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增强创新意识

如何增强创新意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增强创新意识

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第1篇

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科技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兴趣是追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因而,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科技创新意识。

1.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课堂上生动的实验,不管是分组还是演示实验,都能给学生强烈刺激,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同时做好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因而在平时上课时首先应做好分组实验,在分组实验也不一定要生搬硬套课本上的,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做单摆实验时,除了按要求完成课本的实验,还要求学生如何利用单摆来测量建筑物等的高度,同时要求大家回家后进行试验,这样可使物理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时,也可创新地引入一些小实验,比如,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利用葡萄酒杯提乒乓球的小实验来引入课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的教育。

2.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物理定理、定律本身就是物理学家对自然界的现象通过假设、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联系实际的生产和生活,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及一些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

3.用生动的物理学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要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及典型事迹,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历史材料,如,在教学自由落体时,可介绍“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在教学牛顿定律时可介绍“牛顿运动定律是如何创立的”、在教学电磁感应时可介绍“法拉第的实验”等,这样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也可适当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空航天及高科技领域的一些成就。这样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以及研究科学的方法,使他们从小就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也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的广阔领域,知道科技发明如何带动社会的进步等,从而奠定他们学好物理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物理课外活动

大家知道,我们辅导的科技小制作都要在课外去完成,因而可以说学生的科技知识学习、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更重要的要放在物理课外活动上来完成,而且与传统的课堂比较,课外活动更具灵活性,选择的余地也更大。

1.趣味物理实验的设计及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

在设计趣味物理实验时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设计一些如“用单摆测建筑物的高度”“纸杯烧水”“水火箭”等学生能完成的课外小实验。通过小实验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德化高山湿地的形成与保护”等,并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及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2.利用物理知识进行科技小制作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个科技节,这时我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技制作活动,比如,以前学生制作的可用于高危高位操作的扳手、真空室小水电发电装置、环保节能的喷釉装置等,对于好的项目进行改进,参加全国青少年大赛创新项目的比赛,近年来我通过这样的形式已有多名学生在创新大赛中获得了省市比赛一、二、三等奖。通过这些科技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认真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现有物理知识的实际,我们可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一些科普读物,观看一些科技有关方面的录像,如我对每班学生在假期时都布置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的录像,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各种科技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物理知识与社会的发展、日常的生产、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每年的科技节中我都能开展一个科技方面的讲座。在讲座前,一定要认真选择材料,因此在平时我们可以收集一些航空航天技术、军事科学、空间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科学家的具体事例等材料,并对材料加以提炼,为讲座做好准备,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自己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观念,知识就会成为束缚人类发展的绳索。创新意识关系着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因此在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教学中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教育,因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是每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做的事。

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177-01

小学数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是承担着培养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表述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了方向。如何走进新课程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尤其是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才能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圈子,这个问题对于我校来说特别重要。传统原因"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考,学生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课业负担重,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才能适应课题改革的需要,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儿童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要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一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练习要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能力属于具有高度灵活、机动性和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想象力、求异思维、观察兴趣和诱发灵感为切入点. 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的发展历程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因,敢于猜测和设想,善于大胆地发问和表达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通过“探究性学习”,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归宿.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往的课堂过于封闭,形式单一,教学机械,基本上都是教师在上面口干舌燥的讲,学生在下面老老实实的听,气氛显得非常沉闷. 学生不能得以充分的自主,也无所谓探索,稚嫩的创新意识,也不敢表达出来,并逐渐被淡化. 因此,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把新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力图创新、学会创新.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俗话说“亲其师才信其道”.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平等对话,形成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敢于标新立异,释放创新激情.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问学生:“圆的周长是指的哪部分?(应用了周长的概念)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是曲线,用绕线法或滚动法可以化曲为直)不同的圆,周长相等吗?(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的圆周长不一样)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它们的比值是固定的,从而得出圆的直径决定了它的周长)”学生带着一系列问题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思考当中. 他们通过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活动,允许学生奇思妙想,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给予补充,对那些不合理的问题要给予帮助. 如学生探索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相等时,老师告诉一个关于发现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善于创新.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可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又发展了智力,激发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促使创新意识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这就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 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激情,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1. 创设问题情境,寓学于乐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有趣的问题引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规律”时,我请同学们任意说出一个整数,我都知道它能不能被2,3,5整除. 学生听后立即兴奋起来,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然后,请同学来说出一些数,我来回答,请学生验证,结果让学生相信了.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呢?请同学们去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这样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进问题情景中,精心设疑,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2. 精选题材,创设思维空间

创新需要时间,更需要空间. 创新思维是在长期的实践探索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因此我们要精选教学题材,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突破、去创造. 如推导“圆的面积”时,学生分组操作. 把圆形学具剪裁,平均分成16等分,一份是一个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把这些等腰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通过图形的转化得出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三、精心设计练习,增强创新意识

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一些多样的开放性练习题. 我们在学习完圆的周长时,联系生活事例请同学们来设计400米环形跑道. 学生首先要确定起点,要考虑有直道和弯道,有内道和外道. 然后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出终点位置. 这样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更好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晓妮.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6).

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94—01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还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得到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在近几年数学教学中,笔者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相应的研究,产生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现就教学“搭一搭”这节课谈点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一、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它总是在活动中产生,并伴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而逐步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从实践中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学生对数学有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是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教学 “搭一搭”,在“提问题搭积木”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教师故意没完成搭建任务,并让学生帮助自己完成任务。这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就被激发起来了,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2 .注重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教学中,重视思维过程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因为操作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操作前,必须动脑想一想,之后才能动手做一做。操作是手和脑并用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设计适宜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例如,在教学“搭一搭”中,在“提问题搭积木”的第二个环节,先让学生向教师提问,之后学生互相提问。搭积木时,学生的认知由不全面到全面,不成熟到成熟,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由此可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格外重视。

二、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探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1.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创新意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看动画、猜谜语、听音乐、玩游戏等进行引入。如,在教学“搭一搭”一课时,笔者以观赏一组漂亮、宏伟的建筑为切入点,引出宽敞明亮的教室是由建筑工人在设计师的指导下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现在我们也当一当建筑师,玩一玩,搭一搭。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教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和改革的意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更新观念,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故意设计陷阱,让学生出错,之后将错就错,在毫无痕迹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将错误改正。除此之外,还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再让学生共同探究。本节课虽然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但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何增强创新意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巧变材料创新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开展好游戏首先离不开物质环境的提供和游戏材料的准备。要使幼儿在游戏中有所创新,并让能力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游戏材料。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很重要。如何在游戏中提供适宜的、孩子所需要的材料呢?笔者认为巧变游戏材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添加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区域里的材料长时间一成不变,那么孩子对这个区域就会渐渐失去兴趣,即使选择了这个区域也是对操作的重复,并没有任何收获。要想使这个区域不会“黯然失色”,教师需在原有材料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新的材料,让幼儿游戏出现新的内容或情境,引发幼儿新的探索与尝试。在增添材料的情况下,幼儿带着原有的经验和成功的自信逐级而上,生发出游戏的“增长点”,运用既有的认知经验在游戏中获得新的经验。

起初我们对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和小菜场这些区域进行平行分隔是比较适宜的。但到了小班下学期,幼儿开始有了一定的游戏目的,游戏有了具体的情景。为了增长幼儿游戏的兴趣,我们在原有的区域中进行调整。把小医院分隔成“门诊”和“病房”两个区域,在小医院里挂上了窗帘。果然,这一变化吸引了很多幼儿来到小医院。有的在“门诊”忙着给病人打针,有的则躲进了“病房”当起了小病号,小医院里人丁兴旺。我缩小了理发店的空间,但放置了一面比较大的镜子,提供了许多漂亮的头饰。理发店虽然变小了,但材料却丰富了很多,理发店里又充满了幼儿的欢笑声。我还把小菜场的整置和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和排列:把小菜场的货架围成一个圈,使卖莱人能坐在中间,方便操作,而买菜人也拿取自如,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小菜场杂乱无章的环境。通过这样的调整,孩子们的游戏“增长点”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不同活动区域的特性和功能更加凸显,原本没有发展空间的游戏又有了新的展示内容。

二、删减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的世界。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有尊重幼儿,以引导者、鼓励者身份参与幼儿的区域游戏,灵活运用游戏材料,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其中删减游戏材料能促进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想象与使用,在幼儿面对游戏出现新问题时,引导他们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努力寻找“创新点”,为幼儿在剩余材料实践中获得经验的延展。

如大班“菜市场”角色游戏中,孩子们玩过一段时间后,可能情节会单一地停留在“购买、取钱、付钱、整理货架”等游戏情境中,争抢货物、钱币等行为时有发生,叫卖的孩子也可能是无所事事。此时,教师通过删减游戏材料来激发起游戏的“创新点”,如“去掉部分类别的蔬菜”,询问孩子“菜场里的食品不够了,怎么办呢?”,孩子们立刻会想到“进货”。再去掉一些辅助游戏的材料如电话、自助银行等,教师进一步启发谁去购买食品,怎么买,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从而迁移和提升其原有的经验,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多变游戏材料,拓展幼儿的创新意识

只有创新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孩子自身不仅有创新的潜能,而且有创新的需要。开展“一物多玩”的区域游戏,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同伴合作交往创新意识。开展“多变”游戏材料,应引导幼儿先通过观察材料,从材料性能着手,从不同角度观察,再通过试一试,玩一玩,使新花样层出不穷。如在操作区中,提供简单的各色珠子与线,让幼儿进行串珠,开始幼儿只会单纯地一色串,在孩子们有了一定的串珠能力后,我们及时在墙壁上张贴有关标志,如:间隔串、规律串等,由易到难,让幼儿学习根据标志操作:接着再让幼儿按幼儿意愿创造性地进行串项链、腰带、手镯等饰品及风铃吊饰、串珠画等,鼓励幼儿不断玩出新花样。

当然,不是每一位幼儿都能想出好的玩法,所以就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孩子们主动、大胆地将自己发现的新玩法展示给同伴,使切实可行的新玩法得到推广,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更多的幼儿学会这种玩法,从而更有利于幼儿探索求新。如:玩彩带游戏,老师和幼儿手拿彩带,老师边念儿歌“我的彩带当马鞭,甩起马鞭驾、驾、驾”边领着一群“小马”,边跑边玩彩带,并提问:“你的彩带还想怎样玩?”引导幼儿边想象边玩,幼儿的情绪高涨,他们在游戏中创造了多种玩法,并能说出完整的句子。“我的彩带像风筝,在空中飞啊飞。”“我的彩带像条鱼,在水中游啊游。”幼儿每说出一种玩法,其他幼儿便跟着一起学,幼儿玩的兴趣很高,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四、制作游戏材料,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