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实践的定义

教学实践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实践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实践的定义

教学实践的定义范文第1篇

知己知彼,以学情定教

了解学情,准确掌握学生具体学情,是以学定教的基础。在《夸父追日》教学之前,笔者对学生进行学情了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了几个大问题,且每个问题各有侧重。

系列问题一 ①夸父追日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②他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③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本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而且故事内容难度较低,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解答与课文内容相关问题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了解学生阅读的整体水平。

系列问题二 ①你怎么看夸父?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关于价值观的判断,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获悉学生对故事深层内涵的理解是否准确,由此判断在之后的教学中是否需要进行价值观的引导。②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写下来。教学并非是阅读的终止,而应该是新阅读及新思考的开始。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不仅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更有助于优秀思维品质的形成。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两个问题的反馈更让笔者有了除却答案之外的收获:第一,学生思维与成人不同。教师作为成年人,固有思维注定从阅读一开始就对文本进行了价值认定,且易坚定不容争辩。而事实上,依然稚嫩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关注的点会更为丰富、更为分散,一些成人认为司空见惯的反而成为了学生争相关注的问题,而恰恰是教师的“以为”,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反馈中发现有不少是贴近他们年龄特点的奇思妙想,更有许多真实而幼稚的想法。如《夸父追日》,学生反馈的问题主要有:夸父为什么不喜欢黑夜,喜欢光明?太阳不是在太空中吗,怎么可能追得到?为什么夸父喝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解渴?

学生在其理解、思考之后,在自觉地结合了自身对事物认识的同时,也在集中关注文本,从文本中寻找问题。这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正是学生渴望得到解答的、学习的兴趣点,经过梳理,选择出教师授课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第二,学生的问题需要梳理归类。与“以案定教”“以师定教”不同,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异常强烈,面对学生如洪水般袭来的问题时,在感到欣喜异常的同时,也要冷静地对学生问题进行梳理,对问题进行归类。一些学生的问题脱离了文本,可以利用班队课等形式进行解决;一些问题比较个别、特殊,是否可以在其他场合进行单独指导;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可以作为文本学习的延续,在课文学习之后进行拓展……

通过问题的梳理和归类,可以使教师对教学重点把握更为准确,也对接下来文本教学的展开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同时,梳理和归类,更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尊重。

反客为主,形成问题意识

掌握了学情,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笔者认为就是着力打造学生语用的环境、学生未知及渴望学习的部分,提升学生已知的部分。对学生预习作业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之后,学生的思维脉络便已经逐渐明晰了。针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释惑,激发更多探索欲望 展示了梳理和归类之后的问题,将学生重新引入文本,引导他们认真阅读,从文本中寻找和发现。“这些问题呀,其实在故事的语言里可以找到答案,需要我们边读边体会,还要前后联系起来。”教师的语言,一方面是引导,一方面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问题是推动文本教学深入的动力,带着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同龄人提出的疑惑,语文阅读、语文学习就有更多快乐的因素。当学习成为一种快乐,那语文教学就成功了。

解疑,带着问题换位思考 对于一些需要理解和感受的问题,将话语权交给学生。“为什么第二天夸父的身子会变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会变成一片桃林呢?这个问题呀,咱们需要问问夸父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假如你是夸父,你怎么想?”

带着问题,读文本、品文字,会让阅读成功打上个性的烙印,当学生的回答带着更多的个性解读,语文学习就又成功了一些。

抛砖引玉,学以致用

在研读文本,答疑解惑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根据学习要求灵活地穿插语用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语文运用的训练。

根据年龄特点制定训练点 《夸父追日》的故事,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知故事的情节。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课文大意的理解是有要求的,2013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学生阅读有如下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因而,笔者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串联预习作用中的几个问题,创设了一句话复述故事的训练。“夸父追日的原因是什么?夸父追日的目的是什么?夸父有没有实现目的?为什么?结果怎么样?请你们用三、四句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老师给你们几个连接词:因为( )为了( )可是( )最后”。语文能力,在不断地语言训练中逐步提高。

根据文本特点选择侧重 《夸父追日》是个故事,在设定本课的朗读训练目标时,笔者定位在读出故事的味道。什么是故事的味道?许多学生很疑惑,笔者以范读加以引导,水到渠成。文本不同,语用训练的侧重不同,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对语用训练点进行有侧重点的选择和设计。

多元解读,引领价值取向

鼓励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阅读中打开更宽阔的视野。面对年幼的学生,笔者认为可以多挖掘一些文本中蕴含着的正面的、积极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正能量。

《夸父追日》一文的教学中,针对“大家怎么看夸父?”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赞扬――追求光明是他的梦想,他为梦想而战!(周云飞);夸父想法大胆,他知道太阳很热很热,还想把太阳固定在天山!(胡泉宇);夸父敢想敢做,因为他想抓住太阳,就努力去做 !(吴雅琪);我觉得夸父是个牺牲自我的人,因为他为了抓住太阳,牺牲了自己(王婷钰 )。也有的持不同意见――我觉得夸父太自私了,因为如果有些人不喜欢光明,那么那些人一定会很难过的。(雅丹);夸父很笨,因为太阳是永远抓不到的。(卢雨欣);我觉得夸父很傻,太阳是不能一直这样照着大地的。(程熠佳)

面对出现截然不同的观点,笔者这样引导:观点基本分成两类:一部分同学对夸父是欣赏、敬佩的;另一部分同学对夸父是否定、怀疑的。下面请双方思考一下:我们到底应该欣赏佩服夸父还是怀疑嘲笑夸父?为什么?想一想,再回答。

不同见解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抓住此刻的讨论,引导学生从文本升华到精神,水到渠成。当小结“梦想是可贵的,人要为自己的梦想去追求、不放弃!”出示的时候,学生眼中充满了坚定与赞同。

教学实践的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以学定教;实践;思考

新课程的改革比较提倡探究、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理念会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自思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学习能力,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这只是赋予学生更多的自,如果教学方法不进行改变,是不能真正的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以及结果的。比如说老师不能真正的掌握与了解当前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为了满足学生的“自”,甚至是不闻不问,任其自然,那么最后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以学定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育观念,其不但有历史的渊源,而且还符合现实的必要性。

【以“以学定教”为基础,重视学生学情】

以学定教就是要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入手,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使教为学而服务。鉴于此,学生学情的把握就极为重要了。把握好学情可以使老师充分的了解到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育,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不由自主的高涨起来。我国的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一堂好的课要学生的两眼有神、随时跟答、跟随老师节奏、手常举。其实也就是教师在上课时需要时不时的关注学生的学情,使用各种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学情的把握还需要注意及时的调控学情。在上课时老师不但要时常的给予那些主动提问的、表现好的、态度积极的学生奖励,使这些学生成为榜样,促使其他学生更加专心、努力的学习;还要给差生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知道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还是很关心他们的,进而在“榜样”的带领下,投入的学习。以学定教比较注重学在前教在后,也就是学生先学,然后老师再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

比如说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年月日”时,老师就可以先提问学生“今天是几年几月几号呢”、“你们的生日是哪天呢”、“这其中包含着哪几个时间单位呢”等等,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了解学生掌握该知识的状况,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接下来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适当的提问一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以期提高教室所有人的情绪。

【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策略】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比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鉴于此,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方法、策略都要根据学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策略的制定,通常要考虑到教学内容传递、教学组织、教学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策略。而就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可以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一定要将其视为教学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以学定教,时时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区。前苏联的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学生的发展一般有两个水平,也就是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其中前者是需要老师的帮助来共同完成的。就此而言,老师可以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游戏活动,与学生共同努力,达到逐渐接近其最近发展区的目的。

例如,在考试前夕或者是总复习阶段,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玩“小数点接龙游戏”,也就是按照一条龙的顺序,由一个学生说出一个,像0.02或者是2.1,第二个学生要说千分之二或者是二又百分之一等等,接不上了的就要受到“处罚”。这样不但可以放松学生由于考前紧张而带来的紧张情绪,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使学生更加牢记百分数和千分数之间的区别,进而加强记忆。

【利用情景教学的创设,强化以学定教理念】

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自由、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空间,可以有效的帮助其学习,进而构建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学定教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一般学生的感性思维比较强,比较活泼,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使用声、光、电的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感性思维,使其更好地理解知识。那么在课堂中,怎样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中呢,这是当前教学需要思考的重点内容,也是加强教学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极为迅速,使得老师有了选择教学方法的余地,提供了很多便利。因此老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项技术,制作精彩的课件,把静态的文字与视频音频以及动态的图片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与此同时,动态有趣、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画面,可以对学生的大脑、眼睛以及耳朵等多种感官进行刺激,提高学生的感官体验,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而学生全心全意的听讲,就能够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素质教育也就可以实现了。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老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幻灯片,也就是把两个面积相同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放入到长度为一厘米的正方形表格中,让学生观察这两者的面积区别,有的学生就发现了,把平行四边形的一角给切下来,平移到对着的边,就成了长方形,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观察,引导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符合以学定教的理念要求。

结束语

教学实践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拉丁舞;美操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67-01

一、拉丁健美操的特点

拉丁舞是大众民间舞蹈,随意,休闲,放松是它的特点,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它是拉美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激情、浪漫漫而又富有活力、火热的艺术表现形式。拉丁健美操则是拉丁舞与健美操结合的产物。既具有拉丁舞热情、奔放的特点,又有健美操健身、自由、随意的特点。

(一)锻炼效果明显

在一套拉丁健美操中,往往贯穿着恰恰、伦巴、桑巴、斗牛、牛仔舞的元素,并结合现代健美操的基本步伐,使其动作花哨、时尚。拉丁健美操,它是一种操化的舞蹈。拉丁健美操在激情、奔放的音乐伴奏下,与健美操基本步伐、路线移动、方向变化相结合进行练习,增进练习者兴趣,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

通过各种摆动、扭转等动作灵活关节,提高协调性,提高全身肌肉能力从而减少肌肉中的脂肪含量,达到改善形体的目的;并在有氧代谢过程中,提高肌肉有氧代谢能力,使心肺功能得到提高;而且在调节情绪、刺激脑神经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经常训练,可使练习者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精力充沛的精神状态。

(二)时尚富有激情

拉丁健身操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健身功效,其音乐激情四射,动作风格奔放、热情,能改善一般健身操躯干部位的运动不足。注重对髋、胸腰、肩部关节的活动,动作自由随意。节奏明快,在动作细节上不像专业的拉丁舞那样要求准确到位,独具魅力,使练习者充满健康和美丽,带给人们永远的青春、欢乐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音乐感强

拉丁健美操以热情奔放的拉丁音乐为主,节奏欢快,但一定要适中,使身体能够完成最大限度的舞动,并且,要根据动作的不同,搭配不同类型的拉丁音乐。相对传统的健身操音乐来说,音乐和节奏更活泼,学生给喜欢

二、拉丁健美操在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体会音乐,注意律动和呼吸的结合

在拉丁健美操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对音乐要有一定的了解,应把培养学生音乐感作为一个教学中心,让学生多听音乐,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拉丁舞的动律与呼吸特点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拉丁舞健美操的基本技巧。在做拉丁健美操时,教师需要更多的指导学生们关注自身激情的释放和随心所欲的个性表现,不需要百分之百的动作准确,但需要百分之百的情绪投入。

(二)教学中注意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学习

其次,讲解时的语言力求简练、生动、易懂,并正确使用拉丁健美操的术语,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动作形象和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右面”动作的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拉丁健美操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选好组长,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既要纠正技术动作的错误,还要评价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意识。根据授课班级的人数将学生分成4组或6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平均配对学生。每组设有小组长(领会快、跳的好的同学为小组长),每节课上教师都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由小组长或由成员轮流带领本组学生集中学习或辅导。

在练习中,几组学生面对面进行练习,可以互相观察、互相纠正错误动作、互相点评、交换意见,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分组、集体表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动作质量的有效方法,表演练习中,以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表演,各组之间互不示弱,力求把动作做得更加出色,这样不仅培养了同组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更带动了全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在教学中还要求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动作和借助音像资料,自编一组拉丁健美操,在课堂上演示,从演示的效果来看,每组学生都能用心来编排动作,积极思考,在队形变化上是复杂多变,使本组的表演更加精彩。

三、结语

为加深对拉丁健美操多角度的认识,在开展拉丁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完美地示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提高她们对拉丁健美操的第一感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其内在的价值。时常鼓励学生重在参与、发挥集体协作精神,并在校方的支持下每学期挑选出几个不错的学生参加学校的晚会,让学生自己编排、组织以培养她们创新的精神、自我表现的能力,可大大激发学生的热情。

参考文献:

教学实践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勾股定理;教科书;呈现方式;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36-03

一、勾股定理史话概述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利用勾股定理测量两地的地势差,是世界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人,又有研究表明:古巴比伦时期数学泥版文献中的一些几何或代数问题表明,勾股定理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就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国古代,勾股定理的特例以及一般情形的叙述见于公元前2世纪成书的天文数学著作《周髀算经》“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这是说长方形当宽3、长4时,对角线长为5,已明确直角三角形最简单的边长关系,《周髀算经》经文中已经包含了勾股定理的一般证明。在稍后一点的《九章算术》一书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规范的一般性表达。书中的《勾股章》说:“把勾和股分别自乘,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再进行开方,便可以得到弦。”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为:弦2=勾2+股2,即:c2=a2+b2。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就是赵爽所用的弦图。刘徽的证明见于他的《九章算术》注“勾自为朱方,股自为青方,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因就其余不动也,合成弦方之幂”。刘徽原图已失传,清代数学家李锐(1769-1817)对其作了复原。

二、三种版本教科书中勾股定理的呈现方式的比较

勾股定理作为数学界的一朵奇葩,在中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当今应用比较广泛的三种版本教科书,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以下分别简称人教版、北师版以及华师版),对于勾股定理的讲解都有着各自的特色。

1.勾股定理的引入。三版教科书在勾股定理这一章的开始阶段,都介绍了中国有关勾股定理的数学史。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中国数学以及数学家的自豪感,满载激情与兴趣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人教版数学教科书给出了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的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给出相应的图形,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种数量关系。加入了西方数学史内容,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更加广阔。在北师版数学教科书中,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自己去探讨。在华师版数学教科书中,利用经常使用的两块直角三角板三边长度的测量去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新课引入,要包括以下几部分: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④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引入方面的设计包括了这四个部分,尤其利用毕达哥拉斯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

2.勾股定理的过程展示。新课讲解的过程展示,是数学学习的过渡与理解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的展示就是一个体现材料,呈现语言、知识以及任务的过程。人教版数学教科书通过赵爽弦图体现了数学材料,把数学史很好的结合到了课堂中,让同学们理解与认识勾股定理背后的文化意义,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师版和华师版数学教科书则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识,体现了新课改的主题。各教科书各有所长,从不同方面让学生认识与理解勾股定理。

3.勾股定理的习题设计。习题是数学学习中对数学知识的复习巩固与升华的重要环节。在三版数学教科书中,习题设计都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也就是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种,人教版与华师版数学教科书直接就给出了一般的习题,而北师版数学教科书则加入了数学史,比如,“如图是美国总统Garfield于1876年给出的一种验证勾股定理的办法,你能利用它验证勾股定理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对勾股定理也曾进行了研究”等等。这就多了精神与文化层次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文化发展的探索。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习题的功能也应与之相匹配。而数学史的融入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带着对数学史的认识与探索,去自主发现、实践、探索与交流知识,从而极大的促进了数学学习的热情,自己也能发现与得到伟大数学家探索到的知识。

4.勾股定理的阅读材料。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趣味性、知识性、史料性、教育性于一身,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好内容。因此,好的全面的阅读材料对数学学习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是勾股定理的证明,涉及了毕达哥拉斯的证明、弦图的另一种证明以及美国总统Garfield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北师版数学教科书的每一小节后,都有相应的数学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涉及到了勾股世界、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以及勾股组数与费马大定律,让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华师版数学教科书中阅读材料包括勾股定理史话和美丽的勾股数。其共同特点是通过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渗透了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家的成就产生自豪感,从而起到督促自己学习的作用。不同的就是材料的选取,人教版的阅读材料仅从证明方面对勾股定理作了补充介绍,而北师版和华师版阅读材料涉及的面很广,不仅介绍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更多地体现出了勾股定理发现与发展这一长远历史背后的文化,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勾股定理的发展历程。

三、勾股定理的教学建议

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这个理念的倡导下,各版数学教科书的各个板块都蕴含了数学知识的历史文化。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在引入方面设计得很好,但是在过程展示中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因此,当数学教师讲解赵爽弦图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证明。从而使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习题的讲解中,教师应多融入数学史的内容,激发学生钻研的精神,习题也不再干枯无趣,而是充满了乐趣与挑战。人教版数学教科书阅读材料有些片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数学史知识,要掌握勾股定理的整个发展历程,从而把数学史融入课堂。北师版数学教科书整体设计得很好,唯一不足就是过程展示中没能很好的体现材料,教材中只利用了两个直角三角板三边长度的测量结果去找寻三边的关系,教师可以加入古埃及人利用绳子打结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例子,然后在引导学生去测量直角三角板三边的长度。北师版数学教科书习题设计得很有水平,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与利用这些习题,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学。华师版数学教科书也是在过程展示中没能很好地体现材料,也利用了测量直角三角形三边长。接着又提到了正方形瓷砖拼成的地面这个例子,仅仅这样去讲解这个例子,显得很枯燥,可以加入一些中西方的数学史增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史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数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不管是哪版教科书,只是起到数学教学载体的作用,教师可以参考教材,但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数学涵养,对于数学知识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才能很好地适应与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体现出数学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教学实践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材编写

一、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教材内涵研究发现,98%的课堂学习指导来自教材而非教师,90%的学生课后作业也是由教材指导的,教材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好教材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正因为如此,教材建设已经被国家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相关文件中列为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指标之一,由此来检验各个被评估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力度。

国内目前高职类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由于高校和企业缺乏深度沟通合作,不少教师通过自己闭门造车编写高职类教材,导致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失衡,在某种意义上无异于本科教材的微型版。其次,由于教师大多都是科班出身,普遍缺乏工学合作的实践经验,使相当比例的教材仍然围绕传统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编写体例上没有达到工学结合的要求。最后,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当前的高职类教材普遍以纸质教材版存在,缺乏完整的立体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这一功能的实现仍需要企业的大力配合)。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对各种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研究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围绕商务英语能力本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的创新模式”。这种教材开发的创新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高职高专工学结合的教材改革,让教材内涵发生以下质的变化:①教材编写选取的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突出实践应用性;②教材实训内容取材于真实多样化的工作任务项目;③教材编排以实际岗位需求为主线,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④教材内容设计开放灵活,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教师结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的成果;⑤教材配套提供用真实的工作场景拍成的录像来完善立体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二、工学结合高职类教材的编写要求由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必须使理论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使知识学习与技术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使学校教师与工作第一线人员紧密结合。因此,高职教材建设也应通过工学结合来体现其特色,教材内容尽量要反映实际工作的要求。

工学结合的教材编写要服务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目标。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目标首先应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职业特定能力,也包括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跨行业能力等。只有让高职类教材内容以职业应用能力为中心安排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在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下,逐步安排编写具体而系统化的工作项目任务或情景学习场景,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与项目操作技能、专业应用能力与综合技能。这样的工学结合教材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参与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可以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技能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的步骤要达到上述学生学习的目标,教材编写者应从内容选择、项目设计等方面突出职业素质培养特点。要做到以上几点,需要对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并在知识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训练,把学生能力培养融会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项目中去获取第一线的资料,将其融入教材编写的任务中。教师参与到社会实践项目中获取教材编写的工作实际内容也是工学结合编写教材的基础。而工学结合编写教材的另一面就是在实践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企业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向该教师所传递的实际而有效的企业信息和技能,这些都是教材编写的宝贵资源。

要充分获得上述工学结合教材编写的有效资源,就必须有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正是教师顶岗实践的锻炼项目。企业人员不懂教材编写的规范,不如发挥高校教师的积极性,让其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通过参与顶岗实践锻炼,将编写教材纳入横向课题或教材编写课题的项目,项目包括专业实践教学、新技术学习、课程改革任务和参与行业(企业)任务等内容。

具体操作方案如下:

1合理安排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

高校可以根据实际的工学结合教材的需要和教师的专业特长,推选合适的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习,约3~6个月,可充分利用教师寒暑假时间,并可按照实际教学安排调节顶岗实习时间。同时也可考虑将此次实习的任务设立为一个横向课题来实施。

2合理选择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的地点和相关岗位

被推选的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资源到合适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地方尽量在高校附近的经济发展区域,方便和学校沟通和联系。在企业中可以实行轮岗制或者在固定的岗位工作实习。关键是要在公司中做和教材编写相关的工作岗位,以方便日后可以积累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

3教师和企业双方在顶岗实践期间提供教材编写素材

教师有职责在顶岗实习期间努力收集工学结合教材的素材,包括工作中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力图掌握大量实用案例。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和企业沟通,令其提供充分的资料和资源。比如详细的工作流程,最新的工作案例,最实用的工作技能和一些企业中最适用的工作经验,等等。而且,企业还可以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部分资金,把这些工作场景拍成录像,供学生学习,同时完成立体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这些工作的完成都是由教师和企业代表共同完成的。这是工学结合编写教材的基础和前提。

4教师筛选教材内容进行编写

在进行充分的社会顶岗实践锻炼后,教师根据其对应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本门课程对应的具体任务,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选取教材内容,组织序化教材目录,设计项目人物进行教材编写。

具体的编写方法为:第一,通过分析企业实际的工作岗位,确定教材内容中所匹配的标准工作任务项目,进一步划分可供学生课堂学习的工作情境,为教材的开发建立一个基本模块,即形成一级教材编写目录。第二,针对标准的工作任务项目确定学生课堂训练的学习任务,即对标准的工作任务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细化、整合,基本模块建立成功后,根据实际的工作项目内容进一步具体化教材编写的内容,即形成教材的二级编写目录。第三,根据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构建、计划工作项目,确立教材的第三级目录。第四,在明确三级目录后,即可开始着手选择合适的素材编写具体的教材内容。

5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的案例

目前笔者正在组织编写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启动的《高职高专财经类能力本位型规划教材》编写项目――《外贸洽谈实训指导用书》。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商务谈判书籍,但是大多数书籍都缺乏三大要素,而本书却囊括了这三大关键特点。首先,本书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教材体例,适应于商务国际化的趋势,中文的技巧,英文的例句。其次,本书注重案例和实训,只有大量的谈判实训才能使学生掌握真正的谈判技能(工学结合的关键点)。最后,本书每一章节都有专门的谈判语言点(中英文相结合),做到谈判技巧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为了编写真正的工学结合的教材,首先,我认为应用型的教材应该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来编写。商务谈判的工作过程分成preparing the ground,setting the agenda,establishing positions,clarifying positions,managing conflict,making and responding to proposals and conclusion and agreement八个单元。其次,每个单元都应该是谈判知识、谈判技能、谈判句型、谈判实训四个方面的结合。此外,除了丰富的文字资料外,要给学生提供生动的音像材料(由企业提供第一手资料协助拍摄)来模拟。最后,每个单元后都有仿真的案例可供实训。这些案例全部来自于企业真实材料的改编(考虑不涉及企业机密),尽量和企业实际的谈判做到无缝对接,对于学生谈判的实训一定要连贯进行,要求学生把上几个单元所学习的连起来模拟,而不仅仅是这一个单元的模拟。同时要求从两方学生中各随机选人组合模拟谈判,使真实性得以提高。

此教材的企业合作方为深圳莱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笔者已在教材编写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该公司顶岗锻炼累计三个月(三个暑假),熟悉进口业务流程:接收客户PO;出Sales Confirmation,让客户回签,可使用电子档,客户E-mail confirm;出Invoice 收订金;安排进口;安排包装材料;安排销售生产流程;安排出货;出货后,安排技术培训;出Invoice 给客户,待收款。在笔者担任国际商务助理同时,做好技术翻译的工作,同步熟悉市场营销的过程,积极参与并促进新产品Delta矿石分析仪权谈判的成功。如此,笔者才能真正做到在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研究创新模式下编写教材。学生在使用这样的工学结合教材时,就可以用中文比较轻松地学到真实应用型的谈判知识和技巧,又可以在英文环境中浸泡式地学习谈判语言和模拟谈判实训。

四、结论综上所述,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的创新模式有利于教材开发步骤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并且教材内容取材于真实工作任务,既涵盖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也训练了使用者的应用能力,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满足实际岗位需求,真正做到了“工学结合”。以教师顶岗实践锻炼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有利于激励教师培养自身的“双师型”素质内涵,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与企业合作承接一些实践项目,使专业教师在行业的影响力和整合社会教学实践资源的能力得以提高和升级。

参考文献:

〖=1〗王丽杨,陈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2〗韩广琳.目前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J〗.天津教育,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