a long time.学生可以在课前画出思维导图,以树的形式把主谓一致语法进行展开。

2.2 课上讨论设计思维导图。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自己的笔记进行制作和整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节省记笔记的时间,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好好听讲,给学生留出充足思考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把自己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划分。让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层次的记录。从而帮助学生把本节课要讲的重点和要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找到本节课的关键词,然后对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加强记忆理解内容。与传统的记笔记的方式相比,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可以让学生节省时间通过简洁的方式记录,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掌握。除了这一点,还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习英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英语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话题,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把自己的观点总结出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思维导图来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不定式的句法时,不定式作做主语时,为了保持句子的平衡,往往以it作形式主语,而不定式置于谓语动词后。如:It is nice to her from you. It is not easy to be a good teacher.作宾语时,通常用于want,hope,wish,like,need,hate,begin,start,refuse等词后。如:I forgot to lock the door.学生在教师上课讲解时,就可以先把自己的思维导图拿出来,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课堂上进行阐述,然后根据教师的引导把教学的重点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提高讨论的效率。思维导图在课中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导图带入到班级小组讨论中,保证自己的思维导图不是随意写写应付了事,而是用心去写然后记住自己的步骤。从而起到一个促进学习的作用,保证能够更好地学习英语。

2.3 分析与整理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教师的讲解,可以在课后复习阶段把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和整理。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后进行英语复习,可以不再像从前那样死记硬背,可以灵活的运用知识点。在分析与整理思维导图时,学生可以灵活、熟练的掌握知识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再惧怕英语。让学生能够根据思维导图的分析与找那个了,把整个英语知识体系划分成多个部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定位,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也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作业可以好好利用自己的思维导图。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自己在下课进行绘制,然后把下节课需要的知识点进行绘制。对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及时的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学会主动学习。比如,在学习完情态动词与助动词之后。学生要了解重点是助动词本身无意义,在句中帮助主要动词构成一定的时态、语态、语气,或是帮助构成否定句和疑问句,常用的助动词有be, do, have, shall,will。情态动词表一定的词义,本身并不表示动作或状态,而仅仅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它在句中须和主要动词一起构成谓语,主要的情态动词有can,may,must,have to, ought to,need,dare,shall,should,will,would.比如can能,可以,表说话人统一,许可还可表客观条件许可,如:You can go now.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讲的,把情态动词划分清楚,保证自己在做这类题型时不会出错。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反思,根据教学反思把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和整理。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上完本节英语课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上课的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思维导图对教学结果进行梳理、分析和反思。思维导图在这一阶段可以帮助教师进行阶段性的总结。通过总结出来的问题,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3.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贯穿于高中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解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英语知识点串联起来,变成更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清晰的知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帮助自身在英语学习中主动去思考。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学会利用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 杨淑娟,方芳,管蒙蒙,王凯瑞.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教学内容设计[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4:119-122.

[2] 邓皎皎. 思维导图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 广西教育,2016,3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