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绿色生活的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设计;生活;创新;环境
设计与生活是像鱼和水,不能分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食品,服装,设计更是比比皆是。设计将用他独特的想法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是快乐的。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设计的灵感。设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生活中处处都有设计,没有设计就没有我们所需要的生活。
设计是设计师表达他们想法的工具。用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意的想法相互结合,设计出为了生活的美好的东西。设计必要的条件就是要充满着激情和活力。这样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青春的气息。
一、设计和生活
设计是一种态度,是勇于改变现有状态的想法。我们的设计要面向于大众的需求,设计艺术感和创意的相互结合。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设计的。
设计的灵感和创意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个景物,每一个事物,每一个细节,从生活中获得灵感,设计之路就会非常的广阔。我们不必拘泥发散自己的思维,带上一双善于发现事物的眼睛,去捕捉所有美的设计想法,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人们最初的需要只单纯在最简单的实际的应用,但是随着发展和变化,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了解了自己应该需要什么。设计每天都在改变着我们对于他的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设计,就如生活中到处可以寻找到美一样,发现的眼光设计的眼光去欣赏我们的生活。生活在设计中无处不在。
设计的特点是服务生活与人为本,时时刻刻都要关注于人们的需要。尽最大的可能满足于人们的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的审美的要求。
作为一名设计师责任是非常重要的。不经意的一个设计,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变化,也可以说,设计师的品味决定了我们生活的品味。我们也应该去认真的去体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带有一种设计的感情。
二、设计和创新
创新,就是用一种新的思维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和现在的科技相关的成果来表现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创新是一个独特和创新的思维,设计更方便生活,让生活成为更有趣的事情。
设计与创新的学习是有很多不同的路的,这些是由创新设计的多元文化结构决定的,在学习创新设计领域之后,你以前所经历过的都将影响到你的学习。在各个行业的都是紧密相关的,创新设计是要具备综合素质和技能的人。
关于创新设计大家并不陌生,事实上我们每天几乎都有这样的讨论,聚集在某一个地方,一大群人,带着共同的兴趣和目的。发散着自己的大脑,尽情的思考。倡所着欲言。发表者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稀奇古怪的想法,多多的观察生活中细小的不经意的小东西,都会给你的设计带来灵感。创意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东西。让我们更热爱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具有趣味性。
三、设计和环境
对于设计,我们应该更多的绿色,环保。不只是外观是更适用于现在,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降低服务的成本,在生活中更加的适用。
今天,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迅速增长,自然资源短缺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利用自己的生活环境危机造成的。除了工业,农业和其他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损害,使大量的垃圾,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
在现在告诉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正在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随着全球的环境问题得日益恶化,我们也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因此,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能只单纯考虑使用的功能,还要考虑到后续的环境问题。
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设计,我们应当提倡绿色设计,绿色生活。我们应当做一些简单的装饰,不是说不重视包装,而是要巧妙的利用原材料做包装和创意的想法做出符合大众品味的设计。我们设计也需要更多的绿色,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使生活更加的自然,舒适。我认为人们还是应该追求亲近于自然的设计。绿色生活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绿色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节约能源的设计。换另外一个角度说,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一次设计和二次的在设计。从而做到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对于美院学生的我,每天和铅笔橡皮,颜料等美术用品打交道。 我们所用的颜料可用天然无污染的可降解的燃料。对于以后的设计师,要设计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并且可以节约木材。会是找出另外一种替代的绿色材料。
四、总结
设计是一个综合的学科,设计是对生活的一种信念。目的就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设计具有风格,具有艺术性,具有创新的精神,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设计还要具有绿色意识。人们生活的变化,设计也会在改变。设计师创造出了新生活,也创造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设计。
生活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的进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设计。没有设计就没有了我们所享受的生活。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必须使得我们的设计更加的贴近生活,服务生活。高品质同时带给人们的是精神生活的渴望。生活中的设计必须既要兼顾实用性,还要兼顾到美感和艺术性。生活是永恒的设计也是永恒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的。
参考文献
[1] 莽萍主编.绿色生活手记[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2]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一、教会学生获得写作内容的知识,即作文教学要教学生“写什么”。
写文章就是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看法,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因而,“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是放在作文教学中的第一位的。内容决定形式,这是亘古以来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指出:“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作的。而这原料是否合理与完好,倘若不经考定,或竟是属于负面的也未可知,那就尽管在法度、技术上用工夫,也不过虚心耗力,并不能满足写作初愿。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3]叶圣陶先生的话深中肯綮,十分突出地强调了“写什么”的重要性。正是基于这一共识,教育部制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4]
从中学生写作实际的情形来看,“写什么”一直在困扰着他们。确如“绿色作文”的倡导者赵谦翔先生所分析的,由于某些惟分是图的家长的怂恿,由于某些惟利是图的媒体的诱惑,由于某些惟考是图的教师的误导,当今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受三种流行病的侵害:“一为‘贫血’――亲情冷漠,激情偏执;二为‘缺钙’――胸无大志,意志薄弱;三为‘脑膜炎’――缺乏理性,跟着感觉走。”[5]这样就导致中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积累不足,作文的原材料十分贫乏。没有丰厚的积淀,就没有作文的悟性、灵性和个性,那种“技巧性”的东西自然也就运用得很笨拙,写出的文章就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很空洞。因此,我们应该以“教什么”为主导思想统领作文教学,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领域,关注学生的认知层次,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生活,以和善之心对待生命,以细微的感受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真善美与假恶丑,以健康的情感徜徉在书页之间。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了,情感领域活跃了,认知层次提高了,便会萌生作文的欲望,灵活运用一些作文的技巧了。
作文教学重在教“写什么”不是指在选材范围上画框定调,而是帮助学生凿通生活的源泉,唤起学生对作文本质意义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体悟生活的情感与主动性,指点学生到生活(也包括书本)的广阔原野去获得精神营养,引导学生说出“诚实的自己的话”。[6]具体来说,可以进行四个方面的“对话”:与自我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把自己内心对世界对生活的真实看法展示出来;与自然对话,投身大自然的怀抱,观察自然的形态,用感受人与自然的感情;与社会对话,学会与周围同学、老师、家长交往,能够关注社会上的一些重大事情,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大师对话,多读关于大师的传记作品,多读大师们留下的经典著作,通过参考与自我反思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使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能更加正确和积极。
二、注重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
学生很多时候不是不知道议论文的结构,也不是不知道议论文要拿高分应该在文采、内容和立意的深度上面做功夫,但由于东源县学生的阅历和生活背景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视野不够开阔,要想改变学生写作表面化,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
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应该注重因果关系、所属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和对立关系这五大方面。比如:小草的力量是巨大的。
运用因果思维:小草的力量是巨大的,是因为:
有弹性,能屈能伸。
有韧性,不达目的不罢休。
有耐性,能坚持“长期抗战”。
耐热、耐旱、耐寒。
不怕践踏、摧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不畏贫瘠,无须呵护。
运用所属思维,小草的力量是巨大的,属于小草生命个体的有:根、茎、叶、花、泥土、露水……
运用递进思维(包括逻辑递进,程度递进,时空递进),小草的力量是巨大的,进而言之:春天破土出芽,夏天蓬勃生长,秋天枯萎凋零,冬天衰败腐烂(时空递进)。冲破泥土,冲破墙壁,冲破岩石(程度递进)。力量巨大,不惧艰难,生生不息(逻辑递进)。
运用并列思维,小草的力量是巨大的,那与此同类的其它植物又如何呢?肥沃田野中的草、贫瘠土地上的草、压在瓦砾和石块下的草、爬在地皮上的草、甘草、水草、碱草、野草、含羞草、乌拉草等等。
运用对比思维,小草的力量是巨大的,与此相对:小草的身材是矮小的、小草的地位是卑微的、大树脆弱易亡、最高的植物-杏仁桉:高达150米,但对土壤要求极高,只有澳洲才能生长等等。
这种思维训练侧重引导学生的思维宽度,只要学生愿意开动脑筋,老师在大方向上把握,要求学生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并且对学生的答案不做对与错的判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不能放弃对作文的教学,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会他们如何选择写作的内容,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在训练中提高的。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自序1
[2]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第5、6页。
[3]陈亚丽.纹章学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204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绿色化学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活的环境。绿色化学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指明了方向。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体现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是时代给化学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一、中学化学教学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教学实验现状调查分析
本次实验对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实验中学初三年级其中的三个班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5份,回收有效调查145份,有效回收效率是93.6﹪。
1.结果分析
(1)对绿色化学的态度
“你知道什么是绿色化学?”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5.5%的学生是听说过绿色化学的,并且其中有47.6%的学生不仅听说过绿色化学,并且对它很了解,只有14.5%的学生从没有听说过绿色化学。“你喜欢绿色化学吗?”调查结果显示:有9﹪的学生不喜欢绿色化学,有41.3%的学生选择了一般,选择喜欢绿色化学的只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从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都听说过绿色化学,他们可能是从各种媒体中听说过,也有可能是从任课教师的教学中听说的。可见,绿色化学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代名词,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对绿色化学的概念以及绿色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之间作用不清楚,才使一些学生不喜欢绿色化学。
(2)学生对绿色化学的了解情况
“你认为‘绿色化学’‘绿色食物’中绿色是什么意思?”“下列属于绿色措施的是 ”“你是怎样处理不要的废电池的?”和“你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的?它是否属于绿色措施?”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是有绿色意识的,也具备环保、节约资源和重复利用资源的常识,对生活的常识比较了解。
(3)中学化学教师对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视情况
“你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过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吗?”“你在实验过程中是怎样处理废气的?”“在实验室,你的指导教师是否特别强调过废气和废液的处理方法?”和“你知道什么是三废吗?”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中学化学教师都有绿色化学教育的意识,但不重视绿色化学教育。
(4)学生对周围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对“你是否关心过环境污染的问题?”“你认为实施绿色措施能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吗?”和“你认为周围的环境中最大的污染物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周围环境污染问题是很关心的,也对周围的污染物很了解,并且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
(5)对学习绿色化学知识的态度
“你认为中学化学课堂中有必要增加绿色化学的教学吗?”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7.2%认为在已有的化学教育基础上很有必要增加绿色化学教学,这样有助于学习绿色化学;仅有2.8%的学生认为在已有的化学教育基础上增加绿色化学教学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没有学生选择“没有必要”这个选项。从这调查结果可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学习绿色化学知识的欲望。
2.总结
从上述结果分析中得知:一方面,学生对绿色化学只是听说,并没有详细的了解,只知道绿色化学与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有很大的关系,并不知道绿色化学的作用是什么。另一方面,在这个提倡绿色的时代,学生对生活常识中的绿色比较了解,对周围环境污染问题比较关注,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有环保意识。在中学课堂中,学生对绿色化学知识的求知欲很强,但由于目前学校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问题,学生并没有学习到全面的化学知识。
二、发现与结论
1.从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绿色行为
注意从实验的细微处发现学生的绿色化学行为。例如:绝大部分学生不再将实验后的废渣直接倒入下水道中,而是把废渣倒入教师指定的废液缸里。这是一个绿色行为,从这行为中可以看出学生具有了绿色化学意识。再如: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绝大部分的学生不再像第一次做实验时那样加入很多的二氧化锰,说明学生有节约资源的意识。
2.从调查问卷中看出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和行为
从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渐渐有了绿色化学的意识和行为。在本次的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选择出最合理的选项,大多都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3.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也看出了学生对绿色化学认识的变化
学生从开始对绿色化学的模糊到渐渐的对绿色化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绿色化学的看法也渐渐在改变,从开始的不了解、不在意渐渐转变成喜欢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教育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我国的绿色化学教育还在起步阶段,因此在中学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是一个持久的任务。绿色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教师将传授绿色化学知识的重担挑起来,带动学生的绿色意识和环保意识,绿色化学教育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以条理性梳理生活的乱绪
光良在学院里担任着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除了对自己油画专业的钻研以外,平时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务,大部分事务都有必须完成的期限,很多时候这些期限都是紧迫的,这就意味着他的时间是有限的,在紧迫的期限内他不得不在同一时间段里处理不同的几类事情。光良一直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心态, 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他往往能保持冷静,把事情有条理的分析好再进行处理。他会按照轻重缓急、有逻辑地安排到位,逐步处理,做到一切尽在掌握。光良做事有逻辑、有耐心、很细心。光良的淡定从容、有条不紊不仅体现在对人对事中,也体现在他的艺术领域里,体现在他对艺术的理解、展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之中。
光良热爱风景写生。写生是借由对大自然的挖掘,寻找自己的感觉和绘画语言的一种途径,是画家们汲取灵感和手段的重要方式。所以很多画家都通过写生来提炼自己的绘画手段,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悟来磨练自己的心智。光良也不例外,通过认识自然、挖掘自然,从而寻找自己、认识自己。他采风和写生的机会很多,有时和一帮朋友背着画具就出发了,有时是带学生下乡写生,有时是应艺术机构邀请外出写生。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对风景写生很着迷,这些年下来,除了广西,他还去过陕北、山东、湖南等地写生。
在写生的过程中,先是对当地的人文特色、地理地貌、建筑特点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和了解后他才开始动笔的,因此画面中体现出来的内涵有独特的一面。在面对繁杂的自然物象,他总是能选取合适的视角,妥善地把它们安排到画面上。同时,他还化零为整,哪怕是多么繁杂、细碎的事物,他也总能概括出色调、色块、点线面节奏、黑白灰布局,使它们简约而不简单。概括能力是绘画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光良作画的条理性和概括性,应该得益于他多年的生活历练所得。
以热情的态度感悟生活之美
朋友都说光良是个热心肠,关心兄弟、同事。事无巨细,从艺术发展到评定职称,从学习工作到恋爱婚姻他都会帮忙出谋划策,能帮就帮。在家里,光良会时常提醒母亲注意身体,有新鲜玩意儿,都拿给母亲瞧个新鲜,逗母亲开心。每次出差一定交代好照顾母亲的工作,一天工作结束一定有一通电话报平安。
光良很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大街小巷可以带你逛个遍,没事的时候我俩骑着摩托走街串巷地去兜风,感受空气的流动。光良很讲究吃,南宁的地方小吃,他都能帮你找到合适的地方品尝。
每次写生回来他都会跟我说一些当地趣闻,或者写生时发生的趣事。那种情绪的波动揭示着他内心的喜悦,因为写生而喜悦,因为在写生的过程中寻找着自己而喜悦。
光良的绘画多以平凡朴实的田间景色为主题,表达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他生活的这片红土地的热爱。在他的眼中,土地是滋生万物的母亲,勤劳的农民们在母亲的怀抱里耕耘着、生活着……开心、幸福、希望、痛苦、悲伤、怨恨、失望……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包容在红土地的怀抱里。在这里,一切都会得到平复,恢复到平静美好的状态。而他也是这红色土地的儿子,他享受着母亲的滋养,欣赏着红色土地的万物。那葱葱郁郁的从红色母亲怀抱里生长出来的绿,是光良最爱表达的颜色。多么神奇的颜色!如此深沉的红色竟生出喜人的绿来!层层叠叠、不同的、闪动的绿,让人不自觉地开怀起来。是的,哪怕是自然中一点点令他感动的楼房、小溪、色彩……他都会努力去表达,寻找自己、表达自己。“我想我要做的就是好好表达大自然的赋予,爱自然、爱生活,通过画面找到并尽力将这种打动我的东西变得贴近自然,贴近自我。”他执着地在色块中追寻着,用色块去表达,在色块中琢磨。他酷爱绿色,所画的绿被朋友们说是“光良绿”,其实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啊!光良的作品中还会有大大小小的点,那些点像是跳动的音符,吟唱着光良对生活的热爱。
在生活的洪流中把握自己
光良在微信中转了一段话:“人生就是:定性,知事,选梦,遇人,择城,终老。”说明他对生活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在艺术上,他也重视内心对作品的感受,不会被已有的评价所束缚。光良有自己对艺术的看法,也执着于自己的追求。当然,他也经常会和师长们、朋友们对艺术进行探讨。
光良喜欢霍克尼、卡特琳、里希特的作品,他会把他们的画册放在书桌、床头、茶桌旁边等随手能拿到的地方,随时都准备进入艺术的饕餮盛宴。光良会盯着自己喜欢的作品看一个上午,仔细感受画家通过画面表达的个人情感。相对于技法的探索,光良更注重的是画家精神领域的探究,他觉得大师的作品之所以能成为大师,不仅仅在于独特构图、色彩或者技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大师赋予作品的精神力量,画家通过作品想要表达的感情。他说:“大师之所以成功,并不在于独特的技能,而在于尽力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也许在尽力表达的过程中,这种特殊的感受赋予了画面独一无二的魅力。” 光良认为:“画画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而应该是为了自己!为了寻找自己、抒发自己、表达自己。”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023-01
摘要:旅游业是地方政府的一大支柱产业,各地政府纷纷在旅游业上下足功夫,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可目前的现状是开发了生态旅游资源,但保护资源环境力度不够,实际上是用破坏环境的代价来发展经济。那怎么处理好发展旅游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环境 发展旅游 保护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游赏的对象。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笔者就此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生态环境环境优美,资源才能转化为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
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生态环境优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最后,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旅游业的发展,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XXX到此一游”的标志,希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