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会计教程

管理会计教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会计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会计教程

管理会计教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ERP;沙盘模拟;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企业的资源包含的范围很广,厂方、设备、物料,还包括人力资源、资金、信息、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是函盖企业经营方方面面的一整套管理思想,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沙盘上,它从整体战略、市场需求、物料采购计划、仓储管理、往来业务管理、生产过程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使企业以产定销,以产定料,以料的需求来区动资金的良性循环,从而不断地压缩企业的投资规模,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修正日常 运作中的偏差,并使企业处于全面受控状态。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使企业流畅运转,从而达到商业上的成功。

管理会计是会计与与管理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它突破了传统会计事后算账的局限性,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评价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及方法在经济管理尤其是在微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已被人们充分认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我们根据管理会计学科的特点即其决策、计划和控制方面在企业中的运用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实践操作性,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中加入了“沙盘”模拟教学模式和一系列的ERP“沙盘”演练过程着重对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际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符合管理会计的实践性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沙盘模拟的实例设计

在讲授《变动成本法》教学内容时,采用沙盘模拟,根据沙盘原理,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计算过程在沙盘上直观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计算过程中与业务量的关系,掌握完全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例如下:

【教学目标】1.掌握运用完全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计算单位产品的成本;2.理解并掌握完全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计算单位产品的成本的差别。

【教学时间】2课时

【重点难点】完全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沙盘模拟、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对象】会计电算化专业二年级学生

【教学组织】将全班同学按六人一组,分成8组,分别成立八间公司。每间公司六位同学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仓库、车间、行政管理部门、会计、采购、企业负责人。每位同学负责相应的岗位工作并根据自己的岗位按沙盘上指定的位置就座。

由教师布置任务:

业务题一、某厂生产甲产品,厂房租金为30万元,最大生产能力12万台,生产一台甲产品需购置零部件30元,计算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及购置零部件的总成本。

业务题二、若生产一台甲产品还需要直接人工20元,直接材料10元。

要求:分别完全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计算单位产品的成本

规则:用自制小方块代替抽象的零部件,每个红色纸币代表面值10000元。

由同学动手操作,采购部购置零部件和原材料,同时用红色纸币代表资金。同学讨论购置零部件和原材料可生产多少台产品,计算出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及购置零部件的总成本。各个小组的组员都讨论得非常热烈。同学们经过亲身体验,很快得出结论。其中第一、四、八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得出相同结果:采购部中有12个小方块,得出生产甲产品12万台,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30万元/12万=2.5元/件,购置零部件的总变动成本=30*12万=360万元。完全成本法单位产品的成本=2。5+30+20+10=62。5。变动成本法单位产品的成本=30+20+10 =60。第二、五、六组的同学也得出相同结论:采购部中有6个小方块,得出生产甲产品6万台,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30万元/6万=5元/件,购置零部件的总变动成本=30*6万=180万元。完全成本法单位产品的成本=5+30+20+10=65。变动成本法单位产品的成本=30+20+10 =60。第三组和第七组采购部中有10个小方块,得出生产甲产品10万台,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30万元/10万=3元/件,购置零部件的总变动成本=30*10万=300万元。完全成本法单位产品的成本=3+30+20+10=63。变动成本法单位产品的成本=30+20+10 =60。教师引导同学根据操作结果,归纳出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单位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以及两种方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时的差别。进一步分析单位产品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沙盘中业务量等于多少时?单位产品成本最低?企业负责人应选择的最佳业务量是多少?

这种通过沙盘工具模拟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直观的体验,使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都感慨地说:“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20%,但所经历的事情,我们能记得80%。”企业经营实战演练以“现场经历”的方式,让我们在积极参与中感受策略制定实施检验调整的完整过程,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企业经营的过程”,进而掌握核心管理技能。所以沙盘模拟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教程范文第2篇

首先,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研究交易成本经济学与管理会计的理论相似处,寻找二者的理论契合点。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与主要观点为:李心合(2002)教授认为,正统财务学是依据“理性选择范式”来进行理论研究的,这种范式认为财务分析框架不包括制度框架,由此而造成了一系列的缺陷。企业财务行为的制度性和社会性,为交易成本经济学与管理会计进行理论融合提供了基础;饶晓秋(2004)认为,二者的理论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包括:责任会计、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等几个方面。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某些理论对于企业成本管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在优化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减少企业成本支出,这将是一种全新的优化成本管理的方法,为成本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贺颖奇、陈佳俊(2006)认为,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中,管理会计应该作为一种控制范式进行研究,而且它也是组织控制的一部分,应该发挥其应有的控制作用。其次,计量层面的研究,由于企业交易种类繁多,要准确计量所有交易成本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很多企业都试图将管理会计理论运用于交易成本的计量中,以期能够找到一些对成本计量具有建设性作用的实施建议。Miller和Cooper等人将交易成本运用与“作业成本”核算之中,得到的结论是,企业交易容易产生间接费用,所以,控制间接费用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减少交易的发生。黄鹏、陈钢(2000)认为,交易成本会计系统对企业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因此,现代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交易成本会计系统,对交易成本进行进一步控制和管理。段秀芝、黄晓波(2009)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计量交易成本,第一种是改进企业日常的会计活动进行直接计量,另一种是利用企业的成本会计系统以及会计核算资料进行间接计量。最后,应用层面的研究,具体做法是先找出管理会计某些操作方法与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的联系,然后将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管理会计问题的解决中,这些问题包括:企业重组、企业并购、转移定价和预算管理等。对于企业重组,魏亚平(2000)认为交易成本也存在于其中,并对其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纳,而且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减少企业交易成本的建设性措施;对于企业并购,陈玉罡、李善民(2007)认为企业并购中的交易成本可以分为隐性的和显性的两种,并证明了企业并购就是为了节约这两种成本;对于转移定价,潘飞等人(2007)论述了交易的特征对内部定价的影响和转移定价系统应该实现的目标;对于预算管理,王炜瀚(2010)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和建立有关的激励机制来减少交易成本的产生。

二、企业的交易本质:从不完全契约到层级结构

市场让很多交易者明白:交易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减少犯错。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常常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交易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易的本质也经历了从不完全契

(一)交易的本质与不完全契约

一个完整的交易涉及到多方利益,这些利益可能互不相关也可能相互冲突,因此,在交易发生之前,需要以契约的形式将涉及的各方利益及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应对方法确定下来,所以,契约的本质就是协调各方利益冲突,契约的签订过程也就是交易的实现过程。因此,对交易本质的研究离不开对契约的研究。交易契约一般包括两种形式,即正式的交易契约和非正式的交易契约,其中:正式契约是指那些以具体的文本形式表现出来的契约,它们一般都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受法律的保护;非正式契约则是指那些没有用具体的文本形式表现出来而是由组织中绝大部分人默认而得到的一种契约形式,这种默认包括风俗习惯、管理行规等非文本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完全契约不可能存在,这些原因具体包括:交易双方的疏忽、契约条款语义的模棱两可、信息不对称和契约条款的成本较高等。所以,交易的本质是由于不完全契约的存在而存在的。

(二)交易的本质与层级结构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层级结构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层级结构设计得当将会提高组织效率,节约交易成本,反之,则会降低组织效率,增加交易成本。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企业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交易契约,这些交易契约大都是由委托人与人签订的,其表现形式可以用层级结构来概括:企业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最高部门机构,其权利下放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下放管理权给董事会,使其有权对公司的日常管理和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另一方面是下放监督权给监事会,使其有权监督董事会和总经理的日常工作;董事会又将管理权及一部分决策权下放给总经理,以此类推,总经理与部门经理之间、部门经理与部门主管之间、部门主管与下属员工之间都存在这种权利下放的关系,这样在企业中就形成了一层管理一层的层级结构,这种层级结构不仅可以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带来的问题,而且有利于组织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这种至上而下式的层级结构能够对企业内部交易进行有效控制,具体可以用图1表示:

三、管理会计:企业交易治理的制度安排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各种签订合同的行为都是重要的经济制度,一旦签订合同,企业就成了一个由外部交易和内部交易综合而成的综合体,如果出现交易行为,必然会带来交易成本,可以从管理会计的视角对交易行为进行有效治理,从而节约交易成本。

(一)企业是交易的综合体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知道,一旦签订契约,就表明交易已经实现,现实生活中,交易总是无处不在的,它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现,这些形式包括劳动合同、产品购销合同等,甚至连企业的出库单、验收单和考勤表等一系列简单的文本形式也属于交易契约的范畴。签订交易契约后,企业就成了外部交易与内部交易的综合体。企业的外部交易主要反映企业与外部交易对手之间的竞争。显然,外部交易涉及到交易对手,其发展形式并非完全由企业单方面决定。因此,为了协调双方利益,使外部交易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有必要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外部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社会舆论等规范因素,然后再签订合理有效的交易契约。在理想的交易环境中,交易的最终结果并不是可以事先预见的,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双方的谈判能力、资源丰度、经营战略等因素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是政府的行政权威都会对其产生一些微妙的影响。企业的内部交易时刻在企业中发生,而且这种发生是井然有序的,即沿着企业的层级结构来运行。内部交易存在三大特点:一是其交易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如今,企业内部交易的主题是“市场”,而在19世纪中期以前,其主题则是“生产”;二是其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如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资源入库和设备更新等,以非实物形式存在的业绩评价和管理条例的落实等;三是其交易类型各不相同,主要包括网络型交易、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交易和同级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易三种形式。这两种交易对企业的运行都有着重要作用,外部交易可以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内部交易可以实现内部资源的有效流动,相互分工,各司其职,又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对企业交易的治理

企业是交易的综合体,企业的存在必然会有交易的发生,而交易的发生又必然会产生交易成本,因此,企业在关注事先既定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降低交易成本,管理会计便是企业交易治理的产物。首先,管理会计对企业外部交易的治理。随着企业交易范围、性质和主题的变化,管理会计也随之变化,从早期的传统管理会计发展到现在的战略管理会计。对于企业内部交易的治理,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其中,传统管理会计主要关注契约中的交易双方,为交易双方签订契约提供相关信息,并跟踪契约的履行情况,价,从而降低签约成本;而战略管理不仅仅只关注契约中的交易双方,还将关注点投向了顾客和竞争者,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减少签约成本的目的,还可以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管理会计对企业内部交易的治理。上文已经论述了企业构建合理的层级结构对企业运行的重要意义,它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来治理企业的内部交易,不仅可以解决一些由团队生产所带来的失灵问题,还可以有效减少成本的发生。管理会计能够将企业运营中的各种情况反馈给企业的管理层,使管理层时刻掌握公司的运营动态,为其提供适时的决策信息,加强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敏感度,降低决策失败的风险;管理会计还能对层级结构中的委托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也就是上一级能根据所掌握的管理会计信息来监督下一级的工作,使每一层级的工作都能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合理运行;管理会计还可以依据事先制定的管理模式,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和业绩评价机制,对人的合规行为进行正强化,对违规行为进行负强化,减少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摩擦从而节约交易成本。

(三)管理会计的制度化

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认为,管理会计是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制度现象,所谓制度,其实就是众多习惯、规则和惯例的有机结合体,但是制度对员工的影响比这些习惯、规则和制度的影响要更广、更深远,它要求所有成员在行为上和心理上都要认同并严格遵守。因此,制度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制度一经确立,就不容易改变。在组织的实际运行中,组织会要求其成员严格遵守这些制度,管理会计在此是就会发挥应用的控制性作用,通过其行政权威和层级制度,使组织成员严格遵守惯例和规则,并通过长时间的强化练习,使他们从心里认可这些惯例和规则,从而实现制度化:从表面上看,管理会计的制度化是通过管理会计实践,将其规定的流程、制度等付诸实践来完成的,这个过程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质上看,管理会计将抽象化为组织的惯例和规则,管理和规则的制度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经历一个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化过程,就是这一过程,使企业的文本上的规范变成了企业成员行动上的价值观,也就是使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具体的行为模式。

四、管理会计的归宿:交易成本最小化

契约签订的过程就是交易产生的过程,一旦交易产生,必然出现交易成本,管理会计是治理交易成本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是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一些人为因素的存在,管理会计也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

(一)生产领域

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18世纪工业革命后,企业主敏感的认识到规模经济的优势,将手工作坊型的生产方式转变成了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并雇佣一些固定的长期工人,与这些长期工人签订长期雇佣合同,也就避免了频繁签订短期合同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到了20世纪50年代,很多企业都主张“生产第一性”目标,推动式生产系统应运而生,这一时期属于企业的卖方市场,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能够被很快的销售出去并获得可观的利润;后来,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又被机器制造所取代,企业开始集中力量进行批量生产,这就减少了交易发生的次数,节约了交易成本。企业对成本的控制经历了从标准成本到目标成本的转变,标准成本有其自身的优势:第一,它渗透到了企业管理层级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组织性,它的制定也是采用相对民主的协商式方法,既吸纳了企业不同主管部门的代表参与协商,也尽量吸收企业底层员工参与讨论,这一民主式讨论过程,既降低了决策失败而带来的损失,又避免了由于员工与领导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员工实施过程中交易成本的产生;第二,标准成本为企业内部交易提供了一个依据,每个企业成员在进行内部交易时都必须严格按照这个依据进行,比如员工领取材料要填领料单,材料入库要填入库单等等,这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节约交易成本。但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竞争的加剧,再加上标准成本本身存在的预测偏差和随机偏差等问题,它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追求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了。此时,为了最小化交易成本,目标成本为企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它的关注点已经扩展到企业的外部市场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内部市场,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价格来确定目标成本,再激励企业员工通过改进生产和提高效率等方法来达到目标成本,从而使企业在生产领域的交易成本最小化。

(二)业绩评价领域

员工获取工作机会,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交易行为,企业会通过劳动合同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交易行为确定下来,为了避免劳动纠纷和交易成本的产生,劳动合同会对一些必要的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进行详细规定,其中,量化指标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助和工作时间等,非量化指标包括工作能力和晋升机会等。其实,每份劳动合同都相当于一份交易契约,由于契约不完全性、市场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存在,签订交易契约就会存在一定的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管理会计对业绩评价领域的控制所采取的方法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起初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一般都是只进行全面的财务业绩衡量,比较著名的方法就是综合比率评价体系,它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通过线性关系把一些财务比率结合起来评价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但是由于其衡量指标相对单一,它所得出的结果缺乏足够的灵活性、科学性和说服力;后来又出现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经济附加值评价法等评价体系,前者综合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后者为解决问题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方法。1993年平衡计分卡出7现,它是市场环境变化的产物,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多维度、多视角的对企业业绩进行衡量,能够全方位的节约交易成本,是企业追求交易成本最小化的重大实践,其衡量路径就是按照四个维度对企业的业绩进行客观评价,这四个维度分别是:财务维度、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和客户与市场维度,它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其中:财务维度强调企业整体职能范围的绩效;流程维度强调生产流程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的优化;学习与成长维度强调员工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客户与市场维度强调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平衡计分卡与以前的评价体系的区别在于:首先,它强调人的重要性,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它所强调的学习与成长维度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它不仅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而且在企业中营造自觉学习的企业文化,使学习成为企业员工的一种内化行为,从而节约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其次,它强调顾客满意度的重要性,它要求企业及时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来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提供顾客满意和喜欢的产品,减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浪费;最后,它强调变革的重要性,企业的生产流程、销售流程等环节都不是一层不变的,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革和改善,节约交易成本。

(三)战略管理会计领域

管理会计教程范文第3篇

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的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全面掌握本专业及其相关的知识内容,有针对性地查找和浏览教师所提及的教学参考文献,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程学习任务,为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主要目的.其中,包括完成课题研究、社会实践报告、毕业论文等.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进行的人文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世界名著等方面的阅读,并没有较强的目的性.但在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文献查找与检测能力较差,不具备丰富的资料积累能力,并缺乏多形式的社会渠道.并且,在网络方面真正用于系统学习的资源较少.因此,图书馆对于学生各学科知识的学习、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迫切希望能通过图书馆获得与其需求相关的文献,如可靠性较高的案例分析、统计数据等.

2教师需求方面

相比于在校学生,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的教师对图书馆资源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教师的教学需求,其对信息的查找或翻阅所涉及知识面较广,包含不同学科内容,拥有较强的目的性,并且对资料的可靠度与权威性提出较高要求.高校教师多为其专业领域的学者或专家,本身已掌握较丰富的知识,拥有较深厚的阅历,与学界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对于专业文献已较为熟悉.教师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主要存在两种目的,一种是获得学科最新动态,了解最新信息.还有一种是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以及教学任务.因此,他们对图书馆的要求是,最大程度地提供具有代表性且针对性较强的持续性信息报道.

3教学改革中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

3.1转变自身角色,发挥学科馆员人才优势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人才.而进行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广泛、高效的信息知识流动.图书馆作为信息知识传播的重要机构,要求其工作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也要掌握先进的职业技能.在熟悉基本文献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善于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让信息资源变得规范有序,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尽可能以最简洁便利的方式为师生传递最具价值的信息,推动知识的普及与运用,真正成为知识的传递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图书馆已成为不分国界,没有隔阂的全球信息村.而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学生无法有效辨别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而不能准确搜寻所需信息,因此迫切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所提供的帮助.其工作人员需要将众多的信息进行合理排序,整理成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尽到导航员应有的职责,为学生提供高效的信息源地址引导服务,帮助他们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还需辨别知识信息的真伪,并去粗取精,结合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与深加工,为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信息检索与信息研究服务.

3.2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作用

3.2.1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大众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加强人的综合素质.而作为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内藏有丰富的古今中外文献,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知识获取与运用途径,能有效帮助他们突破时空限制,吸取优秀的精神文化知识,培养卓越的科学与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3.2.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图书馆可配合教学改革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特点以及社会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让学生能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信息与内容,既能选择本专业的信息,也能进行跨专业查阅,通过广泛获取知识而变得博学多才.这种学习方式,能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有效提升其能动性与创造精神.3.2.3为教师与教学部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教师通常将精力主要集中于教学,而较少进行科研.而为了配合课程教学改革,做好教学工作,不仅是相关的教学部门,其专业教师也需要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作为参考,及时了解学科相关方面的最新动态,掌握全面的教学资料与文献,进而科学、合理地更新教学内容与方式.因此,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的图书馆,面对《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需要更加重视对相关专业教师的文献信息提供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必须更加重视为教师提供文献信息服务.3.2.4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既包括教师在课堂的传授,也包含课后的积累与实践.其中,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是实践的一部分,但所受限制较多,而图书馆则能随时为学生提供服务,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并且,在知识的积累中,信息检索发挥着很大作用,只有通过检索才能更好地获得最具针对性的知识与信息.因此,院校图书馆承担这份责任,普及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与检索能力.

3.3充实馆藏资源,合理平衡馆藏结构,满足教学改革需要

3.3.1广泛征询意见,保障馆藏资源的实用性对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在馆藏建设方面应该考虑这一因素,采取必要的辅助措施.首先,尽可能提升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丰富文献内容与内容,尤其是管理会计这一类型的.既要注重文献所涉及的知识的涵盖面,也要注重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确保馆藏图书能有效满足教学改革后的师生需求,在进行图书采购时,可搜集师生意见,作为补充馆藏资源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图书馆对馆藏资源的补充不能只局限于纸质文献,还应扩充电子文献资源,在进行馆藏补充时,要时刻关注网上动态,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渠道地采集信息.3.3.2建设数字资源,满足教学科研信息需求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改革,图书馆也需建立健全数字资源库,以满足教学科研对信息的需求.如健全SCIENCEDIRECT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库.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可来丰富馆藏资源,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3.3.3整合馆藏资源,确保教学科研文献利用在当前形势下,为配合《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图书馆也应进行资源整合,尽可能实现馆藏资源的共享,为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帮助,确保在课程教学改革后,院校师生也能自由获得所需文献,满足对新知识的需求.

3.4创建网络化信息保障体系,为教学改革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环境

首先,要进行网络环境建设.图书馆实现网络自动化的基础是进行计算机网络建设,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引进科学实用的网络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构建馆藏网络系统,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提供有效途径,也为教学改革创造有利的网络环境.其次,要进行专业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存在着检索便捷、信息量大、下载简单等众多优势,能有效满足广大师生与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需要在这一方面投入足够的经费,构建数据库网络检索系统,实现数据库资源的共享,确保教学改革后能有针对性较强的数据库可供师生使用,及时为教学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最后,进行多媒体文献资源浏览服务系统建设.图书馆可设立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让学生能自由点播多媒体资料来学习知识,并实现远程教学,有效避免了实践与空间上的限制,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

3.5拓宽服务范围,为教学改革提供高效服务

管理会计教程范文第4篇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目前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实践教学意识淡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优秀师资匮乏和基地落后等,提出了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进的具体措施,即:强化实践教学意识、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

关键词:

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现状;改革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实践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管理会计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直观经验认知,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通,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技能,提高会计业务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1]。通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会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与实务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然而,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还较为薄弱[2],在实践教学意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意识淡薄。

专业教师对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意识淡薄,在教学中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虽然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但多数教师不够重视,把实践教学当作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一般是进行案例分析。为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匹配,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所采用的案例通常是针对理论教学的知识点而安排设计的。当前,管理会计理论教学主要讲授成本性态、本量利、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等传统管理会计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传统知识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3.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管理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讲授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3],很少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一般采用课内实训,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交实训报告。课内实训能够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但由于实训资料和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差距,难以模拟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境。同时,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依据教师的讲授进行实务操作,遇到问题就求助教师,不善于自己思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不科学。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课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一般是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和评定,缺少具体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同时,考核内容仍侧重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少对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进行考核,这也导致学生对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不重视。另外,学生的实践成绩多以平时成绩方式计入课程总成绩,且占比很小,对学生的课程总成绩不构成实质性影响,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5.实践教学优秀师资匮乏。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是组织管理会计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实务操作的主体。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应配备专业会计理论基础扎实、实务操作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但是,多数教师是应届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其本身对管理会计岗位技能接触就少,对企业岗位工作中的管理会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经验和能力,导致无法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课程实践指导,不利于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6.实践教学基地落后。

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类。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学院专业学科所建立的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有会计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等校内实验、实训室,为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硬件条件。但是,这些实验、实训室配备的主要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软件,缺乏管理会计课程的实验教学软件。校外实践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可供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限于多种因素,学校很少或很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主要是通过个人或家庭关系联系实践基地。

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进及实现路径

1.强化实践教学意识。

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巩固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安排科学合理的课程实践教学课时是保障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时间前提。学院和系部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根据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和适当增加课程实践教学课时。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强化实践教学意识,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2.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许多新的管理会计理论,如战略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环境管理会计等。应根据管理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安排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要及时更新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材。实践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效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按照人才市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管理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及时筛选、补充和更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3.运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管理会计骨干课的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地考察法等,并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企业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或者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管理会计实践活动。同时,指导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习方法的转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4.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是检验实践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实践教学考核不仅仅考核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考查学生在管理会计岗位上的实务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等。实践教学考核可采用现场操作、口试答辩、考试、实践报告评阅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着重考核实务操作技能和实践报告的撰写能力。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等方面,及时做好实践现场记录,并认真批改实践报告,进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成绩的评定。同时,要提高实践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激发学生参与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热情。

5.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用政策规定来鼓励教师自觉深入到企业一线熟悉具体的管理会计岗位工作,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管理会计实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企业和教师共同拟定研究课题,以教师为主导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教师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应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比如,可以邀请在管理会计岗位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或者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会计人士直接担任实践教学老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等。

6.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为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实践教学辅助设备和管理会计教学软件等,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共同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要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内外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室。应与当地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企业成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共创双赢局面。

作者:田月红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国旺.本科生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分析及优化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242-243.

管理会计教程范文第5篇

工程管理是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为一体的复合性学科。其培养模式应该立足于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该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使学生了解会计理论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能解读会计报表并掌握报表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技能,理解报表所传递的相关信息等。使学生能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掌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建立“决策有用观”的理念,具备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工程管理的特色与自身的系统性。在兼顾会计理论的同时,更侧重于管理职能与工程项目的联系。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考虑该专业的个性化需求,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将课程中枯燥的数字融入图像进行展示,使课堂教学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并和教学效果。

二、面向工程管理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对策及建议

要有效提高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准确定位工程管理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首先要根据其专业培养目标、毕业后就业方向确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重心放在管理上,引导学生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利用会计成果,成为工程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其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学生能联系会计信息在工程管理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来理解报表直接传递和间接隐含的各种信息等。掌握会计信息分析方法与技能,能解读有关财务报表,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重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意义,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设计合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明确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特色,确定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育部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后,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必须具备的能力,对工程管理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要求,站在他们是未来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角度,突出如何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输入式”的传统授课方式,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工程管理有关的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应积极探讨研究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对会计学知识的需求情况,设计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并开展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在个体上完成了某一方向知识的扩展,还达到了学习内容扩展多样化的目标。可有效克服授课学时相对不足的障碍。总之,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将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训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图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使用,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3.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重组教学内容,编写合适教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必要载体,一本好的教材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掌握知识。对会计学教材的选用,应反复甄别和筛选。在条件成熟时,最好能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组织师资力量,编写高质量的并能够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特点的配套教材。在编写工程管理专业会计学教材时可以将其分为基础和专题两大部分,在专题部分增加专业背景资料及讨论模块,注重会计理论与工程管理实务的紧密结合。本着“必需”、“够用”、“易学”、“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工程管理专业的需要,适当精简枯燥的理论和繁杂的实务。应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工程管理专业服务的目的,全书要贯穿“决策有用观”的理念,注重对学生管理理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