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龄老人的好护理方法

高龄老人的好护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龄老人的好护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龄老人的好护理方法

高龄老人的好护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胆结石;围手术期;高龄;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是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改善护理临床效果,提高病人满意程度。随着饮食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我国高龄胆结石的患病率不断增长[1]。而高龄患者常合并有多种疾病,且身体机能在逐年衰老,免疫能力低下。而胆道疾病病程隐匿,病情变化迅速,等发现时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期[2],出现胆囊坏疽或胆穿孔。因此,高龄胆结石病人的治疗护理难度系数通常较大,优质护理十分必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医院收治的高龄胆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56份,其中男性29人,女性27人,年龄在65-87岁之间,平均(69.4±2.76)岁,全部病人经彩超确诊,其中结石性胆囊炎者30人,急性胆结石胆囊炎者20人,胆囊炎息肉者6人。合并症:高血压26人,糖尿病16人,冠心病15人。

1.2方法对病人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在手术前后进行精心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饮食指导、术后监护、防感染、防并发等,做好出院指导。

1.3统计学方法数据全部由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56名病人全部顺利出院,术后恢复快、感染率小、并发症少,见表1。

4讨论

高龄胆结石病人的护理要求高,本研究中,在优质护理模式下,56名病人全部顺利出院,其中无1人重感染,11人出现轻微感染,合理治疗后康复,48人2天内下床活动,43人一周内出院。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总结研究结果,我们主要有一些几点体会:

4.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高龄病人的心理常较复杂,在紧张与恐惧的同时易产生自卑感与愧疚心理,内心忧郁,且承受能力普遍偏低。护士应注意观察其心理需求,开展心理辅导,缓解期精神压力,护理人员的态度一定要和蔼可亲,让高龄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缓解老人紧张、孤单、恐惧等不良心理;同时,积极寻求其亲属的帮助与支持,尽可能地消除其负面心理。②术前准备:术前要准确评估病人的耐受力,全面进行各项检查,尤其是其心肺功能。术前积极采取治疗其合并症,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对高血压者加强血压的监测,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对糖尿病者给予降糖治疗,对冠心病者加强心电监测,手术前后及时给予强心药。③饮食护理:高龄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低下,饮食不当极易造成腹部胀气现象。因此,合理的饮食指导十分重要。“三高一低”是准则,使病人术前拥有最好的营养状态。④急诊护理:密切注意急诊病人的具体病情,严密监护其各项生命体征,严禁饮食,尽快搭建起静脉通道和输血通道,及时予以能量补充,做好备皮、皮试、减压等准备。

4.2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术后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24小时监护心电图,病人麻醉失效前取半卧位,头朝一侧,保持呼吸道顺畅,以防因误吸呕吐物或呼吸道分泌物发生窒息。待其清醒后换右侧卧位,必要时置入通气管,可稍微托起病人下颌,鼓励其用力呼吸。②T型管护理:T型留置管要妥善固定,谨防脱落,尤其在病人翻身或下床时。留置深度要适中,以防损伤黏膜。定期检查并清理留置管,以免出现膈下脓肿或胆囊窝积液。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引流液逆行感染。拔管前先夹管造影,显示通畅后开放T型管,1天后再拔管。③腹腔引流管护理: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流量、色泽、性质,观察是否有胆漏、内出血或胆道损伤,注意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洁净。④并发症护理:术后使用抗生素,注意调节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着重预防肺部并发症,呼吸系统是此类病人易并发部位,可鼓励病人深呼吸、正确咳嗽排痰,必要时雾化排痰,以防肺部感染。鼓励病人下床活动,避免肠梗阻。

4.3出院指导待病人可以出院时,积极给予出院指导,强调良好心态、健康饮食以及合理运动的重要性,嘱咐其按时复查,一旦发觉异常,及时就诊以防延误病情。本文56名高龄胆结石病人经优质护理后全部顺利出院,无1人重感染,48人2天内下床活动,43人一周内出院。表明对高龄胆结石病人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下床时间快,出院时间早,并发症感染率小,可有效助其度过围手术期[3]。

参考文献

[1]徐育娥.28例高龄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345-346.

高龄老人的好护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龄心绞痛;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7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17-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高龄老年人引发心绞痛的比例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开始发生退化从而引发的疾病。另外,高龄心绞痛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多发性以及猝死率高等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为此,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2012年期间收治的150例高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于找出影响安全护理的因素,消除安全隐患对策,提高老年人心绞痛护理品质,促进高龄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诱发因素

有关医学专家提出,对于所有的心绞痛患者,只有在知道发病因素时,并且采取有效方法尽快消除,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得到科学治疗。很多时候,心绞痛发作均有相近或者固定的诱因,因此,患者一定根据患者的发病症状以及个人的生活习惯,对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总结,并且对患者的体力活动量进行科学的调整。

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要注意情绪的控制,避免过度的焦虑、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及发怒等诱发性因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尽量多了解与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因为患者在饱餐、受到寒冷等刺激后,都会诱发心绞痛,甚至于导致病症的加重。

2饮食结构

不科学的饮食也是导致老年人心绞痛的常见原因,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必须有及时调整饮食,控制好患者各种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对患者心脏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一些患者喜欢吃各种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甜品、肉类等食物,若是长期过量食用,就会使得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引发心绞痛症状,甚至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为此,为了保证患者的心脏健康,限制平时生活中脂肪的过度摄入,并且还要避免暴饮暴食、饮酒、戒烟,控制肥胖,从而减少心脏不必要的负担导致心绞痛发作。

3症状变化

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变化情况,并且患者每天的病情状况记录下来,即使患者发生稍微一点的变化也要记录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发现患者的异常,有效控制病情,而且还可以对患者的并发病起到良发的预防作用。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症状,及时了解诱因变化,从而来控制和稳定患者的病情。

另外,对于初发心绞痛的患者,必须要及时住院治疗,针对心绞痛诱因和症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在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且采取科学的方法给予治疗。

4用药护理

对于高龄心绞痛患者,一定要严格观察药物的疗效。对于患有心绞痛的患者,不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在家期间,都必须要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用药,比如硝酸甘油,患者在服用后,可以起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为此,患者一旦发病,应该马上服用1-2片的短效制剂,舌下含化,患者通过唾液的溶解作用而吸收,该药一般在1-2分钟内开始起作用,并且大约在半个小时后作用消失。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绞痛是否得到缓解,并且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将患者心绞痛的程度、次数以及持续时间以及变化情况记录下来。

5陪护因素

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的功能有所下降,病情极易反复发作,并且多次住院。一般情况下,陪护人员通常为一些非亲属的普通陪护,加上家属以及非家属陪护缺乏相应的耐心,无法对患者照顾周全,比如:对于老年人喂水、喂饭方法不当,从而造成误吸、从则发生危险。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都要增强责任心,加强对患者病情的及时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医护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经验,从而对病人情况做到准确的判断,控制患者病情的恶化。

6细节管理

老年人跌倒与性低血压、饭后低血压、药物相关性低血压有关。我们发现,老年人在沐浴后,极易出现头晕,加上地面湿滑,从而出现滑倒,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必须要重视细节管理,结合科室特点,加强对患者的伴随症状、自护能力、既往病史等的了解,对其风险程度进行评估,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和纠纷。如针对老人夜间起床多的特点,规定护士熄灯时预留地灯。

7结语

总之,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以上这些因素和解决措施都是高龄心绞痛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根据以上相关问题,确保患者护理安全,帮助患者在平时生活中有效的控制病情,同时对各种并发症还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学娣,李冰,凌霞,王莉英.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调查[J].护理杂志,2011,(04):24-26.

[2]季玉杰.ICU患者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2):114-115.

高龄老人的好护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龄; 静脉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2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我国进入老年龄化社会,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更快,年增长率预计为5.4%[1],世界卫生组织规定,75岁以上即为老年人。目前住院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静脉治疗,即通过静脉穿刺达到给药治疗疾病的目的。高龄患者往往并发多种疾病,且病程长,反复发作,给临床静脉治疗带来一定难度。根据我们科老年患者的病情、静脉条件、输液疗程、输注药物性质等因素,选择最适合其静脉给药方式进行给药。现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约89名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静脉治疗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9例,男60例,女29例,年龄75~92岁,平均年龄(81±4.5)。高龄患者感知、认知能力减退,进行静脉治疗时容易不自觉动,部分手术后患者由于麻药的原因,易躁动,还有一部分高龄患者往往并发其他疾病,出现意识障碍等。因此首次置管均选择静脉留置针,合并肿瘤需行化疗着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即PICC,共5列。其中行PICC置管中有一例并发深静脉血栓,静脉留置针中有6例出现了红、肿、痛等炎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均治愈。

2穿刺工具选择

2.1留置针的选择和穿刺: 高龄患者往往并发其他疾病,疾病来势凶猛,一旦发病,即要行静脉给药,静脉留置有效时间为72~96h,能够有效的保证及时给药不耽误患者抢救。还有一部分老年患者长期住院,血管硬化,通透性强,很容易穿刺失败,使用留置针可以解决反复穿刺痛苦,因此我们基本上不选用钢针。高龄患者往往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滴液速度应控制,我们选择B-D公司小号留置针进行穿刺,3M透明敷贴。血管的选择是选择较粗、暴露、血流丰富、平直易固定的血管,避开关节、疤痕、炎症反应区。穿刺前检查留置针包装,日期是否完好,是否处于功能状态,穿刺时常规消毒皮肤5×8cm2,待干,扎止血带完毕行15~30度角度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松止血带,松拳,退出少许针芯,推进软管置全部,拔除针芯,贴透明敷贴固定即可,记录穿刺时间及责任人。[2]输液时可抬高输液区肢体,促进血液及药物回流,避免血液及药物渗漏。

2.2PICC选择及穿刺: 本组行PICC高龄患者均为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穿刺前应有效评估患者输液及用药情况、血管状况及出血、凝血倾向,告知病人及家属穿刺目的、方法,可能发生并发症等,并签定知情同意书,穿刺前保持穿刺部皮肤清洁干燥,常规消毒,铺巾。穿刺针及导管腔内均需肝素稀释液灌洗,局麻时选用小号针头,穿刺和送鞘管时应绷紧皮肤,一般穿刺点是在肘下两横指处进针,穿刺见回血,松止血带,退出针芯,送入导管,导管送至测量长度,即可拔出导丝及外鞘导管,用20ml空针抽取,如有回血,证明管道通畅,注射肝素钠盐水,旋紧可来福接头即可。穿刺点用覆膜覆盖,记录置管日期及置管者姓名。

3护理

3.1静脉留置针护理: 每日输液前常规消毒肝素帽胶塞,用5~10ml生理盐水回抽是否有回血,见回血接上液体,未见回血,勿用力过猛推注射器,以免凝块推入堵塞血管,可用脉冲方式冲管。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有无液体外渗、有无红肿、压痛、针眼处有无出血,一旦发现立即给予处理,必要时给予拔管。输液完毕,先用5ml生理盐水冲管再用2~3ml肝素钠盐水行封管处理。嘱病人保持留置针处清洁干燥,肝素帽接头拧紧,防止脱落出血。神志不清、燥动的病人,留置针处再用弹力绷带固定,这种自粘绷带表面涂以高分子聚合物,背衬中埋有聚脂弹力丝,延展性好,可随意调节压力。不影响病人活动和睡眠,减少因病人躁动引起的血管损伤及脱出出血,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96h,如果使用高渗溶液、强扩管药物,可酌情减少留置时间。

3.2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有高度的责任心,如果在静脉治疗中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⑴在静脉输注的过程中出现条索状伴皮肤发红,这种现象在我们科是经常出现的,往往是由于使用的强张扩管药物或使用某些刺激性较大的抗生素所造成,最常见是前列地尔,加替沙星等,一旦停药,这种现象会消失,所以一定要给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让其不要恐吓紧张。一般这种情况留置针留72小时左右即可;⑵由于没及时巡视病房,患者自己也没发现,出现液体外渗,高度肿胀,遇到此情况可用市场上买的新鲜土豆切薄片贴在患处,3次/日,也可用50%硫酸镁或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外敷。并发疼痛时,还可合并使用扶他宁。

3.3 PICC护理: 置管后一定要取得病人配合,指导病人手术侧肢体避免负重,避免剧烈运动,可行松拳握拳活动,穿衣服时先穿置管一侧,脱衣服时先脱未置管一侧。置管的前3天,穿刺点每日换无菌纱布一次,以后每周换无菌纱布、换敷贴2次,肝素帽每周一次。更换时穿刺点一定要用活力碘消毒,避免用含酒精的碘剂消毒。输液前后用20ml空针抽取盐水脉冲式冲管,输液完毕用20ml空针抽取5ml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各项操作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敷贴卷边、脱落、穿刺点出血及潮湿等都应及时更换,更换时注意自下而上去除贴膜,贴膜覆盖处的皮肤避免污染。需要淋浴的患者在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包住置管肢体,缠绕2~3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防止浸湿。注意观察针眼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疼痛、渗液等。[3]

3.4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穿刺点放置小块纱布能有效起到预防穿刺点发红、红肿,可进行常规热敷置管上肢3~5天。温热敷深部组织穿透力强,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减少深部组织充血,减轻炎性水肿。[4]加强导管维护,输注高渗液体或高营养液体之间需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堵管。防止放置导管肢体受压,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导管呈“S”形固定,防止脱出。穿刺时选择合适的导管,穿刺过程中减少对内膜损伤,防止血栓形成。如果有局部渗血的,可行局部加压包扎,并指导患者健侧卧位。并发血栓着,可行抗血栓治疗。

4静脉治疗观察

加强巡视,更据患者的年龄,疾病以及药物的性质,合理调整滴注速度,患者及家属不得随意调整。我们科输液卡背面有一个温馨小提醒,意在指导病人不要随意调整静脉输液滴数,起到很好的效果。密切观察用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合理调整。进行静脉治疗的肢体,禁止抽血,量血压及其它相关事宜。特殊静脉治疗应该有相关提示牌,如我们医院在进行输血时就有一个血型牌挂在病人输液架上,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拔针后,一定要延长压迫穿刺点的时间。

5健康教育

高龄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理解力、记忆力的减退,有一部份患者身患多种疾病,长期住院,还有一部份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不遵循医嘱等,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细致的做好健康教育,从饮食,生活习惯,用药,疾病的预防及护理,耐心反复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6讨论

高龄患者在行静脉治疗时,根据其病情,静脉条件,输液疗程,输注药物性质等因素,选择最适合其静脉给药方式进行给药,严密观察,合理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汴生 衰老与老年病防治研究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929

[2] 吕华,徐红贞 外固静脉留置针在门诊输液病儿中的应用 《护士进修杂志》 2002.3.217

高龄老人的好护理方法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变化,重要生命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功能底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力亦差。有计划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

1 术前护理 重点在距离病人手术的信心,尽可能是病人的生理状态接近正常,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实施手术的期限可分三种,即急诊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各种手术均需做好。

1.1 心理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老年人思考问题细致,处世经验丰富。当看到、听到他人手术的良好效果后,对手术解除病痛会给予期望。但确定手术后,焦虑、恐惧、思前顾后的心态会接踵而来。各种心理变化过程,都会影响饮食与睡眠。护理中不应因手术的简单(如阑尾切除或疝修补术),而忽略对病人的卫生宣教工作,鼓励病人建立手术成功信心,积极配合医护,取得治疗的最佳效果。

1.2 全面观察及常规检查 对病人全身状况的观察和必要的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的检查,是全面了解病人生理状态的必要手段。不可因病人一般状态佳,而漏掉必要的常规检查,需依据检查数据纠正不正常的生理状态。老年人脏器的储备功能低,应激能力差,使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不稳定或失衡的边缘,应予重视。呕吐、腹泻、发热、多汗均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电解质,为适应手术,术前应予纠正。水分的补充以日尿量达1000-1500毫升,比重在1.015以下,不足时需补充,先经口服,禁食或呕吐、腹泻可经静脉补充。血钾在4mmol/L,血钠在135mmol/L以下应予补充,方法同上。对长期使用利尿剂及限盐的病人,更需严密观察,避免术中发生意外。为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促进切口按期愈合,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亦重要。一般需要补充全血或血浆(水解蛋白、复方氨基酸等),方能得到改善,单靠饮食摄取一来不及,对老年病人的输血、输液,要严格掌握进入速度,过快不仅增加心脏负荷,还会因高龄者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高,并发肺水肿。一般40-60滴/分钟为宜。结肠灌注也可作为手术前、手术后补充营养的方式,但需行胃肠道准备的病人,不宜使用。

1.3 预防切口感染 自术前皮肤准备即开始,老年人皮肤张力低,给轻微压力即可伸展,伸展后又不易回缩,故清洁、涂擦或备皮时动作要轻柔,操作者注意力要集中,以防皮损。重视全身卫生,能下床病人要协助其沐浴,卧床病人要给予全身擦浴。老年人皮肤干燥,对碱缺乏抵抗力,不宜使用碱性肥皂,以免引起皮疹或降低皮肤防御能力,影响切口愈合。口腔卫生亦属术前应注意的,特别与义齿相邻的组织,可因牙托、钠丝的摩擦引起损伤、感染。能自行洗漱者,应在进食后立即漱口、洗刷义齿。卧床者要协助其做好口腔卫生,淡盐水可改变口腔内环境,不利菌群生长,而有益于预防感染。

1.4 胃、肠道准备 在胃肠道准备中,要注意老年人对冷、热反应不敏感,耐受又力差。洗胃、灌肠用液的温度必须准确(39-40度),液量因人而异,以病人的最大耐受为准(一般为700-1000毫升),还需防止由于反复灌洗出现虚脱。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6小时禁水。

1.5 一般准备 手术前夜保证病人的充分睡眠,衰弱老人慎用镇静剂,一般给适当安眠剂促进睡眠。去手术室前取下义齿,排空膀胱,换清洁衣裤,给术前用药,以手术车送至手术室。

1.6 特殊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对特殊病情的观察不容忽视。心血管疾患的老人,对手术的耐受比一般老人差,需严密观察功能代偿情况,按时记录心率、脉搏、呼吸,有心衰时,需纠正后再施手术。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缓,亦需及时纠正,术前可给予阿托品。贫血的老人,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对心、脑、肾重要脏器供氧受影响,一般血红蛋白8g以上方可行手术。合理膳食对纠正贫血很重要,老年人因吸收不良、胃酸缺乏,常引起三价铁还原二价铁的困难,导致铁铜、叶酸、维生素B12、钙吸收不良,还可因胰腺功能紊乱,引起消化道障碍影响铁的吸收。老年人贫血,多为低色素小细胞性,饮食中应多调配紫菜头、茄子等含铁高的蔬菜。避免使用缓泻剂,因腹泻可导致铁吸收障碍,造成铁的缺乏。快速增高血红蛋白的方法是输入全血。患老年性呼吸系统疾病,多表现换气功能低,运动后动脉血氧张力下降,有二氧化碳潴留,直接影响手术进行,术前要彻底纠正。间断低流量供氧,是提高血氧张力的有效措施。对有呼吸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使用镇静剂、安眠剂时需严密观察,此类病人对抑制呼吸的药物极敏感,易导致呼吸衰竭、昏迷的发生。

1.7 训练 为适应手术卧位、术后各种,术前要进行充分训练,如甲状腺手术、脊柱肾脏手术,一般需训练2-3次,老年人关节活动度低,血管弹性差,训练时间可相应增加。术后卧床阶段各种生活习惯的变更,亦需术前给予训练,如平卧饮水、进食要防止噎呛、进食的速度要慢、量要适当、不要让病人讲话等。平卧排便,对老人更是难建立的习惯,麻醉后膀胱松弛,更增加平卧排便的障碍,术前应重点宣教。

2 术中护理

2.1 一般护理 老年人反应迟钝,听觉减退、视力差,术前用镇静剂后进入手术室,可呈现嗜睡状态,要保持好病人防止坠床。对显示有恐惧心态的老人,要有同情心、和蔼的态度,解除病人不安。对听力差的老人,说话时凑近耳边,低调、缓慢对答。麻醉用药中要重视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差,局麻以最小剂量,达到效果为佳,严防过量中毒。全麻给药前,再次检查有无义齿或不稳定齿,严防坠入呼吸道,有上门齿缺失时,插管前用纱布垫好缺损处,再后仰头部,保证插管顺利。硬膜外或腰麻时,需协助病人摆放,对脊柱增生能摆放侧身弯腰式的老人需讲清要求,避免强烈动作。

2.2 补液 老人的循环系统代偿能力比青壮年差,对失血、失液耐受力低,手术中要做到等量补充,并掌握进液速度。

2.3 固定的垫要软,以保护骨突出部位,对严重骨关节畸形(驼背、鸡胸)接触床面的凹部,垫好固定软枕,保持舒适,防止褥疮。各种既要保证手术野暴露,又不能妨碍呼吸、循环,注意防止神经损伤。

2.4 特殊病人护理 如存在糖尿病的外科老年病人,术中补液时,需依血糖数值,适量给予胰岛素。存在青光眼的老年病人,常规禁用阿托品。如术中必须使用,使血压、心搏正常。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因用力不当发生骨折,需严加防范。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 掌握病人术后的心态变化,使护理措施符合病人要求,达到预期效果。在经历了手术的实际体验后,能证实医生、护士在术前的健康教育,排除了病人原有的焦虑、恐惧。但又因切口疼、卧床后生活习惯改变,增添了新的焦虑,希望得到关心、体贴,要依赖护士的协助,不敢早期活动,个别人少饮少食,怕麻烦别人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表现,均需进行疏导和精心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3.2 术后及活动 以保持腹部、四肢肌肉松弛,减少切口张力,利于引流、排痰为目的。定时更换以预防各种并发症。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有利于术后各脏器功能的恢复。使病人精神愉快、增进食欲、排气排尿顺利。

高龄老人的好护理方法范文第5篇

1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1.1常见病发生了变化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由于交通事故和建筑工程事故受伤的病人成了现代骨科患者的主要对象。往往这些患者表现为多处骨折、粉碎性骨折,病情严重的甚至还伴随有心肺脑肾等脏器的损伤。这就对骨科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还要拓宽知识面,针对骨科常见的并发症、胸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2老年患者越来越多

现阶段我国人口的死亡年龄逐渐提高,人口趋于老龄化。因此老年病,如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等患者就逐渐增多。以前老年骨折患者都是采用保守牵行治疗,而目前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患者年龄到达80、90岁,高龄老人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相对于要更多一些,这是现代骨科护理工作的一个新的难点。针对老年患者,护理工作要勤于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勤于向病人及家属做健康宣教及交待注意事项,帮助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要细于观察病情,除了要观察手术的部位以外,还有进行全身观察。在交接班也要细于交代,做到当面看清,口头讲清。

1.3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不断发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不像以往骨折单纯的诊疗手法,及时手术取得固定疗养成了当前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手术方式从后路到前路;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难题。

1.4病人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术后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骨折病人往往希望尽早离床活动,截瘫病人要求进行手术,以恢复肌力,以期能自立活动。骨肿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疗,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均需要最好的医生,最佳的手术方案,得到最优质最满意的护理。面对病人的这些高标准的需求,不仅医院要提高医疗水平,护理人员也要不断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于患者的沟通,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1.5病人多选择家庭康复

由于骨折病人的活动受到限制,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恢复比较缓慢,所以易出现并发症。在现有的医疗制度背景下,大部分病人除了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以外,也比较重视在家的康复。而我国目前家庭社区的医疗护理制度和护理能力都跟不上发展的形式。住院期间可以由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康复锻炼,所以我们的护理人员还要教会病人的家属处理一些日常的康复措施,让家属也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减少褥疮、肺部感染、肌肉萎缩、尿路感染、骨质疏松、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在病人出院的时候,主动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信息,经常进行电话回访,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好指导。2骨科护理发展前景2.1护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国外,如在日本,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切护理措施都由护士承担,包括心理、社会及生活护理、健康宣教。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将是我国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护理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所以,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2针对个体差异性,循证护理将进一步实现

由于骨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病人活动能力受限,康复时间长,因此,在骨科整体护理中要针对个体差异性,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诊断和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所以说,循证护理将会使骨科护理发展的新方向。

2.3远程医疗的应用

随着远程互联网的革新,远程医疗也成为了现实。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在骨科的康复训练中,将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远程虚拟康复(TelerehabilitatedVirtualReality)已经不再那么神秘。远程医疗的应用将更加方便地为家庭病人作康复训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