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农业科技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使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成为中小学必修课程,课程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的改变是否同样改变了实际中的课程教学呢?应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城市和地区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于经济不发达、教育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农村初中来说,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设施跟不上。
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非常落后,硬件设施不齐,软件方面配套跟不上。如《走进网络世界》、《设计主题网站》等,因为学校机房没上网,这些内容无法讲,讲了没法用,有理论没实践。而且大多数学校计算机的数量较少,学生人数又多,无法保证学生的正常上机时间。对于技术性和实践性如此强的信息技术课来说,教学效果就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观念转换滞后。
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来说,虽然也列入了县会考范围,但它与中考无关,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学校领导只看学生的主科成绩,从不过问信息技术这门课。
(三)教学方法不合理。
我国设立教育技术专业的历史并不长,培养的人才远远没有满足社会和学校的需求,现在中小学教育技术工作岗位上的教师很多不是教育技术相关专业毕业,而是从其他教学岗位转过来,通过培训走上教育技术岗位的。这类教师往往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照本宣科,以一种完成课时任务的姿态去应付这门课,至于实践,对他们来说,挑战就更大了。
二、原因分析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它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未来公民的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在实践的初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基于上述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现状的讨论,不难看出,是有众多原因的。
(一)重视不够。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绝大多数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校长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站位不高,思想上存在种种畏难情绪,或认为信息技术课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没有必要去大力发展。
(二)教师素质。
1.专业技能不高。因为我国设立教育技术专业的历史并不长,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学校的需求,目前中小学教育技术工作岗位上的教师很多不是教育技术相关专业毕业,而是从其他教学岗位转过来,通过培训走上教育技术岗位的,这类教师往往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其它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照本宣科,以一种完成课时任务的姿态去应付这门课,至于实践,对他们来说,挑战就更大了,有时根本无法应付。
2.没有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
3.教学设计不良。我在与信息技术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很少去精心设计一堂课。信息技术课往往是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课与上机课。很多教师在理论课上照本宣科,在上机课上留了作业,辅导一下就过去了,很少花时间去设计课时、设计内容、合理安排与利用上机时间,也不能立足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技术、学软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应该说,这是在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教师方面,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就是“副科”老师,教好教差一个样,没有教学实绩,在评优晋级方面都要比“主科”老师慢一拍,因此信息技术老师上课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在学生方面,信息技术课不是升学考试科目,不少学生认为学不学这门课无所谓。
三、改革措施
教育部作出了“从2001年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信息技术课成为一门主科是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现状。
(一)转换教育教学观念,加强领导。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放在首要地位,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先导条件。改变教育观念,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其深度和广度都应该受到重视。从广度上来说,上至各级政府、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到学校领导和各学科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发展的推动和变革;从深度上来说,信息时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教师的使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等,都是领导和教师应重新学习和充分认识的。
(二)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基本设备的投入,确保硬件、软件建设同步进行。
从长远目标出发,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投资力度,开辟筹资渠道。学校应采取适当合理的办法,建设档次较高、配置合理、资源丰富的计算机环境。只有这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同时还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既要有硬件支持,又要有软件保证,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三)针对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教法、学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掌握体现的是一种能力,必须在反复操作实践中学习才能形成。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应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先让学生上机了解微机的基本内容,从操作起步,再结合教材讲授理论知识,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结合实际操作逐步巩固,逐步加深。
(四)加强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应建立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制度,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技术的培训。一是学科教师培训,通过对学科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只有学科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和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信息技术课教师培训,通过集体备课、研究课、观摩课和新技术讲座等教研活动,使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和专业技术水平上进一步提高。三是对校领导进行培训、信息技术教育。这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信息化的环境建设和资源建设,又涉及到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合作。
(五)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力度。
将信息技术和其他的课程教学融合起来,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农村;课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39-01
传统的数学课外作业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缺乏创新性,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进行题海战术的模仿训练,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抵触行为,不能有效发挥课外作业的作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
以往发现伴随着下课铃声响起,教师随意地布置课外作业,学生被动地接受和消极地对待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为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有效的课外作业设计,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真正发挥课外作业的作用。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这样布置课外作业:“你家里的地砖是什么形状的?每块地砖的面积是多少?你能用多少种方法求出自己房间的面积?”在很多教师看来,这只是一份普通的课外作业,而我却认为它是很有个性的:一方面,在学生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通过观察地砖的形状,提示学生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才能求出地砖的面积;另一方面,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求房间的面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有效的课外作业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
二、让生活常识与课外作业有效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特点设计课外作业。例如,教学圆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观察家中物品的课外作业,如哪些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原来的功能发生变化等。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作业,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高了完成课外作业的效率和效果。
三、有效运用合作学习形式完成课外作业
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对课堂教学产生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过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外作业,担心学生出现抄袭的现象。我个人认为,由于学生受经验的影响,学习更多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所以在完成课外作业中遇到问题无法独立解决时,他们的思维容易产生停顿现象,导致出现雷同的错误,甚至无法独立完成课外作业。此时,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课外作业。合作参与者可以是同学或家长,这样既能让学生有兴趣继续完成课外作业,又能解决留守儿童学习欠缺有效辅导的问题。
四、通过角色互换民主出题和答题
传统的数学课外作业是教师出题,学生按时、按要求完成。长此以往,既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不能有效发挥课外作业的作用。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尝试角色互换的形式,把课外作业的指挥权下放给学生,提高学生做作业的主观能动性。我常采取以下两个策略:一是学生出题给同伴完成;二是学生出题目给老师,老师从中挑选典型题目作为全班学生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互相批改。这样就把出题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五、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实践的习惯
数学课外作业在形式上可以分为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型作业。以往的书面作业,在反复的机械化训练中,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实践型作业的形式多样化,既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又满足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把他们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一般来说,计算内容的课外作业运用书面形式更好,而实践型作业则更适合综合类或操作性较强的题型。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方法,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课外作业设计。如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周边物体的数量,并设计合适的统计图。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避免课外作业枯燥无味。
六、正确对待学生课外作业中的不良行为
当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抄袭他人作业时,有些教师没有调查原因就严厉批评学生,甚至向家长告状,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学生出现这些现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学生和家长自身的原因,又有教师的原因。面对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中出现的不良行为,教师应该调查、了解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农忙时节有些学生协助家人进行劳动,影响课外作业的质量,这时教师应对学生爱劳动的行为给予表扬,然后提醒学生要做到学习和劳动两不误,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
新科种子有限公司
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是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一家大型种子有限公司。
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最大的种子企业,以农作物种子的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主业,以高新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等为配套产业,拥有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优质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6670万平方米,其产业为国家、省地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具有十分明显的产业优势。
公司主推小麦品种:新麦21、新麦18、新麦19、新麦208、
新麦9817(新麦20)
后续品种:新麦22、23、25、26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新汲路114号 邮编:453003
电话:0373-3031296 6202080 传真:0373-3075080
网址:
濮阳市农友种业有限公司
濮阳市农友种业有限公司是一个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近年来,经营业绩不断攀升,销售网络遍及周边县市,以良好的质量、诚实的信誉赢得了农民的信赖,得到了主管部门领导的认可。一直承担国家良种补贴任务;2008年公司投巨资购买了小麦新品种漯四—168的自主生产经营权,拥有玉米新品种农乐168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拥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保障服务体系,能够为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工作。公司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原则,愿与种业界同仁携手合作,共播希望的种子,同获成功的喜悦。
主推品种:
小麦新品种漯麦4-168(豫审麦2007006)
玉米新品种农乐168(豫审玉2008016)
电话:0393-7232688 邮编:457300
董事长:曹现防 13938317389
地址:清丰县文化路西段
河南国家小麦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河南国家小麦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以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专门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现代化企业。公司1998年成立,下设办公室、基地建设部、市场营销部、质量监控部、财务室和技术服务部。
公司注重产品质量、推行品牌战略。国家工商局注册的“国麦”品牌荣获2001年北京农业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6年又获中国郑州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2008、2009年被郑州市种子管理站评为“诚信经营单位”。“国麦”产品和品牌深受农民朋友的信赖和欢迎。
主营品种:
小麦:汝麦0319、豫农949、阜麦936、豫农9676、
漯麦4-168等
玉米:京科220、泽玉54、晋玉904、峰玉287、泽玉2号
棉花:皖棉23
地址:郑州市农业路62号 邮编:450002
电话:0371-63558200
网址:
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种业骨干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诚信经营种业单位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农民信得过的十佳品牌
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周科”商标为河南省著名商标
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周科”牌周麦系列小麦被评为“河南名牌”称号
2005-2010年连续六年荣获“河南省诚信种子企业”称号
2011年主推小麦品种周麦系列—国审周麦23、国审周麦22、国审周麦18、国审周麦16
董事长:李文纯 总经理:李青竹
营销热线:0371-67858851 67858852
网址:
地址: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冬青西街97号
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
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许昌市农科所、许昌市农场)是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以种业为主,种业、工业、商贸多业并举的科研型种子企业。
公司以种业为主导产业,主营主要粮食作物原良种、果树种苗、瓜果蔬菜种子。在种业界率先达到了品种名优化、布局区域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经营合法化、销售标牌化等“六化”标准。走上了依靠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促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供品种:
小麦品种:许农5号、淮麦29、豫农949等
大豆品种:许豆3号、豫豆15号、豫豆22号、豫豆29号等
棉花品种:豫棉19、邯郸109、冀棉668、中棉45、豫杂35等
销售地址:许昌市魏南农资批发市场南段(市卫校北邻)
电话:0374-8312596 13782256536
郑州办事处:杨槐种子批发市场1排39号
传真:0374-8312598 邮编:461000
河南锦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锦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繁育、开发为一体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公司以“服务三农、造福农民”为经营理念,以“诚信为本、以质取胜”为企业宗旨,立足中原,面向全国,以高效的管理体制、过硬的种子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来赢得顾客。公司拥有健全的营销网络和技术服务体系,良种繁育基地1334万平方米,技术力量雄厚,加工设备先进,检验仪器齐全;有稳定的种子销售渠道和技术服务网络。
主推玉米品种:滑玉14(审定编号:豫审玉2008006)
高产 抗病 出籽率高 适应性广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瑞达路96号
关键词: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模式;构建
一、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指由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各行业、部门、组织等组成,旨在通过研发农业生产新科技,并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农村科技服务综合系统。不同国家由于资源享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也就各具特色。一般而言,传统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由农村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三个体系构成。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农村科技信息体系已成为现代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
农村教育体系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基础,其基本职责就是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其文化素质得以提高,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广大农民是农村科技成果的直接使用者,是实现农村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只有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才能有效地接受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成果。在下,农户是生产的主体和最终决策者,农民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农村科技成果的扩散速度,也决定着一项新科技成果能否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建立针对广大农民的农村教育体系,成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农业科学研究体系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关键,其主要任务是针对本国或某一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等进行农业科技的创新,使农业受土地等资源的限制得到缓解,增加农业产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广大农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及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涉农企业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提供者,是整个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提供者。农业科研部门所提供的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科技推广及农村生产的发展。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核心,其根本任务就是把农村最新科研成果介绍给农村生产者,它是农村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农村科技体系不同模式的划分,一般是按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模式进行的。而农村科技推广部门与科研单位和农村劳动者联系的紧密程度,决定了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及高新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经济增长中所占的份额。
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各项功能得以实现的手段,其基本功能是搜集和整理农村科技最新成果,以及受体对农村科技需求等,采用一定手段在农村科技受体和供体间实现信息准确、快速传递。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需要借助大量的传媒工具才能实现其功能,它是考察一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各系统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相互之间又有交叉,通过横向和纵向之间的密切联系,共同影响着整个系统在总体功能上的实现。
二、当前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展,但其结构至今仍不平衡,存在诸多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以农业科研体系为例,目前我国拥有近2000个专业科研机构,虽然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但科研设备陈旧老化,研究手段十分落后;科技人员配备不稳定,人员结构不合理;科研成果水平偏低;科技创新经费投入偏少,导致应用研究相对滞后,农村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取得很大发展,但至今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①农技人员精力不到位,到岗率低;农技人员年龄老化,后备队伍建设滞后;②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业务素质较低,农技服务方法和手段滞后,缺少试验基地、必要的服务设施和信息网络;③科研试验和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教育体系还相当落后,对我国农村科技服务的整体水平产生了较大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过程是科技成果的生产者(科研单位)和受益者(生产农户)之间,通过各种推广中介组织建立起来的良性互动过程,只有两者处于水平对等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系统功能的最优。从农村科技服务整个体系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教育发展相当滞后,几乎没有针对广大农业劳动者的教育计划和服务部门。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农村全部从业人员的14%,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2.15%。由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新技术缺乏应有的敏感性,也缺乏学习掌握新技术的热情,加上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新技术培训跟不上,致使农民整体上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较差,导致农民增收难、致富难。
根据有关规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为主体,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应主要由国家扶持。然而,由于国家财政困难等原因,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经费投入上总是得不到保证,体现不了公益性的要求;在历次的国家机构改革中,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常常成为地方政府精简的对象,多数精简下来的推广机构被完全推向市场,甚至被拍卖或私有化,造成人员流失和离岗,农业科技推广机构陷入“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据资料,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普遍在75%以上,德国、法国、英国等已经达到90%,以色列超过90%,而我国只有45%。这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必然结果和集中体现。
三、我国农村科技服务模式选择
1.农村科技专家大院模式
该模式始于陕西宝鸡,其核心环节是通过激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第一线,领办和创办科技企业,进行技术示范和技术推广。激励政策主要是科技人员以技术参股的形式,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各项措施,进行各项技术模式示范,实行有偿服务。该模式集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实际上是一个由政府引导、项目推动、专家领办、市场化运作、示范引导的农业科技传播体系。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科技与农民的对接,实现了农村的信息化,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模式
该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以涉农企业为龙头,带动周边农民参与农村科技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该模式中,专家与涉农企业以技术合作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科研机构执行农业科学研究的系统功能,大专院校主要为涉农企业提供所需的技术服务,包括新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技术指导以及相应的产中咨询等。农业龙头企业是农户和市场相联系的纽带,既是农业生产者,又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具有科研开发、成果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功能。这类龙头企业随着农村科技传播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优势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在推进农业科技传播应用方面,有着其他中介组织无可比拟的优势。
3.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模式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民按照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农产品和技术为纽带组建的,为会员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团性合作组织,是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一种。其经济活动的一体化程度介于纯粹的企业和纯粹的政府之间,提供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能较好地将有关会员与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农民专业协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中间协调组织,代表农户和企业对话,较好地协调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向农民提供科技推广、信息咨询、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的主要力量。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存在,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的进程,拓宽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
4.农业科技特派员模式
在该模式中,农业科技特派员以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与企业、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农技推广的“付出――回报”机制,调动了科技人员找项目、抓科技、促流通的积极性。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后通过抓典型、搞培训、钻项目、跑市场、建立利益共同体等方式,为当地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服务。这一模式是对整个农村科技体制的一个改革和补充,不仅有效地推动农村科技服务工作,而且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推进了科农携手合作,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具有资源整合、示范辐射、组织体系与人才激活三种基本功能。
5.农村科技示范基地模式
农村科技示范基地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由政府、企业、农户或外商在国内投资兴建,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集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工程等高新技术为一体,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的技术,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对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基地、中式基地、产业化基地,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一种农业综合开发方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对农业生产者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其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该模式被实践证明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的理想平台。
四、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的政策思路
1.支持和鼓励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发展
要推进公益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改革,重塑公益性农技推广体制,建立有效的农技推广激励机制,实行严格的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要大力扶持准公益性农村科技服务主体,明确其性质及法律地位,规范运行管理,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升组织者职业素养。鼓励商业性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做到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促进发展与规范运行相结合,开展培训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要支持以农业科技园区为主体的成果示范推广转化基地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科技园区的跨越式发展。
2.分类推进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对于各类事业性农村科技服务组织,部分可转化为准公益性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政府通过项目方式给予适当资助,为农民提供低偿服务。部分可逐步转制为商业性农村科技服务机构,通过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还有部分可通过以各种事业单位为基础,成立合作组织,吸收农民或农业企业为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促进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3.改革农业科研体制,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首先要不断提高农业科研的投资强度。政府应针对各种农村科技需求特点,确定不同的投资政策。其次,要根据科研机构性质、任务和特点,分类管理、区别对待。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业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步伐,逐步建成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和国家农业试验站为核心的国家农业创新服务体系。
4.引导产学研联合,完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
政府应出台农业院校服务于“三农”的一系列导向性措施,继续推进各类农业科研机构转制,以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为依托创办农村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参与农村科技服务。要改革现行的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相互分离的体制,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服务工作,应鼓励成立各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创新农业教育投资体制,扩大农业科技教育的规模,集中社会资源构筑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教育体系,完善农民培训体系。
5.确实增加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
鉴于农业科技服务性质,单纯依靠政府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千家万户的技术需求。因此,增加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应在“政府为主,多元投入”基础上畅通主渠道,同时开辟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更多利用涉农企业的资金,引导和加强它们与农村之间的合作,努力形成“主干强劲、枝叶繁茂、纵横交错”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网络。各级政府要通过政策手段、制度建设、组织协调,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事业。
6.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据有关调查,许多农户在购买农业科技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都曾经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这种经历对于心理比较朴实、缺乏经济实力、没有承担风险能力的农民来说,打击是巨大的,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使广大农民对农业新技术产生怀疑心理和不信任感,从而成为农民接受新技术服务的心理障碍。因此,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广农村、农业新技术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十分重视规范农业技术市场和农业科技服务主体的行为,不断强化诚信建设,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为农业科技成果的生产、传播和采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志民,王树进,倪浩.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2006(1).
[2]盛国辉.吉林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6.
[3]杜华章,蒋植宝,王义贵.现代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2).
一、建立完整、准确、系统的农业科技档案体系是农业科技档案作用得以发挥的基础和前提
农业科技档案作为一种信息技术的载体,其价值是通过开发利用使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实现的。而农业科技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开发利用的效果。因此,为确保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使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首先,我们必须强化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科技档案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成果转化,影响本单位的利益,激发他们积累科技档案的兴趣,使他们主动配合档案部门做好研究课题材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其次,依据《档案法》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前提和条件,因而要针对农业科学研究的特点进行建章立制。众所周知,农业科研课题研究具有周期长,较分散的特点,使得科研课题材料的收集积累工作难度较大。为了确保科研课题材料的完整、齐全,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科研课题材料的积累制度。对于积累的内容、范围、登记的方法、检查办法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要把科研材料的积累列人科技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与年终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当一项科研项目完成或告一段落时,要求及时归档,这时就必须要有适合本单位科研工作特点的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制度。在这项制度中,要对科研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也要与档案员签定岗位责任书,明确规定档案员的职责范围,主动地协助指导各科研课题组做好科研课题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而不能被动的等待科技档案的移交,并且年终要与考核挂钩;第三,推行课题组立卷制度,使材料在收集、积累、整理方面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管理程序;最后,还要严格把好验收鉴定关,对在鉴定、申报成果时档案材料不完整、不系统、不准确的不予出具证明。成果鉴定验收时,必须要有档案员参加,对该成果的档案材料的质量进行评审,使档案管理和成果管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技档案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从而顺利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先进的科学技术迅速得到推广,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二、拓宽咨询服务渠道,加大开发力度,是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径
有了高质量的科技档案这一信息资源作后盾,我们就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加工和开发,把含金量高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向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第一,档案员要熟悉档案内容,要编制实用的档案检索工具,来满足利用者的需求;第二,档案部门首先要克服传统的,较为单一的,只是停留在“你借我调”的科技档案信息服务上,在保证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不受损失,成果专利不受侵犯的前提下,转变因循守旧的被动服务观念,采取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将能开放的档案材料进行开发,编研出各种资料汇编,如:专家简介、成果汇编、科研项目汇编及品种简介、栽培技术,防病、治病措施等小册子,将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栽培技术介绍给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第三,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扶贫工作,将科技扶贫作为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渠道和载体,通过深人县乡、村扶贫的科技人员,把科技信息带到农村,帮助农民尽快增长科技知识和掌握适用技术脱贫致富。如:省农科院派到阜南扶贫的科技人员根据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建立科技服务示范区由点带面,形成了科技辐射网,仅蚕桑一项,1997年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就达50多期,接受培训的农民有5000多人次,其中培训技术骨干80多人,成功地在基层推广了二十多项蚕桑二高一优实用技术,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操作技能。投产桑园养蚕1.12万张,产茧335吨,农民茧款收人560万元,人均140元,加上蚕茧系列加工,茧丝总产值达2500多万元,其中利税达600多万元,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第四,组织专家通过科普赶集,向农民宣传科技档案信息,并向前来咨询的农民讲授农业科技知识,实用技术。也可以面对面,有一问有答,便于交流;第五,随着科技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久的将来,便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服务。总之,要使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就必须以科技成果为依托,以丰富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为源泉,拓宽咨询服务渠道,加大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力度,紧紧围绕着农业和农村这个主战场,促进科技成果的开发与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