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基本知识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设计考试,设计基本知识是根本。
从现今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专业分布看,与造型类美术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相比,工艺美术或应用型美术专业方向数量多,占据比例优势。考生从报考意图和今后的就业出路考虑,多数选择了报考应用型美术类专业。作为考生和辅导老师都应当明确,虽然不同高校专业和培养方向相异,培养目标和要求各不相同,但这些专业对于艺术设计观念和理论基础都有要求,这是作为一个设计者最基本的素质。因此要应对与之相配的考试,就应该首先形成作为一个设计者最基本的素质,即对于图形化的符号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对于作品的感知力和表现力。这种基本素质,一方面来自于学生与生俱来的艺术敏感度,另一方面则是对于设计基本知识的掌握。没有对基本知识的了解,就难于运用。不能形成一个扎实的基础,难谈设计的入门,就无法进行相关的艺术设计。掌握设计基本知识,是作为设计师的基本功,这是学习设计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方面。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感受设计的概念,体会设计生活。
对于学生而言,首先应该通过接触资料,感受设计,以自己的基本判断形成对设计区别于创作绘画的初步认识。感受设计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美术教育的疏忽,很多学生在学习设计初期就没有经历一个自我感知的过程,以致于后期的学习一直很盲目,如不能正确分清设计考试中装饰设计基础和造型考试中创作的区别,以致于在考试中不能让判卷老师理解其设计意图。
2.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对于平面构成的认知能力。
在设计考试中,无论是报考平面设计专业,还是建筑设计或服装设计等其他设计专业,都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平面构成概念。如对构成中所涉及的点线面、单元形、骨架结构以及形式美法则的学习。有些学生对于艺术具有很强的敏感度,知道如何进行画面的排布和搭配。而大多数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因此,构成知识,如点线面、黄金分割、形式美法则的学习十分重要。基本知识成为学生“盖房子”的基础。设计基本理论是学生模仿设计作品入门的重要途径。
3.提高手绘技能,打好基本功。
以前的考前美术设计课程中,过于注重对传统文案的临摹,虽然忽略了对于平面构成含义的理解,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认知能力和应对灵活的考试,但是也反映出手绘技巧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理解是重点,表现是关键。没有技能的学习,没有材料的练习,学生很难表现出自己的设计理念。根据目前的考试情况,学生尽量多的掌握各种材料的使用是极为必要的,包括马克笔的使用、彩铅的使用、水粉的使用等等。
二、创意思维的培训是设计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
创意,就是在具备设计基本能力的同时,通过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巧妙、新颖的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思维能力和视觉语言能力。在设计上有想法,有创造力,突破普通的思维方式去寻求设计表现的创造,就是设计创意。
Google总裁史密特先生曾说:“创意是知识股本不断增值的源泉。”对于设计工作者而言,没有了创新能力,设计作品的发展动力就将顿节于点。对于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今后长远发展的重要素质,也是设计能走向更高层次的途径。
1.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素材,拓宽思路,了解创意。
所谓“见多识广”。提高学生创意能力,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知识素材,包括一些优秀的视觉广告、创意动画短片、平面广告以及优秀的广告语等等。让学生首先通过感知了解什么是创意,了解创意的独特性,培养创意的兴趣。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形成自身对于创意的理解,发觉创意对于设计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我认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设计更容易让他们从中学习到知识。如通过他们了解多的动画片(如Pixar动画),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如奥运会、世博会等)等一些能和学生产生强烈共鸣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习图形创意的知识,应对美术高考。
学习图形创意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最快的掌握如何做创意的一般知识,同时满足考试的需求。首先提高图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进行图形联想的学习,掌握图形创意的一般方法,如同构图形、异构图形等等。学会用图形创意的方法设计画面。
模仿是学习的很好途径。对于图形创意的学习,就是很好的模仿前人创意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由会想不会表现过渡到用一般创意规律进行表现,直至最后融合形成自己的形式表现创意。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艺术专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是必不可少的,美术设计更是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也是创意的源泉。对于姊妹学科的学习、对于社会生活的认知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是提高艺术设计人员内在素质所必须的。
尽管学生的素质教育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对于素质的关注和指引,对于学生应对考试以及面对以后的设计发展仍然十分必要。如2008年沈阳某高校设计考题:请以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题,画出创意素描风景一张。学生如果不了解此诗句的含义,不能提炼出诗句中的关键词,了解题目所给的场景限制,就难谈创意构图。
关键词:创新型;美术教学;设计新颖;方法独特;创新实例
在美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美术的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创新型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启发与训练,有利于提高艺术创造能力。“一般说来,把教学分为基本型、智慧型和创新型对各学科的教学都是可行的,然而,除了满足一般教学规律之外,不同学科有自身的教学特殊性,也就是说,产生教学三种不同形态所依托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学科的知识来源‘知识形态’知识结构不完全一样,更深层次地看,不同学科所蕴涵的思想方法,文化元素也大相径庭。”1美术学科尤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创新型教学意义尤为明显。
一、强调新颖实用的教学设计创新型教学
首先要对教学设计有新意,让学生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受,这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刺激学生的创新细胞。一节、两节课教学设计的创新不难,难在多节之后还有创新,这就要注意创新的实用性,不能为了教学不同而滥用了创新的手法。面具手工制作课的教学设计,通常程序可能是告诉学生所做面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后,教师示范,学生自己练习制作,最后讲评。而具有创新特点的教学设计可能给学生多样的面具参考与启发,让学生在选择中感受到创新的乐趣。有一个老师的设计更加巧妙,在学生练习完成后,请大胆创新的学生带上自己的面具进行表演,并且配有简单的乐器,分为不同的角色,如此而来,这样的教学设计新颖而且实用,学生对教学内容印象更加深刻,体会到创新带来的成就感。
二、使用激发思考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是不变的,教学方法是不能不变的。优秀的教师除了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美术技能,还需要好的教学方法。在创新型教学中,要多使用激发思考的教学方法,这是实现学生美术创作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师参加的分组讨论法就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思考是激起创新火花的动力,很多有创新成果的人就是习惯思考的人。教师参与的讨论法具备教师的引导条件,提高了讨论的效率。教师在讨论中可以适当的提问,问答的方法是古老而成功的教学法,“可以从孔子教导学生时算起,流传至今的《论语》就是当时教学活动的生动记录,弟子的疑问通过直接的提问,孔子总能给出富有哲理的回答。近两千年来,被人们当作人生学习的必读范本,其中的某些内容被当作成语放到日常生活中直接引用,被奉为‘东方的圣经’”。
三、重视创新能力的训练重视
创新能力的训练有直接的训练,告诉学生几种创新的方法,并且尝试不同方法进行有目标的练习。也可以从学习方法上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建构主义学习方式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发展的、内在建构的、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各种书本以外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学生的重要知识来源。教师有选择地为学生准备好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发挥创新导向,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多讲艺术创新的实例
独创是优秀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在艺术上取得开创性的成就只是少数大艺术家。也正因为创新具有难度,难度造就了价值,美术教学才十分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历史上优秀的艺术创新的例子往往可以令人难忘,激起学生对创新者的崇敬,更为重要的是从中学到创新的方法。比如,张旭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受其高超舞技的打动与启发,创造草书的体例,就是一个开创性的艺术创新。理论的学习、经验的积累、技艺的磨练无疑是枯燥寂寞而漫长的,创新灵感的闪现是最终的回报。艺术创新需要长期的探索总结,比如齐白石画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画的虾极具标志性,用恰好处的笔墨把虾画到通体透明,而且有变化无穷的动态之美,宛若在清水中游动。可是有些人也发现,他画的虾与真实的虾有区别,原因是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他将虾的形象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精简了虾身,夸张了虾头、虾钳、触须等。有人问为什么?他的答案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关键词: 兴趣;创造性思维;基本知识与规律;文化情景
美术欣赏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知识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的欣赏与鉴别的过程,是欣赏者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包括从艺术形象到审美形象的再创造。美术欣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的活动,必然对欣赏者提出相应的条件和要求,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美术方面的知识修养和欣赏能力。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力、想象力,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知识的手段。学生通过欣赏,能够获得美的感受,可以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呢?
一、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正确培养学生学习与欣赏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欣赏的内部动力。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或一味地让学生去欣赏图片,不注意学生的反应,其欣赏结果可想而知。教师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结合和被欣赏作品相关的理论知识,用最简单的理论知识来向学生论述,从而可以使学生能够听得明白。同时教师可以将大量的和作品相关的故事情节穿插其中,使作品能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吸引住学生眼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作品,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来了,慢慢地欣赏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教师讲课的个人魅力也是抓住学生兴趣的一方面,这就需要教师个人不断去研究,挖掘新的方法和故事,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以往的美术欣赏中,往往是教师按照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角度对作品进行讲解和评述,而不去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导致最后教师只是讲完了自己对作品的欣赏,而学生能不能理解教师却不知道。在欣赏中,教师不能让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而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教师可以在欣赏过程中,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刺激和挖掘自身内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欣赏作品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角度和理解来主动地讲解作品,并且对于学生讲解的内容,教师应加以引导,不能学生刚一讲解就加以否定,这会打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使其不再愿意参与到欣赏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能够运用学习过的美术知识,创造性地以欣赏者的角度来解释作品、欣赏作品。教师要想培养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求教师自己要认真备课,对于课堂内容要精心设计,采用新颖的方法教学,使美术欣赏过程由教师被动地欣赏作品的过程转变成学生自己积极创作的过程。每个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观察作品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教师不可以由于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与看法,就将其抹杀,教师要接纳和鼓励不同见解的学生,使其能够大胆地去想象和理解,这能够使学生慢慢地形成创作性思维,并敢于讲解给全体学生听。教师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以更大的兴趣参与到更多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去。教师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还应该教给学生欣赏作品的方法,培养其独立欣赏作品的创造性思维,不要过于追求结果,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使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陶醉其中,发挥联想,进行美术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其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与规律
美术基本知识包括美术史常识和一般的美术理论知识,不同的美术种类有各自不同的美学特性,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去欣赏,才能获得审美感受。如欣赏工艺美术,除了注意它的审美特性,还要注意它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方面的审美性。由于美术各门类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特征、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我们必须掌握熟悉这些美术知识,才能真正体会美术作品的特殊美感和艺术魅力。
四、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欣赏者掌握较全面的历史、文化知识
1.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认真贯彻学校工作重点,尽快筹备建立美术小组,完善美术教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学生现状分析:
每个年级都有6个班级,各班学生从绘画的素质上看千差万别,有先天因素,有后天原因,造成他们对美术课兴趣的不同,所以,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便有所差别。这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调动其潜意识及思维的积极性,努力使横向、纵向所造成的差距缩短,提高每个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要求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学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设计色彩》 教学模式
《设计色彩》是美术学科专业的基础教学课程之一,是专为美术类专业服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设计色彩》辐射的范围非常广泛,以至于几乎所有学科领域都需要用到色彩设计。在现实生活中,色彩除了通过艺术作品给人以直接的、纯粹的视觉美感和审美享受之外,还从城市景观、视觉产品、室内装修、动画产品、平面广告等方面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其广泛的审美及实用功能来显示出色彩的重要性和神奇的冲击力。《设计色彩》课的目的应该是清晰明确的,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规律及一些基本表现技巧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设计色彩》对于美术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开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逐步大众化,我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方向的学生逐年增加。然而,多数学生为了走捷径才选择艺术专业,考前通过集中训练专业,而实际上,进校后的艺术设计专业新生没有了解基本理论知识,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对色彩的认识感了解得更少,仅停留在对自然色彩的理解上。同时,现有的《设计色彩》教学方式是把传统绘画色彩的教学模式用在了设计色彩的教学中,这种陈旧落后的方式及教学内容严重制约了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越来越难以胜任当今社会艺术设计形势发展的需要。《设计色彩》不同于绘画性色彩,它是以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为目的,需要强化学生的色彩构思和创意性思维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色彩训练,融入设计意识,打破狭隘的传统色彩观念。当前,我校的应用技术大学创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开展《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的重构,将有利于学生在自然色彩基础上进行主观色彩的造型意识培养,从而开发学生对色彩的立体造型方法和规律的发现与探索,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色彩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去,从而起到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开展具体以下方面的变革: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突出案例式、项目化教学的作用
首先,优化静物色彩写生的内容与效果,突出训练光色搭配。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色彩写生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和学自然中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构成作品的训练,使学生在构图、构形、构色以及在画面构成方式、表现技巧、形式风格等方面得到训练,以此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建立起在观察表现上的新的造型观念,开拓其创意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创造和表现能力,为今后的艺术设计打下基础。
其次,增加空间色彩写生训练,突出装饰色彩的运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可增加学生对空间中大的色彩区域、色彩变化与成因进行解析性的理解,可使学生充分理解空间中色彩的组织与秩序,以空间的形态重新审视色彩的基本特性。对于客观物体,在《设计色彩》中要体现其主观性,突出主观色彩,所以必须重新对色彩进行提炼、组合,从色彩的基本要素及感情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从而设计出我们在画面中所需要的色彩。这种组织画面的方法,既训练了学生对物象的观察与分析,又锻炼了色彩创意和提炼色彩的能力。
最后,加强色彩与设计的内在联系训练。通过一定的设计案例,来分析色彩与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理解《设计色彩》并不是简单的名字更新,而是既具备绘画色彩的特征,又蕴含用色彩进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维,侧重运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美学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研究色彩的规律性,强调对装饰色彩、构成色彩、抽象色彩等的造型规律应用。通过讲解真实项目中不同的色彩组合与视知觉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所特有的性格以及它们作用于人的视知觉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及情感。通过这种教学,可使学生认识到色彩在人的视觉感情中所起的重要调节作用,并逐步进入主动设计的层次,以达到《设计色彩》课程衔接其他设计专业课程的目的。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色彩》以前总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从理论讲解、构图、形体表达到设计理念的每个步骤,都进行详尽地讲解,甚至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详细地讲解。这种单向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的意识。利用翻转课堂手段改进教学手段,培养创造思维,就是要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要把教师由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要由传授知识转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学生优秀作业图片展示与多媒体播放经典作品相结合的模式。
三、加强项目引领教学模式和课程业余时间的充分利用
通过院系与企业联盟,设定一些项目设计要求,选定作品,要求学生进行设计;同时,增加课余时间老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加强师生沟通,掌握时代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李艳妮.设计色彩教学的改革浅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