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绩效管理体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具体实施中,关键指标考核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绩效考核要切定的、具体的工作指标,不能模糊或者笼统;用于考核和管理的绩效指标应该是可量化的或者可以行为化的;绩效目标应该是考核者通过努力、通过付出可以实现的,够得着的;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应该是管理高层、预算部门、执行部门反复规划、设计研究的结果,必须与完成人的职责紧密联系并且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同意;另外,绩效指标的完成是有时间表的。相对于其他指标,KPI的优势体现在:一是KPI所涉及指标均为重要的、关键的和少数的,利用他们进行绩效考核体现了重要性和经济性原则。二是KPI考核指标目标值的设定必须依据现实状况,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动态的调整。三是考核指标一定要可以管理、可以控制,保证它在既定轨道运行,与企业战略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一致。
二、基于KPI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一)管理体系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1.管理体系设计的思路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的重点应该在于科学可行、流程完整、易于推广及可操作性,通过完善良好的运行机制,有效地把战略目标细化到个人工作实际,通过考核促使员工自我价值实现和公司目标同步发展。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应遵循如下思路:(1)明确企业发展战略;(2)确定关键绩效指标(KPI);(3)对KPI进行分解并设定不同目标层级权重值;(4)设计考核表格,内容包括架构、要素和权重;(5)量化考核标准;(6)建立完善的绩效反馈机制,进行绩效面谈;(7)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2.管理体系设计的原则
一是战略导向原则。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应该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将绩效导向贯穿于整个公司的管理。二是以KPI为核心的原则。以KPI为核心能够保证考核过程关注关键因素,保证考核结果注重绩效导向,保证部门、员工努力方向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三是沟通原则。绩效管理的沟通原则非常重要,在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双向、坦诚的沟通可以起到剂的作用。在考核指标设计之初,管理高层、预算部门、执行部门就应该反复沟通,并且与完成计划的职责人沟通以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同意;在结果反馈阶段,考核者籍沟通了解被管理者诉求和建议,被考核者籍沟通认可考核结果,听取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建议等。四是可操作、易执行原则。管理体系的设计应该从可操作、易执行原则出发,不繁复、不形式主义,保证企业各层级都能轻松驾驭,进而顺利推广并行之有效。
(二)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1.公司级KPI的设计
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国内外同行业发展趋势,用鱼骨分析法对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通常公司级KPI指标的确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战略目标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发展历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未来成长分析
2.部门级KPI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因此部门级KPI的确定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支撑。实践中,相对于公司级KPI的设计,部门级KPI设计要复杂很多,既要防止鱼龙混杂,也要防止过多“非关键”绩效指标掺入导致的公司战略目标稀释现象。首先要明确各部门的核心业务和职责,依照职责构建分支流程与部门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部门职能、指标重要性、指标关联度进行指标分解,这其实是公司战略落地实施的重点步骤。,还要进行合理性验证,对于完全必要但并非关键因素的指标应当舍弃;对于必要的、关键性的因素即使它非完全也应当尽量补充。KPI合理性验证的准确性来源于KPI设定人员对公司核心业务流程的掌握以及自身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员工KPI确定
部门KPI分解完成后,需要根据部门KPI指标确定员工的KPI。在确定员工KPI时需要遵循SMART原则。所谓SMART原则,是指绩效指标是具体的、确定的、适度细化的,不仅指标本身如此,而且指标的实现流程、保障措施也是具体的;绩效指标是可量化的,需要的信息、数据真实公允,且对于具体考核的操作有明确的规范;绩效指标是能够实现的,是通过经验积累、观察分析以及科学证明得到的,指标设置客观可行,付出相应的努力就能达到;绩效指标的设定是动态的,完成既定绩效指标是有时间限制的,必须有效率。员工KPI的设计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各阶层员工所承担的职责不同,行为规范与工作业绩的侧重也不尽相同;设计过程需要管理者与员工充分沟通,并得到认可。其次,员工KPI的确定要结合员工岗位说明。岗位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任职者素质要求和职位描述。再次,在进行员工KPI的设计时,应该对过程和结果给予同样的关注,在对指标赋权时,也要根据员工责任范围的不同确立不同的权重。最后,员工对于目标完成结果的影响通常取决于员工的责任心和行为规范性,因此过程控制十分重要,针对基层员工的绩效指标设计需要关注这一点。
(三)绩效指标权重设置
绩效指标权重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权重高低对指标分层,体现决策者的关注重点和价值引导,长远来讲,对企业文化建设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指标权重设置非常重要,权重设置不当会造成考核结果的偏差,有损考核真实性。绩效指标权重设置原则包括:首先,每一个指标的设置和权重分配都应该以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和经营重点为导向;其次,权重分配时KPI为主,行为指标为辅。最后,指标权重一经确定,并非不可更改,在具体考核过程中,考核者可以依据被考核者的优、劣势,改变指标权重,引导被考核者发扬优势,改进劣势。指标权重的设置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的方法是指由财务及营运方面的专家依据历史数据、自身的职业素质直观判断确定权重。其优点在于效率高,成本低,缺点在于片面性、随意;定量的方法是指利用数学模型以及相关数据通过建模计算出权重,比起定性的方法,定量方法比较精确,也规避了人为打分的主观随意,但是技术要求高,不易操作。指标权重设置的目的在于突出重点目标,体现管理者的引导意图,因此,初步确定的指标权重,有必要反复讨论、反复商榷。
三、KPI绩效管理体系实施
绩效管理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重视企业未来发展和战略目标的一致,重视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持续改进。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无疑是重要环节。
(一)绩效考核实施计划
成立绩效管理筹备小组,协助管理者完成绩效管理制度的最终方案、处理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绩效管理系统的平稳、有效运行;制定实施的绩效管理时间进度安排,督促并抽查管理层、各部门乃至员工的指标完成情况,适时给予适当必要的调整;制定各部门、员工的执行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制度和规范并督促有效执行;实行绩效考核;沟通反馈面谈。
(二)实施保障措施
在公司内部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使员工明晰公司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明晰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在企业内倡导绩效为首的理念,树立员工的创先争优意识,营造时时处处的绩效优先氛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做到上情下达、畅所欲言;建立起按岗取酬、以业绩决定奖惩的分配机制,合理拉开收入档次,增强员工“高标准要求自己、高起点定位目标、高质量完成工作”的意识。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工作的监督机制和纠错机制,做到问题出现有人承担责任;完善绩效考核的流程设计,转变重过程轻结果的现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整的考核程序并严格遵照执行;及时公布考核结果、迅速反馈相关信息、加强有效沟通、处理员工申诉。
(一)绩效管理的涵义
所谓事业单位中的绩效管理,是指各级部门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在确定组织目标后,运用特定的标准对个人、部门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对往后的工作进行指导。而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中心,主要包括工作人员工作完成情况(按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量、达成成果进行考核);工作能力与态度(对工作敬业态度、处理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工作纪律(按日常考勤、奖惩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
(二)事业单位中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改革步伐的深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也逐渐向招聘制和聘任制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有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考核手段,将平时的定量考核与年终综合考核联合,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绩效考核的效能,将其控制效果最大化,这对于事业单位自身价值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目前在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形成一完善的管理机制,未在思想上重视绩效管理的对单位日常管理的作用,大多事业单位单向的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只重视考核结果而忽略其他重要因素,只关注而忽略了绩效;在考核过程中,事业单位人员不了解考核的重要性,在考核中流于形式,走过场。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这种情況下,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消失殆尽,严重时还会起到负面作用。
(二)考核指标不健全,缺乏科学性
在年度考核指标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把考核工作落实到位,且考核指标缺乏客观标准和过于笼统,没有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工作内容确立考核指标,业绩评价的区分度不够高,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不强。
(三)缺乏长期有效,形成系统的奖惩机制
由于受传统人事管理理念和平均观念的影响,往往最终奖惩力度不够,执行不够彻底;考核奖惩措施缺乏制约性,执行难度大,导致工作人员的职务晋升、奖金分配等不能与绩效考核挂钩,这使得绩效考核的落实与成果的显现难度加大,无法帮助部门高效完成工作目标。
(四)高素质管理人员稀缺
良好制度的制定以及制度的有效执行都是由人来完成的,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尚不够重视,缺乏具备专业管理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现有的管理人员往往身兼其它职位,无法全心投入到绩效管理中来,再加上缺乏科学管理理论,观念落后,无法制定出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绩效管理制度。
(五)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沟通不到位,绩效运用不充分
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制度一般是由高层领导根据自身经验,经过会议讨论而制定出的,未考虑其制度与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和环境是否相符,这种做法往往忽略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处境与看法。再则,由于考评设置的不合理,一些绩效管理制度的执行往往不了了之,使得考评结果无法正确的作用于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生涯规划等更深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本身所具备的性质使其绩效管理的实施难度加大
目前,许多企业都通过实施绩效管理,有效的提高了人事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了战略目标的达成。这由于事业单位同企业单位在隶属关系、主要管理手段、领导体系、发展目标、管理特点以及对领导、对员工的方式上都有非常显著的不同,这就使得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里看起来并不那么急迫,所以有的单位虽然提出了要绩效考核,但真正动起来的不多,真正取得效果的就更少,使得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管理时显得先天不足。
(二)事业单位的传统人事管理方式与绩效管理制度不匹配
许多事业单位目前还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未像现代企业那样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事业单位中主管人事的职能部门多称作人事科或人事处,主要从事人事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在只能范围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三)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理念宣传度不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事业单位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一种管理形式,并未在思想上给予重视,在各部门之间对实施绩效管理制度的宣传不够,使得绩效管理措施无法快速有效进行。
四、改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一)在思想上提高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的认知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高效有序的实施和执行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取得有效成果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用人制度逐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绩效考核的评估成绩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年终绩效的收入,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决定工作人员报酬的主要依据。合理的薪酬不仅是对职工工作成果的承认,而且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在单位整体形成进取和公平竞争的氛围。应该通过考核,建立提薪新概念,运用提薪、绩效分配的杠杆,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工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及时获得提薪与奖励,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双赢。
(二)转变管理观念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制度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注意绩效考核制度的全面性,不能只关注于考核评估结果,要针对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固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考核评估结果,更要发挥考核评估的绩效作用。事业单位中考核制度的制定者应应加强自身对科学绩效管理的深入学习,同时注重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各部门参与到考核制度的制定中来,在制订的环节,必须要充分考虑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细化指标体系,重视环境变量;做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制定指标时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弹性和灵活程度,客观条件和主观目标的转变都会带来指标的革新;加强权重考评观念,赋予各指标以不同权重,综合考评。
(四)完善激励制度,加强沟通与交流
制定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往往使得绩效管理的作用事半功倍,通过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激励制度,对工作出色、实现技术突破或作出卓越贡献的工作人员、部门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使单位的发展与工作人员的事业前途联系在一起,提高工作积极性。在考核进行前,与工作人员沟通,确立合理的任务指标;考核完成后,与工作人员共同分析考核结果,制定今后工作改进的方案。通过科学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清除工作中的各种障碍,予以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以在保证绩效目标完成的情况下,实现远景规划。
(五)完善组织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将教育培训的责任分摊到各部门领导,定期组织培训课程,邀请专业绩效管理讲师,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知识培训,并进行考试和评定。使他们不仅负有领导完成工作的责任,同时也负有教育部下的责任,从而使部下更好地工作和取得自我发展。在一般工作人员方面,根据单位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制订教育方针,这样才能将人事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并将两者的价值最大化。
(六)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考核时要做到以人为本
论文摘要: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几十年中,经历了不通过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现阶段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我国整体经济虽然在发展,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是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管理方面。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对加强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管理体制的途径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在文中给出见解。
一、前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体制转型与内部改革,我国由于受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进行重组与整合,大多数企业要进行转型过渡,由原来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度,由原来的成本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度,我国经济体的转型意味着体制变革,关于中小企业加强内部绩效考核制度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小企业打造健全的内部绩效考核体制是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条件。我国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难题大多数与绩效考核制度挂钩,所以解决好企业内部绩效考核问题,意味着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
二、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管理体制的概况分析
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直到今天,多数企业,多数的经营策略还是处于一种零散型、临时应对型的运营思想。无论是从企业管理、还是生产与研发,无论是市场营销还是品牌管理,与国际化的品牌相持而言时,我们多数会发现,中国企业严重缺乏系统,甚至不少企业根本就不存在系统这个概念,更不用谈企业的战略规划。换言之,不少企业自认为自己企业已经非常之系统,可惜这种系统多数只是一种基础企业运营结构,而不是战略层面的系统。
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历史、企业员工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支持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对绩效管理的影响等。绩效考核之所以愈来愈被大家重视,是因为绩效考核作为一种分配机制,从内容到形式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贯穿于绩效考核的全过程,并以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管理遇到的问题分析
1、绩效指标的确定无科学性,绩效考核制度的欠缺
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选择和确立什么样的绩效指标,也是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实际中,很多企业所采用的绩效指标常常根据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定,再加上工作态度和思想觉悟等一些因素。绩效指标多种多样,比如有安全指标,生产指标,质量指标等,每一个生产线都有一个指标。但是这些指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不能与绩效计划相结合欠缺考虑。各种各样的绩效指标,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也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感到无所适从。我国有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还停留在绩效评估阶段,他们把绩效评估等同于绩效管理。很多企业从表面上看制定的是绩效管理制度,而实际上真正去做的却只有绩效评估这一个环节。人力资源部也抱怨说绩效评估工作难做,花费了很多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企业绩效管理运行问题研究时间和精力做完绩效评估以后,并没有看到企业和员工的绩效水平有什么提高,企业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感到怀疑,对绩效管理工作越来越缺乏热情。
2、企业内部绩效考核有失公平,企业内部员工缺乏沟通交流
在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中,最让员工不能遵守的和信服的就是绩效考核的有失公平,因为缺乏公平而让员工心里产生反感情绪和抵触心理,对工作和对同事的态度都不太好,对工作任务的安排有意见,容易引发对内部个别员工的矛盾,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制约着企业健康发展;对于员工的内部沟通与交流,笔者认为要做好,做全面,一些企业的绩效考核被当做机密来进行,员工不了解绩效考核的过程,加重了员工对考核制度的不满和对人事部门的不信任。这些考核结果,员工不信任,也就起不到对员工的教育指导作用。比如,一些企业中,员工不知道绩效考核制度是什么,不知道企业的绩效考核是怎么进行的,不清楚考核指标是如何制定出来的等等。
3、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定位不准确,不能将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相结合
在现实企业操作中,很多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存在定位错误的问题,,比如缺乏目的性,或者只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束后,对考核的结果不充分利用,结果白白耗费了人力,财力。对于薪水发放这一方面也存在着众多争议,我们需要明确具体的薪水待遇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将绩效考核的标准制度确定下来,定位明晰化,使得员工处处都在避免不犯错误,而不是想着提高工作绩效。考核方法存在问题,考核结果不公平,造成员工对考核的抵触情绪,降低了考核的功能和作用;一些企业的绩效考核被当做机密来进行,员工不了解绩效考核的过程,加重了员工对考核制度的不满和对人事部门的不信任。这些考核结果,员工不信任,也就起不到对员工的教育指导作用。比如,一些企业中,员工不知道绩效考核制度是什么,不知道企业的绩效考核是怎么进行的,不清楚考核指标是如何制定出来的等等。
四、加强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变革途径
1、准确定位绩效考核,加强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对管理过程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了解和结果的反馈,实现对员工绩效的提升。绩效考核的结果与激励的措施相结合,以发挥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作用。但在实际中,一些企业将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作用,但是也容易给员工带来消极影响。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员工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管理者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不时地肯定员工的工作,使员工心理得到满意感。
2、企业内部绩效考核标准化与客观化,鼓励内部员工进行沟通交流
绩效管理中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标准,对一些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的考核,他们的工作与一般的员工相比,更复杂,更难考核,因此成为绩效考核中的难点。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就要确定每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管理者要制定出员工的考核指标,确立员工工作方向,从上而下来制定,使考核指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使考核标准深入到员工内心深处,使考核落实到各个岗位。笔者认为在企业内部我们要利用打造企业文化的手段建立一种内部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在平台中互相交流和沟通,利用这种工作氛围,打造具有执行力的团队,利用这种管理方式,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与组织整体的职业生涯战略规划进行有机的结合。
3、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更新绩效考核管理观念
对于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管理的体制变动,一方面重点是软性的,另一方面的变动应该是硬性的,其中增加绩效考核的反馈和更新绩效考核的管理理念就是软性的管理和创新,中小企业需要柔性竞争战略的引导,增强中小企业内部的绩效考核反馈可以最大程度上的降低许多员工心中的不公平的心里积蓄,让心理的一些话语得到释放,企业通过对员工反馈的信息做调查和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一定的结论,掌握改名员工的真实想法与意图,对员工的心理掌握非常到位,可以帮助员工在公司内部的成长更加健康,让员工个人发展更贴近于组织内部的发展战略,在实际中,绩效考核只是最为一项任务去完成,没有理解绩效考核的真正用途,绩效考核是提升个人工作绩效和公司管理水平的方法,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必须转变观念,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会大大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公司充满活力。如果使用不当,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起到负面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要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使绩效管理发挥其作用。
五、结束语
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是由绩效计划、绩效追踪、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绩效结果应用五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的,他们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共同维护着绩效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无止境,绩效管理也同样如此。时代在进步,企业在发展,企业管理活动就必将遇到新的难题和困惑。只要我们管理者认真思考、勇于实践、互相学习,各式各样的管理难题,包括绩效管理难题将被迎刃而解,并将共同推动我国企业管理的进步。绩效考核体系的运行和实施,它本身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所不包的,也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考核制度存在无法彻底消除的局限性。所以,尽管我们首先是要坚持和尽可能地完善考核制度,还是要从考核制度中跳出来,另辟蹊径。考核结果不能直接用来决定人员的奖罚和任用。当然,考核制度越健全,人为的管理和不公正性也就越少。
参考文献:
1 周宁;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管理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2 刘兵;张静;陈晓洁;企业绩效管理综合模型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6年11期
[关键词] 绩效管理成本控制
一,引言
在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一直存在着控制成本难,物资管理不能及时到位,重财轻物、重购轻管等情况,科级成本控制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成本核算不清楚,财务管理混乱不堪;全程监督医疗质量难以得到真正落实,同时缺乏实时的数据反馈和准确的定量定性分析,环节掌控薄弱,导致对质量的控制力度不够;成本核算不完全、不详实,成本归集不明了,经营状况不清楚,通常是重视毛收入、看轻成本控制,从而导致绩效考评不准确等问题的出现。因而,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根据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医院的要求,实施医院的绩效管理。医院实行绩效管理必须是以医院建设发展实际为基础,将“成本、质量、绩效”有机的统一结合起来,保证质量是前提,成本控制是基础,提高绩效是最终目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原始采集、科学分析以及查找原因,为医院管理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行之有效的控制医院成本,提高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二,医院成本控制的内容
狭义的医院成本控制是指在医院经济管理的活动中,使用以成本核算为主的办法,预先制定标准成本以及成本限额,再根据标准成本和成本限额进行开支成本和费用,用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来衡量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的成绩和效果,修正不利因素,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成本控制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没有成本控制,就无法真正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
医院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控制费用
从医院物资材料的准备计划、采买、运输等等方面开始,严格把关,控制费用的各项开支,严格审核各项申请手续,严格坚持医院开支标准。
(2)控制消耗
从采买、运输、仓库存储、物资保管、材料领取、废物回收、药物使用等等每一个环节入手,严格执行医院相关规定,严格控制消耗的定额,提高物资的利用率。
(3)控制经营管理
对于医院来说,控制经营管理,就是控制在患者的医疗、护理、康复各个工作中的任一环节的管理,同时牢牢抓住中心环节,有效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医院绩效管理的内容
医院的绩效管理是指对医院绩效实现过程中各要素的管理,它是建立在医院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工作。
绩效管理是通过对医院长期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将绩效管理的成绩应用于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以引导和激励提高科主任的业绩实现不断改进并最终实现医院管理的战略目标。医院管理层通过对医院的绩效管理,达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和绩效提升的目的,其最终结果是为了要实现医院绩效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促使科主任工作能力不断提升。
四,医院成本控制对于医院绩效管理的意义
(1)成本控制是提高医院绩效管理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成本控制是以医院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通过仔细的研究探讨医院的各类资源、成本、医疗护理质量、工作效率、价格以及环境等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配合医院的内部成本控制,提高医院绩效,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竞争者的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价格与质量的竞争上,如果价格没有发生改变,则通过降低成本,有利于获取更多的利润;如果成本降低而不去追求增加利润,就可以通过降低价格让利于病人,建立良好的口碑,占据市场份额,进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为医院的绩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医院优质、高效、低耗
也就是说,医院成本控制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绩效管理。用绩效管理和成本控制理念制定医院医疗工作者的做事原则,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总量成本控制、结构有机调整的绩效管理思想贯穿在成本管理的整体过程中,改变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提升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最终来提升病人就医的满意度。
(3)成本控制是实现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条件
成本控制可以促进医院医务工作人员自觉地为实现降低医疗成本而主动的承担相关责任,能够促使各个科室实现技术经济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五,医院控制成本提高绩效管理的策略
(1)采取核心业绩指标考核办法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考核
由于医疗护理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医院绩效评估时常遇到的情况就是很难确定客观、量化的绩效评估指标。事实上,将所有的绩效指标进行量化是不现实的。核心绩效指标的设置一般有三个依据和来源:一是医院的整体经营目标,在确定医院核心业绩指标后,就需要立刻把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和各个岗位上,形成部门的核心业绩指标和员工的核心业绩指标。二是利用职务分析,确定过程目标,也就是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具有能够量化的指标,将它设计成为个人的核心业绩指标,同时要求核心业绩指标必须非常具体、能够度量且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并附有具体的时限要求。
与此同时,还要以较为完善的管理工作流程和成本控制标准来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在确定了医院的管理目标之后,与此相配套找出各科室、各岗位的核心业绩指标,紧跟着涉及到的问题就是怎样客观、公正、持续地进行绩效考评。这就必须要求医院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绩效考评工作流程与考评方式以及考评标准来进行日常考评。
(2)完善医院和科室两个层面不同的绩效管理
实行分级和直接考评相结合,医院对一级部门、科室进行核心绩效指标考评,根据核心绩效指标考评形成对各部门、科室以及各负责人有效绩效管理。并以此作为绩效工资在一级分配中的基本依据。各部门、科室分别制定各部门的考评指标和实行准则,对部门内所有的岗位绩效进行有效考评,结果同样作为部门内绩效工资次级分配依据。
临床科室是医院的基本组成部分,科主任在科室内部绩效管理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从医院现状看,大多数科主任同时还是科室的学术带头人,很难投入大量的精力对科室内部的绩效管理进行强化和完善,加上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因此通常导致医院整体的绩效计划在科室以下的层面都难以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
(3)确保双向沟通
由各个科室的负责人对奖励办法进行实施并与科员及时沟通,充分考虑到员工对考核方式与结果的认可程度和可能引发的申诉,对其中的合理部分给予接纳,不能接纳时要及时进行疏通。让员工认可医院管理的价值取向,沟通应当贯穿于医院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在制定医院绩效计划时,医院应当首先和各个科室主任进行沟通,取得各个科室主任的承诺和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签订有一定时限的目标责任书,科室主任在制定本科室年度发展计划时,同样也要取得本科室员工的承诺和全力支持,不然,在绩效计划的实施全过程中,再好的绩效计划也不可能得到贯彻落实。
在绩效考核评估阶段,通过有效沟通对评估者平时的绩效情况进行回馈和总结,并通过沟通使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对绩效评估的结果取得一致的看法。在绩效反馈的阶段,通过沟通和辅导,来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促进医疗人员的成功和进步。因为医院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批评和处罚,而是要通过平时投入大量的时间防患于未然,更加及时、更加有效地解决平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4)全成本核算牢固树立成本意识
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医疗护理经费的收支管理工作,要想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加大对医疗收支的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将一切开支都算入各个科室的医疗成本里,包括医疗业务用房、仪器设备折旧、工资、福利、奖金、公务费、业务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夜班费、水电费、洗衣费、维修费等等一系列费用。将各个科室的成本消耗与各个科室以及个人的利益直接挂钩,树立医疗成本意识,讲求投入与产出相一致,节约成本,控制成本,提高医院的绩效管理水平。
(5)后勤社会化
行政、后勤人员的资产和成本消耗,通常都要占医院总成本的很大部分,而且,现在很多医院仍然存在着核算基础较差的情况,行政、后勤的消耗通常难以用数量来衡量,医院也很难将行政、后勤的消耗成本分摊到每个临床科室,并且分摊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又决定了成本核算的多样化。
建立健全优质、高效、低能耗的后勤服务保障系统,将职工食堂、保安、环境清洁、洗衣等等一系列后勤工作推向社会,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大减轻后勤的压力,有效限制后勤物资在使用过程中的铺张浪费问题。与此同时,也必须加强行政以及后勤人员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熊樱,陈就好,刘齐昭. 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问题的探析[J]. 现代医院. 2010,(02).
[2]黑雪琴,王英琴. 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经贸,2010(01).
[3]郑大喜. 基于人文关怀的医院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04).
[4]蒋玲飞,章乐霞. 论医院成本控制科技市场经济[J].2006,(03).
[5]沈美萍,朱建民,杨经利. 浅谈医院成本控制及其策略[J].现代医院管理. 2007,(07).
[6]栾添,何雅静,毛静馥,董丽丽. 医院绩效管理中常见问题解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疗前沿. 2009,(08).
[7]鲁云敏. 医院绩效管理实践与探讨[J].现代医院. 2010,(03).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激发员工动力,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员工绩效,促使员工和企业稳步快速发展。但就目前而言,电力企业中绩效管理还存在着流于形式、科学性不强、系统性不强、简单进行绩效考核等问题,使得绩效管理未发挥其激励和提升作用,阻碍了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针对这些问题,根据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实际情况,探讨构建“三位一体”绩效管理体系,采用PDCA闭环管理实施绩效管理,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2搭建“人力资源部+直线经理”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绩效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规模较大,人力资源部门很难靠一己之力完成绩效管理。而“直线经理”———部门主任对员工情况比较熟悉了解,应当成为绩效管理的主力军。“直线经理”在组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他们既要理解上层绩效管理意图和政策,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又要分解目标,保证下属能够充分理解个人关键任务。作为国企,绩效管理的实现还必须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同时也必须得到作为绩效考核主体的员工的支持、理解及参与,因此搭建“人力资源部+直线经理”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绩效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电力企业领导是绩效管理的推动者和支持者。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能够统一人力资源部门和直线经理思想,保证绩效管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领导者在绩效管理中应当承担的职责有:(1)召集人力资源部门和各“直线经理”共同研讨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方案。(2)主持召开绩效管理实施动员、绩效管理协同配合等会议,让下级中层干部了解领导意图,并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3)每年安排时间主持修订绩效管理制度,保证绩效管理体系得到不管改进和完善。人力资源部门是绩效管理的组织者和顾问。作为绩效管理的主导者、推进者、监测者,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体系、管理标准,与直线经理密切配合、协同合作,保证绩效管理整个过程顺利进行。具体来说,人力资源部的职责有:(1)熟练掌握绩效管理的工具方法,同直线经理研究讨论,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标准及流程。(2)进行内部宣传和培训,保证企业自上而下对绩效管理的理念、方法都持认同理解态度。(3)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组织直线经理制定绩效目标、督促其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推动绩效管理的各环节顺利进行。直线经理———各部门主任,是绩效管理的执行者和反馈者。直线经理在绩效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执行绩效考核制度,指导员工进行绩效改进,并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人力资源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组织部门员工编写岗位说明,明确各自工作职责。(2)与员工保持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给予绩效指导,纠正工作偏差。(3)记录员工业绩表现,客观公正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4)与员工进行平等、有效的绩效面谈,帮助员工制定业绩改进计划,并给予必须的支持。(5)保持同人力资源部的沟通反馈,保证绩效计划顺利实施。员工是绩效管理的主体和参与者,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员工在绩效管理中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配合部门领导制定适合实际的岗位说明书,主动同领导沟通绩效困难寻求支持,全力以赴完成绩效目标,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绩效。综上所述,电力企业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直线经理、员工在绩效管理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这四个主体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协同配合,构建起“四位一体”的绩效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绩效管理起到促进组织和个人共同发展的作用。
3采用“PDCA”绩效管理流程
目前,电力企业在绩效管理中最大的误区便是将其简单等同于“绩效考核”,导致绩效管理表面化、形式化。只有完善绩效管理流程,构建一个动态循环体系,才能保证绩效管理发挥实效。我们可以将目前电力企业推行的“PDCA”闭环管理方法应用于绩效管理过程。
3.1P:绩效计划制定
绩效计划制定是绩效管理的起点。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部门要召集各直线经理召开相关会议,明确绩效管理目标,分解公司下发各项绩效指标,并就搜集工作分析资料做相关部署。之后,直线经理在各部门内做好宣传培训工作,与员工积极沟通,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和责任,根据岗位说明书、部门计划、创先指标等相关文件,明确员工本人的工作任务、指标值、所占权重、完成期限等,通过反复沟通协商,最终确定个人绩效计划,签订绩效合约。
3.2B:绩效沟通及辅导
绩效沟通及辅导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帮助辅导的过程贯穿始终,能够改善工作行为,真正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部的职责是督促直线经理对员工进行持续的观测和辅导。直线经理应观测、跟踪、指导员工绩效实施过程,必要时做好绩效观测记录,对于发现的问题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与其沟通,通过恰当的方式,帮助员工纠正偏差,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绩效。员工个人也应当持续对自己的工作绩效进行自测,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同直线经理汇报沟通,探讨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3C: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即根据绩效计划所签订的绩效合约,对员工的绩效情况做一个总结评价。绩效考核的结果一般会用于奖金分配、晋升参考等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事务上,因此员工对这一环节特别重视,这就势必要保证绩效考核结果被员工所接受、认同,并且对评价结果和过程要有客观公正的依据及说明。人力资源部门在这一环节要注意提前对直线经理进行培训,减少和避免考评中的各种主观意识影响(如晕轮效应、首因效应);教授考核工具和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判别标准,保证考核时能够客观公正;公布绩效考核结果,处理员工绩效申诉。直线经理则应在部门内召开绩效考核部署会议,将绩效考核标准、工具向员工进行解释说明,获得员工的认同和配合,以公正理性的态度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向员工反馈绩效考核结果,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3.4D:绩效结果应用、反馈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