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单亲孩子的心理辅导

对单亲孩子的心理辅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单亲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单亲孩子的心理辅导

对单亲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单亲家庭学生 案例分析 教育对策

1 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

作为已成年的单亲家庭高职生来说,由于长期生活在亲情残缺的困境和压力下,他们的心理阴影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消失,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扩大。因为在随着自我意识提高的同时,他们心理的敏感度也会随之增加,加上高职院校比较复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极易形成以下几种心理特征:①自控能力差,不遵守纪律,厌恶学习的偏激型;②自卑情结严重,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际的消极型;③情绪不稳定,易怒,遇事易冲动的攻击型。

2 高职院校辅导员单亲家庭学生教育对策探讨

2.1 深入宿舍,逐一摸查,掌握信息,建立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档案。宿舍是学生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个性特征表现最明显的场所。深入宿舍,广泛与学生交流,辅导员就能很好的掌握单亲家庭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心理特征。在了解单亲家庭学生个人信息和心理特征的情况下,为他们建立心理辅导档案,这有助于辅导员有计划有目的开展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在深入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以及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表现的基础上,辅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逐步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阴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档案后,辅导员还要记录他们心理变化过程,为以后的反复教育及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2.2 营造关爱、宽容、理解的温馨环境氛围,引发单亲家庭学生愉悦心理。辅导员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为单亲家庭学生营造充满温馨的环境氛围。①来自教师的关爱。在高职院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一线老师。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中,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辅导员也要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向他们介绍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他们的个性特征,争取任课教师共同的关心和帮助。②来自同学的友爱。在高职院校学习和生活,学生交往最多的就是同学。因此,来自同学的关爱,是引发单亲家庭学生愉悦心理的重要因素。辅导员要设法创造友爱的班风,营造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依靠班团干和学生党员,成立帮扶小组,对单亲家庭学生实施关爱行动。如第一种心理特征的学生,可由班级负责考勤的班干进行监督。督促其按时上课。在期末考试前,安排学习委员和班上学习优秀的同学帮助其复习。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关心下,这类学生的自控能力便会有较大的提高,旷课现象逐渐减少,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又如第三种心理特征的学生,情绪不稳定,遇事易冲动的现象,辅导员与其宿舍的其他成员,一起分析和商量帮扶对策。让大家以宽容、理解的心态给予其更多的爱心和关怀,主动与其谈心交流,一起外出参与活动,让真挚的友情感染他们。③来自家长的配合。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因素造成的,所以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对自己孩子态度的变化,是直接影响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和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问题。辅导员在教育单亲家庭学生时应以家庭作为切入点,主动与家长联系,并结合单亲家庭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其家长一起分析家庭在教育上的误区,共同商量教育孩子的方法。根据单亲家庭的具体情况,选择家庭主要联系对象,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更可以引导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让他们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家长态度的变化,能引发单亲家庭学生的愉悦心理。在愉悦心理的感召下,促进他们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励自己的进取心。

2.3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弱化消极行为,增强单亲家庭学生自信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活动,让单亲家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与他人交往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能极大的弱化他们的消极行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以主题班会活动的形式,突出教育的主题,强化针对性,易使单亲家庭学生理解和接受。为了促进新生之间的认识和熟悉,让每位同学走上讲台自我介绍,谈个人和家庭状况,谈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加深同学彼此间的了解。为了解决学生对专业学习迷惘的问题,邀请任课老师就专业特点、课程设置,以及职业岗位要求,与学生开展交流,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为了更好地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以分析案例的方式,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心理,大胆说出自己的心声。让他们在倾听和被倾听过程中,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提高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活动中,辅导员要善于发挥单亲家庭学生的特长,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成功信念。在系组织的心理情景剧表演比赛中,动员单亲家庭学生参加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体验不良心理的危害性,同时感受与同学们合作的快乐。

总之,对待单亲家庭高职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辅导员除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外,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心理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并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如学校心理咨询室、任课老师、家长、班团干及同宿舍的同学,共同协调配合,才能使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淑琼.单亲家庭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其对策[J].肇庆学院学报,2002(2).

对单亲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单亲家庭孩子 教育 方法 理念 步骤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73-01

单亲家庭是社会的沉疴。病因不在孩子,可是孩子却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里的单亲家庭,包括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分居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正是因为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家长与孩子的品性与受到的教育及环境影响不同,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也表现出多样性:他们有的敏感、多疑,自卑沉沦;有的自负、清高,孤高傲世;有的外向张扬,有的内向封闭;有的事事要强,有的时时消沉……近两年来入我校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数为双差生。

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很注意观察,他们的共性是:情绪变化无常、不健全的自尊、退缩的懦弱、无谓的冒险、固执好斗、好出风头、爱走极端……但最大的共性是撒谎。不管是处于防卫心理,还是处于保护心理,不管是处于讨好心理,还是处于拒绝心理,撒谎是我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孩子的通病,也是顽症。

在我校,对于这样的学生怎么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让他们得到与普通家庭相同的关爱与温暖?班主任工作多年来,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总的想法与办法就是关注,让教育有理有步。下面就把我在工作中,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几点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一、观察:让学生的言行掌握在你手中。观察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前提。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观察,不能仅靠眼睛、靠言谈、靠其他学生,更要用心灵来观察。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不愿意让你接近,他们心理的防线很多,也埋藏得很深,如果你有意去了解他们,他们会对你敬而远之。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斗智斗勇”。多用不被他们察觉的侧面了解,最好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去了解他们。

二、交谈:让家长共同面对孩子的成长。我常和这些孩子的家长分别谈话。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学校及老师方法基本一致,而更多的是完全不同。在与家长沟时我常常要先教育家长。

首先,不过度保护,切忌期望值太高。不少单亲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往往会很激动,没想到这激动本身就是源于期望值太高,却缺乏沟通。

其次,包办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第三,经常地表达赞美和激励。家长经常地表达赞美和激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在不断地成长与进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会找到自信。

第四,要尽力抽时间和孩子共同娱乐。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增加了解,让亲子之间更多理解与关注。

第五,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与家长观点不一致时,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没有效果,就不妨搁置几天再尝试。

和家长达成共识后,工作就简便多了。

三、感化:让学生家长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任务。在对单亲家庭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第一个大问题是“教育功能欠缺”或“教育功能不全”。因为,对子女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缺少一方,有些作用是难以代替的,而且双亲都在身边给孩子带来更高的安全感和情感满足,也是单亲家庭所没有的。这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的教育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与支持,他们受到了感化,教育孩子上老师与家长形成了合力,效果显著。

四、真诚:让单亲的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怎么才能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呢?我想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用真诚打动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温暖。运动会前,我班是劳动班,到操场一看,到处是长得郁郁葱葱的“婆婆丁”。休息时,我和学生一起拔了一些,并对他们说,多弄些,回家给他们拌咸菜。下班时,学生弄了一方便袋,我拿到家,给学生拌了拌。第二天一早我拿咸菜到班级,学生在教室里就空嘴儿吃起来了。其中有一单亲家庭的孩子对我说:“老师,你拌的咸菜真好吃,我从来没有吃到过这么美味的咸菜。”我说:“只要你想吃就告诉我,我会给你带来。”他看着我,甜甜地笑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容。此后,我明显地感觉到,我的话他听了。这里不是用小恩小惠(咸菜)收买,而是用真诚打动了学生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五、宽容:让学生有改过的机会。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宽容的力量往往比批评更大”。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常常要宽容,但宽容绝对不是屈从。尤其是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更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相信他们内心一定是想向善的。在单亲家庭孩子身上,宽容是最好的武器。给他们时间,给他们机会,相信他们会接受你的教育。

总之,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大难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定要配合社会教育,多进行舆论宣传,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个没有歧视、平等、大的生存环境最为重要。作为老师,应适当关注他们,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多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在一般情况下用平等的眼光、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群本来就应该公平对待的孩子,在班级造就平等的舆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减少自卑感,真正完全地融入学生群体,勇敢地面对生活,冲破一切阻力,勇敢地面对社会。

【参考文献】

对单亲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单亲家庭 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 成长 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婚姻、家庭等的看法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好多的家庭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分断,我近年来所带的班级中,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是愈来愈多了。从教育的角度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要求自然要重视这类家庭的孩子。众所周知,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替代的良好影响。反之,没有一个完整的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很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会常常出现种种缺陷。

1.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爱,往往产生与众不同的心理问题,造成了品德缺项,成绩下滑,心理封闭等特点。

1.1 缺乏责任感。在一项有关单亲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感受"的调查显示:认为家庭生活感受良好的,完整家庭的子女占92%,而单亲家庭的子女仅为8%.单亲家庭的孩子对家庭缺乏温暖感和责任感,由此影响了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身的发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1.2 难以沟通。家中之事,单亲家庭的孩子不便也不想让老师、同学知道;在老师、同学询问有关自己家庭之事时,他们有意避开不谈,也没有要求老师、同学帮助的意愿,因而难以与他们沟通。

1.3 注意力不集中。单亲家庭的形成往往是父母双方经过长期猜疑、分居、嘲讽、甚至暴力形成的,过程之中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学生在课堂上会时常念及家中之事,学习情绪大受影响,学习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

1.4 性格内向孤僻。单亲家庭学生往往会认为父母不爱惜自己,认为自己是多余的,内心深处缺乏自信,不喜欢与人交流沟通。因而自我封闭,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表达内心世界,令教师难以捉摸他的心思。同时,由于性格内向,未能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影响学习效果。

另外,单亲家庭还面临着许多其它问题,如家庭收入单一,孩子读书问题,父(母)再婚的欲望及再婚后新的家庭开支等。特别是我所任教的农村中学,认养孩子的一方父(母)为了生活或再婚,不得不外出打工而将孩子留在农村,有时几年都没有音讯,少数单亲家庭学生必要的学习用品也难以保障,使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长期游离在父爱和母爱的庇护之外。

2.多措并举,促进单亲家庭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辅导的重任。结合工作实践,我认为,开展灵活多样的心理辅导,精心设计同学交友、教师谈心等友情弥补,建立与家长适时沟通的常态机制,对单亲学生健康成长非常必要。

2.1 建立档案,掌握学生具体情况。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详细记录,并适时收入新增的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做好保密工作。选派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关心其生活,矫正其行为,定期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情况。

2.2 引导舆论,营造温暖外部环境。单亲家庭子女因家庭破裂,生活环境自然难称和谐,不单家庭内部,还有来自街坊邻居、同学、亲友诸方面的影响,生活氛围的逆转必使其心性压抑、变异扭曲。作为教师,尤其班主任,应努力为之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外部环境。校园是中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环境的营造自然从校园的内部开始,从班级开始。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会对全班学生的引导功能,要充分发挥班干部舆论主导力量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班刊和各种文体活动的评价融合效用,使学生懂得善待家庭不幸的同学,组织学生多关心单亲家庭子女,使之不孤立于班集体,在学校生活愉快轻松、积极上进。如,可以组织学习优秀的学生给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补补课或约他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生活上如果有困难,可以发动全班学生进行捐助。当他们生日来临时,也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生日聚会。与学生家长及与之关系紧密的人积极联系,取得一致意见,努力改善其家庭氛围和人际交往氛围,并长期坚持,使各种环境日臻和谐。

2.3 正确疏导,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父母一旦离异,马上有被遗弃的感觉,觉得自己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于是恨父母,恨亲戚,恨周围一切人,更有甚者,对生活、对人生失去信心,厌倦学习。为了及时纠正这种情况,作为老师,首先须要了解情况,寻找时机,及时与这些同学深度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协助他们了解婚姻破裂的事实,不以单亲家庭为耻或感到特殊,在他们理解的范围内,告诉有关婚姻的一些事,并强调孩子并没有错,也不必为父母离异负任何的责任,以澄清孩子的错误观念,以及害怕的心理。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意识上的偏差,学会宽容他人,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4 倾注爱心,促进心理恢复健康。在对学生倾注爱心时,于微细之处见真情,学生生病时能够关切问候, 失败时真心抚慰,苦恼时听其倾诉,迷茫时指点迷津。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每个学生都如一粒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性。不过有发芽的早晚之别,花开在初春或晚秋之异。教师的天职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法,沿着不同的规律去开启他们的心智。切不可厚此薄彼,偏爱优生,冷落中等生,歧视特困生。对单亲子女更要尊重、信任。教师一个信任的点头,一句信任的鼓励,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是对学生最好的鞭策。如此,学生的心理必能迅速恢复健康。

2.5 发挥特长,帮助认识自身价值。针对单亲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在班里组织一些展现个性特长的活动、比赛,如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借助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对确实没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要鼓励、引导他融入活动,并针对其某一方面、某一闪光点进行表扬,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消除自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2.6 搭建平台,密切家庭联系。因为单亲家庭学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学校、教师方面要主动作为,设置相对保密的空间,动员全体学生或家长,通过面谈、电话、QQ等方式,参与"家长会"、"心灵小屋"、"鸿雁传书"、"我打亲情电话"、"父母或子女――我错了"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单亲家庭学生内心表现,正确引导学生处理与家庭的关系。

2.7 注意细节,提供角色认同。父母离异的家庭,既剥夺了子女学习的楷模对象,可能会使孩子出现性格和性别异化。他们因无法从父母身上学会与异性如何相处,如果与父亲生活会对女性存有恨意,与母亲生活则对男性存有恨意。当男童由母亲来抚养时,男童可能会有女性性格,同样的当女童由父亲来抚育时,女儿可能会比较男性化。在学校分班、班级分组、调换座位等时,要考虑到这些细节,安排合适性别的班主任、组长、同桌,以方便单亲孩子有适当的角色认同对象。

对单亲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单亲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疏导

一、单亲小学生数量日趋增多

日前,笔者对所在小学进行了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数量占全校学生数的比例为12.2%,这一数字较2000年初有了大幅的提高,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随之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和教育问题,2007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100名少年犯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近 60%的少年犯来自于离异家庭,目前这一趋势有增无减。这也引起心理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犯罪学家极大的忧患。这个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有研究显示,单亲学生存在较多心理健康危险因素,是潜在的心理、行为障碍高危人群,值得医生、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重视,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及时疏导、干预,以防止出现严重心理问题。

二、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1.家庭生活引起自卑心理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是支撑孩子幼小世界的全部,处在单亲家庭的孩子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这种失望是十分深刻的,难以言表的。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没有母爱或者父爱的孩子是没有教养的孩子,如果孩子们闹别扭,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 (包括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刻意保守着这个秘密。这类学生有的原本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气想要改变环境,但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这是最为隐潜和较难克服的心理症状。

2.亲情缺失导致的心理孤独

单父及单母家庭子女都较少地体验到其单亲父亲及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并主要存在父母离异家庭中。有研究表明,离婚家庭中学生显示随父生活者更少地体验到温暖,而随母亲生活者与双亲者 差别。单亲孩子,特别是生活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 (母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他们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不主动接近别人和参与集体活动,觉得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独处。

3.家庭责任感缺失导致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单亲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感受”的调查显示,认为家庭生活感受良好的,完整家庭的子女占92%,而单亲家庭的子女仅为8%。单亲家庭的孩子对家庭缺乏温暖感和责任感,由此影响了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身的发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另外,单亲家庭学生往往因住所多次迁徙、家庭人际环境出现变化而影响情绪及学习注意力的集中。

三、单亲小学生的教育疏导

1.积极调查,积极干预,心理疏导

利用好家访的机会,充分掌握单亲学生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要设法取得家长或者监护人的信任和配合,以减轻老师工作的难度。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学校在领导和协调上需要统筹,让家访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育行为,也要给予老师充分的信任和责任要求。

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单亲学生,心理咨询室更能发挥作用。而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也应该是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而且对于帮助他们缩短心理适应期、加快人格的成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针对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建立相应的辅导专题讲座。同时,对每一位老师来说,心理教育都应当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思想当中来。

2.多平台,多方式,多沟通

利用好家长学校的平台,积极干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让亲情在还在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可以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联系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并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让家长懂得帮助孩子调适学习心理,并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还可以利用网络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在网上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家长共成长。

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中渗透心理教育。学校、班集体定期、不定期举行的各项活动,促使这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班主任可采用成立课外学习小组的形式,帮助他们学习功课,以提高成绩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可明确人生目标,又可逐步消除孤独感。另外,要引导他们多看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以及相应影视片,以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客观事物,讨论文学作品,认识自我形象,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外部因素和自我调节,使他们尽快走出迷茫的境地。

总之,单亲家庭儿童具有孤僻、不关心他人、不近人情、不友好、倔强,攻击性高,自卑、内向,焦虑、郁郁不乐及较强的情绪陛倾向,心理发育不成熟的个性特点;学习成绩差于核心家庭儿童。现实生活中显示,离异家庭儿童的犯罪率明显高于健全家庭。为了儿童健康成长,家长要相互体谅,以宽容之心接纳对方,尽量避免对子女个性、学习成绩的不良影响;同时,学校和社会也要伸出友爱之手,共同关心单亲儿童的心理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梦娟.中国高离婚率调查[J].政府法制,2008,(14):34-35.

对单亲孩子的心理辅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1Z040.

前 言

根据中国民政部规划财务司的统计,2010年,我国有196.1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并从近5年的情况看,离婚人数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幅高达7.65%。社会离婚率的持续增长使中国已经有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单亲家庭中生活。

随着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单亲家庭以及由它所引致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欧美国家,单亲家庭已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丹麦、爱尔兰、瑞典、英国的单亲家庭已占到全部家庭的18%~19%,在美国,单亲家庭更是占到全部家庭的25%,所以,西方国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而在中国,对于单亲家庭,特别是单亲家庭大学生这一既不属于未成年群体,又不完全成熟的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尚缺乏系统性。因此,面临着校园中逐年增加的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种种问题,如何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健康乐观地成长,更好地适应社会,已成为当今高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我国高校单亲家庭大学生现状分析

1.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即:欧美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此后,许多学者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单亲家庭的概念进行界定。

综合国内外学者们对单亲家庭的界定及中国的现状,我国现阶段单亲家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形态:一是丧偶式单亲家庭:家庭内部配偶一方去世,另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所形成;二是离婚式单亲家庭:夫妻双方经法定程序解除婚约,父母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三是未婚式单亲家庭:未婚男女未办理法律手续同居后,所生的子女与父母一方共同生活,这种形式的单亲家庭以未婚母亲同非婚生子女共同生活较为常见;四是分居式单亲家庭:保留夫妻名分,在一定程度上夫妻的权利、义务得以保留,但夫妻不居住在一起的家庭。

2.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特点

单亲家庭的子女,面临着亲情残缺或教养失衡问题,特别是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他们在心理、思想、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健康等方面都有别于双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更容易遇到障碍,也更容易产生很多问题。

(1)心理素质脆弱,心理障碍突出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沟通能力较差,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心理障碍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孤独、自卑心理严重。作为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失去父爱或母爱,从而造成他们内心孤独、自卑、忧郁、缺乏安全感和无所适从。二是抑郁、冷漠心理明显。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自我封闭,甚至会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三是嫉妒、叛逆心理作怪。他们不相信并排斥周围的人,常常表现出性情暴躁,遇事更多地通过打架、斗殴等行为来解决,甚至做出自残、自杀或杀人等更为严重的事情。四是神经型或精神性心理疾病,一些单亲家庭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经历而患有一些严重的心理失常病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并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单亲家庭大学生中患有这些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2)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

调查统计发现有36.5%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甚少,有32.2%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很少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有34.6%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对入党没有追求,有28.3%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大学生逃课问题严重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头痛的事情,在逃课大学生中,单亲家庭大学生所占比例较高。这说明单亲家庭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问题相对更为严重,应引起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3)价值观念扭曲,品格修养不良

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严重的扭曲,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一是价值主体过于自我化。在行动的取向上缺少奉献精神,以自我为核心。二是价值取向功利化。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滑向了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三是价值目标庸俗化。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在享乐主义价值观影响下,生活情趣趋于低级化、庸俗化,不仅会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影视作品,沉迷网吧,甚至存在一些越轨行为。四是价值目标短期化。由于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认识不足,从而表现出目光短浅,追求行为短期化。此外,相对于双亲大学生而言,单亲家庭大学生受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在品格修养上更易存在缺陷。很多单亲家庭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和解决,而是选择自暴自弃。

(4)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社会责任意识较差

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单亲家庭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较低,缺乏自身的社会角色意识,因此在接触社会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多障碍。一些单亲家庭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牢骚满腹,但缺少社会责任心,没有民族自豪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对别人的困难和痛苦缺少关爱和怜悯,甚至对社会、对他人产生抵触情绪。个别单亲家庭大学生因在社会中受到过挫折而对社会、对国家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往往通过破坏公共财物、破坏社会秩序等消极手段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无论对其自身素质的完善还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不利的,因此应引起关注。

单亲家庭大学生现状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残缺

单亲家庭大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大多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巨变,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单亲家庭大学生对自己和家庭的正确认识,随之而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孩子正常的情感、情绪生活,也是单亲家庭大学生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由于缺乏与父母正常、必要的沟通,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这也促成了问题的产生。

2.社会教育的偏颇

社会对单亲家庭的排斥和歧视,对单亲家庭大学生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效应。他们(特别是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困境并没有像其他弱势群体一样受到其他成员的关注和同情;相反,社会往往把其视为青少年犯罪、社会道德败坏等社会问题的源头加以贬低和反对,并且把单亲家庭所存在的困境归因于当事人的道德和个人行为选择的必然结果,从而把他们排除在政策调节和援助对象之外。

3.学校教育的失调

相对于贫困生、后进生,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似乎并不是很突出,所以辅导员在正常情况下关注较少。这种情况下,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就会误认为辅导员不管也不关注他们。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各种问题的及时解决。

4.个人心理素质的低下

一项调查分析表明,凡是存在问题的单亲家庭大学生,绝大多数人的性格都是属于内向不稳定型的,属于黏液质或抑郁质,即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的易损伤性和对生活事件的易感受性。因此,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弱,也是导致各种问题出现的内在因素之一。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人生阶段,而单亲家庭大学生在高校中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学生,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少关爱和亲情,内心倍感孤独,渴望友谊和交流,但又不善交往,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烦恼和困惑。高校如果不重视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导致他们行为偏差,甚至走向极端。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单亲大学生成长中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单亲家庭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增强政治观念、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并且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号召力和感染力,学会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坚决避免空洞的说教。另外,要因材施教,有意识地针对单亲家庭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注重调动单亲家庭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思想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升华。

2.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给予需要的学生“隐性帮助”

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家庭学生人数,通过对其生活状况的隐性调查,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在心理上,根据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肯定自我、建立自信心,从而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同时也要坦诚地接受自己的短处,努力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己,逐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引导单亲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应努力建设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单亲家庭大学生在环境熏染和文化活动中强化积极行为,弱化消极行为。并且有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从单亲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出发,创造出和谐的文化氛围,帮助他们培养人格魅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要充分发挥纪念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大历史事件等隐性“教材”的功能和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单亲家庭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4.构建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

对于单亲家庭家庭的学生,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应负起教育责任,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其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其二,政府和社会,不仅要在经济、政策法律上给单亲家庭保障,更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为其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其三,大众传媒和公共舆论也应发挥支持作用。

重视对单亲家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面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种种问题及特点,单靠任何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健,陈一筠. 家庭与社会保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分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3]李婵. 社会学视野下的单亲家庭[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10).

[4]王雪军.单亲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发展趋势[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

相关期刊更多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信息工程大学

木材加工机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染整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