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托幼机构

中图分类号: R 179文献标识码:A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儿童肥胖症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3~6岁是儿童肥胖的高发年龄段[1~3]。该年龄段儿童几乎都在寄宿制或全日制托幼机构生活,托幼机构是学龄前儿童主要的活动场所。根据上述特点,我们从1996年起加强了对集体托幼机构3~6岁儿童的管理,进行儿童肥胖症干预活动,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及肥胖判断标准

1999年和2002年以同样地点、方法,在1996年全国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调样本抽取点范围内(指上海市的原城区,以下简称“老城区”),整群抽取幼儿园3~6岁儿童,对其每年5―6月儿童系统保健体格测量资料进行评价。按身高标准体重法,参照WHO肥胖分度(百分数法)标准评价儿童超重和肥胖情况。

1.2管理措施

1.2.1成立儿童肥胖专题科研小组由市儿保所吸收各级儿保工作者和样本点内托幼机构的保健老师参与组成。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通报、分析上海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趋势和本市各行政区儿童肥胖流调结果及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中肥胖儿童管理现状。注重对老城区范围内一级幼儿园保健老师的培训,内容包括饮食调整、有氧运动、行为矫正和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细则及注意事项,发挥市、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儿童保健网络的作用。

1.2.2制订肥胖干预规范将单纯性肥胖儿童的管理列入托幼机构常见疾病范围中;建立肥胖儿童的登记、随访制度;制订超重、肥胖的干预措施,包括每日摄入营养的计算、每月家长的营养日记、根据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运动量、举行健康讲座等。

1.2.3阶段评估用调查表方式,通过定时填写工作开展情况,对重点幼儿园监测点的管理情况进行阶段评估。

1.3评估指标

儿童肥胖率、超重率、肥胖-超重比(obesity to overweight ratio,OOR)、肥胖度的变化以及各项管理目标形成率(包括幼儿园是否纳入到全年的工作计划中、有无肥胖儿童的登记制度、干预措施的种类和实施记录、各方面的支持力度等)。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0.0软件包统计,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上海老城区儿童超重率、肥胖率的变化

1999年与2002年,老城区3~6岁儿童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2.85%和11.84%;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49%和8.01%;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1996年资料比较,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有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30.997和160.778,P值均

2.2儿童肥胖率的性别差异

2002年和1999年3~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男童高于女童(P0.05)(表2)。

2.3各年龄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及OOR值的变化

1999年和2002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呈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倾向,并明显高于1996年(P

2.4肥胖度构成比的变化

1996、1999和2002年轻、中、重不同肥胖度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3,P

2.5各项管理目标的变化

由保健老师就问卷内容进行自我评估,各项管理目标达到要求的百分率有所提高,前后比较除“对超重儿童是否重视”一项外,均有统计学意义(表5)。

3.1幼儿园实施群体生长监测是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基本措施

1996年第二次中国9市城区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上海城区肥胖检出率位于首位(2.62%),比10年前(1986年)增长524%。本研究显示通过1999―2002年的3年干预活动,肥胖率未见上升。而在未干预的1996年至1999年儿童肥胖率上升了125.8%,与袁丽娟、蒋竞雄等[4,5]研究儿童群体生长监测及干预对控制肥胖有良好效果相一致。通过干预与管理改变了轻、中、重度肥胖的构成比例,中、重度肥胖比例有下降趋势。生长监测被认为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主要方式,是儿童保健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儿童保健机构必须将幼儿群体生长监测列入园所日常管理和重点考核内容,加强定期评估的研究。

3.2用OOR值作预测指标时,应动态分析其变化

有学者曾提出OOR可作为人群肥胖发生的预测指标,OOR为0.5~0.9为理想水平,1.0~1.3为可接受水平[6]。本研究中2002年3岁组一个较低的00R(2.83)及较低的超重率(9.81%)也可能预示最后有较理想的肥胖控制率(8.01%)。但本研究又示00R值随年龄增加肥胖率上升而变小现象,例如在2002年6岁组肥胖率最高(12.35%)时,OOR仅为1.02。这说明用OOR评价时,应动态分析其变化,当肥胖率在上升,而OOR在下降时,OOR指标又成为该年龄段超重儿童因未得到有效干预而迅速发展成肥胖的标志。

3.3拟订管理目标,定期进行评估

在对托幼机构儿童肥胖实施干预措施过程中,业务主管部门要制订管理目标,定期进行评估。我们的评估内容已在重点监测幼儿园实施并取得良好干预效果[4],反馈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对三级保健系统的各层次保健人员都有借鉴或促进作用。儿童肥胖防治或干预是一项关系人类健康的持久战,在儿童保健工作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种评估方式可以推荐为基层所用,以及时总结,改进管理水平。

儿童肥胖的防治对新时期儿童保健工作者是一个长期、艰巨的挑战[7]。尽管儿童保健工作者通过多年的努力,本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增长趋势有所遏止,但要真正降低儿童肥胖的发生率,需要儿童保健工作者与教育部门联合,共同研究对策,制订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该工作得到上海市各区县妇幼所及幼儿园保健老师的支持与配合,特此致谢)

4参考文献

[1]欧阳长安,黄海莹,苏妙龄,等.厦门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2004,12(3):256-257.

[2]Batch JA,Baur LA.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obesityand its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Med J Aust,2005,182(3):130-135.

[3]李辉,张璇,阎桂凤,等.八城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十年流行变化趋势[J].中国儿童保健,2002,10 (5):316-318.

[4]袁丽娟,张晶,魏梅.幼儿园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措施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1):542.

[5]蒋竞雄,夏秀兰,吴光驰,等.学龄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2002,10 (6):364-366.

[6]丁宗一.中国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J].中华儿童保健,1997,5(增刊):6.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第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月-12月到我院儿保科体检准备入托的2417名2-6岁儿童,其中男童1289名,女童1128名。

1.2 方法 由检验人员采取儿童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端内侧血40ul,用Sysmex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

1.3 判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血红蛋白的低限值在6个月-6岁者为110g/l,贫血诊断标准:轻度贫血Hb110 -90g/l;中度贫血90 -60g/l;重度贫血60 -30g/l。

2 结果

2.1 2417名学龄前儿童中检出贫血儿童284名,患病率为11.75%。其中轻度贫血259名,占贫血儿童的91.20%,中度贫血25名,占贫血儿童的8.8%,无重度贫血患儿。

2.2 从年龄段看(表1),年龄越小贫血发病率越高,随着年龄增长贫血率降低。2-3岁与4-6岁儿童患病率相比有明显差异。

2.3 从性别看,男童贫血149名,患病率11.56%;女童贫血135名,患病率11.97%。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国内各地报道小儿贫血发病率在2.27%―44.26%之间[1],其中北京、上海等某些市区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在1.71―2.27%之间。本次调查的学龄前儿童中,患病率为11.75%,且以轻度贫血为主(91.2%),中度贫血所占比例很少(8.8%),说明我辖区内儿童营养状况良好,这与本地的生活水平及在幼儿园及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密切相关,但与发达城市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就年龄段比较,2-3岁与4-6岁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病率相比有明显差异性,符合《儿童保健学》中讲述的小儿贫血发病率以6个月至3岁发病率最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男女之间贫血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同大多数报道相符。

3.2由贫血儿童血常规发现均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考虑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经调查主要有以下原因:(1)本辖区内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虽然生活水平较高,但过分的娇惯造成儿童挑食,偏食,使儿童营养摄入不足或者不全而导致贫血[2]。(2)儿童生长发育快,如不能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也易导致缺铁。(3)现在的厨房餐具基本是不锈钢的,很少有用铁锅一类的。

3.3长期贫血可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智力,引起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还可导致儿童体弱,体弱又加重贫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总之贫血对儿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为避免学龄前儿童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平衡膳食,改善膳食结构,在饮食中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鱼、虾、蛋类、豆类、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铁的不足,并多给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猕猴桃、鲜枣和柑橘以提供足够的造血原料,促进铁吸收。同时在幼儿园及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科学提高营养水平,使学龄前儿童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氟离子导入;儿童;龋齿;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66-01

龋齿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重点预防的疾病之一,其是指牙齿硬组织发生脱钙,牙釉质和牙本质发生崩解,好发于儿童,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其发病与患儿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口腔中细菌结构以及牙齿的结构与排列等密切相关[1]。幼儿园是儿童比较集中的场所,学龄前开展儿童龋齿预防对于降低龋齿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2]。为研究“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本课题选取2008年1月-2013年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幼儿园1400名儿童,采用“氟离子导入”法预防儿童龋齿,观察儿童龋齿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所幼儿园共14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46名,女654名,年龄3-7岁,平均年龄(4.5±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未使用过“氟离子导入”预防龋齿。

1.2 治疗方法

使用南京医科大学生产的NF-Ⅱ氟离子透入仪,该仪器的一个端口为能够握在手中的电极棒,另一个端口为连接口模的电夹,使用四节1号电池,配制1%氟化钠溶液,现配现用,一次性口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儿科保健医生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口腔患龋情况进行检查,10儿童为一组,可同时进行检查,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选取不同型号的口模,饭后0.5h清洁牙齿后,将口模放入儿童的口中,使儿童闭口轻咬其下颌牙列,将上下牙都存入口模槽之内,然后手握电极棒,接通电源,电流为0.3 mA,10名儿童可将电流调至3mA,每组治疗时间为3min,设置计时装置,到时自动关闭电流开关,然后取出口模。每年治疗2次,每次治疗时间间隔必须超过2周。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2012-2013年份儿童患龋齿发生率降至30.07%,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显示氟是人体促进人体骨和牙齿正常生长发育以及正常新陈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适量补充氟对于预防龋齿以及儿童生长具有重要作用[3]。临床研究显示正常生活饮用水的氟浓度应控制在0.6-0.8mg/L最为适宜,可有效降低牙均和龋齿率。因此对于低氟地区,采用适当的补氟措施是极其必要的[4]。“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机制是在氟离子透入仪直流脉冲电流的作用下,氟化钠电离出氟离子,透入人的牙体组织形成氟磷灰石,可有效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增强对口腔微生物的抵抗力,使牙齿表面不易被侵蚀;同时可有效抑制口腔的乳酸杆菌,抑制致龋菌发生糖酵解,从而可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5]。王利芝研究[6]报道显示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从1岁起开始直线上升,6岁儿童的乳牙龋齿率可超过80%, 7-8岁达到高峰,每名儿童的平均龋齿数较高,目前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疾病,因此预防儿童龋病应重点放在学龄前儿童,儿童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在幼儿园应开展集体的防治龋病工作,保健机构应定期进入幼儿园进行口腔保健以及防治龋齿相关知识的宣传,使患儿了解并适当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儿童患龋齿发生率从2008-2009年份的61.64%降至2012-2013年份的30.07%,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充分肯定了“氟离子导入”的临床治疗效果。总而言之,“氟离子导入”方法治疗龋齿无创伤,可避免交叉感染,且安全性较高,工作效率较高,适用于幼儿园儿童群体的防治,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且经济的预防龋齿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竹芳. 学前儿童氟离子透入法预防儿童龋齿五年回顾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2):1015-1016.

[2] 黄小伟.氟化泡沫预防幼儿龋齿的作用及效果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12): 730-173.

[3] Kamila, Plutzer, A John, et al. Reassessment at 6-7 years of age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itiated before birth to prevent early childhood caries[J]. 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iology,2012,40(2):116-124.

[4] 何苗,殷忠平.应用氟化泡沫预防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8(6): 168.

[5] 田亚光,廖天按,谢奇.5岁儿童患龋情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9,24(33):4701-4703.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儿童;眼病;探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90-02

0-6岁是儿童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期内许多眼病不仅可以导致儿童视力发育异常,甚至可造成视力残疾,严重者失去生命。开展以新生儿眼病筛查、婴幼儿眼保健检查,学龄前儿童眼视力定期复查为主要内容的儿童眼病筛查对于儿童防盲致盲及视力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我院眼科自2008年9月开始儿童眼保健眼病筛查,每年检查新生儿2千多例,婴幼儿1千多例,学龄前(幼儿园入园前和在园)儿童1万多例,积累和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筛查对象 自2008年9月到2013年10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008年开始的儿童入托前视力筛查和在园儿童每年视力检查。儿童眼保健门诊能按医嘱定期复诊的6个月-3岁儿童。

1.2 筛查设备 笔式手电筒、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视网膜检影镜和美国伟伦视力筛查仪。

1.3 筛查方法

1.3.1 出生后2-7天,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第2-6天(出院前),早产儿于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前(2-3天),初次筛查正常的新生儿进入正常的筛查程序,筛查不正常的新生儿美多丽散瞳检查,确诊有眼病的新生儿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或重点关注复查的对象。内容包括视觉行为评估,眼睛的发育检查。

1.3.2 出生后42天(42天是产妇产后查体时间和新生儿听力复筛的时间),内容包括视觉行为评估、眼睛发育检查和屈光间质检查。

1.3.3 6个月-1周岁进行眼病筛查,内容包括视觉行为评估,眼睛发育检查、屈光筛查(包括视网膜检影和伟伦视力筛查仪)、眼位检查和眼底屈光间质检查。

1.3.4 1-2岁进行眼病检查,内容包括视觉行为评估、眼睛发育检查、屈光筛查(包括视网膜检影和伟伦视力筛查仪)、眼位检查、眼底间质检查。

1.3.5 2-3岁进行眼病检查,内容包括视觉行为评估、眼睛发育检查、屈光筛查(包括视网膜检影和伟伦视力筛查仪)、眼位检查、眼底间质检查、眼球运动。

1.3.6 3-4岁行眼病检查,内容包括投影仪视力检查、屈光筛查(包括视网膜检影和伟伦视力筛查仪)、眼位检查、眼底检查、眼球运动,异常者到医院进行散瞳后医学验光。

1.3.7 4-6岁开始每年进行视力检查、眼位检查、眼底检查和眼球运动检查,必要时到医院进行屈光检查(散瞳后医学验光)。

1.4 筛查步骤

1.4.1 对光刺激反应 新生儿在清醒、自动睁眼状态下。应用笔式手电分别在右眼、左眼前闪过给予光刺激,观察新生儿是否有闭目、皱眉等反射动作。

1.4.2 跟踪注视反应 婴儿在清醒自动睁眼状态下,应用笔式手电或自然光线下应用红色物体在眼前晃过,观察婴幼儿是否能跟踪移动的视标移动。

1.4.3 红光反射 应用直接检眼镜。用屈光度+6-+12D检眼镜,在离眼球10-15厘米处照射瞳孔区,观察瞳孔区红光反射是否正常。红光反射应该是均匀的,否则为异常。

1.4.4 屈光检查 应用视网膜检影镜检查,或美国伟伦视力筛查仪检查,异常者进行医学验光。

1.4.5 眼底检查 异常的婴幼儿散瞳后用间接眼底镜检查。确诊后进一步治疗或转上级医院。

2 结 果

2.1 自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共筛查新生儿12809例,共检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例,先天性白内障6例,先天性虹膜缺损脉络膜缺损2例,视网膜膜母细胞瘤1例,新生儿泪囊炎523例。

2.2 自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共筛查2岁-6岁学龄前儿童3万多例,其中入托前每年1900例,在园儿童年度体检小班、中班、大班5000例,检出弱视4百多例,眼外伤4例,先天性青光眼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视网膜病变2例,先天性眼球震颤4例。

3 讨 论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许多先天性眼部疾病可以导致儿童视力发育异常。一些眼病有明显的外观异常家长容易发现,能够带孩子就诊看病。许多眼病早期眼的外观无明显异常,或即使有明显异常,家长也不知能够治疗,当家长发现异常或就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矫治时间,造成视觉功能发育异常或形成视力残疾,严重者失去生命。

儿童眼病筛查应根据0-6岁儿童眼及视功能发育特点,通过卫生行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儿童保健机构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儿童眼病筛查方法、流程和管理措施,就像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办法一样,我院开展在园儿童视力筛查就是通过教育部门制定入托前查体和每年年度例行体检来逐步实现的。对0-6岁的儿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和视力筛查,及时有效地早期筛查出影响眼及视力发育的眼部疾病,使疑似或明确有眼病的儿童能得到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早期矫治眼病,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我院眼科开展儿童眼病筛查以来,对筛查出的新生儿泪囊炎、儿童斜弱视、先天性白内障等疾病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跟踪观察视力基本正常。对于儿童弱视,尤其是单眼弱视在幼儿园时期治疗,由于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学龄期。因此开展0-6岁时期的儿童眼病筛查对于新生儿、婴幼儿的防盲致盲及视力保健具有重大意义。

学龄前儿童保健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情况;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8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93-01

龋齿是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口腔疾病,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心血管、恶性肿瘤外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为了解我镇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进一步做好儿童龋齿防治工作,2008年4月至6月对我镇906名1~6岁儿童进行龋齿患病情况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抽取我906名1~6岁儿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我镇 2008年4月至6月儿保门诊 1~6岁儿童906人,其中男童463名,女童443名,男:女为1.05:1。

1.2 方法:由我卫生服务中心口腔专业医师按口腔疾病检查常规要求,在自然光线下用常规器械(口镜、探针)做视诊、探诊检查,参照“WHO”龋病调查标准记录[1];同时,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习惯的书面问卷调查,发出问卷9062份,收回906份,回收率达100%。对表中调查项目进行X2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患龋总体情况:906名儿童有260人患龋,患龋率为28069%。其中男童患龋132人,患龋率28.5%,女童患龋128人,患龋率28.9%比较男女童的患龋率。

2.2 患龋率与年龄的关系 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儿童患龋情况表

年龄组受查人数患龋人数患龋率(%)1岁组15021.332岁组142149.853岁组1443322.924岁组1545636.365岁组1567044.876岁组1608553.13

以上数据显示:3~6岁组患龋率明显高于1~2岁组,说明儿童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符合儿童牙病的发病规律。

2.3 患龋率与饮食和卫生习惯的关系 有偏食的儿童患龋率为32.05%,无偏食儿童患龋率为25.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3.1 学龄前儿童龋齿原因 (1)部分儿童家长对龋齿危害性认识不够,常以乳牙早晚要换掉、工作忙、治疗龋齿麻烦、怕痛为借口,没有及时带领儿童治疗。(2)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儿童龋病和不良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3)部分儿童偏食,饮食中缺乏磷、钙、维生素D;缺乏户外活动,使儿童皮下维生素D合成减少,会影响儿童牙齿的发育和坚固,易发生龋齿。

3.2 预防措施 本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逐渐上升,3~6岁组明显高于1~2岁组,提示3岁以后是儿童患龋的危险年龄,要预防龋齿,3岁以前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1)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切实提高家长对儿童龋齿危害性认识。(2)家长要让儿童饮食粗细搭配,增食富有维生素和纤维的蔬菜,从饮食结构上预防龋病的发生。(3)合理营养,在伙食方面要增加含钙丰富的食物,提高幼儿每日钙的摄入量。让儿童每天坚持户外活动1~2小时,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以促进钙的吸收与沉积,使牙齿坚固不易发生龋齿。(4)采用WHO推荐的防龋新技术给儿童每学期涂一次牙齿氟保护漆或采用“保护仪”通过氟离子透入法对儿童进行防龋。(5)口腔医生定期为儿童进行口腔检查,较早发现龋齿,及时治疗,做到幼儿园、家长和医院紧密配合,重点做好对龋病的治疗,以降低龋齿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