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电技术行业报告

光电技术行业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电技术行业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电技术行业报告

光电技术行业报告范文第1篇

6月22日,洲明科技(300232.SZ)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这是2011年上市的第四家LED企业。6月8日,德豪润达(002005.SZ)和老牌LED公司士兰微(600460.SH)同时公告,前者审议了增发35亿元投向芜湖LED外延片生产线项目的议案,后者拟发行6亿元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此前,实益达(002137.SZ)于6月2日宣布,其子公司将总投资1亿美元打造无锡LED基地,借壳广钢股份(600894)不久的广日集团也宣布布局LED。

这股热潮的背后是LED产业的高速增长,但在技术受制于国外企业的背景下,同质化竞争导致的后果将是价格战及毛利率的下滑,这一点,在相关上市公司2011年一季报中已开始显现。

上市公司抢摊LED

6月3日,处于LED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洲明科技IPO获批。自从2011年1月雷曼光电上市以来,瑞丰光电顺利过会,鸿利光电、奥拓电子分别登陆深圳创业板和中小板。半年时间不到,LED行业的上市公司增加了5位新丁。

未上市公司赶搭上市快车,已上市企业频现大手笔融资。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LED产业签约计划投资额合计为2178.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6%。其中,仅上市公司投资计划额已超300亿元。2010年全年新增投资额在1亿元及以上的项目约74个,数量较2009年增加了25个。

主营业务并非LED的企业也正在加码LED。6月8日广钢股份公告,称接到重组交易对象广日集团的有关请示,广日集团将向地方政府部门申请LED专项补贴,补贴额度超2亿元。广日集团一直以电梯为核心业务,2008年借助子公司广日股份开始涉足LED行业,现LED产品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左右。此次2亿元补贴将用于LED绿色节能照明项目。

高工LED首席执行官、浙江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表示,2010年中国LED行业总产值达12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预计这一数字到2015年将达5000亿元。

目前LED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占有率仅5%,但其增长速度高达60%至70%,国内LED产业大大小小的公司约有4000家,未来三年预计会突破5000家。

“对企业而言,LED概念好,上市会带来更好的市场表现;已上市公司再融资,可以扩大规模,寻求竞争优势;由于其行业毛利率高于传统产业,也让很多传统产业的企业涉足这一领域,而国外企业在各个相近领域进入LED行业,也加剧了中国企业跟风布局。”张小飞解释道。

让张小飞担心的是,LED行业属朝阳产业,但投资需谨慎,表面市场前景很好,但如果投资骤然膨胀,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而导致价格战,利润或将下滑。

价格战加速毛利下滑

张小飞的担心事实上已经开始显现。

据统计,2010年过半LED企业都延续了毛利下滑趋势。在多路资本砸钱上马LED项目的背景下,企业只能通过降价来抢占市场。

作为封装企业佼佼者的国星光电,其2011年一季报显示,利润总额为343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38%,实现净利润为2551万元,同比下降20.42%。国星光电扩产了LED项目,却带来毛利率下滑。国星光电给出的解释是,“公司主动降价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主动调低售价,导致毛利率下降。”

国星光电并非个案,LED企业毛利率下滑具有普遍性。雷曼光电2011年一季度净利润为526.8万元,同比下降38.23%;德豪润达2011年一季度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25.2%,毛利率下降7.98个百分点;士兰微在2011年一季报中公布,LED毛利率同比减少8.77%。

而这个趋势短期内似乎难以改变。方正证券研究所电子元器件行业研究员盛劲松认为,中国在LED衬底、外延片和芯片的上游环节比较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巨头。以生产外延片所需要的设备MOCVD机为例,德国艾思强和美国维易科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芯片、外延片占整个LED产业链中70%的利润。

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的数据,中国从事LED上游外延片和芯片的企业只有10余家,在2010年1260亿元的总产值中,芯片行业产值仅为40亿元,占比3.2%。

目前企业在MOCVD机上的投资主要来自于政府补贴,5月18日,三安光电公告称,其子公司收到安徽芜湖市政府的设备补贴1.06亿元。2011年一季度,三安光电及控股子公司已获得总计近8亿元的财政补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10年公司全年的补贴。在2010年公司7.53亿元的补贴中,采购MOCVD设备补贴达5.24亿元。

一方面,中国LED企业在技术上依赖国外企业,造成成本拉升与利润外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扎堆布局带来同质化竞争的价格战。在此背景下, LED行业毛利率下滑的趋势短时间内难以扭转。

封装企业利润压缩照明应用前景看好

6月9日,台湾绿扬光电总投资1亿美元的LED封装项目落户在江西南昌高新区。

盛劲松指出,封装企业技术门槛低,进入比较容易。LED产业链中游主要是封装,下游为照明应用。在上半年各上市公司的融资中,打造全产业链正在成为一个突出的特征,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上下游企业介入到封装领域。但在未来资本持续布局的背景下,这一领域利润空间将被持续压缩,投资前景不容乐观。

在2010年LED产业1260亿元的总产值中,封装总产值为270亿元,同比增长35%。目前,中国LED封装企业已达1440家,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30%以上。根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的《2010~2011中国中游封装产业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球有近130家LED封装设备厂商,中国企业约100家,数量上占到76.9%,但产值仅占全球的20%左右。

“封装企业将是未来LED行业的稳定增长点,在下一季度将明显受益。”东北证券行业分析师梅剑锋则持不同观点,“LED行业下游需求依然旺盛。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持续升温,将带动处理器、内存等高端芯片封装需求。”

相对而言,未来LED下游照明应用的前景更加“灿烂”。盛劲松表示,芯片、外延片技术依赖进口,短时期内无法突破技术瓶颈,而LED照明光源前景广阔,尤其是在民用照明市场方面渗透力强。

张小飞则明确提出,封装产业资金大量涌入,或能导致产能过剩,企业将面临洗牌。随着政策的推进和成本的降低,LED照明应用市场即将大幅提升。

光电技术行业报告范文第2篇

当前,面对传统业务被OTT不断侵蚀、收入利润不断下滑的现实,运营商正通过推出新型互联网业务和数字化服务来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与此同时,人们对互联网带宽和流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甚至超过了基础通信网络的建设速度,特别是“互联网+”提出以后势必会掀起传统行业的“触网潮”,这种供需矛盾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于是,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已势在必行,而运营商将成为光网络建设的主力军和第一批受益者。

双引擎驱动光网建设

当前,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光网络建设正在提速。

在政策方面,随着“宽带中国”战略持续深入和“互联网+”提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2015年网络建设投资超过4300亿元,2016―2017年累计投资不低于7000亿元;并且还要适度超前建设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持续提升骨干传输网络容量。该指导意见的从政策层面上推动了光网络建设,成为第一大引擎。

在市场方面,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光网络市场需求和设备开支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据市场研究公司IHS,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光网络设备支出增长了5%,达到27亿美元。而在国内,在2014年,仅光纤光缆市场规模就达到了1.41亿芯公里,同比增长7.6%,而到了2015年,该市场规模将增加到1.43亿芯公里,运营商是主要推动力量。市场需求成为光网建设的第二大驱动引擎。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运营商既是国内光网络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国内光通信企业的重要客户和收入来源,在光网络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了解,国内很多企业都深度参与运营商集采,其很大一部分业绩都是由后者贡献的,因此光网络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运营商的参与,光网络的能量也主要通过运营商来释放。

光网建设补给线

如果说运营商是高速宽带网络建设的主力军,那么光通信企业就是重要的军需官,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建设光网络要靠先进的技术支撑。目前,光通信企业可以在光纤光缆、SDN、超100G等研发方面为运营商的光网建设提供保障。

在光纤光缆方面,国内大多数光通信企业纷纷将超低损耗光纤作为当前的研发重点项目。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认为,发展超低损光纤很有必要,在成本提升不高的情况下,能大幅度缩减系统总体部署成本。

事实上,在超低损耗光纤方面的研究,中国启动较晚,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亨通光电总经理尹纪成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亨通光电开发了先进的超低损耗光纤、大有效面积光纤等核心技术产品,用以增加传输速率,提高无中继传输距离,积极推进FTTx,在主干网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将光纤扩展到用户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正是有了超低损、大有效面积光纤产品的问世,超100G、乃至400G光纤骨干网络的建设将有机会得以实现。

其实,从2013年起,三大运营商就开始部署100G网络。然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网络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持续增加,光纤骨干网络需要进一步提升速率,超100G网络将成为现实。据悉,不少系统设备厂商与国内外运营商合作进行相关测试,韦乐平曾表示,到2017年400G或将成骨干网更合理的选择。

在SDN方面,随着近几年该产业的快速演进,业界普遍认为SDN将是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是运营商网络发展的趋势。中国电信近年来也确实在重点考虑去电信化的方向,韦乐平指出,目前SDN是实现去电信化的一个重要实现形式。毕竟现在应用层面的变化不断加速,互联网的流量对于整个网络的冲击越来越明显,网络架构的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当然。这项网络前沿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演进,已经在全球获得超90%的网络厂商的认可。据了解,华为基于SDN思想加三大构架创新,刚刚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敏捷网络”;中国移动也很早就加入了ONF等行业标准组织,积极推动SDN/NFV的商用进程。

目前,SDN正加速发展。据市场研究公司Infonetics Research报告,2018年SDN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0亿美元。而对于SDN应用的驱动,韦乐平认为主要集中在4个层面。其一,降低网络成本,现有的网络架构已经制约了这一方向;其二,业务灵活和创新能力;其三,廉价的商用IT平台可用;其四,虚拟化技术可用。这四个层面是运营商部署SDN的主要驱动。

瓶颈不只是技术

尽管光网络可以通过多种技术和产品释放能量,帮助运营商实现转型,但是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光网络建设始终会遇到困难和瓶颈。

在超100G方面,目前还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这不仅对光网络架构、系统设备提出了严峻挑战,对光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产品,毕竟随着高速宽带网络的部署,骨干网对突破传输距离限制的超低损、大有效面积光纤产品的诉求逐渐增多。但是韦乐平也同时指出,超低损光纤对于现有的光纤网络有较高的兼容性,而大有效面积光纤的兼容性则较差,与现有光纤的熔接损耗较大。

光电技术行业报告范文第3篇

想要考研的你,提及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否会列出“神秘”“高薪”“高就业率”“高科技”这一系列关键词呢?

真正的“高富帅”专业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纳米专业,那就是“高富帅”。

说它“高”,是因为它的的确确是高科技的产物。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20纳米也仅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也正是这么小的尺寸,才能够用来做材料。不仅如此,纳米材料还都带着“特异功能”,具有奇异的化学物理特性。纳米虽小,用途却大,小尺寸成就大空间,真是高不可测。而研究生阶段需要学的课程也很“高”:纳米材料的结构、尺寸和形貌的表征技术、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与表面修饰、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与应用、纳米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微加工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等都是该专业的主干课。是研究生的必修课,而新专业的科研空间更加广阔,所以发SCI的概率大大增加。想要写好论文,你就要了解纳米材料与技术的最新学科发展动向、理论前沿、应用前景等。而如果你打算游学海外,就更要在研究生阶段狂抓英语了。这一专业的专业英语词汇非常庞杂,有医学、化学、物理、材料学等诸多领域,需要系统地学习。笔者硕士一年级的时候大家每周都会用英报告,这样能有效提高英文水平,即使不打算出国,阅读国外文献也会非常流畅,开阔视野。纳米专业确实很“高”,但当你真正钻研进去,就会发现它的乐趣。

说它“富”,一点也不夸张。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被誉为本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纳米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起步,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突飞猛进的前沿、交叉性新型学科。纳米技术作为朝阳产业,将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大显身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纳米技术高级顾问米哈伊尔·罗科甚至预言:“由于纳米技术的出现,在今后30年中,人类文明所经历的变化将会比过去的整个20世纪都要多得多。”如此看来,纳米技术必将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能为该专业的同学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说它“帅”,是因为它有独到魅力,吸引青年学子投其怀抱。其实,大部分工科生的研院生活都是相同的,读文献、做实验、组会、听报告,这些几乎就是我们读研生活的全部。想学好纳米专业,你首先要做个杂家。在研究生阶段,你要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环境纳米材料的绿色制备及其规模化,面向环境检测的纳米结构与器件的构筑原理、方法,并且了解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性能与机理。而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理工科专业的直接目标在于应用,因此还需要学习纳米材料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原理、技术与装置研发、纳米材料的环境效应与安全性评估、纳米材料在节能和清洁能源中的应用等,掌握材料学的工艺装备、测试手段与评价技术,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中局部问题的能力。运用纳米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和一般的常规思路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着前路未知的期盼和发现时的狂喜,为此我们都成为典型的“技术宅”,大部分时间会宅在实验室里,在外人看来,可能是只顾科研无心生活的“苦行僧”,而只有我们才能体会到纳米的“帅”及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

想要学好纳米专业,团结协作的能力必不可缺。其学习都是以课题组和实验室为单位,很多作业和项目都是大家集体完成,比如开发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大家都有不同的分工,这就需要我们能紧密地合作与沟通,分担辛苦分享成功。

同时,我们还需要有极强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我们学校经常举办学术沙龙,需要大家上台演讲,不仅本专业的导师在场,其他专业的学生和老师也会来听,并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所以我们要足够有气场才能HOLD住场面。而实践方面,我们都有做老师科研助理的机会,同时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不仅要写得好论文,还要做好实验。想读纳米专业,要做的功课非常多,你只有都尝试了,才能体会到这个专业的巨大魅力,才会在科技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就业面窄是误区

对于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人认为,纳米作为高精尖技术与日常生活相距太远,所以想当然地认为其就业难。

其实,纳米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有一天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将离不开纳米技术。所以如果你能有幸就读该专业研究生,并在学术上有所造诣,愿意将所学学以致用,那么你的就业前景无限光明!

那么纳米技术到底是怎样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呢,而我们工科生,又将以何种方式参与这种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进程呢?

衣: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化纤布结实耐磨,但会产生静电现象,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消除静电,穿起来非常舒适。

食:利用纳米材料,冰箱的抗菌能力大大增强。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进入市场。利用纳米粉末,可以使废水有效净化,完全达到饮用标准,纳米食品色香味俱全,还对健康大有裨益。

住: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居家做家务、清理房间是一大愁事,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省下我们很多力气。通过纳米技术,墙面涂料的耐洗刷性可提高10倍。玻璃和瓷砖表面涂上纳米薄层,可以制成自洁玻璃和自洁瓷砖,完全不需要擦洗。含有纳米微粒的建筑材料,还可以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既省时省力又对身体好。

行:在出行方面,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和改进交通工具的性能指标。纳米陶瓷有望成为汽车、轮船、飞机等发动机部件的理想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发动机效率、工作寿命和可靠性。纳米球添加剂可以在机车发动机加入,起到节省燃油、修复磨损表面、增强机车动力、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的作用。纳米卫星可以随时向驾驶人员提供交通信息,帮助其安全驾驶。

而这些,只是纳米科技应用在生活中的很小一部分,纳米技术兴起晚,发展态势迅猛,更多的核心技术需要我们这一代去发掘,以期使之更好地为民生服务。可见纳米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各行各业都需要拥有高技术高学历的纳米技术专业人才,所以就业前景广阔。

具体的就业方向,男生、女生之间相差很大。纳米专业的大部分女硕士,特别是女博士一般选择到大学或科研院所做研究。研究领域涵盖纳米材料、黏合剂、涂料、电镀、陶瓷等相关领域,从事相关产品开发、生产和检测等方面。大部分男生会去纳米材料行业企业或传统材料相关企业供职。可以从事纳米材料表征、石墨烯及碳纳米材料研发、纳米材料改性、纳米材料合成、无机纳米材料制备以及交叉学科纳米材料应用的相关工作。

跨专业报考受青睐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不过并不限制跨专业报考,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不仅不是个排外的“高富帅”,反而非常欢迎跨专业的学生融入其中,共同搭建纳米专业的大舞台。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工科或理科门类招生,不同学校有所不同,但都非常欢迎与之类似的材料专业同学报考,因为都涉及材料学的基础知识,所以学起来会得心应手。同时,理工科专业背景如物理、化学甚至数学这类基础学科出身的学生,也很受该专业欢迎。

在报考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医学生。未来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是大势所趋。利用纳米技术制成的微型药物输送器,可将适当剂量的药物,通过体外电磁信号的引导准确送达病灶部位,有效地起到治疗作用,同时可以减轻药物的不良的反应。用纳米制造成的微型机器人,它的体积可是小于红细胞的,你能想象到吗?通过它向病人血管中注射,能疏通脑血管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的脂肪和沉淀物,还可“嚼碎”泌尿系统的结石等。而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它与医学还会有更多的交叉。

院校介绍

对纳米科学与技术这种新兴学科来说,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侧重,所以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而通过这些不同院校的专业方向设置,我们也可以多角度地了解这一专业。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共同建设并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直属事业单位,自200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博士学科专业点3个: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和材料学;硕士学科专业点3个:生物物理、生物工程和材料工程。鉴于纳米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前沿交叉特性,在招生阶段,现将该学科挂靠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学4个一级学科下,并相应产生4个专业代码。涉及纳米科技系列进展、纳米检测系列讲、文献信息利用、人文系列讲座、纳米功能材料等课程。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13年在7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35人,专业包括纳米科学与技术、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材料学、生物物理学、材料工程和生物工程,研究方向涵盖高分子纳米功能材料、生物纳米结构、纳米医学、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电子学等几十个方向,方向非常细化,具有材料、半导体、物理、化学、微电子、生物、医药等专业背景的学生都可以报考。相信有志于纳米专业的学生,一定会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国家纳米中心是比较典型的科研所,其吸引考生的除了实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待遇优厚。该中心不需学生缴纳学费,如遇国家政策调整还会有高额的奖学金返还制度,硕士研究生根据不同年级,每个月可以拿到1300~2500元的奖学金,博士会拿到3100~4500元的奖学金。此外,还会有其他生活补助等。研究生公寓已经完全宾馆化管理,非常舒适。在国家纳米中心深造,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这样你才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的工程力学系开设生物与纳米力学专业,已然在行业内一枝独秀。该学科依托于工程力学系和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软硬件条件优越,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学生有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能在宏观、微观等不同层次上,进行跨学科的数值模拟和力学实验。同时,也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863”“973”等众多项目和基金支持。

该专业现在有生物器官生物力学模型及新材料应用研究、分子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微纳米与多尺度力学研究、生物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其多功能化4个研究方向,涉及到力学、医药、生物、机械、材料、电子、控制、测量、微纳科技等领域。

大连理工大学这个专业的直博生学制是4年,而一般的直博生需要学习5年时间,而分开读硕士和博士一般需要6至7年,这吸引了不少学生报考,因为可以节约1~3年时间。当然,在4年的时间里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是一件很具挑战的事情,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是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携手共建的一所高起点、国际化的新型学院。该学院建立于2010年,由全球著名纳米与光电子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李述汤教授担任院长,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是国内高校中为数不多的专门的纳米科学学院。招生方向涵盖纳米生物化学、纳米技术工程、纳米材料、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等。有关纳米的专业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下招收学术型研究生,相关专业学生都可以报考。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初试提供详细的辅导书和真题,有意报考的同学要多关注学院的网站,以获得第一手信息。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均有招生,各有侧重。前者分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光催化材料与技术、纳米光电子学、纳米管线阵列及其智能传感器、纳米材料制备与表征和纳米尺度结构与性能关系6个方向。后者在纳米催化、纳米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分离分析、微纳传感技术和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很多方向在国内上处于领先地位,每年也有大量学生报考,竞争力较强。

武汉大学与国外多所大学有合作关系,大家如果在武大读研,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比较多。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典型的工科学校,其纳米专业当然也首屈一指。华科的纳米专业同样是热门,除去每年招收本校内推的学生,考研的竞争非常激烈。

在培养模式方面,华科非常重视学、研、产相结合,科研成果转化率非常高。在就业方面,很多硕士研究生在各科研机构及高校任职。如果你求学在华科,就不用愁生活保障的问题,学校的奖励机制非常完善。学院对每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将发放生活津贴,并设立各类奖学金以奖励优秀的研究生,其奖励比例达80%。

光电技术行业报告范文第4篇

坚守初心

2013年,云斯宁教授与大连理工大学马廷丽教授牵头,由国内众多科研单位成就卓越的科学家参编,共同编著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从理论基础到技术应用》一书正式出版。作为我国第一本全面介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专业书籍,它的问世,让世界看到了在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更多的“中国可能”。与此同时,这位杰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所取得的创新性国际重要研究成果,也大大提升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在国内外的行业影响力,促进了功能材料新办专业的学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进程。

那么,何谓DSSC?他又是如何与之结缘的呢?

如大家所知,太阳能作为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独特的开发利用潜能,而DSSC就是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一种。“它主要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研制的。”云斯宁向记者介绍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再转化为化学能,而DSSC是一个电气化学系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在起作用,而DSSC是用染料来捕获太阳光,把光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发电。”

2003年,云斯宁在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钙钛矿铁电压电陶瓷介电弛豫行为的研究。在广阔的科技世界走马观花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求胜心,“致用”开始成为这个科研新兵最为关注的命题。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美国能源署和中科院关于能源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展望的行业报告,开展科研的定位逐渐清晰了起来。“当时了解到我们国家碳纳米管的研究在国际上比较超前,后来我就比较关注新能源,经过逐步积累,对国家的政策、需求了解多了,焦点就集中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个关键点上了。我们做科研必须要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才有意义,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又是新能源里边两大核心。”因此,云斯宁教授将研究定位在:一方面立足于太阳能,另一方面立足于生物质能,开展低成本、高附加值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因为出色的表现,云斯宁博士毕业之后,其学位论文获2007年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而后他又作为“引进人才”进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随后赴韩国延世大学研修,开始涉足DSSC。“在韩国,主要是搞光阳极研究,回国之后与马廷丽教授合作,逐渐开展对电极催化剂的研究。”他说自己近期在开展捕能与储能一体化新能源集成器件研究。

从国外到国内,从光阳极到对电极再到集成器件,云斯宁及其研究团队一直沿着一条主线进行探索。而这条线就是――可再生能源中对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利用。他解释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面对这种挑战,我们力图通过新能源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能源需求,并且立足于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

卓越的科研才华,让云斯宁从众多青年科研工作者中脱颖而出,他很快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成为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新能源材料”研究团队和陕西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材料器件化应用”研究团队的方向负责人。 他和他的研究团队一起,对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难点、热点开展深度研究、联合攻关。近年,参与完成、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校级各类项目20余项,并协助国家基金委评审青年、面上、重大项目共38项。

持续突破

和当初预料的一样,在巨大的能源缺口面前,DSSC因其光电转化效率高、成本低、环境友好、透明等特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科研焦点。而他与“战友们”的坚守,也为我国在该领域国际竞争力的加强,原创性成果的争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中国发表的研究论文,位居世界第二;知识产权数量也仅此于日本和韩国,领先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而国内的产业化研究也基本与世界同步,早期仅能建成500瓦的示范小工程,预计今年我国能达到20兆瓦规模的水平。”云斯宁教授对我国的科研充满信心。

蓝海似乎近在咫尺,想要突破边界,挑战仍然不可小觑。“研究DSSC的目的最终在于应用。而产业化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DSSC的效率约为13%,与成熟的硅基电池相比有点偏低;另外一个是它的长期稳定性欠佳。其次,商业化应用还面临着一个成本问题,虽然DSSC成本仅占硅基电池的1/5?1/10,但想要产业化,还需进一步降低成本。”只有解决了效率、稳定、成本等诸多问题,DSSC才能真正走上康庄大道,云斯宁教授倍感压力,他认识到,“只有开展新原理、新结构、新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跟国际上的清洁能源技术竞争,才能从容应对。”

真抓实干、各个击破,在他看来是登顶成功的唯一途径。作为陕西省科技计划评审专家,他最常强调的就是“坚持”与“超越”。“如果一天工作8个小时,生活可以很轻松,但科研这个东西,只有不停地付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有可能取得突破。”自2012年以来,云斯宁教授开始以每年一项新突破刷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研成果的发表纪录,在《Prog Polym Sci》《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ChemSusChem》《J Mater Chem A》《Nanoscal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拥有20余项专利技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中国、法国、印度等大学教授专著3部,之一下载量已超过99000余次。研究成果先后被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教育厅、中国建筑学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大报》、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媒体和网站报道,相关理论、方法或结果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或作为其研究的基础或起点。

2014年8月,由他撰写的综述性文章《无铂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在国际材料领域权威刊物《先进材料》发表之后,更是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在他看来,无铂催化材料有独具优势的创新点。一方面是原材料容易获得,价格比贵金属铂要便宜很多;另一方面,制备工艺比较环保,基本对环境没污染。他举例说,目前的这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希望像塑料纸一样印刷出来,这样更容易实现产业化,而溶液工艺与卷对卷大面积印刷生产是非常匹配的。此外,他们开发的无铂催化剂性能卓越,成本低廉,原材料易得,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制氢、生物传感器、有机物降解、污染控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揽海听风

荣誉、鲜花与掌声纷至沓来,他却波澜不惊地说:“想要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我们就不能满足于在国内拿几个项目,而应该更关注国际上同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他不仅积极参加国内外该领域的学术会议,开展科研合作,而且与日本、瑞典、美国、韩国、芬兰、德国、巴西、西班牙等国际知名机构的科学家保持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并且长期担任20余种国际主流SCI期刊的通讯评议人。为此,《西安建大报》刊发“国际合作我受益良多”一文,特别报道了他的国际科研合作。

光电技术行业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专业课;考核改革;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50-03

课程考核是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的程度的有效方法,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1]高校设置的专业课,不同于基础课,它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最终落脚点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在高校,对于许多专业课的考核还是采用传统期末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不利于创新教育和应用教育的开展。相较于基础课,专业课的考核改革更迫切。教育部和各个高校也比较重视专业课考核改革[2] [3] [4] [5] [6],为探索专业课考核改革的新路子,很多高校对部分课程现行的考核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试点。[7] [8]

本文在分析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基础上,通过“显示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实践具体实例,对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的方法进行了探索,说明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重视课程的全过程学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高考是我国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在这个指挥棒下,中小学教育基本采用的是应试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试教育模式。当学生经过高考升入高等学府,他们最熟悉的最擅长的还是考试,而且因为考试相对容易操作,所以高校专业课的考核还是主要以传统的期末考试为主,有考核形式单一化、考核内容教条化、考核成绩构成简单化几大特点。因此,这种考核体制下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亟须对其进行改革。

(一)考核形式

目前高校专业课在考核方式上存在着单一性。[9] [10] [11]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专业课按照考核形式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最终成绩按照平时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考查课的考核主要选择大作业或小论文形式。考查课本来只是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其考核方式不同于传统的闭卷考试,导致部分学生对考查课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上课应付了事,考核时仓促准备个论文或大作业,由于缺少相应的规范和要求,教师评分的随意性也较强。高校专业课大多数还是考试课,考核形式采用一次终结的期末考试形式。部分学生关心分数胜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考前突击背作业题、考点来应付考试。这种考核方式重知识轻能力,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特别对于一些急功近利却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可通过舞弊的手段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就失去了考核的公正和真实性。因而课程考核改革首先必须改革考核形式,将考核形成过程化、阶段化、多元化。

考核形成过程化、阶段化、多元化可以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期末阶段突击学习为平时全过程学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过程化、阶段化体现在教学整个过程中推行多个阶段的考核,比如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等;多元化体现在考试方式的多样性上,根据实际需要将多种考核形式,比如开卷、闭卷、开闭卷结合、答辩、实践技能操作、撰写专题报告、提交作品、学术论文等等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课外学习,增加论文、作业、课堂表现及参考阅读等的比重,提高专业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

(二)考核内容

现行专业课单一的开卷、闭卷考核方式决定了考核内容偏重于知识记忆,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专业课相对基础课来说,内容多而广泛,教学时间又相对较少,这样导致了课堂教学内容量大,强度高,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吸收。很多比较宽泛的知识点考核不宜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因而往往在考试前,老师还会划定考试范围和重点,有的同学就简单地对在考试范围内的重点内容,加以记忆,考前突击。因此,现行考核方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明显不足。

专业课的开设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12],所以教学内容应该及时跟进专业知识的发展,这样才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的闭卷考试难以考察出学生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应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把考核内容定位在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减少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

(三)考核成绩构成

一般考核成绩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的“1+1”模式,我校对于大多数专业课程来说,一般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而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占70%。平时成绩主要是由上课出勤、作业等几项构成。

根据上面对专业课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改革必要性的论述,专业课的考核改革势在必行,但是要把专业课考核改革落在实处,还需改变考核成绩的构成,进行多指标考试改革尝试。应加大学习过程、到课率、平时作业、平时表现得分率,体现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降低期末成绩考核的占分比例,推行多种成绩评定方式,比如主考教师评定、考核组评定、学生参与评定等等。

二、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的实践

“显示技术基础”是西安邮电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几类主流的平板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光、电设计应用。在课程改革之前采用的是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以期末考试70%+平时30%计。我校结合课程的特点,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进行了考核改革实践的尝试。

(一)考核改革的具体措施

1.考核成绩构成的改革

为了体现考核过程化(阶段化)、形式多元化,将原先的“1+1”模式改变为现在的“3+1”模式,而且比例有所调整:平时考核(考勤提问、平时作业、报告)35%+课题研讨(课程专题研讨)15%+课程及改革总结15%+期末考试35%。

2.考核形式的改革

改变了原先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的单一模式,实现了考核形式的多元化和考核阶段化。平时考核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上课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和报告完成情况上。考核阶段化体现在两次课题研讨上。期末考试虽然采取了传统的闭卷考试,但是调整了试卷的结构,加大了主观题的分数。考试后,还要让学生提交课程和改革总结。真正做到考核过程化、阶段化、多元化,贯穿考前,考中,考后,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课程综合的能力。

3.考核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

因为采取了多元化、阶段化的考核方式,而且考核的比例得到了调整,所以可以说改革后的考核内容更加全面,提高了学生对显示技术基础发展及应用的理解。对必须要掌握的原理等,我们采用了闭卷考试;对应用性比较强的显示技术纵向发展比较,学生通过调研提交显示器技术指标/显示器件技术报告;为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记忆,介绍了脑图记忆法,学生根据记忆法整理OLED学习脑图。

考核改革势必影响着教学方式的改变,在课堂上,我们不再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将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学生分组研讨,主动参与完成课堂任务,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

(二)考核改革的效果分析

为了评估课程考核的效果,对未参加考核的2010级和参加考核改革的2011级进行抽样分析,为了排除任课教师自身的原因,只抽取笔者任课的教学班为样本,分数分布图如图1所示。因为考核方式改革后,期末闭卷分数比例下降,加大了平时的考核及多种考核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上课出勤率提高了,重视作业报告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所以,不及格比例下降。同时看到考核方式改革前的优秀率高于改革后的优秀率,原因是未参加改革时,期末考试分数所占比例高达70%,学生考前突击取得好成绩所导致,而改革后成绩构成多元化,各项比例下调,优秀率就会有所下降。此外,考核方式改革后学生优良率稳步上升,中等学生的比例也大幅上升,表明大多数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总的来说,改革后的考核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一考定高低的弊端,能较好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为学生主动参与,对显示技术行业了解更充分,在大四就业中,选择显示行业的学生比2010级比例大。

总之,通过考核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到课率和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分组课程研讨锻炼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宽泛和牢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实现了培养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专业课培养目标。

三、结束语

采用多元化、过程化、阶段化的专业课考核模式能够加强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平时学习更主动、更有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总之,高校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势在必行,但是考核改革任重而道远。因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教师和学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教学过程套路已为广大师生所习惯接受。[13] [14]而要改革这样的教学与考核模式,必然要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去研究去创新教学方式内容,去评价考核结果,这将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劳动强度,对教师、对学生都将是一种挑战。因此,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须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试点后推广,最终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合理的、系统化的考核机制。

[ 注 释 ]

[1] 柯政.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分析:以综合素质评价政策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0(2):25-30.

[2] 庞丽娟,薛小莲,王豪.以课程考核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课程考核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53-54.

[3] 黄德智.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5-47.

[4] 齐宁,巴海君,曲占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石油教育,2008(4):69-71.

[5] 唐琦.高等院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索[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3(19):7-8.

[6] 赵菊珊,漆玲玲.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9(3):65-66.

[7] 袁健,朱龙英.基于CDIO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0(2):18-20.

[8] 陈进,李幼平,李静.从考试改革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方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7):511-514.

[9] 王烨,李亚宁.新形势下专业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浅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2):158-160.

[10] 刘荣.国内外高校考试制度的现状比较及启示[J].北方经贸,2009(6):134-135.

[11] 鄢泰宁,张涛,胡郁乐.专业课考试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J].中国地质教育,2010(2):14-17.

[12] 尹宁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课程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