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预防和治疗精神病

如何预防和治疗精神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预防和治疗精神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预防和治疗精神病

如何预防和治疗精神病范文第1篇

2015年6月,农村留守儿童四兄妹喝农药自杀身亡引起了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据估计,中国目前约有1.73亿的成年人患有心理疾病,其中4 300万人被诊断为严重心理疾病患者。

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抑郁症、自闭症、痴呆症三大心理疾病,中国于2015年6月出台了《国家心理健康工作计划(2015—2020年》。该计划通过5年的时间,努力达成以下目标:(1)超过80%的被登记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能够被合理地管理,同时至少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得到治疗。(2)满足条件且家庭经济困难的严重心理疾病患者能得到政府的财政补助。(5)至2020年,精神病医生的数量将翻一倍,达到40 000人,并提供适宜的、可获得的心理健康服务。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明确的财政预算支持以及强有力的信息系统。此外,计划里并没有提及如何预防自杀和解决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问题。中国的心理健康系统需要融入到国民健康、社会政策、政府预算、卫生体制改革以初级卫生保健等各个方面。

(林伟龙摘编自《The lancet》)

如何预防和治疗精神病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87-02

躁狂发作一般有“三高”症状,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活动增强;常伴有焦虑、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知力不全及精神病性症状,如幻听、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我国1993年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083‰,男女比例无明显差距,可反复发作,以春末夏初发病为多见。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护理应以安定患者情绪、预防躁狂状态下的暴力、冲动行为的发生为主,指导患者参与有益的活动,参加康复功能锻炼,逐步恢复其社会功能。

1 临床资料

选取13例心境障碍躁狂发作典型病例,男6例,女7例,年龄19~65岁。大专2例,高初中8例,教师1例,农民2例,下岗工人3例,无业4例;呈典型反复发作4例,双向情感障碍1例,慢性躁狂3例。病程平均3个月。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躯体症状 (1)睡眠减少,但精力旺盛,并不因缺乏睡眠而感到疲乏。(2)食欲增加,但因活动增多,体力消耗而致入不敷出,使得体重减轻,严重躁狂可导致虚脱。(3)增强,患者常常不能自控对异性产生过于亲热的行为而不顾对方的感受,多因兴致所致。(4)面色红润、双目有神,脉搏心律增快,偶尔有血压升高、便秘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1]。

2.1.2 精神病症状 (1)心境高涨:患者主观体验愉快,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意识中自己有非凡的能力却不能被现实生活和工作所肯定,因此对现实不满,常大发脾气,易激惹。患者内心体验与周围环境相符合,具有感染力,能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并能带动和鼓动周围人追随[2]。(2)联想迅速:涉及内容多而广,谈话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内容肤浅凌乱、言词夸大漫无边际,甚至达到妄想的程度。话题“随境转移”。(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但持续时间不长,很快随新鲜事物出现转移兴趣。被动注意增强,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爱管闲事,整日忙碌不停。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判断,办事缺乏深思熟虑,有时到处惹事,任意挥霍财物,社交活动增多,对异性感兴趣,行为轻浮,女患者表现浓妆艳抹故弄风情或疯狂购物,男患者表现好承诺办大事或一掷千金、分送财物等。(4)思维内容障碍:自我评价过高,有夸大妄想,内容常涉及自身健康、容貌、能力、权利、地位、财富等,夸耀自己能力非凡,学富五车,常把自己同某大人物联系在一起以示炫耀,自我满足[3]。

2.2 基础护理

(1)提供安全、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必要时置单间,避免人多。病房设施简单固定,宽敞整洁,色调淡雅,减少周围环境刺激,听舒缓的轻音乐,可起到镇静、稳定患者情绪的作用。(2)饮食护理:提供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和充足的饮水,以满足生理需要,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和水分,及时处理便秘问题。(3)保证患者睡眠时间,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和休息。(4)督促患者料理个人卫生,衣着打扮要适度美观,维护个人良好形象。

2.3 安全护理

(1)提供安全舒适的修养环境,减少外界刺激,病房设施安全、光线柔和、颜色淡雅,整洁舒适,忌能引起患者情绪烦躁的颜色和物品。(2)置患者视线内观察。杜绝房间内及患者携带危险物品如刀剪、绳索、玻璃等。病房定期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3)对躁狂不能控制的患者适当给予安全隔离和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切勿激惹患者,引起患者的愤怒和敌意,加重躁狂,导致破坏和攻击行为。(4)预防暴力行为:护士应及时了解导致患者躁狂爆发的原因,早期发现暴力先兆,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给予满足,言语行为易舒缓,态度和蔼以稳定患者情绪,对其不合理的要求避免简单、直接、生硬的拒绝,避免激惹患者,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兴奋性,控制其冲动、暴力行为发生。如已发生冲动暴力行为,立即按相应措施处理。

2.4 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鼓励其表达内心真实感受,不要武断地打断或指责患者的谈话,以免激惹患者,可委婉地指出患者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使其有正确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利病情缓解。(2)尽量多与患者交谈,让患者描述内心想法,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学习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学会情绪激动、情感高涨时的应对方法。(3)指导患者参与有益的活动,发泄过剩的精力。引导患者做一些难度小、无竞争性的活动,如集体游戏、跑步、唱歌、打球、健身器运动等。

2.5 药物治疗护理

(1)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用药期间要注意患者在活动时防止摔倒。(2)反复发作的患者常有拒药心理,要保证服药到口,防止藏药、吐药,确保治疗。(3)密切监测观察碳酸锂的不良反应,及早发现中毒的先驱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了解患者的血锂浓度检查结果。(4)适当讲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服药的必要性,消除患者思想顾虑而安心服药。

3 健康教育

3.1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有关知识,同时教会患者应对情绪激动躁狂发作时的应对技巧。(2)指导患者了解和掌握躁狂发作的先兆,及时治疗,预防疾病复发或加重。(3)指导患者掌握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及时预防和治疗。鼓励患者坚持用药定期复查。(4)指导患者积极主动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以平常心接物待人,处理好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2 家属的健康教育

(1)指导家属学习有关躁狂症的疾病知识及如何预防和观察发病先兆,并明白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识别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2)为患者创造平静、安全、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尽量避免患者外出,患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时要协助改善患者的人际互动能力,增强社交技巧,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4 结果

通过对患者细致的观察和护理,13例临床病例均得到控制。其中3例转为慢性躁狂,4例反复发作,6例临床治愈,定期随诊。13例患者均返回家庭社会,并不同程度承担家庭和社会角色,稳定期社会功能基本恢复。

5 体会

对躁狂症患者实施系统的临床护理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躁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使患者生活起居有规律,睡眠恢复正常,饮食保证,机体消耗与营养供给平衡,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基本控制。患者的情绪稳定,能有效的控制情绪,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愤怒和激动,避免发生伤害他人或自伤自杀的暴力冲动行为,能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能力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马凤杰.精神病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4.

[2]曹新妹.精神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2-284.

如何预防和治疗精神病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恶性肿瘤;化疗;心理护理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恶性肿瘤疾病本身和化疗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特殊性,许多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改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心理护理对化疗患者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科接受化疗的68例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在本科接受化疗肿瘤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平均年龄(56.5±13.24)岁。女30例,平均年龄(59.4±13.35)岁。疾病种类包括肺癌、子宫癌、乳腺癌、肠癌、膀胱癌等患者。

1.2 分组方法 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入组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婚姻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68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排除有严重并发症和神经精神疾病者。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实验组加以心理护理干预。

1.3 测试方法

68例患者均在入院第1天和出院前1 d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评分。专人负责,统一指导,向患者说明填表方法,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对于文化程度低,不能完成读写者,在不给予任何提示或暗示的情况下,协助患者完成。

1.4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医疗环境。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2],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富于责任心和同情心,用良好的语言、神情影响和感染患者,获取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说出真实感受和想法,用不同的方法(解释、安慰、暗示)等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1.4.2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向患者宣教化疗知识,每项操作解释清楚,告诉患者什么是化疗,化疗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毒副作用,化疗期间加强巡视,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患者白细胞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应做好保护性隔离[3]。对一些因化疗反应造成形象改变的患者,指导患者予以恰当修饰,如脱发患者戴假发,切除患者购买特制胸罩,以恢复其自信。

1.4.3 取得家属和社会的关心支持,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患者生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护理人员应鼓励亲人、朋友多陪伴患者,如病情许可,尽可能让患者回到原工作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年老体弱者,生活上给予最大的支持与照顾。

1.4.4 鼓励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加强营养,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和平稳心态,多与外界接触,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SCL-90评分的比较,表1。表1显示,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分值均高于常模(P

表1

2组患者入院第1天SCL-90评分的比较(x±s)

因子名称实验组(n=34)对照组(n=34)国内常模(正常成人)

躯体化2.94±0.86*2.92±0.83*1.37±0.48

强迫1.64±0.791.63±0.811.62±0.58

人际关系1.68±0.591.70±0.641.65±0.61

抑郁2.84±0.70*2.81±0.72*1.50±0.59

焦虑2.82±0.68*2.83±0.70*1.39±0.43

敌对2.40±0.71*2.41±0.79*1.46±0.55

恐怖2.26±0.65*2.39±0.67*1.23±0.41

偏执1.46±0.711.45±0.521.43±0.57

精神病性2.34±0.68*2.35±0.59*1.29±0.42

注:与国内常模比较*P

2.2 两组患者出院前1 dSCL-90评分的比较,表2。表2显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分值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前1天SCL-90评分的比较(x±s)

因子名称实验组(n=34)对照组(n=34)

躯体化1.40±0.54*2.80±0.78

强迫1.64±0.621.63±0.65

人际关系1.65±0.541.68±0.60

抑郁1.58±0.51*2.70±0.67

焦虑1.43±0.52*2.80±0.68

敌对1.49±0.49*2.29±0.71

恐怖1.26±0.46*2.03±0.52

偏执1.44±0.541.43±0.58

精神病性1.32±0.45*2.12±0.28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国外研究认为,癌症是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密切的联系[5]。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引起的恶劣情绪,影响了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降低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6]。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发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增强体内抗癌和抗癌药物的疗效。我们通过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认为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使化疗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化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地促进了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康复,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岳文洁.现代临床心理学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7.

[2]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

[3] 李玉英,杨思燕.恶性肿瘤化疗病人心理失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学杂志,2004,8(19):49-50.

[4] 朱登萍,李学敏.首次肿瘤化疗病人的心理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5,5(12):1197.

如何预防和治疗精神病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b)-005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family members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in Huizhou City,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Methods 320 cases of family members of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investigated 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and the Demobilized Veteran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from October 2014 to June 2015. According to relationship with the patients, the family member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parents group (136 cases), spouses group (104 cases), other relatives group (80 cases).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was used to survey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family members; self-made scale was used to surve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SPSS 15.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①SCL-90 scale: the total average scores of parents group [(1.84±0.65) points], spouse group [(1.62±0.58) points] and other relatives group [(1.42±0.32) point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8.79,P < 0.05); the results between each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②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the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had strong demands in the aspects of "feasible nursing method of family members"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 "mental health policy" "required medic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y medical staffs", accounted for 70.9%, 70.0%, 68.4%, 55.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nurses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mental health of family members of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It's necessary to mee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and to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Family members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SCL-90

精神病是指体内外因素引起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总称。患者出现明显的心理状态异常和障碍,如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出现不能被常人理解的动作行为,发病状态下有攻击、伤害他人或自杀的行为,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2]。在我国多数精神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住院治疗,在家庭中进行康复,家属是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有研究表明,患者家属如果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情绪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甚至导致疾病反复发作[3-4]。因此,很有必要及时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5-6]。本研究对2014年10月~2015年6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科收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旨在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在照顾患者过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内容,为进一步给予患者家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准备。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于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确诊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研究,排除本身患有精神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的家属。共纳入320名精神病患者家属,其中,男156名,女164名;年龄18~75岁,平均(43.5±7.4)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91名,大专及以上229名;家庭经济状况:

1.2 方法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7] 该量表包括10个项目:躯体化(12项)、强迫症状(10项)、人际关系敏感(9项)、抑郁(13项)、焦虑(10项)、敌对(6项)、恐怖(7项)、偏执(6项)、精神病性(10项)及其他(7项,反映睡眠和饮食情况,本次调查未纳入研究内容)。共90个条目。各项评分分为5个等级,1级:没有症状,2级:症状很轻,3级:中等,4级:偏重,5级:严重。各项因子分计算方法: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重。SCL-90量表由调查者发放并指导患者家属以无记名方式填写,测试时间为30 min,在统一指导语下独立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均为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束后由2名调查人员对问卷内容进行录入,并互相核对从而保证样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2.2 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由研究者根据与精神病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结果及相关文献[4,8]自行设计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条目:对患者疾病知识的了解,包括病因和表现、如何预防复发、治疗常用药物的知识、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基本处理、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家庭成员可行性的护理方法、康复指导;对心理科学知识的了解,包括精神卫生的相关政策、社会的支持、如何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以快速适应社会、睡眠障碍的处理、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需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本调查内容由精神科专家审核,并最终制订。调查结果采用“强烈需求”“一般需求”“不太需求”评价。调查方法:调查人员采用交谈的方式告知调查对象本问卷所包括的内容及填写方法,如果家属无能力填写,调查人员可协助其完成,但不能给予指导,问卷发放320份,全部回收,均为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问卷调查数据均用EPI软件录入,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家属SCL-90量表评分比较

三组患者家属SCL-90量表中敌对、偏执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及总均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父母组得分最高,配偶组次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患者家属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患者家属在“家庭成员可行性的护理方法”“康复指导”“精神卫生的相关政策”“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强烈需求。见表2。

3 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很容易给患者家属带来一种强大的精神刺激,造成沉重的负担[9-11],具体可分为两种负担:一种是患者家属自认为或被认为是高危人群或是潜在的患者,家属要承受外界异样的目光,担心自己会患病,担心朋友同事会看不起自己等引发的巨大心理压力;另一种负担是因患者患病后常反复发作、治疗及康复等给患者家属带来了经济负担,他们必须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去照顾患者,导致经济紧张、就业障碍及被社会孤立等现象。另外,精神病患者患病后往往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沟通困难,因此给患者家属造成了高应激反应[12-14]。上述因素长期作用,家属会产生不耐烦、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15-16]。因此,笔者认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很有必要。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精神病患者的父母、配偶及兄弟姐妹等其他亲属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三组SCL-9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方面,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父母组评分大于配偶组和其他亲属组,配偶组大于其他亲属组,表明父母或配偶是家庭支柱,如果家庭成员患上精神疾病会更容易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17-18]。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患者因具有血缘关系,必须进行照顾,需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而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配偶原则上需要照顾,但多数由父母进行代替照顾可缓解自身压力,其他亲属因可取得社会上的帮助其心理压力有所缓解。

如何预防和治疗精神病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嗜酒;精神障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0045-03

嗜酒是一种不良习惯,不但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同时还会给社会造成很多问题,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酒水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酗酒现象也更加明显。现在医学界已经对嗜酒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嗜酒会对人造成很大的精神障碍,而对于那些患有精神病又酗酒的患者,不但要进行治疗,更需要很好的护理。现将本人从事酒精性精神病的护理所得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的获取

本组的研究对象全部是男性嗜酒的精神障碍患者,共有60例患者,所有患者的的诊断全部按照CCMD-II所制定的嗜酒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标准,经过对患者进行相关信息的统计的得到以下信息:患者的年龄是最小的31岁,最大的70岁,患者开始饮酒的年龄最小的在12岁,最大的在22岁,患者的饮酒史在3年到50年之间,患者的文化程度大多比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的有30例患者,初中文化的患者有18例,有10例患者达到了高中文化程度,还有2例患者是大学文化程度。患者在住院之前每日的饮酒量全部大于300ml,并且大多是空腹饮酒。

2 护理对策

2.1 入院初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1、嗜酒的患者本身对酒精比较依赖,没有主动戒酒的愿望,在医生的要求下也难度能自己戒酒。所以本次的研究对象全部是有医院和家属对他们进行强迫戒酒处理,因长期饮酒引起躯体不适而被迫戒酒者41例,因家属的劝说和强迫来戒酒的有19例患者。住院以后大部分的患者因为脱离了饮酒的环境而造成了各种不适和痛苦精神烦躁,就会经常发生患者纠缠医护人员并在医院内和患者家属以医务人员大吵大闹,有些对酒精过度依赖的患者甚至是想办法逃离医院去寻酒精饮料,还有一些患者叫不相识的路人或探视的家属代为买酒,甚至趁工作人员不备偷喝酒精。对新入院病人要热情接待,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加强对酒精类物品的管理,特殊病人要重点监护,做好探视家属的卫生宣教工作,坚决堵塞酒的来源渠道。2、刚入院的患者一般情况下会在入院一周的时间内表现出戒断反应,有些患者就会出现谵妄症状、震颤症状、幻觉症状和妄想的症状,有些病人在幻觉支配下出现恐惧和攻击行为。要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可给予保护性约束,并报告医生处理。酒中毒的病人常因兴奋躁动造成心血管系统衰竭死亡,有文献资料报道本症的死亡率在5%以上,本组病例有2例出现谵妄,常在夜间发生,要加强责任心,勤于巡视,做到心中有数,密切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3、有些病人在幻觉妄想支配下,认为饭菜中有异味或有毒而不敢进食,有些病人进食后又到无人僻静处诱吐出来。护理中我们鼓励病人进食,让病人自选食物,集体进餐或让别人先吃一口后再让他吃。对一些实在难以进食者,我们给予鼻饲或输液,以补充营养,促进身体健复。4、对生活不能自理者,我们协助他洗衣漱更衣,衣被弄湿及时更换,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2.2 恢复期对病人进行的护理

2.2.1 处于恢复期的病人已经成功的度过了艰难的戒断症状期,患者在入院初期出现的各种异常的精神症状以及异常的躯体症状都已经出现明显的好转或是这些症状已经消失了,对病人及家属造成的痛苦也大大的减少了。病人存在的失眠问题谵妄症状、震颤症状、幻觉症状和妄想的症状也都已经基本上得到了纠正,生活上已经接近正常。但是有些患者仍然认为饮酒是一种正常的生活习惯,不会向医生说的一样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这部分患者就想每天喝少量的酒过过酒瘾,同时病人对在住院期间受到医护人员和家属的严密监视其饮酒的行为过于反感和感到深深的不自由,就会迫切要出院,甚至会私自离院,有的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到商店买酒喝,造成戒酒不成功。所以在患者的住院期间,如果有患者要出去或有事离院,必须要有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家属陪同监督。

2.2.2 有些患者在住院之前由于长期嗜酒,对妻子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有家暴时常发生,这样就导致了患者的夫妻2感情破裂,造成很严重的感情危机。这些病人在通过治疗接触嗜酒所致的精神症状以后,对于家庭的破裂不能面对,就很容易产生内疚自卑的心理以及消极的情绪,甚至会后悔自己的嗜酒,自杀。根据有关的研究发现,有18.6%的男性酒中毒患者有自杀未遂史,本组有9例患者占到总人数的15%。我们经常找病人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对已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戒酒成功者给他们作现身说法,增强他们的信心,减少他们的抑郁情绪,获得了较好的戒酒效果。例:患者杨某,男性,41岁,饮酒20年,近几年来每餐必饮,每次6-7两左右,且经常醉酒,醉酒时对妻子非打即骂,妻子已提出离婚,这次是被其兄弟强迫送来戒酒的,2周后戒断症状消除,患者情绪低落,衷声叹气,说戒酒有什么用,她不要我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一死了之。有一天晚上,乘工作人员忙于发药打针时,解开裤带准备上吊自杀,被及时发现未成功。我们对他说:如果你死了,就更对不起她了,其实她是很关心你的,她送你来就是希望你能把酒戒掉,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你们还要牵手相伴,共同走完人生之路。并通知他的妻子来看他,使他增强了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情获临床痊愈,愉快出院。

2.3 出院前患者的护理

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躯体恢复,此时他们往往出现较大的心理负担,有的出现再次嗜酒的可能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和辅导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患者再次嗜酒之前做的努力全部白费,在患者出院之前请临床上有经验的医生给他们讲解精神病的相关知识,如何预防精神病的发作,怎样应对发病的患者,帮助他们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克服患者自己性格中存在的弱点,增强患者对酒精产品的自我控制能力,以便他们出院后能全身心地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给病人做工作的同时也要丢家属做好工作,让家属在出院后做好病人的监督工作,如有问题及时就医,要做到彻底杜绝患者精神症状的复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