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改革研究

教学改革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改革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改革研究

教学改革研究范文第1篇

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活力的产业,广告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高端的广告专业人才更是求贤若渴。然而,由于快餐文化和经济市场的影响,众多高校开设的广告学专业偏重应用设计而忽略了广告学人才创意和策划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市场上广告学人才虽然能迅速适应广告行业的工作,但是后劲不足。因此,广告人才市场的现状倒逼高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调整,必须从源头夯实广告学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必须开设《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美学》等文学文化课程。其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涵盖内容丰富,尤其是古典诗词既能熏陶学生的人文情怀,也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广告学专业文学类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除此之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广告宣传自然而然地嵌在作品当中。有学者称:“它们的亲密关系则更多地表现为古代文学对广告不经意地呈现上。虽然在古代,广告还没有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甚至人们对广告还没有明显的意识,但古代文学中却散见着让人拍案叫绝的广告案例,隐约记录着中国广告的发展、变迁、变调或变局。”[6]209-210古代文学作品中自然嵌入广告宣传,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广告的发展及特定时期广告业的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佐证。鉴于广告市场人才能力培养的文化需求,文学文化类课程成为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不可少,同时古代文学作品汗牛充栋,迫切需要对广告学专业古代文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因此,以意象教学和广告语教学为中心的改革模式进入我们的广告学古代文学实践课堂当中。

二、古典诗词的教学改革:以意象(群)为中心

广告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中内容太过丰富,鉴于广告人才能力的文化需求,我们选取古典诗词的意象教学为突破。古代诗词意象教学主要包括意象(群)的选取与内涵解析。古典诗词意象(群)的选取可以从题材上加入分类,以便充实学生的人文情怀。如先秦诗歌《诗经》中的黍离到姜夔《扬州慢》词作中的青青荠麦;从屈原《离骚》中的美人到曹植诗文中的《洛神赋》,再到晚唐五代温庭筠词作《菩萨蛮》中的慵懒等等;从陶渊明诗歌中的到孟浩然诗歌中的赏菊再到李清照词作中的残菊等等;从林逋诗歌的《山园小梅》到陆游词作的《卜算子•咏梅》等等;从苏轼的农材题村词作到辛弃疾的山水田园词,等等。如何准确地传授意象所蕴含的内涵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环节。如同为吟咏梅花,林逋的《山园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表现形式不一。前者云:“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以梅花与众芳的对比叙写梅花的清高。后者云:“驿外断桥边,寂莫开无主。已为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同样是叙写梅花的清高与气节,陆游更多地融入自己的人生感受。这两首诗词的意象教学过程要注意将梅花的品质与诗人的人生经历结合在一起。如何将古典诗词的意象教学与广告学专业人才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需要在古典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个环节,即古典诗词意象(群)的符号化。如上图所示,广告学专业古代文学文化课程主要为广告创意储蓄知识,具体到古典诗词的意象(群)的学习对应广告创意之后的符号、图形与图像表达,最后的共性是意象(群)与符号、图像等皆是为了传达某种情绪而形成一定的意境(境界)。如果广告学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速写能力,那么每篇古典诗词的意象学习之后,可以尝试以速写的方式运用符号将诗词中的意象简单勾勒出来,形成具有一定意境的画面。如此一来,广告学专业古代文学的学习很好地广告人才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文化学习与广告速写巧妙融合,不会产生枯燥无味之感。

三、小说文体教学改革:以广告语为中心

教学改革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实训 实践性教学 工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73-02

21世纪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十分重视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广博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全身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通过高考而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处于学校和社会过渡阶段的大学就承担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在全国高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改革同样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因此,具有经济实力的各名牌大学为了实现此目标,正在全面规划现代工程实训中心。将新时期的社会人才需求和理念贯穿在工程实训的教育中,是各高校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提高和创新发展所肩负的责任。

1 建立工程实训中心的意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中告诉我们工程实训至关重要。短期来看,工程实训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快速的以“学”入“动”,有效的提高个人操作能力。从长远来看,通过工程实训,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建立完整的工程实践模式,形成完整的工程理念,为后续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成体系的工程实训与一般意义的金工实习不同:(1)概念: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本课,是机制类专业学生熟悉加工生产过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工程实训则是为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及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而建设的新型工程实践训练基地,是学生进行课外工程实践和提高工程管理能力的场所。该场所不仅包括机械,还有电子、信息、软件等多元化平台。(2)目的:金工实习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而工程实训是培养学生多元化基础实践能力。(3)普及性:金工实习是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工程实训是面向全校学生展开的选修课。

目前,全国大多数理工、综合类大学都建有金工实习中心,而工程实训中心则是少之又少,只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少数大学开始展开工程实训,所以工程实训中心建立迫在眉睫。

2 如何建立工程实训中心

目前,各校根据情况,具体展开以以下两种方式居多:

2.1 以金工实习为契机,建立工程实训中心

现代金工实习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由原来“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转变思想作风”发展到“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阶段,这为工程实训中心的成立,建立了良好的开端。抓住金工实习这一门优秀特色课程,在原有的金工实习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统一规划、管理、协调、协助的部门――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对金工实习、金工实验、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课程进行综合性改革,在创新综合技能训练中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以扩大学生四年的训练内涵。以金工实习为突破口,建立工程技术训练中心,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训练培养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达到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

2.2 与厂结合,建立实训中心

校企合作是基于人才需求的“互动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亦是各大高校建立工程实训基地的良好契机。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是关键。学校要充分考虑各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伴生关系,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以职业性和服务社会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主导价值取向。以此为主题,伴生开展多样实训平台,扩大合作深度,扩宽学生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源头上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3 建立循序渐进的工程实训培养体系

为培养学生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实践性教学活动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个层次进行: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工程创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观念,做到以普及为主,重点培养,针对发展。

3.1 技工类技术学习,引发学生兴趣――工程实践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被较多的理论知识填充头脑,无法很好的应用到实际,此时,对大家展开一系列技工类的技术学习,目的有三:(1)将以往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深刻明白的将其理解;(2)在技术学习的同时,切身感受需要弥补以及提升的理论;(3)锻造坚实的实践技术,提高个人动手能力。一、二年级学员通过选修相应的基础实训课程,进行技术扎实的工程实训,夯实基础,掌握工程实践技能,建立理论指导实际,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意识,培养技工类技术应用人才。

3.2 双主体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工程设计

以基础实训为本,是培养学员工程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而加强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提高学员工程设计能力的主要途径。此类层次的教育特点是:(1)课程难度较大,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运用技术的能力,所以要求学生只有在进行基础实训之后方可参与;(2)课程内容除部分选定任务外,以学生的自主设计为主,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完成,发挥教学相长的双主体能动作用;(3)课程任务可独立完成,亦可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不仅提高了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本科二、三年级学生通过选修综合类设计课程,进行综合实践技能培训。运用和巩固基础实训知识、技能,加强综合运用,掌握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工程设计能力,培养设计类综合应用人才。

3.3 理论性指导,培养创新型人才――工程创新

教育是基础,创新是灵魂。这一层次教育特点:(1)以产学研、科研、竞赛以及任意性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为主要创新内容,使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能力培养多元化;(2)以学生独立设计与制作为主体,教师进行关键性部分理论指导;(3)此类教育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本科三、四年级学生通过参与工程创新类课题,培养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4 建设全面的工程实训课程资源

在工程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中,资源建设是核心。在资源建设中,应考虑:(1)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方向以及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准则;(2)各校应针对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就业趋向,有针对性的组建大部分基础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基础实践的平台;(3)根据各竞赛特点建设部分创新实践资源;(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组织设计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外,还注重引进和推荐互联网和其他优质教学资源,为我所用,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建设工程实训课程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氛围。

工程实训中心的建立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是与时俱进的,需要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市场需求不断建设与改善,不断完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奇.以金工实习为突破口建立工程技术训练中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2,02:63-66.

[2] 翁惠芳.以金工实习为突破口建立工程技术训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01:114-116.

[3] 叶云,李巧玲,王晓峰,等.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07,No.9704:152-154.

[4] 郑炳年.改革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以金工实习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8,No.21118:151-152.

[5] 傅水根.“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A].面向21世纪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和研究新进展[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89-90.

教学改革研究范文第3篇

1、《作物栽培学》的现在教学现况

1.1学生的就业情况

大部分毕业于农学系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与社会的新技术、新农业接轨,因此,毕业之后到基层参加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另外,由于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实践经验,参加工作之后,无法胜任本工作。

1.2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情况

上课用到的教材以及所讲的知识陈旧。现在课堂上讲的依旧是传统的大田作物诸如大豆、小麦、玉米等等。老师并不能借助于学校所提供的设施使讲课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诸如采用视频讲学、到农田进行实地考察等。因此,课堂沉闷、学生不感兴趣,求知欲望不强是现在这门学科教学上的“通病”。

1.3实践环节情况

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实践环节,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这虽然使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知知识进行了加深和巩固,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甚少,这种“不走出去”的方式必然会使学生毕业之后不能尽快地融入社会。另外,现在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和创新能力方面依然是实践环节的“诟病”。

2、学科改革

2.1教学内容改革

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要根据自然界的规律以及现在情况的改变有所调整。并且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要与区域经济进行挂钩。我们上课时涉及到的农作物可以是效益较好的例如草莓、西瓜等等。比如上课时可选择5-7种区域型农作物作为自己讲课重点,其中3-4种粮食作物,2-3种经济作物。这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丰富了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另外,《作物栽培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安排应包括两部分:理论和实践。既然该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该加大实践比例。老师要精心提供实验的内容,争取培养出理论较强、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最后,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作为老师,除了把课本上的内容讲完之后,可以在课堂上补充一些近年来本学科的走向以及社会所推崇的农作物品种等等。甚至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的任务,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作为学校,为了使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可以邀请本学科的权威人士和功成名就的毕业生到学校做学术报告或者带学生到典范的栽培区进行参观。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有时,教学方法的改变往往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以改变原有的课程考核方式,使现在的考核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学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部分的考核,这部分的考核要从纯粹的卷子评估改为包括学生上课的表现、出勤情况、作业情况,以及最后的卷面成绩情况。实践部分的考核要从最后递交的实习报告变为实习过程表现和最终的实习成果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成绩比例应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更侧重了学生过程中的表现。实习过程表现包括实习期间的出勤情况、表现、实际操作能力等。另外,老师上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像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式、循环引入法等。比如,当要讲的内容是嫁接和病虫防害治理时,可以将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组负责一块地。每个组的管理过程有湿地、播种、嫁接、病虫治理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时,老师可以自己的教学方法从纯板书向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转变。多媒体授课方式具有提供视频教学等优点,打破了上课的沉闷,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最后,老师可以尝试与学生换位的上课方式来进行上课。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更使学生之间有了一种竞争意识。老师也作为受益者,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发现自己在讲课过程当中的缺点与不足,及时进行弥补,并且这种方法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不管怎么样,先进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手段的应用都应该会提高教学水平。

2.3实践环节的改革

从实习内容上来看,所安排的实习内容和时间要严格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达到现场教学和实物教学一体化。根据不同的季节,安排不同的实习内容。春季可以安排垄作、播种等。秋季可以安排收获等实习内容。夏季可以安排田间管理等实习内容。冬季可以安排设施栽培等内容。从实习的方式来看,一要强化自己本校的实习基地的实习,二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本校的实习基地过程中,学生可以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在学生的参与中,会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另外,有老师的辅导,在理解方面,更透彻。学校要带学生去参观一些权威知名的企业,并且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安排学生到该企业进行实习。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建立并并巩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这种方式使学生较早地接触社会,感受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差异,为以后自己的工作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从实习的对象来看,作为老师,选择要实习的科目要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实习的机会毕竟有限,不能浪费这些机会。作为学生,要为了使自己在实习的过程中有优异的表现,要提前从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查阅自己要实习的对象和企业,了解该科目的相关研究水平和成果,了解该企业的背景,方便以后自己尽快融于这个企业。要做到知己知彼,只有这样,自己的实习才会成功的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教学改革研究范文第4篇

演示与验证性实验设计统计规律的本质是大量随机事件中所体现出的规律性,因此随机试验是研究统计规律的基本方法。为此设计了直方图实验、模拟抛硬币实验、高尔顿针板重现正态分布中心化过程等实践方案。其次,配合课堂教学开发了基于Matlab的可视化概率统计演示系统[8]。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于对象及其结构规律的敏锐想象和迅速判断,如果运用恰当,可以培养与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演示实验通过利用计算机实现一些可视化的概率分布或密度函数的图像,不仅使学生对这些概率分布有更深刻的直观认识,完善对概率统计的直觉,而且使学生对生活实践中的随机性产生敏感,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综合设计分析实验设计概率统计研究的问题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修完该课程后,要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更多的生活实践和专业学习中去。概率统计实践课题要求学生从相关理论知识出发,去发现问题获得相关数据,利用概率统计知识进行分析并做出结论。为此,综合设计分析课题设计了蒙特卡罗法求实验,网店客服时间安排分析,高斯分布的随机数产生,物理量测量实验数据分析,电子噪声实验数据分析,婚姻稳定和收入水平的相关性检验,班级成绩差异是否显著的方差分析等实践方案。下面以蒙特卡罗法逼近求π实验为例来说明综合设计分析实验的具体实施步骤:实验简介:蒙特卡罗方法(MonteCarloMethod)也称随机抽样技术或统计实验方法,是一种应用“随机数”进行试验的方法。如图1所示,在单位正方形中,1/4圆的面积与单位正方形的面积比值为π/4。π的值可以用蒙特卡罗方法逼近:①在地面上画一个正方形,然后在正方形内画一个内切圆。②将一些颗粒大小均匀的物体如米粒或沙子,均匀平坦地分散在该正方形区域内。③分别计算圆圈内物体的个数与正方形内总共的物体数目。④上述两个数目的比值是对应两个区域面积比值的一个近似估计值,而两个区域的面积比值是π/4。从而可以将步骤三中的两个数目的比值结果乘以4来估计π的值。实验要求:用C或C++语言,编程实现蒙特卡罗法逼近求π的近似值,要求在两周之内独立完成。提示:首先,在C库cstdlib(stdlib.h)中包含两个随机数的函数,函数原型分别为intrand(void)和voidsrand(unsignedintseed);其次,注意逼近求π得到的近似值与产生的随机数总数之间的关系;第三,将设计的原程序代码直接复制粘贴到实验报告中,并将实验运行的结果以截图的形式粘贴在实验报告上;第四,在程序设计调试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利用理论教学课间休息时直接面对面与老师交流或通过电子邮件及微博的形式和主讲教师进行交流。

实践教学过程设计

实践教学对象概率统计实践教学对象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修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课程,并具备了Excel、VistalC++、Matlab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程序设计调试的基本技能,并已经具备概率统计实践教学的基础。在实施实践教学中除了蒙特卡罗法求综合设计实验要求独立完成以外,其他实践课题要求学生自愿组成3人的兴趣小组。由于公共类概率统计课程没有单独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在实施这些实践课题时就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展开了。在实践中要求兴趣小组就研讨的问题协作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文献,协作完成程序的设计与调试并一同撰写实验报告,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验报告。这使学生在实验课题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为了强调统计思想的重要性,在第一节绪论课堂教学中通过“FromChaostoOrderontheGaltonMachine”视频[9]演示使学生对随机现象中隐含的统计规律性有一个直观认识,并引入需要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且必做的蒙特卡罗法求综合设计实验[10]。在讲解必要实验背景的情况下,给出实验中用到的两个随机数函数原型:intrand(void)和voidsrand(unsignedintseed),要求每个学生在两周内独立完成,并引导学生思考用何种方法去统计随机数的规律,从而为直方图实验埋下伏笔。在这个实验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原先主要是通过课堂辅导答疑和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联系和单线交流,为了克服不能组织多个同学一起研讨的缺陷,积极拓展新的教学互动平台,教学组准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微博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研讨。为了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将综合设计分析实践课题设计成开放式问题。在讲解必要实验背景知识后,进一步指出需要明确哪些事实、解释何种现象或者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构造实验方案。实践教学实验不规定标准答案,只要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和成功解释或者解决核心问题便是好的答案,也不明确规定实验实践的方式方法,具体方案由兴趣小组讨论后提出,只要能够达到最终目的便是好的实验实践方案。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面临不清楚计算机程序部分函数的使用,或发现对具体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验数据背景不熟悉等问题,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现学现用,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正好体现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的实践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评价由于公共类概率统计课程没有单独的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在具体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的概率统计实践教学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实践课题完成情况。由于实践课题的开放性,很难定量地评价学生成绩。在成绩的评定过程中,我们可按照以下指标及比例进行评定:实践课题的理解与描述(10%);合理地运用概率统计等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0%);数据处理和利用计算机辅助计算的能力(30%);实践课题综述总结与结论(15%);实验报告中文字表达能力(5%)。

总结和讨论

教学改革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25日

随着国际经济格局多极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外贸以及外贸协作企业如外运、对外保险、海关等都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前沿阵地,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国际贸易高级应用性人才的重任。为此,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国际贸易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际贸易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地促进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市场对外贸人才需求现状

自“入世”以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更多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大量外资企业也进入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使更多企业获得直接进出口自。这些情况使我国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市场发生了变化。熟练掌握外语兼具外贸专业知识,尤其是有经验、会操作的实用性人才成为外贸及外贸协作单位的首选。然而,根据我院国贸专业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的学生反馈,外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熟悉进出口环节、能独立承担企业进出口业务,而毕业生认为最大的劣势在于动手能力差、缺少实践经验,另外不少大学生虽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但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能力较差,尤其是听、说方面,很难适应国际贸易工作的需要。根据调查,虽然不同的外贸企业的需求不同,但是实践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二、当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各国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进入九十年代,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调查结果,目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还存在的一些弊端。

(一)国际贸易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和市场实际需求联系不够紧密,国际贸易教育过程中是重知识传授而轻品德培养,重理论而轻实践,忽视了贸易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导致培养出来的国贸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设计不健全。国际贸易课程一般将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设置为3∶1,只占25%的实践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而实践教学的进程、计划安排也过多依赖于理论教学。此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缺乏科学依据,由于缺乏对专业能力的细化分析和对各专业技能间关系的研究,因此实践教学的环节设置,以及各环节的先后顺序的安排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缺乏。目前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等院校,理论知识扎实的同时,却由于没有深入到企业进行锻炼学习的经历,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组织和指导实践教学活动,课堂讲授的知识无法与实际很好地结合,不能满足当代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实践教学环境基本建设不够完善。国际贸易应用性极强,涉及商品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模拟实训课程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模拟外贸出口业务的演练机会,但除了模拟实训课外,校外企业实习的作用不可代替。因为模拟实训只是对进出口公司工作流程的模拟,只是一个虚拟环境,学生不可能从其中真正了解外贸公司的实际工作,真正的贸易业务能力只有经过亲身动手操作后才能掌握并熟练。单纯的校内学习与模拟,无法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因此不能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导致校内所学与社会所需严重脱产。

三、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深化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循序渐进。从我院实际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订科学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依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体情况提出的。因此,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提是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技能的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可以将国际贸易“应用性”能力定为一级能力指标,该能力指标下包含世界市场分析与决策能力、进出口贸易综合业务能力、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三项二级指标,这三个二级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分三级、四级、五级指标。技能细分后,对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内容的认识就会具体、清楚。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可行的技能实训方案,安排相应的实习实训环节,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所需的这些能力能够真正被培养到位。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构,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完善课程教学

1、根据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国际贸易课程都是密切联系国际贸易政策措施、联系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贸易发展的课程,这些内容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师应广泛接触并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密跟踪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经济敏感度,做到与时俱进。

2、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熟悉、理解国际贸易惯例及规则,掌握国际贸易操作技能,分析探索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国际贸易现实问题探讨及国际贸易实务典型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获取的效果。国际贸易课的讲授需要引用大量最新的数据和案例,适于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国际贸易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课堂的信息传播量,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输送给学生大量的直观信息,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根据课程涉外性特点推广双语教学。作为提供涉外人才的国际贸易专业,应该实行双语教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都必须直接用英文来表达,因此只有在课堂上把汉语和英语很好地融合,进行双语教学,才能很好地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具体内容讲透,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全部内容。可以尝试实行外语课件、母语授课的形式。外语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专业英语词汇,母语讲解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透彻理解,也不会使一部分学生因为外语障碍而失去学习兴趣。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之后,可以进一步尝试在授课过程中,将中英文混合使用,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来表达,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对“说”英语的畏惧心理,也调动了他们对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开展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训。作为一个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首先必须具备专业技能,而提高专业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训。要求学生通过相关实训具备包括搜集信息、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拟定函电以及与客户交流和应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际商战的技巧。

为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建立综合性的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为师生提供一个模拟进出口业务活动全过程的实验场所。教师可以在实训室中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国际惯例、法律知识和行业习惯做法,或演示有关业务的操作流程等知识。学生则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国际贸易软件,扮演不同的部门角色,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仿真演练,以此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与协作精神。这样的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解决社会实践问题。

在开展国际贸易综合业务实训时要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首先,应密切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以配合理论教学课程的方式开设基础性实训课程,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其次,应与专业实训课程结合起来,开设各种体现专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除了能够模仿理论课中介绍的各种商务流程,按照实验、实训教材或教师指定的方法重复相关实验并取得预定结果外,还要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最后,应利用高质量的模拟软件,并适当增加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比重,选择一些与高校、企业合作的软件公司设计出的接近实际业务的教学软件进行实践教学。

(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搞好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应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走出校门建立协议式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联手走双赢之路。校外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熟悉今后工作环境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外贸业务部门的实习,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外贸业务中各流程,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充分认识本专业的行业地位,了解外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另外,应与海关、银行、港口、检验检疫局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建立非协议式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实习,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此外,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外贸经验的从业人员到学校内为学生演讲、做报告,帮助学生对外贸实际操作过程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一门学科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决定因素。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往往与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和创造力密切相关。因此,建立一支既有国际经贸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一线业务能力和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在理论教学方面,专业教师要善于吸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同时,注重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不断传输给学生最新的国际经贸方面的信息和动态。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当地各类外贸企业的联系,选派一些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接触实际业务,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可使专业教师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能有机地加入切身感受的案例,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同芳.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外贸人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