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心理素质 终身体育意识
初中体育是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的方面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通常只关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掌握健身技能传授知识,忽视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过程和心理变化。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要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根据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提出相关措施。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初中课表上都有体育这门课程,但是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忽略心理素质的锻炼,教师只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随意散漫地进行一些运动,并没有向学生讲解体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的体育意识十分浅薄,从内心认为体育课不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上体育课只是一种休闲。当体育教师发号自由活动施令的时候,学生三五成群地寻找一个阴凉处聊天、吃零食,甚至有学生回到班级学习其他学科,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因此教师看到这个情况也没有太多的追究。这样的初中体育课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也不能将心理素质的锻炼贯彻落实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贯彻落实心理素质锻炼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落实培育终生体育意识的任务,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关键,要结合三方面综合处理:一是改变以往死板教条、放松式教学,之前的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的课堂,课程内容单一。教师需要集思广益,课前认真备课,安排好每节课的活动内容,让每节课变得丰富多彩。多模式教学,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体育课,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终身体育意识的种子。二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消除学生心中重文化课而轻视体育课的错误思想,让学生了解,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有了充沛的精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健康的身体需要体育锻炼。要在学习和体育之间保持平衡,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要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是耽误学习时间,从而热爱运动,积极参与运动。三是改变死板教条的教育模式,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无法融入体育锻炼中,枯燥乏味,学生会产生排斥,无法成功激起学生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创新,增加更多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热情,例如:让两个班级进行篮球对抗,女生在中场休息时投篮积分,这样就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无法室外运动的课堂可以使用多媒体看一些体育比赛,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加强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精神健康水平。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道德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保证体育课堂高效性的根本途径。在课外时间,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心理学的研究,从而可以更新教育概念,有效地优化自己的心理教育学,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使他们敢于在体育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学会理解和认识不同的观点和差异,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师仔细备课,制定比赛教学。
为了让大家重视体初中体育这门学科,首先体育老师本身要重视这门学科,利用课前时间为本班学生制订科学、合理、有趣的体育锻炼计划,将心理素质充分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爱上体育运动。为学生安排满满当当的体育课堂活动,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比赛教学,让学生通过比赛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避免落后而产生急躁的心理导致全盘皆输。
例如在学习篮球的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打篮球的正确技巧之后,可以将男生、女生进行分组,让男女生之间通过合作打一场只属于本班级的篮球赛:男生打一场篮球之后,然后让女生投篮,投入一个为本队加一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投入本次篮球比赛中;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有利于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热爱。教师在比赛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注意事项:第一,向学生灌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观念,保证文明比赛;第二,对于比赛胜出的团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种胜利感,反之,对于失败的团队也要鼓励,让这些学生有信心进行下一次的比拼。
三、结语
体育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必不可少,随着中考的不断临近,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在初中阶段让体育锻炼变成一种习惯会让学生受益匪浅。部分学生完全忽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可有可无,我们必须要改变学生这样错误的想法,让学生每天都愿意为了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抽出一定的时间锻炼,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强身健体。希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给教师启发,在未来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发挥体育教学的根本意义。
参考文献:
[1]盛久埂.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130-131.
[2]尤艳清.刍议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6,01:88-89.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素质;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13-01
声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型的,声乐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演唱、练声等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声乐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
一、教师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正面引导和训练
(一)创造温馨的声乐教学氛围
声乐教学氛围直接影响部分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心理素质影响从进教师琴房就开展产生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设一种温馨的教学氛围,对于声乐课教学来说,应该有钢琴、桌凳、各类声乐教材、教学音响设备、人体声乐学习方法解剖图、教学镜子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在琴房增加一些绿色植物、各种温馨的小装饰品可以挂在墙上,这种氛围的营造能够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感受,能够让学生进琴房就有种想歌唱、表演的想法,这样主要还改善了学生心理素质不好的状态。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声乐教学是很抽象的学科,好多知识需要学生去理解和领悟的,这对一部分自然条件和心理素质差的同学来说确实是很困难的,这需要声乐教师耐心地来帮助学生解决。在教学中老师一定不要带着严厉、武断的情绪对待学生,一定做到有爱心、细心、耐心帮去帮助学生出来没有学习中的问题,善于把复杂、难懂专业的术语讲的通俗易懂,经常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帮助和指导学生该怎么去处理,和学生多进行交流,这些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害怕的心理。
(三)增强学生声乐学习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心理素质差是阻碍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的。我们教师在这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刚开始布置一些相对简单的曲目给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鼓励和肯定,少批评,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让自己敢唱、愿唱,一旦形成这样的心态时,他们就能够产生声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鼓励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声乐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隋着信心、兴趣的加强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就会不断消除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负面作用。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消除可以帮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有益于我们声乐教学活动。
二、学生加强心理素质锻炼
(一)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我,就是对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追求、学习动机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在声乐学习中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素质不足方面,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心理素质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控制情绪或情感。声乐学习是有意识、有目的心理活动,歌唱与发声练习都要求心理、思维、头、嘴、耳等对个要素之间相互配合的,要集中积累配合声乐老师。自我调节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声乐学习中往往学生害怕自己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在上声乐课前做好失败的充分准备,只有不断自我调节才能避免心理素质在声乐教学中的负面影响。
(二)养成一个良好的声乐学习心态
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声乐学习心态调整心理素质不强现象,首先,在声乐学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所交的方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要凭自己的感受对老师的方法进行怀疑和猜测,要充分相信老师。其次,学习不要急于求成,声乐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求成的过程只会让你错问题,让你上课张,心理紧让你学知识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再则,学习要善于动手和动脑,对声乐学习过程中老师指出的问题要认真做好笔记,下课后认真思考,并对老师讲的内容进行复习和自我模拟锻炼,这也可以培养自己心理素质和巩固学习内容。
(三)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锻炼心理素质
饿了就要吃奶,小宝宝还不会说话,就会用哭声来呼叫妈妈喂奶,这是婴儿出生后不学而能的本领,那么妈妈喂孩子吃奶似乎也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行为,但研究发现,喂奶不是简单的喂养行为,不同的喂奶方式会影响孩子形成不同的心理素质。
4种不同的喂奶回应方式
妈妈的喂奶回应方式多种多样,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立即满足型盼望多年,张女士终于有了女儿。一家人都对月月关怀备至,婆婆、保姆更是精心照顾,张女士则每时每刻都守候在女儿身边,月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表达什么愿望,她都知道。如果月月饿了,她马上就把女儿抱在怀里喂奶,手脚麻利地在第一时间内满足女儿的需求。一天一天的,月月从来不用着急等待。
延迟满足型杨女士就没有张女士那么幸运了,她一个人带着女儿悠悠,而且她没有奶水。所以当女儿要吃奶的时候,她得赶紧给女儿冲奶。听着女儿嗷嗷待哺的哭声,她一边冲奶,一边安慰孩子:“别着急,妈妈正在为宝宝做饭,悠悠是妈妈的乖宝宝,香喷喷的饭就要好了,好了,好了,就要好了⋯⋯”一天一天的,悠悠的每一顿饭都是这样在妈妈的柔声哄劝中等待到口的。
脾气暴躁型钟女士与杨女士的情况很相似,自己带孩子而且是人工喂养,但是她的脾气比较暴躁,当儿子童童哭吵着要吃奶的时候,她比儿子还着急,常常大声训斥他:“别着急!不许哭!再哭妈妈就不给你冲奶了。”儿子哭声更大了,她接着说:“再哭,再哭,再哭妈妈真的不管你了!”儿子接着哭。一天一天的,童童的饭大多数都是在妈妈不耐烦的批评声中等待到口的。
冷漠忽视型由于特殊原因,雯雯被寄养在王阿姨家里。王阿姨身体不好,照顾婴儿的吃喝拉撒有些力不从心。如果王阿姨行动方便,雯雯就能及时吃上一顿饭;如果王阿姨身体不舒服,雯雯就得在哭声中求救很久才能吃上饭,所以雯雯吃奶有时及时有时不及时。一天天地,她总是处于结果不确定的等待状态中。
4种心理素质悄然形成
妈妈喂养孩子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并没有在意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但喂奶不仅仅是让孩子吃奶,它还作为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对孩子的心理素质产生作用。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的心理素质是在一天一天雷同的反应模式中逐渐形成的;伴随着每天频繁的、雷同的喂奶回应方式,孩子的心理素质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形成。心理素质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对孩子的个性和性格产生影响。
追求完美的月月月月总是处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环境,不曾有过任何等待的心路历程,那么她对生活的期待标准也一定是很高的,她认为自己的心理需求应该得到满足,且应该立即得到满足。但是孩子的未来生活和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愿,所以长此以往的后果是孩子对未来的挫折预期不足,应对挫折的能力和素质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机会锻炼。一方面,追求完美已经成为她的心理习惯,另一方面挫折经常出现,所以她会很有压力,家长更有压力,因为需要培养孩子新的心理素质与能力。
积极乐观的悠悠杨女士的女儿悠悠每天都有等待,但每天的等待都会有结果,这逐渐培养了她对外界环境的忍耐、宽容以及安全感和信心。“等待”对婴儿来说就是遭遇的挫折,就是心灵的煎熬,而稍微的等待不但不会损伤孩子的健康,还能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这样,孩子从吃奶的时候就在体验一种生活:挫折是难免的,但是有妈妈温柔的帮助、有自己的努力,挫折总是可以克服的,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妈妈无意识的喂奶行为中逐渐形成。
急躁内疚的童童钟女士的儿子童童每天也有等待,每天的等待也有结果,但他接受的是妈妈严厉的帮助,不是温柔的帮助,所以他体验的规律是:自己的哭声越大、妈妈的吵声更大;妈妈的吵声越大,自己的哭声更大,最后终于解决了生活问题。快速的声频导致快速的心跳,快速的心跳导致急躁的情绪,再加上妈妈的批评说明都是自己的错误惹的祸,所以这种行为方式很容易锻造急躁内疚的心理素质。因此,同样是帮助孩子,妈妈最好还是提供温柔的帮助,而不是厉声厉色的帮助。
怀疑退缩的雯雯稳定的行为模式形成相应稳定的心理素质,忽冷忽热的态度、时而出现时而不出现的结果让雯雯难以把握外界环境的变化规律,因此也难以形成稳定的安全感,反而总是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拿不准自己是否有必要再努力,所以这样的喂养方式容易产生怀疑退缩的心理素质。
讲给妈妈听的养育要领
心理素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同的心理素质适宜于不同的生活和工作领域。但是总的来说,追求完美型的孩子心理要求比较高,心理压力比较大;急躁内疚型的孩子容易自责,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怀疑退缩型的孩子不自信,缺乏主动性;积极乐观型的孩子比较阳光,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比较和谐。若孩子个性积极乐观,妈妈会觉得很舒心、很享受,而养育积极乐观宝宝的要领是积极应答而不立即满足。
1岁以内的孩子是属于感觉型、冲动型的,他有什么要求不会用语言表达,通常就用哭声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以及渴望妈妈关注和爱的需求,而在化里,哭声是难过、痛苦的信号,怎么能让孩子难过、痛苦呢?妈妈就在身边,随时都能响应孩子的呼唤,于是孩子的哭声越少就越增加妈妈的成就感,一年多以后,妈妈就纳闷了,宝宝怎么那么缺乏耐心、那么不擅长等待呢?怎么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呢?其实孩子天生未必这个脾气,主要是因为妈妈一直就在“培养”孩子的急脾气。
摘 要 高职院校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现今更需要的是综合性职业人才。在现如今的大局势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思想上比较传统守旧,对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素质上的关心不够,教育模式较为传统,不能顺应现今的教学需求。高职院校若将体育训练与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创造新的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必定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文章以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为基础,分析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素质拓展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学校教育的时候,要寻找出创新方法,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增加同学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帮助和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其人格更加健全。虽然大多数院校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但现在依然有一些职业学院体育教学已经走在了前面,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中,培养更好的人才,引导他们向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一、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由于近年来我国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弊端,如高职体育课程发展相对滞后,还有在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大多都是按照大专院校的教育模式进行,缺少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体育教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动态内容比较多,而不是相同于其它学科的静态学习。所以,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整体划一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固定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仍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大部分教师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从而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心理教育方面也较为薄弱,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在当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和技术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
二、素质拓展训练的作用
(一)素质拓展训练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自己,开发自身潜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重塑自身形象。逐渐克服心理上的惰性,激发想象力与创造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形式各异、变幻莫测的情景对学院学生给予体质和心理上的锻炼,锻炼学生在看似繁杂中,找到有序规律的能力,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战胜面前的困难,面对并解决问题。
(二)素质拓展训练为学生重塑集体形象,使学生充分感受集体的力量,学会信任他人、信赖并融入团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并且培养诚实诚信、关爱他人和信任他人等优良的品格。增进对集体的认同感,参与集体并承担责任,参与塑造团队活力,推动团队成长。与队友真诚交流、顺畅沟通、互相理解,改善个人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他人合作,为集体争荣誉。
(三)素质拓展训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素质拓展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身体上得到锻炼,还从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自己的价值。心理的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根本,通过锻炼提高心理素质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素质拓展训练是一个有趣、刺激的心理素质锻炼活动,正如“断桥、攀岩”项目,在所创出的看似险恶的环境中,学生必须不断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心理抗干扰能力,提升自我调控能力,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闹卸土豆断勇敢、冷静、坚韧不拔、临危不惧的品质。
三、素质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在新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知识不断更新更替,为了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跟上时代的进步,我们要使用新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也是学习方法更新的一种尝试。两者的结合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体育教学让学生们掌握几门体育课程外,还掌握锻炼方法和技巧,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拥有好的身体素质。而素质拓展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精神。这两者的相互结合还能够实现优势的互补,从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体育课教学模式显然有些单一,不灵活。而素质拓展训练则具有游戏性和灵活性,是同学们从中得到乐趣,更能融入,是主动的,而非被动,从中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也是传统教育模式不能比的。
(二)素质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性质是相同的。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使同学们提升自己的价值,获得在这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拓展训练是非常有挑战能力,且非常有趣的活动。融入体育教学后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建军.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功能与定位[J].内江科技.2010(12):186-187.
[2] 彭曼.素质拓展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3(29):109.
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犹如技术和战术的关系一样,好的身体素质能给运动员更强大的信心和训练动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决断力、好胜心和自制力,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可以推动身体素质的进一步发展。运动员只有具备了来那个号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并且配上灵活多变的战术,才能在竞技对抗中占据优势,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从而赢得比赛的胜利。因此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应该和身体素质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应该是构成整个运动员系统训练的一部分之一,综上所述,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不可或缺。
2、柔道运动员存在的不良心理
2.1、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运动员的不良心理之一,柔道运动员也不例外。但是对于柔道这个高强度的对抗竞技比赛来说,运动员的恐惧往往是来自自身的,是担心自己的对手过于强势或者担心自己水平过低,从而不能赢得胜利,这是对强大对手的恐惧和对自身不足的恐惧,这样心理会直接导致运动员缺乏信心,发挥失常,在柔道比赛中患得患失,甚至不战先败,影响运动目标的达成和成绩的取得。
2.2、急于求成
很多柔道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旦取得优势就会产生快速解决战斗的想法,乘胜追击,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当运动员出现这种心理的时候,就会失去理智,不能冷静地分析,对自我行为的掌控力就会下降,变得迟钝、短见,从而会露出不该有的破绽,被对手抓住机会反打一套,导致优势的丧失。
2.3、消极懈怠
消极懈怠是运动员的大忌,当运动员出现消极懈怠心理的时候,就会在日常训练中减少训练强度,没有给训练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停止训练等。在进行比赛的时候校际比赛会产生临阵退缩、不战先败的想法。这种心理较多地出现在战败或伤病刚恢复的运动员身上,不理想的身体素质带来了诸多心理疾病,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素质的恢复。
3、柔道运动员积极心理训练方法
3.1、意念训练法
意念训练法是指柔道运动员通过想象来进行训练,能够强化战术训练。例如,在训练之前,运动员对战术要领进行想象,从而激活大脑皮层中的战术痕迹,运动员训练中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训练动作。运动员的自我暗示也是意念训练的一种方法。运动员比赛前,通过意念训练,既可以加深动作要领,还能够自我鼓励,树立信心。
3.2、诱导训练法
诱导训练法是指运动员训练中,通过有效刺激物来引导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从而较好的完成训练和比赛,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3.3、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指运动员根据未来比赛的条件来设置训练内容。通过模拟训练法来对柔道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战术技能训练,实现战术与心理的共同进步。而模拟未来比赛情况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柔道运动员在类似于比赛的训练中锻炼,在未来比赛中更快、更好的适应比赛条件,更好地掌控比赛情绪。
4、提高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4.1、重视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选材
正如前文谈到的,柔道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选拔柔道运动员的时候不仅要选身体素质过硬的人员,更要注重选拔上来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而且在身体素质相近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心理素质,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柔道运动员就会在比赛中冷静表现,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4.2、积极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训练动机
运动员的动机往往是他完成训练和致胜比赛的关键因素,因此注重引到运动员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有效方式。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有针对性地激发运动员参赛的训练冬季,譬如为国争光、证明自己、参与竞争等精神,要帮助运动员建立起自己的使命感、荣耀感和责任感,要让运动员了解柔道运动的本质,消除对于比赛的畏惧心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柔道训练和比赛中,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心理素质,启发诱导热爱柔道项目,立志献身柔道事业的决心、信心和勇气,牢固树立起高层次训练动机,才能训练出高级体育人才。
4.3、在比赛前的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
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久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练把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日常训练当中,日积月累,才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譬如平时经常举行模拟比赛,严格按照正式比赛制度进行预热等,都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正式比赛的环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练员设置柔道运动员基础训练时,要根据运动员的体能、形态以及战术的特点等设计训练,形成独特的训练风格。而独特的风格能够发掘运动员的长处和潜能,成为比赛制胜的武器。
4.4、结合实战进行心理训练
根据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经验和不同素质的运动员相互对抗的时候,对心理训练的侧重点不应该一成不变,而是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譬如在面对气场较强的对手的时候,很多选手都会不自觉地被对方的气势所摄,使自己的水平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这时就应该深呼吸,默念放松来使自己调整到更好的状态。
4.5、加强运动员比赛后的训练
比赛对柔道运动员心理的冲击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很多柔道运动员都会在赛后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时赛后的心理训练任务就是消除那种不公平的比赛心理状态,化消极为积极,教练员需要针对不同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进行不同的恢复方案,譬如观察运动员的训练表现,通过聊天谈心等方式摸清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运动员提高对自我的认识,放平心态,回到训练当中。
4.6、培养冷静应对各种突变情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