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学和美术教育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这种过程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外延到内涵的 演变过程。随着我国10年来在幼教领域改革的加深,幼儿美术教育从指导思想到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幼教改革中,综合性的整体改革和各科教法的改革从两个方面推 动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幼儿美术教育提出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由于我国美 术教育理论方面的薄弱,使得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尚不能在广大教育者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例如,幼儿 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的问题,就是一个阻碍人们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 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研讨,无疑会促进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
教育实践中的很多问题都和教育指导思想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思想的教育目的有关。笔者在从事10余年的 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深感教育目标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因此提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如何阐述的问题,希 望通过研讨,获得共识。
一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作好各种准备的教育。
它的教育范畴包括身体、智力、情感、思维、 语言、品德、美感等很多方面。它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种各样具体的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 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教育总目的的手段。所以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教育,也不 是为少数有艺术天分的儿童而存在,而是在总目的指导之下的具体目的,所以可称之为目标。
目标是教育思想最典型、最集中、最概括的反映,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其教育指导思想也有一个演变的 历史过程。
将图画、手工等活动纳入教育课程之内开始于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和德国,由于产业革命的发展,人们深感 工艺教育的需要。在当时,美术被认为是可以培养观察能力,使头脑细密,又能掌握很多知识和技术的学科, 所以初期的美术教育都是以技能教育为出发点的,而且都从几何形入手,然后进入写生,对幼儿也以同样的方 法去教,只不过难易不同罢了。
20世纪初,很多心理学家对儿童的美术研究开始兴盛,如凯尔仙修泰那(Kerschenstener)等,他们积 累了很多儿童绘画的研究成果,结果使欧美的美术教育开始了变革。奥地利的法郎兹·西泽克(Cizek)提出了革命性的主张得以实现。在以后的年代里,英国的赫伯特·里德(Herbertread)和美国的罗温菲德(Lowenfeld)也对美术 教育理论作出突出的贡献。里德指出“儿童艺术是人的表现方法之一,模仿成人的想法是错误的,艺术应为教 育的基础,通过美术来发扬光大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应有的基本态度。”罗温菲德也认为艺术教 育“不是为传授艺术而进行的教育”,而是通过艺术来塑造人格。在艺术心理学的领域里,美国的鲁道夫·阿 恩海姆(Rudo If Arnheim)对视觉与认识与思维的深入研究为通过美术教育培养人的创造力奠定了基础。正如 阿恩海姆指出的那样“艺术乃是增加感知能力的最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敏锐的感受力,任何一个领域的创造 思维都将是不可能的。”
与创造性的美术教育相呼应的是以德国包豪斯(Bauhaus)造型设计学校为代表的现代造型艺术潮流。包豪 斯将一切造型领域里共同的基础内容作为学习内容教授给学生,取得了效果并推动了“构成”的发展,这不但 对生产和造型艺术有极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美术教育。图案、手工这些教育内容被重新加以认识。抽象化 、象征化的表现在造型中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同。美术教育同人的生产和生活愈加密切,美术教育的范畴广为 扩展。
综上所述,今天世界上的美术教育已由写实和抽象两个方向发展而来,并和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成为 以艺术施教,借艺术来培养智力、创造力、人性与社会性的教育。“通过艺术而进行教育”成为大多数国家美 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美术部分的阐述上:
“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 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 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 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对于这一阐述,可以认为是我们过去对幼儿美术教育目标的认识。笔者认为,首先应肯定这一阐述的意义 ,它在促进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将具有参照意义。同时也应指出,时展 了,认识也发展了,这一阐述已不适应今天我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以及未来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需要,主要 意见有以下几点:
(一)未脱离以成人对美术的理解来看待幼儿美术活动,以客观反映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因此不适合幼 儿美术活动的心理特点与表现特点。必然? 0fe8 ?锥?朗跻?胄词档哪J街?小?/SPAN>
(二)文字表述抽象和概括不够,反而使活动范畴受到局限。如“绘画、手工(纸工、泥工、自制玩具等 )”这些形式都可以用造型活动来概括。再如“观察力、想象力”,我们知道,幼儿美术活动会有助于智力的 发展。智力中就包含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多种因素,因此,可以用智力来概括。
(三)创造力是区别于智力的一种能力,也是美术教育最为突出的一种功能特征,但在表述中因平列的关 系,难以清晰地认识和记住这一重要的目标。
对于以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三个领域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 美育内容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形式美感的教育,即视觉对形式美的认识与理解,这是区别于其它美育形式的主 要特征。另外,用“欣赏力”一词,是过高的目标,幼儿的美育主要在于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知觉与感受, 尚难达到欣赏力的程度。
根据以上几点意见,笔者认为,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重新修正。
为使目标及其阐述更为科学,我们首先必须对幼儿的美术活动的性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众所周知,幼儿 美术不同于成人概念上的美术,和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也不同,这并不是难易程度或循序渐进的问题,而是由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他们不会按眼睛看到的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去表现,而是用心灵对知觉 样式的把握和理解去表现。幼儿美术如同原始人类的艺术活动一样,是他们认知和表现的一部分,可以说它是 一种混合体,它既是幼儿自身本能的欲望的表现,又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既是体质、智力的体现,又是 情感、态度的表达,既是游戏、又是学习,既有模仿,又有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基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这种 混合体的特点,因此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功能特性。它的作用包括诸如培养美感、促进认知、发展智力、 提高手、眼、脑的协调性和手的灵活性。促进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等等。在这些作用中最重要的作用 在于它具有培养创造性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造形活动实现的。造形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幼儿美术教 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如语言、数等)最重要的内涵。
三造形活动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活动领域。
从原始社会的石器、陶器到现代社会千姿百态的视觉艺术,人类 的造形活动随处可见,它和人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基本能力。人类的造形活动最 重要的特征是能够按不同物种的标准和美的标准进行有目的的创造,具有求新、求美的特点,它是人的本质需 要,也是满足这种本质需要的本质能力不断发展的表现。创造性的造形活动源于人的手和脑的活动,视知觉在 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视知觉本身具备着一种思维的本领,具备着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尤其是作为一种创造 性的思维。它是经过知觉的选择作用生成的意思进行的。而造形活动为视知觉提供了具体的感性材料,又有通 过造形活动的过程,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使想象现实化。因此,造形活动有助于人的创造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校;博物馆;美术教育
一、学校美术教育的特征
1.有固定的教育场地和特定的对象学校美术教育一般是在各班级教室或者特设的公用美术课教室中进行的,有固定的场地、教学环境和对象。学校美术教育大多以班级为教学单位。学校依据学生的年龄,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安排到不同的班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美术教师会针对处于相同心理和生理发展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因此,学校的美术教师一般对学生比较熟悉,师生关系较为密切。
2.拥有完善且系统的教学内容学校的美术课程一般是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设定的,有统一的教材。此外,这些课程内容经过了科学的组织和编排。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组织与编排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选取一些基础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其次,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选择;再次,符合学校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最后,考虑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3.教育方式的强制性与有意义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学校美术教育课程大多是一些必修的课程。学校通过实施美术教育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学校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点。在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证。这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1.整合美术教育资源,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整合各种美术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责任和义务,良好的美术教育能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学校应当不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学校美术教育资源与外界美术教育资源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相互补充,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博物馆与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两大重要场所,两者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方面存在差异,能够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艺术品,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珍品。学生能够通过亲身观察艺术品感受艺术的魅力,这种直接性的体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讨论、参观浏览等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美术技能。学校设置的美术课程大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美术批评精神和美术文化的培养,而博物馆教育能够弥补学校美术教育的这一不足之处。此外,学生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把博物馆作为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3.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顺应了时展的要求
美术素养在学生个人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美术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产品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融合顺应了时展的要求。相关教育者应当紧跟时展的步伐,将学校美术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充分结合,充分发掘并利用各种美术教育资源,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艺术人才。
作者:甄玲玲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黄珊.美术馆:高校美术教育的新资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4).
[2]李瑞洪,杨理胜.湖北省博物馆:荆楚文化的朝圣地.武汉文史资料,2013(6).
[3]江河.利用博物馆资源改进初中美术教育.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
[4]孙婉姝.博物馆教育功能理念的新探索.沧桑,2009(1).
【关键词】改善 乡镇小学 美术教育
近年来,由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有了较大改善,又因实施素质教育,美术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大家的共识,但在广大农村乡镇小学校,美术教育的实施、推广却是另外一回事,甚至大多数农村小学美术几乎是一片空白,实在令人担忧。
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的学科中无法代替的,但当前美术教育现实可以说与我们想象的差距还很大,尤其在乡村基础教育中整个美术教育是严重缺失的,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美术教育在乡镇小学是非常薄弱的!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笔者想就此提一点粗浅的看法。
1 目前乡镇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
乡村与城市的最大区别也体现在教育氛围的差异上,而教育氛围又包括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氛围几个方面,就美术教育情况来看,城市的小孩子基本上可以受到较为正式的美术教育,而校外的美术辅导班也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可乡镇小学一般第一课堂都没有得到保证,更谈不上受到好的美的熏陶和教育了!
从上级领导到基层教师,从家长到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美育的认识,他们往往把眼睛盯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许多学校的美术课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很强,有的既便是开设了也不能正常上课,在多数家长对美育的功能更是一点也不知道,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美术与考大学无关,学不学无所谓,开了这些课反而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影响自己的孩子“升学”。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我们美术老师自己要先重视再渗透给学生和家长。
对那些痴迷于美术的学生,天真的以为在家里就能拥有一方静土,可是刚刚操起画笔,就听到家长的严厉训斥:“有时间不好好搞学习,总搞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干什么?你还能成画家不成?”画笔连同孩子的“美梦”,一同被扔得无影无踪!
1.2 美术师资的匮乏与浪费并存
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师,有些是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甚至还有临时代课教师,他们极少经过艺术教育的培训,就是有这些老师也被安排上其它课了,农村小学真正开设美术课的学校也只有中心校,即使课程表上有美术课也是拿来应付上级检查的,其实是拿来上语文、数学等要统考的课。
笔者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在农村中学工作十几年,现在又在一所小学从事美术教育。而我的不少同学在小学教起了语文,还做了班主任,有的则在中学教起了其它学科,到现在真正从事美术教学的屈指可数的几个了。在很多学校严重缺少美术师资,而另一方面美术专业毕业的又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师资严重浪费。
1.3 缺少教学工具和教学场所,难以有效开展美术教学
多年来不少学校虽然有了美术教师,但学校从来就没有配置专门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和材料,教师很难按学科特点进行规范的教学,就是示范也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演示罢了,根本就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象中国画没有宣纸、没有国画颜料、毛笔等怎能去画好国画,岂不是笑话吗?那学生又能怎样知道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呢?美术教学就是直观教学,需要教师亲自示范,不示范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 改善乡镇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 强化领导意识,转变教育观念
应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水平,这样方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2 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合理的投入现状
应加强乡村小学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加大对乡村小学的教育资金的投入和配齐美术专业师资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这样才可以缩小城乡与偏远山区的教育差距。同时,要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美术教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2.3 加强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不仅要评价学生,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校的教学决策进行评价。要建立学生美术成长档案,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要把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与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各类美术活动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和学生美术素质的提升。
2.4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安排并落实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关键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美术教育
一、当下美术教育现状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美术教育应有的特征
在我国传统美术教育中,老师往往推行“依样画葫芦”的训练模式,“葫芦”(样)——通过学生的眼睛——经学生的手画下来。由于学生根本就没有用“心”参与的欲望和主动性,这种绘画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到“手”的机械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而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教授学生基本绘画知识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用心去绘画,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许多教师只把着眼点放在继承现有的一成不变的艺术观念上,忽视了艺术发展的创新、创造性的培养;为了考试而只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大纲,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忽视了开发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艺术创新的能力;注重单一技能的分段完成,忽视了艺术技能的交流和融合;注重学生室内作画的练习,忽视学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真正能够体验美等等。这些问题都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需求,并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上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完善,不及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仅不能促进美术教育的繁荣和提高,而且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社会艺术人才的断层,对艺术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对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市场经济区别于我们传统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那么当代的美术教育应具有两大主要特征: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美术教育培养应该注重实践能力,也就是说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于一身的美术人才。市场经济条件的美术人才必须是可以实实在在为企业或者单位获取一定经济效益的人才,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只有这样美术人才才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美术教育应具有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这对于理论联系实践,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美术类学校就应该按照市场的需要来招收和培养学生,使得学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谋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美术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特长。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美术教育发展方向
(1)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从远古时代就有了绘画艺术,许多栩栩如生的山水画、活灵活现的人物画都流传至今,深受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喜爱。有许多国外的人专门来到中国学习我国的绘画艺术和表达技巧,这也就说明了我国在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以及艺术表达方面有着可圈可点之处。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就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美术中的优点,让他们能够使美术教育符合市场的需要,适应新条件,更好的为社会服务。(2)吸取国外优秀经验,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世界已经成为了“地球村”,在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美术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把目光放到海外,尤其是美术教育发达和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吸取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把这些经验和理念都与自身的优势集合起来,为我国的美术教育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美术教育也应该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美术教学,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模拟作画,还可以通过网络分享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参加美术教育的交流活动等等。(3)美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方面素质。以往的传统美术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美术教育也可以把对学生的电脑的训练和培养作为重点,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的需要的人才。
我国目前的美术教育面临的形势,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市场经济能够激发人们在绘画艺术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使一部分人和机构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另外,我们可以吸取海内外的一切有利资源来丰富自己和发展自己,使得自身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发展美术,是国家相关部门和美术教育院校必须重视的。在美术教育的对象方面,必须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素质,使得学生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其作用,在社会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 考 文 献
一、美术教育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已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大国。据初步统计:中国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已超千所,每年招生人数已超数十万人,设计专业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发展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设计教育是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国家政策要求的大趋势下发展起来的,因此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特别突出,而且中国的设计教育至今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
一边是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岗位对美术类专业人才需求激增,另一边是不断涌出校门的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举步维艰。世界上最大的就业市场和最庞大的专业院校,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世界级大师,甚至两者之间都不能完成良好的对接,问题出在哪?在这个社会大发展潮流中该如何引导美术教育的发展?我们面临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就业需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如何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关系?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应对措施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作为文明史的一部分,中国美术事业历来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传承和发展脉络。工业化的巨大发展和变化,把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轨道。现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定位于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前辈们从法国引进传统的写实主义教育,而真正的设计教育则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对美术教育的研究一直在不断的争论中进行。教育是一个既有自身发展规律又必须对社会发展负责的行业,其复杂性不言而喻。任何对于教育的单一化、简单化的态度,都不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些表面现象下的实质问题?现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对美术教育发展和就业需求之间进行剖析,以求正确理解美术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关系。
1.正确了解教育的真正目的,合理调配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自身规律必将影响教育的发展。为了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一味追求高速发展,盲目扩招,无异于拔苗助长,最终导致教育发展举步维艰、进退维谷。另外,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因素,对就业需求产生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置的专业,无法克服市场所带来的盲目性。
在改革中,即便是那些根据就业需求而设置的新专业,在招生时还人才奇缺,但等到就业时却早已人满为患。这里面既有学校对就业需求的片面理解,又表明了一切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的发展教育,违背了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就业需求的急功近利,不能同步的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周期性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使教育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盲目性。
2.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理顺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美术”这一名称不论是学术研究机构和专业团体,还是艺术教育及普及、出版传播和商业等领域,在冠名的使用上都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学科名称。“美术”和“艺术”作为一百年前从西方输入的外来语,都来源于同一英文单词“art”。所以在正式的书面表达和对艺术文献的翻译上存在着普遍的混乱现象。加之“美术”与正处于困惑中的“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名称不论从具体使用的科学性、准确性还是应用性上已显然无法承载它所涵盖的范围和当代艺术发展的状况。
早在19世纪下半期,威廉?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就提出了“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的产品设计。这是西方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对美术和美术教育提出的新的内容要求,可是在国内,不论是美术教育部门还是整个社会,长久以来都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有必要对“美术”这一学科概念及它的使用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梳理,让它从中国多年对艺术的误解与偏离中解脱出来,走上科学和健康的轨道。这已是当代中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面临的紧要问题。
从美术教育现状来看,始终在艺术和设计的关系问题上徘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眉毛胡子一把抓”。把设计等同于纯艺术在先,一味强调绘画技艺的重要性,进而又把设计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技能培养,强调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始终培养着有缺陷的专业人员。反观用人单位及整个社会,对于美术专业人员的误解多多,搞不清“装潢”和“装璜”的区别,不知道做设计与画油画有何不同,使人才不能拥有一个很好的成长空间和创作环境。
3.加大美学素质的普及教育力度,明确和强化以本民族文化为特点的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需求
只有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专业人才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就业市场,才能真正提高民族产业的质和量,进而加大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今,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的制造工厂,却很少有自己设计师设计的产品。究其原因,固然有设计师能力的问题,但更有用人单位对他们不信任的原因。社会没有给国内的设计师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在过去的一个时间阶段有很多中国的消费者一味崇洋媚外,对国内的东西嗤之以鼻,同样是商品,总觉得贴着外国标签的好些。即使是那些具有民族自强意识的人,也渐渐失去对本民族文化的鉴赏能力,更不要说传承和发扬了。
三、目标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