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科学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级科学教案范文第1篇

[教材分析]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了一定的天气知识,本课需要找准三年级学习的起点。同时,作为单元起始课更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预留学习空间。通过聚焦问题、答疑解惑、天气观测方法学习、记录天气日历四个环节,让学生经历发现困惑、解决困惑的过程。同时,通过学习气象学家所作出的贡献,培养坚韧、严谨的科学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记录天气日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练就持续学习的韧性。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学生对于天气的认识往往局限于感官的感知,主观性较强;亦或是父母、天气预报等对于天气的描述,认识比较粗浅。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知道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是发生在大气圈内的。

3.知道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麻烦,甚至是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判断是否需要带雨伞,学会以降水这一标准区分天气。

2.经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的过程,了解天气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多种感官与工具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2.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的坚毅品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提出与天气相关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难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天气日历”的制作。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磁铁、天气日历班级汇总表、汇总表2张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创设情境,区分天气。

1.同学们,小明班明天要组织去动物园秋游,大家在制定物品清单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些同学觉得需要带雨伞,另一些同学觉得不需要带雨伞。你觉得需要吗?说说理由。(预设回答:需要,可能下雨。/需要,遮太阳。/不需要,不下雨,带着重)大家意见也不同意,你们还需要什么信息能够做出判断呢?(预设回答:天气预报)

2.出示天气预报图,现在你们觉得需要带雨伞吗?(预设回答1:不需要,没有下雨。)问:你是从哪里知道不会下雨的?(引出“天气图形符号”)(预设回答2:需要,遮太阳。)问:大家觉得用雨伞遮太阳好吗?出示雨伞,简单介绍,确定雨伞更适合在下雨天或下雪天使用。

3.回顾天气类型。那你还知道哪些天气需要使用雨伞,哪些天气不需要呢?板书记录。

4.小结:大家了解的天气知识真不少,看来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二、问一问——整理感兴趣的天气疑问。

1.现在我们整理了这么多天气类型,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有关天气的知识呢?(预设问题:1.什么是天气?2.天气发生在哪里?3.同地不同时的天气一样吗?4.同时不同地的天气一样吗?5.什么是灾害天气?)

2.大家列举了这么多的问题,哪位同学可以帮忙解答?请举例说明。需要老师提供一些资料帮忙回答吗?

三、学一学——了解观测天气的方法,制作天气日历。

1.相信大家对于天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平时都是如何了解天气的呢?(预设回答:天气预报)

三年级科学教案范文第2篇

【教材分析】

《植物的一生》一单元四课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本课《植物结果了》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在经历了前面较长时间种植后,交流分享的一课,在这一课学生要学会自己整理前期记录的种植记录表,再来课堂上做交流。通过交流与比较西红柿和黄瓜的生长过程,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紧接着通过找西红柿和黄瓜的种子,初步认识果实的构造,懂得辨别果实,辨认植物的可食部分,巩固对植物各部分的认识,最后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们对植物的利用情况,认识植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级《多姿多彩的植物》这样一课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初步认识和二年级《栽小葱》这一课对植物生命需求的初步探究后,对探究植物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热情,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让学生对植物构造、功能、生命过程、植物资源的利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本课《植物结果了》更是带领学会认识了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学生在这一课会很有成就感。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知道我们通常食用植物的哪个器官。

4.认识植物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科学探究:

1.通过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找出西红柿和黄瓜生长过程的共同点。

2.能利用果实的特征辨别果实和非果实。

科学态度: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调查身边特殊的植物资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周围的植物资源,认识到植物的价值。

【教学重点】

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找出果实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各种植物的部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过程吗?能不能按顺序说一说?

学生发言

2.揭题:是的,植物的一生开始于一颗种子,发芽,生长,开花,最后结果,那么你们种下的西红柿和黄瓜结果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植物结果了》。

二、成果展示

1.谈话:同学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种植和记录,一定有不少丰硕的成果想要跟大家分享,下面我们请小组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小组展示种植记录

2.谈话:同学们的种植记录都非常的精彩呢!下面我们选取了两组种植记录,请大家认真再看一看,小组讨论一下,西红柿和黄瓜的生长过程有没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汇报

三、探究植物的果实

1.谈话:西红柿和黄瓜都经历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之前我们已经研究过了他们的种子、根、茎、叶,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他们的果实。

出示西红柿和黄瓜

2.活动一:观察果实的内部结构

谈话:请同学们从中间切开果实,认真观察,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小组实验汇报

3.教师补充:切开西红柿和黄瓜我们会发现种子就包裹在果实中间,而包裹在种子外面的,生活中我们叫做皮和肉的部分,科学上我们统称果皮,所以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组成的。

4.提问:那么如果西红柿和黄瓜要繁殖后代,你们觉得那些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呢?

学生讨论发言

5.小结: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

四、应用

1.提问: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果实的特点了呢?你能不能从下列食物中找出哪些属于植物的果实?

多媒体展示甘蔗,胡萝卜,花生,苹果,香蕉,蚕豆,豌豆荚等

小组讨论分类

2.谈话:看来呀,植物身上并不一定只有果实才能作为我们的食物,你们能说说,多媒体上的这些食物它们分别是植物的哪个部分吗?

小组讨论发言

五、拓展

1.谈话:植物除了能为人类提供食物之外,还未人类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你们知道人们都利用植物做了些什么吗?

三年级科学教案范文第3篇

千克和克

第1课时

认识千克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从而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预设:2分钟)

猜一猜:哪一盒重?哪一盒轻?为什么?

①大小不同的两盒物品。(大的重,小的轻)

②大小相近的两盒物品。(小的重,大的轻)

引导:有时光凭眼睛看,看不出来,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板书:掂一掂)指出: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

掂一掂:分小组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感悟哪袋重?哪袋轻?并说一说。

指出:在数学上,一般把物品的重量称为质量。(板书:质量)要准确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要用秤称一称。(板书:称一称)

二、自学例1。

(预设:20分钟)

(一)认识千克

1.导学单1:(时间:3分钟)

自学书本第29页“试一试”以上的部分,自己试着口答28页上的问题。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①称一般物体有多重,通常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表示?

②在左面台秤的秤面上看到了什么?右面台秤的秤面上指针指着数字几?表示什么呢?

③在秤面上指一指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

3.全班交流。

哪些问题小组里还有疑问的或有争议?给予适当点拨。

导学要点:

1.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

2.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几,就表示这个物体重几千克。

追问: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二)建立1千克概念。

1.导学单2:(时间:5分钟)

小组合作:

①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的大米。

②边数边称出1千克的数学书大约有几本。

③边数边称出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几个。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

导学要点:同样1千克鸡蛋,鸡蛋越小个数越多,鸡蛋越大个数越小。

②想一想:1千克鸡蛋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约有几个?

(三)感受几千克。

1.称一称你书包大约多少千克?

专家建议: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书包重量最好不要超过2.5千克;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不要超过3.5千克,否则会影响骨骼的发育。

2.拿出或放进一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并拎一拎。

三、分层练习。

(预设10分钟)

(一)适应练习。

1.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1题。

思考:下面袋里的食品各有多少千克?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着1千克上呢?为什么?

点拨:好多物品的包装袋上都标出了该物品的质量,所以要知道物品的重量,除了掂一掂、称一称,有时还可以直接看标注。(板书:看标注)

2.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载重量是指能负担的重量。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二)比较项练习。

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3题。

指出:生活中我们再称一些蔬菜水果或其他东西时,往往不能得到整千克数,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大约几千克”来表示。

引伸: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创编练习。

1.判断。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2)1只乒乓球约重2千克。(

(3)1千克=1公斤。(

(4)2袋奶粉约重1千克。(

指出:要正确运用单位。

2.口答:1袋大米100千克,倒出一部分后还剩76千克,倒出了多少千克?

点拨:求部分数用减法。

四、课堂总结

三年级科学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将基础知识;融入案例;击破考试重难点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31-011.问题的提出,如何组织复习课教学一直都是高三生物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复习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难点:一是复习课的内容,学生都已学过,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上新课,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做"炒冷饭"式的重复。二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未必都掌握,尤其是旧知识用于新情境中,学生往往对旧知识的重组或者知识间的联系及应用缺少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旧知识进行深化、拓展、重组。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以真实的"案例"为核心.精心设计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回忆和构建知识网络;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旧知识的再现和应用;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面就以高三生物复习专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例,简述具体案例教学的过程,供各位同仁参考。

2."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案例教学的过程

2.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袁隆平田间观察稻苗的图片和获奖情况,从袁隆平的实例导入,很自然地与课题联系起来,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

2.2主题探究引入目标。师:假如现在给你一亩耕地,让你来耕种。请用你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规划,如何才能使年终收获的农作物产量最多?

师:看到这个问题,大家可能会感到无从着手,其实在你平时做过的题目中已经向我们暗示了一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请看下面的一道例题。

[探索一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例题: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研究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

师:请你解释为什么干重在12天之前逐渐减少,而12天之后为什么又开始增加?(学生回答)总结:在大规模生产的时候,通常是前一种作物还没收割的时候,就在垄沟中播种下一种农作物,这样当前一种作物收割时下一种作物已经长出小苗,我们称为套作。(出示图片)

师:还有哪些措施能让你这一亩地的产量提高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探索二培育优良品种的方法]

师:当然,如果有现成的优良品种你直接选育就行了,如果没有,那么就需要培育优良品种,哪些方法能培育优良品种?(小组讨论)师展示措施,并提出以下问题:组织培养能培育出新品种吗?上述方法谁能定向改变遗传物质?上述育种分别属于什么水平的改变遗传物质?(师生一起总结整理比较各种育种的原理、常用方法、优点、缺点的表格)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解决了优良品种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要向地里种植,那么种植的时候是不是种得越密越有利于提高产量呢?

[探索三合理密植]

师:为什么要合理密植而不是越密越好呢,请大家跟我一起看这样的一个题目。

师:右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请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师:通过分析曲线你认为叶面指数为多少。才能使农作物的产量最大。如果超过这点农作物的产量为什么会下降?

师:密植的目的是要增加有效光合作用的面积,其实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在种植的时候还会考虑到风向等问题。

[探索四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指物体的生长发育的阶段,水分代谢,遗传特征等。外因有哪些?(生讨论)

师:我们 的理想状态是想保证各种外界因素,但实际生产中未必都能实现,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分析主要的限制因素。解决主要矛盾。请看下面的一道例题:

师:在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下研究温度和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得到如下曲线,请据图2分析:

(1)在P点之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2)Q点之后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3)P点与O点之间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探索五生态因素的影响]

师:此外,你种的这亩地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它属于哪种类型?这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谁起主导作用?

师:既然是人起主导作用,所以农民就要中耕松土,这样有利于根部呼吸,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就要采取合理灌溉等保证非生物因素被植物充分利用。此外田间的杂草和一些以作物为食的害虫,它们与你的作物之间属于什么关系?(生讨论发言)

师:杂草可以人为地拔掉.也可以用毕长素类似物等方法去除杂草的竞争。但是病虫害怎么办?采用什么方法更好呢?

三年级科学教案范文第5篇

一、我会填空。(5~9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1分)

1.四边形有4条(

)的边,有(

)个角。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

)边形,都有4个(

)角。长方形的(

)边相等,正方形的(

)边相等。

3.(

)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

)。

4.用6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或(

)分米。

5.下图是一个长方形。

(1)若在图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2)剩下的图形是一个长方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6.将一根围成长方形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铁丝无剩余),这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

)相等。

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

8.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

)倍。

9.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10.填出各边的长度。

二、我会比较。(在里填上“>”“

1.

图①的周长图②的周长

2.

图③的周长图④的周长

3.

图⑤的周长图⑥的周长

三、在下面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形。(每题5分,共10分)

1.画一个周长为12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周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

四、我会解决问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一块长方形果园,长64米,宽26米,李伯伯绕果园走一圈,要走多少米?

2.

这个花圃的边长是多少米?

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3分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4.张奶奶靠墙用篱笆围了一块长8米,宽5米的长方形菜地,至少需要多少米长的篱笆?

5.一张长方形纸长40厘米,宽25厘米,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案

一、1.直 4

2.四 直 对 四条

3.封闭 周长

4.14 10

5.(1)4 (2)4 2

6.周长

7.16 1 8.4

9.14

10.

二、1.= 2.> 3.

三、1.略。 2.略。

四、1.(64+26)×2=180(米)

2.32÷2=16(米)

16÷4=4(米)

3.3×4=12(分米)

(12+3)×2=30(分米)

4.8+5×2=1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