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混合式教学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Linux课程;教学方法
G434
在自由软件蓬勃发展的今天,Linux操作系统作为自由软件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在全球服务器及桌面应用领域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家战略层面也提出了软件“国产化”、硬件“安全可靠,自主可控”要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有必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作为计算机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结合混合式教学思想,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解决问题,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Linux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会把理论部分的教学与实验部分的教学分开,往往是先上几堂理论课,然后再去机房让学生亲手实践。实验教学只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部分的知识,学生通过实验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然而,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并不是很好。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包括:
(1)学生对为什么学Linux理解不深,感觉学习后无用武之地。
(2)学生对Linux课程大量的命令调试配置深感不便,没有windows图形化操作方便。
(3)Linux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不方便解决
(4)Linux实用环境不够,学生只有在Linux课程上使用。
(5)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动的学习,不能创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混合式教学的定义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而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使它逐渐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它主张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是由传统课堂转变而来的整合了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的学习范式。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何克抗教授的观念比较有代表性。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式学习内容包括: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
三、Linux课程教学要求及目的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对应职业岗位为“网络管理员”,其行业证书为红帽认证工程师(RHCE)或国产Linux发行版相关认证,岗位职责主要有:Linux操作系统管理、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基于Linux平台配置企业集群及应用服务器、用户终端管理,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课程作用是:通过基于Linux系统的主要网络构架,应用本地、远程等图形化管理工具和命令行方式实现诸如DNS、WEB、SQUID、DHCP、SMB、防火墙等网络服务及构建开源集群。
四、混合式教学在Linux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探索与实施
混合式的教与学主要有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四个主要环节。 本课程共计48学时,每周4学生,合计12周完成(以Linux网络管理为例)。
1.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
目前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经比较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的确为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网络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目前网络的功能主要还是教学内容的发放和收集。学生也是被动的完成任务型。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为此需要从新定义与规划网络,提供全新的功能型支撑平台。目前国内较流行的通用网络教学平台有4A、清华教育在线、电大在线、网梯教学平台、安博在线等,国外则有WebCT、Blackboard、UKeU、Frontier、Learning Space等。
2.校园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
平台在以前基础上应该包括如下功能:
(1)在教学内容的的同时提供更多教学交互、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网络学习平台是支持各种操作系统访问和使用的。并且是开放式的。让学生能在实训室、宿舍等学校任意地点实现无障碍操作。甚至校外的任意网络访问点。
(3)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并且能以直观方式访问学习。让学生不依赖教师情况下能完成大部分学习内容。
3.基于校园网络学习平台的混合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学会使用该网络学习平台,然后相关学习资源和教学计划。针对每次学习任务,给出学习问题,让学生在讨论问题中完成一个个小任务、小项目。随时保持学生积极性。在难点能提供重大讲解功能和反复学习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此次学生及时提高答疑帮助,并给以相关练习机会。让学生在各个阶段展示自己成果。教师给出积极改进意见。
五、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是一个新兴的话题,重点在于研究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网络与相关应用平台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的一些思想能给予实施,具有一定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1] 余胜泉,路秋丽, 陈声健.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W--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中国大学教学, 2015,(10)
[2] 徐玲,何巍.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高校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31)
由于近年来高校扩张,学生人数剧增,高校大学英语师资匮乏,语言类教学所需的小班制教学无法实现。再加上四六级证书与毕业、就业挂钩,导致很多大学的英语教学就是应试教育,延续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语法句法,讲知识点,讲四六级作文的典型模块,割裂了英语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忽略了其工具性,学生很少有机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故无法在大学课堂上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有很高的英语写作、阅读水平的同时,却无法甚至不敢与外国人交流。
该文针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上述弊端,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未来走向[1]以及如今网络对教育的影响[2],提出依托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
1 混合式教学
1.1 混合式教学定义
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其中,在线学习部分占整个教学活动的30%~79%。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
1.2 混合式教学的意义及优势
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更强调的是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将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探讨研究问题的过程。
另一方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在线上完成,学生线上没有听明白的视频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反复重播,没有看明白的课件可以慢慢揣摩,而课堂上的时间主要用来进行师生交流。
简而言之,混合式教学有以下一系列优势。
发挥和利用了课堂教学与在线自主学习的优势,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学生的自主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充分提高教学效率,解决多校区办学师资匮乏、师生交流不充分的问题。
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大数据[4]统计、分析功能,及时发现网上教学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地方,迅速更新、完善本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料;及时查看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易错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或调整课堂上的教学互动环节。
2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师策略
首先,假设大学英语为32学时,那么,可以安排平台上教学16学时,课堂上16学时,但是教务处仍然按照32学时给教师计算课时。
然后,外语系选派几名教学经验丰富、讲课水平较高的教师组成课件制作小组,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制作教学资源,包括参考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录制讲课视频以及查找相关的扩展阅读或推荐视频资料等等。每个代课英语教师在各自的课程平台上这些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在平台上与课程相关的讨论,给学生答疑,布置及批改作业等。
学生每周自己安排时间上网学习教师上传的各类学习材料,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完成教师线上的作业。而大数据技术则会记录每个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查阅这些记录就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而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线上一对一的联系、辅导等。
每周一次的课堂学习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些内容已经放到了平台上由学生们自主学习。代课英语教师围绕本周的教学重点,开展课堂专题讨论、英语辩论或者演讲等各种形式的互动,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锻炼口语,改善英语思维能力。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每位学生记录平时课堂成绩。
最后的课程成绩以平时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60%。其中线上作业情况、参与讨论情况、阅读教学资源情况各占10%,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占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通过这样的改革,把书本知识的整个学习过程放到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而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只要教学大纲、教学材料不变,那么平台上的各类教学资源就不需要大幅度变化,所有的教师都可以把教学精力转移到及时在线上给学生答疑、参与课程讨论,以及设计合理的课堂互动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提升英语思维上,而不是放在每年重复性的课堂讲课上。
关键词:慕课;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一、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概述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
混合式教学来源于上个世纪末国外出现的混合式学习理论,最初适用互联网公司的内部员工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这种教学方法引起学者关注,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目前学者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定义,主要包括三种:教学模式或传输媒介的混合;教学方法的混合;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2003年,国内学者何克抗教授首次提出并应用“混合式教学”概念,并开始在国内教育教学领域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学者将混合式教学普遍定义为传统课堂和在线教学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和协作联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承继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融合了网络在线教学的优点,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全新的改革思路与方向。其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了线下课堂教学以及线上网络教学的互补,不单纯依靠传统课堂教学,而是借助课堂与网络两个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了教学效果。相比较思政课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而言,以慕课平台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问题,选择合理化的教学方式,有效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教学资源上,慕课平台可以有效整合思政课的相关教材资源、实践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可以采取视频、音乐、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有效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短、内容讲解不深入的不足。从效果评价上,慕课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线上综合评定,最终产生系统化的课程效果评价结果。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信息的实时采集,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二)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类型
本文论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模式是指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慕课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根据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结合时间,可以将其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首先,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该种类型指的是线上教学以及线下课堂教学在相同的时间点展开教学。这种方式通常将手机客户端作为载体,线上内容不仅包括了教师上传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任务,还包括了学生课程签到、在线讨论、问卷调查、课程反馈等诸多模块。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也可以利用手机客户端,在线上完成相应的功能,进而实现线上教学以及线下教学同步开展;其次,线上与线下课堂教学时间不同。线上教学主要利用慕课平台课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学生通过线上慕课平台能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线下课堂教学则主要是教师针对课程课前预习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学生课后根据自身喜欢的内容,完成线上学习。在这种类型中,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补充以及相互融合的关系,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本文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了学生线上课程预习、课堂深入教学、课后巩固反思三部分环节,主要是合理引导学生有效应用网上资源以及线下课堂教学熟练地掌握各种核心理念,通过课后线上+线下对知识巩固反思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一、线上课程预习。教师将课程内容设计成视频资料、阅读材料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这些课程内容包含课程的教学任务、难点、重点等相关内容,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本节课程的基本内容,对知识点有初步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学生预习完课程内容以后,视频资料中会有测试环节,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系统的测试,教师按照学生测试的结果可以掌握学生的课程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难点问题和知识漏洞,从而有助于提升教师线下课堂授课的针对性与专业性。第二、课程深入教学。学生所开展的线上课程预习活动能够为线下课堂教学深入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教师通过对学生难点与知识漏洞的梳理,对教案进行合理化设计,凸显学生不明白或者是还没有掌握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实现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迁徙,进而实现知识的二次外化提取。授课前,教师可以设置诸如:道德的含义指的是什么、你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解等这类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上,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讲解,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阅读课前搜集的相关文献,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换看法,完成协作探究活动,将相关知识用于新情境当中,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课程讨论的结果以论文的形式上交,实现知识的二次外化提取。第三、课后巩固反思。该阶段可以分成线上与线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线上部分,教师在网络平台中集中展示学生课前预习测试中表现出的问题,并交由学生对课前预习问题进行修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漏洞的梳理,从而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线下部分,教师针对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有效利用课程内容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在书写论文、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徙和应用。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以及效果进行调查,可以采用学生互评以及自我总结的形式,搜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三、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举措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社会教育功能以及学生之间的融合。在慕课平台上可以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获得学生思想动态。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化的教学内容,应用专题教学方法,以问题导向性专题教学作为核心,按照不同知识点之间所具备的逻辑关系将整个知识体系划分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同时,为了全面整合资源,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广泛的搜集工作,比如经典文献资料、课程教学视频等内容。按照教学资源制作课件与教案,加强课程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互动渠道
为了加强课程教学效果,高校思政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要实现线上慕课平台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线下课堂教学模块包含了课堂知识讲解以及小组讨论等相关环节,教师负责对教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讲解,针对线上慕课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解答疑难问题。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指导,保证所有学生的疑难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三)转化教学语言风格
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不单单与教学内容的有关,还和教师教学话语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通常会采用教材式的语言,表现出一定的政策性与学术型,对学生理论理解能力要求高,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由此可见,教师在编制慕课课件的时候需要注重语言风格的转变,构建一套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丰富而又生动的话语体系,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感染力与形象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使用更加富有时代特色,幽默而又通俗的语言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将一些抽象化的概念采用生动的语言加以诠释,保证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程内容,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关键词】混合学习 Unipus 课堂教学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网络学习的发展,国际教育技术界在总结近十年来的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混合式学习原有的内涵,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一、混合学习的定义
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它整合了传统的课堂中面对面的学习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什么是混合式学习,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很多定义,笔者认为何克抗教授给出的定义更便于国内教师理解。“所谓Blending Learning (混合式教学)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 - 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混合式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理论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以及学习方式的混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
混合学习起源于商业服务和企业培训,国外的研究最早是职业培训,后来被高校在职的硕士和博士用于课程学习。2001年美国产业教育协会率先提出来了混合学习的概念,它是在强调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法中及时适当地结合各种模式和手段来进行教学的学习策略。在全球范围内,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混合学习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如美国专业教学理论研究机构的“Working-learning Research”, “Learning solution Alliance”;斯坦福大学的Phil和德国Tubingen大学的语言学教授Kurt等。目前有许多国际的研究机构还推出了混合学习的模型,如Telos语言实验室,英国BBCI语言研究中心,德国歌德学院。
在我国,1992年李克东和谢幼如合著了《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这本著作的思想和方法被认为是我国混合式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他认为B-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教学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2003年12月9日,在南京召开了全球华人计算机技术应用第七届大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提出来混合学习的理念,自此,这一理念开始在国内传播。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和学生开展网络教学,如何利用教学平台的优势进行学科的整合成为我国广大英语教师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都受到了关注和认可。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总之,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影响着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开发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的新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
1.构建基于“Unipus的混合式学习环境: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院引进了外研社依托深厚的外语教学资源和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推出的“Unipus高校外语教学平台”。这个教学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集教师教学、科研、教学交流,学生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自主学习、校园生活、师生交流、校际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共同校园”(Universal Campus)。此教学平台课程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的外语学习课程体系,融知识、素质、能力培养于一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与学习兴趣选择课程,科学的数据分析系统和强大的智能资源库系统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重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到学生的手机、Pad等手持终端,让教学更互动,让学习更灵动,让测评更动态。本研究旨在以此教学平台为载体,探索如何使此平台和警务英语课程达到最佳契合,如何分配传统教学课堂和E-learning的时间和比重,如何设计和实施才能保证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使混合学习模式优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
2.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本研究主要实施对象是我院15级公安管理四个教学班,其中1、2班为实验班,3、4班为传统教学班,实验班4学时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4学时用于基于的网络教学。而对照班8学时全部采用传统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实验班的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网络教学是将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或教学活动呈现在资源平台上。学生以在教学资源平台上自主学习为主。网络教学形式包括课程视频库、PPT课件、测试题库、网上教学辅导、在线评价等。课堂教学侧重于对课程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线测评反馈等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对课本知识的全部讲解,对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可以运用创新理论解决实际的创新问题。在实践环节中,教师以创新理论的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定式,熟练掌握创新的方法。比如在创新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分情境的话题英语口语表演交流。
3.混合式学习评价:考核评价分为形成性考核评价和总结性考核评价。形成性评价包括网络教学中的测试题库、平时上交的练习、网上讨论的表现等,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成果展示、小组讨论表现等。这些数据都会在网络平台上记录,是成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除了课上的网络教学监督外,采用课下的网络教学跟踪。启动师生讨论平台(警院英语微信
群),方便学生与教师就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沟通,及时解决。期末考试依据教学评估模式设计,将终结性评估测试与形成性评估(学习日志、课堂观察、网络日志、在线记录、学习者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终结性评估占40%;形成性评估占60%。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has prompted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means to be used in the teaching,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n classroom" and the concept of mixed teaching, and builds a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Then it applies this model to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and explores its application effect.
Key words: Rain classroom; mixed teaching;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智能手机基本普及到每一个用户,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等都发生巨大变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1];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多种信息手段被运用到教学当中,并不断地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活动,采取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和数字化的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1 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
雨课堂是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由清华大学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2]。从软件组成的角度看,它分为三个部分:手机端、电脑端和远程服务器。其中,手机端和电脑端直接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远程服务器用于支撑系统的运行和教学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及决策。雨课堂的软件界面全部基于PPT 和微信,较好地契合了教师的教学需要,真正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实践―课后反馈”三者的密切联系。
雨课堂的主要功能如下:(1)幻灯片同步。教师可以将幻灯片同步到学生手机,学生在浏览时如果没有理解可以通过点击幻灯片下方的“不懂”按钮反馈给教师。(2)测试系统。教师可以在PPT 中添加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并设定学生的提交时间,学生则通过手机微信中的界面作答,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3)课件推送。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向学生推送“手机课件”,通过课件的推送,让学生达到预习知识的效果,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轻松,更透彻。(4)数据统计。雨课堂的课堂应答系统、“不懂”按钮、“弹幕式”讨论、 “手机课件”的推送等功能可以自动采集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并生成图表的形式显示给教师,供教师教学参考。
2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2.1 混合式教学
关于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最早是由国外的培训机构提出来,在国内首次提出混合式教学概念的何克抗教授,他认为: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克服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的局限而将两者优势相结合的一种学习形式[3]。混合式教学在形式上是将传统的面对面授课和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在技术上是将多媒体资源与学习平台相整合。在评价上是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因此,采用混合式教学就是混合多种教学方法、手段、资源、环境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2.2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从前端分析、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四个主要方面设计,如下图1所示:
前端分析主要是对学习对象、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三个要素进行分析[4],其中,学习对象主要分析学生的年龄、专业特征;教学内容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重难点进行分析;学习环境是包括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前课后学习环境,是开展“雨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对每个任务所需知识点进行微视频录制,设计教学大纲、PPT 课件、测试题等,同时,还要设计一些拓展内容,供学生提高能力使用。教学组织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实践、课后反馈三个阶段,是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构成,形成性评价主要参照课前预习数据、课堂测试质量、自评与互评等。总结性评价主要由学期期末考试、项目成果作品等构成。
3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基于“雨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准备工作比较简单,教师只要在电脑端安装好“雨课堂”插件,然后用微信“扫一扫”关注雨课堂后即可登录成功,创建好课程和班级,学生通过扫二维码进入相应班级学习。下面根据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阐述雨课堂支持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全过程。
3.1前端分析
本研究选取某高职院校大一下学期旅游管理专业1班的48名学生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大一上学期教学情况得知,该班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的人数不多,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公共基础课不够重视。经调查,全班同学使用的手机都是智能机,而且这门课程平时上课都在多媒体机房里进行,机房里配备的有无线网络,教学环境完全符合开展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条件。
3.2课程设计
根据全国等级考试大纲及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本研究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分为六个项目,22个任务进行教学。如下表1所示:
每个项目按所分解的任务进行授课,教师把每个任务的教学资源准备好后,在每次上课前可以将预习学习资源通过雨课堂给学生。这些预习学习资源可以是视频、PPT、自我测试题。
3.3教学组织
3.3.1课前预习
假设本次课要学习的内容是《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五“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的“任务2自定义动画”。教师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准备好学生需要预习的学习资源,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的雨课堂插件将预习的学习资源推送到学生端。预习的学习资源可以是手机课件,也可以在雨课堂里插入的微视频。同时,在预习的学习内容后添加测试题,以供学生自我检测预习的结果。学生收到教师的预习资源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测试等,在预习时如果存在问?}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进行实时互动,教师可以查看到预习过的学生数,学生的自我测试情况。最后,教师可以在手机微信端查看学生预习的情况反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3.3.2课中实践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打开PowerPoint软件开启雨课堂授课,生成进入课堂的二维码,等待学生用微信扫描,学生用微信扫码或输入教师提供的邀请码即可进入课堂,此时教师点击开始上课, 教师的手机就变成遥控器可以控制课件的播放,同时学生微信端也同步接收到教师播放的PPT。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前学生预习时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详细讲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学生通过“不懂”按钮和“弹幕”功能将实时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能看到PPT中每张幻灯片点“不懂”的人数和学生的弹幕需求,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如讲解时发现学生对“触发器的使用”知识存在较多疑问,教师可多演示几个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操作方法。
教师也可以推送随堂测试题到学生手机微信端,测试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学生完成实时测试后能及时看到分数和答案,教师手机微信端也会看到统计数 据,如学生的得分、每题的正确率等。通过这些统计数据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3.3.3课后反馈
在课后反馈阶段,教师通过雨课堂生成的学生学习情况数据统计分析表,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并作业,推送拓展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性的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也可以随时点击查看之前上课时的PPT,重点复习课堂中点“不懂”和收藏的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在查看雨课堂的数据分析表时,对问题较多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
3.3.4教学评价
雨课堂的数据统计功能,实时、动态、直接、详细地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轨迹,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这些数据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间的互评,教师给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成绩。在学期结束时,进行上机考试和笔试考试,再结合项目成果展示,形成总结性评价成绩,最后教师根据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权重比例给学生打分。
学期结束以后,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1班的4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本学期使用雨课堂的学习情况。从调查数据来看,96%的学生认为雨课堂的使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且雨课堂的使用成功地将他们的手机转变为帮助学习的工具,改变了以往课堂上玩手机的负面影响因素。从最终成绩来看,本学期的成绩远远高于上学期的成绩,并且对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也有较高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