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景观设计;校园景观;场所精神;生命文化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046-02
1 前言
场所,是活动发生的地方,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场所具有吸收不同内容的能力,它能为人的活动提供一个固定空间。场所不仅仅适合一种特别的用途,其结构也并非固定永恒的,它在一段时期内对特定的群体保持其方向感和认同感,即具有“场所精神”。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最根本的经验。
校园规划除了建筑实体外,外部空间作为校园生活的发生器,是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产生公共记忆,公共特征的主要场所。一个学校在具体的校园物质环境实地营造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景观的创造、建筑组群的维合界面及景观空间若干层次环境场所的氛围营造,因为它们才是作为校园非物质文化的基本载体,构成了包括校风、学风与内在的校园文化传承的主要空间场所,而不是过分讲究平面形式构图,忽视环境场所与校园特点的创造。
2 项目主题――生命、文化与“场所精神”物语
设计方案在保留校园本身自然形态与景观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处理,在设计构思反映生命的奇迹、生命的状态、生命的故事如DNA、蛋白质细胞的概念,以及生命与人类的交流的理念和场所精神,让老师与学生能够提高对生命的文化认知与尊重,对景观生态的保护与延续。并且在场所精神中强烈反映出华侨大学中感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龙舟文化通四海,凝集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学生的多元文化精神。所以项目主题以生命与人类的交流的基础上,为校园景观提供了空间场所,记载历史沧桑,展现校园精神,孕育校园文化,突出表现了校园景观“场所精神”。
3 项目背景
探索新型办学模式,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高档次的文教、旅游区是华侨大学厦门校园的办学目标。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活动赖以生存的基础,体现着大学理想和人文精神,反映着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理念的新一轮校园文化大潮,促使了这次华侨大学厦门校园总体景观规划设计这个项目的诞生。基于上述的观点,在这个项目设计中,设计者贯穿了一种生命文化、龙舟文化与校园文化高度融合的景观设计文化。
4 现状调查分析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位于集美文教区东南角,东面隔路与集美大学相邻,南面是规划中的滨湖的集美大道,西面亲水(杏林湾),北面是规划中待引进的其他高校园区(见图1、图2)。
5 设计原则
整个项目在以设计主题为导向的依据上,提出的设计原则有:整体有机的景观格局,生态原则和地域特色,分期规划原则,开放性原则,资源共享原则。
6 用地布局
根据设计目标和设计理念,全园分为六大景观功能区,分别是:湿地景观观赏区、广场活动区、户外交流区、运动区、读书林区、休闲野趣区。
校园景观有一实一虚两景线,实线为校园观赏环路,贯穿校园不同功能空间;虚线为水体,连接着校园区主要景观节点。
校园的西南部是湿地景观观赏区,主要的景点有南入口、五洲文化主题湿地观赏区、生命之塔、渔舟晚唱等。校园的西北中部为广场活动区,主要的景点有叠水舞台;湿地景观观赏区以北是户外交流区,主要的景点有滨水大道、以及细胞概念等;校园的东南部是运动区,主要的景点有生命之源等,读书林区位于中部,主要的景点有书香竹林等,休闲野趣区位于校园的东北部,主要的景点有兑山的山景保留改造、生态走廊等。
7 功能结构组织
校园的设计从它的概念出发,在布局结构上强调了五条主脉,五种景观功能线,分别是文化线――文脉,水景线――水脉,生态线――绿脉,游乐线――嬉脉,历史线――史线。设计中五条主脉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组成了整个校园布局构架,满足师生的文化、娱乐、休闲等要求。整个水系的设计有机结合又能突出重点与,其内容有湿地景观观赏区、人工湖、广场水体、野趣溪涧、生态溪涧等各种丰富的水体景观。并且在五洲文化湿地中又结合中国传统龙舟文化进行景观构架的搭建,使整个校园呈现浓郁的历史、人文风情。
8 道路交通设计
校园道路规划整个道路组织主次分明,自成系统,完整有序。依据高等学校学生上下课自行车、步行人流量大且集中的特点进行布置,同时考虑机动车安全方便顺畅运行。校园规划道路分为五级,校园主干道,校园次干道,环绕综合教学楼群道路。IV级道路、消防车道(平时为步行道),道路绿化设计错落有致。景观设计在每个区增加环园步道。既是联系各个园区的主要干线,又使每个园区自成一体。
9 可持续性景观设计
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从四个角度去设计。首先是环保教育――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展示窗口;其次是可持续性材料的使用――多使用回收材料、地方材料、快速更新、低反射表面;第三是中部的节水与泻洪―节水装置、实施中水处理、中水再利用、河道和地下汉水层的补水、透水性良好的铺地;第四部分是可持续性生态景观设计,包括强力吸收二氧化碳、节水的设计、维护要求低、本土的/适应性强的植被。
10 绿地规划设计
整个校园在保持原生林的基础上对植物进行局部维护和改造,组成非营业性的植物绿地生态架构,使整个绿地系统的保持与恢复可持续性发展。新植物也以当地生态土生的原生树种为优先,保留原有的古树,种植形式为复层栽植,创造多种生物区位。通过合理的生态群落设计,在校园创造滨水绿链与弹性绿化渗透,并且结合整个的布局,组成以水面和自然山体为核心、以景观绿带为纽带、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样化开放型的绿化体系,从而呈现出亚热带环境海滨城市特色。
特别是绿化结构,沿龙舟竞技湖沿岸设计连续富有变化的滨水绿化带,以五座大桥为节点,形成五个不同特征的滨水区段,分别设置以斜坡绿化、亲水平台、观景码头、自然叠石与龙舟码头为特点,通过滨水绿链向校园内部有机渗透,提高山水校园的感知度。
11 结语
正如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危机产生现象学,现代环境的危机则直接引发了建筑现象学。整个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在“生态型、景观型、开放型”的思想指导下,探讨与深入新型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模式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华大多元文化的特色。特别是在新大学校园都比较类似的情况下,抓住校园场所的精神特征和建筑现象,延续华侨大学的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大学精神、治校理念,力争使设计出来的新校区成为一个高质量的亚热带风光的海滨高校。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产品以校园市场为导向,以深厚的校园文化为基础,比较适合有志于文创事业的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启动项目。本文结合具体项目,阐述校园文化产品的意义、营销策略与现实困境。
关键词:
校园文化产品;创业;营销;策略
文化创意产品属于文化衍生品,主要是借助原生文化的符号意义、美学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元素,通过富有创见的解读和重构,将文化元素与产品本身的创意相结合所形成的产品形态。而校园文化产品以校园市场为导向、以深厚的校园文化为基础,比较适合有志于文创事业的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启动项目。笔者协同四名团队成员成立了江财印象文化产品有限公司(校内模拟运行),立足江西财经大学的创意资源和市场资源,主营“江财印象”系列产品的设计与营销。
一、开发校园文化产品的意义
(一)提高相关高校的文化品位与社会知名度
文化是高校与高校之间最本质的差异。具有特质内涵文化的高校,容易赢得社会公众的青睐。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能让更多人了解、点赞的学校,无疑会占据发展的先机。校园文化产品的研发是展示校园文化、传播大学精神、吸引公众关注的生动、有效手段之一。
(二)引导高校师生形成凝聚力
优秀的校园文化产品必然要立足于本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展现本校独特的精神基因,承载全校师生、历届校友的核心价值观、审美主张和精神期待,容易以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等方式引领师生形成共鸣、凝聚合力。
(三)填补校园文化消费的空白
通过针对校园文化产品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高校在校师生、已经离校的校友等群体均对以母校为主创元素的文化产品表现出了浓厚期待,并为当下缺少好的此类产品而遗憾。加之高校师生社交圈广泛,大都具有文化情怀,可以预测:创意独特、售价适中的校园文化产品,其市场需求较大。
二、大学生文创团队的构建与产品定位
在校大学生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便于调查和掌握校园市场的实时动态,有着较强的创业冲动,易获取学校的激励、帮扶。但同时,又受到缺乏资源、经验不足等的局限。因此,建好团队、选对方向就显得特别重要。以我所在的江财印象文化产品有限公司为例,这家大学生创业公司规模小、成员少、资源有限,于是我们采取扁平式人员结构进行管理,以便发挥团队凝聚力,保证质量和效率。
(一)团队的构建
根据创业愿景和实际情况,我们团队设有总经理、设计总监、营销总监、财务总监等职位。总经理负责制订公司运作方案,协调各部门关系,负责团队整体运行。设计总监确定产品设计方案、规划进度安排。营销总监负责市场调研,决定产品的营销策略,负责产品销售。财务总监主要打理公司日常支出与收入,把握资金流动情况。团队以团结协作为第一纲领,彼此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隶属关系,这样的结构和氛围比较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运转与成长。我们团队目前还在初级阶段,但已经研发了主打产品《我的酱菜时代》校园文化宣传册,并发展了相关衍生产品。
(二)产品的定位
《我的酱菜时代》以“酱菜”谐音“江财”,特色及创新之处在于其打破了以风景照片为主要展现内容的宣传册模式,而是用更深层次的内容(情感)来吸引客户,带给用户独特、崭新的体验。整部作品充满创意、创新,摒弃了写实、再现等视觉传达手法,采用三十多幅意象化绘画记录、表现江财学子的在校生活,较好地表达了“最美好的回忆留在江财印象里”的创意主题,触动了很多江财学子的“痛点”,使每一个在江财度过生命岁月的人士都能结合情感共鸣对其产生个性化的观感和理解:对于希望将来考取江财的中学生,它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江财,提前感知江财特有的文化氛围;对于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它有纪念、怀旧的属性;对于其他高校的学子,它既是宣传册,又具有笔记本的使用功能;对于关心江财的社会各界人士,它是文化含量丰厚的纪念品。这套产品定型后,受到很多老师、同学的好评。
三、校园文化产品的营销
根据客户的消费行为特点、使用偏好,我们灵活运用多种营销方式,开展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营销活动。
(一)新媒体营销
我们建立了企业QQ群、微信平台,以便及时产品信息,实现与客户的互动、交流。同时实施网上销售,及时送货上门。新媒体营销方便了产品的推广,降低了销售成本。
(二)做好“搭便车”销售
在开学季和毕业季,我们在“迎新”的主要区域或毕业生拍照的密集区域设摊点直销;利用学校举办重大活动、相关企业来校举办宣讲会等时机,“搭车”销售产品;与校园众创空间内的入孵企业合作,扩大销售途径;争取学校相关机构的支持,将产品作为新生入校时的“见面礼”等等。这些模式,都具有营销成本较低、营销效益显著的优势。
(三)关系营销
想要盈利就应主动寻找消费者,上门推销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宿舍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区域,我们在每栋学生公寓都发展和培养有固定的人,人负责本楼宇宣传产品,随时回答顾客提问,了解其意见,对有需要者进行送货上门等服务。
四、借助校园文化产品创业的困境及感悟
(一)创业困境
最突出的困境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创业资金有限。拥有雄厚的资金,才便于不断创新产品,最终才能确保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初次创业的我们面临的首要难题便是资金紧张。团队的启动资金来自校方支持,我们精打细算,时刻提醒自己必须合理使用资金,好在最终保证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走向了正轨。二是创业者能力不足。文化创意类产品,需要卓尔不群的创意方案,需要必要的技术手段实现产品的定型与量产。当下中国有许多资金雄厚、人才济济的文创企业,大学生创业团队很难与之竞争,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在夹缝里迎来春天”。我们通过打造专门的设计团队,在产品上实现了脱颖而出,但还是感到在营销、管理上有许多不足,比如,缺乏对团队的较强的管理能力,缺乏对整个市场敏锐的观察力,缺乏抓住转瞬即逝机会的决断能力。这些困境不仅我们经常遇到,相信诸多创业者都曾深受其困扰。
(二)创业感悟
参与大学生创业活动,虽然遭遇了重重困难,但也收获很多。概括说,创业实践提升了我们认识自我、科学规划的能力,培养了我们的胆识,使我们初步掌握了团队管理、信息管理、目标管理、营销管理等能力,理解了市场研究、客户管理、诚信经营等市场法则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当下各级政府大力倡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尤其能够让当代大学生收获进步与成长。
作者:黄丽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本文系“江财印象系列产品的设计与营销”课题(编号:20151042107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金广.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0).
——新昌县西郊中学创建绍兴市现代化学校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上午好!欢迎大家莅临西郊中学指导工作!我校根据《绍兴市现代化学校评估操作标准》,对照各项评估指标开展自查自评自纠,结合今年5月份预评估时专家的建议,针对近三年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特殊校情,要求重点完善、落实2019年学校工作和资料整理。据此指导意见,现从学校概况、预评估后整改情况、特色亮点、指标达成、努力方向五个方面来汇报。
一、学校概况
新昌县西郊中学,位于新昌县大道西路333号,隶属七星街道,始建于1990年。2007年,新昌县孟家塘中学因学校布局调整并入本校。2015年,西郊中学扩建工程纳入县、局“十三五”规划,政府投资八千多万,历时三年,到2018年秋基本完成在原址上的重建、扩建。并于当年与新昌县城关中学结成教育集团,一校两区,实现资源共享。现西郊中学校区占地面积31187平方米,建筑面积25446平方米,有33个教学班,1495名在读学生。在编教职工101人,专任教师96人,市县级教坛新秀9人,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
三十年来,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推进教育标准化、均衡化和现代化,全面提升育人氛围和育人质量。先后荣获省农村示范初中、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市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市“群体师德创优”先进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浙江省校园足球体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师生们在省、市、县各级各类活动和竞赛中获得荣誉逐年增多。2017年度,获得60个奖项和荣誉,其中一等奖8项。2018年度,获得奖项和荣誉130多人次,其中一等奖10项,县素质比武中一等奖和教坛新秀人数增多,有3项课题在市级立项。2019年,已获91个奖项和荣誉,其中语文、社会两门学科校本作业设计获县一等奖,学校领导干部素养测试获县团体一等奖,教师素养测试获县团体二等奖。2019年已申报市级课题14项,省级课题2项。
2019年1月在行政扩大会议和教职工大会上开展了办学思想大讨论,达成了认识上的一致,确定以“大道至简”为办学理念,以“崇文·尚贤”为校训,以“引领·追寻”为校风,以“专业·合作”为教风,以“闻道·勤行”为学风。
二、预评估后整改情况
25条B级指标中,在预评估时有7条基本达标,2条不达标,之后我们仔细研究,从学校层面重新进行了梳理和整改。
(一)完善顶层设计,提升内涵发展
1.加强理论顶层设计(B1办学理念)
之前,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等顶层设计都不完善,未真正理解理念和目标等之间的关系,经过专家的指点,我们对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了深入研究,完善和清晰了办学理论体系,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目标的国家意志,依据国情、校情,把办学目标、一训三风溶铸于三级课程体系中,升华于实践活动中,实现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2.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B2学校文化)
以“大道至简”为办学理念,以“塑高品位教师,创高品质学校,育高品格学生”为办学目标,将学校的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把这些理念融于教室、连廊、党建室、功能室、开放式书吧、宣传窗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通过多方面研讨,确定了校园环境文化设计方案,新建党建活动阵地,增设开放式书吧,重新设计教职工阅览室和家长委员会活动室。校史陈列室规划也于7月启动,按规划方案,郊中校史陈列室由封闭和开放两部分组成,分别设计在综合楼一楼东侧功能室和东侧1至5楼的长廊。拟有立德树人三年行动计划。文化育人有系列持续主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在原有足球社、篮球社、书画社、声乐社、健美操队的基础上,本学年新建了青禾文学社。学生社团活动,搭建学生成长的平台,提升校园文化生活质量。
3.严格规范办学行为(B5办学行为)
在开齐开足课程方面,我们制定了《“有责任•能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方案》,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框架结构与门类,并规划了生活、学科、体艺、社会等四个板块的主题活动。从2019年6月课程规划方案制定以来,已布置系列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本学年的劳动技术课上开设美味佳肴、清洁家园等活动课。
在减负方面,首先,我们由纸质的减负问卷调查方式改为用问卷星进行网络调查,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其次,切实加强校本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2018年,教务处制定的校本分层作业的建设性方案获得县一等奖。2019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比赛中,我校各学科作业分层设计取得好成绩,语文、社会两门学科均获县一等奖。
在招生方面,因本学年开始招智慧班,我们完善了阳光编班的实施方案和智慧班分班方案,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分班的过程中。智慧班招生公开摇号,现场公布,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公平合理。
4.落实三级课程建设(B7课程建设)
今年下半年,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调整了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把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结合,把教务线、政教线和校团委的各类活动有机整合,构建了“两有”(有正确追求,有社会责任感)的课程体系和框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今年新开设的拓展性课程《历史的丰碑》、《校园植物学理论与实践》已申报为县第五届精品课程。
5.完善德育工作(B14德育工作)
我们紧紧围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完善了西郊中学德育工作体系,教务线、政教线、团队线合作商讨,调整了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在原先政教、团委主题德育活动的基础上,各学科备课组长负责统筹编写本学科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学计划、教案,让德育工作有效渗透到学科课堂教学中。同时加强德育课题研究,本年度已申报市级德育课题2个,并着手汇编年度学校教师德育论文集。此外,我们还推行家务劳动和自然劳动体验教育,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在劳动实践中磨砺心志。
(二)科学配置,提升办学条件
1.改善教学资源(B18教学资源)
重扩建后的西郊中学各类功能教室齐全,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和电脑、录播、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科技创新等专用教室,有专用图书馆、师生阅览室、卫生站、省级标准化心理辅导站,并置有双向闭路电视、智能广播、安全监控系统及以千兆光纤为主干的校园局域网。自预评估后,学校陆续加大投资,用于改善校容校貌、办学条件,如校安工程建设、校史陈列室、数字星空创新实验室、文化连廊、开放式书吧、风雨操场亮光工程等,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聘请专业人士参与设计。
2.提升应用服务(B20应用服务)
在提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校努力接轨大数据信息时代,着力打造智慧校园。这学期我们由学事通改用功能更完善的翼学云和钉钉办公系统,更有效地增进了家校联系,也用于学校各类办公,同时丰富了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的栏目和内容。每周在西郊中学党支部微信工作群和钉钉工作群开展党建知识“微推送”。发动教师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建设校本资源库,资源库资源涵盖各个学科,建有学校自己的微课和视频课资源,建有校本资源1983条,总资源数2947条,年度活跃空间比率达100% 。在县之江汇教育广场教师个人空间评比活动中,我校梁根英老师获得一等奖。本学期,我校七年级开设了两个智慧班,采用平板教学,智慧班任课教师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在教务处的引领下,各年段教师积极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紧密整合。
(三)联谊共建,推进国际交流(B24国际交流)
在参加城关中学教育集团与美国圣费迪南德学校“千校结对”的基础上,上半年,我们又创造条件积极申报省厅发起的与日本静冈县的“千校结好”校际交流项目。这学期,组织了“外教进校园”活动,邀请美籍教师为我校学生上英语外教课,邀请马来西亚教练为师生上体育运动外教课。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师生国际视野,提高师生国际化素养。
(四)发挥优势,辐射引领(B25辐射引领)
虚心学习各地名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加强城关中学教育集团之间的紧密合作,学习城关中学校区优秀的办学经验,定期开展行政线、教研组研学活动;潜下心来练内功,加快自身发展。同时,与儒岙中学、大市聚中学、道南中学、镜岭中学等农村学校结成联谊学校,与沃西中学、镜岭中学结成城乡互动学校,精心组织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发挥我校新建的硬件及学科专业团队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管理互通、师资共建,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均衡与整体发展。与城南乡潜溪村开展文明联创联建活动。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在提高。
三、办学特色和亮点
1.校园文化顶层设计,集思广益。“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既是新郊中人的当务之急,也是学校化压力为动力的契机。我校校园文化设计邀请专家团队合作商讨、出谋划策。我校与绍兴文理学院艺术系师生经过多次座谈、研讨和论证,先后出台校园文化设计一、二轮方案,并向社会公开设计方案,力求集思广益。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郊中人以目标、问题、需要、价值、实践为主要导向,从外显层(包括校园景观、绿化美化和文字书画等物化形态的布局)、核心层(包含核心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一训三风等理念系统、)和实践层(涵盖三级课程体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逐步建构属于西郊中学的文化体系,尽快凝聚郊中“灵魂”。2018年,我校申报了绍兴市规划课题《城郊扩建学校校园文化顶层设计的实践探索》,课题已市级立项。
2.制度管理,规范有序。合理的制度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办学水平最大优化的保证。随硬件建设的升级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我校的一些管理制度也随形势发展需求不断完善。我们经过行政会议、教职工会议和部门会议认真商议,完善了教师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完善后的《新昌县西郊中学教职工德绩勤能量化考核方案》、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公平合理”的原则,也融入了诸多人文关怀的元素,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2018年,我们增设了班主任节、二十佳教师表彰等活动,教师幸福指数和职业认可度在提高,涌现出很多敬业的老中青优秀教师。以制度治校,学校才能获得长久发展。以制度治校,规范管理,我校各项工作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3.打造教研团队,科研兴校。我校以“专业·合作”为教风,引领每一位“教师”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懂方法的教育者、有素养的教学者。学校扩建后,年青教师队伍迅速膨胀,因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工作室以“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问题精准化和教学常规科研化”为科研兴校思路,以课堂研究、优课评比、命题比赛、课题论文、读书研讨、外出活动等为实践载体,根据教龄长短组建三个培训与研究团队:“自立”团队通过“青蓝携手师徒结对”,尽快站稳讲台;“自信”团队主要通过优质课、论文、课题、命题及学生竞赛,延伸自己“长板”;“自傲”团队主要除指导年轻教师外,还积极参与课程拓展,朝带系、名系和佳系等名优骨干教师方向努力。三年来,各级课题呈井喷式增长。如2018年,社会概念“适度教学”与利用“课堂观察”促进有效教学两项课题分获市二、三等奖,“校园文化顶层设计”、社会“图示法教学”、“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市立项课题;2019年我校提交绍兴市市级课题14项,省级课题2项。
4.社团活动,红红火火。学校建有足球社、健美操队和书法社,由我校这方面有专长的教师负责,定期展足球、健美操班级联谊赛和书法比赛,开展校内外交流。足球社建有校外联谊机制,定期邀请校外专业人士来校指导。2019年,我校被评为浙江省青少年足球体育特色学校。校园运动场上,我校的足球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校的健美操队参加绍兴市校园艺术体操比赛,获团体第四名。王芳芳老师的《健美操——活跃青春》被评为县级精品课程。每日大课间活动,学生们随着优美的旋律跳“活跃青春”健美操。体育组教师对学校健美操课程的开发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下半年,我校已申报新昌县健美操体育特色学校。书法社社员在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这学期,我校赵贝贝同学获全国书法比赛优秀奖,赵力伟、陈佳敏分别获绍兴市“兰亭奖”书法赛一、二等奖。
5.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在崭新的校园环境里,在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下,在体现人文关怀的温馨氛围中,我们的郊中人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全体行政不计较个人得失,团结协作,为学校发展倾尽才情;全体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积极进取;我们的学生不甘落后,敢于拼搏和超越。在县组织的学校领导干部素养测试中,我校行政团队获团体一等奖,教师素养测试获县团体二等奖。全体教职工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全校师生体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指标达成情况
我们对照《绍兴市现代化学校评估操作标准》,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各项指标达标情况如下:25项二级指标中,23项达标,2项基本达标,无不达标指标。其中基本达标2条:B6办学规模九年级班额超出45人;B25辐射引领作用未能明显地体现,25项指标自评得分97分。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夯实现代化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顶层设计方案虽已拟定,但属初生阶段,完整、立体和鲜活的校园文化体系待形成;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待全面、协调发展;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待加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长期践行,且行且思,让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建设,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2.培养现代化专业教师。办高质量的学校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待。扩建后的西郊中学底子薄,需继续潜下心来谋发展,静下心来办实事。我们将继续以教科研为教师成长的支点,发挥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把教科研制度常规化,带领和培养全体教师走向专业化。凝聚校内外力量,合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锻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3.创设现代化校本课程。我校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起步较迟,不能满足学生的广泛选择,选修课程开发不足,有效的评价机制尚待完善。为此,我们将借力教研室专家团队的帮扶引领,调整结构,优化方法,改进评价,完善已有课程的修订和未有课程的开发,让课程设计体现层次性、合理性和特色化,努力建成一批市级精品课程。
关键词:视觉识别系统; 校园文化建设; 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52-001
一、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内涵
高校视觉识别系统(“University Visual Identity System”),是对学校形象的各种视觉要素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将学校办学理念、文化特质等抽象语言用具体符号形象展示的概念,通过组织化、统一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视觉设计方案,体现高校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形成鲜明的、个性化的形象气质。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进展阶段的代表成果。
高校视觉识别系统主要由基础要素系统和应用要素系统两部分构成。基础要素系统主要包括对学校标志(图案和文字组合)、学校名称(中英文)、标准字、标准色、专用字体等基础要素的组合使用;应用要素系统主要包括办公用品、事务用品、会务用品、公关用品、校园环境导示、平面宣传推广等项目。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本身就是优质文化的聚集地和盛产地,高校视觉识别系统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就是要将高校所代表不同类型的先进文化的气质、精神、品格在凝练和提升的基础上,通过整体形象设计后,规范化、品牌化、体系化的展现、表达、传递给社会公众。外部社会和校内师生也借助于此种艺术化的媒介表现提升对高校品牌的认可度和美誉度。高校形象识别系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凝练、升华与外化,更在其存续期间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影响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二、视觉识别系统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1.视觉识别系统的体系化设计助推高校品牌塑造力
视觉识别系统的构成内容庞杂而且细化,不仅涵盖教学、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意识层面。从形象的规范到内容的严谨,从文化理念的呈现到规章制度的实施,都贯穿其中,体现出大学的文化内涵。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配合辅助,用美学的表现力展示博大的文化内涵,形成校园文化“美”的浓缩和体现。在此过程中,校园景观、校园建筑、校情校史资料及社团文化、大师风采、学子精神面貌等校园所有的硬件、软件元素的汇合,都会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展现出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在一次次反复的修改―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再修改―再讨论―再意见征求的过程中,通过体系化的设计,再一次助推高校品牌的塑造,推动大学品牌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
2.视觉识别系统的全方位展示彰显校园文化生命力
高校视觉识别系统承载着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校所需展示的特色性。这种个性,既表现为内容上的差异性,也表现为形式上的特殊性。高校在设计视觉识别系统中,应根据自身发展历程、文化底蕴、办学条件、学科特色、社会环境、地域文化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将前瞻性和现实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构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并展现出学校形象的个性特征,展示学校风采,创造个性鲜明的高校文化,彰显生命力。
3.视觉识别系统的应用性推广汇集师生凝聚力
高校视觉识别系统是展示其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形象的学校形象设计系统,是集教学、科研、公关、管理、营销、组织行为等于一体的知识密集型创造性活动。它以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为内涵,将具体可见的外在形象与内在观念融为一体,通过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视觉符号,将学校的办学理念鲜活、生动地呈现在社会面前,力求为师生和社会认同和熟知。统一的标识、文字、色彩以及名片、手册、各类书籍、报刊、封面设计等视觉形象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展现学校的办学理念,而且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增强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鲜活的学校形象犹如一个灯塔,在无声无息中感染和浸润着广大师生的品格追随,有效引领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大学通过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与整合,将进一步增强学校自身的凝聚力与影响力,规范师生的行为,使师生员工的言行与学校形象达到最大程度的统一,从而优化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4.视觉识别系统的规范化建设提升高校管理约束力
大学视觉识别系统的确立,不仅依靠其鲜明、个性化与艺术化的符号体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统一文化建设内容,体现出文化建设的人性化特征,而且还直观地将大学管理系统化、程序化,将已有的内部管理流程统一、规范的制作、展示,使文化建设的内容更清晰、更明确、更深入。比如高校内部的日常管理中,行政事务的载体不再五花八门的独树一帜,将统一规范制作了各单位的印章和旗帜、规范制订中层干部公务名片的格式、基本规范学校各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的排序和英文译名,制作一批带有新系统标识的纪念品和办公用品等。这些细节的转变将提升内部管理的行政效能。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社会化、信息化、大众化需求发展变化,高校作为传播和创新知识、培养人才、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建设和发展高校校园文化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尤为重要。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巨大而深远,高校可以利用视觉识别系统建设的契机,加快发展有特色、有内涵、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此带动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征宏.中国高校形象建设研究――高校识别的塑造与管理[D]长沙:湖南大学,2003
[2]苏杨.以文化为主导建设城市导向识别系统[J]广告大观(标识版);2011年06期
关键词:哲学教学;学风;培养途径
一、学风与校园文化的辩证关系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群体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校园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三大方面,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核心和最高层次,又可细分为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和校园人际关系建设,而学风建设又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进而在整个校园文化中占据重中之重的地位,有鉴于此,课堂教学中对学风的渗透和培养不仅理所当然,而且势在必行。
二、马哲教学中的学风培养途径
(一)马哲教学中学风培养的基本原则
哲学研究的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最本质和最一般的问题,内容因高度凝练而显得较为抽象,这无疑会给学习带来困扰,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仍不够到位。但事实上,哲学原理无一例外都是源于现实生活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还原到生活中去,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情感状况进行讲解传授——即加强教学法中的“备学生”,让理论紧密结合实际,让高度抽象的理论变得有血有肉,让学生感觉哲学每时每刻就在身边,如此一来,既传授了世界观,更重要的是传播了方法论。要实现上述目标,有必要在课堂上引入探究式教学,其本质是在教师引领下,让学生实现半自主学习并自觉深化认知,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践行哲学方法论的过程、成为世界观和德育培养的过程、成为学风培养的过程、成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养成过程。
(二)马哲教学中的学风培养途径
1.课前演讲
一般安排在正课之前,根据班级人数以学期为界统筹安排,每人3-5分钟,讲述的内容可以是时政新闻、哲理故事、亲身经历过的有教育警示意义的事情,也可以是学生个人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看法。在演讲之前需要事先告知学生做准备,如有必要需附交演讲稿,在学生演讲过程中,教师需全程认真记载并组织评价内容,演讲后可邀请其他同学先行点评,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了解演讲效果,又可以在第一时间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是非判断以及认知程度。如果学生有分析失当之处,教师可以在总结性点评中给予干预,引导学生的世界观进入正确轨道。这种形式因为针对性强,因而对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是非观念非常有效,且贴近实际,具有高时效、主动参与、即时反馈的特点,在学风培养实践中效果较好。
2.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
社会调研和实践法,是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或特定的研究方向,走出课堂、直面现实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哲学方法论和各门具体科学知识遴选方向和题目、设计方案、搜集信息、整理数据、归纳结论,并最终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手段,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检验,使马哲理论直接对接实际。调研成果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微电影、讲座、调研报告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新观念,不仅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助于端正求学目的,养成务实学风。同时,调研和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客观的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的位置,克服“娇、骄”二气,期间遇到的困难可以培养奉献精神、磨练坚毅品质,这体现了学风培养中勇于担当的一面,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养成的务实学习态度和创新思维方式,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马哲教育的目的所在。
3.微课和翻转课堂
这两种形式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和信息交流的时效性,鉴于马哲课程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且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不但可以节约并充分利用课内时间,更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运用哲学理论,共同研究解决本土化和全球化的挑战,共同探讨现实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使这种形式往往产生类似头脑风暴的效果,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由学生在课后通过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等形式实现全自主学习,还能在网络上查阅所需材料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相互借鉴并提纯自己的观点。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
4.结合职业规划
马哲基本原理及应用的考核,贯穿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中的所有科目、题型、解题方法和答题策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要学会合理取舍、抓主要矛盾,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答对更多题目。申论考试考察七种能力,即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提出和解决问题、语言表达、文体写作、时事政治运用、行政管理能力,题目材料往往会给出大量信息,考生从中筛选出有效信息和共性问题,归纳总结成问题要点,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事业单位招考中的综合知识考试是对知识面的全方位考察,其中也必然涉及到哲学部分。而无论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面试中必然会用到哲学观点,这是对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考查。在课堂练习中,教师不妨设计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同时,消除对公考题目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