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基础知识汇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突破时事热点的教学,以往大部分高三教师在政治复习的第二轮往往会进行热点专题复习。笔者认为,我们对热点背景应该要有准确定位,认识到:热点只是载体,只是背景材料;学生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者,而不是研究时政热点问题的专家。因此,在高考时政热点复习过程中,我们不应纠缠于微观,陷入为复习热点而复习的误区,而应强调对时政热点的宏观把握,致力于挖掘热点与基础知识的结合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三政治教师应该把时事热点贯穿到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以及第二轮的综合复习当中去。
一、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复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思考,又可以保证热点问题的覆盖面。传统的热点专题复习模式常采用热点背景―学科知识―典型例题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前两个环节往往充斥着大量的、空洞的背景材料与学科知识的罗列,容易让学生产生困倦感,对知识点消化不良,最终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失去实效。
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出相关的热点专题,组织学生结成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具体步骤如下:
1. 设置研究课题。例如:模块一《经济生活》的复习结束后,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当前时政热点设置了十个研究性学习的专题:1. 关于物价;2. 关于消费;3. 关于企业的经营;4. 我国的就业问题;5. 关于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6. 我国的社会公平与收入分配问题;7. 我国的财政;8. 我国的市场经济;9. 我国的经济发展;10. 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每个课题下面,我分别设置了三个子课题。例如“关于物价”,我设置了三个子课题:??我国目前物价现状;??分析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 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我要求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研究。一个小组承担一个课题。(1)合作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最新的资料,特别要注意一些CPI、PPI、刘易斯拐点等常用的经济学术语,把握最新信息。(2)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3. 形成课题报告。学生上交课题报告,教师悉心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整合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最后,教师将十个专题报告的汇总,形成《经济生活》专题研究总汇。教师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以供同学们资源共享。学生们看见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出来,充满了自豪感。
在做热点专题研究时 ,学生热情高涨,效率非常高。一周内完成。笔者发现学生收集的信息是那么的丰富,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通过收集资料,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了中国的经济现状,接触了很多经济术语,增加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为考试解读试题的背景材料扫除了障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把收集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运用教材知识解读当前的经济现象,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如何解决目前的经济问题,增强了理性认识,一个专题做下来学生的运用教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复习更强调综合性,注重四个模块知识的整合。我的专题复习以第一轮复习为基础。针对第一轮复习中每个模块的专题报告,再次进行研究和整合,并且增添新的时政热点的复习。
1.首先,我引导学生要关注不断变化的形势。例如: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受外需不足、内需萎缩的制约,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此,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仍然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又面临通胀的压力。因此,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变化,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国家多次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变成稳健的货币政策。时事热点的不断变化,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关注变化的形势。
2.其次,增加子课题。例如“关于物价”,我新增以下几个子课题:(1)关注物价的变化,今年的物价与去年物价总体发生哪些变化。(2)变化的原因何在。(3)分别运用“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原理分析物价变化的原因。(4)结合“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物价问题。(4)分别从“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去解决物价问题。通过这些子课题的补充设置,引领学生继续关注热点问题,做到应用四个模块的原理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在完成课题中,学生的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二轮复习中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生质的飞跃。
3. 再次,增加新的热点复习。时政热点除了要关注一些诸如节能减排、社会公平、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长效热点,还要关注新的即时热点。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这些即时热点,也是我们关注的对象。这些热点的复习,我采用专题合作研究的形式和每周一次的学生时事新闻播报和时事点评等形式,引导学生经常去关注身边的时事。
实践证明: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专题研究,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实现了热点复习与知识系统复习的有机结合,强化了书本知识的消化与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解题能力。学生对热点复习不再茫然,因为他们已经成为热点专题的主动驾驭者,大大提高了高三政治时政热点复习的实效,帮助学生有效应对文科综合考试。
关键词:财务会计;技能体系;技能测试
本文为海口经济学院2010年教研教改项目“《财务会计》课程技能培训与测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Hjyj201000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一般从岗位、证书、能力等方面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考证中起着核心作用。
《财务会计》课程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依托。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培养市场需要的、服务于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岗位的财会人才。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了财务会计课程为职业技能型课程。应以岗位专业知识与实际目标工作群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学以致用,掌握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技能。为了促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与考核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是组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职业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指导思想
(一)确定技能测试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的目标应来源于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目标细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会计处理的程序、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会计核算的核心能力及专业素质,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具体目标可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三方面。
1、知识教学目标考核。主要是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具体为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2、技能教学目标考核。这是检验学生是否能联系实际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能正确使用企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账户,能按要求正确核算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能正确计算会计核算的主要指标,能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初步分析,能进行税务申报,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3、素质教学目标考核。这是考查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等。
(二)《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基于上述课程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由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基本技能体系两部分构成。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主要考核知识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的财务会计相关概念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方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测试题型主要是客观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所构成。
2、专业基本技能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技能体系,主要考核技能教学目标和素质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日常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和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及求实创新的意识、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体系应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强调能力本位。着眼知识和技能,关注过程和方法,体现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活用教学素材,联系岗位实践,指导教学改革,鼓励探索创新。测试题型主要由主观题、业务辨析题、业务操作题和综合素质题所组成。
二、技能测试题库建设
(一)命题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主,强调能力为本。命题要有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有利于课程改革,不要脱离日常专业教学内容,以知识能力为本位。试题应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对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检测知识运用的能力。
2、强调应用性。命题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克服传统理论教学“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倾向。
3、增强探究性。命题要注意考查创新意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试题结合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
4、注重综合性。命题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存储、提取、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基础上,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5、坚持教育性。命题时应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个人、集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6、体现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结合专业前瞻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精神。
(二)命题的原则。命题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适度性、规范性等原则。试题要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财务会计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考核,试题要体现技能测试,尽可能逼真会计岗位的实践活动,资料来源第一线的会计凭单。保证命题的科学性,试题表述要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表清楚,专业术语准确,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6∶3∶1);要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命题。
(三)命题框架
1、按专业教学内容命题,主要考核专业知识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客观题。主要考核基本知识,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以岗位技能为辅。题型可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组成。这一部分内容经过多年会计专业教学有较成熟的考核方法,在建立题库时,可加入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相关内容。在选择题里要体现会计技能的专业知识,适量加入财务会计实务,将实务内容转化为客观题型来考核。考试方法可采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
2、按会计工作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命题,主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实践业务操作题。
(1)出纳岗位:出纳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作为专职出纳人员,不但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务的财会专业基本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核:①出纳基本功:真假货币鉴别、残损币的处理、点钞技术、发票开具技能等;②出纳日常事务处理:现金管理与核算、银行存款与账户管理、出纳账簿管理、出纳单据处理、银行资金结算处理、出纳纠错防错、出纳交接工作等。
(2)记账会计岗位。①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如销售发票、财产验收单、财产清查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单、工资及工资分配表、坏账准备计提单、财产溢余短缺报告审批单等);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②登记账簿:记账:日记账(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总账登记);明细分类账(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固定资产明细账、增值税明细账等);对账: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③编制会计报表:主要考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3)会计主管岗位。①财务分析。②会计管理与监督。考试方法可采用手工会计纸质考试或计算机会计无纸化考试。
三、技能测试的实施
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性检查与结果检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成绩来源于期末试卷成绩;实训考核成绩源于课程内技能考核。采用笔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考核涵盖学习实施全过程。(表1)
四、试题编制和组卷
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要与财务会计理论考试题库区别,突出技能考核特征。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紧扣财务会计专业岗位所需技能。在客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章节、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主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会计岗位、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试题组成时,按代码设定组卷程序,用计算机抽题。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劳动工资;统计;问题;变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存在的问题
1.统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相对较低。许多企业都缺少专业的劳动工资统计人才,基层的统计人员很多都不具备过硬的统计专业知识,所以推进工作十分艰难。另外,部分管理人员对劳资统计不够重视,统计人员同时还要负责其它的工作,劳资统计在单位里只能算是边缘性的工作,统计人员的主要精力还是做其它的工作,造成无法专心做好数据统计的现象。虽然有的统计人员已经从事了多年的统计工作,但是对统计的业务还是没有彻底理解,没能熟练运用统计所需的专业知识,很难根据统计的要求进行相关工作,就更谈不上进行数据准确性的评估了。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企业的基层统计人员更替十分频繁,不少劳资统计人员都只是从事二年左右的统计工作就转职了,接替的人也是单位临时安排的,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统计知识培训,根本没有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所需的知识,就直接顶上了岗位。一旦真正工作起来,一点头绪也没有,全靠模仿过去的统计报表,随机找到一些数字,将其作为最终的统计数据,直接填表上报,这种工作方式当然会错漏百出,甚至导致统计严重失实。
2.未清晰理解统计指标。相关工作人员未能清晰理解统计指标,导致出现问题时无法直接解决,拖慢了劳资统计上报的速度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劳资统计的上报时间通常在每季的季末,有足够的准备时间,而且工作量也不是很大,因此许多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岗位也经常变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未能正视该统计的重要性,虽然上级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劳资统计的工作,可是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觉得,会计统计是为了生产以及经营进行服务的,可是劳资统计却是服务主管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的,只是需要尽尽义务而已。另外,劳资统计得出的数据也基本上不会影响政绩考核,所以导致了重视会计的统计,轻视劳资的统计情况。还有极个别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出于其它方面的需要,会直接或者间接干预劳资的统计。
3.统计数据获得渠道单一,忽视对结果的分析。企业一般的统计工作,主要根据各衔接部门逐级上报的数据,建立阶段性报表以及其它各项临时报表,像是按照月份、季度、年度等层次制订、汇总、上报所有的统计数据信息,因为每份报表关注的内容十分单一,所包含的信息量也不大,造成了信息范围过于狭窄,信息统计的搜集数据渠道极为固定。另外,部分劳资统计人员仅仅关注统计数据的搜集、整合以及上报,忽视对结果的科学分析以及数学预测,未能发挥劳资统计辅助企业管理的核心作用。针对季度性的劳资统计核查发现,部分单位未能提供完整的原始记录,没有完备的统计台账,导致账目混乱,统计指标没有统一的参照,最终使统计数据失实。
4.统计方式陈旧,信息化配套未能及时跟进。企业在进行原始数据采集时都是依靠人手进行,自动化配套不完备,统计方式上也基本上就是定期上交报表,很少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相关处理,主要表现有:首先,暂时未能实现网上直报,导致基层统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其次,报表在处理、核查、汇总等方面缺乏严密性,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数据中存在的错误,仅靠汇总的时候来发现问题;汇总方法又太过单一,几乎没有深加工的可能,或者只能把数据导出后进行单独的操作,造成复核的工作更加复杂。
二、加速企业劳动工资统计改进的途径
1.创新企业劳资统计的方式。当前,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借助科学精确的劳资统计数据以及统计分析结果来为投资、运营等重要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有的企业负责人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请知名公司开发适合本企业的软件,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企业在劳资统计方面的能力。
虽然劳资统计给我们最直观的数据就是“结果”,可是却应该更重视统计的“过程”,统计应该能够实现准确预测、数据分析,从而为企业进行更加科学的决策以及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劳资统计的结果可以体现一个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最真实情况,借助对这些数据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能够对企业的未来规划做出合理的推测,进而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广东省内的某企业就在2009年使用了金蝶K3的专业人力资源软件,依靠现代的计算机系统以及人性化的专业软件提升了劳资统计部门的工作水平以及效率,使本企业在劳动工资的造册、下发、统计等方面都实现了信息网络化,不但大大降低了统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还从根本上杜绝了使用电子表格时容易发生的操作失误。另外,软件可以把数量巨大的统计数据保存在计算机硬盘中,需要时可以立即进行查找、打印以及下载等操作,令统计数据的使用率大大提高,而且实现了信息的共享,提升了劳资统计数据的重要性。
2.重视规范化的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统计工作的核心,统计工作的质量要求统计数据必须及时以及准确。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在平时的统计工作中,针对基础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统一统计标准以及要求的口径。统计数据由很多彼此相互关联的部门与单位提供,无论哪部分出现了错误都会导致其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统计工作质量保证机制。我们应该将统计工作中所有涉及的部分,全部纳入质量保证机制里面,此外还应使用必要的检验手段,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3.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影响每项工作结果的最重要因素始终还是人,劳资统计人员不但需要了解人事劳动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会熟练运用统计方面的知识以及先进的统计方法。提高劳资统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应该做到:首先,要求统计人员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敬业爱岗、认真负责、保持原则性的职业道德;其次,提高针对统计相关法律以及法规、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并让他们精通统计方面的业务,同时要求他们必须持有统计人员上岗证才可以从事统计工作;最后,重视针对计算机以及相关网络操作的培训,提升统计人员运用先进统计辅助工具的能力。培训在选择内容的时候需要注意针对性,常用的理论一定要深入讲解、实际的操作要做好完整的示范,应该令统计人员通过培训了解需要按照一定方法进行工作的原因。
三、结论
劳动工资统计的数据信息是社会财富分配的核心依据,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级政府、单位、社会大众的强烈关注。为了保证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以及使用,保证人民分享到合理的劳动果实,推动社会健康良性的成长,各级统计部门以及基层统计人员都应该切实抓好劳资的统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露.人才派遣市场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1(35).
[2]王微,程萱.我国人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5).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会计准则
一、问题的提出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的研究表明,会计职业判断是在财务报告编制中的一个决策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会计人员的逻辑分析能力、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并遵循客观、谨慎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过程的执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诚实、正直的品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所处的会计环境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越来越多。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对很多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和要求,企业会计人员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需要依赖自身专业知识及个人经验等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做出恰当的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变得非常重要。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普遍不高,大部分会计人员没有职业判断的意识,经常出现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的现象,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针对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普遍偏低的问题,本文以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为研究对象,了解实务界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以期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文献综述
国外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较早,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就开始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丰富但比较零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在1985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下属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名为“财务报告中的职业判断”。该研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首次对职业判断的质量以及缺乏引导等方面予以关注。此外,近年来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了研究,其中主要的研究成果有:michael gibbins在1984年应用人、动因和责任3个组成要素模型研究职业判断过程中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心理。齐曼尔和瓦茨研究了职业判断的动机,他们认为影响企业会计选择(会计判断的一个方面)的因素有3个:报酬计划、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robert libby和marlys gascho lipe研究了执行判断任务时的认知过程如何决定与绩效有关的货币性激励。libby和luft认为会计职业判断绩效在会计环境中的决定因素是能力、知识、环境和动机。
我国理论界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也不多。我国最早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被认为是在“两则两制”之后出现的。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开始实施,更多具体的会计准则陆续颁布,经济环境变化,会计职业判断随之被提倡、运用和研究,关于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夏博辉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动机分析、原则和方法,内容较为深刻和全面。孙丹详细阐述了会计原则、会计标准和会计职业判断导引三者的关系,并且指出我国的会计标准制定模式应以原则导向为主,以规则导向为辅。王越唐和赵子夜从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角度阐述了会计职业判断执行机制的重要性。许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理论、一般过程与方法、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改善判断质量等问题。许道文研究了如何通过会计职业判断优化会计政策选择。柏春华和刘百灵探讨了会计职业判断在公允价值会计中的运用问题。
综上所述,国外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与会计有关的个人判断和决策的研究,关注个体决策行为,即研究个人如何提高判断和决策的质量。国内理论界在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会计工作者的重视、拓展了会计的研究领域,但我们也看到,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研究范围偏窄且不够深入,通常研究会计职业判断的某个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
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调查访问法,调查问卷的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①问卷设计题目简单明了。②问卷的主体部分采用利克特5点量表法,题型直观,题意明确,方便作答。③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强的针对性,突出重点问题。
问卷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调查部分主要涉及5大类、38个项目。为了了解实务界对我国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时应具备能力的看法,对每个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评价等级及相应的评价值。按程度不同分别对每个项目从左到右逐项赋予0~5依次递增的分值,对“不需要”赋值0,对“不确定”赋值1,对“不重要”赋值2,对“比较重要”赋值3,对“重要”赋值4,对“很重要”赋值5。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实务界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时应具备能力的要求。评价均值超过3的项目才是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判断能力。
考虑到研究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遍及各个行业。
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问卷将行业分为13类,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栏“其他分类”,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被调查者覆盖多种行业、多种性质、多种规模的企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问卷调查选择的被调查者为各单位的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会计工作的带头人,具有较高的会计工作水平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应具备的能力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能从专业的角度对会计人员应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做出较为客观、可靠的评价,所以可以认为样本具有代表性。
调查访问一共发放问卷235份,收回问卷219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20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23%。无效问卷的判断原则为:如果评级题除“其他”项目外有未填项目,则认为该问卷无效。
(二)统计结果
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按照具体能力项目进行描述性统计,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剔除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重要的项目:营销学、组织行为学、表达能力、财务与管理软件的应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人文知识、数量方法与统计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艺术知识,进一步将问卷结果按类别汇总进行描述性统计。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1)在上述38项能力中,营销学、组织行为学、表达能力、财务与管理软件的应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人文知识、数量方法与统计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艺术知识这10项的均值都在3以下,说明这些能力对会计职业判断不重要。其余28项的均值都在3以上,说明这些能力对会计职业判断重要。在这28项中,有5项的均值介于3~4,分别是管理与监督能力、终身学习的责任、风险管理、企业与环境和战略管理,是会计职业判断比较重要的能力;其余23项的均值介于4~5,说明它们是会计职业判断很重要的能力。
(2)在会计、财务相关知识中,管理学、贸易和外汇的标准差大于1,说明被调查者对这些项目的评价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简要分析如下:管理学、贸易和外汇的均值都在4以上,说明这些能力对会计职业判断很重要,对这类知识的重要性看法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以往职业界并未注意到这些非专业基础知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重要作用,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也反映了这种情况。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已逐渐被职业界所认识。
四、结论与建议
(1)社会已逐步认识到会计、财务相关知识的重要性。会计、财务专业知识已经不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应具备的唯一知识,会计、财务相关知识已经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所不可缺少的知识要素。法律、金融学、经济学、外汇、贸易、管理学的均值都在4以上,都属于会计职业判断很重要的能力。风险管理、企业与环境、战略管理的均值也在3以上,它们都是会计职业判断比较重要的能力。职业界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财务会计与报告、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还需要会计人员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宏观地对各种影响因素作出全面的分析与权衡后进行会计职业判断。
(2)职业界高度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观。我们设计了6项具体体现职业价值观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分别是:遵循法律法规、正直、客观、关注公共利益与社会责任、终身学习的责任和政策水平。这6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均值和按类汇总之后总体的均值都在4以上,可见职业界认为职业价值观对于会计职业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标准差都小于1,可见职业界的评价差异很小。
(3)职业技能非常重要,仅次于职业价值观,会计人员应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需要的职业技能按照重要性程度依次为: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分析能力、逻辑性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与监督能力,并且除了管理与监督能力的均值为3.985之外,其他7项能力的均值都在4以上,说明了职业技能的重要性,需要引起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1]夏博辉。论会计职业判断[j]。会计研究,2003(4)。
[2]汪永兰。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6)。
为了加强对营销管理知识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参观、学习企业的生产、销售流程和理解企业文化精髓,有利于加深对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现状的了解,加深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通过实习调研活动,锻炼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针对于此,我在进行了三年专业课学习之后,通过对《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和《管理思想史》等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对有关管理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已经基本掌握了,但这无非只是纸上谈兵,倘若能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那必定会事半功倍,达到我的学习初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企业管理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时间:
2010年6月29日至2010年7月24日
三、实习地点: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地址:延吉市朝阳街光明小区北侧。厂址:图们市图曲路365号。
四、实习单位概况: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8月份,座落于美丽的长白山脚下、图们江畔。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设计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防水材料企业。是国内较早生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的专业生产企业之一,是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会员单位,在同行业率先通过了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企业拥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现代化流水生产线设备,年产量已突破600万平方米,产品的配方、工艺及性能指标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企业目前已形成了“禹威”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防水卷材以及防水涂料等系列产品,其中包括柔性体、弹性体(SBS)、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乙烯丙纶高分子卷材、聚氨脂防水涂料、JS复合防水涂料等,这些产品能全面满足防水工程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均获得省市优质产品称号,被吉林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名牌产品”、“用户满意产品”,被吉林省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被质协评为“质量担保产品”,被吉林省工商局评为“著名商标”、“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企业采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内求提高、外求发展,坚持以市场开发为主体,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方针,用优良的技术和服务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防水材料,与各界朋友真诚合作,共筑宏伟大厦。
五、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1日—7月14日,主要是以走访延吉市各大建筑设计院为主,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数据调查的名义,调查有关延吉市建筑业的在建工程数量和具体地址、延吉市未来的规划、建筑规模和数量等方面的数据。第二阶段从7月14日—7月24日,主要是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单位和施工方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
吉林省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李崇李总经理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防水材料基本知识,包括材料的组成成分,材料的价格,材料的性能以及我们公司的销售情况,生产情况,盈利水平等等。下午,由于里总有事出去了,我们就被安排在办公室,帮着整理一些办公室的文件。
明确完工作的内容和步骤之后,我们开始着手了。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决定以延边大学学生的身份,以科研立项的名义进行调查,主题是《金融危机对延吉市建筑行业的影响》。
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为了是我们的调查更有效率,我们对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分工,我则负责记录他们的调查内容,并进行整理,以下是我们在7月6日向延吉市建筑设计院总工会的朴永默朴院长调查的一些内容:
根据朴院长对目前经济形势的评价,现有的房地产市场不是很乐观。主要原因有:国家政策的不鼓励,导致开发商可贷款金额减少,资金供应出现短缺,材料供应商也为周转资金而大幅降价销售材料。
这就是我们对每家建筑设计院所采取的调查方式,以及我们所得到的信息,信息的整理格式的样本。在接下来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同样采取了以上的方式,整理出了以上格式的调查成果。前期的工作在两周之后顺利结束了,而接下来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则更具有挑战性,从7月14日~7月24日,我们将根据前阶段的调查成果,进行实地调查,以延边宏大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推销员的身份,直接向各大建筑商推销我们的防水材料。直接前往工地是很不安全的,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还是进行了分组,在出发前,我们都相互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事项,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安全,同时要注意每天都要对当天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向李总进行汇报。这就是我们实习的基本内容。
六、实习心得:
转眼之间,为期4周的实习已经结束了,虽然工作的时间很短暂,但对于我来说所有的经历都是刻骨铭心的,这是我人生当中的第一份正规的实习工作,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真是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