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环境监测方案

海洋环境监测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环境监测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洋环境监测方案

海洋环境监测方案范文第1篇

1.1监测任务名称的标准化处理

以目前的全国业务化海洋环境监测任务为基础,对上报的监测任务进行标准化命名,如海洋生物多样监测、海洋大气监测,对不同填报的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

1.2组织单位名称的标准化处理

各地上报的组织单位比较混乱,有的上报了监测机构名称,有的上报了其隶属的行政部门名称,不利于监测任务的考核。根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任务以及各海区年度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目前组织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海洋局局属单位、3个分局、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和5个计划单列市海洋行政管理部门,如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对不同填报的组织单位进行标准化处理。

1.3监测区域名称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地方上报的监测区域不够规范,且很难表现出更多的区域信息,同时考虑到区域统计分析,因此需对监测区域进行规范化命名。监测区域命名结构为:沿海地区/海区+沿海城市/特定区域+名称,其中沿海地区/自然海区和名称字段不能省略,沿海城市/特定区域字段若无可以省略。如,辽宁葫芦岛赤潮监控区,广东近岸、福建厦门近岸、东海近海及远海,对不同填报的监测区域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

1.4监测要素名称的标准化处理

每个监测任务里包含了不同的监测要素,且不同的任务可能会监测相同的要素,因此需对监测要素进行规范命名,以便对相同的要素进行统一分析、数据量统计等。以目前的业务化海洋环境监测要素为基础,对上报的监测要素进行标准化命名,如水文气象、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对不同填报的监测要素进行标准化处理。

1.5监测参数及单位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每个监测要素需要监测不同的监测参数,如海水水质需要监测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溶解氧等。而每个监测参数的名称在写法上有不同的形式,如化学需氧量也可写为COD,氨氮也可写为氨-氮或NH4-N等,给数据的统计、评价带来一定的不便,因此有必要规范不同监测参数的名称。另外,每个监测要素的单位也需统一规范。如重金属的锌元素,有的上报其参数单位为mg/L,有的上报为μg/L。在数据统一进入标准数据库时,需将单位统一。参照国际标准、国内海洋环境监测调查规范以及各地监测机构的填报习惯等,针对不同的监测任务和监测要素,对每个监测参数的名称及计量单位进行标准化处理。

1.6站位基础信息的数据类型标准化处理

监测数据的类型包括数值型、字符型、布尔型和百分比等。对站位基础信息如站位编号、经纬度、监测日期、水深和层号等的数据类型进行规范。(1)站位编号。上报的站位编号大部分为字符型,但也有站位编号为1、2、3等,为数据库的统一管理,需统一转换为字符型。站位编号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站位编号英文大小写不一致;②监测机构各自命名;③在站位编号上加“临”“平行样”和“空白样”等字样。参照目前海洋环境监测站位编号规则,由任务编号、海区编号、类别编号和站位序号顺次排列组成。对站位进行统一编号。对于历史站位编号的确认,可通过核查相关的监测数据、核实年度监测方案、联系地方监测机构等方式,将站位编号统一。(2)站位的经、纬度。上报的经纬度有两种形式:一个是小数形式,另一个是度分秒形式。为便于计算机的计算方便,目前统一为小数形式。由于经纬度的小数位数不一致,会导致部分空间定位有细微的差别。结合监测任务计划和实际监测情况,统一经纬度的有效位数,目前保留到小数点后6位。(3)监测日期。上报的监测日期格式不一致,主要形式为:“2011-08-20”“2011/8/20”、或为时间型等。现统一其形式为“2011-8-20”,年份:填满4位;监测月份:1—12,月信息小于10,前位无需补零。注意检查,监测年份是否为该年度;月份是否大于12;日期是否在该月的自然日以内。(4)采样深度与层号。部分地方监测机构在该填报“层号”的地方填写了采样深度,同时层号不统一,有的为中文———“表层”“中层”“底层”;有的为英文———“S”“M”“B”。《海洋监测规范》中对水深和相应的采样层次进行了规范。对层号,统一用英文表示。其中:表层为S;底层为B;若只有一个中层用M表示,若为多个中层,则分别用M1、M2、M3等顺延表示。另需检查层号与层深的匹配情况,若层号为S(表层),则采样深度应小于或等于2m;层号为B(底层),则采样深度大于3m。部分填报机构填写层号时,出现表层填写“B”和底层填写为“D”的现象,可能是按“表层”和“底层”的首拼音字母填写造成的。

1.7监测参数不规范类型的处理

监测参数的不规范类型问题,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大于号、小于号。某些监测参数如重金属、大肠杆菌数等,其监测参数值上报中含有大于号或小于号。此类数据通常不影响其评价等级的判定,但会影响该类参数最大值、最小值、均值等统计的结果。可研究该参数的理化性质并联系地方监测机构,确认该参数的具体值大小。其缺省解决方法是删除大于号、小于号,以便该参数的统计及评价。(2)未、无、“-”等字样。结合年度监测任务,联系地方监测机构,确认该监测参数是未被监测,还是低于检出限。未监测用空值表示;低于检出限用“未检出”表示。(3)空格及其他无效字符。上报的监测数据中常含有空格及其他无效字符,使得计算机在识别、归类等过程中出现异常。可核查监测数据的内容和性质,确认为无效字符后,对数据值前、后含有的空格或其他无效字符进行删除处理。对经纬度空缺,可核查相关的原始上报数据集和年度监测工作方案,或联系地方监测机构;对层号空缺,可根据水深判断,或联系地方监测机构补缺;对某些监测参数值空缺,可结合年度监测任务,联系地方监测机构,确认该监测参数是未被监测,还是低于检出限,再根据判断结果给出规范填写。

2监测数据的齐全性检验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齐全性检验,是以海洋环境监测方案为依据,检查监测方案中规定的监测数据是否全部上报完整。首先对国家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任务以及各海区年度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进行分析,对监测工作方案进行信息解析,按空间维度、指标维度和时间维度对监测任务进行细化,空间维度包括监测站位、监测区域、管辖区域等,指标维度包括监测参数、监测要素等,时间维度包括监测时间等。其中监测站位、监测参数、监测时间是空间维度、指标维度和时间维度的最小单元,通过对最小单元的数据量统计,可获得其上一统计单元的数据情况。因此对海洋环境监测方案的解析按监测站位、监测参数和监测时间3个方面进行分解。对照监测方案,检查接收的数据是否存在区域、站位或频次等有空缺监测的情况。记录缺失的原因:可能由于某些缘故未能进行监测、地方调整了监测方案或地方漏报。仔细核查年度监测任务计划,联系地方监测机构确认。

3站位基础信息数据质量控制

3.1空间位置检验

空间位置检验主要针对调查单位在站位信息汇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录入错误。将调查站位经纬度转换为十进制的单位后,通过利用GIS生成站位图的方式检查站位落点所在位置,看其是否落在规定的监测区域,对于断面上的调查站位,还要检查其是否明显偏离断面沿线。同时还需检查“相同的站位编号,经纬度不同”和“不同的站位编号,经纬度相同”等数据空间位置精度的问题。对于该类问题,可通过核查相关的监测数据、核对年度监测任务、联系监测机构确认等方法,予以更正。

3.2站位基础信息一致性的检测

根据站位基础信息一致性检验方法,即监测区域、站位编号、站位经纬度、监测日期等基础信息决定一条数据记录,根据不同的监测任务和监测要素,分析站位基础信息一致性是否符合。针对站位编号和经纬度不一致的情况,从空间位置检验是否合理,并核实监测方案进行解决。针对监测日期相同且站位编号相同等情况,判断两条记录的监测参数值是否完全一致,若完全一致则认为是重复记录;若不完全一致,可认为是平行样记录,并进一步核实。

3.3数据记录重复的处理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上报过程中存在很多重复的数据记录,产生这种重复记录的主要有如下原因。(1)地方上报数据时,重复上报了监测数据集,如8月份上报了5月份和8月份两份数据;年底将全年的监测数据再次上报。(2)不同监测机构报送的重复数据,如属于上下两级监测机构(省、计划单列市)重复报送。(3)地方监测机构监测人员填写报表时,将某些记录重复填写。(4)地方监测机构监测人员填写报表时,将平行样的数据填写。(5)数据集合并时,将曾经合并过的数据集再次合并。对于重复的记录数据,在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中应做剔除处理。

3.4平行样的处理

平行样数据只作为监测数据质量保证的辅助,在实际统计、评价和监测数据时需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只有少数站位上报的数据是平行样。为了数据量统计、环境质量评价等的需要,对于平行样的记录数据,可将监测参数值进行求平均处理。

4监测参数数据质量控制

4.1值域一致性检验

在海洋环境监测中,每个监测参数有其对应的经验值域范围,通过值域检测规则对填报的监测数据按不同监测要素分别对每个监测参数值进行检验,对于超出值域范围的值,需进一步分析该区域其他站位、其他频次、周边站位的参数值情况,并结合监测任务性质以及超出值域比例,从而判断该参数值的可靠性。

4.2逻辑一致性检验

某些监测参数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即监测参数与监测参数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有些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逻辑一致性检验方法,对于不符合逻辑一致性的监测数据记录,应进一步同监测机构进行核实。

4.3数据输出

对文件进行批量检验处理,对于检验结果,给出合理且足够详细的错误提示,并保存质检日志,使得数据便于修改。为了区别一个数据是否进行了质检、是否通过质检,以及了解质检的情况,需要对质检过后数据增加一个质量控制符号,简称质量符。综合参考“国标GB/T12460-2006海洋数据应用记录格式”以及“908海洋化学标准记录格式”等质量符格式。其中,“908海洋化学标准记录格式”中质量符2表示可疑倾向正确,3表示可疑倾向错误,本研究将这两者综合考虑,记为可疑;另外,“908海洋化学标准记录格式”中质量符8表示痕量,由于与“未检出”有一定的重叠,因此本研究只采用“未检出”。表1给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符及说明。一般来说,数值型的监测参数数据,对其质量检验出有问题的只能作为“可疑”处理,不宜随意修改或删除。除非经过专家经验检验,并经监测单位核实,可明确其为错误的,其质量符方可标注为“4”。对于监测站位基础信息,如监测日期、站位编号、经纬度、层号等,检验出有问题的,可根据检验情况,标注其质量符为“4”或“3”等。按步骤完成监测数据处理流程后,可分年度或季度对处理的文件形成数据处理报告,并制作经标准化处理和质量控制后的标准数据集。

5结束语

海洋环境监测方案范文第2篇

一、档案的收集

档案收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个环节,要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首先要重视档案资料的收集。作为基层单位档案人员,不仅仅是简单接收单位内各部门移交的文件材料,还要承担起文件材料形成质量的检查责任,对文件材料的规格、字迹材料、用纸、页数、签署盖章、文件逻辑关系、份数等方面都要进行仔细检查。档案资料除了文字资料、图表资料以外,还有照片资料、音像资料、电子数据等,都要一一做好签收登记。对不符合移交保存规范的档案,档案人员应该提出退档,要求重新补充更正。有时有的业务部门为了自身的工作方便,将常用部份的技术档案留下,其他资料则移交档案部门,造成其他部门需要技术档案时无法在档案部门进行查询。有的业务人员虽然将文件归档,但未作任何清理,不管文件是否有价值,一个劲儿地成捆移交。这些在档案收集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情况都将影响档案的质量。如果把住了这一关,就为开展档案管理下一步工作创造了较为有利条件。

二、档案的整理

根据监测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档案资料收集以后,档案人员必须对其进行鉴别整理。基层单位的档案主要分为人事档案,文书档案和业务档案。人事档案有着严格的编制和分类标准,一般由政府部门认可的有专职档案管理能力的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文书档案的分类编目也有规范的标准;业务档案的整理和编目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这是因为各个基层单位的业务千差万别,管理要求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各单位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和管理需要进行科学分类,使之形成一个具有一定隶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

2001年,监测中心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评审,2005年,又取得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颁发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监测中心建立了与承担的检测工作类型、范围和与工作相适应的质量体系,并进行了有效的运行和维护。监测中心质量体系文件分为四个层次,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计划与记录等。按照监测中心的作业指导书――档案整理规范的要求,中心的业务档案分为5个一级类目,一级类目下面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二级类目,二级类目下面在根据需要再设置若干个三级类目,如此类推,制定分类目录,经过鉴别整理后的档案按分类目录进行登记造册,使档案分类和档案内容一目了然,便于日后检索和利用。

三、档案的保管

实践证明,档案保管是一项非常严谨且责任重大的工作,也是实现档案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做好档案保管,既要有硬件,也要有软件。所为硬件,是指有良好的库房,标准的装具,以及必要的保护设施。所为软件,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保护知识、保管方法、保密意识和需要认真执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基层单位的档案保管硬件往往因为条件的限制而比较简陋,这就更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注意日常的巡查,注意档案库房的温度、湿度的控制与调节,注意防盗、防水、防火、防霉变、防虫蛀、防有毒有害气体等各种因数对档案的危害。

借阅档案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借出和归还时都要做到当面清点,归还的档案资料按顺序放回原位,以便日后次查找。保证巳归档的资料安全、完整。

四、档案的利用

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档案利用,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直接手段,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对档案的编目、检索、编研工作,编制出方便简易的检索工具,随时准备为利用者提供急需的档案,才能改变人们认为档案室就是资料没有地方存放而存放的地方、是废纸仓库的错误观念,使档案管理自身价值得以体现。

海洋环境监测方案范文第3篇

我国沿海地区赤潮集中发生的时间为每年6月至8月,成因主要包括浮游生物暴发性激增;人类活动如排污、废水等大量增多;海水富营养化;海水温度提高;海水养殖等五大因素。一般随着洋流或温度降低,5至7天就会消亡。研究表明,赤潮主要发生在港湾等水交换能力较差的区域,在大连主要集中在大连湾、普兰店湾、龙王塘等附近海域。因为国家加强了水质监测力度并加大了对排污口的管治,使大连海域近年来的海水质量明显转好,赤潮现象鲜有发生。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起类似案例,很具有代表性。2019年7月某日,接到相关环境监察部门通知,发现位于我市某区的一处近海自然水塘呈现粉红色异常。市监测中心接到该通知后,立即派出监测人员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并第一时间赶赴水塘现场进行调查和监测采样工作。

1现场情况调查

经现场人员调查,该水塘地处近岸,水塘内有呈粉红色的糊状物质,粉红色糊状物面积基本覆盖整个水塘。经核实,该水塘在大潮期间有海水倒灌现象,且在退潮时存在海水存留,同时排查有无其他污水汇入可能。经查实,该水塘上游有两个自然村,其生活污水汇入该水塘,另外有多家临近海带加工企业等生产废水的排入其中。

2水质监测与样品采集

通过调查,初步认定,是由于生活污水及多家临近海带加工企业等生产废水的排入,加之7月温度较高,造成局部地区的水华或赤潮现象。但通过经验判断,水华或赤潮现象,水体一般呈现红色,但根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呈现粉红色的情况比较少见。为弄清水塘内粉红色胡状物质来源及性质,监测人员现场制定监测方案。按照相关采样规范,对水塘中不同区域进行水质样品采集,送回实验室。分别对水中的化学指标及生物指标进行分析。

3监测结果与分析

3.1化学指标由于该水塘内混合了海水、生活污水和企业废水,因此,在进行项目分析时,决定采用废水和海水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进行结果分析。监测中心实验室对采集的水样按照废水方法进行了常规项目分析。分析项目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监测结果见表1。监测中心实验室对采集的水样按照海水方法进行分析,即营养化指数指标分析。分析项目包括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活性磷酸盐,监测结果见表2。

3.2生物指标监测中心实验室对海水样品中的生物指标进行分析。大连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可参照《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442-2008)[1]中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方法,即当E≥1时为富营养化,E值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严重。E=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106/4500。(式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单位为mg/L。)同样海洋监测技术规范第七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2007(5))进行浮游植物监测分析[2],结果表明该水塘内优势种为小环藻属,优势种半分比为20.6%,个体总数4.4×105个/升。

4监测分析

4.1水塘内化学需氧量和总磷超出《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中直接排放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3],化学需氧量指标超标3倍,总磷指标超标1.4倍。

4.2近几年大连市近岸海域水体一直处于贫营养状态,富营养化指数均值保持在0.7左右。而此次水塘水质变色事件中水塘中浮游植物个体总数4.4×105个/升,且根据富营养化指数E<1,判断该水塘不具备发生水华或赤潮的条件[4]。这说明此次水色异常事件不是由于水华或赤潮引起的,而是由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独立事件。

4.3经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咨询和和查阅文献[5-7],海带加工废水可排放出大量的多糖类物质、蛋白类物质及墨角藻黄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等色素,多糖类物质和蛋白质类物质大量存在,在适宜的条件下导致大量微生物滋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色素发生分解或微生物本身会导致水色异常。而文献中多有报道,在海带存放不当的情况下,易腐烂变质,微生物滋可生产生粉红色的糊状物质。因此认定,此次水塘水色异常事件,是由于上游海带加工企业将生产废水排入该水塘,废水中的海带残渣腐烂变质,造成水塘内微生物滋而产生的粉红色糊状物质。

5改善措施

5.1赤潮的应急监测作为赤潮应急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在各类应急预案中,无论赤潮灾害的级别高低,其监测工作均采用统一的标准和监测内容,监测方案临时制定,程序不可控,造成监测力量浪费及数据量不足等问题。为了有效了解赤潮灾情及动态,应急监测工作应该根据具体赤潮灾害的大小进行等级划分,为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目标提供宝贵的应急时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