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第1篇

>> 2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 如何认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误诊为急性胃肠炎一例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例流行病学调查 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节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节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检验诊断 湖北省罗田县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报告 庄河市2011――2012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分析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检测方案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分析 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应用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血小板输注治疗体会 归脾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9例临床分析 精神、神经异常—贫血伴血小板减少—蛋白尿—发热1例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陶文元,陶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8例报告[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1(1):91-92.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急诊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42-43.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生儿;观察;护理

         如何观察和护理新生儿,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与一般的观察与护理并无不同。其实不然,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而且是捕捉病因、争取时间,求得高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掌握好这项护理技术。

         一、新生儿的观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观察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如观察新生儿黄疽出现的时间、发展快慢。生理性黄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现,7至10天后消退。如黄疽出现过早(24小时内),发展过快,应注意发现并及时报告。如新生儿有病理信号,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花纹等症状,说明其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病情进一步发展,以致出现面部及四肢发维,体温不升,对刺激反应消失,则表明病情正在恶化。

         2.观察新生儿有无面色苍白,阵发性青紫,拒乳、呕吐、嗜睡、烦燥,重至昏迷、呼吸不整或暂停,出现抽搐等脑症状,如出现新生儿尖叫、眼球震颤、四戚肌张力亢进等,即提示有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多见于早产儿、胎头吸引儿,急产婴儿中也偶有发现。

         3.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注意呼吸节律、频率及心律的改变。一般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匀,心率每分钟120至140次,如出现病理信号时,即出现呼吸、心率增快,面色发灰,烦燥不安、紫绀,呼吸浅促,这表明患儿肺的有效通气不足,肺泡气体交换有障碍,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并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如出现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吵吸不整或暂停等,则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观察中多见于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的婴儿,且病情变化快,发展也快。

         4.观察新生儿是否呕吐。重点关注呕吐物的颜色、次数、量、气味。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进食量过多,牛奶温度不适,或进食后过早搬动,均可出现溢奶,或呕吐少量残奶。若呕吐物带有咖啡色样物,淡红色带泡沫状,且呕吐频繁、量多,呕吐呈喷射状,均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5.观察新生儿的睡眠。一般新生儿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面部会呈现出各种表情,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如果他们在睡眠时烦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涩,面红、呼吸声粗,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发热的预兆。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新生儿会在睡眠时表现出烦燥不安,额部微冷湿润,手足心湿润的现象,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6.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注意大便性状、气味、次数、颜色及时间。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3至4天后大便呈金黄色软膏样,稍带酸味,亦可呈淡黄色,便稍干。新生儿多数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极少到48小时。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第3篇

【摘要】就加温输液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加温温度以及加温输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各类病人保持体温恒定、减少因体温降低而引起的种种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加温输液;应用进展

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以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等优势,在挽救病人生命中发挥着积极作用[1]。近几年,随着医疗条件、医疗设备的不断改善与发展,加温输液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减少静脉输液对体温的影响及输液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工作中越来越关注加温输液方法的应用[2]。

1 加温输液的作用机制

对药液进行加温,避免冰冷的药液流入人体产生不适,减少血液与输入液体温差,加速药物溶解,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消除低温输液给患者带来的多种并发症,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杜绝了因液体低温不利于药效被充分、及时地吸收的影响[1]。

2 加温输液的方法

2.1 液体加温:即在输液前采用水浴法或温箱将液体整体升温至35℃左右而后再配药输液,不仅从根本上杜绝输液产生气泡现象和输凉液的反应,也对配药溶解有益,使多数粉剂药溶解速度能加快1~3倍。但此方法保温效果不好,往往是先热后凉;而且如不能准确控制温度则可能会破坏药液成分。

医疗输液热水袋可以避免以上缺点,利用该医疗输液热水袋可方便地将输液瓶内的药液加温,且可以准确控制温度,从而消除或减轻因低温药液对病人的不适应感。

2.2 输液器加温:Biegler生产的BW585是用来给输液或输血加温的设备。它将输液管缠绕在加温输液器上,通过给连续流动的液体加温,使热交换器中的热量经过延伸的输液管道传递给管内的液体。可间接地对输液管内液体加热,既不与药液接触,也不与患者接触,安全可靠。温度可以设定在37~41℃。

2.3 ET-TFⅠ型输液加温器:ET-TFⅠ型输液加温器采用先进的面状发热板加热,使得加热迅速、均匀,先进的数字控温技术更能保证精确控温,发热体控温精度±0.1℃,加热液体控温温度±0.1℃,本产品适用于手术室、特护病房等高要求的医疗输液。

3 加温的温度

Santoro等通过对100例健康人应用不同温度液体静脉输液的研究表明:36.5~37℃的液体用于静脉输液更为安全、可靠和舒适,且对药液成分无影响(但有些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不能加温)[3]。有作者建议对手术时间较长的胸、腹部手术,最好在输液时对液体进行加温,使进入体内时的液体温度在37~38℃左右[4]。韦统友、王芳、邱雁等[5]研究结果表明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把输入液体加温到32~35℃,能够把治愈率提高到96.88%,死亡率降低至3.12%;治愈患儿硬肿消失天数由对照组的(12.36±3.53)d缩短至(4.58±1.34)d,住院天数由对照组的(17.6±4.29)d缩短至(13.74±4.16)d。

4 加温输液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4.1 加温输液对手术病人体温下降的影响: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且常被医务人员所忽视,大约50%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6],而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调节恒定在37℃[7]。造成术中低体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大量输入室温下的液体、较长的手术时间、麻醉剂对体温调节的抑制作用、体腔开放等。手术过程中病人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则起到了“冷稀释”作用[8]。据报道,成人静脉输入1L与环境温度相同的液体,中心体温下降约0.25℃[6]。因此,大量输入未加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这可以通过加温输液装置得到改善。陈健欣、胡小玲、刘凤春等[9]通过对6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加温输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徐鹏、黄丽君、刘纯艳[10]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研究结果显示加温输液使葡萄糖利用率增加,葡萄糖的有氧代谢率增加,从而减少乳酸的生成;血流加快,减少葡萄糖无氧酵解生成的乳酸的堆积,从而减少对神经元的损害,可保障脑组织的有氧代谢。李海燕、王振香[11]对56例子宫全切病人研究表明预热静脉液体不仅可避免因输注液体温度低而引起的肢体发凉、发麻、胀痛、寒战,还可以防止术中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谢淑丽、朱明光、张晓丽[4]研究的使用加热器对液体进行加热,使其进入体内时的温度与体温大致相当,结果发现,这一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胃大部切除病人术中体温下降和热能丢失,减少了病人寒颤发生,以避免病人体温下降及由此而引发的不良反应。陈光华、李淑琴、董宁蝉[12]报道加温输液可使病人术中术后的体温维持正常,出血量减少。蔡小影、黎小冰[13]报道加温输液可有效地保持术中体温恒定,防止术中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

4.2 加温输液对新生儿体温的影响:新生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冬季室温下输入液体时,易造成低体温的发生,往往被医护人员所忽视,导致许多并发症。李西荣、姜亚平、张盟[14]经大量数据研究表明,通过加温输液,使新生儿体温基本恒定,可减少一系列并发症,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早日康复。加温输液使新生儿在寒冷冬春季享受到一个温馨的输液治疗。韦统友、王芳、邱雁等[5]研究结果表明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把输入液体加温到32~35℃,缩短了机体复温时间,减少器官组织再损伤,使机体的生理功能迅速恢复,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而凌琪娴、崔文贤[15]的研究也表明,在新生儿的手术中实施加温输液对生命体征无影响,不破坏血液和药液有形成分,无不良反应,使用安全;尤其适合体重轻、年龄小的幼儿。

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加温输液在围手术期病人的应用已广泛普及,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也有研究,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研究目前空白。如何把加温输液运用于早产儿的常规治疗护理中,预防新生儿硬肿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以及生存质量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徐鹏,刘纯燕.加温输液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9):487~490.

[2] 赵晶,罗爱伦.麻醉与围术期体温调节.中华现代临床医药杂志,2003,1(10):26.

[3] Santoro A,Mancini E,Canova C,et al.Thermal balance in convective therapies.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03,18(7):41~57.

[4] 谢淑丽,朱明光,张晓丽等.不同输液温度对胃大部切除术中病人体温的影响.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6):538~539.

[5] 韦统友,王芳,邱雁等.恒温加温输液用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8,33(5):257~258.

[6] 赵书娥.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2.

[7] 卢美秀,许淑莲.现代护理实务全书.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250~253.

[8] 谢荣.麻醉学.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91~393.

[9] 陈健欣,胡小玲,刘凤春等.术中加温输液对病人体温下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95~497.

[10] 徐鹏,黄丽君,刘纯燕.加温输液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脑代谢影响的观察.天津护理,2007,15(3):125~126.

[11] 李海燕,王振香.不同温度输液对妇科术中病人体温及热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59~461.

[12] 陈光华,李淑琴,董宁蝉.加温输液对乳癌根治术病人出凝血机制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2,17(2):83~84.

[13] 蔡小影,黎小冰.不同温度输液对前列腺摘除术中病人体温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8):937~938.

[14] 李西荣,姜亚平,张盟.加温输液对新生儿体温的影响.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0):2048.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第4篇

随着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的转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地深化和提高。妊娠、分娩虽然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常有各种危险因素威胁到母婴的生命与健康。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是护士对孕产妇在产前、产时、产后各个阶段,从生理、心理、文化、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通过向孕产妇传授有关产科医学知识与护理技能,调动孕产妇积极参与护理活动,并达到恢复与增进孕产妇健康的活动[1]。现将我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产前健康教育

孕产妇入院后做好入院护理,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安排床位,向她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同时作自我介绍,取得孕产妇及家属的信任,从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式的护患关系,稳定孕产妇的情绪,使其尽快适应环境,然后给孕产妇讲解有关妊娠分娩知识,解释各临产征象的发生和发展为正常生理过程,讲解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等,并告诉孕产妇在什么情况下及时汇报;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教育,如胎膜已破应绝对卧床、采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保持外阴清洁、观察羊水性状的意义;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讲解间歇低流量吸氧、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等;讲解分娩阵痛及应对措施,如深呼吸、帮助轻轻按摩腰部、陪娩、给予鼓励和安慰等。要进行剖宫产术的,讲解术前后注意事项,为孕产妇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消除紧张和恐惧情绪,使她们以愉快、充满希望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2 产时健康教育

临产后向产妇及家属讲解各产程的生理变化及正常分娩过程,安慰、鼓励产妇,消除焦虑、恐惧及紧张情绪,使产妇以最佳身心状态完成分娩。指导产妇宫缩时不要大声喊叫,以保持体力,宫缩间歇时鼓励产妇适当进食、进水及休息,以保证其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来迎接即将来临的分娩,并及时报告产程进展情况;对已进入活跃期的产妇,在宫缩间歇时着重讲解缓解宫缩痛的方法和示范宫缩时放松的技巧、呼吸控制的技巧,以及转移注意力的技巧。分娩对于产妇而言,是集喜悦、期盼、惧怕、担忧等复杂心情于一时,护士要体谅产妇在这一特殊时期“幸福的痛苦”;在产房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柔和、亲切、鼓励、安慰的语言对产妇来说是一种享受和心理安慰,它有利于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同时护士得体的举止、鼓励的目光和表情、审慎适当的触摸等非语言沟通均能使产妇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以保证产程顺利进行。

3 产后健康教育

分娩后及时告知产妇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并协助产妇清洁,在分娩后1h内让新生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及吸吮母亲,尽早建立泌乳反射;产妇分娩后在产房观察2h,观察子宫底高度、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鼓励产妇按摩腹部,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产后4-6h内解小便,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产妇返回病房充分休息后,护士开始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按需哺乳的重要性,耐心帮助并指导喂奶、婴儿正确含接姿势及正确的挤奶方法;对于婴儿转新生儿科的产妇,教会母乳储存,确保新生儿得到间接母乳喂养;对疼痛或皲裂的母亲,指导其在哺乳后将一滴乳汁涂于上并保持干燥;对有母乳喂养禁忌的教会人工喂养方法;指导产妇及家属新生儿护理方法,如给新生儿换尿片、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新生儿沐浴等。在饮食方面,指导产妇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喝汤汁以利于乳汁分泌,多食粗纤维以防便秘。在卫生方面,每日用碘伏擦洗会阴两次,保持会阴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开水洗外阴,以免感染;会阴侧切者取健侧卧位;因褥汗多,勤换内衣裤。为保证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及乳汁分泌,指导产妇学会与婴儿同步休息。尽早适当运动及做产后健身操,有助于体力恢复,促进排尿及排便。

4 出院时健康教育

产妇及婴儿的休养环境需空气新鲜,温度适宜,产妇保证每日8-10h睡眠,与婴儿同步休息;产妇须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保持会阴清洁,42d内禁盆浴及性生活,注意避孕,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选择正确适合的时间放置宫内节育器,剖宫产手术后至少避孕2年;婴儿按需哺乳,坚持6个月纯母乳喂养,以后逐渐添加辅食至2周岁后断奶;婴儿须按时进行预防接种,产后42d母婴来门诊检查;如产褥期出现阴道流血增多、发热、异常,应及时来院就诊。并告知如何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和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及热线电话。

5 体会

通过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了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为母乳喂养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增强了护士钻研专科业务知识的意识,发挥其潜能作用;明确了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是护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密切了护患和医护关系,明确了开展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新生儿发热如何护理范文第5篇

1 护理风险分析

1.1 护理人员因素 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思想不集中,慎独精神差,未认真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及相应制度,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错误执行医嘱发生配错药,用药剂量不准确等。各班交接不清,巡视不及时,观察病情不细致,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护理不到位,引起护理并发症。喂奶不当引起呛奶误吸或卧位不当吐奶引起窒息而导致误吸及吸入性肺炎。②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或不合理: 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患儿的抢救及治疗,还要完成大量的新生儿喂养和基础护理工作,以及病情观察、各种仪器使用观察和大量的电子护理文书,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护士调动快,护理比例失调,高年资低年资护理人员搭配不合理,在岗人员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工作中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工作不能做细、做精、做实。③护理技术因素: 护士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相关急救知识,危重疾病知识、抢救配合观察及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结果分析能力[2],经验不足,动静脉穿刺技术等不过关,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甚至影响到整个救治过程。

1.2 医疗设备使用因素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有婴儿呼吸机、CPAP呼吸器、多功能监护仪、黄疸监测仪、微量血糖仪、istat血气分析仪、辐射抢救台、暖箱、蓝光箱、吸引器、微量输液泵、双道注射泵、空气净化器、体外振动排痰机(多频振动治疗仪)、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气管插管喉镜等。医疗设备品种繁多,应用复杂,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使用不当,不按时检修维护,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故障,可造成事故的发生,如气管插管时,喉镜灯不亮,吸痰时吸引器不能运转,正压通气时由于压力过大而导致气胸,新生儿培养箱调节失控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发热或烫伤,温度过低导致寒冷综合征,暖箱门关门不严导致患儿坠床。

1.3 院内感染因素 ①环境因素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分区不明,通风不良,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由于患儿多,物品短缺,床间距离密度过大导致交叉感染,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空气中悬浮的细菌浓度大,层流装置损坏或不定时清洁也是造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②感染的因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均为危重新生儿、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路、静脉内高营养支持疗法等均增加气道、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使感染的风险增加[3]。对于刚刚失去母体保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的危害之一[3],获得性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抢救成功率及存活率,延长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痛苦及经济负担,并增加了护理工作量。皮肤损伤的因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能力低,易于感染,另外新生儿大部分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皮肤角质层较薄,屏障能力脆弱,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皮肤易损伤已导致细菌感染[3]。③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4]。因此,医务人员对于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及对感染的认识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的控制的效果。

1.4 患儿的因素 误吸:①新生儿胃处于水平状容量小,胃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若喂奶不当,喂奶姿势不对,喂奶速度过快,患儿哭闹后即进食,均易发生呕吐导致食物反流误吸。②皮肤受损:新生儿血管细,血管通透性大,输入大量高渗性液体,甘露醇、钙剂、碳酸氢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高浓度营养液及血管活性药物时引起血管内膜受累而发生静脉炎和皮肤坏死。新生儿皮肤娇嫩,入暖箱时需要,指甲在哭闹时易划破面部及前胸皮肤,双足与暖箱底部或箱壁反复摩擦,其外踝、足跟部皮肤易擦伤,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时长时间夹于一个部位引起皮肤受压缺血坏死,尿布更换时间间隔过长,大小便后臀部清洁不彻底而引起臀红或臀部湿疹。

2 对策

2.1 强化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①加强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教育,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职业道德讲座,使规章制度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强化工作责任心,增强慎独精神,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检查转变为自觉遵守并维护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用药时经两人查对后方可给药,交接班、各项处置前、中、后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强化危机及风险意识,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关注护理过程重点环节的风险,对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5],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实施,不断改进完善。强化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技能及观察能力,有计划的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如新生儿复苏知识技能、气管插管技术、动静脉穿刺技术、重症患儿的观察及护理技术等,定期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学习,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精通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以不断促进质量的提高。②根据科室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体现以人为本合理排班,护士长应掌握科室每位护士的性格特征、工作能力。排班时合理搭配发挥最好效能,实行弹性排班,在繁忙时段增加护士,解决护士的超负荷问题,另外尽可能满足护士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要求,使她们在值班期间全身心投入工作。

2.2 加强医疗仪器的管理。设专人检查及维护,定期检测,每半年检修一次,新仪器使用前要细读说明书,充分了解性能,掌握操作方法,将操作流程制成卡片贴在仪器旁,有计划实施仪器医疗仪器使用护理查房,规范仪器操作程序,加强仪器使用后整理和检查。如发现仪器性能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并请专业技术人员检修。

2.3 预防感染 ①新生儿监护室结构合理,分区明确,分设普通病房、重症病房、隔离病房、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仪器消毒室和储备室,各室相对独立,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严格区分,标识明确。②规范院感制度,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做好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保持空气清新,定时通风,并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工作人员需穿室内专用的工作服、鞋、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外出时换外出服,进入隔离区必须穿隔离衣,严格限定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全面采用电视视频探视。重视各种器械如导管、插管、雾化器、暖箱、蓝光箱等规范消毒措施,保证护理用品的消毒,对新生儿的服装喂奶用具必须进行高温消毒,暖箱床旁桌地面等物体表面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如果所护理的新生儿出院后,其所用的必须及时更新,及时消毒,以免造成感染[6]。加强呼吸道管理,对使用呼吸机患儿注意呼吸模式选择及参数的调节,气道湿化、气管插管护理,适时吸痰,拔管后护理等,保证患儿呼吸通畅。所有与之相关的器具必须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基础护理,包括换尿布,观察全身皮肤的情况,如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情况,胶布固定是否过敏,脐部、腋窝、腹股沟、颈部等皮肤皱折处避免皮肤所伤而致细菌感染。③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护士长要组织医务人员重视手的清洁和消毒,并纳入考核机制,每人必须过关,采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配备洗手中的所有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执行医疗处置前后,接触患儿前后洗手制度,每个床单员配备快速手消毒液方便洗手。经常强调手卫生工作,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工作在预防与控制院感中的重要性。

2.4 ①预防新生儿误吸。喂奶班由专门培训的助理护士担任,实习或进修人员不能单独喂奶。喂奶前避免患儿剧烈哭闹,配奶浓度、喂奶总量应遵医嘱,喂奶温度以滴到手臂内侧不烫为宜,根据患儿大小选择合适奶嘴。喂奶时头略微抬高,喂奶后将患儿竖起拍背,将胃内空气排出,并保持其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防止反流或吸入造成窒息,同时喂奶后加强巡视。②保持皮肤的完整性;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早期主要以静脉输液来供给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需注意保护血管,使用静脉留置针,一般从远心端开始选择合适血管,1条静脉通道只允许2条液路,输入多巴胺时要建立2条静脉通道,静脉注射钙剂、甘露醇、碳酸氢钠要确保留置针在血管内。强化护理人员技术培训,要求人人熟练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输液外渗、红肿,对出现外渗、红肿者,每4 h涂抹湿润烧伤膏一次。湿润烧伤膏的主要成分为黄芩、黄柏、黄连、具有清热消毒、消炎止痛、燥湿生肌的作用,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苷元具有显著的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通过伤害肥大细胞SH酶激活系统,抑制过酶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反应的发生,对平滑肌本身有直接的松弛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黄芩还具有抗微生物作用,有较广的抗菌谱,对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抑制作用。它能有效的控制炎症,改善患处血液循环,从而使炎症消失。黄连、黄柏的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还可以直接对抗炎症以增强抵抗力。从而有效防止局部皮肤的感染。临床应用未见不良反应[7]。入暖箱前修剪指甲,必要时给患儿戴手套,手套要选择棉布无线头,且每班交接时要摘下手套检查,避免因棉线缠绕指头造成指端缺血坏死。将患儿放置在铺好的鸟巢中,鸟巢四周有柔软的棉布环绕,可感觉似在母亲的子宫中,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而鸟巢的大小可使其活动局限,避免因摩擦而损伤皮肤。根据患儿孕周大小选择缠式或夹式的指脉氧探头,每间隔半小时更换1次指脉氧监测位置。常规每间隔2 h更换尿布1次用湿巾彻底清洁臀部后涂鞣酸软膏以防臀红。如出现红臀涂抹氧化锌软膏,也可用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局部,1~2次/d。如果出现念珠菌感染时,可让创面充分暴漏于空气或光线下,可涂抹制霉菌素(50万制霉菌素研碎+5 ml生理盐水配制而成)。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1∶ 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吸干后涂0.5%新霉素氧化锌糊剂。

3 小结

针对新生儿监护室的工作特点,对风险因素综合分析,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有效推进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崔炎.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9.

[2] 李青,阳爱云.急救护理人员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护理研究,2006,20(10):2639.

[3] 陈筱珊.NICU护理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青海医药杂志,2008,39(9):4748.

[4] 戚小敏,赵桂荣,等.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

[5] 卢燕君,周秀吟.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病房的应用.中国实用医刊,2011,38(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