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中药学专业的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新形势下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
随着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和中药事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颁布,中药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因而对中药人才的需求趋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中药学人才教育的现状。我国高等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育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各学科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初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药学科群体和课程体系。培养中药行业高级专门人才成为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为例: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药学、中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具备中药品种与质量鉴定、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中药有效成分检测、提取、分离,中药制药和中药新药开发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中药配方、中药应用指导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2.中药学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突出矛盾。近几年,随着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中药市场的扩大,形成了新的专业人才需求结构,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去向主要分为中药材生产、中药新药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品使用等几类。其中矛盾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中药生产人员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中药国际化的发展,而本科院校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又不愿从事生产岗位;②中药新药研发人才较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专业不精,动手能力不强等现象;③在药品流通领域人才需求量增长迅速,从事市场调研分析、产品销售的专业人员严重短缺;④药品使用专业人才培养不全面,缺少人际和社会礼仪相关知识的学习。基于上述情况,全面推进中药学的教育模式改进,更新教育观念,构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富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重要问题。
二、中药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分析
1.中药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高等教育方面来看,高校扩招虽然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增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后劲,但高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数量在短期内增长过快,造成空前的就业压力。中药学专业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专业,也遇到了就业难这一问题。中药学专业毕业生从之前的面向科研单位、医疗卫生系统为主,转变为面向医药公司、制药企业为主的就业形势。
2.企业需求对中药学人才培养的影响。中药行业中医药公司对新员工要求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药学人才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对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行业形势的了解是每位员工帮助所在企业在行业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追求的前提。由以上这些原因导致高校中药学专业的人才教育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社会形势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必须将原有的以培养研究型中药人才为目标转向以培养社会需求的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适应社会分工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关键词:中药学;实物标本;影像标本;教学改革
中药学是中医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应掌握中药的性能、应用等基本知识,同时能辨识100种常用重点中药饮片。作为一位合格的临床中医师,必须全面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同时还应具备一定识别药材的能力,掌握其气味、色泽、质地、性状等基本知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更好地满足中药学实验教学的需要,我校积极引进新的浸制标本和饮片标本,从2013年开始进行教学改革,2015年全面开展,经过3年的实践,效果明显,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1课程教学改革的保障
我校于2014年转型为技术应用型大学,根据中医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调整,我校重新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时数,将中药学课时数调整到120学时,将原来的中药实验课由10学时增加到24学时。中药实验课主要内容是对药用植物的认知和对中药饮片的识别[1]。实验课学时的增加为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常用饮片的形态、色泽、气味等特征,近距离多接触饮片标本提供了保障。
2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中药实验课主要在中药标本室开展。以往的中药学授课模式以强调理论为主,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看药材的原植物和饮片[2]。另外,由于授课时数及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中药标本见习时间短,走马观花,学生过目即忘,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3],引进和制作一套专门的中药学实物标本和影像标本,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学习中药的性能、功效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3.1实物标本的选择
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饮片标本,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有所了解。选择实物标本时以教材中收载的常用药材为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材标本,在品种质量方面严格把关,由我校资产设备管理处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我校中药标本室内收藏了药用植物、矿物、动物类标本一千多种,其中植物腊叶标本为我省乃至周边省市中馆藏最丰富的。浸制标本直观真实,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能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近年来中药浸制标本逐渐成为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同时有效避免了中药饮片及原植物、原动物标本容易出现虫蛀、霉变、不易久存等现象。我校从2014年开始陆续引进,不断完善,使学生对药材原植物性状的了解、识别及经验鉴别术语有了深刻体会,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3.2影像标本的制作
我校于2014年新采购收集一批药材饮片标本,特别适合近几年的教学需要,但有些标本容易变色变质,如党参、大黄等。为了便于今后教学中学生学习掌握真实的药材特征,就需要制作一批影像标本。
(1)在专业影像标本的制作中,颜色是标本最重要的特征,在制作影像标本时很容易造成颜色失真,所以拍摄及后期制作均需聘请专业的摄影和计算机教师,对影像标本的颜色进行严格把关,避免误导学生[4]。
(2)师生合作完成影像标本的制作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由于实验教学课时有限,为帮助学生辨认和识记中药饮片,组织部分学生分组对所有饮片进行拍摄,后期再用专业软件制成影像标本。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认药识药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3教学模式不拘一格,重视“首轮效应”
每节实验课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穿插问题式讨论。首次实验课,教师主讲标本鉴别要领和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中药饮片标本主要从外观性状进行辨别,通过眼看、鼻嗅、手摸、口尝(有毒药物除外)等方法辨识体会,细小的种子类药物可通过放大镜观察,同时引导学生从一些常用药物的鉴别特征入手,抓住要点观察辨别。应用教学中的“首轮效应”,使学生增强记忆,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4体会
4.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根据教学需要选用不同的标本
多媒体设备在各高校已基本普及,理论教学一般是大班教学,由于实物标本无法做到学生人手一个,因而可配合影像标本,教师可带少量实物标本进行展示,学生课下到讲台前观看示教。实践教学主要在中药标本室进行,中药浸制标本、腊叶标本和悬挂在实验室墙上的药材彩色照片能使学生近距离接触药用植物,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及制作标本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我校中药标本室一主要陈列中药饮片,设有标本柜、标本缸;中药标本室二陈列生药标本;中药综合标本室模拟药铺,新购置了中药柜和一批中药饮片,这些实物标本在实践教学中起关键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互相辨识饮片,学习热情高涨,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改革达到预期效果。
4.2实物标本和影像标本需不断更新
实物标本和影像标本在中药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实物标本种类不全、更新不及时,影像标本制作粗糙,实践教学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更新、完善种类齐全的实物标本和影像标本尤为重要,但这方面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积累和完善。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也应该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学会应用先进的数码技术,制作更为精良的影像标本,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4.3开放中药标本室,开放实验项目[5]
通过开放中药标本室,学生可主动利用课内外时间到标本室进行学习、观察和讨论。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和巩固所学的中药学知识,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参考有关中医药院校的经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通过开放实验项目,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学计划外开展其他中药实验,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学习了解中药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如中药药理、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等的基本知识,提出见解,写出综述论文。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对中药研究的兴趣、信心,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燕雪花,刘宏炳,胡浩,等.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探索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4):52-53.
[2]李杨.中药饮片识记课的设置对中药学教学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121-122.
[3]朱剑敏,任世禾,车京梅,等.建构主义在临床专业的中药房小学期实践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6):477-478.
[4]刘学医,赵宝林,袁芳.基于实物和影像标本制作的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1):82-83.
1实验设计与内容
1.1实验设计
在临床之中对中药的应用以复方为主,方剂学同中药学均属于中医药学中基础的学科,是将临床同理论二者之间进行连接的纽带,因此,在对中药学进行多学科性的实验之中,也需要遵从方药结合的方式,将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对方剂进行选择时,不仅需要考虑学生本身属于初步接触到专业课这一特点,将组成方剂的药味设定在3味至4味便可,最理想的是对某一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药方,同时,还能够对药方的疗效进行保障,中药药理学具有着十分可靠的实验结果,这也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还需要保证组成该药方的药物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理想的感知性,在对药材进行选择时,应尽可能地保障其形状特点以及质地等的多样化,且需要具有明显的特征,药物最好能够包括矿物药、植物药以及动物药等。在对实验的方法进行设计时,应尽可能地选择简明扼要、直观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不同学科知识结构之中一些较为浅显的要点进行抽取,将显微镜之下所观察到的特点以及肉眼所观察到的特点进行结合,保证对知识进行传授时能够由点到面,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路线。
1.2实验内容
贯彻方药结合,多学科感知性的实验思想,在本次研究中选择应用名方麻杏甘石汤作为研究的内容,该药房主要有种仁、麻黄、根茎、草质茎、石膏、杏仁、矿石以及干草组成,具有清肺平喘、辛凉解表等效果,在临床中主要对外感风邪等疾病进行治疗,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将组成麻杏甘石汤的方药进行鉴定,并对其镇咳的药效进行实验。第一部分:主要对药用植物的形态进行鉴别。通过专门对药用植物学进行讲授的教师引领学生在植物园内对所种植的药用植物具体的特征与形态进行观察。第二部分:对药材的形状进行鉴别。通过专门对中药鉴定学进行讲授的教师引领学生到药标本馆对药材的形状进行鉴别,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肉眼对干草、麻黄、石膏以及杏仁等药材的特点与性状进行观察。第三部分:对药材进行显微鉴别。通过专门对中药鉴定学进行讲授的教师引领学生在显微镜下对药材进行鉴别与观察,引导其自行应用显微镜去对干草、麻黄、石膏以及杏仁等药材特点与性状进行观察。第四部分:对方药药理进行的实验。通过专门对中药药理学进行讲授的教师应用麻杏甘石汤对小白鼠进行镇咳,提高学生自单一的药、联系直至成方,最终完成对方剂药效的实验,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方剂同中药之间所存在着的紧密联系。
2评价与思考
在处理本院本科生使用的中药学教材的教学内容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中药功效的讲解上。因为每味中药的功效理解透彻以后,学生可以根据之前所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的知识推导该药的主治证,同时,也可以根据之前在中药学总论中学过的中药性能知识反推该药的性能,如麻黄的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是一种祛除外感六之邪的途径,表是指表寒之邪,宣肺是指宣发肺气,利水指利尿,对麻黄功效的讲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去推导麻黄的主治证,反推麻黄的性能,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又如笔者在处理本院函授班使用的中药学教材的教学内容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中药的应用上。函授班使用的中药学教材在每一章都有目的要求和自学指导,学生在集中学习之前都自学过。同时,函授班的学生大多是在乡镇卫生院上班的成年人,对中药有一定了解,也使用过一定数量的中药,因此,笔者采用了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把他们在工作中用药的经验和体会说出来,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2因人才施教
高校学生的生源有文科背景和理科背景的不同。一般来讲,文科学生具有记忆力好、想象力丰富、人文知识丰富等特点,理科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较强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笔者会通常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讲授。
(1)讲故事,中药名的来源有很多传说,如益精补肾菟丝子、治疗鼻渊的辛夷、治疗黄疸的茵陈蒿、妇科常用药益母草……等。通过讲故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记住很多中药的功效及应用。
(2)编成歌诀,方便学生记忆。如发散风热药,笔者与学生一起归纳为"发散风热药辛凉,利咽透疹薄(荷)牛(蒡子)蝉(蜕),清肝明目用桑(叶)菊(花),发表升阳柴(胡)葛(根)升(麻),牛蒡(子)蔓荆(子)用果实。"
(3)从文学著作谈中药,如清代《红楼梦》是一部举世闻名的文学巨著,同时也蕴含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包括从中医基础理论到临床诊疗、方药知识、针灸推拿、四时保健,以及与中国传统养生有关的风俗习惯等,几乎涉及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其中方药的内容记载颇多,足见曹雪芹深谙医药之道。据粗略统计,《红楼梦》涉及方剂四十多个,药物一百多种。如解表药麻黄、紫苏、防风、荆芥;清热药石膏、地黄;温里药肉桂、附子;宣肺祛痰药桔梗,安神药朱砂、茯神;平肝息风药牛黄、珍珠母、钩藤;开窍药冰片;补益药人参(上等人参、人形带叶参)、头胎紫河车、当归、何首乌、麦冬、玉竹、鳖甲;理气药枳实;……等临床常用中药,在书中均有辨证用药的记载。在第二十八回中,王夫人问及黛玉的病症,商量吃何药凑效时,宝玉分析林妹妹所患之病是先天不足的虚证,从吃煎药以发散风寒和吃丸药以调理虚损两个不同侧面,说明先吃汤药以治急,再吃丸药以治本的道理。
(4)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介绍"取象比类"是一种界定中药作用常用的中医思维方法,在中药中大量运用,如以皮治皮,即用大腹皮、生姜皮、茯苓皮治皮下积水;以心治心,即用连翘心、莲子心清心火;以核治核(圆形肿块),即用荔枝核、橘核善治肿痛……等等。通过这种思维方法的训练,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导出药物的某些作用。
3因专业培养目标施教
学生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也不相同。中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最终能运用理、法、方、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中药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最终能从事中药生产、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由于培养目标对中医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要求不一样,使得教师在备课时内容上应有所侧重。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是该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临床实习的一个必备条件。因此,在备课时,详细介绍中药所治疗的病证,包括对某些病证作简要的分析,分析病因病机,讲清该药的作用机理。同时,也要重点介绍该药在使用时的常用配伍。这样才能为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方剂学及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讲解桂枝时,在学生明确桂枝具有发汗解表功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桂枝在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和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时的区别:即风寒表实证乃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所致,宜配麻黄用;风寒表虚证乃外感风寒,营卫失和所致,宜配芍药用。
而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备课时,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让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功效、中药七情配伍和用药禁忌和常用剂量。这样才能为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打下良好基础。例如:讲解附子时,在学生明确附子具有回阳救逆作用,主治亡阳证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附子在发挥这一作用时的物质基础--多种生物碱及其强心、抗休克等作用。同时,强调附子中含的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毒性。由此提醒同学高度关注该药的用法用量,特别是附子入汤剂宜先煎的用法。总之,根据培养目标,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用他们最容易接受的信息输入中药的相关内容,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关键词:自主学习;中药专业;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73-02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的现代化学习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独立地进行探索、分析、实践来实现学习目的[1]。通常是指学生们自行树立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效果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和重要内容。中药学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具备将来在中药教育、研究、管理、流通、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发展的潜能的毕业生。基于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药学专业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有基于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实践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和基于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
一、基于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
基于教学课堂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形式为互动式。通过生师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确定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从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1.生师互动:通过探讨观点性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探讨解决的途径,最后总结归纳出结论;通过提出问题,带领学生基于问题学习理论知识,最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并做深入研究,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设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把已有经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找漏洞,从而提出完善的方案,达到提高学生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的分析探索能力[2]。
2.生生互动:学生们通过交流学习中的问题、经验和学习方法,互相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共享学习信息,分享学习成果。比如建立课堂讨论小组、学习兴趣小组,互相评论解答问题情况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共同进步。
二、基于实践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
实践教学可以夯实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并为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课外实践能力搭建广阔平台。针对中药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1.实验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课程计划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90%以上,并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性实验。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巩固了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其实际操作能力。
2.实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安排一定学时(学分)的实训,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联系理论知识,做到活学活用,从而获得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实习中的自主学习。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必须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实习,保证一人一题,并与实际生产问题要紧密结合。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实习方向,设计实习内容,制定实习方案,形成实习成果。
4.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自主学习。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思路,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我院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二暑假期间安排去野外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实习,采药,制作标本。由同学们自由分组,自行决定采集标本的种类,根据采集到的标本,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与该标本相关的知识。同时,中药专业的学生每年暑假,每个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撰写实践总结,从而锻炼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三、基于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
第二课堂是相对教学课堂而言,指在完成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的专业课程之外,基于专业知识,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项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实践能力等。
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符合专业特色,符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中药学专业的第二课堂应充分体现中药专业特色,促进学生获取知识与接受知识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融合。
1.开展专业类课外活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在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下,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1)明确专业理念,了解课程设置,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中药学专业学生,可以安排树立专业学习理念的讲座,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针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各年级同学根据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开展“我和自主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大讨论,带领学生参观天士力、达仁堂等制药厂,标本馆和设备展览馆科研院所等活动。(2)抓基础,重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形成,可以为创新打下良好基础,为创新激发灵感,为创新提供可能,因此,中药专业学生应秉承提高和基础并重的原则,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如举办中药知识竞赛,内容涉及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中药化学等学科,全面调动学生们学习中药知识的热情。依托本科生“创新”课题,培养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开展本科生科研课题,能够让中药专业的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比如查阅文献能力、整理文献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科研思维,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依托学生学术科研社团,开展各种学术讲座、经验交流会等专业课外活动。同时依托学校和学院整体组织召开的学术活动,如学术月等活动,积极鼓励中药专业学生参加,通过参与活动,提高专业技能,转变学习观念,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2.加强对班主任、学业导师考核。为每个教学班设置了班主任,制定班主任工作制度,为每位班主任制作工作手册。班主任定期为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从转变学习理念、专业课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跟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要求班主任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定期下学生宿舍、定期进课堂、定期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以及进行专业学术辅导。学院每年12月份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并备案,班主任考核实行个人总结与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评议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3.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宣传中医药思维。新媒体资源的广泛普及,拓展了生师互动、生生互动的渠道。比如目前流行的MOOC教学、PBL教学等。充分利用qq微博、人人网平台、新浪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比如上传中医药经典著作、上传中医药基础课程课件,开展PBL教学,更大范围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
4.开展文体类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中药学专业特点,广泛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才艺大赛、迎新晚会、球赛、辩论赛等。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陶冶学生情操。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提升了自身综合素质。
中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中药人才。加强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实现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药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如何培养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全力推进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中药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培养的一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认可。学校应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以及中医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建立适合本专业发展的自主学习模式之外,还应该设置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比如以自主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为标准,以学生形成性评价为评价方法等。总之,探索适合中药学专业发展的自主学习模式,是促进中药学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