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检验技术;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生物安全是研究各种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及对生物危害进行有效控制的理论及技术措施的新兴边缘学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containment for laboratories)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毒素时, 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感染,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1]。针对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教育现状, 为此,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探讨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1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现状
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教育的现状是由于医学检验系列规划教材中存在着重“临床检验”和“质量管理”, 但对于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提及较少, 多只言片语, 直接导致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习时暴露出对检验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标准预防的概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等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缺乏, 体现在临床实习中存在不懂自我防护、不按检验科操作规程和制度办事, 例如:不戴防护口罩、帽子、手套, 发生标本洒漏、皮肤破损、锐器损伤、标本污染等意外事故, 穿工作服进入休息间等。有调查显示:学生在回答“标准预防”概念正确的只有10.6%[2]。医学检验专业人员工作性质特殊, 日常工作中要直接、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随着HBV、HCV、HIV、肺结核等发病率的不断上升, 危害检验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也日益增加[3]。
2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紧迫性
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之后,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视,临床医护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已将增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 国务院和卫生部分别颁布和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 如国务院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卫生部制定了《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卫生部令第50号), 湖南省卫生厅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湘卫科教发2010年8号), 这些都充分说明强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 解决的办法及措施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申子瑜教授曾经撰文指出:目前, 实验室安全防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软件建设, 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认识, 是能否搞好生物安全防护的基础, 只有认识到位, 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并付诸实施[4]。针对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紧迫性及现状,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强化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的认知,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防护教育是医学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职责。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加强了在专业课程中对学生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 强调了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着重讲解了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生物安全水平的分级、安全屏障及要求;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等。通过学习我们必须让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
(二)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安全教育 带教老师在掌握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标本的来源、微生物致病力、传染途径、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基础上, 制定相应的检验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实验室的废物处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及免疫学阳性标本的保存以及使用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学生进入临床检验实验室, 首先老师要讲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规章制度及学生应该注意什么, 并讲解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尤其是接触未知标本或一些探索性试验项目时, 可能会出现难以解释的情况, 对此老师一定要告诫学生, 使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2)在实验的过程中带教老师注意巡视, 认真指导、监督, 要经常提醒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 规范操作。
(三)对实习前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安全防护知识的考试、考核 2002年12月, 经卫生部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 开创了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新篇章。我国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我国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GB19781-2005/ISO15190: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办法》(第32号)等[5]。
本校对于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以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系统学习, 在此基础上进行医院感染的慨念、六步洗手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哪些操作应穿防护衣、临床实验室的废物正确处理、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检验科安全防护级别、哪些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标准预防的慨念、哪些操作可产生气溶胶、生物安全图标的识别、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等生物安全知识考试, 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实习单位的随访, 对本校医学检验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掌握很满意。
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开展在检验专业学生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教学, 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期间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增强其自我安全意识, 将促进检验专业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有效减少实验工作中生物危害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教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1.
[2] 贺志安,张晨光,赵庆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44.
[3] 邓云清,罗碧茹,李艳华.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现代预防医学,2005,32(6):670-672.
[关键词] 检验科;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 R1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2(b)-131-01
检验科工作的医学检验人员长期接触大量的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体液等各种临床检验标本,而这些血液标本是重要的潜在生物传染源[1],它们都是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这些具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在工作中稍有疏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为了避免检验科工作人员工作中造成生物污染,探讨检验科工作人员卫生安全防护的措施和漏洞,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针对商丘市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为调查对象,进行突击检查、深入调查。
1.2 调查内容
检验科工作人员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情况,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2 结果
2.1 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及合格率情况
见表1。
表1 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n(%)]
2.2 18家医疗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管理情况
见表2。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情况较差,防护服合格率为0,而防护眼罩合格率为5.00%;鞋套使用率为16.66%;手套使用率为55.55%。综合分析,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淡薄,对合并生物污染无心理准备,对卫生安全防护暴露处理方法、流程不掌握。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准备情况较齐全,但深入调查可以看出很多是流于形式,卫生安全防护培训及记录较差,合格率为27.77%,充分说明了个人防护情况较差的原因。
笔者认为在医疗机构检验科卫生安全防护中应该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文件[3]。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上岗前进行安全规程的培训、有关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消毒知识及相应专业技能培训[4-5],掌握预防暴露、识别危险因素以及暴露后的安全处理程序,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自觉遵守科室的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相应的操作流程,掌握检验科室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要点,防止差错和污染[2-6]。
总之,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非常重要,是保证卫生人员健康的重要措施,应加强制度化的管理、细致的培训,全面掌握职业卫生安全防护,严格按照检查规程操作,可以避免和防止生物污染。
[参考文献]
[1]魏华.北京地区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03-706.
[2]戴青梅,刘素美,李法云,等.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9.
[3]童明庆.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3):1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
[5]王艳.手卫生行为与医院感染的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0.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来源;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434-01
医学检验实验室每天处理大量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这些标本通常含有各种感染性致病因子,如散播到环境中去,对人类、动物、植物或整个环境都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危险。特别是2003年SARS期间,国内外相继发生实验室SARS病毒泄漏,致使SARS暴发流行,其突出特点是院内传播和医务人员的感染 。因此,强化医学实验室相关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做好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避免实验室人员的感染或造成感染性致病因子的扩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谈谈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危害的主要来源及生物安全防护。
1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危害来源
1.1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在采集标本时操作不当,病人身上所带病原体可能传播给标本采集人员造成感染;标本在运送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标本外溢、喷洒、容器破裂等,不仅会使标本运送人员感染,也有可能污染环境,形成潜在的污染源。
1.2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是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最重要环节,除了已知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外,许多微生物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操作产生的气溶胶而发生传播。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标本,还可通过某些实验室操作,如针刺、刀片、破试管、玻璃割伤等途径发生接触感染。1984年美国报道了首例由针刺引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医务人员,随后不断有报道。据统计,在所有因实验室事故引起的获得性感染中,针刺伤占25%,切割伤占16%。另外,由于一次性手套的破裂,与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也可能发生感染。
1.3实验后标本的处理:实验完成后,废弃的标本、试验器材、培养基等各种物品,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造成二次污染。
2医院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2.1掌握生物安全知识,树立生物安全意识: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缺陷和教育理念的落后,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未接受过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对某职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该校医学检验专业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哪些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这些知识的认知率极低,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所有进实验室工作、实习或进修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以及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生物安全教育,让广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专业人才及为重要。
2.2规范实验室建设,配备生物安全防护设备:2004年,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分别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这两个规范性文件对实验室建筑、设施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医学检验实验室应严格按这两个文件的要求进行建设和功能分区,并根据生物危害等级建立相应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配备相应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2.3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1983年WHO就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993年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这两个手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金标准”;我国也于2004年11月由国务院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建立相应的规范性管理制度,使各种实验和与实验相关的操作和行为制度化。
2.4加强技能培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熟悉常见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所致意外事件的方法等。如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结束或离开实验室时,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标本采集时,操作者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实验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开盖以防微生物气溶胶的吸人;尽量使用全封闭系统,以减少检验人员在标本采集、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标本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等。总之,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克服侥幸心理,加强普及性预防(Universal precautions,UP)的理念。
2.5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医学检验实验室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血液抗体检测,建立本底血清库,并记录入健康档案。应对操作人员提供常见传染病的有效的主动或被动免疫,对孕妇等易感者应调离生物危害等级相对较高的工作岗位;员工生病时应及时报告,尽早查清病因,必要时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3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物危害意识的加强和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重要性认识的深入,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取得许多进步。然而,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涉及面广,目前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隐患。如有关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完善落实,对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亟待加强,安全设施需要完备等。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实验室检测项目越来越多,职业暴露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也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在生物安全保障和管理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生物安全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加强对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规范管理;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宣传和贯彻力度等。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实验室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和环境污染。只有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才能将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渠道,使医学实验室更好地为人们健康服务。
1.1物理性危害因素(1)机械性伤害。在大型设备安装、调运、搬迁和场地准备过程中,为了保证设备正常使用、节约成本和便于今后工作,要求医学工程工作人员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细致认真地做好每项工作,但其中的安全防护问题不能被忽略,如:包装箱的毛刺,搬运时的必备辅助工具,通过房间或过道时防止挤压或磕碰等。此外,在加工一些医用器械和配件时要注意金属切削物和碎屑的飞溅等。(2)电气性伤害。所有电子设备都存在一定的泄漏电流,在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过程中,如高频电刀、除颤监护仪及放射设备等都有可能产生电气安全风险,即使正常关机后,设备某些部位仍存在高压,维修时有遭到电击的危险。许多电气设备都具有一个金属外壳,若设备的外壳接地不良,电源火线和机壳之间的绝缘产生故障或有电容短路时,都会在机壳和地之间产生一定的电位差,此时如有人同时接触设备外壳和地,就会受到电击。(3)电磁及电离辐射。医疗设备的电磁和电离辐射所带来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医院和放射诊疗工作人员重视放射工作场所的实体放射防护措施,对放射工作场所环境防护剂量检测结果投入极大的关注,认为实体防护措施才是最有保障的防护手段,但却往往忽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工作人员如果对放射防护知识掌握不全面,对国家颁布实施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了解不详细,导致不能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并按周期进行监测。(4)高温高湿及噪声。医院的消毒供应设备多为大型设备,管路结构复杂、工作温度高、湿度高及消耗功率大,在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全自动清洗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意外而易引起烫伤,在维修和维护过程中要注重安全防护。放疗设备中的钛泵、电子枪及磁控管等器件工作时均处于高温状态下,操作不慎可造成烫伤。这些设备同时开启噪声>100dB,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可造成听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损伤,出现头痛、耳鸣、心跳加快及血压升高等生理变化。
1.2化学性危害因素(1)汞污染。汞能在微小剂量下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并且通过影响微生物对环境造成损害。汞污染的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扩大性,使得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很大影响。据统计,医院中含汞设备种类有20余种,除了水银血压计和水银温度计外,还包括食道扩张器、灌肠器、组织定色剂、染色溶液和实验室试剂等,还有一些设备如自动调温器、电池、压力表、荧光灯和聚焦灯等也含有汞,其中最主要的为水银血压计。(2)铅污染。铅或铅制品是有效的防护材料,大量存在于放射、放疗设备及机房中。通常屏蔽门都含有大量的铅,加速器治疗头也采用铅块防护,制作适形铅模时也会产生较多的铅蒸汽。铅可被人体经呼吸道从空气中摄取,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尤其是神经、消化、造血和心血管系统等,引起贫血、铅性脑病及铅性肾病等。据报道,在X射线机房空气中铅浓度和放射工作人员头发中铅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3)臭氧等有害气体。国家规定的臭氧浓度限量为0.3mg/m3,空气消毒机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有严重的刺激作用,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工作中经常接触的打印机、复印机墨粉发热产生的臭氧及有机废气更是强致癌物质;一些消毒灭菌设备中的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处理不当也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1.4生物性危害因素医院是传染源密集的高风险工作场所,特别像血液透析室、传染科、消毒供应室及检验科实验室工作污染区等。生物性危险因素主要来自各种标本中的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工作人员获得性感染的途径主要由吸入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维修离心机、生化仪及血透机等过程中容易发生。此外,在做此类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过程中,要对设备内部进行除尘清洁处理就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积聚在设备中的大量粉尘、尘埃,防护不当极易吸入并刺激呼吸道,有可能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甚至引发疾病。
2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对职业安全防护的组织领导职业安全防护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深刻认识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对于保障工作人员健康、减少事故隐患、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性,要将其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2树立职业安全理念在新的“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对劳动安全防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医院要贯彻执行《劳动法》等国家相关法规,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处理与改进的制度,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有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同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并掌握相应的自身防护知识,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技术保障服务。
3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报告流程建立健全各级职业安全防护体系和机构,完善一系列相关制度并严格实施。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1)当工作人员遭受感染(包括化学污染)与职业损伤后启动紧急处理程序。(2)如实追踪工作人员遭受感染与职业损伤的原因,及时采取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的改进措施,并落实到位,制定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3)环境保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符合规定,长期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建立个人放射防护档案,对计量超标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
摘要:医用器具检定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在现场工作会接触到病菌或病毒,因此,在检定过程中,检定环境会对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一旦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用计量器具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很有可能威胁到自身健康安全。本文对医学计量检定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以期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关键词:医学计量;检定人员;安全防护
质量检定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医用器械的检定工作占了很大的一块,由于医用计量器具的特殊性,不适宜送到实验室检定,我们计量工作者就必须到现场开展工作。在检定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一些病菌,威胁自身的健康安全。据有效数据统计,近年来由于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疾病感染的检定人员数量保持上涨,医用器具检定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防范措施不够完善,这些都是导致隐患的原因。由此看来,通过相关措施的确立,加强医用计量检定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工作刻不容缓。作者结合自身在医用器械计量现场检定工作经验,对自身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论述,和同行一起探讨。
一、加强安全防护管理和专业技能培训
在医学计量工作的相关规定中,很少涉及到关于检定工作安全防护工作的要求,其内容多以计量性能方面为主,对检定工作中潜在的危害谈及甚少。关于计量检定人员的个人防护的论述也很多,但将安全防护写入单位工作职责并强制执行的行为却很少。而只有加强安全防护管理,才能将个人安全防护落实到具体,才会全员行动。因此,在医学计量工作者检定相关规定的要求中,应该提高对医疗计量工作安全防护内容方面的关注度,将其作为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来看待。除了相关制度规定以外,还要加强其设备管理,确保相关防护设备的配套性与整齐性,通过防护设备的加强,来确保医学计量检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此外,还要增强检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通过对医学计量检定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可以增强检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另一方面则可以增加医疗检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二、加强射线屏蔽工作
X光照射,是医疗诊断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医务人员如果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又缺乏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势必会导致医务人员因为长期受到辐射而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为了减少医务人员受到的射线辐射,大多数医院都建设了铅防操作间,利用铅自身的特性,将对人体有害的射线进行有效隔离。但是不同地区的医疗条件水平不同,部分乡镇卫生院并没有防护室。我们有些同事认为只是检定一次,不会造成很大伤害,于是什么也不防护,直接上阵操作。殊不知,这种行为非常危险。为了自身安全,必须要穿戴射线防护服,以免长时间在X射线下工作,对身体造成损伤。即便如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检定人员为了自身的健康,要尽可能的与放射源远离,以免造成感染。
三、避免激光源的直接照射
与射线辐射相同,在进行激光源检定时,要注意操作室内的环境,避免室内存在镜面或者是其他反光物,确保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激光对人类视力造成的伤害极大,因此,计量检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眼睛的保护,通常情况下,都是佩戴激光防护镜来防治激光直接照射在眼睛上。同时,实验室始终保持明亮的灯光,检定人员要将白大褂、手套、口罩相关设备佩戴齐全,以免激光直接照射到皮肤上,对医务人员的皮肤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加强生物危害的防治工作
在医疗器具检定工作中,医用检验器具对检定人员的人身健康威胁最大。计量检定人员在进行生化检定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并由此入手,加强生物危害的防治工作。
(一)避免带伤上岗
伤口是最容易遭受病菌侵袭而发生感染的位置,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始以前,要认真的对自己的双手进行检查,确保手部没有任何伤口以后,再对四肢以及脸部进行检查,确保全身皮肤不存在破损的情况下,方可开始工作。如果在检查中发现了破损的情况,必须要等伤口完全愈合以后,才能进行工作。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要将伤口进行包扎,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伤口的防护工作,完全避免伤口与外界空气的接触。
(二)穿戴隔离设备
在检定过程中,检定人员所穿的白大褂,并不是如同校服、警服一样起到区分作用的服装,其主要作用在于隔离有害病菌的危害。检定人员在现场检定,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病患,自然会沾染到一些细菌或者是病毒,如果没有白大褂进行隔离,病菌或病毒会附着在检定人员身上,不仅对其自身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与其接触的人造成影响。因此,检定人员在工作期间始终要穿着白大褂,工作结束后将其换下进行消毒清洗。从实际工作的角度上来看,医学计量检定人员通常进行外出检定,很少会携带白大褂、隔离衣。进入化验室进行工作,也是穿着自己随身的衣服,来去之间便成为了病毒与病菌的携带者,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不负责,也威胁到周围人群的身体健康。此外,在进行医疗检定工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病菌由手接触进行传播,必须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佩戴乳胶手套,从而对病菌与病毒进行隔离。为了确保检定人员自身的健康与安全,尽量不要在工作中使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或他人的皮肤,头发,玩手机,并避免工作中的饮食行为,以免病从口入。
五、做好医疗计量器具的消毒工作
医疗计量器具的消毒工作是预防疾病与病菌二次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有效的避免病菌以计量器具为媒介进行传播。因此,在医疗检定工作结束以后,必须要对医务人员带回的计量器具进行消毒清洗。通常情况下,主要使用84消毒液对医疗计量器具进行浸泡,待病菌与病毒彻底消除后,再进行清洗。检定工作结束以后,带有病菌的医疗计量设备要放入具有紫光消毒效果的消毒间进行消毒。
六、总结
综上所述,医学计量检定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容易接触到一些病毒与病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医学计量检定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有效的保护,就会使医务人员成为各类病菌与病毒的传播者,害人害己。在未来的检定工作中,要加强医学计量检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
参考文献:
[1]余艳红.浅析计量检定机构如何做好安全防护工作[J].价值工程,2014(26):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