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评论的传播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广播评论特点; 选题原则; 广播语言; 播报方式
新闻制作速度快,传输方便,时效性强。随着网络进入到传播领域,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广播新闻的优势依然存在,例如现在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不少城市开办了交通广播台,在交通传播领域就有其不可代替的传播地位,加上广播节目的制作工序较少,流程不多,对于突发性事件反映迅速,使得广播的受众占有率稳中有升。语气、态度平和,便于和听众交流。新闻评论是对影响比较大、受众关注面广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发表的观点或看法。也就是说新闻评论就是在向公众说通某个道理,从题材上讲,事说理性文章。广播会采用公众认可度较高的语气和态度新闻,让公众在感情上易于接受广播的观点。具有前瞻性。根据已有的新闻事件动态,预测发展趋势。新闻评论不只是停留在对原有事件的分析上,还必须联系事物发生的各要素,剖析事件根源,预测事件的走向和趋势。广播新闻评论也一样具备这种特性,广播要突出自己的传播特性和优势,才能做好前瞻性的评论报道、增加新闻价值[1]。
2 怎样做好广播新闻评论节目
由于广播主要是靠声音语言进行传播,声音具有易逝性,只具有瞬间效果。稍纵即逝,不能留下可供保留的信息,对于广播的受众群—听众来说,主要是靠听觉获取广播的信息,在新闻成品中,评论性稿件以理性色彩较强著称,广播节目中的评论性稿件会让听众听起来比较费神,如果听众的思考感知力落后于广播信息的传递速度,就会很容易漏听有效信息,导致理解不了前后文的内容,思维陷入混乱状态。另外,听众对广播的收听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因为听众收听广播的时间和切入点不同,与之相伴的广播新闻内容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变得不确定,无法掌握。在现今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收到网络媒体的挤压,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必须做到扬长避短、及时创新,用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新闻信息,才能收到良好和收听和传播效果。
2.1 评论节目需把握好的问题
2.1.1 注重广播新闻评论选题的贴近性
新闻评论节目就是针对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引导听众形成某种观点,这种节目在选材上,在强调新闻性的同时,还要把握好贴近性原则,选取的题材要反映出公众的关注点,反映出民声,反映出生活中种种矛盾和现实生活中公众最关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住房,医保,就业等问题。这种问题的现实意义很强,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公众的关注点,广播新闻评论在选材上应以这些问题为重点[2]。
2.1.2 选题还要注意从小处入手,把握新鲜性
通常情况下,广播新闻评论的篇幅比较短小,如何在短小中提炼出新闻的深度来,这是一对需要平衡好的矛盾。在选题上要注意从小处入手,小中窥大。从小处剖析出大道理,评论才会有穿透力。另外,在选题上还要把握好新鲜性“新”,是新闻的最大特点,针对社会中的新思想,新问题等,通过对新的事物的感知迅速确定还新闻评论的选题,在此基础上,使广播新闻评论发挥出“快”的优势。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些看似老旧的题目在新的时期也会产生新的意义,旧的问题可以选择一个新的角度进行再探讨。如: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这样的常规性问题就要选取与时代相关的角度进行解读,将此类选题再升华,赋予选题新的时代意义,给听众以新的思考和启迪。
2.1.3 广播语言要做到简洁,可听性强
冗长、令人费解的语言只会让听众感受到接受信息的难度,从而产生厌倦心理。广播评论语言力求简洁中听,才能使听众有接受信息的意向。事实上,任何媒体平台制作的新闻评论在语言上都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性。广播具有单向传播,瞬息即逝、不可保存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其在传播上的劣势。这就更要求广播评论节目做到深入浅出,才能让听众抓住评论所要传递的信息、观点。“深入”就是深入剖析事物内部因素,将道理讲得深讲得透。“浅出”则是在节目语言上做足文章。广播新闻评论中尽量使用通俗简单、便于理解的语言。这就对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我们接触的新闻评论,所涉及的观点多具有针对性,政治性意味较为明显,生动性上的力度明显不足。广播新闻评论应注意吸收文学的特点,以增强评论的感染力效果,在吸收文学语言精华的基础上,还要保持自己的口语化特色,平衡好二者的使用力度,让语言在讲究力度、深度同时兼具通俗化的特点。语言整体上要平和,不夹枪带棒,不软弱无力,在平和的语言形态中,使听众得到信息和观点。广播新闻评论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将人文关怀传递给听众,做到“笔锋常带感情”。评论常常是有感而发,要求评论者有正义感和对世事的热情,如果漠视公众的生活现状,只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带着官样,没有生活[3]。
2.1.4 把握听众特点,加强节目的服务性功能
广播新闻不仅仅新闻和信息的传递者,同时也是听众信息方面的服务者。听众是裁定广播新闻节目优劣的“裁判员”。按照传播学理论,听众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在面对海量信息冲击时,受众其实是信息的主人,对信息的处理有选择性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等途径。所以,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科学研究分析其受众主体构成,分析各类受众的特点,把握出目标受众,加强服务性节目的质量和分量,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提高节目的收听率和固定受众占有率。
2.2 广播新闻评论节目中应把握的原则
2.2.1 将电台或者节目主持人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听众
因为受制于时间较短,广播新闻评论在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广播新闻评论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电台会邀请一些专家针对某些新闻事件作出点评,作为电台自身的评论观点。暂且不说邀请专家的花费问题,很多专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像其研究能力那么优秀,这就导致在新闻评论节目中,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对新闻评论的快捷性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节目主持人尽量自己作评论以代替专家评论,另外,有些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只是一味地 读别人的评论,这也不是明智的选择,别人的评论文章难免会有一些偏颇的观点,这样单纯的借鉴,只会抹杀了节目主持人和媒体自身的个性。
2.2.2 向听众传递个性思维意识
新闻评论在做到利益准确,独到的同时,还应该寻求另类思维或者发散思维,不断挖掘出新闻背后的事件,寻求听众讯息的“兴奋点”。用独特的视角看新闻评论,才能达到更深的思想境界。在实际工作中,编辑或者主持人不能停留在自己的传统思维方式上,应尽量用时新的、独到的视角解读新闻,才能保证评论的品味和质量。
2.2.3 评论节目语言要充满个性
在广播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使用的语言要体现出栏目的特性。在秉承评论文章短小精悍、一针见血特性的同时,尽量使用多数听众喜爱的诙谐轻松的语言和语调播送节目。另外,在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进行中,主持人可以使用名言警句、古诗词等。体现自己深厚的知识储备、思想深度,增强个性魅力听众对主持人的认可,从而提高栏目整体的识别度。
参考文献
[1] 高冉. 浅谈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评论. 商业文化,2011(6):410.
【关键词】电视新闻 节目类型 报道形式 报道要求
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观众的求知欲逐渐增强,电视新闻不仅要及时传播国内外大事、反映舆论、传播舆论,还要以深度的报道、言论来影响、指导舆论。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以何种类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对于新闻的传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了解电视新闻节目的类型,先要对电视新闻的概念及个性、共性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一、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
电视新闻具有声形并茂、音画结合的特点,它不同于报纸和广播,因此,如何认清与利用它的个性特点及优势,如何树立电视观念,完整准确认识电视形象化传播,指导新闻节目采摄制作,便成了电视新闻业务研究中的基本立足点。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电视与报纸、广播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促使业界更加深入地研究电视采摄编播等各项业务,更好的发挥电视新闻的特点与优势。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一)类型
在“电视新闻分类和界定”的研讨中,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认真分析探讨,较集中的意见是把电视新闻节目分为三大类: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和评论类新闻节目。各类节目中有多种报道传播方式与节目形态。
(二)各类电视新闻节目特点与报道要求
1、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
(1)特点:它在电视新闻性节目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新闻性节目中的骨干。消息类新闻是电视台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一旦发生有价值的事,它就会捷足先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用客观事实,形象地、真实地,“短、频(广)、快、活”地传播,是它的基本特点。
(2)报道形式:电视新闻语言的多符号,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为报道形式的不断发展创造了条件。主要有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影像新闻、字幕新闻、访谈新闻和现场报道等。
2.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
(1)特点:专题类电视新闻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如广大观众所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某一战线、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2)报道形式及报道要求
①专题报道。专题报道是专题类新闻中承载深度报道内容的重要形式。从题材内容来分析,专题报道可以分为以下类别:
典型报道。对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进行重点报道。要使典型报道真正为观众所感悟、所接受,就必须克服模式化、重视个性化;注重思想引路而不是经验领路;要拓宽报道题材。
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指突发事件、灾难性事件、具有重大意义的某项行动等。每逢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消息类新闻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同时以连续报道的方式,及时向观众作最新动态的连续报道。
重大新闻事件的总结性报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同一天,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件的总汇;二是把追踪重大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每天的最新报道在事件结束后,重新汇总精选材料编制而成;三是以事件为源头,或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既对事件进行总结和回顾,又对事件进行相关内容的链接或拓展。
②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思辨性报道。思辨性报道是专题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重要典型,它是现代新闻观念在专题报道中的体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典型报道一人一事不同,它是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分析、思辨。这种类型的专题报道,需要记者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对新闻事物的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能力,对复杂事物的比较与鉴别,抽象与概括的能力,要加强哲学的思考。
③新闻调查报道。新闻调查报道是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类别。需要记者通过调查去挖掘,要掌握翔实的材料;在采访中展现调查过程;要客观地报道事实,融观点于调查过程中;要让观众参与思考;要层层展示,步步取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④电视新闻专题访谈。新闻性题材的电视专题访谈也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形式,通常叫电视专访。专访可以做为一个完整的节目播出,如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面对面》;也可以在新闻节目中作为一个小栏目播出,如《东方之子》。专题访问的成功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选择和记者、主持人的提问水平。《面对面》对采访对象的认识另有一番见解,原制片人王志曾说“下工夫就在一个‘人’字,如果新闻里没有核心的人物,《面对面》无法生存”。
⑤新闻性谈话节目。新闻性谈话节目,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和见解。谈话节目以语言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是由主持人、嘉宾共同参与,直接对话完成的。选择好话题,现场参与谈话的对象——嘉宾和现场观众,以及主持人对节目成功与否都有重要作用。主持人作为驾驭整个节目的核心,它对话题的组织、理解的水平和机敏的现场控制能力对节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
(1)特点:评论类新闻节目是就新闻事实发表议论、见解的节目类型,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报道事实,还要通过对具体事实的分析提示,阐明对于事实的见解、态度,借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评论类新闻节目是电视作为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它代表电视台的政治思想水平。
(2)报道形式及报道要求
①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直接作评论的节目。它有明显的立场、观点,直接反映评论者或电视台的观点、主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它可分为:
电视短评。是在消息报道后,对有评论价值的新闻配上编者按语等,由播音员播念。在新闻杂志节目中,则是以新闻主持人对消息新闻进行简短评说。
评论员评论。评论员评论是电视评论员或特约评论员,就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或重大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直接面向观众表示的意见、看法、立场和态度。
电视评论。通过单个的事物,揭示其全局、整体的意义,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局部看整体。
②电视新闻述评。这是叙述新闻事件与发表议论相结合的议论形式。述评性评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电视评论节目一般是由主持人主持的,在新闻专栏中播出。在节目中,既报道了事实的真实情况,又对事实进行分析与评论;既可以夹叙夹议,又可先展示记者对问题的调查,让观众弄清事态的来龙去脉,最后集中议论,以事实作为评论的基础。
③谈话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2003年央视开播新闻频道,推出了一档纯粹的新闻评论栏目——《央视论坛》。《央视论坛》不采集新闻事实,而是对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事实中最引人注目、最具谈论空间的内容进行评论、分析和解读。此类节目的特点是从“用事实说话”到“借事实说观点”;从“以事实为中心”到“以观点为中心”;从“展现调查的过程”到“展现观点的过程”。
结语
我们看到,在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条件和人的心理需求的多方推动下,电视媒介继续追求能充分调动感官的更为人性化的信息结构,还在寻找更有创造力的新闻形态,使新闻的质地获得更大的发展。电视从来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一点尤为鲜明地体现在新闻节目上。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又与网络媒介以多种形式接轨,譬如互联网内容直接进入电视节目,很多电视新闻栏目都开辟了网络新闻的板块,将互联网数据、图像和交互过程等直接搬进电视新闻,增加信息源的宽泛和信息综合。譬如将互联网的点击引入电视屏幕,在新闻节目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及时交互,拓宽观众参与的面,增强新闻的交互性、选择性等。这只是初步的变化,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电视自身的改变,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之间会形成更大的沟通,相信电视新闻会有更大的发展,有更多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出现,电视新闻也将会发生新的质变。
参考文献
①朱羽君:《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②杨伟光:《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③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④郑祖武:《电视新闻报道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⑤赵玉明:《广播电视词典》,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⑥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网络新闻处于新闻评论和互联网的交汇点,它在传统媒体评论内容和形态上异化出自己的特点。专题新闻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因此,在专题新闻中往往要求提供大量的系统的背景材料。
【关键词】
网络新闻;专题新闻;网络评论
当今的时代是电子媒介的时代,网络再也不像20年前的电视一样,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到了。现在,网络的飞速发展给社会以强大的推动作用。现在网络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新闻和广告更是网络上的“重头戏”,网络新闻的发展是在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基础上,以计算机为媒介,延伸出的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网络新闻。
1 网络新闻的特点
网络新闻评论分为专家评论、编辑评论和网民评论,无疑最具互联网特征的首推网民的交互性评论。网络新闻评论体现了网民的基本需求:一是“交流性”,互联网提供了一个网民交流的公共场所,大量意见和观点通过网络媒介汇集、交换和传播。二是“参与性”,网民通过网络传媒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网络新闻评论处于新闻评论和互联网的交汇点,它在传统媒体评论内容和形态上异化出自己的特点。网络新闻评论较之传统媒体评论,无论其蕴含的内容、表现的形式,抑或承载功能、社会的作用都有很大的区别。充分认识网络评论的特点,对于发挥新闻评论积极的社会作用大有裨益。
1.1 网络评论的开放性
网络受众追求开放的新闻信息传授在互联网络上比较传统媒体更容易得到满足。开放的心态、平和的态度是网络评论实现传播和交流的基础。
1.2 网络评论的参与性
最具互联网特征的网民评论,为一切传统媒体所望尘莫及。今天的网民对于网络新闻不仅仅满足于消费,而表现为强烈的参与。它为现实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多元的空间。其强大的互动性,吸引了天南地北的网友广泛参与,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迅速形成舆论。网络新闻评论可以看作是一种“互动式评论”。许多网站在新闻栏目开设“我要评论”且人气很旺,就说明了这点。这种及时交流反映民意的速度之快,显示着网上舆论极具更新的趋势。
1.3 网络评论的随意性
以网民为主体的网络评论与传统媒体评论相比,带来了新的内容不确定性。网络评论应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符合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由于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即时交互等网络特性,导致“无害的”网络新闻评论的外延远比“有益的”网评概念来得宽泛。他们的客观存在对互联网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对丰富网民的文化生活也有促进作用。由于网络评论反映社会的多元而驳杂,还导致有些网络新闻评论总体上是有益的,但是评论枝节上有一定的不正确之处。
2 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其网络新闻采访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样式,与传统新闻采访相比较,网络新闻采访具有如下特点:
2.1 采访工具的全数字化
网络新闻采访所采用的采访工具主要是全数字化的计算机网络,以及可以与这一网络想通的一系列全数字化的新闻采访和传输工具。
2.2 采访内容的多媒体性
网络新闻采访是以多媒体新闻素材为其采访对象的,其采访涵盖和融合了传统三大媒介新闻采集的内容,即由静态的文字和图片的采访,又包括声音和动态视频的采集和摄录,是一种多媒体的全方位的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2.3 采访方法的交互式
网络的最大特点是其交互性,这一特性也能从网络记者和网络新闻采访方式中体现出来。
3 专题新闻的特点
3.1 专题新闻以大事件为原材料
专题新闻通常报道的就是大事件,具有特大的影响以及重要的历史时刻和重大意义的事件。专题新闻没有新闻报道那么简略和及时,它通常要彻底的调查整个事件,进行跟踪调查,从而找出事件本质的信息,做成强力度报,来感染受众。
专题新闻的篇幅一般很大,报纸、广播、电视都是如此,这样由于媒介条件的原因。一般专题新闻都是以连续报道为主。
3.2 专题新闻具有连续性
专题新闻比较特殊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具有连续性,即指专题新闻报道某一新闻或事件会连续若干期追踪报道,这样能使读者更加重视这篇报道,也加强了新闻的重要性和感染力。连续性报道,也叫做调查式报道,是一边采访调查,一边发出报道。随着采访调查工作的进展,刊发出一系列连续性的报道。人们从连续性报道中,一方面可以清楚的看到新闻事件发展的轨迹,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记者采访调查的进程以及每步采访所形成的思考。
4 网络新闻与专题新闻的关系
专题新闻,原来是报纸同广播电视相抗衡的主要报道方式。它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揭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报道方式。它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因此,在专业新闻中往往要求提供大量的系统的背景材料。专题新闻崛起的深层原因是读者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世界相对的变得越来越小,地球上很多事情的发生,事态的发展,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更为密切相关。人们需要从大众传媒上获得信息。了解周围的变化,以确保自己的行动,瘦众不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更想知道这些事为什么发生,意味着什么,与自己的关系如何。
在这种情况下,专题新闻受到大众的欢迎就不足为奇了。但是由于网络新闻专题的全方位、猛烈的冲击,似乎专题新闻要寿终正寝了。其实不然,由于网络新闻专题有可能使受众迷失在数据里,受众最终返回新闻专题主页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大大影响了传播效果。且网络新闻专题由的仅仅是简单的资料汇总,没有梳理等等一系列的缺点使得专题新闻有理由相信自己可以走出困境,散发理性的光辉。
5 网络新闻与专题新闻的异同
首先,从网络新闻的特点看,网络新闻具有开放性、参与性、随意性、集纳性,这说明网络新闻的刊登与报道可以随意一些,而且报道面非常广泛,利用开放性的特点,来报道各方面的新闻。
开放的心态、平和的态度是网络评论实现传播和交流的基础,网络新闻评论还可以看作是一种“互动式评论”。它的客观存在对互联网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对丰富网民的文化生活也有促进作用。由于网络评论反映社会的多元而驳杂,还导致有些网络新闻评论总体上是有益的,但是评论枝节上有一定的不正确之处。它要求随着新闻事件向纵深发展,不断向专题评论充实最新最快信息,争取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跟进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时将与新闻事件相关的横向报道和背景资料等容纳在专题新闻评论中。
其次,从网络新闻对人民意愿的影响上看,网络新闻评论是在网络媒体上就当前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网络媒体论坛,是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为网民提供的就新闻和社会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的场所,是在相互传递和交换信息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用户交流网。因其强大的互动性,吸引了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网民的广泛参与,往往在重大问题发生时具有迅速形成舆论的功能。论坛的及时性和交互性使其更具网络特点。
因此,网络新闻与专题新闻的异同就在于其本身的特点,以及二者对社会和对人民的影响不同,各有所长,也都互相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二者都深受大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田勇.《浅论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M].中国宁波出版社,2000版
关键词 网络新闻;评估;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013-02
多媒体信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速度的逐渐加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网络新闻应运而生。“网络新闻”突破了传统新闻的概念,给受众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受众从此以后不仅不需要受到传统新闻的束缚,而且还可以自己的新闻,让新闻成为人们互相交流的平台,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以及传播速度在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新闻传播效果的评估作用以及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1网络新闻传播效果的内涵
针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效果而言,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网络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影响,也就是指新闻在报道时,在观众中所受到的关注程度是否与新闻播报的预期目标相吻合。如果达到了预期目标,或者超过了预计目标,那就说明新闻传播的效果很好。新闻的传播效果不仅仅是对新闻工作者业务水平高低的体现,与此同时,它也能反映出现阶段网络新闻传播方式是否适合当前情况;其二,网络新闻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在社会中,网络新闻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有时也会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对它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时,就要全面的审视网络新闻在受众当中以及社会当中产生的影响力。
2对网络新闻传播效果进行评估的作用
2.1从网络新闻传播效果当中了解受众情况
网络新闻的传播最终所产生的效果,不仅与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好坏有关,还与受众的自身需求有关系。对新闻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在一定层面上分析出受众的需求,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来调整新闻传播的方向以及新闻传播的内容。
2.2依据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来转变传播方式
作为网络传播,网站要时刻掌握新闻传播的效果,要清楚什么样的新闻会得到受众的关注,什么样的新闻引发的社会影响大。并且,要对不同新闻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影响传播效果的根源,及时的调整传播策略,转变网络新闻的传播方式。
2.3从网络新闻传播效果上掌握民意
网络新闻无论是对受众还是社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它的传播效果可以从某一方面来反映出社会动态以及受众的价值取向,所以,对于网络新闻传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从中很好的分析出社会中的人情冷暖,甚至有时会帮助一些困难人群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3网络新闻传播效果评估的具体方法
3.1通过网民的点击量来评估新闻传播效果
对于网络新闻来说,新闻的点击量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一条新闻正文被阅读的次数。网络新闻所呈现出来的文本格式,具有非常鲜明的层次,正文是整条新闻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要想知道新闻是否被受众所关注,那么,就要看新闻正文的阅读率,阅读率越高则说明这条新闻越受关注。新闻点击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闻是否有价值。新闻的价值不仅仅包含了其本身的阅读价值,还包含了它的宣传以及舆论价值等。往往网民会通过一条新闻的标题来判断新闻的内容是否值得关注,虽然这种判断对新闻本身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是非常片面的,但是,这恰恰是网络新闻的一个特点。受众是否对新闻产生阅读兴趣,都只是在一瞬间的判断;第二,新闻的表现形式是否吸引网民。由于网络新闻的特殊性,网民对新闻价值的判读通常都只是通过标题,标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受众对新闻阅读的选择,新闻标题在字体,颜色,大小上的处理,都有可能会影响受众的阅读兴趣。
3.2从新闻的排行榜上来评估新闻的传播效果
对新闻的排行主要是根据新闻的点击量,把受关注的前几名新闻排列出来,并且随时更新,定期公布。新闻排行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的阅读取向,同时它自身也会产生一种“正反馈”的效应。点击量越高、在排行榜中越靠前的新闻,就会越受到网民的关注,而与之相反的是,点击量越低的就会越被人忽视。因此,新闻排行榜在某一层面上来讲,它是网民阅读趋势的一个风向标,可以引导网民的阅读取向。但是又不能将它简单的与阅读取向划等号,所以,对于新闻排行榜所产生的新闻传播效果要辩证的去分析它的影响力。
3.3从网站的访问流量上来评估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
网站新闻网页所显示出来的访问流量也可以作为衡量新闻传播效果的一个标准。流量的统计主要分为:分时段的流量统计分析、分地域的流量统计分析、分类别的流量统计分析以及典型时刻的流量统计分析。通过这四种模式的流量分析统计,基本上可以判断出网络新闻在受众当中所产生的效果。
3.4通过对网民评论的分析来评估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
3.4.1评论量是新闻事件社会影响力的反映
如果受众在阅读新闻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了对新闻内容的讨论,那么,就说明新闻对受众产生了影响。所以,受众对新闻的评论量是衡量网络新闻传播效果的一个标准。同样的一条新闻,可能会在很多新闻页面重复报道,这样一来,受众评论也可能会有些分散,这就需要网络新闻工作者把对同一个新闻内容的评论集中收集到一起,再累积计算出总的评论量,进一步评估新闻的传播效果。
3.4.2网民的评论体现了社会意见
网民对新闻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意见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一些社会问题上,它往往会主导社会意见走向。有些时候,网民的评论是形成网络舆论的先决条件,所以,对评论数量以及评论内容的监测,是对新闻传播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
3.5观察媒体的反应,评估网络新闻传播效果
针对新闻媒体的转发量进行分析,进而对网络新闻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在评估新闻传播效果的方法中,除了网民对新闻的转发量以外,其它新闻网站对本网站新闻的转发数量,也可以作为衡量网络新闻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它的评估方法和网民对新闻转发量的评估方法是一样的。同时,媒体对新闻的跟进报道也可以反映出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有的时候会有一些具有很大价值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往往都会引起网民围观,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虽然这个报道可能最初只是来自某一个网站,但是,因为它的影响力得到其它媒体的认同,所以就很有可能被其它媒体进行跟进报道。由网络新闻报道而引发的跟进报道,这个跟进报道的强度以及规模,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现象来对它进行具体的评估。
4结论
网络新闻为信息传播以及思想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是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自身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性并且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深入的分析网络新闻的传播效果以及对它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让新闻工作者能够进一步探索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进而提高新闻传播质量、提高新闻的正面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舆论;方便
伴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迅速崛起,并引发了新闻传播领域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伴随着网络新闻的出现,网络新闻舆论引导也成为各国政府的一项崭新而又重要的工作。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全球化的网络信息与新闻共享平台,它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1]。但是加强网络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十分必要,本文探讨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
1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的特点
1.1网络传播的优点
一是信息量巨大。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克服传统版面限制的障碍,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接收到海量的信息有效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二是信息传播具有时效性。某事件发生后,新闻工作者只要把信息上传,人们登录网站就可立即了解新闻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三是网络结构的多样化。作为一种新型科学技术,网络传播新闻运用多媒体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当前的信息传播更加生动,更好的吸引受众。
1.2网络传播的缺点
一是网络信息缺乏真实性。部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一己私利,将一些虚假信息到网上,不但损害了受众个人的利益,还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声誉。二是网络新闻重量轻质。当前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但是多数信息空洞浮夸,缺少实质性的内容,受众无法获取有效信息。三是经常发生法律纠纷。当前我国关于网络新闻规范的法律还不健全,很多网络行为缺少罚款的约束。同时,不合理转载损害原创新闻传播者利益的的现象十分常见,还有个人信息的曝光。
2加强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网络新闻是舆论的引导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在传播途径上存在单向性,且新闻传播者的活动具有组织性和集体性,所以在舆论引导方面有较好的保证。但是网络新闻传播不同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其舆论引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通过网络新闻传播的途径,新闻传播方的地位变得主动,人们具有广泛的言论自由,他们积极在网上新闻和言论,并与其他人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并且这种交流采用的是匿名的形式,这使得很多人忽略社会责任,甚至肆意传播一些不良言论,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其次,在当前发达的网络环境下,网络新闻的虚假性得不到保障。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获得海量的网络新闻。但是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许多网络媒体为了一己私利而职业道德缺失,将道听途说的虚假言论在网上误导受众,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3加强网络新闻传播舆论引导的措施
3.1避免虚假新闻的产生。
网络新闻为一些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加强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首先要采取措施避免虚假新闻的产生。
3.1.1提高网络新闻传播者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
当前网络新闻传播的主体是年轻人,他们相对缺少相关的专业培训,确保新闻真实性与可靠性的意识不够强。所以在日常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加强网络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及责任心,为净化网络环境奠定基础。
3.1.2建立严格的网络新闻审稿制度
当前我国的网络新闻传播过程缺少严格的审稿制度,许多媒体为了争得发稿先机,对所获的的稿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就发表出来,这就为虚假网络新闻的产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在实际新闻传播时要建立严格的审稿制度,记者、编辑充分把握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从源头行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
3.2用合理的评论方式引导舆论
3.2.1利用网络新闻评价实现现在潜在舆论的健康转化
所谓潜在舆论,是指在相当数量的受众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性意见,它决定了新闻受众的预存态度或立场。网络新闻作为一种广泛的传播途径,利用利用网络新闻评价实现现在潜在舆论的健康转化,能起到较好的舆论引导作用。网络新闻评价是一种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传播方式,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及时将某些良好的情绪转变为鲜明的间接,逐渐把人们的潜在舆论引向健康的发展方向,对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3.2.2利用网络新闻评论的平台形成舆论主流
网络新闻评论多数是个人见解和意见的表达,夹杂了个人的情绪,所以经常无法形成舆论共鸣。要合理利用网络新闻评论的平台,把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的媒体评论相结合,并形成对接和互动,使社会主流观念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宣扬。当然还要注意从人们感兴趣的内容和角度入手,保证舆论引导的可信性,这样才能形成舆论主流。
3.3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
受众媒介素养决定了其对新闻信息的鉴别能力只有掌握正确使用媒介知识和技巧,提高个人信息免疫力,才能抵制虚假信息的不利影响。在当前的网络时代里,人们不能一味追求个人的感官刺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自觉汲取有用的信息。
3.4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监控技术
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目前要抵制错误舆论和虚假信息,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在进行网络传播时,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有效预防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攻击等不良网络事件的发生,从而为网络信息的传播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4结语
网络新闻传播中加强舆论引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既要立新,又不能废旧。从现实的实践来看,一些传统的舆论引导还是有效的,既要务虚又要务实,既要有明确的对策,更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总之,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了,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新闻传播舆论的两面性,采取相应的措施网络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