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化 会计 电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会计领域的深入应用,学术界提出了会计电算化朝着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理念。但是,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中,人们都总是将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混淆,错误的认为两者是同一个概念,不存在任何实质却别,可以在工作中替换和相互使用。但是也有人认为会计信息化概念是高于会计电算化的,但是追究去优点却不知所云。
一、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概念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现状中,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得到了长足的进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到全部的发展流程,也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之中。目前,大多企业已经广泛的采用了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对这两种不同的理念和概念深入的研究和归纳,从而保证企业发展进度,提高企业发展效益。
1.会计信息化
所谓的会计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会计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信息社会发展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也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时展潮流做出的最终决定。可以说会计信息化是网络环境下企业获得各种会计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解决现有会计电算化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手段。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对于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完善会计决策能力和缓解会计孤岛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纵观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的提升和增强,各种信息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但是众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是就总体趋势分析,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存在着众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一种会计方法,当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事物管理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这种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代替传统的人工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的过程,用计算机来代替传统的手工劳动,从而形成了会计技术的综合、完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之间的联系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是不同于会计电算化的全新理念,但是究其定义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各种场合和形势下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目前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会计领域,从而迈出了会计信息化的第一步,也是会计信息化得以形成的先决条件。在工作中首先是将计算机引入到会计工作中,将会计工作人员从繁琐的会计工作中解放出来,缩短了财务处理时间、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益。
2.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
会计电算化只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来进行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模式,是初步将信息技术与会计技术结合的过程。在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分析中,其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一步的进行解决和优化。而会计信息化则有效的克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是要求会计工作能够在信息化基础上全面开展核算、管理和组织工作等,不仅有效的将会计信息子系统融入到金融业和企业整体信息系统中,而且不断引进现代化技术和先进技术来针对目前的会计管理组织进行优化和处理,因此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
虽然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但是二者却不能够混为一谈,是一个各自独立的发展体系。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者的目标不同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融合了整个信息技术和会计技术的基础阶段,它在应用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较低,很少关注整个工作中的信息成分,一般在工作中都是以实现会计业务核算作为主要基础进行处理的。在工作中通过采用简单的方法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完善,并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创新,最终取代传统人工核算方式进行操作。而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则是利用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管理技术为一体,最终实现综合、深入、系统的管理目标。可以说会计信息化是实现会计业务全面化为标志的,是会计电算化的一个整合和发展新层次。
2.两者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不同
虽然,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手段的一次重大变革,但并没有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基本结构产生本质的影响,它只是由计算机技术代替了人的大部分劳动,并没有比手工会计有更多理论和实务上的创新。
会计信息化不仅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工作中,而且能够主动的影响会计的发展方向,包括会计信息容量、质量的变革。
四、结束语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涉及方面较广泛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只有在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中注意上面所提到的问题,高质量地完成初始化工作,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不必要的弯路,才能最大地发挥软件的功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
1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由来 与含义 1979年,计算机应会计工作在我国拉开 了序幕,当时人们的认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 用于会计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的工作效 率,学术界并没有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概念统一 人们的思想认识。1981年于长春召开的“财 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 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 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 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 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 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 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 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 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 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 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 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 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 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 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 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 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2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应当看到,没有过去20多年会计电算化 所积累的丰硕成果,今天的会计信息化也就无 从提出与研究。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没 有划定的边界,只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与其在会计领域应用深度和范围的不同而在 认识上产生了飞跃,两者都以信息技术为特 征,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 息技术迥异而使其各自应用的外延和内涵产 生了较大的区别.
2.1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 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 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 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 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 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 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 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 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 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 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 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 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 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 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 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 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 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 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 测技术.
2.2系统地位层次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 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 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 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 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 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2.3系统目标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 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 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 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 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 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 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 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 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 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 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 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2.4信息输入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 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 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 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 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 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 统.
2.5数据处理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 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 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 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 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 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 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2.6信息输出的区别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 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 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 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 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 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 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 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 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3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
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979 年我国开始搞计算机会计的试点,1983年国 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直至1990年 国内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到 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 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 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 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 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软件生产厂商开发的 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即能够 用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工 作,阿尼塔。S.霍兰德所谓的“传统会计信息系 统是手工会计的翻版”即是这个意思。20世纪 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 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随着F/S(文件/服 务器)逐步向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 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 ERP产品推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实 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术与服务以后,计算机 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 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 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 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 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 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 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C/S、ERP,所有 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正确定 位,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企业的硬件架构 和所选用的软件层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 一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见,会计信息化取 代会计电算化已是趋势使然.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工作更多地利用 了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此外,它同 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 和实践工作。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现代社会信息 化发展趋势而产生的,它要求人们以新的视 野、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工作, 构架新一代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促使企业推 进全面信息化建设,最终促使整个社会经济信 息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颜莉.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重构[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
-11-30.
会计工作是一个复杂和繁琐的过程,是借助凭证和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单位或企业的资金,展开一系列的监督、审核以及综合分析的工作,从而完善会计信息;而现代化的会计工作,虽然有效地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仍存在很多缺陷,对此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体系,以及增加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分析
1、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会计工作,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来代替传统的手动工作,从而利用现代化的数据管理系统,对于单位或企业的资金信息进行系统化和综合化进行控制、管理和审核,有效地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化和智能化,并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会计电算化的功能升级,从而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体系的完善。
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联系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升级,同时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自会计电算化的诞生,不断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有关会计电算化技术、制度、组织等相关事物的发展,从而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会计电算化只是简单地将会计信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自身还有很多的缺陷和发展的空间,对此会计信息化也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三、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差距
1、差异比较
(1)在任务目标方面。会计信息化主要为了实现会计工作实施中的问题预测和处理、会计工作中的监控,以及工作后的综合评价会计信息体系,也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会计电算化只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
(2)在理论应用方面。会计信息化综合了传统人工会计工作的理论、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管理、信息生态学理论。而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为了完成会计业务,所以只是结合了传统的会计理论。
(3)信息体系涉及方面。会计信息化涉及的信息系统非常多,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像事前内部控制中的决策体系、事中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事后的评估和综合分析的体系,同时也涉及企业内部的业务部、管理部以及决策部。而会计电算化,主要涉及会计工作的可算体系。
(4)系统地位方面。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财务业务中,属于核心的一级系统,同时也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会计信息化系统,属于信息孤岛,主要属于最基础的财务业务处理系统。
(5)在技术功能方面。会计信息化是将物流、财务、信息和业务融为一体,不仅具有会计业务核算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会计信息管理、综合分析、评价和决策的功能,使其会计流程更加完善和优化。而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主要就是为了完成会计业务核算。
(6)在信息传送方面。会计信息化的信息输入,是通过企业的各个部门,或是企业外部的机构等单位来获取的大量信息;信息的输出,也可以从企业的内部部门、外部机构等单位直接输出。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输入输出,则都是由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自行将数据输入单机计算机中,输出由计算机的输出模式控制。
2、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通过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比较,发现会计信息化具有目标全面贯彻、功能齐全、技术手段多元化、动态控制、智能信息处理、储存和输入输出、企业信息全面化建设,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特征。
四、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处理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1、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我国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意识,完全处于摸索性前进的阶段;同时大多数的企业或单位,存在重会计处理,轻视信息管理的意识,对此没有正确地意识到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会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都意识到,传统的会计业务核算的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且常常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计算误差。但是目前有些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应当按照计算机管理的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完善的人机结合的会计信息和处理体系。
2、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虽然我国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非常到位,但是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网扩技术以及会计信息理论的完善等,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都有所提高,且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企业工作人员要学习的内容,也从原有的专业知识增加到计算机操作,以及会计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对此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财务数据软件功能的学习,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不断地学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和安装技术,从而更好地迎合国家现代化会计信息化和电算化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3、会计软件功能不优化
会计软件的功能、质量和安全,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和经济效益;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中,计算机软件存在保密性差、不安全以及模块之间缺乏联系和通用性,使其会计信息化难以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化的业务目标、功能技术、内部控制以及信息智能处理等难以发挥和更新,对此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完善,增加企业资金流动中多种模块的衔接,像固定资产、薪资、转账、资金流动查询等模块;还要不断提高会计软件的集成化和系统化,有效地达到数据安全交换、资源共享、会计工作透明化、综合化等功能。
今天,西方大多数国家,会计电算化已走过了电子数据处理(EDP)阶段和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正在步入高级的决策支持系统(DSS)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已实行电算化的企业只处于EDP阶段,局限于对手工的模仿,只有极少数单位开发出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在内的一体化的MIS,能用DSS的基本没有。而且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工作都仅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会计流程未能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相衔接。因此,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会计行业已逐步走向信息化的今天,我国的会计行业也开始面临这样的挑战,尤其是在国内中小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财务职能的转变更是紧迫。
究竟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何在,如何从电算化向信息化转变,财务职能又将如何随之转变,转变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会计工作者又将如何应对呢?
一、为何要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
(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可以说是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尽管通过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但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基本上是把手工的一套移到电脑上去。财务软件的功能仅是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计算工作,解决了企业一个部门的某个问题。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二)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必要性
现今,在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互通,致使财务软件只有财务部门在使用,与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地连接。财务人员录入的数据,基本上只是单纯地为了记账,完成事后对业务的反映工作。会计电算化实施中还存在另一大问题就是与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隔离。其实,以上两个问题都反映了现有的财务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理者关心的财务信息。可见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是我国企业目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之一。E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着世界的各个角落,对各国经济发展将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加严峻。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面临国外企业的竞争也会随之加剧,中小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如果我们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那样也就无法与国际接轨,更无法与强敌竞争了。
二、如何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处于会计电算化阶段的我国企业存在着财务管理思想、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使得财务与业务不协同,没有实时动态的财务信息支持管理和决策,导致财务风险增加,资金回笼困难,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利润被吞蚀,资金越来越紧张……这些情况正是国内大多数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很多企业都明白会计电算化必须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道理,但是却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的灵魂,他的决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营。如果企业的领导能意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那么这个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必然会加快,反之这个企业的会计系统水平便只能停留在电算化的阶段。转贴于
(二)硬件设施的准备。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平台,由于实现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时候计算机硬件系统是已经准备好的了。而在软件系统的选择上企业会有两个选择:一是自行开发;二是外购。两个选择都各有利弊,如何规避风险、作出最有利于企业的选择,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软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设施建设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职能的转变。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账务工作中摆脱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分析和利用、预测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管理者,这也是未来会计的主要责任。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尽快适应这一角色转换。
2.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的其他业务系统相连,使信息可以共享,加快数据的交流与分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强化资金管理与财务管理等至关重要的目标。
3.与企业外部的往来单位建立联系,飞快地获取企业外部数据。
(四)斯达成功实例
黑龙江期达造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达)实现管理信息化可以说是我国企业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后实现效益增长的证明。
斯达是以黑龙江造纸厂为基础,在1997年4月组建的多元化合资企业。总资产5.3亿人民币,员工2300人,纸浆生产能力8万吨,是全国轻工百强企业。斯达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化为手段,把握“两个市场(采购、销售)、一个源泉(生产)”,以旬成本信息化为核心,进行两级控制,两级制约,促进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事后管理向超前控制的转变,不断追求高效益。2001年1-4月份,也就是斯达实现管理信息化,特别是成本管理信息化,公司销售收入8287万元,比同期增长8.5%,实现利润1410万元,比同期增加1.9%。
尽管斯达属于国内大型合资企业,但是斯达模式的成功足以说明管理信息化及会计信息化可以真正解决管理者与生产者、销售者信息的不对称,帮助企业实现经管的全透明运行,并给企业带来利润和效益的增长。
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会计信息化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引导财务职能的转变,进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财务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网络化进程的发展和融合,以往耗费时间的交易记录将大为减少,作为这一转变过程的结果,财务资源会被重新配置,成本也会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中小企业无视现有的发展需求,那么企业的会计系统就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最终导致企业无法进一步发展,而被市场所淘汰。随着管理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各种信息职能之间的统一使信息职能与决策职能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使得会计人员参加管理和决策成为可能。会计信息化向会计人员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给会计人员提供了机遇。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展ERP教学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在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在计算机与会计技术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复合型专业。随着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日益融为一体,会计电算化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近年来正在摆脱低级阶段的制约步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与企业信息化进程保持紧密链接。ERP系统是由不同功能模块组成的软件包,它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将企业的各种资源纳入统一规划,从而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融合。在ERP系统中,企业的财务链是ERP的核心,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融入ERP教学内容有较为显著的专业优势。
二、影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ERP教学的“瓶颈”
在市场推动下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展ERP教育,尽管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办学条件和教育理念的差异,目前ERP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会计电算化与ERP系统的区别认识模糊。有的将会计电算化与ERP混为一体,缺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有的把二者完全割裂开来,另起炉灶建立所谓全新的ERP专业,使课程开设既失去了专业基础,又浪费了教育资源。
2.以商用软件代替教学软件增加了教学难度。ERP是一个功能庞大的系统,有多个功能模块组成,企业在使用中也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选取。会计电算化专业的ERP教学,应当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下,给学生展示ERP资源规划系统的精髓。而包罗万象的商用软件,表面上是学即所用,实际上违背了教育规律。再加上各开发企业所设计开发的ERP系统参数各具“特色”,缺乏通用性,使教学无所适从。
3.教学计划缺乏科学性。ERP是一个统一的资源规划系统,有的学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如何开展ERP教育没有开展可行性研究和论证,为了赶时髦就盲目上ERP,导致教师课程教学计划难以顺利实施,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ERP的准确内涵,教学质量缺乏保障基础。
4.实践教学环境滞后。ERP课程对实践教学环节有比较高的要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沙盘模拟要与理论教学脱节,另一方面是缺乏适合学生定岗实习的实施ERP系统的实训基地。
5.符合ERP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严重缺乏。当前高职院校从事ERP教学的教师有的是计算机专业转行,有的是会计或管理专业转行,既缺乏实施ERP系统的实践经验,又缺乏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融合的理论知识,高职ERP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难以实现。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ERP教学环境优化受到制约,难以客观评价教学业绩,保证教学质量,也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ERP应用人才的需求。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ERP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ERP作为一门极具挑战性、实用性的课程,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这既有高职院校自身存在问题又涉及企业和教育管理机构。要解决困扰ERP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TV确认识会计电算化与ERP课程的区别。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ERP课程的目的尽管在表述文字上存在某些差异,但是其本质是相同的,即ERP是企业信息化的产物。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的核心。ERP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以会计电算为手段,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原理,实现企业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参与企业计划、控制与经营决策。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ERP课程不是单纯添加几门课,而是必须要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企业信息化对人才的需求。
2.深化产学合作的内涵。ERP开发商要面向中小企业加快产品研发步伐,同时高职院校要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工学结合等方式主动出击,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适合既适用于生产需要,又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ERP产品,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
3.加快适应ERP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的途径有:一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ERP产品的研发或帮助企业解决在实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二是ERP开发商要主动深入高等院校作售后服务或者ERP的推广与传播者,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教师的“业务升级”培训及教学经验交流;三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为满足时展的需要,必须加快自身知识更新的步伐。
4.强化政府教育部门职能。我国ERP教育是由企业信息化推动而开展起来的,其显著特征是自下而上。高职院校是自发引入ERP教学体系,带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教学标准。要提高我国ERP教育水平,就必须改变目前由公司或企业主导ERP教育的现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出击打破企业个性化控制市场的局面,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ERP人才的需要,确立ERP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计划、实验仪器设备条件保证等,制定全国统一的ERP能力证书考核标准以及沙盘模拟对抗竞赛规则,以进一步推动ERP人才培养工作。
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ERP是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平台,ERP本身是建立在企业运作实务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ERP教学必须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一方面要有足够的学时保障,另一方面ERP系统学习中会涉及企业规划、预算、资金筹集、投资、产品与市场开发、生产安排、纳税筹划、财务分析与评价等知识,所以在教学计划设计上需要有与ERP教学内容匹配的企业信息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前期知识。在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时要加大体验式实践教学力度,使学生自己运用ERP系统进行经营决策模拟推演,在成功的快乐与失败的教训中去感悟管理思想的精髓。
四、优化会计电算化专业ERP教学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国家正在实施的以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给企业普及ERP系统提供了良好环境,为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仿真企业经营环境的构建。开展ERP教学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环境。由于企业的ERP进程与教学存在时差,所以学生一般不能直接参与ERP系统各个环节的定岗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会计电算实训条件满足传统实践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必须构建仿真企业信息化业务处理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企业实际经营环境之中,正确解读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与会计信息系统内在的联系,明确资金流在ERP系统
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克服传统会计核算业务的束缚,树立资源运筹与整合的全局观念。
2.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他用直观的方式,将深奥的职业技巧用实战演练的方式展示出来,把理论融入实战的具体环境之中,引发参与者对经营决策环节深层思考,从而提升专业技能。沙盘模拟是ERP课程教学中最常采用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和对抗竞争,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位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采用沙盘模拟教学时,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与专业特长,做好“模拟公司”人力资源配置,使学生扮演的CEO、CFO、COO、CPO、ISO等能够在对抗中做到人尽其才,防止出现虚拟化和游戏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重视学生团队意识与规则意识培养。会计信息的生成与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和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是团队合作的结晶。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ERP模拟实训中,教师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决策广采集众家之长,形成团队合作优势。在“生产线投资”、“设备折旧”、“市场运作”等环节建立检查督导机制,使学生严格遵守“游戏规则”,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良好职业操守。
4.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双证书教育。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拥有ERP能力证书,无疑会使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就业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在设计教学计划时,一定要将ERP应用能力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ERP应用能力证书考证上,要尊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意愿,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服务,使学生既能考取以用友、金蝶等IT公司为代表比较流行的ERP应用能力证书,又具备考取国家政府部门授权相关机构颁发的职业能力证书。拓宽就业领域,实现就业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