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理论知识

体育教学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学理论知识

体育教学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教育具体方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12-0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育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教育的途径划分,有他人传授和自我学习,按教育的形式划分,有口头讲述和文字传播;按教育的作用划分,有形象感化和启发引导;按教育的范围划分,有普遍宣传和个别辅导。这里,讲几种常用的方式。

1.讲授讲解

讲授也叫讲解,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口头语言向大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解释政治和伦理概念,论述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道德原则,阐述思想发展变化规律的教育方法,是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理论教育方法。其具体方式有:其一,讲述。侧重于形象生动地描绘某些政治、道德现象,这种方法,常用于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其二,讲解。主要是对一些比较高深的哲学、政治、道德概念与理论,这种方法,在政治理论教育、形势教育中,运用较多。

讲授讲解教育法,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说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是打开大学生心灵的钥匙,讲授讲解尤其要说理充分透彻。讲授讲解教育法是语言灌输的一种主要方式,它主要运用于系统的理论教育、理论学习辅导和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的解释、宣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运用讲解法时,首先,讲解的内容要正确,理论、概念应具有科学性,讲述的事实同结论要保持一致。其次,讲解既要全面、系统,同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第三,讲解要采取启发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防止填鸭式和注入式,要特别注意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2.理论学习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学习主要是大学生阅读的经典著作,弄懂弄通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进行运用,掌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论学习是大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

理论学习是阅读文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大学生通过读书籍、报刊、网络文本而进行。读书活动是大学生理论学习的重要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大学生可以读一些有关政治理论、历史知识、法律知识、伦理道德、人生修养方面的书。组织读书活动的具体做法是:围绕某一专题或某一任务,提示读书范围,开列读书目录;进行必要的辅导,开展评议讨论;交流读书体会,举办知识竞赛;奖励读书优胜者,将读书活动引向深入。同时,读书活动不能仅限于自己读,还要交流、讨论、竞赛,这样可以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

3.研究性学习

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教育者不再仅仅是向大学生传授理论,而是主要教授学习、运用的方法。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和储存,而是通过自己的探讨,结合实际能动地运用理论、发展理论。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根据现代学习的特点,提出了学习实际上是“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以此来满足受教育者创造力培养的需要。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也体现了受教育者的探究性与自主性,“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的学习。”还有问题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等,其过程都是让受教育者通过研究来学习、发现知识,都是为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学习、研究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人的主体性增强,随着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推进学习不断突破时空界限,形成了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格局,也催促人们不断通过学习获得资源与创造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再不是传统单向、单一的模式,而是呈现出多边互动、转化、交流的趋向,形成会谈式、合作式、研究式学习。

4.理论培训

体育教学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1.实践与探讨

1.1讲

1.1.1教学中要采用兴趣连带讲授法。上课时先以体育运动为"向导",吸引住学生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使讲解的内容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如讲授体育锻炼对人体心脏的影响时,首先要讲解人体心脏的形态、结构,重点讲解左右心房突出的左右心耳。因为心耳是血液的补充储存器,当人们进行运动时,心脏活动加剧,心耳便参与活动锻炼加快血液循环。如心耳中血流长期缓慢,就有可能形成"血栓",所以说生命在于运动。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心耳的作用牢记不忘。

1.1.2教学过程要精讲,不能硬灌。精讲应抓重点和难点,找规律并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如在讲授心血管系统与运动的关系时可不用受教材章节限制,按最清晰简捷的方法进行归纳,理顺、找出层次关系。可以讲解与循环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在讲授循环的起止部位,最后结合运动实践跑、跳等专项供血循环途径,用图表和箭头示意,口手并用边讲边画,最后加以小结。此举能较好提高教学效果。

1.1.3教学中可进行异步教学的尝试。传统的同步教学强调统一要求,同一速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现代社会教学必须培养"快学习"和"快创造"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格格不入。所以在钻研教材时,应组织消化参考资料,根据教材内容的简繁和学生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异步教学法。因材施教将教师的九步指导(提出问题-提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紧密结合,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和教师指导异步化的统一。如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的东西就不照本宣科,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当前体育科研领域的有关文献资料、研究成果动向等,使学生开阔眼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1.4讲课要有艺术性。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而且对每一课时的教学要求,讲授内容,乃至语言声调,表情姿态,板书书写,演示提问等,都要认真思考和充分准备,讲究艺术性。讲课时语言要精炼生动,逻辑性强,导入新的内容要自然流畅生动,切忌在课堂上信口开河,冲淡主题。

1.1.5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模型、图表等教具使用得当,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巩固提高、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重要作用。但使用过多反而会弄的学生眼花缭乱,分散注意力,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每一次课用什么教具,要考虑周全,不能教具、图表放一大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1.2想

想就是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时间让其思考。这当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把"想"变成课间休息,而要启发和锻炼学生动脑能力。根据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特点,基本理论教学要为体育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据,也就是说,掌握理论知识是为了发展学生对体育科学和运动技术的认识能力,学会创造性的运用技术技能。

1.3疑

疑就是质疑。这里有两重意义。一是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提问题的时间,使学生对解不开的疑团有表达的机会,避免问题堆积太多后遗忘或者课后无机会找教师解答。二是根据课堂实际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提出问题因注意引导学生从求异性、探索性、多向性方面研究问题,深入分析,寻求规律,大胆猜想,寻求标新立异,对各种条件和结论做各种变化,从纵向、横向、逆向进行探索,使知识不断深化。培养他们采用多种形式,如指定一人或全体学生回答,或采用"快速抢答"、"竞赛回答"等,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轻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进取心。

1.4答

答就是答疑,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解答,或者教师对讲授内容的小结。为了保持知识的完整性,使用时可不按时间平均分配,而是根据授课内容、长短结合,每次课可使用一次或数次。有些教材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往往难以理顺关系,也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小结。比如神经系中的各传导路,教师应指出传导路各路各级神经元的部位、名称,各级传导束的名称、行径、列表加以比较,使学生一目了然。

体育教学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摘 要 体育理论课一直不被重视,甚至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大部分人认为体育课就应该是室外课,让学生们跑起来跳起来就是最合适的。我认为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体育理论课不仅要上还要上好,因为这是体育课有效教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现在体育理论课势必要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和有效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有效教学 体育理论课 改革

一、体育课

(一)体育室外课。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体育课的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体育理论课。体育理论课在整个教学课时中较少,理论课内容枯燥,抽象,并且不被师生重视。一般理论课在学期初和学期末上两节。平时很少上,由于天气原因的体育理论课也多以自习课的形式出现。

二、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三、体育课在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不被重视理论课少。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理论课,许多教师遇到刮风下雨,就让学生上自习,而且一学期理论课很少,理论课讲的内容也比较枯燥单一,没有专项性和指向性。目的性不强。可以说是把理论课和室外课分离开来的。

(二)室外课教师讲解示范不精准重难点不突出,学生领悟有差异。体育教师在上室外课时介绍技术动作。首先在讲解技术动作时由于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讲的很细,学习的重难点也是一带而过。学生根本听不明白,只能被动的模仿老师或是同学。再加上学生领悟能力的差异性,也会造成对技术动作的意图不清的情况发生。

(三)体育安全知识缺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难免会遇到受伤情况的发生,首先在受伤时学生不会判断受伤的性质,更不会根据情况进行紧急急救处理,甚至会错误的处理使伤势加重。其次学生在进行技术动作练习时不清楚,错误的动作可能会导致怎样的安全隐患,应该怎样去注意和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四)体育专项知识缺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一些项目的专项知识不了解,造成在比赛对抗时出现场面混乱的现象,比如在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时,由于对裁判法不了解,使比赛不能顺畅进行,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口角和冲突。

(五)室外课的流程学生不清楚,讲解时间长影响锻炼时间,课堂的有效性差。体育教师在上室外课时首先要介绍课的内容和流程,受环境和时间的影响教师不能准确详细的使每个同学做到对这节课心里有数,使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而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而且教师在介绍和讲解时,为了让学生尽可能的明白,还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缩减了学生有效的练习时间,不利于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和学习。

(六)室外课结束总结时间少,对存在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体育课结束部分的小结时间较短,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详尽的提出来,更谈不上提出什么具体的纠改措施了,学生不能准确的获得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改正训练方法,使得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中浪费了大量时间。也影响了学生对正确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四、体育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改进方案

(一)体育理论课增加并有规律的设置。体育课的有效教学必须要重视理论课,不但要增加理论课所占的比重而且要有计划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清楚本周的教学内容和要学习的技术动作要领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规范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理论课讲解动作难点。在理论课上可以对本周要学习的技术动作的重难点进行重点讲解,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视频教学,使学生更加清晰动作要领及准确的技术,进而促进室外课的技术动作的掌握,提高室外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理论课教授体育损伤的处理方法理和安全注意事项。体育课有室外活动为主的特点,因此就避免不了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理论课进行体育损伤及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教育就更加重要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知道什么情况下容易受伤,容易受什么伤。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意识的去防止此类损伤的发生。

(四)理论课安排学生感兴趣的专项知识。学生喜欢体育,但是又不懂体育,这是现实情况。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利用理论课对专业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更可以使学生在室外课更好的练习。这也是促进体育课有效性的好方法。

(五)理论课板书室外课内容流程使学生心里明白。利用理论课把上课流程展示给学生,学生知道体育课上什么,怎么上,心中有数,对老师在室外教学中就能更好的配合老师,更好的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

五、结论

体育教学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 师生情感体验 学生心理特点 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却面临严重的危机。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疾病,迫切需要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往的应试教育或形式教育不足以适应二十一世纪高职学生心理的需要和现阶段高职体育教育的需要。为此,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

1. 通过师生情感体验,制造融洽、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任务轻,活动时间多,身体素质好,而且绝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自己独立做主,喜欢个性张扬,不愿意“命令——服从”式的教学。为此,在教学中: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根据学生兴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运用教师调控能力,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死套摸板,而是根据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育教学。其次,师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活动)等等得到同样的尊重。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语言、思想、行为及课堂中的比赛等等相互理解,沟通),达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再次,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时,充分表现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他们团结合作,胸襟广阔的良好性格。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亲近感,形成待人诚恳,合作、有礼貌、尊重他人等良好的社会意识。有利于学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当代高职学生那种狭隘,自私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得到洗礼,获得良好的教育。总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交流意见,共同探讨教学知识,教学评价。情绪情感的相互感染,相互渗透,造成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教与学也就和谐统一,学生健康心理才能处于积极状态,认知——情感——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练效果会最优化。学生创造的对环境变化和良好个性品质等心理素质将得到更好健康发展。

2.  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因素深入的挖掘,合理运用,有的放矢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学生有自卑、不成熟心理偏差,大多数学生喜欢主观臆断,不服从指挥,自我为中心,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在内心上想摆脱父母的依赖,想用独特的思考方法、独特的个性去拥有世界,渴望独立自主;同时,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不愿意接受善意的批评和劝解。针对这种情况,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他们心理健康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变通或改革原有的教学形式。在通过大的选项教育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大纲,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因素和活泼好动的天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爱好、兴趣采用课堂兴趣小组专项教学。

3. 教学中,健康的体育心理是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成为学习主动者的重要条件。

体育活动是一种心理——社会活动。它除了依赖于身体的、心理的和技术的条件外,还依赖于心理和社会的条件。良好的心理条件是有效从事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愉快、自我满足、自信、自傲、热情和兴奋等等),可以使他们解除紧张,达到乐观主义的感受和愉悦感。

为了使学生满足这些情绪体验而主动学习和练习,这就要求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多样性,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并灵活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学会选择,学会评价,愉悦的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师生心理复杂多变,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申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情操,磨练他们意志,培养他们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必须要探索和思考的,特别是在体育新课程纲要实施环境下必须探索和研究的。教师还要具备因势利导灵活驾奴课堂的能力,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达到和适应新的教材的要求。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自我完善勇于开拓,才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大潮,把握机遇永立潮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4.结论与建议

4.1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塑造个人完美的人格,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始终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和发挥作用。

4.2要有效的实施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双边努力。作为新世纪的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旧观念,透彻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具体分析和操作,着眼于怎样指导学生去“学”,而不是强迫学生怎样学。要注意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4.3体育教师要加强业务学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从实践中探索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读懂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之间相互联系,科学、合理、有效的安排和实施;并在实践教育中,根据实际,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努力去创造、去探索、去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智力.创建良好的体育课堂环境实例.[J].体育教学. 2003. (2).

体育教学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认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242-02

一、体验式教育与认知式教育的一般原理

(一)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

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活动情境,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经历并启动心智去感受、关注、参与、领悟和内省,实现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种变“书本化”为“人本化”的教育。

体验式教育包括情感体验教育和实践体验教育两个方面。所谓的情感体验教育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带有独特色彩的觉知和意识;是主体在道德认识基础上对外部事物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的道德的内心体验;是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的态度体验。实践体悟即道德活动体验和感悟,是人在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体悟;是人的道德认知的外在行为表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意志行为,常以愿望和意向的方式被人们体验着,并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走向,进而采取有效办法去积极完成动机所激发的行动。以行为要素为道德行为,并在对行为后效进行反馈、评析、反思的基础上,获得觉知体悟,是其鲜明的实践操作表征。这里的活动即行动,指对象性活动,是外显的操作活动,区别于观念层面的内隐性思维活动。通过行动,主客体之间发生相互关系,个体对环境产生切实的道德影响,通过相互反馈,个体获得自由而真切的体验、感悟,进而在“实然”与“应然”的自主体悟中,建构品德,优化德性。

(二)认知式思想道德教育

认知式思想道德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以内安排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主要指社会、法律基础、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教学。这些内容是由教学大纲统一规定,各级学校统一安排,具有明确德育目、落实德育内容的。认知式思想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知和规范认同两个统一体。所谓的道德认知指主体对现实的道德现象的心理反应;是道德品质心理结构中的智力因素;是个体对道德规范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认知在品德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道德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又是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先导。没有科学的道德认知就难以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和习惯。道德认知是推动人们形成、发展和完善道德行为和习惯的深层精神力量,荒谬的道德认知则是人们道德败坏的认知根源。

规范认同指社会规范的一种主动自觉的、较为高级的接受状态;是道德学习、规范接受,品德形成之关键;是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中介;是规范内化为个体内在知情心理因素之深入;是自觉遵从态度确立之开端;是确立自觉遵从态度的动力机制和执行机制,是奠定自觉遵从态度的心理基础。规范认同属于道德的理性学习,是将外在的主体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一种高级的内化形式。规范认同属于社会认同的范畴。规范认同分别为偶像认同与价值认同两种基本类型。(1)偶像认同,即指个体处于对某个或某团体的崇拜、仰慕等趋同心理而产生的遵从、接受现象,又称自居作用或同一化。其出发点是“提高自身的价值感”,“希望自己成为和施加影响者一样的人并维持一种令人满意的关系”,基本含义就是主体试图与榜样一致,即对榜样的遵从或模仿。(2)价值认同,即指个体出于对规范本身的意义及必要性的认识而发生的对规范的遵从、接受现象。例如,由于个体认识到“善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所以遇事就会更多地表现出关心他人、善待他人、乐于助人,甚至舍己为人,这就属于价值认同。

在当前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思想道德教育陷入了困境,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教育处于两极对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境况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和思想意识。这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与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面对今天的学生和理论课教师,提出了互知、互变、互动的新标准。

互知:今天的大学生已不再是老师教什么,他们便听什么,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学生具有信息量大、思维敏捷、理念新颖、思维深刻、视角多位、个性突出的整体思维特征和性格特征。一句话,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的静态教学模式已成为过去式,教师应是一条河,学生却是一条溪的动态教学模式时代已经到来。

互动:呆板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立足于讲台与学生之间的,多体一本的教案使教师习惯于程式化的说教。学生的变化已为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动态的要求。学生之动,在于参加社会实践,产生与教学内容认知一致的情感体验。教师之动,在于把握学生之需要与社会之需求的衔接契机,获得成功施教。

互变:由知晓什么到为什么知晓,由接受什么到何以致用,由接受知识到转“识”成“智”,这是当代各级学生的变化特征,特别是大学生;而对于教师来讲,却应由程式化的模式走向多维教学模式变化,单一知识结构向综合学科知识结构变化,教学型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教师变化。

为了保证这些课程指导原则落实到位,经过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调研,应向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以下三种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四种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一)三种教学基本素质

(1)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具有宽泛的理论素质,主要包含教育学、社会学、语言逻辑学、教育心理学等。(2)以真实生活实践的论据支撑教学论点的素质。(3)必须正确地、尽可能准确地运用精美语言表达事物,在逻辑关系上完成正确、准确、和精确的递进。

(二)四种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为了保证各门课程教学实效的提高,贯彻课改指导原则,我认为应该执行以下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1)照本宣科且有讲述内容、观点上的错误存在,这属于缺乏基本知识和素养。这样的老师应该让他离开讲台,进修,自学,达到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后再让他上讲台。(2)授课无内容、观点上的错误存在,但授课过程完全处于呆板的程式化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无任何特点,这属于基本具有授课资格但需要提高完善的教学水平。这种老师需要同行引导,提高。(3)授课内容清楚,形式上具有个性特点,且有良好的生活案例支撑,但教学目的的不能实现和升华,很大程度上非教学内容添加为哗众取宠,属于给予纠正、调整教学目的的主旨的教学水平。(4)授课语言表达精美,有生活论据支持,完全体现教学上升,且具有自身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的精品升华,属于师生共同认可的优良教学水平。

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应是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教育之有机整合

(一)培养一支以身立教德育队伍,是进行整合的关键

德育教师是实施整合课程成败的关键。两者整合后的德育课程应该注重从整合教育思想和现代人才观出发,遵循“认知与体验相互渗透、协同作用、相得益彰”的核心理念,由“体验”围绕“认知”而开展。这些理念和方法的运用,教师的把握和引导是关键,因而对教师的教学及人品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从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需要结合起来,优化认知式德育内容,实施思想品德课案例化教学改革,积极现课堂案例化教学的三个显著特征

(1)模真性;(2)联结性:知一情一意一行;(3)体认性,从情感体验,到认知内化。不断强化实践体认环节。实践体认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有创造性,在更大程度上展开学生实践课程。

(三)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逐渐形成新的教学范式

1.首先体现一个原则,即事实与价值统一原则。思想道德教学的所有问题都在于这个原则贯彻的好坏。坚决做到“四不”:教学不能停留在经验水平;教学不能哗众取宠;教学不能单向灌输;教师不做加油员,要做雕塑家。

2.用两种评价体系。即学生在网上给老师打分和学校同行老师听课打分,来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和考核制度、岗位责任制,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使之充分发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3.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应该具有三种素质,宽泛的理论素质,即除专业外还应掌握教育学、社会学、语言逻辑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真实论据支撑教学论点的素质;准确精美语言的表达素质,即在认知的同时进行情感交流。

4.要避免四种教学效果。照本宣科且有错误,缺乏授课资格;照本宣科无错误,程式化教学,教学不互动;表述完整,但无鲜活案例事实支持,往往表现出为教师的一相情愿,学生并不认可;表述完整,且有论据支持,但无精品升华。积极倡导一种教学效果:有论据支持,不哗众取宠,且有自身精品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时间较长、动态因素较多的科学探索过程,它牵扯到施教者、受教者和动态环境、大学环境特点等诸多互动因素,依据科学性原则来指导这一过程,是我们的坚定信念,把握动态教学过程是我们的教改内容,立足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是我们教学改革契机。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彭希林,冯惠先.青年道德心理学研究[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俞世伟.生命.实践.理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6]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7]郭广银,陈延斌,杨明,王云骏.伦理新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蓝维等.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