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秀环境设计案例

优秀环境设计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优秀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优秀环境设计案例

优秀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一、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环境设计教学的价值

(一)使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性发展

环境设计是一门手脑并用的艺术,长期的手脑并用为大脑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高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并有充足的环境设计激情。同时,环境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高校学生能够真正的享受到空间视觉带来感官上的冲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使学生能够更善于发现生活环境的美好。

(二)使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环境设计是作为一门艺术存在的,它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其具有较宽的知识涵盖面,这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环境设计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以美术为框架的比例、造型、空间、体量、尺度、光色和质地等,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确立,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美、感知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同时,符合社会环境设计专业人才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审美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环境设计教学对人文内涵进行了强调,挖掘了学生的设计潜力,使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现阶段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分析

(一)高校招生生源基础参差不齐,综合差异明显

普通高中毕业生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主要来源,其中少数高中毕业生还参加了美术加试,但是仅仅是在高考前对其进行了比较粗略的学习;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使得美术基础课与绘画功底水平都比较优异,这就为日后的环境设计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多数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成绩不是很理想,由于艺术专业其文化课的分数要求较低,所以报考了环境设计专业,并没有经过正规的美术教育指导,导致学生入学后,其环境设计专业基础比较薄弱,审美能力以及感悟能力较差。由此可见,在这种参差不齐的生源下,使得环境设计教学成果不是很理想。

(二)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现阶段的高校学生要修满学分方能毕业,这就阻碍了环境设计教育的发展。而基础文科课知识比较繁重,也就占据了学生绝大多数的学习和课余时间,而真正学习专业的课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此外,环境设计学科更注重于实际应用,但是目前的环境设计教育现状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薄弱,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高校环境设计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现代科技技术来辅助环境设计教学

环境设计专业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实际案例比理论知识讲解的内容更多。对于一些比较优秀案例所传达的讯息和知识是要运用多媒体现代科技技术来传递给高校学生的,通常是采用视频或者实际图片的方式来展示教学案例。教师通过良好的教学案例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环境设计知识和内容。

(二)高校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设计教学环境

学生的高效率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轰动以及良好的学习气氛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自然而然的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环境设计知识。学校可以举办寝室设计大赛、美化校园环境设计竞赛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设计活动中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环境设计实践中去。高校应该对教育观念进行准确定位,同时把人才培养作为终极目标。另一方面设计师要具备更丰富的文化修养,在进行环境设计时,一定要融入当地的人文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情况、民族化的特点、市民思想演变过程以及历史背景等元素,使精神思想以物质形态的方式表示出来。同时,高校教师在建设课程体系时要注重民族化观念的强调,以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等课程叠加到环境设计的基础课中。

四、结语

优秀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课堂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文章结合对国内外课程教学实践方法和现状的研究,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创新。只有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

环境艺术;实践教学;整合;创新

环境设计专业系列课程作为贯穿整个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囊括了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园林艺术设计及装饰文化、雕塑等多个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课程。当前,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实践育人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文章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对课程教学中实践育人手段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西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方法与经验

西方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可以追溯到德国包豪斯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不仅创立了基础课,还强调让学生进入工厂,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设计教学,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当代的西方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主导理念依然是包豪斯的教学体系与实践模式,但各国都在本土文化与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着最为适宜的教学模式改革。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欧洲现代设计艺术教学非常强调项目教学,即由导师带领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各门专业的学习。项目包括虚拟项目或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与企业结合着重于对项目的研究,而不是具体的设计作品。在欧洲的大部分院校,学生在项目课题上所用的时间约为50%,而在课题相关课程上所用的时间只有20%~30%,剩下的时间用作选修课。如,丹麦奥尔堡大学要求学生参加实践课题工作,纵向上贯穿了大学教学的全过程,横向上有课题贯穿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真正做到按课题组织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工作室环境,将公司项目制作过程和具体细节按实战要求在课堂上表现,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公司结合起来,聘用一些有经验的设计师到工作室兼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前体验公司管理制度下的工作内容与环境,增加实战经验,也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今后的发展做出正确、客观的认知。积极地研究和吸取西方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先进经验,有助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中实践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有助于培养特色的综合型创新设计人才。

二、我国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方法与现状

目前,国内设有环境设计专业的一流院校,如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丰富的实践育人手段。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构造节点模拟训练,学生将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材料、工艺构造亲手制作出来。这种将工地搬进教室进行现场教学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与体验环节,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这些材料、工艺知识难点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清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设计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照明实验室中进行灯光模拟。学生根据所上课程要求模拟现实照明,如模拟办公空间照明、居室照明等。这种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实践手段,使学生在了解灯具的同时能够进行创意性的照明设计,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中央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设计课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随时参观学院的材料与构造展厅,了解材料的应用范围、构造方式、产地、价格以及完工后的图例,使学生在发挥创造性的同时结合现实进行设计,避免了设计课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问题。目前,根据国内各大高校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与案例,我们能够进行比较全面地理解和分析,但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仍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规律化、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弱、适应性差,缺乏创新能力与文化修养,难以运用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等等。我国环境设计专业仍是一门新型学科,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案例与经验,一方面结合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体现自身教学特色与学科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1.实验方法的导入为了改变以往只有实验课教学在工作室中进行的状况,可以在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中融入实验方法,利用艺术学院模型室、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利用学院构造模型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及节点,通过对材料的分割、组合、安装,使学生掌握施工工艺;并让学生制作等比空间模型,研究空间组织关系,摆脱课堂教学中单纯依靠计算机模拟的状况,使学生切实体会从图纸到实物的整个过程;提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具有自身办学特色、具有前瞻性与可实现性的环境设计模型室建设方案,以适应环境设计系列课程实践育人手段的改进。第二,提出环境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实践教学的交互式教学,即运用计算机技术营造虚拟现实场景,再现实践环境的搭建过程。如,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为例,这门专业课以往的教学方法理论性较强,手法单一,三维想象空间难以理解,使学生对施工现场、建筑物结构和施工过程了解不足。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将虚拟建筑建造过程实验教学软件运用到实验室中,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可以感知各种建筑物实际的施工过程。学生还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虚拟现实的实践环境中进行构思和设计,以全新的交互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实验室虚拟现实的计算机教学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易于操作和拓展、更为高效和便捷的优势。虚拟建筑建造实验教学模式包括四大模块:基础知识概念、全景漫游、虚拟建造过程实验和创新设计。这是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全新模式,不仅可以代替部分传统教学,而且能够解决艺术设计中的实践教学问题,起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的作用。第三,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突破传统的多学科、全方位智能交互式实验室教学模式。由于当今的艺术设计与新科技、新材料不断创新,多领域、多学科结合也日益紧密,进而产生集多领域教学、学术研讨、互动教学、作品展示于一体的智能化教学系统,它结合了设计专业各个领域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领域。该项目利用屏幕融合式的多点触摸主屏和副屏的模式,它拥有一定的数据库支撑,包含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平台,可真实地模拟景观、建筑、室内外等场景,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动态演示,针对专业定位和社会就业的需求,提供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平台,推动单一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手段逐渐向互动式的实验教学过渡。

2.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第一,教学内容的创新。整合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领域包含的基础学科,确立“跨界融合,皆善为用”的教学理念,将整体实践课程分为基础教学、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三大板块。在基础教学平台上构建“能力素养一体化”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又提高了他们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根据国际市场及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增设新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其处于革故鼎新的动态发展平衡中。第二,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首先,强调多人授课,多课程、多元化教学,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乃至企业资深专业人员合作授课,推进项目化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理解,使其更多地了解设计施工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创办实践基地,聘请知名设计师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铺平了学生与企业、市场接轨的道路,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最后,以科研活动带动人才培养,吸引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进入教师工作室,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合理融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并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

3.教学方法的规范与创新案例教学是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实践育人手段。建立规范的案例教学体系,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对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获得前沿的信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首先,结合环境设计系列课程,建成规范的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案例教学体系,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研究发现设计方法。其次,与国内顶尖的建筑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密切联系,获得国内前沿的设计案例,用于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最后,建成世界经典环境设计案例库,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完整性,包括背景资料、图纸资料、设计评价等。

4.考核方法的创新更新考核方法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突出“重过程、重平时表现、重能力培养、重思维创新”的指导思想,制订详细的进度考核内容。环境设计系列课程是整个环境设计教学体系的主体,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中各类空间的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由于新型材料与构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构造内容也较为复杂,再加上课堂讲授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手段,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四、结语

文章在调查、研究国内外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其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艺术教育,2011(1).

[2]郑家茂,熊宏齐.开放•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国强,吴敏,陆庆.研究型大学实验教学创新平台的建设.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

优秀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合作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而开展校企合作则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开展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需要校方多角度入手,对合作企业的标准与规范、岗位指导与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仔细斟酌,建立学校与企业岗位的深度对接,才能确保环境设计类专业的实践人才培养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在复杂的就业形势下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一、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的现状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利用科学的空间规划原理对环境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学科。这门学科对学生实践技能要求高,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实践体系帮助学生实现操作技能的提升。但是,就目前的实践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存在如下问题。1.实践练习中虚拟项目真实操作感弱。对项目进行虚拟操作是众多实践性强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校内机房硬件设备和案例素材有限,导致学生难以实现现场勘探环节的训练,而繁琐的设备操作和相对滞后的案例大大影响了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效果,真实操作感弱的情况下,学生很难体会到项目设计中的复杂过程和具体细节。2.工作室式实践教学随机性过强。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许多高职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索出了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老师带领部分学生利用教学时间承接真实项目,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先进授课方式。在承接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项目勘探和操作流程中的艰难与进展,深刻理解项目的复杂性。但是,这样的工作室式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覆盖面较低,每个工作室仅能容纳几名选的优秀学生。同时,由于工作室式教学规模有限,所承接的项目大多规模小、随机性强,无法及时将理论知识进行对应串联,甚至会与其他课程造成冲突,影响了整体教学进度和效果。3.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组织性差。高职院校的各类专业教学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大了顶岗实习的比例。但是,由于对合作企业的规模缺乏斟酌,造成学生顶岗实习缺少专业教学指导,规范性差。许多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变成了勘探、制图工作的廉价劳动力,不仅没有对企业项目流程全面掌握,甚至养成了不规范的工作习惯,大大影响了学生毕业后融入岗位的进程。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类人才的教学方式探索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发现,由于环境设计专业领域的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分布不均匀,面临着企业经营形式多样,项目类型大小不一等现实问题,给该专业的实训有效推进带来了困难。因此,需要从调整教学结构、优化顶岗方式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专业知识与企业发展有效对接的人才培养方式。1.转变教学观念,搭建沟通桥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实习环境,可以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类人才实行“双面负责制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双方在教学和实践中各配备一名教师或员工,共同管理一个班级的学生。这样既能够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的推进中,又能够在不给企业增加管理压力的情况下确保学生得到企业员工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双面负责制”的实践教学方式能够促使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确保学生安全与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同时还能够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推动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变。2.构建课程体系,调整实训进程。根据当前的实训模式可以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在不减少理论知识教学的情况下,把实训课程分为日常实训和整合实训,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在日常实训中得到巩固,并能够在整合实训中对项目操作流程进行完整学习。因此,可以把整合实训时间安排在在校时间的第五个学期,周期定位2到3个月,采取循序渐进的实训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日常工作内容,把课堂上学到的企业运营和项目管理与实践充分结合。在项目管理中,要注重对学生岗位的分配和调换,为不同岗位负责人充当助理的方式深入浅出的了解岗位职责,如制图员、设计师、勘探队、工程监理等,从而达到积累工作经验,塑造职业素养的目的。3.完善合作方案,改革考核方式。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而言,还需要有完善的校企合作方案作为支撑。校方除了负责对实践教学标准、实践教学计划进行编写修订外,还需要出具一份详实的实践教学合作协议,明确企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职责和义务,为学生的实践环境、实践质量提供有效保障。为了保证良好的顶岗教学秩序和实训质量,校企双方还要就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创造的价值和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界定,以加学分、减免学费、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进行奖励,切实保障学生的权益得到充分维护。另外,考核方式与实践教学不匹配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需要对实践训练中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整,采用动态考核的办法,把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充分融合到考核当中,使学生的日常实践表现得到更好的指导和监督,从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在培养实践类人才中需要扎实的开展校企合作,这样才能确保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为日后适应工作岗位打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方面需要对企业规模进行认真考量,树立“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合作理念,推动环境设计行业得到长足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和实践教学探索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需要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

作者: 王金玲 魏舒梅 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葛莉.浅析环境艺术设计和地域特征的内在关系[J].艺术科技,2015(11).

[2]郭欣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艺术评论,2014(12).

优秀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环境设计专业是属于新增艺术学学科中设计学下的一个学科,随着2012年教育新专业目录的调整,以能力为导向、以创造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成为高校内环境设计专业中的重要内容。高校中环境设计专业现行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着重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同时评价体系也过于单一、刻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审美的追求越发强烈,因此,培养出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尤为重要,这也成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从环境设计的学科特点与价值出发,通过分析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弊端,从课程的设置、教学以及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一条以设计能力培养为向导,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体系。

关键词:

能力导向;环境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本文为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立项名称:《基于“五法四性”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2016JGA226.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满足社会以及企业的要求,高校需加强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技能培养。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体系更加偏重于学科导向,着重知识基础的传授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忽视能力导向,对创造、应用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投入过少,导致目前国内出现虽高校大量招生但是应用于企业的优秀人才却甚少,国内设计水平较发达国家远远落后的现象。因此,基于能力导向进行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以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致力于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与市场接轨的现代环境设计人才。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者应针对目前以学科为向导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寻找一条以设计能力培养为线索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现行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弊端

1.以学科为导向规划课程设置

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以学科为向导,专注于传授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将综合的设计知识分解为结构、形式、艺术以及技术等方面授课,将本身统一的知识体系分割,学生无法锻炼整合相关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大学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学习室内设计、风景园林、公共艺术等多方面的基础课程,宽泛的知识点无法使学生完善自己的环境设计应用能力。过多的基础课、设计课而实践课程较少的教学课程设置,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不足,毕业后无法顺应社会市场需求,使其岗位时间较长。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现行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着重理论课程而忽视了综合素质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教学课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采取“填鸭式”的办法而忽视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轻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过分强调继承、模仿与引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学生处于被动的,缺乏思考与分析过程,遏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致使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毕业以后,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缺乏应用能力,无法与市场顺利接轨。

3.教学评价体系并未完善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是采取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大多数课程是以静态图像或者是文字论文形式已经评鉴,忽略了多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评价,使得学生将大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理论知识上而忽略了对设计内容以及创新逻辑的追求以及实际环境设计中与功能、环境以及文化之间的关联。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使环境设计教学逐渐变成形式主义,并没有重视学科的前沿性。

二、以能力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办法

1.以能力为导向规划课程设置

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要注重以能力为导向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协调空间、尺度、场地、功能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将环境设计课程由浅到深的传递给学生,并将设计的原理、方式、过程以及技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督促并培养学生将一维的视觉设计思想向功能性以及适应人们心理与生活环境的设计,重视理论与实际校核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出更适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企业需求的社会型专业人才。

2.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校应在传统枯燥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注重增加以培养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主的情景教学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与创造能力。在引入情景模式教学以后,要督促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打破理论学习的传统构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设计以及案例分析等实际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倡导以互动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评价体系上不能一味采取传统的美术学评价体系,要以学生为主题,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在学习与应用方面全面且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教育者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加入获奖竞赛、专业交流、参与讲座、展览参观等方面的成绩考量,协调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重,加大对平时成绩的重视,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竞争意识以及市场适应能力,加强其在学校期间对市场的动向了解,寻找自己的特长,从而才毕业以后可以更迅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快速的融入到工作环境中。

三、结语

以能力为向导,注重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现阶段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培养目标,社会环境设计的实际需求要求改专业教育方向需不断地进行调整。作为环境设计类专业教育工作者,以及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落实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其首要任务。教育工作者要同步自身的学识,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与市场接轨、能适应工作需要的现代环境设计人才。

作者:刘景群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苏子东.艺术性不等于美术性——兼谈室内设计学科基础与美术教学[J].美术研究,2004(3).

[2]成玉宁.论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11(2).

优秀环境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0  引言

3DMAX是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三维设计软件,它涉足的领域有建筑和室内设计、工业和家具设计、园林设计、影视动漫设计、虚拟现实构造等众多领域,而且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环境设计中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和实景动画等领域。

3DMAX是一门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应用相关的计算机类设计软件,同时也是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这里面不仅包含到的环境空间知识量不仅大,而且对设计的表达效果要求较高。无论是环境室内效果图,还是环境建筑、景观设计效果图,3DMAX强大的功能和灵活的操作性都是实现设计创造力的最好选择。因此,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3DMAX软件更是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内容。目前很多国内高校在环境设计课程建设上强调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以专业系统知识和逻辑为导向,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这种教学模式在3DMAX课程教学中,学生很难将抽象的三维概念与实际具体的案例相对应,那么课程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和掌握空间的知识。最后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所以以这样的传统环境设计课程常规标准进行授课,很难达到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更别说达到课程的预期效果,让学生在最终的效果图表达上达不到专业的要求。那么如何能够针对3DMAX软件和环境设计教学的特点开展好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对空间想象力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成为课程实际应用与调整的关键。

1  3DMAX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教学现状

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类课程主要都是建筑的室内外相关的设计课程,而这些课程的最终表达方式都与3DMAX密切相关,所以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3DMAX不光是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一样设计效果模拟工具。很多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上还是采用以专业系统知识和逻辑为导向,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将抽象的三维概念与实际具体的案例相对应,无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体系。如果按环境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课时安排上,3DMAX课程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偏重理论,那么结果就是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材选用上,如果选用3DMAX软件专业性较强的教材,那么结果就是没法按照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去选择性教学。这样学生在应用的时候无法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在教学重点上,如果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安排在基础建模和模型材质处理的练习上,那么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模糊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最后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环境空间构成的方式和方法,导致学生对环境空间认识的简单化和表面化。而现在的高校因为3DMAX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室内外空间效果图表现是相对出色的,所以在专业教学中对计算机辅助类软件3DMAX越来越重视,却完全忽视了对于学生环境空间构成思维的培养。而三维空间能力的培养是环境设计专业最基本且重要的内容,如果掌握不好,在学习环境设计专业的过程中会走弯路。从而在教学中没有做好学生对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利用3DMAX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及设计创新性。成为环境设计专业3DMAX教学中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2  环境设计专业中的空间想象力

空间想象力的概念是指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客体,通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综合,想象其具体形状的一种能力。而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空间想象力也是将二维平面设计转化为三维立体设计的一种能力。一般在专业的课程安排上,学生最先学习和掌握环境空间的平面构成,而空间想象力的表现就在于:通过对环境平面构成的了解,在头脑中构成研究对象的空间形状和简明结构,并对实物进行相应的分析求解,并在头脑中进行相应的思考,最后转化为环境的实体三维构成。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研究空间形体,所以对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尤为重要。

3  如何引导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3.1 空间想象力培养的基础

空间概念的形成是空间想象力培养的基础,如果掌握不好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很难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一般的环境设计专业中,作为基础设计类课程的工程制图和效果图表现技法让学生学习了正投影的基础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3DMAX的时候能正确并且清楚地认识视图的控制区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能够在3DMAX的前视图、顶视图、左右视图以及透视视图中快速地来回切换来进行操作。对空间转换有清楚的认识。环境设计主要是以空间的结构和变化的形式来作为设计的基础。在设计中能够对环境空间的形象、结构上做到推陈出新,空间结构有变化,有对比,这是环境设计的基础。

3DMAX与现在市面上其他三维类软件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操作的便利性,界面设计的合理性,而且界面上的工具按钮图标设计能让使用者马上明白按钮的实际功能,使用的时候可以同时输入精确的数据,并且根据设计的深入逐渐添加细节。以上几点对于刚刚接触的环境设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整个软件设计根据使用者的操作习惯来逐步更进,在创造三维空间模型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感和尺度感。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3.2 空间想象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环境设计专业中,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设计意图,通常会通过三维空间效果图的视觉手段来虚拟实际效果。而根据环境设计专业软件类课程的特点,很难形成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模式。所以应该摆脱学生的知识体系来源依靠教师为主体的这种单一的方式,换成以教师为导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模式。而制作三维空间效果图需要学生在二维图纸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空间的维度,所以对学生的三维空间的想象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平时课题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基础体的三维建模练习,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临摹一些优秀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是什么类型的空间,这种类型的空间特征有哪些,如何表达某种特定类型空间等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对加强自己的设计灵感的培养。

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而设计类的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如何把教学从单一的形式法则的复制变为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变为设计类创新性设计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专题构成教学。专题构成教学的实施实际就是设立一个有意义的教学专题,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并完成。在让学生先理解并掌握了基础3DMAX建模和空间的基础结构后,根据课程规划中空间建模的学习内容设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创意性作业。如给定一个已知尺寸的自由空间,设定一个主题性商业或文化展示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任意的完成空间三大基面的设计建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空间想象力的能力培养。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专题性教学互动,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意性思维的发展。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赋予学生的思想更大的自由度,并有益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