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美术学科基础知识

小学美术学科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美术学科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美术学科基础知识

小学美术学科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2]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小学美术学科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一、从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

    德国巴伐利亚州(1985年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 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 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参观教堂 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实施)新订的小学美术学习指导精神(目的任务):①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 ;②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③努力发掘每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轻松 、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气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选 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时间;⑦各校谋求更加具有弹性的教育,即根据各地区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贴切可行、 各具创意的教育方式。

    我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 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 、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 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 面谐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 ,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中国在小学美术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小学美术学科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构筑欣赏的支撑点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知识重在研究,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欣赏所必需的支撑。美术欣赏课教学如果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忽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要素的探究,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美术欣赏只是停留在简单甚至肤浅的层面上。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常常出现以“像”和“不像”“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

品的误区。这就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像”和“不像”对于再现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的创作远远不只是为了形象,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要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和谐谓之美,悲壮谓之美,崇高谓之美,有形式之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

二、要把握学科特征,找准欣赏的切入点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行为。学生通过美术欣赏,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把握学科特征,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课的特征。要避免课堂上过多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章句,这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美术的学科目标也难以实现,最终导致对美术欣赏兴趣的丧失。

另一方而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致,将美术课上成故事课、历史课,对美术作品的阐述,应基于市美教育的主渠道,过多地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轶闻趣事。或过多地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容易忽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喧宾夺主。

三、要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身临其境的欣赏氛围

美术欣赏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利用多媒体,欣赏教学大为改观。教师只需一台多媒体电脑,简单的操作就能将精彩的图片送到学生的眼前,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翱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如此欣赏过程,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四、要注重欣赏与想象并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市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新美术课标》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题性和创造性,因此,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五、要寓德育于欣赏教学之中

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通过道德相互依存,情感融入知识与道德之中。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

小学美术学科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学生能力

当代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阿恩海姆认为,任何思维,尤其是创作思维,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这种意象又是通过直觉选择后而产生的,由于艺术欣赏和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直觉思维活动,能唤起人类的本能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本人认为小学美术课创新教学重点对学生有以下几点的培养:

一、美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儿童走在街上,总喜欢问着问那,在成人的眼里,是孩子幼稚的表现,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的问题很可笑,很不可思议,这其实是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正是在这种好奇和探索意识在懵懂中孕育着未来创新的胚芽。遗憾的是,儿童的这种创新意识还未萌发之际就遭到扼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低段的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年级越高对美术的兴趣降低。传统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小学美术课创新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通过美术学习的过程找到其他学科学习的兴趣,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原因和理由。人类的探究活动源自人的好奇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好奇心是人们探究发现新事物的内在驱动力。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孕育的萌芽期,寻找答案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对方视为平等的对话者和合作者,因为师生关系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常常发现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首先会先喜欢美术教师,然后接受美术,得到教师的表扬时,孩子对美术的兴趣更加浓厚,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绝对的服从教师,惧怕教师,表面上的害怕和尊重,往往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能力等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佩服。良好的教学艺术,和蔼可亲的态度,学生会从心里尊重信任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增加接受和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并很快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促进学生知识、智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人合作。

二、绘画知识与技能熟练的培养

小学美术课创新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以及文体活动知识。知识的丰富性增加教师语言的灵活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语言,适当的调整专业术语,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要儿童话,三四年可以添加专业术语并加以解释,语言具有一定的儿童话,五六年级的学生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思维逻辑比较明确,学生的年龄越大,越来越眼高手低,对美术的兴趣也在降低,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其次在教学中多学科交叉教学,综合性的教学,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单调的绘画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创造性的教师会结合现代技术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信息。同时教师的前沿性有利于教师接触新的知识,新概念,提升教学的质量。很多学生在美术绘画中,有时不知道怎么绘画,有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美,就会失去对美术的兴趣,绘画技能的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小学美术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扎实的基本功和绘画技巧有利于学生对美术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三、视觉表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课创新要求突破单科性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发具有多学科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该破除知识封闭化的局面,将专才变成通才。综合性的人才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知识的丰富才能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将语文、数学、美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强,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在教学上设计新颖,效果最佳的教学方案,从创新教学出发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满堂灌想象,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和内容进行调整,结合实际和教师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的创新、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直接或间接的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声音、模型等等能更形象的使学生接触到可以听、看、触的美术。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知识结构,多角度、立体的美术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觉冲击。创新教学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大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学习与探究,对课外资源的搜索与辅助。图片的赏析,音频的欣赏离不开网络,合理有效的使用计算机网络能够使学生及时、高效的获取信息,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同时对信息的甄别,以及批判性、创造性的运用网络资源。其次是图书馆、博物馆与创新教学的结合。对历史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全方面的了解学习对象的背景与发展。实践活动走出校园与科技结合,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智力开发。美术新课程以突出学生为主体,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将美术教学拓展到课外、校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结论

总之,任何事物的创新都需要一个“破”的过程,小学美术课创新教学就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的创新。打破常规,敢于创新,根据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结合,用综合的眼光来开展小学美术课。本次研究的宗旨是尊重学生的天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存.浅谈小学美术的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2.08

小学美术学科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求知欲;想象力新课程的改革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列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美术是当前小学教育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是每个儿童的必修课,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美术教育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美术所涉及的点大、面广。我国的经济状况现在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实质性的差距。

从小学美术的教学目的来看,主要要求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主要考虑的是在政治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教育,而国外的教育是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教学条件来看,我国的经济起步较晚,教育投入有限,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相对较为落后。

我国的小学美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极大,美术不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无法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而且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较差,学校也缺少必要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也相对较差,教育系统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所以,只要一般不是以美术为特长的学校都不会太重视,因此,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我国小学美术的特点

1.美术教育综合性的特点

自20世纪以来,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已经逐渐趋于多元化,美术教育在各个学科间的综合化倾向加强,美术学科在学习领域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化。美术作为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也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2.美术教育课型的综合性特点

美术课型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将专门的美术欣赏、美感设计、手工劳作和绘画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又把一些全新的教育元素、社会生活融入美术课程中,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美术课型。如此综合性的美术课型是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主要课型。

3.美术教育课堂意义的综合性特点

小学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中传播知识的媒介,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大发展的重要途径。智力所指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学的思考来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美术通过大脑和双手的和谐统一,直接刺激学生发现生命的潜能和智慧。

三、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然而每个人的创造力又不尽相同,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其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小学美术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使学生理解美感和人生,教师要及时、积极地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

2.教师通过情境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美术教师要在美术课堂中创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和探究氛围,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前提条件。只有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才能有大胆的假设、想象和创造。学生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心理活动、精神活动都处于积极状态,很容易就绽放出思想的火花。小学美术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

3.激发求知欲,发展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每件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研究,这样课堂氛围便会轻松起来。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认真的教学、精心的备课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途径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

4.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学生完成美术作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想象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受把握大脑储存的图形,然后进行改造组合。从整体上说,创新思维与想象思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都是人类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从学生日常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孩子的心理特点入手,从思想层面、知识层面、认识层面上引导学生去想象出更美、更新、更奇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