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商务认知

国际商务认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商务认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商务认知

国际商务认知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交际人才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广西的高职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个机遇就是广西涉外企事业单位对拥有扎实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丰富的行业职业技能的复合型国际商务交际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这个挑战则是在招生规模扩大的条件下,如何培养出满足市场和企业需要的国际商务交际人才。本文根据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的情况,利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和尝试寻求解决方法。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和意义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国际上又称为“合作教育”。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ACE)对合作教育的解释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性的实践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其基本内涵为:产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就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建立离不开校企合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校企合作。因为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寻求自我发展、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政府主导下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生产经营一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才有存在的基础与发展的空间。而对于企业而言,他们所需要的大多数人员,恰恰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能安心工作在生产经营一线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和基层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必须依赖高职院校的培养。

1.校企合作使高校更好地融入国家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

从十七大报告中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报告中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两字的加入,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应围绕现代产业建设、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改革、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毕业之后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到国家与区域的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2.校企合作是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通过关注社会经济与企业发展动向,了解企业的对人才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出能更好适应企业、行业需要的人才,缩短毕业生就业上岗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校企合作成立项目组进行研讨,共同寻找解决办法,给企业发展助力。

3.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就业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学生。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到企业参观,体验各种企业文化,形成初步的岗位认知;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能到企业顶岗实习,将理论转化实际,强化操作技能;毕业后能较快在对口行业和企业谋职,在工作过程中接受现代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学生实习的过程既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更是在与一线骨干技术人员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密切了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了对所从事职业的理解,便于找准自己的位置,培养从岗位做起,从基层做起,从自身做起的吃苦耐劳优秀品质。

二、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读职业教育制度。虽然自我国高职教育20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发展以来,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创新都得到普遍的重视。但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还未成熟,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具体说,当前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

校企合作不仅对政府、企业和学校,都是发展的客观必然。但目前所形成的校企合作中,有部分学校仅仅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未能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要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同时部分企业对技能人才重招用,轻培养,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一旦出现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就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额外负担。

2.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虽然我国现在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协会,并开展了大规模的试点,但还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的准则和指导手册。国家没有出台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保护不够。国家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协调。学校体制改革滞后,弹性学制没有建立和完善,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前景。

3.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本质上还是以学校为主

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和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多数企业提供给学校的资助,也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方面。这样的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高职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三、结合本校实际,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树立主动合作理念,在合作中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

与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是学校与市场保持一致的关键,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只有开门办学,把专业推向市场,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学生推向岗位,才能在高职教育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学校要与企业不断沟通,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渗透,凸显企业的主体地位。

(二)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主要探索了以下几种方式:

1.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聘请企业技术权威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人要求调整实训计划,并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实践。我院应用英语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由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专职翻译、校外实训基地物理员和外贸业务员以及骨干专任教师担任,在企业人士参与下共同修改专业建设方案,构建“英语+双行业知识与技能+东盟小语种”的专业建设格局,凸显英语+双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

2.举办行业讲座

行业学术讲座时拓宽学生视野,使教学面向企业和社会的有效形式,也是校企合作保持稳定关系的一个平台。系部每学期都会邀请相关专业的企业人士或专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用人要求以及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如邀请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翻译室专业翻译人员为同学们作讲座,介绍翻译技巧、东盟国家文化知识、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礼仪礼节等。

3.创建外语服务公司

通过在校内建立外语服务公司,承接多种语言服务项目,引进合作企业文化,形成校中企,企中校的合作模式,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目前已经建立了南宁埃立特外语外贸服务中心。主要从事海外教育咨询、国际商务咨询、外语翻译、外语学习指导、职业培训咨询服务等业务。学生可以参与到外语服务工作中来,锻炼了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

4.互聘兼职教师

学院派专任老师给企业员工进行外贸和物流英语的培训,而另一方面邀请企业的行家里手到校园给团队的老师带来最新的行业动向,或是参与到教学中来,就某个教学内容给学生上一堂课,让学生能接触到实际案例,更直观地掌握操作技能。这样的校企互聘兼职老师,能有效地提高校企合作的稳定性。

5.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抓住市场机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以实现岗位认知,直观了解生产流程、体验不同的企业文化、学习产品的展示、产品的中英文介绍等。学生在校内完成所需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再到实训基地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以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

6.建立学生创业园

大学生创业园以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创业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为主要宗旨。探索一种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由校外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提供企业资源,由院内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并为大学生创业者们提供创业政策的引导,让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断提高。

四、校企合作的成效与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校企合作初见成效。一方面,更多的企业愿意与我院合作,加强企业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同时,又能招到更满意的员工。另一方面,学生拓宽视野,更自信更自如地投入到工作中,提高了就业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就业满意度。

然而,在校企合作中还存在有一些待解决的难题。比如法制保障还有差距。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还没有完善的体制和法律政策保障,政府没有更多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提供一些资金、税收政策、资源分配方面的倾斜。学分的互认还有一定难度。教学计划的制定权还在政府,想要实习弹性教学和弹性学分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想要真正地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协助,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这条路更好更长久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郑益仙.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9(3).

[2]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4).

[3]黄义兵.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国际商务认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外贸企业

笔者承担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青年课题《以典型商品贸易为任务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发》正式启动。由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为国际贸易,学生就业目标主要是广东的外贸企业,因此掌握广东省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主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研究团队的老师及本院2010级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对广东近16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4份。

一、调查问卷说明

(一)调查目的

由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所以了解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各类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了解这些企业基本情况及对人才需求状况、对课程设置的建议,为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并对以后的专业主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广东省尤其珠三角地区从事外贸相关工作企业,包括仅从事国际贸易企业、有自主出口权生产型企业、国际货运、进出口报关及其他相关企业。在课题研究团队老师及2010级国际商业专业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共收回有效问卷134份。其中从事国际贸易企业28家,占样本21%;有自主出口权生产型企业43家,占样本43%;国际货运企业34家,占样本25%;进出口报关16家,占样本10%;其他相关企业16家,占样本12%。有自主出口权生产型企业和国际货运企业合计达68%,占被调查企业近七成,这与本院国际商务专业就业方向跟踪调查结果基本吻合。134家企业中国有企业占5%,民营企业占56%,外商投资企业占10%,合资企业占5%,独资企业占12%,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2%。半数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恰恰是本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性质。这也说明本次调查对象选取的合理性,对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完全可以反映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三)调查内容

调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性质、业务领域、员工人数、成立时间、薪酬等;第二部分是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调查,包括企业员工结构、未来三年人才需求、最迫切需求岗位、人才引进方式、学历要求、资格证书要求、工作经历要求、企业招聘时最关注因素、大学生求职主要困难、企业对毕业生基本看法等;第三部分是企业对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建议,包括哪些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用处最大、从事外贸工作应具备哪些使用技能,哪些语言课程比较重要,是否有必要修第二外语,是否有必要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外贸商品知识和技能训练。最后是企业是否有和我校合作意愿及对本校人才培养提供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人才总体需求分析。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46家企业选择有需求,5人以下;16家企业选择有需求,5-10人;29家企业选择有需求,10人以上;1家企业选择无需求;41家企业选择不确定。统计结果显示外贸人才需求有缩水迹象,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几年外贸政策的调整(如出口退税的降低等)、人民币升值及欧债危机等国际环境的不良影响所致。但问卷统计外贸人才需求保守估计,134家企业平均需求6人。据有关资料提供数字,到目前为止,广东有近4万家加工贸易企业。按这一数字计算,广东外贸企业总数应该在4万以上。按照每家企业需求6人计算,未来珠三角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在24万以上。而2009年广东共有各类型高校112所、在校大学生约133万人,近几年内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40万人,国际商务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每年不超过2万人,高职毕业生不超过1万人。即使考虑省外人才的流入和省内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等因素,珠三角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仍然可以为广东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1]。

2.外贸企业需求岗位分析。广东省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为主,外贸人才岗位设置主要包括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货代业务员、报关员、商务秘书、报检员、单证员和业务助理。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及业务助理这三个岗位,其次是单证员、货代业务员及报关员,最后是商务秘书和报检员,如图1所示。

(二)外贸企业技能要求分析

1.相关资格证书要求分析。外贸企业大部分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所以大多数院校是通过对学生的考证培训,加深学生对行业及职业岗位的了解,以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调研结果显示,外贸企业招聘时对人才的相关资格证书要求主要集中在跟单员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和单证员证书,其次是国际货代从业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电子商务证书。国际商务专业就业的主要方向是跟单员和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岗位作为外贸领域的后起之秀具有后发优势,用工需求量大,职业发展前景开阔,业内有“想要做经理,先做好跟单员;想要做业务员,先做好跟单员;想要做老板,先做好业务员!”的说法。所以无论在人才需求量及资格证书方面,都显示其突出优势。

2.企业招聘时最关注因素分析。企业在招聘时关注因素集中在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工作态度和沟通能力。在调查中,近七成的企业选择了上述四项因素。其次较为关注因素为专业知识、学历、后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受访企业中约有52%的企业选择专业知识,近三成企业选择学历、后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于性别、年龄、学习成绩、户籍所在地、产品知识、外表、计算机能力和规避风险能力则只有进一成的企业选择。说明今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及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如图2所示。

3.专业能力要求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认为在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主要实用技能集中在接单能力、沟通交际能力、跟单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其次为市场开发能力、贸易知识和市场调研能力。而如规避风险能力、公关能力、财务知识、法律知识、企业管理能力、争议预防与处理能力则选择得很少。

(三)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1.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大小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认为国际商务开设所有专业中用处最大的是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其次是市场营销、国际货运实务、商务谈判、外贸跟单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和报关实务课程。

国际商务认知范文第3篇

1新型国际商务人才应掌握和进一步学习的相关知识

1.1全面掌握国际贸易知识

在任何时期和背景下,国际商务人员都应该将全面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知识放在优先的地位中。在一些权威机构的调查问卷显示,国际商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中国际贸易业务知识占到86%。在业务前期的洽谈和交易磋商环节中所有的谈话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国际贸易知识,而如果此时我们的工作人员表现出对业务掌握不熟练或者对贸易知识稍微有一点疏忽的话,都会很快被客户发现而失去继续洽谈的兴趣,使业务陷入僵局;而在中期的履行合同的业务过程中制单、审证、报关、商检、运输、结汇、办理退税和外汇核销等一系列的业务中无一例外地都用到了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没有扎实的国际贸易知识很有可能无法将业务顺利的完成下去;在合同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和摩擦,例如,发生贸易违约与纠纷、单证问题、商品质量或者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问题等,此时,就更需要运用国际贸易中的关于国际法律、国际仲裁等重要手段和专业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本企业的利益不受到任何的损害。

1.2针对本行业生产了解本企业的生产和产品知识

作为新型的国际商务人员在面对新环境的国际商务大背景下,应当较之传统的国际商务人员更加重视对本行业、本领域内产品和生产的相关知识的掌握与了解。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地位的变化,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充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种大背景下,每个行业,每个公司必将面对更严格的市场细分。产品归属会被划分的越来越细致,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的独特性也必然越来越强,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也必然需要努力打造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势必要求本企业从事对外工作的国际商务人员更能了解本企业的优势和本企业产品的特点,在对外推介和对外联系的过程中将本企业产品推广出去。笔者建议,企业中的国际商务人员应该经常去工厂生产线以了解生产过程,通过样品剖析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学习、充分了解产品相关知识和生产的全部过程。另外笔者也建议国际商务人员也要适当学习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生产管理知识,将自己的商务贸易知识融合到本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去,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1.3知晓最新的国际物流与海关通关知识

物流业务尤其是国际物流业务在近十年来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表现极为抢眼。随着中国政府“入世”(引号)承诺的实现,和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后带来了巨大的贸易机会,中国海关近年来推出了多项新型的贸易监管方式和举措。在这种新环境和背景下,我们新型的国际商务人员应该摒弃先前对货运、通关等工作的不屑思想。认真地学习其相关知识,将这些知识为已所用,将自己从事的国际商务活动和现行的国际物流业务及海关新型的通关业务整合到一起,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促进自己业务的蓬勃发展。

1.4熟练掌握高科技通讯及互联网相关知识

在当今的国际商务业务中,网上贸易的份额比重已经越来越重,更多的进出口业务达成出自互联网中各个商业网站的平台。很难想象新型的商务人员如果不使用甚至不会使用互联网该如何来完成各自的贸易交易。而除了在网络中达成交易之外,商务人员的沟通联络也是依靠网络资源而完成的,各大企业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每位国际商务业务人员拥有着自己的专属个人电子邮箱。而在和本国海关、商检、外汇管理局、报关报检行、国际运输与货代等公司的业务联系中又无一例外地在使用网络进行业务和沟通,所以对当今的新型国际商务人员而言没有高科技及互联网使用知识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2新型国际商务人才应具备的相关能力与素质

2.1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

国际商务认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企业高管;激励制度

一、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制度的重要性

公司薪水制度的具体作用就是设计这种制度从而对公司对外运行的影响。薪水制度的建立也是极大的决定着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该作用和公司对人员管理的作用是一样的。加强对上市公司企业高管的激励制度们可以保证高管的工作态度,这些也将会保证高管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这样也将会极大的激励高管能够完成公司所需的基本任务。另外通过薪水制度极大地激励企业高管的工作热情,从而使企业获得高于成本的利润:与此同时,一个完善的薪水制度也将会极大地让企业内部文化更好的发展。另外加强企业高管的激励制度的完善,还可以方便企业的股东加强对其的监督,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激励制度存在的财务问题

1.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是物质激励和短期的激励

虽然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薪酬设计,但是还有部分的上市公司的薪酬设计还是处于原有的阶段,仅仅是物质激励和短期的激励,对于高管的激励方式还是特别的单一。传统的薪资还是占据主导市场,上市公司采用长期激励方式的企业还是很少。上市公司采用这样的激励方式,仅仅是对企业的高管目前的管理水平做出一个评价,但是也会使企业的高管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把企业的长期利益以及发展抛到身后。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些企业的高管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一般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会首先选择那些成本较低并且投资收益较快的项目,往往放弃了那些投资成本高,收益慢但是长期收益较高的项目。另外,是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一般会忽视对高管的非物质方面的激励,或者有的上市公司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跟不上。

2.高管的薪酬设计的随意性比较大

通过分析现在相关的薪水现状和相应的薪水制度,导致企业死气沉沉的主要原因在于仍然没有形成有效且完善的激励制度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和员工的劳动程度低下,严重的导致许多高管人才的辞职,从而导致了企业最终没有了竞争力,发展也将受到极大的制约。首先,每个企业中内相同的职位薪水却不相同,甚至有的公司职位差距加大,普通职位和特殊职位以及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工资待遇却很小,而有的公司则是不同职位所对应薪水之间的差距很大,普通职位的工资很少,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确实高的离谱。而其次,相同职位却不同工资,在现有的薪水制度下,有的企业中内部工作人员与外聘人员的工资差距较大,而在正式员工在同一职位中也有着不同的薪水,甚至差距很大,这种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企业员工缺乏归属感,觉得不公平,进而直接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根据相关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不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不论企业的类型大小,高管的收入一般和企业的营业收入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的。因此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上市公司只有把高管的工资和公司额业绩形成挂钩,才可以充分的调动高管的工作积极性,如果高管的薪酬和公司业绩没有关系,那么薪酬所产生的激励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没有。

3.高管的业绩考核指标不合理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式而言,还没有建立十分客观的业绩考核体系,这样很难对这个公司的价值以及企业经理人的业绩做出一个十分合理的评价,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的对企业高管的激励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特别是股权激励。因为如果对企业高管采用股权激励的话,就会要去企业经营人的收入和这个企业的股票的价格以及价值变动挂钩。但是我们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股票的价格和价值变动,不仅仅要收企业经营人的自身的因素决定,还要受到企业的总体经济形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有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股权激励制度主要还是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绝对业绩,并不是相比较的业绩,这样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股权激励制度所产生的激励效果是不一样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对待一些规模比较小,还是处于成长时期的高新技术的企业而言,那么股权激励所产生的激励效果会比较明显;但是对待一些规模比较大,已经处于成熟期的传统型的企业而言,股权激励政策多产生的激励效果会比较小。

4.高管的激励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对于高管的激励制度没有健全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如果监督约束的机制不健全完善的情况下,那么进行对高管的股嗉だ制度就没有办法很好的把委托人以及人之间的利益很好的统一起来。这样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企业的人可乘之机,做出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事情,从而损害企业所有人的利益。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利分配的激励方法,属于是一种长期激励的约束制度,并且一部分的奖励是在高管离职以后一段时间后才会进行给予,由于经济市场处于不稳定的情况下,这种延期的股权激励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高管在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多数的情况下会以自身的利益为先,会考虑自己的股权权益字自己离职延期以后会不会发生缩水。高管在面对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时,往往会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做出一些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的事情。通过国外的上市公司的经验可以看出,当企业的高管没有办法预期到自己的长期利益的时候,会通过一些非法的途径取得一些激励的事情。

5.高管的薪酬比较隐性,没有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

在我国,只要求对上市公司的的税前工资的总额进行申报,并没有要求他们对薪酬的具体组成进行公司。而且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对于企业高管的薪酬没有进行十分透明的申报,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的构成进行了十分严格的披露,是我国完全没有的。对于我国上市企业把高管的薪酬结构隐蔽了,每个高管只了解自己的工资结构,没有办法起来很好的刺激作用,没有办法很好的调动高管的工作积极性。

三、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的财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制的财务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1.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比较落后

我国还是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已经逐渐成熟,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并且随这行业的垄断形成,一些不正当的竞争使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指标的公正性。另外由于社会注意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导致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没有办法公正的反映这个企业的真实的经营效果。也没有办法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的高管的管理效果。这样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了企业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也滋生了一些企业高管投机取巧的行为,从而限制了企业高管激励效果。

另外,职业经理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对于高管的一些规章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还存在着委任的现象,使企业高管没有竞争的意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显得缺乏约束力。

2.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合理

究其根源,导致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的直接原因很大的程度上与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有关系。在我们国家目前所具备的公司制度里面,基本上都具有“一股独大”的现象,公司最大的股东同样也会加入到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去。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也兼着企业总经理的职责,这种现象存在的比例特别大,高达60%以上,小股东在企业中所占有的股分特别少,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所做的决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从公司大股东的角度来看,公司的拥有人员与公司的经营人员间的联系已经消失了;对于小股东而言,自己手里掌握的股权特比少,在实际决策中,根本不占有话语权,这些小股东只能听命于大股东,或者是出售自己的股权。上市公司的高管权利过于集中,子啊公司内部形成了新的势力,从而进行了内部控制,有时候会出现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的时候。

四、完善我国高管激励制度的措施

1.丰富高管的机制方式,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

对员工的激烈,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激烈,也需要精神上的激烈。物质激烈一般就是发放奖金和福利待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质激烈都是正面的,有时候也需要对员工进行负激励,例如员工再犯了错误时,可以进行罚款等方式的负激励。精神激烈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在企业营造一个特别好的工作氛围,例如对待优秀的员工可以授予各种嘉奖,例如可以给员工提供外出旅游的机会。上市公司需将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以此充分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态度。诸如,企业在给非正式员工发放薪水时,不能单纯的规定每月的固定工资,还应该完善工资制度。关于人员的工资,不应该只包括单纯的基本工资,还应该包括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年底分红和浮动工资,这样使工资具有灵活性,使企业中的财务激励制度更加充分,从而降低企业的费用。

2.严格规定高管的薪酬设计

在分析上市公司薪水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在薪水制度的制定有着很多的不足。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薪酬管理的不断加强与完善,这种种现状表明上市公司在制定薪水制度必须要有者自。一方面,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通过完善薪水制度来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制度的完善与改变;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自主薪水制度的改革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以此更为了留住专业人士以及高级技术人才,并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国家对此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于那些具有完善稳定的薪水制度的企业可以进行放手,让他们自主进行管理;而不是的话,更要放心的放手控制。换句话来说,让公司自主进行薪水制度管理也可以依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薪水制度的改善与改革,以适应企业以及经济市场的需求。

3.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

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套可以起到激励作用的薪资机制,另一方面必须制订一套完善且公正的评测系统。对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想要公平的进行评价,就必须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职务的分析。每个员工的工作岗位不同,那么他的绩效也应该不同。我们需要注重企业运行的真实状况,制定相应的激励的机制。我国的上市公司对员工的薪水发放与市场经济价格都出现失去平衡的现象。大致这种状况的出现就是因为老式的制度的不合理性,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有的企业更是出现“大锅饭”现象。因此,在制度完善方面,就应该加强经济市场的统计与监察,并可以向相关专业行业进行学习,探讨,并制定出与相应单位所适应的薪水制度。在这其中,重要的是个人业绩在发放薪水时所占的比例。

4.强化高管的监督约束机制

加强企业的监督机制和加强企业的约束机制,是规范企业高管激励政策不可或缺的,而这时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没有完善的约束机制,那么激励政策就会变得肆意,但是只是约束吗,却不进行激励,那么企业高管的积极性就会不给严重打击。我们应该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1)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股东大会的作用,对企业高管进行有效的制约;(2)提高公司的审计地位,使其不受企业高管的控制;(3)加强来自银行方面的监督,一般上市公司的最大的债权人就是银行,银行成为了公司利益的相关者,有监督上市公司行为的权利。

5.完善高管的薪酬的信息披露,增加透明度

我国的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结构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我国只要求对上市公司的的税前工资的总额进行申报,并没有要求他们对薪酬的具体组成进行公司,因此高管的薪资的真实性显得让人怀疑。另外,上市公司进行的薪酬的披露也仅仅限于本年度,仅仅是年度总额,不利于企业的股东等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监督。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效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上市公司完整嗜返陌哑笠蹈吖艿男匠晷畔⒔行披露,从而让企业的股东等进行监督,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五、总结

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制度可以充分的调动企业高管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我们应该认真进行总结找出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完善上市公司的高管的薪酬制度,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曲波.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3(12).

[2]蔡家胜.论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激励员工[J].时代经贸,2014(5).

[3]张坤.关于企业员工归属感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3(10).

[4]司娜.浅析现代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J].北方经济,2013(24).

[5]孙冉.事业单位优化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建议[J].中国经贸,2014(12).

[6]高明华.2009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7]聂德刚.如何正确使用股权激励[J].中华财会网,2004.

[8]高晓博.经理激励与股权期权[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9]刘佳佳.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约束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国际商务认知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 国际商务专业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15-02

信息化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个大趋势深刻影响并极大地改变了外贸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业态,跨境电子商务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强劲发展势头,因此被视为我国对外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能迅速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或许能有助于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笔者拟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成果,针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就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培养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提出建议。

一、信息化背景下外贸行业的发展现状

2012年,我国外贸增速为6.2%,同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强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对于实现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商务部外贸司的数据显示,跨境电子商务创造了外贸新的增长点。2012年,B2C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0亿美元,年均增幅在50%以上。B2B成交额达到1000多亿美元。专家表示,在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并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外贸方式转变、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都有重要推动作用。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是外贸发展的一种新兴贸易业态,因而商务部对之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近年来择优认定了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中国制造网和中国诚商网等若干家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商务部重点推荐的开展对外贸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2013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多种贸易方式,积极研究以跨境电子商务方式出口货物(B2C、B2B等方式)所遇到的海关监管、退税、检验、外汇收支、统计等问题,完善相关政策,抓紧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2013年8月29日,商务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要积极研究、解决以跨境电子商务方式出口货物遇到的有关问题,推动电子商务跨境发展。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向方面的问题。目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还是着眼于为传统涉外型企业培养、输送人才。笔者所在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就是培养具备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能从事国际市场开发、进出口业务操作和国际货代与报关等岗位技能与知识,具备本行业职业操守、德才兼备的高级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而在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外贸企业现在最大的困境是急缺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手,缺乏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经验的涉外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却很少考虑到这些外贸企业的需求,没有很好地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以顺应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校内外实训条件方面的问题。目前,各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训条件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未能发挥应有的职能。因此,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重任就落在了校内实训基地上。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通过构建仿真的工作环境,然后配备电脑、办公桌椅以及其他的仿真条件,让学生在电脑中运行以案例驱动的仿真实训软件。由于人才培养方向的限制,各高职院校主要是将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配套课程,在内容安排、时间安排方面还比较传统,主要还是根据外贸企业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来设置,虽然增加了一些软件的操作,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相反,有时学生还过于依赖指导教师的讲解,容易按部就班。由于实训课程缺乏灵活性、激励性、实效性,学生已逐渐对这类实训产生抵触情绪。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由于仍属仿真模拟阶段,与实际工作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无法实现“零距离”对接。

(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背景下,外贸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和多变。在具体的国际交易中,这个行业又涉及复杂的程序和交易惯例,以及法律适用的选择。因此,外贸从业人员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面临财货两空的风险,所以外贸从业人员除要熟练掌握系统的外贸专业知识和外贸实际操作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由于目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重活动开展、轻教学过程,重技能开发、轻思维训练,导致对学生创新能力、逻辑思维的培养不足。此外,由于一些任课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不高,在其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成才模式、自己掌握的企业经验去“复制”学生,而这也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培养,甚至受到压抑或遭到扼杀。这些都会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创新能力的不足而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紧跟时代步伐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最终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能否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地设置课程。在充分做好企业用人需求的调研分析基础上,可以根据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以及中小型涉外企业快速转型发展的需求,在培养传统外贸高技能人才的同时,适度增加对具备实战能力的电子商务外贸人才的培养,即培养“能熟练使用网站搜索工具及浏览英文网站”、“熟悉各网商平台产品上传规则、技巧、交易流程,扩大交易量的方法和技巧”、“熟悉各网商政策和规定,并能运用于店铺日常经营当中,能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争议”、“熟练应用各种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电子商务外贸人才。为此,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就要在保证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基本教学量的前提下,增加实用性强的专业选修课,比如“外商网店运营专才”、“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及网站开发”、“网络营销及综合实践”等。为了更好地按企业需求来培养电子商务外贸人才,可以和一些校企合作企业,按照模块共同编写应用型校企合作教材,以增强教材的适用性。

(二)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内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更多体现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而对于学生外贸技能的培训只能依靠校内实训基地。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可以尝试与一些已经转型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进行合作,把他们的一些工作内容转移到学校内,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设计和创新一些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实习项目。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扩大他们的业务范围,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实现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前文所述,可以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专业选修课,比如“外商网店运营专才”、“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及网站开发”、“网络营销及综合实践”。那么在开设“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网页设计及网站开发”这些课程的同时,就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方那里得到一些真实的项目,为企业进行网站的设计、日常维护,为企业的产品拍照并进行图片处理后上传至企业网站。在开设“外商网店运营专才”、“网络营销及综合实践”这些课程时,可以从企业那里得到一些相关的真实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经营理念、经营风险的认识,加深他们的创新应变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专业教师的工作经验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咨询建议。

(三)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提高教师创新意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能否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完善实训课的建设必须以教师素质的培养和建设为基础。一是加强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转变,真正践行“理实一体化”。担任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应做到这点。二是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尚属新兴的贸易业态,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都缺乏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因此为了有效实施新型贸易业态的人才培养,专业教师必须多利用寒暑假到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公司进行业务学习,熟悉跨境电子商务的各项业务技能,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处理企业所转移的工作项目,才能引导学生处理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三是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培训、进修,多与发达地区同行切磋,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学习他们在学生创业方面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参加各种跨境电子商务国内学术会议,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获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前沿知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晓鹏.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创业教育的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

[2]林存文.就业导向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岗位群分析的一种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3]顾国盛.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3(5)

[4]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创新[J].对外经贸实务,2012(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