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教学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知识网络化的到来,必将衍生出与时代适宜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原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势将不断迁变和亚更新。由此,201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教育课程标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按最新课程标准来安排设计,时代的变迁促使教育有极大的改观。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空间设置、受地域的束缚弱化了。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因受网络的影响而改变。知识信息的获得丰富了,网络化特有的交互性、平等性和多样化的趋势必多影响固化的教学体制。教学体制、方式、手段等等势必随网路时代的更新不断完善。互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网络化教学的社会发展趋势。
凭借网络化教学,知识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容易使学生从感官上穿越时空到达的特定的社会模拟时代,体验和感悟原有文化成为现实。可以说学生是在浩瀚的信息海洋汲取知识,由此人文主义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必将在网路时代更显重要。
如何定位中小学人文主义教育呢。这是专家学者们探讨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十一世纪,全球知识信息网络化令中国教育具有不断学习的特点更加明朗化。知识网络化、人文主义思想、中小学教育三者的融洽与否关系着社会的未来与希望。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促使中小学人文主义教育更加重要,亟待不断完善。
首先,人文教育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及发展规律的学科。具备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性
人文教育学科同哲学、社会学、文学及伦理道德思想体系一样,是以人的教育为中心,促进人格的健全和品德的提升,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为最终归宿。
由此,作为网络化教育中的主体——学生的人格将得到旷古未有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强化人文主义教育成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首当其冲的任务。
基于互动多媒体手段,网络化教学使得各个人文学科涉及到的人物,在学生心中将留下个性鲜明的印象。教学中涉及到的诸多关于特定时期的音乐、服饰、绘画、建筑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示,将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相互融合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丰富多彩的人文风貌,乃至社会的演进变迁,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征诠释,人物个体的复杂化,艺术的多姿多彩,这一切人文教育素材展示都将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养成更加明朗化。这与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网路时代的教育影响力强大功能不言而喻。
其次,网络化时代人文主义教育塑造更加完美的人格,促进社会更加健康发展
在二十一世纪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时代,如何塑造完美的人格?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中小学教育中涉及到的人文素材人物篇章,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士、侠义忠士等许多古今令人敬仰的人物,犹如夜晚灿烂的群星,生龙活现的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古代的岳飞、文天样,当代的焦裕禄、雷峰、孔繁森等其人性光辉形象感人至深。中小学的人文主义教育应该成为一种潜意识的永恒的道德教育,有意识的展现、不断的熏陶、慢慢地感化,不断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不断的教化,不断的完善学生的人格。明白是非判断,隐化了强制的外在教育,让教师与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养成与完善。
再次,网络化时代人文主义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明辨思维能力,诚信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尤为明显
在二十一世纪初,在这个网络化信息时代,人文主义教育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诚信原则尤为重要。紧跟时代步伐,能力的培养不可缺失,但是诚信的培养更加突出。在人文教育教学中,即重视学生的理解与明辨思维,又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兼顾诚信的培养,这体现了网络化时代的人文教育在健全人格培养方面的突出作用。
第三,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的中小学人文教育更加突出情感、价值观与世界进步国家想融洽
中小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定位于是人格教育与道德提升,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受教育者与世界进步国家人文主义教育相适宜。
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次会议,世界各国定位基础教育的使命时.着重提出为最终实现真正的世界公民的目标而努力。
由此我国的人文主义教育必须深思的几个问题:
l、培养和平、人权和民主的具体实施中所依赖的价值观念定位;
2、强调认知学习,更要强调情感和行为的教有定位;
3、学做世界公民,与世界相同的价值观念和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定位。
以上三点说明,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定位倾向地位尤为重要,这关系着整个国家乃至世界人类的教育。
第四,二十一世纪网络化时代,中小学教育意识形态的倾向定位不同凡响,须科学分析定位
世界有众多不同的国家,各国之间依然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民族传统存在着历史上的众多差异。如何在人文主义教育学科定位分析呢?这需要借助于网络科学手段辨证的分析。
【关键词】OMNET;计算机教学;网络仿真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随之获得长足的发展。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分支,越来越获得各个国家的重视,甚至已经发展到战略高度。在我国的各大院校,网络技术的教学与研究都是信息类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接触学习前沿技术,如何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与应用网络技术,更快捷、更方便地学习网络方面的知识,成为信息类学科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研究网络技术与网络应用的活动,发展出了网络的仿真平台,主要有NS2、OPNET、OMNET、JavaSim等,NS2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使用,OPNET在商业应用中出现较多,而在科学和工业领域最近逐渐流行起来的是OMNET平台。本文将介绍基于OMNET网络仿真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应用。
二、网络仿真平台
OMNET是近年出现的网络仿真平台,“OMNET”是“Objective Modular Network TestBed in C++”的英文缩写,它是开源的基于组件的模块化的开放网络仿真平台,是近年来在科学和工业领域里逐渐流行的一种优秀的网络仿真平台。
OMNET作为离散事件仿真器,具备强大完善的图形界面接口和可嵌入式仿真内核,同NS2,OPNET和JavaSim等仿真平台相比,OMNET可运行于多个操作系统平台,可以简便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具备编程、调试和跟踪支持等功能。OMNET主要用于通信网络和分布式系统的仿真。
(一)OMNET的功能与组成
OMNET是一款面向对象的离散事件网络模拟仿真器,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
1、无线电通信网络信道模拟;2、协议模拟;3、模拟队列网络4、模拟多处理器和其他分布式硬件系统;5、确认硬件结构;6、测定复杂软件系统多方面的性能;7、模拟其他的任何一种合适的离散事件系统。
OMNET由六个部分组成:仿真内核库(simulation kernel library,简称SIM),网络描述语言的编译器(network description compiler,NEDC),仿真程序的图形化用户接口-Tkenv,图形化的网络编辑器(graphical network description editor,GNED),图形化的向量输出工具-Plove,仿真程序的命令行用户接口-Cmdenv。
OMNET模拟包括分层次的嵌入式网络模型,模型的层次是不受限制的,即可以允许用户在模拟的环境中,设计实际系统的逻辑结构。信息通过各模块之间的传输通道进行传递,信息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复杂的数据结构,各模块均可以通过门(Gates)或者线路链接(Connections)直接发送信息给目标点,或者也可以通过预先的路径进行传输。
各个模块可以定义独立参数集,参数集可以被用来约定模块的行为,或者可以用于定义模拟网络拓扑图的参数。模拟网络最底层的模块称为基本模块,可以利用模拟器的库函数在C++进行编程并嵌入行为。
(二)OMNET的调试与开发
OMNET模拟器可以在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用户接口:调试、实例和批量执行。其接口和工具都非常轻便:目前可以在Windows和各种UNIX操作系统下利用c++或者Eclipse进行编译,OMNET4.0及以上版本使用了Eclipse,需要首先安装JDK。
OMNEST是OMNET的一个商业版本,OMNET只在学术和非盈利性活动免费,在进行商业性研究时需要从Global公司获得OMNEST许可证。
三、基于OMNET教学应用
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初步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首先可以将学生分为计算机初学者与进阶学习者,以及理论研究者三个大的级别。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进行学习的学生,图形化的概念展示比文字性的理念描述更利于学生理解消化刚刚接触到的新概念与知识。
在这里,具体可以应用OMNET仿真平台的图形功能与图形化界面接口TKENV,将网络方面的一些定义展示出来。例如:在讲述网络基础中的网络结构部分,OMNET可以形象的提供树形网络模型——二叉树,链路型网络,六角形网络与星形网络,图1。
网络仿真模型的演示主要是通过OMNET中提供的文件编辑来进行操作,这里提及的关键文件主要包括*.ned文件,*.ini文件,以及*.cc文件。
其中*.ned文件用来描述网络节点和节点间链路,节点内部的数据处理与消息传递在此文件中描述,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在此文件中描述。
而*.ini文件的作用是用来定义网络。确切的说,由于在一个或多个NED文件中可以有多个网络定义,用这些NED文件仿真程序可以运行其中的任何一个,而用户在配置文件(*.ini)中选择所需要的网络定义,并且,配置文件可以描述在ned文件定义网络时不能描述或不能得到的数值,如延迟时间,消息长度,精度等等。
因此,在针对学生初学者讲解网络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与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应用OMNET仿真程序的图形化用户接口TKENV,通过如图1这样的网络模型展示,逐步对学生进行网络定义与结构的细致讲解。由于OMNET拥有的图形化界面是可编程的,因此,在教学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图形界面进行修改、编辑,以达到结合实际需求来教学的目的。
仅仅作为面向初学者的网络展示平台来应用,则使用的功能不到OMNET仿真平台的十分之一。
因为OMNET拥有了多层次的用户接口,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图形化界面中的“网络节点node”与“链路-通讯信道”进行编程等处理,使之实现按照某一个或几个协议的要求工作的功能,或者使之实现某一算法的功能。比如,对传输数据进行压缩,仿真802.11协议的应用,路由协议的实现等功能。网络技术进阶学习的学生,不光要接触静态的模拟,还需要观测与了解网络在实际中,OMNET提供了动态运行的状况展示功能。如Routing路由算法的实现。
这里简要介绍一下路由算法实现的一个仿真过程。该路由方针是一个包括了60个网络节点的仿真网络结构,任意一个节点都能对与相邻的节点进行双向的数据交换,如图2所示。
通过对图2的观察,这是该路由仿真网络工作中的一张截取,数据正在通过节点26向下一个节点传输。数据传输的过程,由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通过路径,就是路由算法的直观展示。
当然,除了演示路由算法之外,OMNET还可以模拟各种类型的网络与协议的工作方式,又因为具有很强的可编程性,
因此,其
在教学过程中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选择的教学内容相当丰富。
对于科研人员在高阶的研发应用领域,OMNET在研究卫星姿态控制,环境监测模拟,无线传感器wsn定位等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污染控制、网络管理、远程监控、仓储管理、医疗护理、交通管理、军事侦察、恶劣环境数据监测、生物环境检测等各个领域,OMNET都将成为科技研究的助推剂,获得进一步的应用。
四、小结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优化和更新教学方式,智少年之智,能让学生能及时的获得先进的知识强国强民。
新技术应用即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灵活的使用OMNET来对学生进行网络知识教学,需要每一位授课老师有一定的C语言基础,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试验经验,熟悉OMNET平台的使用也需要一个过程。对每一位教育者来说,任何一种新技术都是一种新的体验,为学生着想,为教育思考是出发点也是教育者所追求的目的地。
参考文献:
[1]http://
[2]Capkun S,Hamdi M,Hubaux J-P. GPS-Free positioning in mobile ad-hoc networks. Cluster Computing,2002,5(2):157-167
关键词: 网络课程网络平台课程资源技能培训
一、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计算机网络以其承载的信息量大、延伸的范围广、传播的速度快、交互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教育的有力工具。网络教育不仅突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而且冲破了学校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藩篱,带动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特性,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展示功能,实现教师、学生、媒体多向互动,体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协作化;它提供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兴趣、习惯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网络课程的定义及要素、特征
1.网络课程的定义
网络教学实际上是网络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异常迅猛,而网络教育应用历史太短,可资借鉴的经验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少教育机构与个人对网络课程的认识肤浅,一味随着潮流,将零散的教学资料搬到网上,便认为完成了网络课程建设,甚至实现了网络教学,从而走进了网络课程的误区,使得对网络课程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实践处于迷茫状态。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因此可作如下定义: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的关于专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两个组成部分。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基本单元,是通过综合教学设计,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主要交流平台建设的教学科目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因而它既不是一些商业网站未经教学设计所设立的吸引用户的课程,又不是一般性的辅网络教学资料。
2.网络课程的要素
网络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专门的教学系统,一般意义上的要素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两个方面。按照教育技术学者的观点,网络教学系统的具体要素有教师、管理者、学习者、信息资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环境、网络平台等。概括起来,网络课程要素包括四个部分:(1)专门学科的教学内容;(2)面向学科的教学资源;(3)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4)实施课程的教学管理。各具体要素均可归结到这四个要素的功能模块中。
3.网络课程的特征
网络课程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运行方式,即信息在后台储存,通过网络中介传送,前台以屏幕方式呈现。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网络课程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开放性。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表现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不仅在技术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且对所有个体开放,学习者无年龄、性别、种族差异,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网络学习。另一方面,它的结构体系和内容安排能够让课程管理者(教师)方便地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
(2)交互性。在网络教学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课件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并茂的教育信息,并可进行在线练习和测试,了解自己学习的掌握情况,即人机交互。另一方面,师生可以实现个体异步学习和同步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可以通过发送E-mail或在线聊天的方式互动沟通,学生可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则可根据学生随时发送的教学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教学,学生之间的交互也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协作性。网络支持下的学习更能体现协作的优势。网络群组管理员(通常为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引导、促进、帮助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加强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探索精神,不仅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能提高网络课堂的交互能力,摒弃传统课堂中单纯的人机“刺激反应”的交互形式,并且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共享性。网络课程不但可以利用已有优秀教师资源、教学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国内外日益丰富的网上动态学习资源,并通过网络传送把课程资源传输给每一位网络学习者,从而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跨时空、跨地域的资源共享,真正地做到“全球化学习”。
(5)自主性。自主性指网络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三、网络课程建设
1.网络平台建设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环境,需要一个运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教学平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随着人们对网络教学特点的认识不断深入,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也日臻完善,一些顶级教育机构纷纷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系统,如美国的WebCT系统和TopClass系统,Arizona大学的Polis系统,清华大学的网络学堂(网络备课系统和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等。在开展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今天,要开展全校性的网络教学,学校就要重视校园网络服务器和和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等硬、软件设施建设,并加大投入力度,研制或引进支撑网络课程所需要的硬、软件环境,创造网络课程建设条件,推进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平台一定要上升到全校统一的高度,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对网络平台建设,要各校根据实际需要及发展来选择自主研发或引进,要坚持平台运行稳定、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快捷原则,坚持易于更新、升级和维护原则。
2.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教学理念下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网络课程资源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支持课程教学的相关资源,广义上讲,可以将其范围扩大到一切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任何事物,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学资源、支持系统等四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从网络课程的结构上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习指导、实验指导、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视频动画库、图形图像库、习题试题库、教学讨论、疑难解答、心得体会、网络资源链接等。网络课程资源不是简单零碎地搬到网上,而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对各种优质课程资源的综合集成和共享。另外,课程资源建设还应包括课程资源管理建设,即各项资源以数据库形式进行网络存储,具有完善的资源分类、检索、上传、下载等功能。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所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为教学者提供一种更优化的教学途径,因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要符合课程教学的需求,也要体现网络的时代特征,大力开发立体化教材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现先进性和高效性;要坚持自我开发与引进外援相结合,体现个性,鼓励多样化发展,但又要避免重复性建设。总之,课程资源建设应做到开放、共享和提高。
3.教师队伍的技能培训
高质量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便捷的网络平台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而且需要课程的建设者依照学习模式和课程特点精心制作课件、组织安排教学内容。优雅的界面、生动的课件、丰富的内容无疑会增加学习者的愉悦感和吸引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大有帮助,这就要求课程的建设者能熟练掌握网络平台的各项功能,并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一般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建设水平,必须从三方面做起: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自觉将注意力投入到这方面来。其次,学校要重视加强对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和考核,使之掌握常用图形、图像、声音等数字化文件获取和制作技术。最后,学校要注重对网络平台软件系统功能的展示和推广。高质量的网络课程不是简单地将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料的上网,而是依据网络平台系统功能和结构,科学地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形成连贯的、系统的学习单元。教师队伍的技能培训是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始终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效。
四、结语
网络课程的内涵随着网络技术、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始终应坚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从平台选择、课程设计、资源建设到课程管理都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网络环境下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及网络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努力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多样化网络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红亮.网络课程的概念及特征[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6).
[2]杨晓丹.浅谈网络课程的特点及设计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9).
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探究是人类四大本能之一,进而将探究方法引入教学。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20世纪50、60年代,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迅速被世界各国教育者普遍认同和接受,之后随着教育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展了更为广泛的探究式教学研究,并形成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探究式教学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比国外起步晚,发展也比较慢。20世纪80年代国内才提出探究式教学模式,之后虽然在探究式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完全改变。探究式教学的思想是在现代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习的客观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事物、新现象进行观察、思考、质疑和探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具体来说,探究式教学有以下优点。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主动性是指自觉主动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主动学习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主动学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授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这个主体。探究式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2)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从而得出“个性化”的见解。思维的独立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授课过程往往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能顺着教师的授课思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通常需要采取循序渐进、剥茧抽丝、逐步引导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得到问题的答案。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实践环节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经验证明只有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实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通过实践环节进一步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路,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教学民主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平等互信、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争辩,构建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学方式,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的个体,提倡打破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依附式关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潜能得到最佳的发挥。教学民主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开拓思维、提高能力。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国家提出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要求把握教育规律、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提出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各个学科课程改革的标准中,这为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当前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管理这门课程是通信、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课程,它的特点是理论枯燥、专业性强、内容抽象、学科交叉、更新快速以及实践性强,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简单。由于网络管理课程的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教师在教授网络管理课程中主要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之枯燥的理论和大量的名词术语使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氛围,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2)教学内容缺乏新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管理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目前在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教材、授课内容知识陈旧,不能紧跟技术发展的问题,甚至一些过时的技术还在授课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教师授课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3)课堂缺少互动。网络管理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在授课中,很容易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的思路以及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的情况,教师在台上讲得很认真,学生在台下理解接受得很费力,课堂氛围沉闷,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不同步的现象。
(4)实践环节薄弱。网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思想等因素的限制,一方面实验室硬件条件达不到学生实践的要求,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内容,另一方面学生需要严格按照既定实验方案步骤进行实验,这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探究式教学在网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提高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授课中以探究式教学思想为依据,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途径,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目标,引入了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丰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中,一本书、一套讲义、一根粉笔就能满足整个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授课方式单一,缺乏课堂互动,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在授课中应努力改进丰富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讲授对象命名机制这一内容时,在讲清楚网络管理要面对各种对象的特点后,提出问题:如何为这些复杂的对象设计一种统一命名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人的取名规则以及网络IP地址命名机制等内容出发进行思考,考虑是否可以将它们的命名机制运用到网络管理对象的命名中,如果不可行,那么有什么可以借鉴或者需要改进的。在学生充分思考、分析后,我们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自己的方案,而后,教师进行讲评,对的予以肯定表扬、错的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综合学生的方案,给出现有OID命名树结构,并进一步引入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培养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2)合理设置互动环节。课堂互动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方法。课堂上良好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我们合理设置互动环节,适时进行讨论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如何用宏模板定义表这一内容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讨论题目:如何在已定义的表中增加新的列?学生在讨论之后得出的结果是重新定义一个新表。此时,我们再进一步让学生结合这种定义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课堂讨论。这样,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宏模板定义表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同时为讲解SMIV2中如何扩充表机制这一后续内容打下了基础。
(3)融入最新技术内容。网络管理技术时刻都在推陈出新。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依托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在讲清楚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关注网络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搜集最新的技术资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例如,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网络、车载网络等新型网络不断涌现,但课程中介绍的SNMP协议还是针对因特网提出的,直接将SNMP协议用于这些新型网络显然行不通。因此,在授课中我们引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这些新型网络的特点改造现有的SNMP协议,既保证新型网络与因特网网管协议的兼容性,又适用于这些新型网络。除此之外,我们还安排学生针对某种新型网络的网络管理协议查阅文献,进一步了解最新的网络管理知识。
(4)注重实验的自主性。在课程的实验环节中,我们打破了教师提供标准实验方案、学生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实验的传统模式。我们在给学生讲清楚实验原理、实验目的的基础上,不提供标准实验方案步骤,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实践操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实验,内容是对捕获的SNMP消息进行分析,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BER基本编码规则以及SNMP消息格式与实践相结合,以此加深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限定学生使用何种软件进行SNMP消息的捕获,也不限定SNMP、PDV中携带的具体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实施。通过开展类似实验,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关键词: 网络 虚拟世界 英语 任务型教学
一、引言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开发与进步,就像是在教育者面前打开了阿里巴巴的金库。很多教育研究者都投入到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现代化教育的改革的研究课题中。在外语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提供的资源被看做是改革枯燥乏味的传统外语课堂的一剂良药。许多关于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进外语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论文纷纷问世,如辛凌等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实证调研》和陈晓日等人的《CAI在英语专业、美国社会与文化、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扩展文化知识和视野,进行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以及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合作性学习,而如何利用网络的大环境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还没有认真讨论。有一些论文,如朱雯的《网络背景下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和戴岩的《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型网络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旨在将网络与任务型教学结合起来,但是其中对“任务”的理解不够到位,而且认为网络只是简单的收集资料的渠道,实质是把网络当成电子图书馆,或者把网络电子邮件当成交作业的方式,与书面作业本质无区别,又或者只注重多媒体给予的试听效果,在内容上并无区别。本文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的定义、特点和相关理论的综述,指出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并介绍网络资源的特点,最后提出利用网络虚拟世界进行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初步构想。
二、实行任务型教学的困难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上,奴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得到提倡,“新课标”中也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困难,这些困难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任务”的理解不全面。
任务的设计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内容,正确理解“任务”是正确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出发点。许多学者都给出了“任务”的定义:威莉斯(Willis,1996)把任务定义为:目标定向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者使用语言获取真实的结果……学习者使用他们所拥有的任何目标语资源解决问题、解谜、玩游戏或分享和比较体验;朗(Long,1985)对任务学习的理解为:为自己或为他人从事的一项工作,它可以是油漆围栏、帮小孩穿衣、填表、买鞋、订机票等等;斯基汉(Skehan,1998)把任务学习看成是主要强调意义的活动,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做中学。笔者认为任务应该是一系列层级的活动,要求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言来实现,其目的是为迎接真实世界功能的挑战做准备。归纳起来,“任务”应该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中:
(1)语言的意义(meaning)是首要的。即,在做任务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结构形式(structure)是次要的。
(2)总要解决一些交际问题。也就是说任务的目标是让学生锻炼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这些问题都有关于交际。
(3)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也就是说任务的设计必须贴进生活,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这里就指出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语言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了才容易被习得。
(4)任务的完成是先于其他的。鼓励学生想办法完成任务是先于他们的语言学习的。
(5)任务的评估取决于任务完成的结果。任务是否成功取决于任务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过程是次要的。
由此可知,“任务”的设计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运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义为首,语言结构为辅。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很多教师把写感想、收集课外文化资料当成是一项任务。如,刘益全等人的《多媒体条件下的英语学习模式》把叫学生听歌记歌词称为“任务型”教学,这是很明显的对“任务”的误解,把任务仅仅当作一项教学活动,认为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的活动就是“任务”。
2.教师缺乏设计任务的能力,对学生也有较高要求。
由于现行教材很少有专门以任务型大纲编写的,如果教师需要进行任务型教学,他们需要根据教材涉及的话题和内容自己设计任务,这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许多教师本身缺少运用外语交际的经历,他们如何能设计出与现实有联系的有意义的交际任务呢?而且任务的设计还涉及任务的目的性、可行性、难易程度等,这些都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因为任务型教学强调的是任务完成的结果,过程是次要的,而且教师不可能一直督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目标语,这要求学生有相当的自觉性和意识。任务往往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如果学生对任务毫无兴趣或者缺乏以上的能力和意识,则任务很难到达预期效果。
3.缺乏使用语言解决任务的环境。
缺乏使用目标语是任务型教学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所有外语教学无法达到最好效果的原因。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关注的是结果,那么语言的习得怎么产生呢?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就是个体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理解和建构,特别关注学生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任务型教学正是想通过完成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任务的方式,在交际情景中给学生提供自我构建知识的经验过程。然而这必须要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主动使用目标语交流、获取信息,但是实际操作上很难达到。比如这样的任务:“doing a price comparison survey of food stores”,在理论上很符合“任务”的定义,但是在中国,做这样的一份调查,学生会用到英语去询问吗?结果只是让他们在各项中国食品的翻译问题上头疼。
三、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便捷的通讯模式成为语言教学的一剂良药。而没有恰当的药引,网络不仅发挥不了它的优势,还可能喧宾夺主,使教学偏离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分析网络的特点,并讨论如何利用它。
1.网络资源的特点
网络资源,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活泼,知识覆盖面广而且具有即时性、开放性,容易获取。这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准确的语言文化资料。但是如何挑选适当的资料来学习,网络本身指导不了,这时教育者的引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前面提到的任务型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利用网络的这个特点,设计一些收集资料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制作课件网站的能力得到锻炼,但是交际能力单纯通过收集资料是很难提高的。
2.网络通信手段和互动
许多教师看中了网络方便快捷的通讯手段,鼓励学生用E-mail交作业和报告,许多问题可以用QQ、MSN等软件进行多方同时在线交流。由于网络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这样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安排学习内容。比如喜欢音乐的可以选择听英文歌曲来学习英语,喜欢体育的可以选择浏览国外的体育网站来学习英语,这样把英语当作是他们了解世界、追求自己爱好的工具,在运用中得到发展。它为任务型教学提供了什么帮助呢?上面我们提到,任务型教学中,很大部分的任务是由教师设计的,这些任务的难度、内容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网络游戏给教学的启发
把网络游戏放在这里讨论,是因为对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有借鉴意义。近年来,火爆的网络游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孩子沉迷游戏,荒废学业。人们开始研究为什么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此大,为了玩好游戏可以废寝忘食,却不能兢兢业业地学习知识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网络游戏的类型和特点。主流网络游戏分两种,一种竞技类,如泡泡堂、连连看等;一种就是角色扮演类,如最流行的魔兽世界、奇迹世界等。根据张素蓉和杨卫建的一份对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33%的学生是为了放松与消遣,25%为了交朋友,19%是由于PK的刺激,19%是追求冒险的刺激,21%是由于喜欢画面的绚丽和不断变化的故事情节,18%是为了级别晋升的满足感(对虚拟物品,如“装备”、虚拟货币等的追求)。用简单的话说就是,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或者训练各种技能,可以获得某种东西,这些东西包括虚拟财产、朋友、放松的心情,或者成就感。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如果能给学生获得类似的回报,他们也许会乐意而为之。更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的虚拟环境包含各种交际要素:人与人、人与游戏情节,这些都可以为任务型教学所用,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环境。
四、利用网络虚拟世界进行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和构想
把网络游戏跟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出教育游戏软件来实现“寓教于乐”的思想已经成为未来游戏与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程君青和朱晓菊的《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中提到:
在国外,这样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有了关于教育游戏的研究,Bowman在当时研究将电视游戏(video game)整合到教学设计中……之后美国著名的游戏设计师、教育专家Marc Prensky在《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中详细论述了基于数字游戏学习的概念、效果以及在教育、军事和培训中的应用和对孩子们学习、成人的工作产生的作用……
国内对于网络游戏与教育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没有相关专著,另外对于网络游戏与教育的研究也主要在教育游戏的基本理论研究和教育游戏软件的实践探索这两个方面。……市场上也有一批教育游戏,如:……“K12play快乐教育”、“S520快乐学堂”……
由于理论和实践的限制,本文单纯从解决任务型教学实际操作困难出发,受上述讨论的网络游戏的特点的启发,提出利用网络角色扮演的模式,在虚拟环境中实现任务型教学。
首先,用任务型教学指导网络学习。网络资源丰富、开放,但是不会主动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因此需要有一套合理的学习方法来指导。也就是说,如果能把网络游戏的情节替换成以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传说故事为背景的情节,把单纯的杀人竞技的玩家角色换成在这些文化、故事背景下的各种职业、知名人物的角色,然后把升级杀怪任务替换成了解各个故事情节,以虚拟角色尝试各种职业。这样,游戏有了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
同时,网络给任务型教学提供了全面的语言环境。在游戏设计之时,就可以集百家之长,将任务分等级分类别融入到游戏情节中,这样教师集体对任务的设计和构思比单个教师的设计更周全更多样。这解决了任务的设计问题。教师在游戏里同样可以做一个玩家,可以组队完成某项任务,指导学生获取游戏里的文化知识。网络游戏的开放性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与外国朋友在虚拟世界交流的机会。他们在一起完成任务,有共同的目标和问题,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相互交流,这是与MSN上单纯的聊天不同的。利用玩家对虚拟财富的追求,任务完成后给予虚拟金币或者类似装备的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虚拟语言环境中,有着与现实相同的社会活动,但是通过技术可以强制使用英文文字系统交流,实际上也就是在网络上实现让学生出国生活工作的愿望。当然在虚拟世界里遇到的语言问题,可以在正式的课堂上得到讨论和解决。
五、结论
由于前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还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而且要把网络虚拟世界与英语教学结合,还需要很多专家的合作,包括教育专家、教师、网络工程师等的合作。网络任务型教学是否能代替或者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问题,教师的角色问题、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这些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解决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君青,朱晓菊.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
[2]刘益权,柴克清.多媒体条件下的英语学习模式[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3.
[3]朱雯.网络背景下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6.4.
[4]辛凌,鲁志英,陈延波,赵勇.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实证调研[J].课程与教学,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