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入门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课堂化教学 组织教学 课题指导 巡回指导 结束指导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何掌握应用,其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本人从事电工实习指导教育近二十年,下面就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基本环节的应用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组织教学
在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的基本环节中,组织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认真组织教学,点名、填写好教学日志。其次,让学生树立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思想。课前认真检查学生穿戴:工作服、帽、鞋等是否符合安全文明生产规则,学生工作台的用电是否安全等。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解分析一些因违反安全规章而引起的电气事故,如:《安全用电》教材中的第一章的第一节“电气事故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分析教材中的电气事故案例让学生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思想,养成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守纪律的习惯。最后,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组织教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电工专业的学习,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的心理,不敢轻易动,而对学习电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无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训练的效果。正如俄罗斯一句谚语所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亦如此。作为一名电工实习指导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是搞好技能教学的前提条件。本人在多年的实习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讲清电的产生、发展、应用,特别是电在家庭、生活当中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照明电路的控制、检修、双联开关控制白炽灯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自动化控制;制作并展示一些家庭电路板的小制作如流水灯电路、声控灯、小音箱、小功放等;带学生到学校工厂如车工数控车间参观其控制方式,参观随处可见的盖房子所用的升降机、吊机的控制等,以引起学生好奇,让学习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二、课题指导
对于每一个课题,我们都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指导,并运用理论知识讲解操作要领。课题指导是一个关键环节,它包括检查入门指导、讲授新课、示范操作、分配任务四个部分。
(一)检查复习。检查复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己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用以指导新课的实践。例如学生学完《照明电路安装检修》之后将转入《电力拖动》的学习,《照明电路安装检修》这一理论教学是上学期学习的,很多学生对这一理论知识忘记了或不够熟练,对于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本人采用了提问、讲述、作业分析、等教学方法进行复习。如复习“各种照明电路原理、应用,照明开关的功能、结构、原理、元件符号、元件的型号选用、安装要求”这一知识,引导学生踊跃发言,接着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有哪些属于电动机控制的机器设备,进而引入新课――低压电器的安装、检修,各类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功能键、型号、符号、元件选用、安装要求,安装好模拟电路板,如点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板、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板,然后通过通电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的安装与调试”的教学。
(二)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课题的要求,运用准确、系统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教材,描绘所讲的课题,来说明课题的目的、任务、意义和要求。在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中,有几点必须讲清楚,即对图纸原理与技术要求进行必要的分析讲解;对使用的元件、仪表的基础知识的介绍;确定合理工艺要求、操作方式、方法和如何防止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注意贯彻安全文明技术规程,说明可能发生的故障及预防方法等。例如在讲授“接触器联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这一电路原理时,我们可以自制教具,在电路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手动使接触器、开关动作,反复模拟接触器线圈得电与失电,引导学生观察各触头的动作情况,从而控制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再通过实际电路通电试验观察各接触头的动作与电动机正反转情况,对自锁和联锁的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印象,同时把这一电路的材料、元件的选择方法进行讲授,再进一步讲授其安装的方法、步骤、工艺要求、操作要领、安全注意事项等。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中我们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方法正确,语言简练,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三)示范操作。示范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有利于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也是实习教学的重要步骤,它可让学生具体、生动、直接地感受到所学的动作技能和技巧是怎样形成的。示范操作必须做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例如在进行“导线的剖削与连接”这一示范操作教学中,教师示范演示时,要组织好学生观看的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不方便全班观看的,可分小组观看,要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边示范边讲解,使讲、做严格一致。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时,可进行慢速演示、重点演示、重复演示、纠正错误的演示等。
(四)分配任务。教师在讲解和示范后,要给学生分配好实习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工具、仪表、元件、电器安全、材料、图纸等进行全面检查,做好实习操作准备。上述入门指导、讲解示范的内容,不是每课必讲,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需要灵活运用。比如上电力拖动控制安装,因为是新课题,讲解示范就要细致些;对同一课题不同的电路图安装,可对工艺分析讲多些,可以不做示范或只示范关键操作;对独立操作训练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重点提问或启示教学就行。由于课题讲解与示范在一定程度上与专业课等有联系,因此,我们在讲解示范时,必须做好课业准备,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写好教案;同时做好资料、工具、仪表、材料、设备上的准备。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讲解与示范这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三、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生产实习教师在对课题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操作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实习操作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通过具体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
教师在巡回指导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以下四点:⑴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性问题。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例如“仪表的使用”可采用集中指导;个性问题采用个别指导,例如“焊接电子元件的姿势”可以采用个别指导。⑵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既要注意肯定学生的成绩,也要提出不足,利于学生充满信心。⑶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大胆地工作,使之既可以安全生产,又有利于生产质量,⑷在指导过程中遇到好的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在“电子线路焊接”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电子元件的质量检测、元件管脚的判别、电烙铁的使用操作姿势与方法、焊接速度、文明安全生产及产品质量等。在“电路的调试”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示范电子板集中示范调试。总之,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要做到五勤即:脚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
四、结束指导
结束指导是指在生产实习课题教学结束时,或一天实习课程结束时,由教师验收学生的产品,检查课程进行时是否按文明生产要求清扫工位。“结束指导”这一环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⑴日实习小结。日实习小结是课题总结的组成部分,既要总结一天的实习情况,如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明确以后要注意的问题,还要检查学生对工具仪表的维护保养情况、材料的保管、卫生、文明安全生产等。⑵课题小结。当课题结束时,在日实习小结的基础上,要全面总结这一课题的完成情况,肯定成绩,交流经验,指出不足,使学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实习情况、质量,以此作为借鉴。经验告诉我们:加强技术管理,从严从难要求,使操作上的缺点、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是保证练习质量的前提。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提高学习质量。⑶布置必要的作业,比如实习心得,总结。⑷对学生在整个实习当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成绩考核和讲评。
总之,电工实习课堂化教学的典型结构是由组织教学、课题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四大环节组成。这四个教学环节虽有划分,但必须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每一课型的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教学环节,正确合理地运用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身活力,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并将学生的活力与潜能转为推动发展的动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习技能,为他们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学的艺术》,谢盛圻、王华敏,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8
[2]《教育心理学纲要》,韩进之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维修电工技能的训练》王建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
一、实训教学的组织过程
维修电工实训教学的组织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维修电工实训室教学,二是院校实习工厂教学。
(一)维修电工实训室教学
这是学生练习基本操作的阶段,是维修电工实训教学的最初形式,是学生从文化理论课堂教学走向实训的第一步。在与理论课堂教学近似的环境下,教师直接指导每一个学生练好独立操作的基本功。在这一教学阶段,应做好四个环节:备课、授课、作业和考核。
1、备课
备课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然后,在教学大纲和学期授课计划的基础上编写教案。教案编写中应突出重点、难点,注意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备课时要注意:(1)根据实训课的要求,教师对课题内容有关的材料、资料、线路图等进行分析、研究,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层次分明。(2)依据课题内容,购买、挑选合格的电工材料,以保证实训的顺利进行,确保设备和学生的安全。(3)需要教师做演示操作时,一定要按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准确无误地进行演示。(4)依据学生的素质和往届学生的实训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指导要点和对象。
2、授课
授课是教师面对学生传授技能的过程。实训室教学这一阶段为学生入门阶段,教师在向全体学生进行讲授时,应详细、耐心地分析实训任务、线路图、结构图、技术条件和故障检测方法等。如果一个课题包括几个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应做到边讲解边做示范操作,直到学生听明白,看明白为止。为了让学生能及时掌握操作要领,教师示范操作后,可以找学生试做一下。学生试做时,教师在旁边边讲解,边指出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应注意的问题。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发现的问题是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应记录下来,进行集体指导,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教师在进行巡回指导时,应做到四勤:眼勤、腿勤、嘴勤、手勤。
3、作业
课题实训结束后,学生完成作业,是对实训再认识的过程。学生的作业以布置阅读有关的书籍或章节,写出课题实训报告为主,以总结的方式,写出实训内容、工艺要求、实训步骤和注意事项等。也可将下一步的实训课题提交学生思考,要求学生把实训有关的技术问题,用文字形式写出。使学生加深理解技术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
4、考核
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它主要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和技巧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改进实训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考核主要包括应知、应会两个方面。应知考核主要是检验实际技能操作工艺的基本知识,可以通过口试和笔试的方法考核。应会考核主要是检验操作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考核试题要紧密结合实际,使学生的操作技能、技巧达到一定技术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院校实习工厂教学
这是完成典型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修阶段,是学生走向实际生产环境的开始。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进行安全教育
实习工厂教学不同于实训室教学,各种设备几乎都在带电工作。如果学生乱摸乱动可能造成设备事故或人身事故。因此,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2、组织管理要严密
由于生产场地的限制,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工位,每个学生的岗位也在不断变化,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实际训练机会,教师要根据实训的要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实行定期轮换。
3、组织教学要严谨
这一阶段的实训教学是从典型设备简单的维修开始。教师首先在典型设备上设置人为故障。让学生观察故障现象,指导学生如何判断故障范围和怎样排除故障、更换元件或线路导线,并监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当学生的技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可让学生对这些典型设备进行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最后,把学生分配到学院实习工厂的维修部门,让学生上维修岗位与工人师傅一起亲身参加实际维修,进一步锻炼技能、技巧,从而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方法是由实训内容所决定的,它又为实训教学内容服务,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目的。实训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示范操作法
指导初学者或实训中带有共性问题的时候,采用此法。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放慢操作速度。教师一般操作都比较熟练,用通常的速度演示,学生看不清楚演示的内容。因此.要适当放慢示范速度,才能收到效果。
2、分解演示。就是将操作过程分为几个步骤分解演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分步演示。
3、重复演示。一次演示不一定能使学生理解,要作重复演示。
4、重点演示。对关键操作要重点演示。
5、边演示边讲解。在演示时,要讲清楚操作的意义、特点、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观察示范过程。讲解要生动、简练、恰当。
6、教师应按国家技术标准进行正确演示,指导学生防止和矫正不正确的操作。
7、教师演示完后,可选择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演示,并检查学生演示是否合乎要求,学生是否基本掌握示范内容。
8、尽可能采用实物演示,采用模型或教具演示可能会带来失真,与实际操作有差别。
(二)练习操作法
根据维修电工实训教学的要求,学生对基本操作、基本线路要进行多次、反复、自觉地练习,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一方法可分为:
1、 部分练习。将主要的操作预先抽出一部分或划分为几个部分练习。
2、工序练习。是由各种操作配合而形成,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电器或线路。
3、复合练习。培养学生掌握电气维修工必备的较复杂的技能。它包括:熟悉电气元件及线路的技术要求;根据所控制的电动机选择电器;选用或设计简单的控制线路;根据原理图,安装由电源、控制电路到控制对象的完整装置等。
4、独立练习。在以上几种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单独操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任务,学会防止和消除故障,做到节约材料(如线材),善于克服操作中遇到的难题,这样能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三)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弥补实训教室或学院实习工厂设备不足的缺陷。
(四)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实训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相互交换意见,互相启发补充,弄清问题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应注意两点:
1、教师在实训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典型事例,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分析讨论,找出症结所在,吸取经验教训,以利于操作技术的提高。
2、实习结束后,教师加以指导,进行小结讨论,组织学生自己综合、分析、讨论和评定操作情况及结果。
关键词:大创视角 创新创业 课程群 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162-03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风起云涌,方兴未艾。高校普遍以此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即以大创视角看问题,并不断选择、利用和创造新形式,实现课程体系向大创转型。笔者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从2015年开始进行的“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建设,就是其中一例。“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指的是以“电子产品开发”课程为主,“电子产品制作实践”“PCB板图设计及制作实践”“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3门课程为辅,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以下称一主三辅),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功能。下面具体加以介绍。
1 根据
1.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高技术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目前该产业在用人需求上形成反差:能力不强的人不需要,有能力的人招不进来。这既反映出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滞后,又向它提出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该把满足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自己的本职任务和首要目的,课程改革应为突破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其最主要、明显的特征就是会进行电子产品开发。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
1.2 国务院的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第二章(主要任务和措施)第三节(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要求,“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1]这是我们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的法律依据之一。
1.3 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手段和评价的基本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策略的基本凭借,是“融合”工作的基本依托。同时,课程又是社会进步的反映与促进,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中介。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一直在不断进行之中,只是内容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罢了。
过去,我们的有关课程或缺少东西,或分散无序,学生学习后,不得要领,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不大,教师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在,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将课程体系向大创转型,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为其做法之一。
1.4 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广大师生员工迫切希望搞好创新创业教育,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献力,为本校振兴出力,为自身发展助力。特别是学生,连续多年的“就业难”使他们倍感压力,非常希望成为创新创业人才。以课程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成为他们的由衷的愿望之一。
2 条件
2.1 学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前面讲过,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首先包括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他们既然要求你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也必然会大力支持,进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可以说,领导一重视,问题就解决。各有关部门的情况,也是如此。
2.1 有关课程的教学经验
(1)直接经验。我们在组建“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之前,一主三辅4门课程都讲过,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由此产生的真知,既是以往教师认识的结晶,又为他们应对新形势增添把握。
(2)间接经验。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开阔我们的视野,广泛地占有材料,我们还必须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为此,我们从网上下载许多资料,并到兄弟单位实地取经。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消化和再创造,突破了生命、精力、实践条件等限制、提高了教学效率。
(3)学生的支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希望自己成为创新创业人才,怎能不支持“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建设呢!如果教师讲授得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3 内容
3.1 方法
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是系统思维的运用,是在教育目标的召唤下,把相关专业课程组建成一个系统并加以对待。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的要求,做到向大创转型。
仅有一门专业课是不成系统的,几门课程俱备就成系统了么?也不尽然。机械凑合、无序运行也不行。比如说,一主三辅4门课程都有了,但不分先后,随便安排,也不能称为系统,效果也不会很好。例如,先学“电子产品开发”,再去学“PCB板图设计及制作实践”,该打的基础没有打,使“电子产品开发”课成为“夹生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会得到提高。因此,必须把它们加以整合,组建成一个系统(课程群)。
这个系统,从结构上看,是各M成要素联系而成的整体;从功能上看,“系统整体具有一种新的东西、新的质。它是各个要素分别存在时所没有的,也是构成系统的全部要素机械凑合起来所形成不了的”。[2]它不是靠各要素单打独斗,而是用集体的力量实现教育目标。如果要素联系得当,必收1+1>2之效。
3.1.1 结构与功能
(1)结构:首先,做到要素充足完好。要素充足:根据这个原理,学校增设了“电子产品制作实践”课程,为学生对电工电子焊接工艺等技能的掌握创造条件。这样,要素共有“电子产品制作实践”“PCB板图设计及制作实践”“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和“电子产品开发”4门课程。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后,知识更加全面,基础更加牢固,能力更加提高。这种组合,优点在对比中体现,详见表1。
其次,使要素联系方式合理,形成合力。主要是要素的时间安排,即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循序渐进,直奔主题:第1学期,学习“电子产品制作实践”,解决入门与兴趣问题,奠定了今后课程学习与实践的基础;第4学期,学习“PCB板图设计及制作实践”解决工具问题,为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提供帮助;第5学期,学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学会软件设计仿真与调试,解决控制问题,具备了驾驭电子产品设计的能力;第6学期,学习“电子产品开发”,解决“综合”问题,直接设计出电子产品,完成创新创业人才形成的最后冲刺。
(2)功能:通过“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的建设并向大创转型,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设计的能力,在动口、动脑、动笔、动手中,闪现创新的火花;引导学生将成果目标化、作品化、市场化,完成创业的预演。一句话,实现了既定的教育目标,在出成果的同时出人才。
3.1.2 整体性和层次性
(1)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课程体系整体上向大创转型,各要素也必须协同跟进,步调一致,不可有动有静,文齐武不齐。
(2)从部分之间的关系看,各要素的排列像国务院文件要求的那样“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不可排列无序,本末倒置。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顾名思义,是讲如何设计电子产品的,学好了便可进行电子产品开发及相关工作,可以说是本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形成的最后一关。但万丈高楼平地起,必须在学好其他课程后,才能涉足于此。
3.2 步E
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从步骤上看,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3步,是系统开放性的具体体现。
第一步:事前,做好计划安排,为课程群建设做好准备。特别要注意将课程安排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使“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建设,一开始便有了合法性和可行性。这时,还要做好诸如教材选定等其他准备工作。
第二步:事中,即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复习、考试等教学环节的运行。在其中,备课和讲课、批改作业是主要环节,所以予以重点研究。
(1)备课,就是写好教案讲稿,搞好教学设计。教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计划,是在一系列充分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只有在教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恰当地确定要求,灵活地选择教法,认真地备课,熟悉教案,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案不仅要指明教什么,教给谁,还要指出为什么教和怎样教,而课文里是没有的。教案能起备忘录的作用,它可以作为检查教学的依据,也可以为总结经验提供材料[3]。
①在“备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抓住关键。同时,对教材进行扬弃和加工创造。即便是自己编写的教材,也是如此。电子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应用各行各业,备教材时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紧贴学生的实际,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纳入教学案例之中,让学生感到先进、真实、生动、有用,更加愿意学习,更加喜欢设计。备课时,还要注意课程群的完整性,相关性,互相照应,协调一致。并且,课程之间的主辅关系,也不是绝对的,上一个矛盾解决之后,下一个就为主了。
②在“备学生”上做文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我们的学生缺点是自由散漫,习惯不好,不善自学,但优点是独立性强,思想活跃,爱好动手。那就得对症下药,扬长避短,多在实践类课上精心安排。
③在“备教法”上显特色,将在“讲课”中详谈。
(2)讲课。
①不拘一格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哪一种或哪几种管用,就用哪一种或哪几种。
②时刻用创新创业教育的观点审视一切,将学科竞赛、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载体,融入创新创业的要求。
③做好课件,不断更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④多让学生自己提出选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看其有创意后辅导他们解决问题。
⑤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搞好实践教学。结合投影仪、机房、实验室等,采取创设教学情境和让学生动口、动脑、动笔、动手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将创造性的选题变为现实,把独立性强、思想活跃、爱好动手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3)及时批改作业,重视反馈。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及时收、及时批、及时讲,保护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要根据作业暴露的信息,及时调整下一步工作。
第三步:事后,总结经验,做出评价。总结经验,使经验上升为理论,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正确的得以坚持,错误的不致重犯,收事半功倍之效;做出评价,以教育目标为准绳,以教学效果为依据,衡量“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的建设与教育目标的差距。与目标相符的,制定下一步打算。有距离的,找出原因,制定解决办法。问题解决之后,才能进入下一步。
4 效果
学生在经过课程群的学习后,创新创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见表2)
教学效果典型例证是,所设计制作的“多功能仰卧起坐计数器”“开水速冷机”“智能药盒”等,先后获批实用新型专利。毕业生持此求职,障碍较少,也能将其成果与所在单位的技术融合,实现转化。
5 结语
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属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还不是全部质变,而后者恰恰是我们所追求的。因此,应该在建设“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拿出更为有力的措施,如巩固“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群”,条件具备后再建立几个课程群,最后使整个专业课程都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型。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内发〔2015〕36号)[R].2015.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任职教育已经成为院校教育的主体,其内涵是以岗位任职为指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学员为中心的实践性教育,具有职业、岗位和专业的指向性强的特点。专业基础课作为岗位任职专业课程的入门基础和重要支撑,具有理论和操作的双重性。如何搞好专业基础课的任职教育教学转型,是急需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以学员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构建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的任职教育课程,是推进专业基础课任职教育转型的必然要求。
一、优化教学内容
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岗位需要为依据。要根据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剔除陈旧的、次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推导过程,降低课程难度,减轻学员负担,使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和决心。补充目前部队一线生产中的新知识、新内容、新方法、新工艺,尤其是新设备在相关领域的使用,从而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将优化的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中包含有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根据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定各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针对知识点和技能培训确定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形成优化的、精选的、实用的任职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二、灵活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个系统,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现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任职教育要求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以教员为中心”向“以学员为中心”转变、由“教学员学会”向“教学员会学”转变。教员特别是专业教员要在自身课程教学中,选取优秀的学员进行重点辅导和培养,让他们走上讲台、参与科研,架起教员与学员经常流沟通的桥梁,发挥示范作用,激发学习、实践和钻研的热情。要在实践中“传、帮、带”。采用启发式教学,根据学员的特点,采取重点讲解、自主学习、集中讨论相互交流、解难答疑的形式启发他们的聪明才智,激活他们的发散思维,使课堂成为精讲示范、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场所。普及案例式教学。选择寓理于事、以事明理的案例,对于解决基层部队建设中的疑难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员通过案例介绍、案例研究等方式,让学员在案例中深思,在案例中启迪,达到举一反三、见微知著、触类旁通的目的。推行研讨式教学,实践证明“互动”才能“生动”,教员搭台子、学员唱主角,这种“双向驱动”所产生的“碰撞”效果,恰是学员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的成熟过渡。加快信息化教学,按照“优化多媒体教学、开展模拟教学、发展网络教学”的思路,积极利用校园局域网为教学搭建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教学平台,将多媒体素材、课件、教案、测试题、文献资料、电子图书、网络课程、仿真模拟软件等投放在平台上,以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加快信息化教学步伐。
三、创新教学模式
任职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练”新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教、学、练”有机结合;教员与学员主体互动有机统一;教员的示范性和学员动手操作有机配合,促进学员实践能力的提高。一是以任务牵引。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员自主学习,让学员了解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独立收集、查找、分析和整理相关信息。二是引导制定工作计划。让学员按照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通过讨论确定计划,明确工作步骤、措施、要求等,形成实施方案。三是指导学员操作。划分小组,指定负责人,分析过程,小组讨论,查找问题并排除。提高学员的岗位能力。四是进行总结讲评。教员组织学员就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对本实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同时还要对工作安全和质量情况进行总结。从实践中看,这种“教、学、练”教学模式,不仅有益于学员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员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方式
任职教育应以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进行考核。过去学员成绩的评定,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践成绩占的比例非常小,甚至有时还不计成绩。任职教育必须改革专业基础课考核方式。一是变单一理论考试为实践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评价方式。二是变单一试卷评价为平时成绩30%、实习成绩40%、结业考试成绩30%的考核评价模式;三是变单一试卷考试评价为撰写调研报告、开展课题研究、开卷考试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四是变院校考核评价为院校和部队联合考核评价的方式,从而促进学员实践能力的生成和提高。
院校任职教育的职能是为部队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岗位人才。教员要主动思考、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勇于实践,积极适应任职教育转型需要,努力打造富有特色和品牌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培养人才服务,为部队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3).
关键词:中职院校;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
1 一体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也是制定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保障“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必须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学计划的特点是将传统教学计划中分科学习分科结业的模式,改为理论与实践综合一体学习,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贯穿始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计划首先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以适应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对“中、高、技师”级焊工的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然后将焊接专业所涉及的制图、机械基础、电工、金工理论、专业焊接理论、操作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有机结合,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课题或模块,根据不同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并制定每个课题或模块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
比如,将焊接一体化教学计划按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电、手工氩弧焊、弧焊提高训练、特种方法的焊接、典型材料的焊接、典型结构梁柱的焊接、焊接生产应用等八个单元进行划分,每单元包含了不同深度广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和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对每单元所涉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出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中级工完成前三个单元,高级工完成前六个单元,技师完成全部八个单元。
教学大纲是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一体化教学大纲应依据教学计划,制定每个单元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把每一单元所涉及的制图、电工、金工理论、专业焊接理论、操作方法、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等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安排在若干课题或模块之中,并对所涉内容提出知道、理解、掌握具体要求。知道:即对某焊接设备、焊接方法或焊接术语的感性认识;理解:是指学生对某焊接设备、焊接方法或焊接术语的里理性认识,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操作;掌握:是指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进行熟练操作,掌握某方面技能,具有处理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体化教学大纲要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既是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是编写教案,实施教学和评价的依据。焊接教研组应在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对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职业技能为主干,制定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大纲,明确每课题教学内容及课时多少,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大纲应确定不同资格等级人才的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开发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
2 教材内容结构的一体化和综合化
一体化教材是完成一体化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的基础。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职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设计技能训练课题或模块,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切实做到所教、所学、所用衔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考虑技工学校的生源状况,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
这就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教材, 将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与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有机的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综合化实践课程体系。教研组长牵头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编写时,应突破传统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取而代之的是以操作技能为主干,理论知识服从于操作技能所需,服从于生产所要的新型教材。
在一体化课程的设计中,不考虑各学科的系统性,而注重知识的适用性,以操作实践为主干,将焊条电弧焊单元分为平焊、角焊、立焊、管焊四个课题或模块,在每一课题或模块中都以操作技能为先导,焊前准备、工艺参数、操作方法、质量检查,然后展开焊接安全常识,焊接工艺理论,金属工艺理论,以及相关铆工知识、电工知识的入门、理解、掌握;把典型钢结构的焊接单元,分成容器的焊接、梁柱的焊接等模块,而在容器的焊接模块中以容器的焊前准备和焊接装配工艺为先导,展开相关的铆工板金知识,如放样、展开、下料、变形等;焊接检验知识,如射线探伤、超声探伤等。并用这些原理、理论去解释相关问题和概念,然后通过所学到的理论去控制、指导焊接操作实践,最终实现技能目标,学生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明白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焊接理论,成为知识型技能人才。
3 教师队伍的“双师型,专业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学人员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取得职业教育系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又有高超操作技能,取得与岗位能力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至少高级技工职业资格);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生产实习。这无疑是对我们职业教育教师的挑战,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教师的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学习,不断取进,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专业化”是焊接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特有的焊接方法的“专业化教师”,是学生更好掌握焊接技能的保证,在欧洲有焊条电弧焊教师、二氧化碳焊教师、氩弧焊教师等。
焊接教师的专业化和一体化并不矛盾,恰恰相反,专业化的焊接教师是在一体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对某种焊接方法有更加精湛的技术,是 “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训练过程中,能对某种焊接方法,更好地更全面地指导和传授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某种焊接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学校应采取措施,提供支持,积极培养造就一批即懂理论又能操作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并给予奖励,促进“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4 教学过程一体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是保证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实现的途径,是一种教学摸式。它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以操作技能为主干,通过由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行为引发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专研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先有一定的操作实践经验,有利于深刻理解技术理论知识,并能使技术理论知识真正发挥实践功能。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小组竞赛、技能比武取代期末考试,使学生既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又学会专业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并非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要让学生按照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学习对象不抽象,易理解,好掌握,从中可获得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学生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会有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的需求和渴望。
教学过程应具有鲜明的综合化的特征,教学过程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技能这一主题,同时,应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考虑企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技能为重点,以实用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工人师傅请教,亲自了解焊接岗位所需技能。对于先进的焊接设备方法如带极埋弧焊、搅拌磨擦焊,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录制设计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一体化、专业化和综合化的教学过程是最合适的方法。
专业化是指某种焊接方法的专业化,或某一模块某一项目的专业化,专业教师也是综合前提下的专业,他与综合化一体化并不矛盾,相反专业化教师更有利于模块教学、单元教学。教师任教中打破传统的跟班制,探索单元制或模块制任教,因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岗位技能为重任,专业教师能更好地传授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需有职业教育特有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即综合教学的能力。无疑,“双师型专业化”教师不是一种称呼,而需要超高的技能和精湛的理论。
5 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课程的重要物质保障,它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所以教学场地既是教室又是车间,同时还是实验室。是教室要有黑板、课桌、电教化、多媒体设备;是车间要有焊接设备、切割设备、通风设备、工作台以及相关的工具护具和库房等;实验室要有与实验相对应的实验仪器设备。
总之,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以技能操作为先导,通过“双师型专业化”教师的综合化的教学指导过程,培养适应社会企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系统工程。重视职业教育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国家大量的投入,也需要教师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毛森.技工学校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J]湖南农机,2013(1):181.
[2] 王建勋,蔡建刚.高职焊接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电焊机,2012(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