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效能监察;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225-02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效能监察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领域为着眼点,以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为切人点,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再监督对经营者的“能效”进行监督和评价,并通过惩戒机制,对经营者的不作为行为或者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从而保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预防职务犯罪。但是,效能监察毕竟只是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其执行力需要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并依赖被监督对象的配合和支持。同时,在现实中很容易将效能监察与其他监督机制混同,“大包大揽”,致使效能监察效率低下,且难以深入。所以,有必要从实务角度,对效能监察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以完善制度为平台,规范操作程序,以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服务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效能监察是在1989年我国行政监察体制恢复以后,国家监察部领导在研究借鉴当时苏联和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经验,结合我国行政监察的实际提出的。截止2006年,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普及率达到97%,通过效能监察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11.42亿元,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6.2l亿元,发现案件线索1225条,追究责任4778人次(其中:党纪处分405人,政纪处分890人,经济处罚1344人,组织处理1243人,经济赔偿569人,移送司法机关197人,其他处理87人),提出效能监察建议121319条,做出监察决定10533条,建章立制66469个。效能监察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从源头上防治了腐败。

(一)有助于健全企业经营者约束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下,理想的管理行为是履行职责不失职、按章办事不越权、管理有效无漏洞。要消除或遏制生产经营管理的“消极作为”、“不作为”,甚至违反政策法规的负面作为,就要从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入手。企业绩效管理、薪酬制度主要是根据绩效指标评价指标完成情况对管理人员的积极作为进行正面激励,而效能监察则是根据企业监察部门的监察结果,对管理人员的不作为或者消极作为进行负面的惩罚和约束。

(二)实现了对“人”和对“事”监督的统一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法则之一,是所有者在向其管理者转移资产控制权的同时,亦必须转移相应责任,并以责任为中心,构筑责任制度体系,并通过监督、评价、激励和约束,落实经营者受托责任。作为企业监督机制的一部分,效能监察往往都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某一环节介入,通过对“事”的监察,把管“事”与管“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使对经营者的监督落到实处。

(三)加大管理人员的责任风险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主要管理人员手中,资产运作的有效性过度依赖于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决策水平。效能监察评价,加大了管理人员的任职风险,有助于督促管理人员依法行政,强化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四)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监督体系

企业监督机制由内部审计、民主评议、监事会制度等构成,与其他监督机制均不同,效能监察具有综合性、功效性、惩戒性等特征,且监督力度大,具有不可替代性。如内部审计是通过特定的审计程序,由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以及其他专题审计等对有关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控。人事部门通过干部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对干部履职情况和工作业绩的考核情况进行监督,并把监督寓于干部日常管理和选拔工作之中。监事会监督主要是以出资人身份,对资本运营的安全有效性、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效能监察在监督管理的效果上,能够及时准确发现管理漏洞,堵塞效益流失,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而且监察与纪委合署办公,有助于加强效能监察的监督力度。因此,效能监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其他监督机制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相支持、互相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深化企业监察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准确定位,不越权

效能监督与其他监督机制具有互补性,也正因为如此,效能监察与其他监督存在内容重叠,边界不清的问题。如果不能对效能监察进行准确的定位,势必将会出现工作推诿,效率低下的问题。效能监察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不是“事”,通过对“事”的监察追究“人”的不作为。而其他监督形式一般是对“事”而不对“人”,如财务监督只监督财务事项,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效能监察如果越过了“人”而去监督“事”,势必会代替其他具体的监督工作,必然会“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二)争取领导重视和各部门支持

企业效能监察专业性强、工作面广、工作量大,必须与财务、人事、生产、供应、销售等职能和业务部门进行通力合作。业务部门既是监察对象,又是合作对象,为了减少磨擦,这就要求企业监察部门积极争取企业主要领导的支持。

(三)把选题立项作为监察工作的切入点

选题是效能监察工作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效能监察的效果。效能监察的选题内容通常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部位,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大宗物资购销和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问题,公车费用和招待费用支出等“难点”问题,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企业发展稳定大局的“热点”问题,以及合同管理等“弱点”问题,应当优先列入选题范围。

(四)帮助提高监察对象的认识水平

由于效能监察不是激励机制而是惩罚机制,被监察者总是会寻找种种借口,消极对待甚至抵制效能监察。如企业已经形成了计划、预算、财务、审计等制约机制,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效能监察走走过场就可以了;效能监察是“找麻烦”、“惹是非”、“捅娄子”,暴露问题会影响单位形象和个人的政绩。因此,企业效能监察部门必须作充分的说服和教育工作,并注意工作方法,以服务者的姿态,打消被监督者“被整”的顾虑,使他们积极支持和配合效能监察工作。

(五)建立标准化监察制度和工作流程

规章制度是企业监察部门履行效能监察工作的法律依据,评价监察对象行使职权是否合法、合理的标准,也是监察对象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尺度。

首先,企业监察部门可以牵头制定并实施“效能监察规定”、“效能监察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效能监察档案管理规定”等基本工作制度,以保效能监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其次,企业监察部门还要依据企业监察制度,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保证效能监察工作有序进行。例如,可以通过编制“效能监察工作指南”、绘制“效能监察工作流程图”等,为企业各部门配合和参与效能监察工作提供详细的指导。

最后,为了落实效能监察责任,每一个监察项目均要成立工作小组并制定实施方案,对于查处的每一个问题都应当形成一份工作底稿,并提出一份监察建议,项目结束后要提交一份专项报告,并建立一套工作档案。

(六)找准结合点,确保监察工作成效

要把效能监察与廉政建设相结合,对于效能监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有关人员的责任均要彻底查清,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企业党政领导要给纪检监察部门撑腰壮胆,以确保效能监察取得扎实成效,而不是走过场。

(七)查处与整改结合,构建长效机制

企业监察部门的角色是组织者、协调者、监督者和纠偏者。对过程监督中发现的漏洞应及时建章立制,避免被查处的问题以后出现反弹。企业监察部门要会同有关监督部门和业务部门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落实管理责任,协助和跟踪被监察对象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变滞后的监督为超前性防范,变事后被动查原因为事前积极搞预防,防患于未然,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中平能化集团平禹九矿筹建处

参考文献: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 会计电算化 审计工作 发展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但是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利弊结合,所以,要尽量避免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弊端,就必须做好与企业审计工作的对接。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从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出发,论述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后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以及发展对策。

一、浅析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主要从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成绩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传统记账方式与会计电算化相结合,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高校每年都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会计专业人才,为会计电算化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会计电算化能够将记账、算账与报账等功能一体化,提高了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会计电算化也有不足之处,会计电算化的失真现象更加的隐蔽,影响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在职的财务人员阻碍会计电算化改革;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

二、探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后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

(一)发展审计工作内容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之后,审计工作的内容也要随之发展,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审计内容由以往的审计手工记账的账簿和原始会计凭证发展到全面核查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记录的内容,将电子记录的信息与原始信息凭证对比,找出非真实记录的环节,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

企业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之后,其审计工作的技术难度也相应的增强,所以,企业要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以满足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后,采用电子方式记录财务信息,如果有心人要修改相关的信息,审计人员很难凭借肉眼发现其中的端倪,因此,审计人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提高自身的工作技术水平,保证审计的精确性。

(三)加快审计专业人才的发展

企业的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提高了审计人员的要求。原有的审计工作方法、流程与套路不再适用于应用电算化后的审计,因此,要更新审计的方法和流程。审计专业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要加快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发展,以利于开发研究有效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同时审计人才的专业素养与审计行业的技术水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上市公司的规范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所以,企业要重视审计专业人才的发展,以促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论述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后审计工作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的审计制度

审计工作开展的依据是审计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审计制度并不完善,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企业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在宏观角度,企业要将实际工作与《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对接,明确审计问题处理相关规定,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其自觉意识。在微观角度,企业要找到传统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的结合点,确保二者审计结果的一致性,不断完善企业审计制度。

(二)建立统一的审计信息平台

建立统一的审计信息平台,有利于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实现审计机构与企业的对接,确保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同时,有利于国家政府部门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审计发展进程。因此,国家要为企业建立统一的审计信息平台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加快审计发展速度。企业要重视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财务软件的管理水平,将审计人员培养成复合技能人才,以提高企业审计工作技术水平,促进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审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相辅相成,二者的结合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重视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工作的对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环境下,加强审计内容、技术和人才的发展,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建立统一的审计信息平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1]蒋淑芝.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发展变化[J].林业科技情报,2008,No.14202:124-125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团体、公司、、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应当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它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 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 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还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 关系,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主要体现在一个企业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必须有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内部审计人员,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如何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一般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 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但内部 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目前企 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样 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部门进行审计,只审计二级企业;即便对总公 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按照《会计法》 和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企业应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在监事会下设审计部,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审计部应 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机构设置示意图如下:

董事会

监事会

总经理室

审计部

总经办

经营部 其他职能部门 财务部 行政部

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要从查错防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 评价和作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帐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如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 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了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 是否合理,合作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方案等,一般都不去作深入的分析。

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

再次,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 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 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 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一)一般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既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 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 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帐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则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 心,其它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 公款、挪用、盗窃资金。如幸福实业的前任董事长与企业分管财务与证券业务的领导相互勾结,大肆侵吞企业资金、大量行贿的案件,就表明企业的内控制度在他们 的眼里已是废纸一张,哪里还有什么约束力可言。

(二)为遏制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

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时,就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1、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 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 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 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 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也应从传统的防错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

再次,内部审计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转变。目前,一般企业的 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作用将更多的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 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内部审计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最后,企业还应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也应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的审计人 才,而且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加强内 部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内审,能有效防止内控失效

(一) 一般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

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帐外帐、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既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它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2、 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就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 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帐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 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帐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则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 心,其它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 公款、挪用、盗窃资金。如幸福实业的前任董事长与企业分管财务与证券业务的领导相互勾结,大肆侵吞企业资金、大量行贿的案件,就表明企业的内控制度在他们 的眼里已是废纸一张,哪里还有什么约束力可言。

(二) 为遏制内控失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

针对内控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时,就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1、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 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 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 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加强内部考核的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 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对违法违规现象起到震撼作用。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属于违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其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如是属于主观原因的,要报请企业决策层,坚决予以查处,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如属于制度设计缺陷的,要会同有关职能,及时对制度中的相关进行完善,以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在内部审计中如有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要决不姑息手软,积极和司法部门取得联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公司内部给予通报,以起到警戒的作用。

四、要顺利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也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1、建立、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企业内部建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就是达到上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科学的 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中,内审机构应是独立于财务部、人事部的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 规、违法事件时,还可直接向股东大会极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 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处置建议,应及时予以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完整,也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这也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通过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内部审计,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章的苗头,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点。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库存商品的管理,无疑是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而库存商品的盘盈、盘亏的处理,是在日常管理中最容易出现漏洞和盲点的环节,是内部控制制度重点规范的内容之一。在日常的流动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中,这就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通过对照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库存商品的盘点资料、盘盈及盘亏报表进行重点抽查,查明资产报盈、毁损产生的原因,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盈亏要和责任人的经济责 任直接挂钩,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如是内部管理制度、内部运行过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所造成的,就应对相应操作规程、工艺流程进行调整,以堵住漏 洞,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应审查资产盘盈盘亏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帐务处理是否正确及时,就可在很大程度上防堵库存商品盘点中可能存在的漏洞,保证 企业资产的完整。

3、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内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审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再监督。

企 业的会计工作,由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财会部门,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保管都有相 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但由于制度设计的局限性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为主观因素,在企业的会计中 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漏洞,内部财务审计就是发现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可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向企业管理当局提出建议,促使会计工作达到内控的要求和目标。

五、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来有效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

企业除在企业内部设立内审部门进行自我检查和评议以外,还可以同时也必须聘请中 介机构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以及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但这些外部的检 查监督都不能取代内审的职能,只能是内部审计的补充和对内审的再监督,两者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

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具有很强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但由于外部监督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公众媒体等的监督)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其监督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情况时常出现,其具体表现在:

1、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2、各种监督不能按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主要目的,只顾收费,全然不顾监督效果,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3、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使社会监督的作用远远没能发挥出来。我国刚刚改制完成的会计事务所,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所以,在执业过程中,效益往往被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不出现大的问题的情况下,从业的注册会计师往往迎合企业管理当局的意图出具审计报告,普遍存在着消极监督的现象。

由于以上现象的客观存在,就大大降低了社会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而内部审计不仅对企业内部运行环境比较熟悉,而且还不存在恶劣的竞争环境,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外部审计的审计效率,而且还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内部运行不顺畅的症结所在,有利于提高外部审计的质量。

内部审计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独立的评价活动,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进行,首先就必须强化企业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企业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得以顺利推广。

资料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

2、赵晓红,我国内部审计的趋势,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五期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建立领导干部相关动态数据库,做好基础工作。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与当地组织部门进行协商,请求其为审计部门适时提供纳入审计范围的各级领导干部信息。包括现任职单位、起始时限、职务等相关信息。在得到以上信息后。审计部门可以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电子数据库,这样对哪些领导干部和单位已审、哪些多年未审,就能做到一目了然。二是审计部门可以对近年来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和其他审计项目进行整理,建立起电子档案,做到心中有数,并将两类电子数据库有机结合,为项目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二、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做到管理有序、突出重点。为了科学安排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满足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需要,审计机关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管理权限及其工作性质、经’济活动规模、掌握财政资金量大小等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可将地市级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为六大类:第一类为掌握各县(市、区)经济决策权、经济执行权和承担当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县(市、区)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派出机构;第二类为重要经济主管部门,经济活动总量较大、掌握财政资金较多、下属单位较多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第三类为规模较大、资金总量较大的院校、医疗等事业单位;第四类为授权经营的资产经营公司、大企业集团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第五类为党委、人大政协、群众团体:属下无独立经济组织或资金总量和规模较小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未改制企业等;第六类为市管县属单位正职领导干部的所在单位和各县(市、区)审计机关。通过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采用不同的审计频率,对不同岗位的领导实行一届审两次或离任审一次等。按照党政部门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对资金运作总量大、下属单位较多,且转移支付资金量大的重要党政部门领导干部,以预算执行审计加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关注全部政府性资金;对资金运作总量一般、有一定的专项资金、也有一定下属单位的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则以财务收支审计加经济责任审计。对一些单位较小、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人头经费和日常运转的部门、单位领导,以财务收支审计代替经济责任审计;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对一些管理比较规范、资金量小的单位领导,以离任交接制度代替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不同类别的审计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做到既全面审计,又突出重点,讲求效率,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三、与各成员单位沟通,做到争取主动、协商一致。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为干部任免提供依据,这就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只是一家部门的事,因此要想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计划,审计部门必须改变过去经济责任审计是委托审计,不好作计划、不能作计划的观点和被动等任务上门的做法,把制定计划作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年年初制定年度计划时,主动与组织、纪检等成员单位多进行一些沟通。了解年度内这些部门在干部监督和管理方面的重点及要求和干部调整动向,向他们说明年度内审计力量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然后将计划初稿分别送有关部门,或者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系会议,听取有关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的意见,最后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形成正式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并以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执行。

四、科学安排审计项目计划。做到综合平衡、长短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同时审计部门任务量的来源很多,既有上级指令性任务和授权任务,又有地方政府交办的任务,还有部门之间的委托任务和协调任务。因此在制定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审计期间任务量和审计资源的均衡配置,做到统筹兼顾,长短结合,年度计划与长期计划均衡。把当年计划与前几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及未来几年审计工作规划一起统筹考虑,采用滚动式计划法,确定当年计划。既保证能对审计范围内的审计时象在一定的时间内轮审一遍,又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不至于集中在某一年度,确保审计资源的高效利用。

企业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工作是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监督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手段和举措。通过及时、有效的审计,加强监督和制约,发挥内审“监督和控制”职能,完善管理,保障资金合理、规范使用,进一步维护财经法纪,防止损失浪费。

二、抓好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审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交通大发展、大建设、大投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新的形势下,也对交通运输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抓好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审计,重点关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情况和建设资金筹措使用情况。市局将配合省厅、市审计局按照其授权或要求做好交通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2012年完成S101合相路K256+715-K269+500段水毁修复和S203淮六路K29+000-K33+650段大修工程的审计工作。按照《省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资金审计监督的意见》的规定,组织对2011年实施的危桥改造项目,濉溪县境内的雁鸣桥、C106一桥、曹桥等中桥进行审计。同时,要逐步扩大对在建和续建项目的跟踪审计,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整改落实。局属单位投资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项目由市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三、做好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一)2012年配合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做好胡亮、赵德志二同志的离任审计;配合市国资委做好杨青同志的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

(二)依照干部管理权限,每年度对局属二级机构市交通执法局、市运管处、市公路局(市县乡处)、市交通质监站、市汽运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三)积极利用和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为弥补审计力量不足,按照“被审计单位付费”的原则,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四、开展预算执行及专项资金审计

积极适应预算制度改革、规范资金管理、提高使用绩效为目标,重点关注预算执行、资金使用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加大对所属预算单位财经纪律、损失浪费和财务风险等问题的监督。按照省厅部署,组织做好2011年农村客运停靠站维护资金使用情况及公交、农村客运、出租车燃油价格补贴资金审计调查的迎检工作;做好皖交财【2011】390号文件和皖交财【2011】392号文件关于油补资金和源头治超经费审计调查通报的处理意见及建议,跟踪督促整改的落实工作;2010、2011年度干线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的迎检工作。

五、加强内审指导工作

(一)加大监督力度,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牢固树立监督也是服务的理念,不断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局属企、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于2012年4月20日前报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