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双元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

自20世纪50年代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首开环艺专业以来,各高校竞相开设,使该专业成为设计学科中的显学。以就业为导向,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培养贴近生产管理一线的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高职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其目标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就业。“双元制”培养有效的实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走向就业的“零过渡”,成为专业教育改革中值得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我专业在2011年4月与无锡中兴一品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达成合作协议,建立艺术系第一个由企业方投入专业建设经费与奖学金的校企冠名班——中兴一品班(环艺113)。

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教学与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该模式可以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简称 BBS)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过程中项目工作法的运用,无论在学生与项目方之间、教师与项目方之间,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合作各方都获得了平等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竞争机制,对教育产品——学生的质量和就业输出都有益。企业方可以为环艺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学习场所;盛世名居装饰设计工程公司也可以借助做好品牌宣传工作,增强公司社会影响力;我校的师生又可成为其公司的“潜在客户”,如果能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才,不仅可以造福社会,还也可以为其公司起到储备人才的作用。

二、“双元制”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在本文中,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成为双元制模式展开的主要载体和形式。以下是项目式教学主要教学过程。

项目式教学主要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设计成果,专家点评。每组学生向项目方提交一套关于最终设计方案的图册和PPT报告书。教师组织举办由多方人员参加的设计成果会,每个设计方案进行现场展示和汇报。项目方从方案的设计创意 可行性、设计图册的综合效果、完整程度等方面给出具体评价。

2、第二阶段:项目总结与课程考核。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写出项目总结,具体说明个人在此项目中担当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教师对学生参与项目情况进行考核,以小组成果为准并结合个人总结和真实表现,给出差异性成绩。

主要教学手段与形式

1、以竞赛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举办设计竞赛,以项目目标来设置竞赛内容。其优点是操作性强,覆盖面广,对企业而言可以集中收集创意方案;缺点是学生围绕竞赛开展独立设计,相互间交流甚少,教师的指导也相对分散,企业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参与度很低,并且此种形式功利性太强,可持续性不够,其中也没有太多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使学生在设计方法和设计创意方面所受到的训练不足。

2、教师带项目进课堂。专业教师将个人项目带进自己的专业课教学之中,以课程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优点是,教师在指导时针对性强,也比较集中;缺点是实际操作中师生的互动局限于一一对应关系,企业在教学环节中基本不起作用,因此容易忽略教学过程而过于追求实践结果。

3、学生进企业工作室参与项目。学校提供专门的工作室,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都围绕工作室项目展开,有点类似小型的设计公司。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深入课堂。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中兴一品派出企业在设计、施工、营销等方面一线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课,将工程中的实际项目带入课堂,同时通过认识实习,周六周日暑寒假的见习及参与家博会等活动提高学生企业活动的参与度。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优势

根据上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制”培养理论模式的思路,学校与企业之间按照既定的培养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是放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学生除了掌握必需的实践技能外,还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经历和体验。

四、“双元制”培养模式的主要保障措施

就本专业的双元制项目合作而言,我们在2011年4月,双方共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成立有公司和学院人员共同组成的“中兴一品冠名班”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和保障条例并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切实保障校企合作深度开展。以下是相关内容简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第2篇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哈尔滨市就有近千家注册的专业装饰公司。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在动态发展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涉及建筑和美术两大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学科,如何把握好两者在教学体系中的结合和比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它们不是简单的拼凑,而需要寻找两者内在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个新课题。从哈工大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建筑学专业和美术专业两类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作为围绕建筑展开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工科院校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即涉及逻辑思维又涉及形象思维,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艺术性,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几年来,哈工大建筑学院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筑学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作为大建筑学概念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同建筑学有许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艺术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原则。

哈工大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建筑学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应充分认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室内装饰设计"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筑院校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学习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地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要以人的创造力培养为主线,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人才的关键,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作为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种静态目标的培养方式,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目标,认真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以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多学科的内容,并形成一个多样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了环境和人的关系,结合教学和设计实践,这一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实践对促进教学及专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环节将会更有效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美术教育,审美素养;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开始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品位提出新的精神需求,生存的环境期望值越来越高。美术教育的稳步发展,在这种社会发展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悄然兴起,并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它以其广泛的内涵和自身的规律,顺应着社会的需求而逐步发展,日趋变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正确认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的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文化、美术、雕塑、装饰、透视学、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与风格、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从专业理论的角度讲,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由于对“环境艺术”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其中包括高等院校性质和基础不同,使得在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着许多差异。其现状是把具有综合学科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仅定位在“室内设计”单一方向上。有些虽然叫“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在课程设置上也只是室内设计单方面内容。还有的则是偏重室内装修、装饰等美化室内环境方面。针对这一教育现状,需要提高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认识,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结构,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到实践环节,进行整合和修订,才能培养高素质智能型、复合型设计人才。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特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将大大扩展,涉及的范围愈将变得广阔,展望未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设计人才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提升环境意识品质的需求已是当代社会,更是未来社会追求的目标。我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前瞻性。

面对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其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正确把握社会需求的动向,一方面要进行足够的社会需求调研,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社会需求预测,这样才有的放矢,按照企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充分的准备。

2 系统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特点的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怎样培养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问题。

3 特色性。

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不同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从行业发展和管理体制的角度看,环境艺术是建筑体系中的一分支。从建筑学科群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设计被包含在这个大体系之中,所以在建筑院校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天独厚。

4 创造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人对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创造出更好更人性化的生活环境。设计教育中不能只限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力之所在。在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上,要能充分认识创造性的特点,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5 适应性。

环境艺术设计属于现代新兴的服务型行业。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

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和美术教育的相互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在艺术教学中,首先应启发学生认识生活,启发他们去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以及鉴赏艺术的能力,初步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点。这样便能更好的把握环境艺术的教育意义。

素质教育是做人的基本教育。素质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它潜在于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以及各种日常的活动中。美育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对于环境艺术这个新型行业,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目的是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美好的人生,而环境艺术教育作为美育延展中的重要角色,既不断地用美的规律塑造客观世界,也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着自身。

人类自从在劳动中诞生美之后,就寻找着美,追求着美,创造着美;美术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环境艺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人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两者既是一个有机整体,又是一个处于同一审美情趣的美术教育观。重视审美教育的功能,可以把目前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改革向更深更广阔的层面推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第4篇

自教育部决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始,我国就缺少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大量高校都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这进一步加剧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师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老师数量有限。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多所院校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这些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院中,可能有些院校只有几个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师,但是招收的学生却有几个班,从而使得老师数量跟不上学生教学需要的步伐,进而导致教师短缺。二是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大有用武之地,从而也让部分环境艺术设计老师将教学看作“副业”,而将房地产的设计项目看作“主业”,难以在学生身上倾注更多的教学精力和时间。三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到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量和较宽的知识面,但是目前很多艺术院校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师难以达到这个要求。

2对策与建议

2.1做好课程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能否设计出合理的课程结构对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一是突出区域特色,避免课程雷同。我国有一千多所院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但是这些院校却是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地域文化特点与课程相结合,以突出自身特色,例如:如果院校地处湖北武汉,由于湖北地区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多凸显楚文化的特色,将其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中去,使其可以有机结合,这样就一方面可以突出本地域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避免课程设置雷同。二是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在课程安排中,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应该加强对人文学科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可以平衡、综合发展,成为市场真正需要的设计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2.2调整教学观念与方法具体而言:一是调整教学观念。大学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学生而培养学生,更不能将学生看成产品。在现阶段,要想培养出真正社会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艺术院校应该要调整教学观念,提高对教学质量的认识,树立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优质的专业教育。二是改进教学方式。一方面,强化师生互动,打破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用途日渐广泛,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便捷、真实、直观等优点来向学生展示环境艺术设计知识的魅力。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让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相关企业参与工程的设计与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范文第5篇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环境艺术系,上海 201808)

摘 要: 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之于“建筑学”课程为研究主线,论述了“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名称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适用性,以及该课程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进一步指出该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可以改进的方向,强化“实践教学”对于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rchitecture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Majors upon "Architecture" Curriculum Reform

LI Zhu

一、引言

1、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设计,建筑室内部分环境设计通常称为室内设计,建筑室外部分环境设计通常称为外环境设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扩大与延伸,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是为人类创造功能合理、具有一定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生活和工作空间,两者有着同样的功能、艺术、技术统一体的特质要求。《华沙宣言》对建筑学的定义:“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同样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因此可以获知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是依托于建筑而存在的,任何脱离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都是不成立的,错误的。

2、环境艺术专业《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讲授内容、教学目的

环境艺术设计既然与建筑有如此之多的联系,又不可分割,因此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知识。而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像建筑学专业学得那么深,那么广,只需要学习那些与环境艺术设计密切相关的知识。因此,个人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学”相关课程称为《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更为合理恰当。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课程,主要讲授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筑、掌握建筑设计和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查阅有关的建筑规范、建筑图集等资料,能够读懂并绘制建筑图纸,同时具有一定的建筑空间改造和小型建筑设计能力。

二、现有教材和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改进的方法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对教学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们广泛的调研结果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问题

(1).教材专业性过强、现有教改教材尚不十分理想:现有的改革针对性尚存在不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建筑学”专业的教材,这类教材多是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过深,理论系统性较强,教材中有较多地与环境艺术设计无直接关系的知识点,更有一些非常专业的公式计算,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讲用到的可能性极少,而且大部分学生在现有的文化、专业基础上难以理解,这部分既缺乏实用性、又相对枯糙无味的专业性极强的“建筑学”知识的学习,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对该方面知识重要性的怀疑。因此,个人认为我国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基础知识”教材存在着专业性过强、专业的针对性不足问题,近年有些同行同样意思到了这个问题,并出版了一些教改教材,但我们每次在挑选教材时,却很难从中找到合意适用的教材,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一些教材编者研究不够深入,匆忙编写出版,其中所改,只不过是简单的降低教材内容难度,更有甚者,将“建筑学”教材或者“建筑初步”教材简单图解化;二是各院校忽视建筑知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艺术类院校,在片面强调艺术特色的同时,回避该方面教学的不足。作为艺术设计的环境专业其“艺术性、技术性、文化性”三者同样不可缺一。现在建筑学专业为了培养综合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大力提倡学生的艺术教育,以弥补学生的知识偏离现象,为什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还要一味的强调艺术,忽视与其有着血缘不可分割关系的“建筑基础知识”的专业支撑重要性呢?这种现象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

(2)教材理论内容偏深偏难偏细:目前所用教材多是针对5年制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设计,因此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知识体系系统详尽。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校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学习,用于“建筑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间有限,在有限的课程里难以消化如此多的内容。而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多存在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文化基础程度普遍不高的特点,因此对于教材中偏深偏难的知识点很难吸收,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细细琢摩其中的细节。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个人认为也没有必要学习如此详尽的建筑学知识,而应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习些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更直接、更密切、更具有专业支撑作用的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比如室内界面面层的构造,建筑构造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建筑空间设计与环境艺术空间设计的关系等等,而对于建筑体内部隐蔽的细部构造等一些与环境艺术设计关系不大的内容,没有必要过细的学习。考虑到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要明白如何或在哪里可以获取这些知识就足亦。

(3)教材有些内容过于陈旧、有些内容与其他课程教材内容重复、所占篇幅过大:比如:在构造做法和技术处理中有些内容相对落后,教材中对木窗的陈述所占篇幅较大,讲解详尽,而现在木窗基本被塑钢窗、铝合金窗等一些先进的材料所替代,对于这些现阶段主流产品却讲解甚少。再如:立筋隔墙,现在工程中已经不用,完全可以删除,提都不需提及;而建筑装饰构造中所讲述室内装饰构造内容大多与室内材料与构造所讲内容重复,仔细斟酌这方面的内容,还是认为放在市内材料与构造课程中比较好,“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没必要重复该方面的内容。因此,个人认为有必要对一些过时的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加以改进和精简,以保持教材的先进性、精炼性;对于与环境艺术设计联系不十分密切但又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到了解即可,比如,建筑的发展、建筑的地基构造等知识点。

(4)教材偏重于理论的论述,极少涉及实践课程:这一现象的存在导致教学形式的枯糙,使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违背了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宗旨。

2.对教材问题改进的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型人才,这里强调的是“应用性”,而不是“知识理论性”。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更加强调的是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建筑学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更要侧重懂得“是什么”和学会“怎样用”,应有针对性的学习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关系密切、具有支撑作用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中“为什么”程度的学习只要做到简单了解,使学生具备这方面的自学能力即可,不需做到全面和系统化,深入研究精炼内容是必要的。也就是说该门课程的教材改革目标应侧重于知识的“应用性”,强调知识为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服务。而适当有针对性地了解一些学科理论知识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实践和应用知识,同时也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提高做好铺垫基础。

(1)对于专业性过强的知识点应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述,可以更多地用图片等直观的形象配合文字的叙述方式,更好的配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图解。有些专业性极强讲解过细、环境艺术设计几乎不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只需简单了解,无需深化,比如:电梯、自动扶梯的构造、屋顶的构造、地下室的防潮和防水处理等。

(2)针对理论内容偏深偏难偏细的问题,需深入研究有的放矢,该简化的简化,该概述的不详述,只需要了解的无需深入学习。比如:工业化建筑中的大板装配建筑、楼板中的砖拱楼板、木、钢窗的细部构造,这些内容在环境艺术实际工程中很少采用,没有必要占用教材大量的篇幅,只要提一提就可以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几乎用不到的一些计算公式,定律完全没有必要提及。比如:维护结构的热阻计算、地基基础面积的计算等。而对于屋顶的保温隔热等内容,只要知道屋顶有保温隔热的要求即可,无需详细知道保温的材料,、保温的方式、保温的构造等,即使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屋顶的改造设计问题,相信学生在已知该知识内容所在的情况下,也可通过自学具有迎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教材中过于陈旧的部分必须删除。

(4)增加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包括实验性内容:比如:对一些承重力学、建筑形态设计方面的知识理解,可以通过具体的一些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

针对以上内容的改进,一定有利于建成一本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教材,这也是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急需的一本教材。

三、现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整个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1、现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设计基础知识”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剖析

我国现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仍沿用传统的“建筑学”课程名称,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同样多采用传统的“建筑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针对教材在课堂里讲解,学生课上记笔记,课后或课上根据课本或者老师的要求做一些作业,消化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基本是从知识到知识,从理论到理论,各学科几乎没有区别的大一统教学模式,很少顾及具体课程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整个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种教学方法、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确实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为什么现在效果不如以前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社会发展的影响,导致现有受教育对象的变化所致。现在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知识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丰富,他们从小就是以多元的方式接触知识,因此,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势必也是多元化的,所以传统的“建筑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局面问题必须要改进。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将传统的“建筑学”改造成适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知识”课程,不仅要在教材的改革上下功夫,同时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根据课程整体和具体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教学方法上:除保留一定的传统教学法以外,可增加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实例调研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案例专题课堂讨论分析法等.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尤其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更加要增加观摩教学法和个案阶段研究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上:可适当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课件教学,可节省板书时间,讲解、动态、图像、声音相结合的教学更能营造轻松、愉快、直观的学习气氛,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充分运用网络优势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将教学录像、教学内容、辅导材料等内容置于网络上,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补充或学习。

四、“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所有的应用设计类

教学都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受到高度的重视

1、“项目设计”练习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分项或综合设计项目练习,加强对理论知识应用的体会和理解,项目可以是虚拟的、当然如果有真实的项目来练习效果会更好。练习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先由单项练习入手,逐步深化到较综合的练习,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训练了学生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整个过程从最基本的抄绘图纸,到根据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原理和方法设计小型建筑,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得到升华,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学生既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制图等知识应用,同时又掌握了建筑设计基础知识。

2、重视调研,参观和教学实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或布置学生到实地考察、调研或参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比如: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等内容的理解,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纯剪等结构类型类建筑,而对于一些细部构造,学校则可以建样板间以供学生参观。教学中还可以安排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亲自讲解工程中设计和施工的情况,以及建筑设计基础知识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系等,通过这方面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和掌握。

3、注重创新,增加体验性课程

如力学与材料知识用模型体验,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不同形态、不同构造的模型,体验材料与造型形态、造型构造的关系,在体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素质,体验活动的多样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两者都属于创造性活动,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们都应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单项灌输教学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式为突出“教”与“学”双重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强“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