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室布置创意设计

教室布置创意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室布置创意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室布置创意设计

教室布置创意设计范文第1篇

3.12是每年植树节活动日,在这大地回春,世界万物呈现勃勃生机之际,校团委、学生以植树节契机,开展“创绿、爱绿、护绿”创意、实践体验系列活动。学校要求各班积极宣传、人人参与,将学习知识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增强环保意识,为创建省绿色学校添风采。

二、活动口号

建绿色校园,树绿色理想。

三、活动时间

2011年3月10日-2011年6月1日。

四、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1、“植树节”募捐倡议书(3月10日)

结合周一主题晨会,由值周班级光荣升旗手代表班级全体同学,发出倡议,然后以团委学生代表发表“植树节”募捐倡议书。

2、绿色环保主题班会(3月11日)

各班在周二下午主题班会上,开展有关“建绿色校园,树绿色理想”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植树节”募捐,募捐方式要强调自愿原则。

3、“植树节”募捐活动(3月12日)

3月12日,广播操期间,由团委、学生会组织完成“植树节”募捐仪式;募集的全部资金用于下面的班级绿化大赛;不足部分将由政教处向学校申请补足。

4、室内绿色评比创意设计大赛(3月10日-3月21日)

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同学为各自班绿色布置做好设计,设计稿必须图文并茂,说明设计意图,书面或电子稿均可。我们将各班绿色创意设计作品到校园网网络,供教师、学生、网络游客进行网络投票,请专业老师评价,评出最佳创意奖、优秀设计奖若干名,给与奖励。

5、室内绿色实践活动(3月22日-3月31日)

各班根据室内绿色设计,对班级进行绿色布置,通过购买花、草或者其它美化班级,但是班级布置不可花哨,要得体、美观大方、经济实惠。

6、室内绿色实践养护(4月16日-5月30日)

请大家通过网络搜索养护绿色生命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咨询行家、有经验的长辈,增长呵护绿色的知识;保护好教室的环境;确保设计方案全面得到保护。

7、室内绿化检查、验收评比(6月1日)

五、奖项设置

1、本活动分初一段、初二段、初三段分别评奖。

2、各段均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6名。

教室布置创意设计范文第2篇

特征,以期能很好地指导设计教学。

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特征 设计教学 专业素质

未来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是经网络时代之后,以创意为第一生产力的哲思时代。未来社会被称谓“后信息社会”,是指继当今信息社会之后,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新型社会。在未来社会,创意设计能力成为创意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端创意设计人才成为稀缺资源。所谓高端,意味着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因此,“高素质、创新性和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成为未来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当前的设计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变。在现代以及后信息社会,人的创造能力不是孤立自闭与凭空而来,而恰恰只能来自不同的信息、不同文化、不同要素的对话和交融,这就需要设计教育者“更多地去教会学生善于将异质的信息和要素相融合、相对话以创成新质”。由此,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呐喊,在众多设计教育者论坛中,有如战场上鼓点由弱渐强,我们不得不厉兵秣马,挥戈上阵,迎接时代的挑战。

一、未来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

《辞海》对素质的定义: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的概念与第三个定义比较接近,即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因此,所谓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本文是指设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创意设计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能力。

宏观而言,评价创意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可以从文化知识、思维能力和技艺水平三个维度来观测。这三个纬度是根据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三个关键性活动——观察、思考和创造——来界定的,也是从人的限、脑和手的身体机能发展水平来界定的。同时这三个维度也正好反映了设计师的“视野”、“创意”和“表达”三个层面的专业发展水平,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其内涵,笔者借“文”、“器”和“术”三个词语来加以强调和描述,并以符号示意,分别标记为“〇”、“.”、“一”。符号立体组合在一起,平视形如图钉“”结构。现将这三个维度分述如下:

1.“文”。

所谓文,本文指文化知识。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设计的生命是创新,创意的灵魂是文化。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林家阳教授,曾在一个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分会主办的《靳埭强&林家阳国际现代视觉艺术设计》演讲会上,深刻地谈到:“文化是艺术作品产生的基石,创新是我们艺术设计工作的灵魂”。可见,文化对于设计者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林家阳还认为:“设计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现实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的折射,设计文化与人类文化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设计中强调文化,是为了使视觉语言更富有情感,更富有内涵,更使人通俗易懂,更富有个性,因为缺乏个性的设计最终要失去市场和机会”。林家阳很好的阐明了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对于设计的价值,但未深入阐明作为设计师应当如何在设计中把握和融入文化要素。笔者认为,文化具体应该反映在设计师对自然和社会具有敏锐的艺术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上,而这一能力具体作用在感觉器官的功能上,即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和身(触觉)上,设计者的感受力以视觉为主体,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可以成为创意的源动力。在后信息社会,在文化包容、知识融合、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等显著特征的影响下,设计师只有提高综合素质,积淀文化底蕴,拓展知识界面,才能适应创意经济时展需求。文化知识是设计师“高素质”培养的内在根基,是创意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底层因子。从符号学视角看,文化知识“0”具有面的特性,具有无限的延展性。

2.“器”。

古语有云:“集大成者方能成大器”。另有古训言:“凡集大成者,学能专且恒,记能准且久,辨能醒且独,行能德且益,悟能新且明,著能精且透,融成而贯通”。说明“器”者,集诸多才能于一身且融会贯通之。《古代汉语词典·缩印本》(2007,商务印书馆出版)对“器”的解释为:①器具;②有形的具体事物,与“道”相对;③才能本领;④度量,胸怀;⑤量词。本文将“器”引申为“内涵”的意思,器表现为人的机智才能和思维能力。《周易,系辞上》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见,器乃是实在的、物质的和显性的。这又意味着“成大器”者定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浪得虚名。英国学者雷切尔,库珀RochelCooper和迈克·普瑞斯Mike Press在《设计进程——成功设计管理者的指引》一书中阐明:“设计即问题解决”的观点应证了设计师要具有思考问题的能力。美国堪萨斯大学(Ku)教授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在《为真实世界的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Human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 2 nd Edition,Academy Chicago Publisher,1992)一书中提出:“设计是有机智的努力”,表示设计除了冷静思考之外,还应具有机智过人的灵感。可见,创意是灵感思维的活动,是设计师机智行为的创造性表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RCA)布鲁斯·阿彻Bruce Archer教授认为:“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的问题解决活动”。这一观点再—次证明,思维能力是设计师“创新能力”核心,是设计的关键。因此,机智才能与思维能力是创意设计人才的核心素质。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代表“机智才能”要素的“·”,是连接“〇”与“一”之间的交点,也是“〇”的圆心,因而具有点的特性。

3.“术”。

所谓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解释为:①技术、技艺,②方法、策略;本文引申为设计师的技艺水平,具体指设计师手头表达能力,即专业功夫。从哲学角度看,“术”为“道”的具体应用与表达,是“道”的延续。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认为:“技术不是手段,技术是天道的一种展现的方式”。庄子也认为:“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事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道,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唐朝张磉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说,蕴涵了极强的艺术哲学和文艺美学思想,也阐释了艺术表达与创作息考之间的关系。“炉火纯青”、“入木三分”、“形神俱妙”等古代文人对技艺高超者的赞美之辞,正是对艺术创作者在技艺水平方面的最高评价,其内涵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也是现代和未来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上必然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说,技艺水平是创意设计人才的看家本领,是设计师专业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符号学角度看,代表“技艺水平”的“一”,具有线性特征。

二、未来设计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所持有的看法、态度、观念和信念以及对教学活动本身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未来社会的创意经济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创意设计理念需要大规模创新。创意源自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又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是人类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创造力是人类完成创造性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品质。对于设计者而言,创造力主要包括敏锐的艺术观察能力、新锐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超凡的形象表达能力。因此,未来设计教学必须围绕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意训练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创意水平为目的,其基本理念可以概括如下:

1.“以文臻和”。

所谓“以文臻和”,指设计教学应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文化视野,以此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例如:艺术观察能力、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能力、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字语言翻译成视觉语言的能力等。就艺术观察能力训练方面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宏观、微观、中观,横看、竖看、侧看,正视、倒视),不同维度(平面、立体,时间、空间),不同感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不同思维方式(联想、想象)以及不同参照(大小、色彩、材质、肌理、运动状态、背景、环境)来观察事物。

2.“以器显道”。

所谓“以器显道”,指设计教学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哲思能力,以此培育学生个性与内涵。例如:创新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就创意思维能力训练方面而言,数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可以尝试采用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六六讨论法(Phillips 66 Technique)、心智图法(Mind Mapping)、曼陀罗法(Stramonium Method)、逆向思考法(Reverse Thinking)、分合法(synectics)、希望点列举法(Hope Point Listing Technique)、优点列举法(Advantages List Method)、缺点列举法(Defect List Method)、检核表法(Checklist Method)、七何检讨法(SW2H Self-criticism)、创意解难法(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等创意思维方法。

3.“以术造化”。

所谓“以术造化”,指设计教学应当强化设计表现技法的训练,以此锻炼学生的超凡独特的技艺。例如:创造表达能力、造型基础能力、CAD操作能力的等。就造型训练方面而言,应道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艺术表现的方式方法(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和各种艺术创作理念(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起现实主义等),从传统艺术(水墨、泥塑、陶瓷、雕刻、印刷、银饰、服饰)表现技法中探寻灵感,不断开发和尝试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介、新工具)来突破创新。

三、未来设计教掌的主要特征

1.目标的基础性。

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EIliot Eisner)曾经在其著作《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中分析了以罗恩菲德(Victor Lowenfeld)为代表的工具实用主义的美术教育价值论,并总结出五点:①艺术的娱乐作用;②艺术具有治疗作用;③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④艺术能培养学生对概念的认识;⑤从生理学角度,艺术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罗恩菲德认为:“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并大力提出“儿童中心论”。后信息社会的设计教育,在设计教育的全员性影响下,可以从儿童开始。可见现代设计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其终极目标应与艺术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即为“人格完善”与“个性培育”的基础性。其基础性具体体现在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与道德教育上,概括而言,其基础性表现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关注上。

2.对象的整体性。

英国学者雷切尔·库珀Rochel Cooper和迈克·普瑞斯Mike Press在《设计进程——成功设计管理者的指引》一书中系统论证了“设计即艺术”、“设计即问题解决”、“设计即创造”、“设计即备专业的集合”、“设计即一种产业”、“设计即一种过程”等观点。这些观点透析出设计与人的生活、生产密相关联的本质。未来社会,艺术即为生活。生活便是艺术,创意无处不在,创意思考与创意设计成为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创造教育理念将被推崇为时尚而统领教育界。未来创意设计教学绝不是为了培养几个“设计人才”为目的,而是站在全民素质的培养和全面育人的高度来看待设计教育目的。一方面,设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即全员性;另一方面,设计教学的设计涉及目标、内容、途径或手段等全方位要素,即系统性。

3.学科的综合性。

未来社会,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拓展,设计不仅只是解决人与物、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有解决人与人、物与物、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问题,如设计心理、设计管理、设计生活、设计工程、设计科技、设计媒介等重要领域,而且设计服务的对象也呈多元化,从生命的诞生直至生命的完成过程中的人的不同个体,一切的物质与精神的需要,都无不与创意设计有关,关注儿童、关注老人、关注特殊人群甚至关注动物、植物等其它生命形式将成为设计的时尚。前面提到雷切尔和迈克关于“设计即多种专业的族群”观点的也说明了设计的多学科性特点。与此相类似的,伦敦商学院设计管理高级讲师Peter Gorb认为:“设计包含来自广泛专业人员的所有工作”。因此,设计问题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决定了设计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如设计心理学、设计管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技术学、设计文化学、设计材料学、媒体学等多学科课程将成为重要学习的内容。

4.方法的研究性。

“真理”(veritas)是啥佛大学现在的校训,简明扼要的词汇承载着深刻的内涵与无尽的释义,足以见证美国高等教育垂范的态度和光明磊落的睿智。对于学习者和教育者而言,“与真理为友”并付诸实践的根本做法是:在教学中要苛求对问题的研究探索、思考论证以及创新应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在《美化?造型?还是设计?》一文中提到:“引导人们去思考,去发现,去理解,去研究,去多向地反馈,这恰恰是未来社会的艺术教育的职能”。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程相占教授在其博客论文篇目《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提到:“严格而富有创造性地思考、学习和表达自我的才能,在具体语境之中理解观念与问题的能力,在社会中生存的许诺,以及对于真理的渴望等等,都是我们人性的根本特征”。可见,对问题的研究和对真理的探索与发现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手段,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也是未来设计教育本质要求。前面提到“设计即创造”和“设计即过程”的观点,雷切尔和迈克用5阶段的模型描述了设计师在处理问题时所经历的内在创造过程,如下图1所示。由此可见,研究性不仅是设计教育方法,而且还是设计过程的内在机制。

5.过程的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意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另外,创意设计教学评价是以创意设计项目完成后的创意作品(产品)质量为主要依据,考查的是学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不是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由此可见,创意设计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特征。

6.组织形式的开放性。

学科的综合性、文化的多元性以及产品的个性决定了设计的开放性,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呈开放性状态。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律性,打破传统的个别教育和班级制,众多教学改革者比较重视和尝试采用开放性教学组织形式。例如①分组教学,即为了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班级制的基础上,将学生依据能力和兴趣划分为若干组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中每组的教学任务有所不同,备选的课题研究的方向不同,教学的过程也不同。②工作室制,即将所有的上课教室,依据教师研究的领域及方向改造成相应工作室,提升课堂的工作情景,师生通过双向选择以协议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室责任教师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及成绩评价。③现场教学,即到指定的真实的情景里或工作现场,开展以观摩、考察、调研、实习、实训等实践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④DIY教学法,指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所创的,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一种实用主义的教学制度。⑤道尔顿制,本文指由美国的H·柏克赫斯特(1920)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具体做法是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查。

教室布置创意设计范文第3篇

    人文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变成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德育,班级的人文建设能有效实现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班级人文建设应以班主任为主体、科任教师为主,发挥全体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面前树立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生会潜意识地模仿。因此要求学生作到的,自己必先做到。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必须注意自身形象,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敬佩的朋友。教师的文化素质包括高雅的美感形象,渊博的文化知识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高雅的美感形象要求教师不仅要仪表端庄,服饰得体,态度谦和,语言亲切,而且还要能纯洁高尚,对学生要宽容、大度、热情、笃实。这样心灵美与外在美才能和谐统一。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愉悦,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教育效果。

    渊博的文化知识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系统的知识功底,还要有相关专业的知识。教理科的要懂得一些文科知识,教文科的要懂得一些理科知识,做到学有专长,文理兼通。另外,作为班主任,对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都应有所涉猎。

    崇高的人格魅力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师德的核心是爱心和奉献精神,“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为学生服务,远离庸俗,远离铜臭,远离低级趣味。

    班级的人文建设还应运用班集体的氛围、制度、环境等要素来整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人格和文化素养。良好的班级文化,无论是在发展学生素质,还是在塑造学生的人文品格上,都能起到催化剂作用,是塑造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载体。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布置一个溢满书香的教室会让学生精神焕发,始终保持良好的求知欲。不妨给班级来一个别具一格的雅号,如“开拓班”、“自强班”、“黄牛班”、“群英班”等,将班名挂在教室前门天窗上。不妨把本班的班训贴在前黑板上方,在教室的四周可以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名人警句。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班名与班训,既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又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定期举行黑板报创意设计比赛,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人人都参加班级人文建设。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追求进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学会创造美,可以在教室一隅开辟一个学生作品专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作品包括书法、绘画、作文、优秀作业、优秀试卷等。学生作品既要展还要评,如对学生的优秀作业可以赋予“最具实力奖”、“最佳书写奖”、“最具潜力奖”、“最大进步奖”等评语。

    二、健全班级的文化制度

教室布置创意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机交互;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模式

项目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金(132400410573)

1 概述

计算机辅助设计亦称电脑美术设计,是指设计师运用电脑的设备和软件来取代原始的绘画工具和设计工具而进行的创意设计活动,是集技术、艺术及相关行业的统称。

人机交互是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学科。系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系统和软件。人机交互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关于人机交互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建立起良好的人机交互关系的产品或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人体的疲劳程度,保护人体的身体健康。

2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重要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以往的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习这门课程还是抱有极大的兴趣,或出于他们认为这是将来从事设计职业必须掌握的技术,或想藉此“工具”来弥补自己本来绘图基础的不足,计算机辅助设计成为当今设计工具的主流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近年来还出现了“数字国画”、“数字水彩画” 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可见,在当今艺术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已经成为设计师、插画师、动漫设计师、画家等实现创意思维的一种理想工具。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业界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却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并不是教师不认真教,相反还要比一般的绘画教学“辛苦”。任课教师努力地教,学生辛苦地学,可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很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针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特殊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重大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电脑、教师学生与教室之间缺少良好的人机交互关系,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建立起充分的互动,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低下。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1 教室的选择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有别于其他的一般课程,本门课程主要是以实际操作为主,训练的是学生们实际使用软件的能力,很多院校将此课程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学生只能听老师讲,不能能够实际进行操作训练,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演示普遍都能够理解和接受,但是等到上机时对演示内容没任何印象 ,上机过程教师的时间被反复解说课堂内容占据。造成这个后果的原因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缺乏连续性,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3.2 授课的方式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属于计算机工具软件的教学 ,主要以掌握软件的使用为主,要求学生们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而目前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们实现学习该课程的既定目标。所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了怎么做,但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做,只是机械的掌握了命令的使用方法,但不懂得怎么如何用该软件进行设计,“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会造成学生厌倦甚至抵制情绪的产生。“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老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3.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主要是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课件主要是引导作用,明确课程所讲授的重要知识点,告知学生每次课所售主要内容,针对于此类课程,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上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目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普遍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或者内容量过大,缺乏重点,或者多媒体制作过于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4 课时的安排

目前大多数的院校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编排上一般都是把理论讲授与实践练习分开进行进行,理论课上课的地点一般在多媒体教室,实践课上课则是在机房完成,理论学时一般在40—50H之间,实践学时一般在20—30H之间。理论课学时安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次课安排两个学时,另一种是每次课安排四个学时。如果一次课安排两个学时,教授的内容会比较少,缺乏连续性,无法讲授与理论相关的实际案例;如果一次课安排四个学时,可以在一次教学中完成理论和与之相关的实践的教学,但让学生连续听四个课时,会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的情绪,同时接受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3.5 课后的复习

计算机设计软件都包含有非常多的工具和命令的使用,课堂的容量是非常大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把所有讲过的工具和命令都立刻消化,是不现实的,为了实现课上与课后知识的连续性,课后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复习方式继续消化课上的内容是必要的,那么课后的复习方式就显得很重要的,但是目前来看很少有教师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软件教学中凸显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4 基于人机交互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4.1 优良人机交互关系的教室的建设

针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特殊性,建设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容量以60-80人为宜,每个学生配一台电脑,教师配一台主机,可以控制学生电脑,授课时切换到教学模式,学生不能自主控制电脑的操作,投影仪显示主机授课界面,学生以观看投影仪授课内容为主。多媒体教室应根据人机学空间设计要求进行布置,每排座位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保证前排座位对后排没有阻挡。每两列为一个单位,每两列电脑之间留有一通道,保证一个人可以自由通过,以利于在实践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顺利通过。由于计算机软件课程对教室空间的明暗度有较高的要求,教室应该具有很强的避光设计,保证教室每个位置的学生能够清晰看到投影仪投射到幕布上的软件操作界面。此课程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要通过软件的操作进行授课,所以多媒体讲台应该根据人机工程学要求进行设计,保证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不易产生疲劳,同时多媒体讲台和教师对幕布没有遮挡。

4.2 利于重点知识有效传递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和课后的复习效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主要包括课件形式和课件内容两个方面。在课件形式上,主要包括色彩、照明(深度)、动画等感知提示。学生接受课件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提示,因此课件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色彩的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都应该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进行设计。界面布局要突出重点,对象不宜过多,颜色不宜过于丰富,避免无益信息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在课件内容上,由于此课程主要是以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授课为主,课件内容对学生主要起到提示性作用,所以课件应以提纲形式出现,将本次课所讲主要内容显示在课件上,合理编排,条理清楚。同时,课件还是课后学生复习的主要工具,所以对于重点内容可以进行视频教学系统的建设,通过链接可以进入到视频教学系统之中,对于课后布置的作业也是如此。

4.3 良好互动关系的授课方式的建立

很多院校对于此类课程,授课方式都是以“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在上课时看老师的操作往往顾此失彼,并且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要通过好几个步骤才能完成,学生往往学了上步忘了下步,一个案例的演练多数学生是跟不上老师的“手法”,所以老师便要“疲以奔命”地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操作和辅导。如果学生回去以后没有再练习、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便是只会做老师教给的案例,不能真正掌握工具的应用。

针对于此,教师应该主动改善授课方式。首先应该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提问题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其次通过结合实际的简单案例,进行命令的讲解,避免命令教学中枯燥乏味现象的出现,在命令讲解过程中应避免每个命令都进行解释,应对重点命令进行重点讲解,其余命令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第三,合理布置课时,笔者认为每次课以4学时为宜,在每次课时中合理分配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应用课时,教师授课与学生训练有效结合,一个知识点授课结束后,学生立刻进行实践训练,增强学习效率;最后,结合每次课的知识点,完成一个简单课上练习,对于此练习授课教师进行步骤演示,演示结束后,学生立刻进行实际训练。

4.4 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包含很多的工具与命令,工具繁多,有些命令难以理解,仅仅通过课上的教与学,是不能够很好完成软件的学习的。如果学生不能针对每次课内容进行很好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那么上课时就很难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若想实现教师与学生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建设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保证学生能够很好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所以任课教师应该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制作视频教学系统,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同时也可以在课后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复习,对于课后的练习题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视频系统进行必要的提示与讲解。

4.5 具有友好用户界面的教学软件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学软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此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教师对学生电脑的控制,在授课时将学生电脑切换到教学模式,在学生实践时,切换到练习模式。同时教师通过该软件可以实时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该软件的平台对教师实时进行提问和沟通,包括通过该软件进行作业的提交。此类软件市场已有销售,可以购买,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主进行开发。教学软件的应用是保证教师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必要条件。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将人机交互的专业知识和理念引入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具有良好人机交互关系的教学模式的建立将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互动,这对提高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会对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对构建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毕海龙. 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 科技信息,2008 (28):29 - 33

[2]王铮,赵丽敏. CAI课件的多种人机界面形式[J] . 台州学院学报 ,2002 ,(12):32 - 35.

[3] 沈启光. 人机工程学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0 (29):205

[4] 李文静. 关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利与弊的再思考[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7(1):56 - 58.

[5] 王首一.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山西建筑,2009 (4):367 - 368.

教室布置创意设计范文第5篇

一、减少班级里的人数

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如果孩子们过多,成天挤在教室里,空气浑浊,危害健康。而且也影响着教师的注意力、精力、重视程度,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应该享受到的教育也在质量上打了折扣,有失教育公平。我们即使很难全面推行15-20人的小班,但是绝对可以控制班级规模过大,否则任何形式的教学模式都很难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效果。

二、改变教育理念

最好的教师是那些仔细思考他们要在课堂上干什么,并设计好他们将如何组织教与学的人。

我们可以思索一下,我们所教授的这么多学生和课堂里,怎样的学生和处于什么状态的学生学得最好呢?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时;当学生的身心愉悦时;当教学内容多样呈现时;当学生的惰性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当学生有所体验和感悟时;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当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更高的自我要求时;当学生对教师充满喜爱和信任时。教师应该是一名雕刻家,而不仅仅是“教书匠”,单纯地完成教学内容即可。而是要时时思考,“我教了什么?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他在我的课堂上的体验对他有什么意义?”材质各异,正如学生的特性不一。我觉得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真、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与能力;教师还应该有一颗永恒的爱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同时,还应该有乐于奉献的精神,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一些细节的地方进行改变,如,多听课,也可以去听一下上课效果较好的教师的课程;课堂安排的目标要明确,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及培养学生思维技能;合理安排教学,生活和教研的时间,确保更多精力,更饱满的精神,更佳的身体状态用于教学当中;估计每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在你所估计的时间上增加50%,以保证有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合理安排讲授顺序,话题的突然跳跃会让学生很难记住和消化讲课内容等;为学生准备一份详细的课程教学大纲,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尽量坚持按教学大纲执行;缩小空间感,如,适当地在教室内走动;叫学生时应使用名字,表现出个性和兴趣,缩短师生距离,参与与倾听,让学生感到没有被忽视,并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其他方面的表现。以上种种如果都能做好了,相信也能迎接各种情况的挑战了。

说到底,就是两件事情:1.爱学生,多了解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做到“教师尽量少讲,学生多去体验,探究和展示”,或者通俗点,“孩子,你们慢慢来”。2.做足准备和各种细节的功夫。

三、细致的分层与分组

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层。在分组时,既要考虑到能人人有机会表现与参与,也要把以优带差,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1.以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保护学困生的学习自尊心。2.相应的评价和要求,力求公正全面。3.小组长的培养要堂堂进行,天天进行,常抓不懈。

小组形式的启动,其核心价值在于展示和质疑。而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从启发学生质疑入手。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启发学生大胆地问“为什么”,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追根寻底。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才能对教学内容理解得非常透彻,并且是通过激励、赞扬这种外力作用,激发人内心的潜能来发挥作用的。本质上是持久的动力,外力就会变为内力,学生就能永远前进。

四、作业的多样化与监督落实

如果作业形式仍然一味的单调和乏味,那么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不能充分巩固课堂所感所学,也就不能保障课堂的效率了。每次的作业一定要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布置典型性强的作业题,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一位学生。如,在新课之前,可以布置学习小组分工汇总,而且可以根据内容创意设计作业,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加强运用等。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英语、积累英语、学习英语。我让学生随时留意观察周围生活,将与英语有关的资料、信息收集起来,如,英文商标,广告牌、标牌等,或者给自己身边的物品帖上英文标签等。相信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为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英语而高兴,同时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英语,学习英语很重要,从而更坚定了学好英语的决心。

再如,听录音跟读是语音模仿不可缺少的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不少学生甚至将录音带遗忘了。我可以在课前班上开展了课超级模仿秀或朗诵海选,每次评出最佳选手前,先在小组内进行海选,小组优胜者参加班级决赛,再选出最佳模仿者或朗诵者,给予一些精神或物质的小奖励,这样慢慢就养成了说英语、读英语的好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如果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他们不仅能深入理解英语,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真正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也使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教育和发展。学生英语作业的完成率与正确率得到了提高,而且学生也会改变对作业和课程的态度。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一定要真正落实对作业完成质量的落实和监督,虽然工作量增大了,但是看见学生欢乐的笑脸,这种劳累感就会消失了。

五、大环境的保驾护航

1 班级文化。提出具体有效的教室环境设计要求,有效应用空间资源。良好的学习场所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首要条件。合理地布置教室环境,不但能营造学习气氛,增进学习效果,而且对陶治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为此,学校抱着“让教室四周和墙壁都会说话”的愿望出发,精心设计体现主流向上价值的环境。

2 教师层面。定期学习与交流。教师要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有三个要素:一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相互充分信任的基础上,48名学生才能服从“指挥棒”的指挥,才能发挥课堂45分钟的最大效力。方法不一而定,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奖励及评价手段让40多名学生都有其表演发挥的舞台,都有在聚光灯下的那种成就感。让他们彼此紧盯目标,怀着憧憬,你追我赶,在关注中学习、成长、进步。二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灵活运用教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三是充足充分的准备。

3 家校层面。学生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可以设计《家校联系本》,建立定期的家校联系制度,使家长更了解学生在校的发展情况,使教师更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也可以充分利用广东“家校通”,或者教育OA,微博等迅捷的平台。

4 德育层面。充分开展多样的文体活动,因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蕴涵着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突破俗套与常规,结合教育目的,学生实际,与时俱进,让更多的人参与,提供更个性化的展示平台,除了传统的朗诵、演讲、唱歌、文艺表演、辩论、摄影展等之外,可以开展烹饪、插花、瑜珈、茶道、街舞、动漫、DV拍摄、学生自己的专题讲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