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实地面对面访谈和小区居民抽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与济南长清区现有家政服务人员进行面对面实地访谈,对长清各居民小区以随机问卷调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全面客观分析长清区家政服务业现状和居民对家政服务的具体需求和满意程度。
二、调查研究结论
1.家政服务业现状分析
(1)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几乎所有家政服务人员停留在做家务、等较低层次的基础层面。6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工作时间为8 小时,其余受访者表示时间不固定。工作技术含量较低,工作量总体偏大。
(2)工资水平与工资满意度。有50%的受访者表示月平均工资不足2000元,只有14%的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的工资还算满意。家政服务人员工资水平普遍偏低,满意程度不高。
(3)年龄段与工作年限。受访者年龄从 25岁到 60 岁不等, 30~45 岁之间占总受访人数的82%;68%表示从事家政服务时间在一年以内,仅有12%的受访者表示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工作3年以上。家政服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有经验的家政服务人员较少且流失严重。
(4)文化程度和劳动力来源。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6%,初中文化的为38%,高中毕业的为1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家政服务人员文化程度总体较低,下岗员工和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占绝大部分。
(5)性别和婚姻状况。在随机调查中,90%为女性,10%为男性,女性在家政服务员中占绝大部分。已婚人士具有更丰富的家政经验,但缺乏时代气息。
2.抽样问卷结果分析
(1)家政需求状况。笔者通过对长清区各小区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32%的家庭表示请过家政,家政在长清区的普及率并不高。在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中,现在或将来有需要的为83%。家政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需要进一步挖掘家政服务市场潜力。
(2)满意度分析。有80%的家庭对家政服务表示不满意,并主要表现为对服务人员不专业和服务质量上。长清区家政服务的满意度总体较低。
(3)用工形式。所接受调查家庭对全日住家型、钟点工、计费工和其他类需求所占比例分别为16%、40%、34%和10%。这就足以说明长清区家政市场主要以钟点工、计费工等短时服务为主,并占有绝对市场。
(4)消费金额。单次家政服务价格为200元以下的占56%,200~500元的为23%,500~1000元的18%,1000元以上的为3%,这表明消费者消费期望较低,大部分家庭对家政服务尚处于观望状态。
三、对策和建议
1.政府
制定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完善家政市场,做到有法可依,加大惩治力度,推动家政服务市场的法制化进程。引导家政服务公司与保姆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使她们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接受公司的统一管理,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享受公司工资标准。政府鼓励在家政行业创业和就业,适当对家政服务公司进行税收政策优惠,加大宣传、社会舆论引导作用,宣传家政服务对家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地位。
2.企业
规范化培训,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当地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专业化和规范化。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家政管理经验,掌握未来我国家政市场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私人管家、高级家教、高级家务管理员等高端家政服务项目所占比重。
参考文献:
一、做好家庭服务业发展有关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
(一)编制实施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残疾人康复及托养服务和物业管理建设规划,推动家庭服务行业全面发展。[区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残联参加]
(二)调研我区家庭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制定我区家庭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牵头,区工商局、区残联、区妇联参加]
(三)加强家庭服务业的组织领导,由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该项工作,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适时组织召开一至两次联席会议。(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加)
二、完善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
(四)制定出台鼓励家庭服务机构吸纳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稳定就业岗位奖励等具体操作办法,并抓好落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五)抓好对家庭服务机构的自谋职业扶持金、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个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创业政策的落实,规范申领程序和要求,严格资金发放和管理,不断加大对创办家庭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六)落实扶持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按有关税收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区财政局牵头,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加)
(七)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用房面积达标建设纳入区政府工作计划目标。[区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发展改革局负责]
三、开展家庭服务业就业服务
(八)加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培育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家庭服务劳务品牌,促进有组织的劳务对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九)增设“家庭服务”窗口,定期举办家庭服务业企业招聘专场洽谈会,为家庭服务业企业免费提供服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在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财政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总工会、共青团区委、区妇联参加)
四、支持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十一)积极引导家庭服务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和连锁经营、加盟经营等方式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网点,实现经营上规模、服务上质量、管理上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加)
(十二)扶持和培育家庭服务业企业发展,树立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培育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管理服务水平高的企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加)
五、探索推动家庭服务重点业态发展
(十三)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把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作为家庭服务业重点发展任务,鼓励和支持社会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培育发展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家庭服务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开展多层次养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家庭服务需求。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政策,规范残疾人社区、居家托养服务,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扩大残疾人社区、居家托养数量。[区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残联牵头,区财政局参加]
(十四)扶持建立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力争使 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业态的家庭服务机构数量和规模都有一个明显的增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服务业发展局、区财政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参加)
(十五)探索研究病患陪护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鼓励各类家庭服务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加强合作,发展和规范病患陪护服务。(区卫生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六、建立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十六)建立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依托孵化平台促进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集中为创业者提供经营场所、办公设施及物业管理,初步形成开发区家庭服务机构群,通过政府引导和规范,逐步形成产业联盟,成立行业协会,从而达到规范、发展家庭服务业的目的。(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七)鼓励支持有创业意愿、有志于家庭服务业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培养从事家庭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储备。(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八)对家庭服务业所涉及的创业孵化和行业发展扶持政策“打包”,形成扶持政策“一站式”咨询、办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凸显政策实效,增强对创业者的吸引力。(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十九)实施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定向培训工程,以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病患陪护员以及向家庭提供服务的卫生保洁员、室内水电暖及管道维修人员、入户理发员、家庭营养与保健员、育婴员等为重点,依托区技工学校和定点职业培训机构等,探索供需合作的培训模式,使有培训需求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都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牵头,区财政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参加]
(二十)组织开展家庭服务机构专职教师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围绕新知识、新技能和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等进行授课辅导。(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二十一)在区服务业培训基地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实训设备,建设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实训基地,提高实训能力。(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二十二)积极参加市第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选拨培育一批家庭服务明星,扩大家庭服务业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财政、区总工会、共青团区局、区妇联参加)
八、规范家庭服务业市场秩序
(二十三)加强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管理,开展职业道德、行为礼仪、法律、安全、卫生等知识培训,实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挂牌服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财政、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总工会、共青团区委、区妇联参加)
(二十四)加强家庭服务业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依法规范家庭服务机构经营行为,指导做好服务矛盾纠纷的处理工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区民政局、区残联负责)
九、完善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
(二十五)实施家庭服务业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在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中加载家庭服务招聘信息等相关内容,逐步实现信息服务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牵头,区财政局、区服务业发展局参加]
十、维护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十六)协调商业保险机构开办针对家庭服务业、以从业人员和家庭服务消费者为主要对象的商业综合保险业务,推行从业人员人身意外伤害等险种,防范和化解风险。(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
(二十七)推动有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将家庭服务业中的团员青年纳入社区和街道团组织。通过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维权热线等方式,发挥妇女之家等组织的作用,维护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负责,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参加)
(二十八)开展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工资指导价位的调研并适时公布,将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与薪酬挂钩,逐步提高家庭服务行业劳动者工资水平。依法处理家庭服务企业与从业人员之间的劳动争议,查处家庭服务企业侵害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的行为。(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总工会、区妇联参加)
十一、大力开展家庭服务业宣传工作
(二十九)落实全国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和全国发展家庭服务业暨创建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单位)活动经验交流会会议确定的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在全区开展家庭服务业示范企业和模范个人认定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家庭服务业单位和个人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激励广大家庭服务业单位和个人奋发进取,使大企业做大做强、小企业做专做精,带动更多城乡劳动者从事家庭服务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成员单位参加)
关键词:洛阳市;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8302
1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必要性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强力驱动下,世界产业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后,已经迈向服务经济时代。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全球GDP总量中,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超过60%,其中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平均比重也达到47%左右,其中,现代服务业产值已超过了服务业总产值的50%。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著名城市的服务业比重都在70%以上,香港甚至高达90%。国内先进城市的服务业比重也越来越高,北京达到71%,广州为58%,上海为52%。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增长将发挥着巨大的决定作用,现代服务业是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 洛阳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1)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市尚未制定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目标;同时在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价格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2)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2007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为471.6亿元,增长12.8%,分别低于GDP和工业增速3.2和8.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仅为29.6%,比2006年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9.5个百分点。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居7城市第4位,其中农业居第1位,工业居第4位,但服务业却居第7位,占GDP比重也居7城市第7位;与工业、旅游业都较发达的中等城市无锡、苏州、宁波、绍兴、烟台等城市相比,我市经济总量居6城市第6位,工业占GDP比重居第3位,服务业占GDP比重居第6位。
(3)某些服务业领域空缺或相对滞后。特别是为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生产业,如第三方物流、中介、创意设计等基本空缺。社区服务业、演艺业、金融保险、IT产业等领域的发展比较滞后。
(4)竞争力不强。行业内部集聚度不高,缺乏大企业、大集团的引领,目前我市尚无一家企业进入国内服务业500强。
(5)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的服务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一些不当的收费检查、评比等活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6)服务业人才还比较匮乏。尤其是创意设计、文化、金融服务、咨询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储备严重不足。
3 促进洛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应对措施建议
(1)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识。意识决定一切,有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识,才会付诸行动。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我们认清发展形势。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实现节能减排硬约束要求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城镇化的强大动力。洛阳能不能实现科学发展,能不能做到加快发展,能不能走在中原崛起前列,服务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翼”。洛阳是工业城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真正把服务业工作作为洛阳发展的“推进器”,切实抓紧做好。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当前,全球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2008年我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这正是服务业全面加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起点。我们必须突出抓好载体,通过抓服务业产业园区、服务业重点企业、服务业重点项目等加快发展服务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让服务业在良好发展环境中“一路高歌”;突出抓好服务,通过各方努力,齐心协力让服务业“长高长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开放的理念。要敢于创新,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的改革开放,鼓励外来资金投资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企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
(2)结合洛阳实际和当前现实,促进洛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应对措施建议:
一是积极发展物流业。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企业集聚区,细化产业分工、整合资源,培育技术手段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重点支持中储物流园区和大一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洛阳公路口岸、高新区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经济开发区、洛阳客运南站物流园区等项目。
二是加快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等;支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发展软件开发、研发设计、业务咨询等服务外包业务;推进经济开发区呼叫产业园及河南移动客户服务中心(洛阳)和洛龙科技园软件园等服务外包项目建设。
三是大力培育科技服务业。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专业化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工业设计等;加快技术开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以科技咨询业、技术贸易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等为发展重点,加快科技服务机构的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
四是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培育和发展符合我市特点的文化产业和演艺精品,扶持文化龙头企业、文化演艺团体,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小破孩”博物馆、西工区王城广告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五是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种苗、农技、市场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区域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搞好农产品、农资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完善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合力支农。
六是扶持发展居民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老年服务、商业服务等行业,培育形成一批社区服务品牌企业,建设网络化、专业化、配套化的社区服务体系;扶持培育品牌物业公司,带动物业高水平覆盖。
七是加快发展新区服务业。加快新区高中、医院建设;大力发展新区公交体系,增开公交路线,增加运营班次和时间;在新区增设移动、网通、邮政、广电、银行储蓄、医疗卫生等服务网点,方便居民生活;加快发展新区文化娱乐业,丰富新区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迟树功.发陈胜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校内科研基金项目。
一、总体要求
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构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是我市加快产业和城市同步转型、提升城市能级的必由之路。以优先发展服务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重点,把握机遇,创新思路,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公共服务业,加快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构建“功能完备、动力充沛”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围绕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总体目标,确保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0.5%;服务业投资增速确保20%,力争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确保16%,力争17%。
三、主要任务
结合我市发展现状,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以发展生产业为主导,以提升品质消费为突破,重点围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总部经济和商务服务,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研发与工业设计),金融服务,旅游休闲,房地产和住房保障以及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业领域,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引导服务,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比重提高、竞争力增强。
(一)现代物流。年内力争完成物流营业收入23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0万标箱。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集中。加快发展口岸保税、港口物流、城乡配送等新型业态,提高第三方物流层次和水平。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加大物流组织形式的创新力度,扶持发展千亿级物流产业园和道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千亿级物流产业园年内新注册物流企业力争超200家,提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推进沿江12个码头泊位的改造加固工作和新港区建设,力争新港区5号码头一期工程年内开工建设。
(二)商贸流通。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6%以上。大力推进品质消费,打造品质生活之城,稳定发展传统商贸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配送等现代经营业态,促进网络销售与实体店销售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市场交易电子化;加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万达广场、金三角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城市功能型、商务商贸型、都市生活型和交通枢纽型综合体。引导城市综合体项目错位特色发展,避免同构化趋向;强化文化、旅游、商贸互动结合,着力推动一批特色街区和品质消费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形成一批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消费商圈,组织一系列品质消费主题活动。
(三)总部经济与商务服务。加大总部经济引进和培育力度,重点引进与我市优势产业相关联、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在设立区域性综合型总部以及投资、营销、研发、物流、金融等职能型总部。突出地区销售总部的引进,走差别化、特色化发展之路,鼓励本地企业优化经营组织方式,分离设立综合型总部和职能型总部。提升总部经济规模和水平,年内新引进项目20个以上,新开工项目5个以上,新增投入15亿元;积极发展会展业,国际会展中心要发挥场地优势,保持活动常态化;大力发展会计审计、涉外律师、企业咨询、资产评估等高端商务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
(四)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年内新建三创载体50万平方米,新增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50家,培训服务外包人才5000人次,实现软件销售48亿元,同比增长37%,力争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三创载体为依托,提高产业孵化能力,加大对30家重点软件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嵌入式系统软件、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外包和先进制造业软件;以发展研发设计外包为方向,加快电子商务、检测认证、培训认证、客户服务、采购/供应链管理外包等流程类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医药和生物科技研发、高端咨询、数据挖掘等高端领域外包;加大软件出口和离岸服务外包力度,鼓励本地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发包给当地服务外包企业,提高境内流程服务外包比重。
(五)文化服务(文化创意)。年内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重点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印刷、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演出娱乐等门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年内新引进文化创意企业30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链进一步形成。“中国裳岛”按照融文化创意、设计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目标,尽快形成新的亮点。加快推进天安数码城、橙天嘉禾影城、广电大厦、凤凰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提升,促进现代出版业、艺术品、演艺培训、会展广告等新兴领域发展。促进具有高成长性的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年内举办第11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等重大节庆活动。
(六)科技服务(研发与工业设计)。年内力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重点发展服装设计、船舶设计、模具设计等优势产业的工业设计。积极构建设计创意活动平台,打造工业设计信息集成和服务链;鼓励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我市创办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进一步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开发体系,开展合作院校15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0项左右;加快发展科技研发中介服务企业,提高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成功率和复合型人才培育成功率,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提升的主导力量。
(七)金融服务。年内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大力引进境内外各类投资基金,引进各类风投、创投基金总额超30亿元。政府出资1亿元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发挥产业引导作用。培育销售超亿元、净利超千万元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科技创新型企业2家。年内新设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6家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2家,指导设立科技担保公司2家。扩大金融业发展规模,鼓励和引导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资、典当担保、私募股权、投资咨询等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
(八)旅游休闲。年内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以上;接待游园人数18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以南部不开发区域建设为重点,整合集聚各种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以一流的自然人文服务环境为前提,融观光、休闲、度假、美食、会展、演艺、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综合区域,推动旅游业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型。扶持华西村观光、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等特色项目;加快推进徐霞客湿地公园二期、顾山生态农业园、月城龙舟赛基地等旅游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完善长泾老街的旅游功能;组织好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开展十万名上海市民、万名南京市民游等大型活动,提升旅游产业档次和功能,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
(九)房地产和住房保障。根据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稳定发展房地产业,提升能级,彰显特色。引导开发企业向社会公共管理领域拓展延伸,促进民生服务设施和商品房开发相结合,大力推广低碳、绿色、环保、节能型楼盘,重点把握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全年新建商品房项目上市面积不少于280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42万平方米。【牵头责任单位:市住保房管局、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
(十)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业。稳定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业,加速部分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特色教育培训、社区和家政服务等社会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完成学校基本建设投资3.8亿元,社会教育培训率达60%以上;支持举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创建和引进社会教育知名品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亲子教育中心,力争在2012年投入运行;完善全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敔山湾医院(国际医院)等12个项目建设;以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抓手,着力推进“体育休闲旅游区”、“中国马术产业基地”、“区域竞赛表演中心”三大基地建设,年内承办国际攀岩大师赛等8项次以上国际国内大型精品赛事。
四、工作重点
2011年,我市将紧紧围绕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大力实施“330”计划,带动和促进全市服务业实现超越提升。
“330”计划即三个“30”:扶持做强30家龙头企业和市场;启动建设30个重点重大项目;培育形成30个特色成长型亮点。
(一)30家龙头企业和市场。龙头企业和市场既要考虑规模总量、贡献份额,又要兼顾行业代表性和成长性,使之成为我市服务业企业发展的行业骨干和示范(名单见附表一)。
(二)30个重点重大项目。年内抓好一批投入较大、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运、早见效,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名单见附表二)。
(三)30个特色成长型亮点。即重点服务业集聚区10个;品质消费示范区和特色街区10个;主辅分离重点企业10家(名单见附表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我市加快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建立服务业工作每月例会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督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形成从总体规划—年度计划—重点任务—组织推进—考核督查的工作体系。各单位要主动筹划、靠前作为、加强协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开展系列活动。以各类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我市服务业大发展。年内组织服务业管理干部培训2次以上,开展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3次以上,组织全国性大型节庆活动3次,举行各类会展和商业促销活动10场次以上,组织服务业岗位技能竞赛、美食节等专项活动若干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城市更具魅力、活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三)抓好主辅分离。继续推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工作,注重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年内实现分离企业突破90家,销售突破120亿元、争取150亿元,实现税收2.5亿元。重点分离物流运输、营销贸易、研发服务、安装服务等类型,鼓励和帮助企业开展业务分离,支持成长性强、业态新颖的生产企业发展;抓好已完成分离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积极承揽社会业务,拓宽服务对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扶持政策,细化操作办法,做好政策兑现工作,发挥财政增量部分返还奖励政策的最大效应,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落实政策扶持。全面落实省、市和我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市财政部门负责统筹服务业各类专项资金,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落实各项奖励的审核认定。重点支持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强化政策宣传和企业服务,营造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各高新区、各镇(街道)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合力。
一、20*年我市流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繁荣,流通作用进一步增强
20*年,我市消费需求保持上扬,市场走势上行发展。1至6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15.6,贸易局系统完成销售额1.6亿元,同比增长1xxxx,实现利税60xxxx元,同比增长3xxxx。特别是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9xxxx,列×××各县市区第xxxx,同比增长24.xxxx,增幅居潍坊各县市区第xxxx。流通业的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年初,市贸易局健全和强化了服务业项目统计网络制度,各乡镇、街办均配备专人负责,每月的28日前都及时向贸易局提报服务业建设项目月报表。1至6月份,我市服务业已开工的建设项目5xxxx,计划总投资27.6亿元,其中本年度计划总投资15.3亿元,现已投入资金8.5亿元,目前有xxxx较大的续建项目加紧施工;xxxx新建项目开工;xxxx洽谈中的项目正待开工,实现了商品市场的新突破。
(三)城乡市场统筹发展,农村市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自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贸易局就把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加大了对试点依托企业——昌邑利众商厦有限责任公司的扶持力度,各项工作都按照部署有序地推进。在去年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21处的基础上,1至6月已新建或改造农家店10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四)流通行业管理步入正轨,推动了流通经济的稳步增长
一是加强了行业调查,先后对旧机动车等市场及餐饮、文化娱乐、美容美发等行业进行了专项调查,为规范行业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大力推进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工作,先后会同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组织了打击商业欺诈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认真实施商务部“振兴老字号工程”(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摸底,并通过电视台等媒体,开展老字号宣传活动,挖掘征集本市老字号品牌,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四是节假日还会同消防、卫生、药监等部门开展市场安全执法和食品卫生执法检查,确保了市场繁荣。五是加大了生猪定点屠宰执法力度。今年通过充实执法队伍,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生猪定点屠宰条例》,积极搞好21处定点厂的各项基础工作,先后培训从业人员12xxxx次,建立健全了企业信用档案和各类规章制度,同时做到文明执法,优质服务,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加大了生猪定点屠宰市场稽查力度,取缔非法业户1xxxx,有效地遏制了私屠滥宰现象,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了“放心肉”。1至6月份共定点屠宰生猪1.9xxxx头,占全年任务的4xxxx,同比增长8.xxxx。
(五)科学合理制定规划,推进了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委、市政府确定全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贸易局,负责全市服务业规划、协调和管理工作。对此,市贸易局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新型流通业态、农副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市流通业发展现状和目标要求,制定了××ד十一五”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草案)。据调查摸底,截止到1至6月,全市100xxxx米以上的商品市场已达44处,市场年成效额达35亿元。商业服务业网点达1.xxxx处,从业人员达xxxx人,其中:酒店业128xxxx,美容美发业59xxxx,洗浴业100处,婚纱摄影业119处,旅社业11xxxx,法律事务业15处、家政服务业9处。同时,为充分调动全市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规模和档次,我们按照市政府要求,对我市20*年度发展服务业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了完善和修定,经过有关会议多次研究讨论,最后市政府下发了[20*]7号《×××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年度发展服务业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流通服务业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自己与自己相比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仍然偏低。2005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达2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2.xxxx,低于×××的平均水平,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还较为滞后。二是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比重较小。2005年,我市交通运输、邮政、商贸流通及非盈利业等传统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在7xxxx左右。而信息咨询、科技、金融、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新兴服务业占的比重不到1xxxx。三是规模偏小、档次较低,
产业竞争力不强。我市在“九五”及“十五”初期,对服务业的投入相对偏少。同时,由于规划不健全、经营方式落后以及从业人员素质低等种种历史原因,产业总体素质和竞争力都不如制造业,导致我市服务业成规模的少,高档次的少。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抓好“四个一批”建设,推动服务业向纵深发展。一是在×××建设一批商业聚集区。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拉动、市场建设带动,尽快建成集市场区、仓储区、加工区、住宅区、风景区“五位一体”,拥有商贸开发、服务工业、大众文化、美化生活“四大功能”的新型商业聚集区。二是在×××建设一批大型商贸市场。利用现有的大型商贸、购物市场,引进、建成一批集购物、休闲、餐饮为中心的商贸市场,在更高领域、更深层次上建设×××商贸载体。对早有意向的星级酒店和商务中心等项目抓好项目调度,争取早日签约开工。三是在城郊建设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划布局,高水平引进、建设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使其逐步成为商品集散、加工交易、价格形成和信息的中心,形成以交易主体组织化、交易商品标准化、交易方式现代化为特征的现代批发市场,打造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闻名的市场群。特别是对已经启动的中国(柳疃)国际棉纺织品批发市场、×××宏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山东青山建材城物流城、新昌(国际)农产品商贸城等重点项目,积极协调解决好有关问题,力争早建成、早运营、早达效。四是在各乡镇、街道建设一批特色项目区。立足各乡镇、街道的区位优势,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服务业。围绕昌邑火车站和潍胶路建设,规划建设丈岭物流园区;挖掘石埠商贸重镇的潜力,利用西接潍坊,东连胶东的区位优势,提升市场建设的规模和档次;结合北部沿海开发,依托大莱龙铁路、荣乌高速路交通优势,规划建设新型物流园区,在全市逐步建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服务产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