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审计;配网;风险;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15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028- 03

0 前 言

2015年,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城镇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由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投资大、时间紧、任务重,资金规范使用外部检查压力大,项目规范化管理要求很高。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拉动和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之而来的投资资金的使用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也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工程审计作为调查了解资金使用状况以及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随着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推进,审计工作已成为规范资产管理、控制风险的重要保障。

1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审计实施特点

1.1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特点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相对于一般工程项目,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点多面广、项目投资大。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分散性大,设计方案和技术复杂、专业性较强,投资额巨大。二是强调建设一体性。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要求全面提升城乡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适当提高建设标准,架空线路、杆塔、电缆、断路器等主设备容量、导线截面等参数标准要基本做到“一步到位”,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力推配网典型设计,标准物料,标准工艺,推进配网项目标准化实施。三是变更较为频繁。配网工程项目一般建设在户外,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设计和招标之初,应综合考察项目的地形、基础设施、材料、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物料价格等因素。实施过程中,容易存在政策处理不顺畅,设计变更较为频繁等因素。四是项目管理力量相对不足。城乡电网改造项目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是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对于其他高电压等级的项目,管理人员相对不足。

1.2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审计实施特点

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审计实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审计要求高、范围广。要求工程项目审计面全覆盖,工程资金全额审计,管理流程在线监督,关键环节重点监控。要求由事后审计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将审计工作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合法、合规。二是存在较大审计风险。由于配网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具有周期长、审计内容多且技术经济性较强、审计方法复杂、审计范围广以及审计要求高等一系列特征,而与此同时,工程审计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员数量较少、业务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造成审计效果不够理想,审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审计未能完全满足项目管理需要。城乡电网改造项目投资主体是县级供电企业,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在管理基础、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规范意识等方面有其历史性和特殊性,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导致工程审计人员相对紧缺和日益增长的工程投资额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审计咨询服务,监督职责等方面未能完全适应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工作需要。

基于上述特点,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审计应当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来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防范风险。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是新增城农网工程项目审计最适合的方法,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抓关键风险点,规避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2 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的应用

2.1 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的内涵

随着内部审计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的千变万化,内部审计工作应全面推行风险管理模式,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和方法贯穿到整个审计全过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就是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防范经营及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为基础,也就是指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中都要关注风险,以风险为导向,通过对风险进行全面剖析,提出管理建议,出具审计报告,结合业务活动中的热点、管理中的难点、领导关注的重点,经营决策中的风险点等予以审计重点监督。切实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体的来讲,审前控制风险的具体工作,是要通过风险评估的方法,找准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点,以此来确定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审中控制风险的具体工作,是要用合适的审计人员从事合适的审计工作,根据风险点的优先次序,合理配置审计力量;审后控制风险的重点工作,是对发现的风险点进行评估、判断,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度。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第三方审计不同,前者目的在于通过对风险的评估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有效降低风险,具有内部审查的性质;后者的主要目标则是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提供合理保障,满足财务报表使用人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因此风险导向审计具两大特点:一是审计对象是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通过审查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筛选出关键风险点以加强应对;其次,与第一条特点相反,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又能够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了现实指导。这种相互依赖的特点,在目标清晰的情况下,节省了更多审计资源。

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在于,通过对被审计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找出高风险的控制点,从而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降低审计过程中的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2.3 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具体应用

通过分析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各种风险,对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从而确定审计重点,以此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将综合业务能力强的审计人员分配到高风险领域,确保重要风险得到优先安排和重点审计。以项目建设管理流程为主链,采用风险管理策略,依托相关审计管理政策法规,确定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项目前期管理阶段、项目投资计划管理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招标阶段、项目合同订立阶段、项目施工阶段、项目建设结算阶段、工程项目竣工决算阶段等管控阶段。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仔细分析,列出关键环节关键风险点,予以重点监督。详细分析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主要问题和风险点,提出相应的工程项目审计重点与方法,从而提高工程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所采取的审计实施步骤为:目标――风险――控制的路线,通过分析影响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管理中的各种风险,从而做出科学、合理、严密的审计工作计划,对高风险区进行重点审计。

3 成效分析

3.1 提高工作效率,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在城乡电网改造项目中引入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把握主要矛盾,规避主要审计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法和审计需求资料,培养工程审计人员风险识别意识,规避审计风险,有效节约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工程审计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2 规范项目实施,有效防范风险

归纳总结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的管控阶段等建设阶段的风险点,分析配网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通过工程审计风险点研究,提高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控制造价成本和规模,保障配网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保证城乡电网改造项目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促进工程项目规范管理,节约工程造价,可产生较大企业综合效益。

3.3 促进协同监督,发挥监督合力

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的研究,明确项目实施各阶段的关键风险点,设置实时监控指标,以便运营监测中心开展数据实时监测,把关键风险点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监察部,对关键岗位、关键问题开展效能监察和监督,发挥审计、监察、运营监测中心协同监督作用,避免造成重复监督、资源浪费。

3.4 促进人才培养,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通过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的研究,加强了审计与项目管理部门的融合,锻炼了人员和队伍,提升了综合素质,加强了业务能力;不断充实完善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审计人员辨证思维的能力和审计取证,分析研究的能力;促进审计人员思考,拓展思维,着重综合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把有限的计资源配置在关键环节,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影响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均.浅谈在电力配网工程审计中如何发挥监督作用[J].投资与合作,2013(1):259.

[2]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务实发展[J].会计研究,2004(4):47-51.

[3]钟蕾.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4]施妍,邓单月.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建筑项目风险导向审计[J].经营管理者,2015(6):336.

[5]卢薏,李杰,董哲恒. ERP环境下的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型审计探索和实践[C]//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8-148.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险导向;企业审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现代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首先在国际社会上,审计的概念与原则发生了改变与进一步的发展,以便满足不同财务信息需求者的实际需求。在20实际初期,美国企业发展中,由于企业从银行进行了大量的贷款,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确保企业具备偿还能力,开始对企业进行审计工作,对传统审计方式进行了突破,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在1957年,风险这个概念首先与审计工作进行了融合,风险概念的提出,使得审计工作进行了转变,使得企业的全面经济状况得到关注,成为了审计中的重要意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社会环境对于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审计业务领域需要不断的扩大,并且各种咨询业务、鉴证服务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审计工作要寻求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在风险评估之上,来进行审计性质、范围与时间的确定,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审计模式,而这种模式就是风险导向审计。而风险导向审计也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思路是由下向上,通过风险评测,来确定所审计企业的实际经济水平,对相关报表以及账户进行确定。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对审计方法进行改革,形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现代风险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区别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经营风险的评价,来确定相关性质、时间与范围的方法,是一种战略性的系统思想。进行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中,对于企业所处行业的具体情况、战略目标以及其他方面来进行综合的评价,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两者的性质不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基于系统性的理论来进行发展,传统风险审计方式主要基于传统审计制度来发展的,先打与传统风险审计的出发点有很大的不同,两者的性质也完全不同。其次,两种审计方式对于风险的认识也存在很大不同。现代方式的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所有风险来进行评估,传统审计对于企业风险的认同方式较为单一,仅仅将固有风险以及控制风险来进行评估。再次,两者具有不同的导向,传统审计方式以内部控制为导向,并且将内部控制作为评估结果。现代审计方式则以被审计企业所面临整体经营风险为导向。最后,两种审计方式的切入点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审计方式以具体的业务交易为审计基础,来判断风险水平,采用由下到上的审计思路。现代审计工作则是关注企业整体经营风险,采用由上到下的风险分析过程。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框架

(一)风险导向分析框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基础是对于企业战略经营的风险进行分析,现代风险分析是一种新的分析工具,重视对整体风险的分析,并且在分析中,以由上往下的分析方式,对于经营与审计中的风险进行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分析审计方法首先要对于企业的整体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与了解,对于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与经济环境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确定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风险。通过对企业整体环境的分析,得出企业所面临整体形式特点与整体风险。审计人员对企业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的业绩与风险进行综合的计算与评估,并且对其风险控制的措施进行评价。其次,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分析人员需要对企业经营的内在风险进行评估,并且与企业的经营工作相结合,分析风险与企业经营的内在关系。最后,对于风险的分析上,剩余风险也是风险审计中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要根据审计情况进行追加分析,确定重点审计环节。

(二)风险导向实施框架

以往的审计工作中,传统的风险想到审计工作中,缺乏系统的方法对于审计资源进行良好的配置,审计对象与审计目的不明确,审计结果难以达到应有的目的。现代风险审计工作的目的,是要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最大程度的降低,并且在规划期内,对于风险控制手段的优先性进行安排。在风险设计工作中,要对于传统风险审计难以达到的问题进行改进,并且避免以往风险想到审计工作中,对于企业整体风险分析的不足。一般来说,审计过程中,审计项目主要包括计划内项目、特殊情况项目、被审计单位所要求的审计项目。计划项目是审计部门对于风险审计工作中所规划的审计内容,并且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对于计划项目进行分析时,要进行审计项目的审计顺序安排,并且对于风险与收益进行科学的评估,注重对高风险项目的审计。特殊审计项目是国家相关行政部门所要求的项目与急需处理的项目,是审计工作中较为重点的内容。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工作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审计要求,从而更好的发挥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让企业更好地做出经营与战略决策。企业提出的审计要求可以更好的对企业内部的问题进行暴露,从而更加顺利的对于审计中的问题进行提出,避免了问题的遗漏,有利于发挥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审计方法具有独特的审计视角,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关注角度更为宽广,并且具有很好的前瞻性。目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传统模式的风险审计工作对于被审计对象整体风险评估水平有所不足,需要进行积极的改进。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整体审计效果。现代风险审计工作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对于风险认识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实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袁毅,马静.风险评估:贯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08).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范文第3篇

[摘要]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强调了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的社会环境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特点,并提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51-51免费-网-欢迎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会计和审计界的普遍关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学者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加以改进,弥补了其诸多缺陷,特别是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可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审计技术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代表了现代审计方法发展的最新趋势。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急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类开始迈入较为成熟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在急剧增强,内外部经营风险很快就会转化为会计报表错报的风险。这种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审计师逐渐认识到被审计单位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主体,它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将被审计单位隔离于其所处的广泛的经济网络,审计师就不可能有效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及其整体绩效和财务状况。因此,对于一套会计报表,只有研究其所反映的企业及其所处的整个“系统”,审计师才能够对其取得充分理解。而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包括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其固有的内向型特点,以分析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的基础,较少考虑内外部环境风险对企业及其会计报表的影响,因而当企业规模愈来愈大、经营愈来愈复杂、世界经济发展愈来愈快时,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就日渐明显。51-51免费-网-欢迎您

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后,企业管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从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战略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并开始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内部控制)正在被战略管理及其蕴含的企业风险管理所取代。战略管理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找出化解风险的对策。会计报表的风险说到底实际上是企业战略风险及相关经营环节风险(统称经营风险)的副产品。所以要充分把握审计风险,审计师必须首先理解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内外部环境、基于这些环境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及相关风险与控制,从而理解内外部战略风险对于会计报表认定的影响。只有这样,审计师才能对会计报表认定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新的审计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实践基础。51-51免费-网-欢迎您

2006年2月以前,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基本是建立在传统风险审计模型上。为了给注册会计师防范和控制风险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与国际接轨,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开展逐步创造条件。51-51免费-网-欢迎您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导向;高校;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国家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资金管理活动已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随着资金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高校面临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以及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就是为了对高校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避免由于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失误给高校经济运行带来损失。

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风险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固有风险相对较小。审计的固有风险是指由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会计核算工作本身的不足而形成的审计风险。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评估固有风险的水平,但是无法有效的控制和影响固有风险的水平。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其经济性质不同与一般的企I单位。高等学校一般都是事业单位,其经济活动相对于企业来说比较单一,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上级部门拨款以及学费收入,经济来源比较稳定,很少参与市场竞争,同时上级教育部门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各项资金的流入,体现的是高校办学的综合能力。因此相对于企业、银行等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高校的固有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小。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者没有严格执行内部控制规定而导致的经济业务中出现重大风险的可能性。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体制与企业不同的是,国家没有明确规定校长的经济责任,但是为了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拨入相当多数量的经费,但是对经费的管理也没有明确的要求,而高校领导的工作分工是以约定的方式划分责任的,没有以经济效益作为目标,这种权力与责任不相匹配的管理机制使得高校的控制风险很大。检查风险是指经过审计人员的审计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重大错误的可能性。相对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高校内部审计局限性较大,首先是审计方法落后,很多高校内部审计还停留在账目审计的阶段,很少考虑到审计风险的控制,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考虑全凭内审人员的主观经验判断,这种判断很容易造成重要事项的遗漏,导致出现检查风险。其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学校内部的一个部门而不是独立于高校之外的,其审计活动或多或少的受到学校活动的限制,这就使得内审部门无法保持审计的独立性,而且由于审计部门没有国家审计的强制力,在涉及高校与外单位的经济往来业务而需要审计取证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没有这个权力,这就导致了高校内部审计往往无法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对于高校的内部审计来说,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对防范高校财务风险,提高高校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导向审计能提高高校的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在审计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确保高校能够规避风险。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内审人员会更加关注影响高等学校经济效益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以及经营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建议,使学校在赢得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确保高校资金的安全。

二、风险导向审计能够健全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为前提的,目前,由于我国高校缺乏必要的监管,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被严格执行,导致了高校一些不正之风以及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经济效益。在高校实行风险导向审计,能够为高校的内审部门参与学校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改变了高校内审人员探讨审计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方式,能够促使高校内部审计与管理要素相结合。同时,利用风险导向审计可以对高校的内部控制的风险进行评估,对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风险点提出修改建议,确保内部控制不存在漏洞,避免高校财务运行因为内控漏洞造成损失。

三、风险导向审计能加强高校的收支管理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就是能够运用分析程序贯穿整个审计过程,通过风险导向审计可以识别审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重点加以关注。对于高校内部审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收支方面的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可以识别在收入和支出的哪些方面存在审计风险并加以控制,确保高校补助资金以及收取的学费、举办的培训收入等重点收入的安全,对高校的各项支出的合法合规性进行重点测试,确保高校资金不被挪用、占用,避免不合理的支出,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

总之,由于高校特殊的性质决定了高校相对来说审计风险不高,但是也存在一些腐败现象和违法财经法纪的事项,内审人员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要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和方法,严格控制高校收入支出管理,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减少高校的财务风险,确保高校的经济安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晶.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

[2]王小林.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校内部审计流程优化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

[3]谢莉.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0.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 煤炭企业 运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CPA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运用到煤炭企业,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账项导向审计是最初的审计方法关系,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适用于审计早期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制度基础导向审计主要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而后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进一步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实施审计程序。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就可能错误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不利于审计质量;也可能使审计风险失控。于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1.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中心实现了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和重点审计项目、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证据的性质和数量。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注重宏观因素分析,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 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评估到最终审计结论的确定均可运用分析程序。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能有效的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收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能够更好地发现被审计单

位的重大错报,提高审计的效率。 扩大审计证据的内涵,注重外部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包括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这些都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审计人员需要从外部获取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结果的恰当性。另外,审计人员期望管理层提供的证据来证明其舞弊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通过与企业的一般员工、供应商和销售商等方面的沟通所获得的外部证据,是获取相关线索的重要途径。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是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满足公众的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战略规划到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并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原有的审计资源进行重新调配。通过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以做出相应的审计策略,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能据此将审计资源恰当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审计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会计准则及指南的实行等,构建了中国执业审计准则体系。 审计人力资源的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正规院校审计专业学历教育,在职审计人员的培训,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三、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方法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广泛运用分析性程序检测被审计对象,其基本方法

包括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测试、控制测试、业务实质性测试、余额细节测试等。对于有证据表明风险较低的领域,应依赖内部控制或分析性复核;对被认为风险较高的领域,实施大量的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使审计手段与审计目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审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绩效性。对风险评估来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有效降低所在组织的风险,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作用

1.参与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确认企业目标或某项交易的目标,然后分析对这些目标产生影响的风险,确定审计风险水平和审计重点,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建议,最后通过后续审计,测定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这样审计建议可以直接针对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并将事后评价反馈延伸到事前和事中,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价值链中的必要环节。 促进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些目标也是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标准。可见,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基础,也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入企业治理、风险管理的基础。 促进煤炭企业治理。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企业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部门了解具体情况,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向管理层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治理。

(三)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

根据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煤炭营销领域开展重点审计。“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因此,各煤炭企业一定要加强价格研判和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通过不断的评审与信息反馈,对市场营销进行战略控制从而规避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层的诚信度等方面综合地分析、评价,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将审计风险降到组织可接受的水平。

四、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兼顾客观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范围不断延伸,对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鼓励内审人员参加CIA等各种考试和培训,使其具有国际水准的执业水平。

参考文献:

郑小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会计研究.2004(2).

陈志强.从审计风险的改进论风险导向审计的战略调整.审计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