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文第1篇

随着检验医学的深入开展,临床实验室对自动化的需求明显增加,实验室自动化快速发展。实验室信息处理系统(LIS)的应用更是在提高检验质量,延伸检验服务范围,提升检验服务价值等方面提供了更广泛的现代化平台。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医学界的工作目标。“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更要求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有相对应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它包括实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实验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实验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环节。本文主要探讨信息化监控在全面质量控制和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检验全过程实行信息化节点监控,使实验全过程中影响实验结果的要素和环节都处于受监控状态,保证每个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将影响到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实验室信息化与自动化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检验项目的检验前患者准备包括(患者状态、患者饮食、药物影响)。

2.标本的采集包括(采样时间的控制、采取具代表性的标本、使用何种采血管、是否抗凝、采多少血量)。

3.标本如何保管和运送(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容易溶血,血液成分变化或水分蒸发血液浓缩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运送中注意事项)。

4.医嘱校验(医嘱开出时间、护士执行医嘱时间、病房物流交接时间、标本到达实验室时间,校验各类样本数和交接人及时间)。

5.不同检测项目应有不同的标志,要防止张冠李戴、贴错标签。标本容器的标签上注明下列内容:科室及病床号、患者姓名及病历号、检查项目、采集时间及采样人。

6.根据医嘱信息中检验标本的急缓,将急诊标本和非急诊标本进行分类,系统自动提示将标本放入不同的预置管条码架,使“急诊”绿色通道真正用于急诊和抢救的患者。

7.按检验项目要求采样是否合格、否则注明退样原因。

分析前的所有信息可通过LIS数据库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可直接调阅这些资料,一方面方便医生、护士参考做好标本采集前的各项准备,另一方面有利于医生、护士认真做好各项记录,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二、实验室信息化与自动化在分析中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 标本检测过程中基础设备如纯水制备、不间断稳压电源、正负压供气、工作区的湿度、温度及常用耗材的存放条件等是否正常,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自动化分析仪器的检测结果。通过对基础实验条件工作状态(水、电、气)的信息采集进行监控提示,防止由于实验条件的改变而导致的检验误差。

2. 检测前保证有足够量的、高质量的试剂。试剂根据存放的温度要求存放。不同批号的试剂系统自动设定定标,定标以后才能使用。发现试剂过期或变质弃之不用。保证试剂过关。

3. 经过校验合格的标本编入相应实验流程序列表后,利用样本条码的唯一属性,在检测流程中监控并判断标本检验项目及类型是否符合,防止检测错误。特殊标本需要注明如(黄疸、乳糜、溶血)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结果。

4. 预先设定不同检验项目的质控判断规则,通过对仪器定期校准和室内质控结果进行监控,当某一检验项目质控未完成或根据质控判断规则为“失控”时,系统自动提示并锁定该项目的检测和结果审核。

5. 通过对检测的工作状态信息采集,包括样本状态、加样过程、仪器报警、分析试剂和分析容器等监控,提示检测结果是否需要复检。

6. 仪器的维护、保养是保证仪器工作状态良好的前提。通过LIS把仪器的日常保养、维护放入程序中,系统自动提示操作者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怎么做。

三、实验室信息化与自动化在分析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 每个标本或每个检测项目根据“是/否”的逻辑判断进入相应的检测环节。计算机系统科学地整合同一病人或同一检测项目间各种参数,在分析信息的同时产生智能的回馈,实现检测结果间的比较、历史审核、样本的重复检测、折返检测、医学逻辑判断、怀疑性报警、多参数分析或提出人工复核的建议。

2.遵循简单/复杂的运算法则,所有检测结果将依据实验室制定的规则进行审核并自动确认,第一时间以电子报告的形式传送到各个临床科室。当出现危急值时,LIS系统将自动显示危急值标识,需医护人员进行危急值结果的电子确认,提醒及时关注并处理。

3.检测项目自动审核确认的依据与范围

①医学决定水平根据相关疾病的不同病情数据制定出不同的决定性限值,可在疾病诊断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提示及引导医生采取不同的临床措施。

②CLIA’88临床化学允许误差指标:用于室间质量评估,也适用于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评估及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评估。

③界限检查,检测结果是否在生理范围之内。

④超生物限,设定各检测项目的生物极限。

4.在检测结果自动审核确认的使用过程中,必须确保仪器性能评价符合厂商标准,且每个检测项目的校准、质控都处于良好状态。如遇仪器故障等特殊情况造成一个或多个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必须选择性停止仪器/项目的检测结果自动确认功能,解决所有问题,记录在案后才可以被恢复。

5.自动审核程序制定必须以该项目的准确度、精密度、分析灵敏度、检测特异性等为依据,之后每年还需进行仪器性能验证。SOP在任意时间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自动确认的执行。必须参照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对其进行评审,通过持续审核、评估和解决问题来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

实验室LIS的应用不仅仅限于在为临床提供整洁、统一格式的中文报告,方便检验报告的查询,同时减少医院内外交叉感染。更为重要的是对实验室实行“节点实时监控”功能,可以动态地了解各标本在系统中的处理状态和检验结果,对标本的整个分析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进行监控和记录,完善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降低了潜在错误的发生机率。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是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伴随着自动化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实验室认证的展开。临床实验室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之间的可比性,以及我国对临床实验室管理的不断加强,对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已然向着规范化、标准化、最优化的方向前进。实验室信息化与自动化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为临床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疾病预防控制

Abstract:Theapplicationoftotalqualitymanagementin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isbenefittothera-tionaluseoftheresourcesandprovidingbettertechnicalservice,whichnotonlycomplieswiththenationalaimon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diseasecontrolsystem,butalsomeetstherequirementsofpeopletothepublichealthservice.Astheproducingsectorofgovernment’spublichealthservice,the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showsocial,politicalandtechnologicalcharacteristics;consequently,itisverycomplicatedandspecialtoadvancethetotalqualitymanagementin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Itisnecessarytodesignandestablishthequalitymanagementpatternsapplyingtothe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toadvancethetotalqualitymanagementefficientlyandsystematically.

Keywords: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即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客户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目前国家对疾病控制体系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CDC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如何更好的执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和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成为每个疾控机构当前面临解决的首论文要问题,而加强CDC质量管理,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全面提升疾病控制工作的有效途径。

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TQM因为涉及了关于管理组织的一些根本变化,是一场“质量文化”的革命,必然要打破和改变一些原有关联,甚至要触及部分人员的利益和工作模式,这种改动如操作不当势必会出现人心不稳,事态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我们在推进TQM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采取适合CDC这种组织环境的方法,要考虑CDC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1·1认识上要充分统一要推进新的管理模式,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认识上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抵触心理以及旧的作者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300011)作者简介:陈璐(1972-),女,硕士,主要从事质量管理工作。思维习惯。任何组织都存在着官僚的一些基本特征,他们惧怕和抵制着变革的发生,在CDC系统内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所以高层管理者往往成为实施TQM的最大障碍,而TQM要取得成功,高层管理人员学会接受变通和革新的重要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1]。高层管理者在内部进行全局观念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分管领导只是作为最高管理者的管理代表对某项工作实施管理权,他要为最高管理者负责也要为疾控中心整体的发展负责,在中心内部制度建设上也要适当调整政绩考核制度,减轻高层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并且在CDC中层干部既是TQM的设计者又是推进者更是执行者,所以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同样关系到TQM的成败,应该让他们明白TQM的管理思路、操作步骤、实施TQM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共识。1·2全员参与,全员培训TQM强调的是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以自我岗位分析为特点,所以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参与到TQM体系的建设中,对TQM的建立思路和管理要求进行培训,使每位员工都应该明白TQM的管理理念是什么,需要做什么、如何去做。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服务素质,CDC作为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部门,首先要明确政府和社会作为我们的客户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才能提供令他们满意的产品。并且在员工内部要建立“互为顾客”的概念,互相了解和体会对方的需求,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意识才能让每位工作人员将重点放在自我分析上,不断分析自我、完善自我。并且将SOP(标准操作规程)看作是一贯的、具有可预见性的但同时也是持续发展的操作规程,而不断地去改进和完善[2]。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2·1质量管理组织框架的完善建立层次清晰,职责分明的质量管理组织框架是实施TQM的基础建设和前期准备。质量管理组织框架应分至少三级来建立,第一级是中心管理层,即质量管理委员会,起到决策、评判和裁决的作用,负责确立质量方针和质量发展目标,明确实施质量管理的步骤与范围,对专业技术内容进行审评,对违规行为进行裁决;第二级是执行管理层,就是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职能部门,负责TQM的具体推动、组织、检查和落实,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宣贯、组织内部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修改与维护、实施和推动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对工作行为进行符合性的质量检查与考核、对质量体系的实施有效性进行评判;第三级实施操作层,各科室设立质量管理小组或兼职的质量监督员,对各种行为进行适时的质量监管,对本科室的规范性工作进行建立和实施。对这三级机构的工作和人员要求是不同的,第一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包括领导层成员和技术专家,明确其在行政和技术方面的权威性,第二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应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应赋予他全面管理的职责地位和权利。第三质量管理小组或兼职的质量监督员应对质量管理有清晰的认识,本身又具有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工作严谨认真。这三个层级的管理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机制,做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反馈,和有效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框架。2·2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程序和标准的建立目前CDC的工作职责主要分三大块,首先是疾病控制的政府职责工作,第二是作为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的实验室工作,其三是作为内部管理的行政职责工作,这三种工作性质内容工作模式完全不同,不能采取单一的管理模式和程序,要在全面质量管理总体思维指导下,按照不同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依据,因地制宜分类进行管理,才能够建立符合CDC工作实际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根据政府和社会对其的具体要求和需求进行充分的理解和体会,明确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分项目进行管理,制定年度短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将常规工作纳入项目中,细划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指导。对于实验室工作可以按照ISO/IEC17025国际标准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将质量管理要求更专业化和标准化,能够很好的做到将TQM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管理标准的完美结合[3]。对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按照ISO9001的管理要求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强调工作的规范、岗位职责的明确、工作记录的完整和检查监督的有效。这样在大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下,实施分类管理;在建立规范程序的前提下,强调质量意识、全员参与、自我分析和质量管理考核。2·3分步策略推进第一步通过培训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顾客第一”的思想,制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第二步制订人、事、物及环境的标准与程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步对体系标准进行宣贯培训,推动全员充分参与,第四步建立层级管理和考核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五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形成PDCA(plan,do,check,action)闭合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进必须要分步进行,可先从标准明确、基础工作较扎实的部门开始。如以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为契机推动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是CDC系统最早接触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的部门,往往具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和人员意识,并且实验室具有工作程序相对固定、工作指标明确的特点。是相对最容易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部门,这样操作不仅减少了TQM推行的压力和阻力,而且以点带面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使质量管理的全面推行更可行和更具操作性。

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需注意的事情3·1处理好质量管理与质量考核的关系全面质量管理认为,质量不是靠检验出来的,也不是靠统计出来的,而是服务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质量的总和,所以加强环节过程的规范与管理尤为重要,必须形成全过程监管机制,同时这也就要求引入考核机制以增强质量管理的强制性和力度。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和目的在于管理,而质量考核应是推进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管理是“以人为本”的,而考核是对事不对人,以事实为依据的,管理追求的是全面性,考核本身是具有片面性的,所以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考核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实施管理,是为管理服务的。3·2处理好考核与激励的关系考核本身带有强制性,操作不当容易引起被考核部门的对立和抵制,与管理的激励原则相违背,所以考核必须掌握好“先立法,再执法”的原则,就是先明确工作的原则、程序、要求及考核的原则与指标,整体的考核方案与评分办法要与被考核部门见面并得到认可,达成共识,在双方都共知的情况下开展考核,这样就可以避免被考核部门因不理解考核内容认为是挑刺或故意为难而产生抵触心理。并且在考核实施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对发现的问题应当面指出确认,积极反馈考核结果。应让被考核科室明白考核是为管理服务的,是为各专业部门服务的,是为了更加规范行为提高质量,并注重发现与奖励质量管理工作突出的人和事,大家才会接受和认可考核,达到激励规范的目的。3·3处理好质量管理与业务需求的关系在质量管理实行初期,因为要建立全新的工作流程、增强工作记录的可溯性、强调工作的规范性,势必会出现工作量增加、工作记录表格增加、工作环节增加的情况,这种“管理成本”的加大导致大家对新的管理模式的不适应和怀疑,尤其在业务工作量大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质量管理增强了,而业务需求的满足度却下降了的情况。首先要明确这种情况的发生是阶段性的,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质量与效率的双赢,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基于大家对规范管理的不适应,一方面在程序的设定上还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更要强调全面质量管理的自我分析和体系建设的“适应性”和“人性化”,应该结合工作实际具体分析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订出既符合质量要求更具有人性化的高效率的工作模式。3·4建立长远运行机制与绩效管理有机结合“将质量管理变成一种习惯”,建立长远的运行机制将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将工作规范程序与岗位说明书有效结合,让工作规范程序以工作为单位,岗位说明书以人为单位,工作规范程序成为岗位说明书的基础,使质量考核的成绩和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能更有效的与每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和人事分配改革挂钩,将更有助于质量管理的推行也更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更有助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兰德.政府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网络信息化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改进质量管理手段,规范实验室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实验室的分析水平和规范化管理。为了满足社会和政府部门对质检机构的硬性需求,第三方实验室必须实现业务管理网络与信息化。检验业务实现了管理网络信息化,可以根据实验室业务管理流程,实现样品登记、任务分配、分析数据的快速采集,审核、处理、统计、查询,报表自动生成。可以实时了解实验室检测任务完成状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跟踪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痕迹,做到有据可查,责任到人,严格确保每一个工作步骤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每一个检测任务符合质量规范完成;对影响检测数据和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使之符合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规范要求,达到提高实验室分析检测水平、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提高设备利用率、控制和降低实验成本、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之目的。

一、 检测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的种类多

截至2013年7月,CNAS认可各类实验室及检查机构共14个领域的5500家检测机构,涉及业务范围类型8600个,其中检测实验室有4200家、校准实验室600家,医学实验室98家,生物实验室32家,标准物质生产者6家、能力验证提供者21家。

2.缺乏复合型的专业管理人才

质检机构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知识化要求程度比较高,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检测专业知识,还要求七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而在普通的检测机构中,管理人员往往只是单一具备某一方面或两方面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实现检测专业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降低了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检测机构管理系统网络集成度较低

当前,很多检测机构已逐渐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从而实现检测机构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例如开放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以及资产管理系统等等。虽然,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系统,但是其网络的集成度较低,很多管理系统都是单机版本,网络信息化管理不够集中,对于检测机构的信息与数据,无法进行统一的、整体的管理[1]。检测机构的检测资源与信息资源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另外,由于管理系统的硬件破坏以及瘫痪,导致大量信息、数据的丢失,安全性较差。

二、 加强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的网络信息化

以加强检测机构管理质量与硬件水平为基础,以达成管理网络信息化、运行自动化以及办公无纸化发展作为发展目标,构建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为主的网络信息化系统,将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检测机构的其他部门相结合,例如财务管理部门、办公室管理部门,进而达到采集、储存、共享以及统计各种信息的目的。

1.实验室管理系统硬件

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硬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数据服务器、管理服务器以及管理终端等。

1)数据服务器,主要作用为:对实验室的各种信息与数据进行处理、储存、维护等。

2)管理服务器,主要作用为:对管理端与门禁管理服务器等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并且依据前台的要求进行数据的存储。

3)管理终端,利用管理终端,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能够完成对远程与管理的监控,例如安全监控、信息管理、课程设定等等。

2.实验室管理系统软件

运用C/S与B/S有机结合,设计实验室管理软件,并且进行二次开发,检测业务流程示意如下图1。

图1 检测业务流程示意图

(1)设置用户权限,构建用户基本信息

第一,权限的设置,实验室质量管理应该采取多级管理的体制,具体包含一般、高级以及超级等等,不同的级别,设置并细化权限。第二,构建用户基本信息,在该系统内包含检测机构用户的基本资料和仪器设施的基本信息。权限设置图如下图2。

图2 权限设置图

(2)建立资产管理系统

利用管理系统,检测机构资产管理部分可以构建一个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档案,其中包含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台数、实验室的名称、所属学科与学院、实验室的种类,可以容纳的人数、实验室的管理人等等。之后在构建有关设备的档案。最终,检查并调整所设定的分级权限。假使实验室器材与设备需要移动、维护以及报废等,必须按照设备管理程序,由管理人员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之后才能进行移动、维护与报废。只有这样才能依据较好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与流程,达到对实验器材与设备的全方位管理。

(3)功能模块

质检机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可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业务管理;

2)样品管理;

3)设备管理;

4)人员管理;

5)标准资料管理;

6)检验报告管理;

7)检验报告制作、审核、批准;

8)系统信息查询;

9)会计出纳管理;

10)系统权限管理等功能模块。

在对以上功能模块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了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相关要素的管理和技术要求,通过网络管理软件的设计来体现本所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要求,使质量体系的建设与网络管理系统的实施同步进行,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动。

(4)业务操作控制

系统的业务操作控制[操作员管理]功能中分“功能权限”和“权限控制”两部份,“功能权限”可以设置某一操作员是否具备某一功能的操作权限,“权限控制”的设计,是将所有检验记录按检验科室分类,针对“查询”、“评价”、“审核”、“签发”、“报告打印”五大功能进行授权控制,“权限控制”的设置是否起作用,还通过系统参数中的相应开关设置。“权限控制”的设置可以实现对操作按部门来控制对检验记录的操作,如:可以设置某操作员只能查询(评价、审核、签发、报告打印)某一部门的检验记录,而不能查询(评价、审核、签发、报告打印)其它部门的检验记录。也可以通过任务分配来指定(控制)检验记录的评价人、审核人。

三、 结束语

当前,在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中,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方式与系统,已经成为检测机构发展的一个必然态势。实验室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是达成其总体科学合理规划、信息共享、管理公开的发展目标的最佳平台。将网络信息化管理运用到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中,可以提升实验室资源的使用率,加强人才与财务的管理力度,缓和各种矛盾,且将理论、实践以及网络教学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推动实验室的多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丁爱侠,郑春龙.检测机构实验室信息统计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09) .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实验室;水泥质量;检测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工程中检测水泥质量是工程实验室材料检验中的检测的重要项目之一,它的检验工作质量水平的高或者低,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工程结构的质量以及水泥材料的正确使用。但通过对工程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管理工作,我们可以发现在水泥质量检验工作中,长时期的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而又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水泥样品的处理、保存、取样;检验的工作程序;对环境与设施条件的控制;以及在检验工作质量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问题。

二.施工现场的验收和取样

1. 水泥进入施工现场时,由于运输、验收人员以及时间因素的影响,采购方大多在验货时往往只关注数量、品种等问题。通常企业在签收水泥厂的发货回单时,点清完货物就算已经验收完成,很少向供货方索要相关技术资料以及水泥出厂合格证,也就更谈不上和供货方共同来取样签封,便于进行委托检验产品质量了。

2.施工单位在取样委托复验时,通常存在监理或者采购双方不能同时到位旁站见证的问题。所以也会导致不能保证取样点数量,样品分布不均匀。有些单位为了图省事,往往直接抽取出一袋水泥送去检测,最终导致委托复验的水泥样品既不具备公正价值,也具备代表性。

三.实验室接收、制备和封存水泥样品

1.一些实验室在接收委托水泥样品过程中,因为接收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够按严格要求让委托方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办理手续,特别是水泥的品种、代表数量、出厂编号和日期、混合材掺加品种等信息不明晰准确。这就使得在检验水泥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不能准确的判定施工现场的水泥数量与批次。再比如现在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加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情况一般都不清楚,因此在检验水泥胶砂强度的过程中将无法合理的确定加水量,最终导致水泥强度数据的结果可能出现错误,干扰到对水泥质量的正确判定。

2.有些实验室所接收的样品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来进行处理,例如必要的均化、筛分和密封好样品,以及留足规定数量的封存样等。这样会致使混入到水泥中的个别较大固体颗粒没有剔除出去而影响到水泥试验称量的均匀性和精确度,影响了水泥试验结果的真实性。样品密封不严会致使样品结块,受潮,使封存的水泥强度值有较大幅度下降,失去了保存原样的价值。封存不严和数量不足将直接影响到仲裁检验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四.水泥检验环境及养护条件的控制

1.部分实验室对水泥检验的环境及养护条件的控制不够重视,监控措施以及控制手段做的不到位。特别是许多检验人员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和控制温度的范围认识上存在误解。

1.1 不少试验人员对控制标准中养护池、养护箱水的温度以及试验室的温度在认识不正确,甚至有些长期控制在上限或者下限。而部分实验室则忽视了在破型时控制试验室的温度,也没有予以标定温度计足够的重视,有些还使用不合格的温度计,这就导致了养护温度和试验室控制的不准确。

1.2 大多数实验室通常只关注温湿度控制仪器的标定结果,却忽视了因外界温差和季节变化所导致的温湿度控制仪器的波动情况,也就是实际温湿度值和温湿度自动控制仪所显示的指标值之间相对变化情况。而没有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及时用校准好的温湿度计对控制仪的状况来进行日常运转调整和检查。

2.有些实验室的养护箱隔板没有达到水平状态,对水泥试体的养护达不到标准规定的养护期间不能够换水和六个面都必须接触水以及应该分类养护的要求。如果养护箱的隔板有倾斜现象,会致使没有硬化的水泥胶砂试体流浆、变形,从而会影响到抗折和抗压强度的稳定均匀性,以上有关养护水的问题也会致使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较大试验数据差异。

3.通过进行随机抽查我们发现了个别试验室存在养护室和养护箱温度、试验环境因为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而失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标准条件下的养护检测数据和检验水泥强度的得出的数据存在着较大的偏离,所以也就更加谈不上检验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了。

五.设备仪器的运行状态及再校准

1.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1.1 部分试验室水泥振实台的混凝土基座没有达到标准规定的混凝土重量和整体性的要求。混凝土基座与仪器底座之间没有使用水泥砂浆垫实,设备的安装不能达到水平状态。这样就会致使水泥胶砂在试模内进行振实的过程中能量不能得到效充分的传递,各试模内的水泥胶砂振实状态不相一致,最终不能满足标准规定的振实条件。

1.2 抗折试验机没有调整到正常的平衡和水平状态,各组平衡刀口没有处在正确的位置,灵敏度也没有达到要求,抗折夹具上的三个负荷圆柱轴转动不灵或者锈死,导致试验时所施加的载荷力不能够通过杠杆灵敏地进行放大传递,从而致使试验的数据产生偏离。

1.3 抗压强度破型时压力机不能够正确的调整到零点,并且选择加荷档位与控制加荷速度不够合理。抗压夹具在过载损坏之后仍然继续使用;球头部分不良和锈蚀以及抗压夹具的滑动等。

1.4 一些试验室的胶砂试模的尺寸公差与搅拌机的运行时间、转速、叶片与细度筛子的换算系数、锅壁间隙等,没有按照标准的规定时限标定和检查,它的参数变化也会直接影响试验的结果。

2.管理控制要求和解决方法

在上述情况中,除了第一项之外都属于运行检查和实际操作的问题。比如杠杆的平衡与抗折机机体的水平一定要在每次使用之前进行调整和检查。与此同时在试验期间必须要把握好让试件破坏时,确保杠杆正好处在平衡位置的附近,这一点确实是比较难以掌握,但这正好就是操作水泥抗折试验的关键点所在。在实施抗压强度试验的时候,在试件接近破坏的时候控制好加荷速度是十分重要的,速度过慢或者过快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相应偏离,检验人员应当熟练掌握以上问题。其他的问题均应该按照标准进行定期检查,必要的时候应该进行设备仪器的再校准或者期间核查。

六.对比和能力验证试验及内部质量抽查制度

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比各级实验室和内部质量抽查以及能力验证试验,使得实验室的检验水泥质量工作保持在相对稳定和准确的状态,并统一在国家要求的精确度之内。以使能够满足工程建设对检测水泥质量工作准确性的要求,及时正确地进行现场施工指导,保证工程结构的质量。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已将该项工作视为考核实验室工作质量检测的一个重要依据。

七. 结束语

只有各个实验室能够高度重视对检测工作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工作,认真的落实和组织工作质量检测的相关工作,及时评价和总结检验工作的结果,那么工程实验室的水泥质量检测就能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进而实现建筑工程高质量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S].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GB 12573—1990.水泥取样方法[S].中国标准出版社.

[5]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s].中目标准出版社,1998.

[6]董士文,李坊.我国水泥质量检测对比工作网络体系[J].建材标准化与质龌管理,1996(3):10

实验室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重要性;管理体系;管理标准;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105-02

1 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其负责采集各种环境数据为环保执法与控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其监测结果将直接影响环保工作的执行与决策方向。因此监测机构的质量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将决定环保工作的权威性,所以环境监测的过程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流程规范,并以此建立适应自身工作特征的工作体系,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备代表性、完整性、准确性。因此,其含义可界定为质量控制工作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的所有的活动与相关措施,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2 构建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2.1 树立质量意识

所有的工作体系构建都应当树立目标与指导思路,因此在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应树立质量是根本的意识。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中,无论是例行监测还是环境管理服务都应当将质量放在首位。在保证完成监测工作的同时切实的采取措施保证工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制度围绕质量构建,并执行。

2.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体系是指导工作的具体框架,健全管理体系是在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完成对工作内容与制度的规范,质量管理也不例外。都需要一个科学而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技术文件、质量手册、流程控制、作业指导、质量记录等形式完成对工作的规范,并提高质量。将质量管理贯穿到每个监测环节是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标。同时应将质量管理融入到工作中,对试验环境、条件、操作环节等进行全面的规范。具体看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应以各种规范为准则,建立各种规程并保证其严格的执行。在建立管理体系时应按照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为标准,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如:从监测方案的制定、采样标准、记录保存、分析测试方法、数据处理措施、报告编写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的规范,这样就构建起操作规范流程;还应从监督和审查角度规范评价机制,对规范的实行进行监督,保证体系的规范与执行,也可反应工作中的问题,促进体系进行调整;最后,在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贯彻中将激励机制融入其中,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鼓励技术人员提供监测工作质量,提供具体工作的质量,才能保证数据的有效。

2.3 实现标准化

要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就离不开标准体系的构建。要规范环境监测机构质量工作体系就必须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与监测标准。首先,应逐步实施标准化监测站的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现代化基础,各个等级的环保机构都应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推广标准监测站的建设,从人员、设备等方面完成资源配置,以适应当期对环保工作的要求,这样可以从硬件和人员的角度提高工作质量,也可以有效的提高监测质量工作的执行,因为只有硬件标准化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实施。其次,应制定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因为只有标准统一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规范,才能让质量工作有据可依。因为质量首先需要一个标准来控制,即对照标准才能保证质量提高。最后,应针对质量标准制定具体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即质量管理工作中保证流程可依参考,这样才能有利于对整个工作流程与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有利于推行标准化管理。即在执行的过程中利用标准化流程操作可以保证每一个实施步骤的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管理工作在实施中有数据差,以此保证规范的推广与实施。

2.4 提高自动化程度

质量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对自动化设备管理,因为单纯的依靠人力进行监测与分析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而降低质量管理的效果。而引入自动化监测设备可以克服人为因素对监测的影响。而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自动化设备只需要进行维护与管理就可以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这对于质量工作而言可以降低管理的难度,是质量工作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换言之,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可以简化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容,只有对设备管理进行规范才能获得较好的管理结果,且从提升管理水平的角度看,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可以实现网络化与信息化,对于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机构质量工作必须有一个规范的执行和管理制度,即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规范所有的监测工作。这主要取决于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性质,因为质量管理是关系到监测工作本身是否具有现实意义的基础性问题。而为了全面的进行质量管理并提高其管理的效果,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工作体系才能切实保证实现提高监测机构工作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赫元萍,唐雅萍.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设备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01).

[2]方大勇,刘哲.全面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02).

[3]沈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探讨[J].广东科技,2009(03).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echanism

Hou Fake, Sun Jian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