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管理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会计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现在,手工会计系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应运而生,使得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彻底地改造,会计电算化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会计知识,同时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水平。
2.一些单位管理者及财会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当今信息化时展的趋势,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进入信息化的基础,实质上也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技术和财务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切入点。由于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水平的局限,致使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漠,有法不依。
3.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计算机管理与应用要求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4.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的局限性。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还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并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
5.对信息技术的防范思想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安全认识不够,没有制定并严格执行关于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一旦因为某种原因造成会计电算化数据信息遭到破坏,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计量的。
6.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二、会计电算化建设对策针对以上提到的一些问题,会计电算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提高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素质,不仅是指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业务素质,而且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2.建设一支会计、计算机和管理三者皆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会计电算化规范性建设中首要的工作。要树立以财会人员为中心,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的思想。经济全球化要求会计人员知识不断更新,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使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会计人员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懂法守法的合格专业人才,会计、计算机和管理三者皆知的复合型人才。
3.规范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机制。规范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机制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的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按内容划分为会计数据采集、会计数据处理和会计信息输出。一是数据采集管理规范性。为确保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道德、规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所有凭证不论是手工编制的还是机制的都要有操作人员、财务主管共同签章后才能进入有关账户。其次,录入的会计凭证除手工应有的信息如摘要、会计科目、金额、经手人、审核等外,还应包括科目代码等。再次,要对凭证分批记录张数及数量金额总数,防止已编凭证的丢失或插入未经授权的凭证或未经授权随意改动有关数据等问题。最后,建立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凭证编制日期、经手人、凭证传送的手续和时间。二是数据处理机制规范性。手工操作可随时结账,计算机则是分批进行处理的,而且数据的存储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数据记录具有不可见性,数据修改也不留痕迹,中间处理是不可见的“暗箱操作”。所以首先要加强接触控制,杜绝未经授权人员进行越权操作,严格密码权限管理。其次,应设置必要的稽核检查。再次,做好工作日志,以防止数据被非法篡改。三是会计信息输出管理规范性。输出是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的最终结果,为确保计算机输出及时、安全地送到有权使用者手中,可建立输出文件分送清单,设专人负责传送,设置工作日志等。
4.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控制企业行为,预测未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信息。电算化会计子系统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必须把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来开发。
5.加强企业信息网络技术防范工作。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从法律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增强信息技术安全防范能力。
6.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为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要检查,设置多级保密措施,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2 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应根据本单位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电算化加强规范性建设工作,以更好地为本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工作服务,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风奎.会计电算化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 会计 电算化
1 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1一些单位管理者及财会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当今信息化时展的趋势,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进入信息化的基础,实质上也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技术和财务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切入点。由于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水平的局限,致使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漠,有法不依。
1.2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等工作人员,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由于受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目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会计人员非专业化现象普遍存在,会计工作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浅层次上,难以做到合理、合法;二是财务基础管理薄弱,如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少单位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操作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1.3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计算机管理与应用要求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一是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二是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快,知识更新周期短,仅几年时间速度就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的变化也非常快。而现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多是几年前的,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会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
2 如何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规范化
2.1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会计、计算机和管理三者皆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会计电算化规范性建设中首要的工作。要树立以财会人员为中心,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的思想。经济全球化要求会计人员知识不断更新,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使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会计人员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懂法守法的合格专业人才,会计、计算机和管理三者皆知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进行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应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从而有效地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性建设。
2.2建立健全一整套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在实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只有建立健全一整套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才能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建立健全一整套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不兼容权限分离原则。即对会计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凡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禁止原系统开发人员接触或操作计算机,非计算机操作人员不允许任意进入机房,系统应有拒绝错误操作的功能。二是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三是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措施、档案保管安全控制、联机接触控制等;使用侦测装置、防伪措施和系统监控等;规定建立备份或副本的数量和时间,以及由谁建立和由谁负责保管,当系统被破坏需要恢复时,应先经有关领导同意,不允许轻率地进行系统恢复工作,以防止利用系统恢复时修改系统。四是内部防范原则。主要解决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2.3规范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机制。规范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机制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的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按内容划分为会计数据采集、会计数据处理和会计信息输出。一是数据采集管理规范性。数据采集是指将计算机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手工准备的过程。为确保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道德、规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所有凭证不论是手工编制的还是机制的都要有操作人员、财务主管共同签章后才能进入有关账户。其次,录入的会计凭证除手工应有的信息如摘要、会计科目、金额、经手人、审核等外,还应包括科目代码等。为便于计算机的识别处理和提高运行速度,编制代码工作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础工作。编制代码时要注意它的惟一性、有效性和可扩展性,录入科目时是以代码的形式录入因此代码输错则输出的自然也是错误信息,所以要特别注意。再次,要对凭证分批记录张数及数量金额总数,防止已编凭证的丢失或插入未经授权的凭证或未经授权随意改动有关数据等问题。再次,建立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凭证编制日期、经手人、凭证传送的手续和时间。二是数据处理机制规范性。手工操作可随时结账,计算机则是分批进行处理的,而且数据的存储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数据记录具有不可见性,数据修改也不留痕迹,中间处理是不可见的“暗箱操作”。所以首先要加强接触控制,杜绝未经授权人员进行越权操作,严格密码权限管理。其次,应设置必要的稽核检查。再次,做好工作日志,以防止数据被非法篡改。三是会计信息输出管理规范性。输出是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的最终结果,如账簿、报表。为确保计算机输出及时、安全地送到有权使用者手中,可建立输出文件分送清单,设专人负责传送,设置工作日志等。由于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是以各种数据文件形式记录在磁性介质中,这些是肉眼看不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由于误操作等诸多原因而使文件丢失,因此,应制定备份制度,对数据文件进行日备份、月备份,并按财政部规定的档案管理办法由专人负责归档,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工作,防止磁性介质损失,保证各种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保证档案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2.4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应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做进一步约束,规范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的会计工作,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铜仁;中小企业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业务中应用的简称。会计核算、报销、审计以及一些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断甚至决策过程,都需要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完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它将以计算机作为程序来替代手工做账,使之做好“凭证—--总账---报表”三者完成任务。“会计电算化”的“化”,将从非计算机化到计算机化、从初级计算机化到高级计算机化的长期而艰巨的演变过程体现了出来,准确把握这一过程,应从其特点入手。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一)及时性与准确性
在计算机中,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并且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处理速度非常快,准确性很高。因此,会计电算化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的特点,使得会计人员摒弃了之前手工操作的方式,为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提供了更加详细的信息。
(二)集中化与自动化
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过程中,只需要向系统中录入少量的初始数据,更多的数据通过系统的程序来自动计算和运行,大数据的处理都是集中处理,同时,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了数据共享的机制,避免出现数据重复的情况。
(三)规范化与标准化
因为在会计信息处理方面,往往都是计算机自动按程序运行的,几乎不存在人为的干扰。再加上大部分财务会计软件都是遵循国家相关标准的,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处理的过程中,都是遵循手工操作标准流程来完成的,包括:提交会计凭证,将数据录入到会计账簿,通过软件处理,将数据输出来,最后编制财务报表,使得操作流程更加规范。
三、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会计信息在现有业务活动记录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程序来进行自动化处理,可以取代旧式的手工“日清月结”,降低了会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且全面提升企业实时决策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现代化进程。
四、铜仁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
(一)对电算化运用的不重视
通过调查发现铜仁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不够重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工作的一种核算工具,不会对企业的管理过程、管理效能、以及会计职能产生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一些管理层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不大,认为对企业的整体管理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
(二)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一方面,铜仁中小企业的管理层领导对账务功能的认识不够,没有从整体上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财务软件的功能相对来讲比较死板,功能又很多,会导致中小企业在使用过程中,认为其非常复杂,需要耗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经历,而忽视了其具备的最重要的管理功能,并没有从管理层面分析问题。
五、铜仁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建议
(一)宣传电算化的重要性
1.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企业领导及员工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以及对电算化的操作实践,不断强化和完善其知识结构,逐步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2.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认识转变铜仁中小企业的观念,在企业内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必须根据企业的自身的实际能力,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确定系统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和处理过程,严格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成本,尽量达到会计电算化的利益最大化。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企业会计电算化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第一,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铜仁市的各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及会计电算化的自身特点、企业的行业特征等,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规范和制度。第二,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构建内部环境之前,需要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以及内控制度,以便能充分运用会计电算化。第三,完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建立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求标准化,其制度要求符合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其次,基于会计档案的自身特点,对会计档案进行搜集和利用,并对于会计账款进行备份,这些工作需要分工明确,明确相应的保管人员,分清责任,强化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宁.计算机会计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11,20-25.
[2]钱玲.会计信息系统[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79-81.
[3]郭小峰.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问题探析[J].经济师,2012,03:171-17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电气工程;运用研究
会计电算化就是一种完成会计核算操作任务的手段,依靠一个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同时对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利用的过程。电气工程的项目需要运用会计电算化的手段,合理的对电气工程项目进行核算。与国际比较,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正处于实施阶段向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发展,并进一步朝管理型网络化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中实际应用现状
目前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根据电算化核算的一般程序进行:会计科目设置到基础档案设置再到期初余额录入。会计科目设置需要认识到各个科目的属性,也就是按照个人及部门的实际花费在项目上做来往帐,可以将项目和分公司进行有效的分开。根据冶金工业新建、扩建及技术改造工程中的工程量清单数额,可以将电器、仪表灯材料的工程清单进行编制和计算。
二、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管理水平低,管理规范跟不上系统发展,在传统的手工核算模式下,电气工程项目公司需要委派会计核算施工成本,需要将项目核算账目清楚,管理水平的低下会严重制约企业管理的发展;其次是电气会计软件存在局限性,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这样会使得项目核算资金、债权债务不清、账套数量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应注意国家计价规范在电气钢工程及电气管道工程的特殊标准[2]。
三、改进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的运用措施
(一)加强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
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需要从全局出发,对大局有责任意识,应该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管理原则设置岗位,防止岗位之间存在交叉或者核算和重点项目审核人一致的现象。管理者需要对电气管道、仪表管道及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综合的考虑,加强对于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组织完善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做好对管理者的使用。
(二)加强对电气工程项目成本费用核算
首先是计算直接成本,包括电气设备如开关、断路器、电线等成本核算,按项目分类进行合理的项目核算;对于间接费用的核算,需要将长期挂账的费用分摊到项目中去,要找到正确的成本费用核算的方法。
(三)把握好电气工程项目核算的目标和原则
做好电气工程项目核算,主要是明确电气工程的项目目标,将目标具体化,保证工程质量和节约开支,减少浪费现象的产生,加强对于项目会计核算工作的把握,做好对于项目成本的归集和分摊工作,提供及时、完整和公允的会计信息。优化电气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的方案,对于核算账目设置、项目直接成本归集和项目间接费用要严格把握,新的会计成本方案需要严格落实电气工程项目核算原则。
(四)建立新账套对电气工程项目进行会计核算
利用原来的账套,增加项目核算的辅助功能,提升会计核算的记账功能,在原有账套的基础上增加核算辅助功能,在原始资料中添加会计工程项目,在系统的初始材料中添加来往核算内容,灵活的生成业务内容。变压器安装、配电装置安装、母线安装、控制设备及低压电器安装、电缆安装、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电机监察接线及调试安装等,都需要综合考虑计算因素,合理科学的汇总[4]。
(五)确保联合管理手段的实施顺利
电气工程项目中应该遵照执行会计核算制度和管理者的理念,需要加入会计电算化服务公司和各个部门的配合,主要是对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职能划分和人员培训进行合理的安排,人员培训是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和电算化实际的操作能力,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和聘请专家和学者定期的开展讲座,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实践培训,对于专业知识要把控好,确保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可以灵活的在电气工程项目中使用,为电气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服务。
四、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中的发展趋势
首先,要将会计电算化普及化推广,同时实现会计电算化从贵族到大众的转变,实现会计向信息化发展的功能。另外,在电气工程中会计电算化大多采用采用ERP软件,实现物流、资金的一体化管理,这是一个技术的基础,将原有的单一模块加以集成,会计核算、应收应付帐款及企业固定和流动资产都可以统一化管理,完成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进程[5]。其次,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发展,需要加快推广普及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实现网络财务的自由,集成移动办公、动态查询和远程监控技术,企业要注重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善经营管理,完成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为信息化提供解决方案,成为电算化的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最后,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中强调个性化发展,其先进的思想和管理模式,往往需要不断的践行,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二次开发的平台来满足本企业的未来发展。
五、结语
综上,通过对电气工程中会计电算化的分析,描述出目前应用的现状,对于账户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中的改进策略,会计电算化也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财
参考文献:
[1]逄慧.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运用状况分析及对策探究[J].经贸实践,2015(09):66-69.
[2]王林田.论网络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实现方案[J].经贸实践,2015(09):83.
[3]丁娜.浅谈会计信息化风险与防范[J].经贸实践,2015(09):13.
关键词:信息化 竞争优势 会计电算化 重要抓手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67-02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新的历史形势,促进会计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精细化、社会化进程已经成为摆在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实行会计电算化,正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一、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
信息网络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目前,企业信息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及,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内,信息化的运用程度已经很高。将信息技术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建立互联网络、信息技术的全新竞争战略在西方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并日益成为企业竞争的优势。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1.业务流程重组,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优化。随着传统的组织结构相继被科学的、现代的组织结构所替代,一些大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及部门人员逐步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从而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最优化。
2.信息化实现了共享管理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形成了成本优势。信息化企业成本的下降,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改变企业的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空间。
3.电子商务使企业生产经营智能化。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市场的机会,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的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实现了企业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敏捷、智能和虚拟化。
4.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推进信息化,赢得企业竞争优势未来
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谁在这场信息革命中领先一步,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较快发展,信息化已经为很多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使得这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脱颖而出。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经变得非常普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开始将它从潜在的战略资源转变为制造的商品性因素。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基础性技术,它必然影响竞争,它的影响不仅局限在微观经济层次。所以,要继续发挥信息化的作用,通过信息化为企业谋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在信息化所发挥的功能上进行创新,这也将是信息化以后的发展趋势。
三、实行会计电算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信息技术的浪潮带动了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革命,通过信息化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就成为一个现实的战略选择。会计电算化正是适应这种历史背景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如何积极实行会计电算化,就成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主(下转第169页)(上接第167页)要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会计核算电算化。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且简单粗糙,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是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这个阶段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这个阶段的系统必须是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
(二)实行会计电算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1.可以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由于实践会计电算化,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促使会计工作从简单的算账、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
2.促进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对于传统手工方式下的理论和方法的冲击。促进了会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会计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
3.提高工作效率。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原始凭证的审核、填制记账凭证以及会计凭证的复核与手工方式下是一致的,记账凭证输入电子计算机后各环节的工作,完全由计算机自动操作。
4.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会计电算化对输人的数据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一的做法。
(三)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高对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手工系统的工作,而没有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特别是会计软件的研制有了更高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电算化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
2.扎实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为了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就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会计人员培训的力度。加强并制定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还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加速会计教学改革的进程,培养新一代的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会计实务的会计人员。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计算机专业人员,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现有的会计人员必须加速知识更新,提高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世鹏.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济论坛,2005(12)
2.齐芬霞.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探析.会计之友,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