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基础知识与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 教学 审美能力
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欲都较强,各学科知识也已有一定积累,高中生的这些特点对于美术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等,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学生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积极、自主地学习。此外,教师还要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既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发展历史和各大派别,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独特审美体验,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作品,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最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虽然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术教学尤其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等美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普通高中受到高考的压力,只注重文化课教学,对美术教学并不重视,加之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所以美术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下文将详细论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简要提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有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素养、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三方面的作用。美术鉴赏教学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其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才是美术鉴赏教学要达到的目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美术鉴赏教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让学生感知美术这种艺术形式并进行审美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教学中使学生获取其他能力的功能是审美欣赏的继发。正如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得到一些类似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也是其他学科的继发。总之,美术鉴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理念,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应重视美术鉴赏。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迫于高考压力,教师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教师都不重视美术教学。因此,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教师方面,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比较单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教师自身艺术修养还有待提高。很多美术老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好,但教学理论、美术史论等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导致他们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毫无创新和生气。
其次,学校方面,美术鉴赏课安排的课时较少,此外,艺术课程虽有向必修课发展的趋势,走在普及路上,但美术仍不是高考科目,仍然只是“调味”课。普通高中一般一星期安排一课时美术课,有的学校甚至两星期才安排一次美术课,由于学习过程具有连续性,这样每节课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就无法对美术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解、整合和记忆,不利于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此外,学校和教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和研究还不够,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不多。
最后,学生方面,学生多认为美术课不如其他高考科目重要,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文化课上,根本不重视美术课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作用,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美术鉴赏课是无法得到学生重视的。
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美术鉴赏就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人们进行美术鉴赏时总是不知不觉地受到自身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取向的影响,对美术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同时鉴赏者还会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对作品作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享受。因此,美术鉴赏比美术欣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与评述的拓展、延伸与提高。意即通过美术鉴赏教学,教师要使学生不仅能欣赏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美术作品,还要使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审美感知和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感受、联想、分析和评判,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还要使学生能深刻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这首先要求美术教师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果。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具体做法如下:
1.经常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多学习美术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高中美术教师应多渠道获得美术信息,多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举办的展览,除了关注传统经典美术作品外,还应该关注当代美术的发展,了解当代美术,加深对美术的理解,精于鉴赏和评论,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开阔艺术视野。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探索、研究美术教学,加强教学经验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教学水平,以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
由于美术不是高考科目、不被重视,加上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的影响,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往往只是教师简单地讲解一些美术作品即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对作品个性化的体验、感受和鉴赏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得到审美体验,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美术鉴赏的主体,当然教师还是主导,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这样的美术鉴赏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自身文化艺术素养,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愉悦、富于思维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基础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对于同一美术作品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不同见解,并加以指导和鼓励。当然,有时候学生的看法可能有些片面甚至有些偏颇,但他们确实认真鉴赏了作品,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看法,所以教师要在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的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认可和尊重,以资鼓励,从而保持他们鉴赏作品的积极性。此外,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小组成员之间或全班学生之间交流美术鉴赏的感受、理解和心得体会等,同时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要与时俱进,在思想观念、知识和技能、教学方法上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美术知识,学生不但可以从书本中和课堂上学习知识,还可以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参观美术展览等,或者通过互联网开阔知识视野。
(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其多元思维习惯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再造想象,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应以美术作品蕴含的丰富的艺术文化、作者情感和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等为出发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多角度地感受、理解艺术形象,体验作品情感,不要以教师的审美为唯一的审美标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观点。比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鉴赏时,教师除了让学生鉴赏作品的组合、体量、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手法外,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宫殿建筑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美术的天空自由飞翔,引导他们在自主鉴赏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无论学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说出什么样的见解,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尽量对他们的观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并帮助他们进一步解读作品,得出有价值、有深度的结论,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自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能力。
(四)以点带面,运用多种教学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也应该富于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应灵活、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当借助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美术作品鉴赏展开活动。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体验美术作品独特的、最本质的美和作品的动情点,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美术作品、对其进行创造性解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渗透一些美术作品鉴赏的理论,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鉴赏美术作品,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提高到一定的理论层面,进而使他们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使其掌握鉴赏方法和规律,最终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样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和体验、并得出独到的鉴赏结论,把握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帮助学生从中总结并掌握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以便学生日后能独立鉴赏作品,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美术常识学习和作品鉴赏并重
美术常识与美术鉴赏联系紧密,因此,美术鉴赏教学应两者并举。美术常识是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美术语言等,美术常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重在感受美、理解美。美术鉴赏教学不能只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分析,而轻视其对美术常识的掌握,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作品的形式元素的探究,在鉴赏作品是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也难以在鉴赏中总结出方法和规律,最终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提高。没有美术常识基础的美术鉴赏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较高层次的美术鉴赏必然是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
此外,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由于缺乏鉴赏经验和方法,往往不自觉地用现有经验来判断作品画的是什么,作品画得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等,而这种浅层次的“像不像”“画的是什么”等审美标准只能使美术鉴赏活动流于肤浅、甚至误入歧途。例如,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时,若仅让学生以“像不像”的审美标准去评析该作品,学生的鉴赏结论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在欣赏这幅画作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美术常识的基础上去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以及色彩的冷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要素塑造艺术形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去认真感受和分析这幅作品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及爵士乐、百老汇所特有的属性等。同样,以“美”和“不美”的审美标准来鉴赏美术作品,也是比较肤浅的。因为“美”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美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同一种美也可能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人的生活经经验、文化素养或者情绪情感不同也会对同样的美产生不同感受,所以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复杂性、多元性并略带作者和观者的主观性。当然许多“美感”也可以通过在一般人看来不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挪威画家蒙克《呐喊》就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自然带给人的不安和恐惧,使人们在19世纪末压抑的情绪在此得以释放,从而产生特有的“美感”。所有的美术鉴赏活动,若不以美术基础知识为基础,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而片面地以“像不像”“美不美”去评述作品,美术鉴赏只会停留在肤浅的感性层次,难以达到理论高度。因此,教师应将美术鉴赏教学与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美术鉴赏活动达到理论层面,从而在鉴赏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中总结出美术鉴赏方法和规律,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鉴赏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Photoshop;美术基础;课程改革;渗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89-03
Photoshop是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它以非凡的表现被广泛地应用到平面设计、美术、摄影、动漫、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出版印刷、网页设计等众多领域。因此,它也成为了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和多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Photoshop图像处理”等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许多专业教师普遍感到:其实际操作性强,软件的使用看似好教,但教学效果却始终不能通过学生的作品得到良好的体现。存在学生“只会模仿、不会创作,只会操作、不会创意”的问题。问题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个人兴趣不同、审美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也有教师教学方式呆板等问题。许多教师苦于找不到好的教材、教法,以便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院根据在多媒体科技公司工作的毕业生的反馈,历经数年进行了Photoshop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探索,现将收获的经验展示出来与同仁分享。
明确正确的教学目标
根据多年来用人单位的反馈,多次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举办的闽台高职院校联合师资培训中专家的共识,从事多媒体设计,工作时间、技术不是重要的,而创意、创新才是最重要的,学生的跨域、整合能力十分重要。
我们将Photoshop课程的能力目标定位为:不仅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Photoshop基础知识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掌握Photoshop图像处理、图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备灵活使用Photoshop知识制作出符合要求又具有创意的图像的能力。这就明确了学生学习之后不仅仅是熟练的工匠,还要能自主进行图像处理与创作。
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
我们共进行了三次课程设置的调整,每一次都及时进行总结与分析。
第一次调整,将“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拆分为两个阶段: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与案例式课程的指导。结果发现,学生确实在运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技法上熟练程度得到很大提升,但许多学生还是限于“工匠”式的模仿,创新能力仍然很弱。
第二次调整,致力于让学生应用Photoshop做出各种绚丽甚至超越意想的艺术效果。它要求学生具备色彩搭配等相应的美术基础知识,这就需要与美术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于是,我们在多媒体专业培养方案中引入了“电脑美术基础”课程。这样就进行了三个阶段课程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学习上较被动,学习兴趣不浓,上“电脑美术基础”课时,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美术基础知识普遍感觉偏理论,甚至个别学生在做手工作业时有厌烦情绪。另外,随着高职院校课程对各科目实践实训、毕业实习课时要求的提高,“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基础课时被要求压缩,影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由于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异常强大,编辑手段和技巧层出不穷,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学生在图像处理技能与熟练程度下降。
第三次调整,我们将Photoshop基础知识,如基本工具的使用,引入“电脑美术基础”教学。例如,Photoshop在色彩教学中的运用,不论是在红、黄、蓝三原色的调配,还是纯度色阶变化、色彩对比等,都能以直观的形式表现色彩构成各个方面的知识。对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如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学生可以通过Photoshop中绘图工具(如直线工具、曲线工具、圆形工具等)绘出一个基本型以后,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选择某些编辑命令,如复制、粘贴等,较快完成课堂作业,避免了人手制作中枯燥的重复劳动。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完成了从手工设计到思维设计的演绎,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压缩了“Photoshop图像处理”基础课的课时。教学重点转到“Photoshop图像处理”后期课程与实训进行典型案例剖析与项目式创作指导。自编教材并尽量采用本院学生创作作品作为案例,同时结合美术基础知识演绎。这种相互渗透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多方位地引导学生学习,以全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目前来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积极自编教材,进行内容整合
我们选用过许多市面上现成的教材。目前,教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教程式的,以传授Photoshop软件基本应用与技巧为主,用案例进行辅证。这一类教材的优点是基础知识介绍得较详细。但应用案例偏少,学生能较熟悉软件的工具,但灵活应用的能力不能得到较好提升。在做设计时,由于缺乏基本美术知识,通常会犯许多常识性错误,如做产品销售包装设计常是三无产品(无商标、无品牌、无产家),没有产品货架印象、立体效果不符合透视原理;做平面广告出现光线、阴影方向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第二类教材为案例或称项目式的。此类教材案例较多,有的甚至是纯案例,通常会提供素材,并有详细的案例过程指导。此类教材的优点是:学生在其指导下能够做出完整的作品,有成就感,但由于许多案例涵盖的知识点有限,且缺乏设计的构思解析,更有甚者直接提供各种抠图好的素材与完成图,学生直接拼装即可完成作品,对作品构图理念缺乏理解,对Photoshop的学习变成“蜻蜓点水”式的了,对于Photoshop强大图像处理功能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工具、技巧的应用。
为此,我们决定自编教材,在“电脑美术基础”中添加Photoshop基本工具的教学与应用,在“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渗透美术基础理念。首先,从案例的筛选入手,在教材前半部分精选出一些简单实用的案例,并尽量一例多变。教材后半部分选择涵盖知识点多的、符合美术观点的案例。在案例设计中讲解构思理念,讲解应用Photoshop技巧的目标,然后将每个案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全部列出来,分析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适用范围,并提示另一种处理的差别效果。例如,制作一个汽车飞驰的效果,来反映奔驰这一自然现象,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作:第一种方法是使用滤镜菜单中的动感模糊和辐射模糊;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滤镜菜单中的风滤镜。对这两种制作方法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哪一种制作方法效果更佳,适用于物体的大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本院学生的作品作案例更能贴近学生。
实训的项目教材则按如下要求进行设计:能注重Photoshop与美术理论的渗透;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需求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进行规划或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许多院校从事Photoshop教学的教师都是出自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软件不存在问题,但由于缺乏美术基础知识,在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方面不能做到正确引导,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我院特地派从事Photoshop教学的教师参加美术基础知识培训,确保Photoshop与美术基础相互渗透教学的落实,让学生在美的艺术氛围中学习Photoshop。
课堂教学组织也是一门艺术
虽说现在Photoshop教学基本上是在多媒体教室或机房实现的,比较直观,但教学组织流程不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
首先,我们将学生优秀作品制作成视频,在第一节课进行播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创造令人愉悦的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气氛也是十分重要的。Photoshop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很富有创造性的课程,可适用的教学法有讲授、案例、实操、小组讨论等等。课堂练习实例要尽量能让大多数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内完成。这样能有时间让学生相互观赏与评价,就像教育家陶行知说的,要“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解放他的双手,解放他的眼睛,解放他的嘴,解放他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主导课堂的机会,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告诉学生模仿到创新是学习Photoshop的必经之路,讲解案例要求涵盖知识点多,学生操作则采用让其快速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作品,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因此,设计学生练习题也考验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我们分别从广告、照片处理、CI企业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界面设计、网页设计类中选择有代表性作品进行剖析,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构图、色彩搭配、主题等各类图像的主流设计风格。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实验教学环境
在当今信息时代,多媒体信息网络迅速发展,在网上Photoshop基础教程比比皆是,应用技巧层出不穷,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网上学习条件。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网上去查找同一种目标的多种设计方法,如火焰字、人物抠图等,让学生比较查找到的方法。还可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多欣赏中外文学、音乐、影视、绘画等艺术作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这些对学生创作是非常有益的。
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有一款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基于此,我们尝试建立学生多媒体工作室,让学生在服务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软件运用能力。
在考核评价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许多高职院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仍采用笔试和机试两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法,但重点已经从过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记忆进步到注重技能的掌握运用。但我们认为,考试只是在限定时间内考核共性的、统一的技能熟练度,学生容易过多注重教条式操作。实际上,在项目实训中更能反映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更能表现出学生的潜能。为此,我们强调实训在学分中应占更多比重。为防止抄袭,我们要求学生在实训中,用书面写出创作作品的主题、构思以及步骤,这也是对其美术基础知识的一次总结。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对Photoshop课程的评价方式,我们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三种形式。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存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指导教师及时发现指导,但在评价时多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与展示。作品美,美在哪,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应尽可能让学生自评,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Photoshop是一门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课程,它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高,同时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相应的美术基础也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绝不可简单呆板地只教会学生设计绘制几个实例就了事,更要注重Photoshop与美术基础的结合性,应该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提升自己的美感。
参考文献:
[1]郭琦.引入美术设计思想的Photoshop课程教学方案新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7).
[2]叶爱英.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育 接受美 感受美
美是人类执着的追求,根据现有的考古结果,至少在25000年前的史前时代人类便有了十分明确的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美的体系。到了现代,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人类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精神问题,而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octor James的研究,美术对于缓减心理和精神压力、提升综合心理素质有显著的效果,而在社会生活中美术作品和美术工作确实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所以美术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而美术教育也成为了各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谈到中学的美术教育,我国的教育模式与西方国家相比比较落后,基本就是一本美术教材加少量的练习,而近年来虽然提出了不少辅助教学的思路与方法,但是因为缺乏一个核心思想来宏观引导,所以这些方法一方面显得零散,另一方面推广也显得不足。其实中学美术教育要得到升华,教育理念也必须有相应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从接受美到感受美的变革,这对中学美术教育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
目前我们的中学美术教育,不论是美术理论还是美术技能,都局限在让学生知道和了解基本的美术常识,让学生对“美术是美的艺术”产生赞同感,这就是接受美。接受美其实是一种被动的教育形式,它关注于如何把尽可能多的美术知识灌输给学生,把学生当作单纯的受体,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接受美”这种美术教育模式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实际教学效果也愈发差强人意。而感受美则关注于学生的自发性,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短期学习为终身学习,而正因为此,它比被动地“接受美”教育模式更符合时代的特征,为了实现从接受美到感受美的过渡,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将美术知识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我们目前喜欢安排专门的课程来给学生讲解诸如色彩、构图、色差等美术基础知识,对具备美术功底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显然显得过于基础化因而无法勾起他们的兴趣,而对于缺乏美术功底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又显得过于理论化和枯燥,也难以让他们融入教学氛围。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将这些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美术欣赏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最后的晚餐》这一世界名画,让学生对这幅画阐述自己的理解,待大家讨论和发表意见基本结束后,再加以总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评析。首先整幅画的色调是灰暗的,这就直接塑造了一个阴暗、神秘、压抑的心理氛围,同时达芬奇在这幅作品中笔法十分细腻,画中的各个人物面部表情或惊恐、或不安、或愤怒、或怀疑,内容十分丰富,这样的构图给予了观赏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同时画面的空间和层次在耶稣与弟子之间留出了较大的空隙,很巧妙地表现出了耶稣的孤独与无助。整幅画十分成功地用“静”表现出了“动”,将耶稣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之后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对号入座地了解到色调、构图、画面层次、笔法等一系列的美术基础知识,这样的接受不是刻意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所以不会显得生硬,学生接受起来也十分自然。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之后,学生就会逐渐形成用基本美术理论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我们便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大家对一幅幅的中外名画进行赏析,再将赏析结果和最早大家没有基础美术知识进行的杂乱的点评对比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础美术知识的理解。
2.将美术技能与美术实践相结合
美术实践是实践和检验美术理论及美术技能的最好方式,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美术实践之上。首先,我们可以开展模仿活动,让学生尝试去画之前欣赏过的相对比较简单的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学生有很强的参与热情,通过模仿和对比,能从美术专业的角度更深刻地发现自己和名家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全班范围内开展美术作品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让“作者”上台和大家进行经验交流,这样能进一步提升大家对美术技能的把握度。
3.将美术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基本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教授及训练,美术教育的基础环节基本能够实现,此时我们应该谋求中学美术教育的更高层次,将美术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可以将生活中每一个画面当做一个美术作品来欣赏,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踏青、写生,让学生在心中逐渐树立起“生活中处处有画面,处处是美术作品”这样的牢固的概念,能够自发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我们可以开展“我心中的家”等主题活动,扩大美术的外延,让学生用绘画、摄影、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来描绘自己的家和日常看到的景物。艺术是相通的,摄影、剪纸等既能扩大我们的创作素材,又能从另一个角度丰富我们的美学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基础美术理论和基本美术技能,另一方面养成了从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的习惯和能力,中学美术教育也得到了升华。
从接受美到感受美是一个复杂且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在总结传统教育可取之处的基础上,善于用“感受美”来引导教学,将教学核心放在让学生具备发现美、感受美,从而自发学习美、创造美的能力上,那么我们的中学美术教育就一定能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叶小明.美术概论[M].教育出版社,2008.
[2]程宜康.谈谈中学生的美术修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8,9.
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接受能力特强。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四年级美术上册,由绘画创作、欣赏评述、工艺手工三个方面构成,教材内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有简到繁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衔接。教学以形式多种多样,合安排,给学生创造足够的作画创作时间,,满足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学习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新旧结合创造新作品。本册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常识认识形、色、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用各种工具,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事物。体验媒材效果,激发想象、创造愿望。
三、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2、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3、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4、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在教学中,激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尝试运用各种媒材制作创作;通过欣赏、绘画、手工等方法表现事物,激发丰富想象创作潜能。
2、课堂上多进行记时绘画训练,培养学生绘画、制作的速度。
3、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营设有利的学习环境,通过欣赏、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真欣赏,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大胆创作。
4、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学生对人文的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5、教学中,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
6、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各科及生活实际的联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24日,省教育厅公布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学科考试说明(适用于2017级高中学生)。
本考试说明将作为命题的依据。
背景介绍
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为做好首次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有关工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编写了适用于我省2017级高中学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学科考试说明,并予以公布。
信息技术学科
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应坚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教育立意、能力立意,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运用、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
依据教学内容(考点),采用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如事例、图像、数据等),考查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所体现出对信息的辨别、应用和迁移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传递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软件环境:MicrosoftOffice2003。
(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与方法,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软件环境:VB6.0。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它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计算机多媒体的多彩世界,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软件环境:PhotoshopCS,Premiere6.0,FlashMX,CoolEdit。
(四)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模块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因特网的主要应用和网页制作基础。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网页设计、制作、评价的一般方法,体验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软件环境:FrontPage2003或Dreamweaver,文件上传下 载工具。
(五)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它与必修模块的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软件环境:Access2003。
考试形式
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
试题共分为两大类型:第 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满分为40分;第二部分为操作题,共6题,满分为60分。
试题内容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考生在四个选修模块之中任选其中一个)这两部分组成,各占50%左右的分值。
(二)试题难易比例
全卷难度值约为0.80。
音乐学科
考试目标与要求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及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欣赏与认知。知道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及音乐表现手段,识别重要代表人物。通过聆听等方式,分辨音乐的作品名称、表现题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等内容。
2.了解与理解。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及社会功能,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掌握与运用。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辨识并描述音乐的时代风格、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格、评价音乐、表现音乐。
考试内容
我省高中音乐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的要求,结合我省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确定高中音乐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以“音乐鉴赏”模块为必考内容。
为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在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中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或喜好任选其一作为选考内容。根据音乐学科特点,本考试采用笔试和实践测试两种方式进行考查,具体考查方式参照以下表格:
考试形式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实践测试,具体组织实施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闽教基〔2016〕53号)文件。
2.测试分值与时间:
笔试与实践测试总分值为100分。
笔试试卷满分100分,占总分的70%,考试时长为60分钟;
实践测试满分100分,占总分的30%,考试时长在5分钟内。
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笔试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不少于20题,约占60%;非选择题约占40%。试卷中“听辨与赏析”内容不少于笔试试卷总分值的50%,题型为听辨选择题与聆听赏析题。
实践测试内容为艺术特长现场展示。
2.难度值
笔试与实践测试的测试难度值均为0.85左右。
美术学科
考试目标要求
美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测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以上测试目标不可分割、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力求三者兼顾,综合体现“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以综合测试的形式,测试学生对美术识记、理解、应用、创造等能力。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美术基本常识、代表性的美术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中外美术的主要流派、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和组织原理、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感和文化内涵、美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的认知。
应用:能恰当使用美术语言分析、解释、欣赏、鉴别、评述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能运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进行美术实践活动。
创造: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活动,表达思想和情感。
能根据试题提供的图形、文字和考试要求,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比较和概括美术知识;能根据题意,鉴赏中外经典美术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美术学习的基本方法。包括初步运用美术鉴赏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运用不同模块要求的技能表达思想,懂得创作和表现的基本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调高中生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在帮助学生形成视觉文化意识的同时,涵养人文精神,培养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美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能力测试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和创造四个能力层次。“知道、列举、简述”等测试目标,属于识记层次要求;“理解、解释、说明”等测试目标,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分析、探讨、评述”等测试目标,属于应用层次要求;“设计、表现、制作”等测试目标,属于创作层次要求。
考试范围
按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下称课标)中“1+2”模块的选择策略,即考查必选模块和选修模块中的任意两个。命题范围以课标为依据,结合我省高中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
1.《美术鉴赏》模块为必考内容。
2.《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模块为选考内容,选择其中2个模块考查。
考试形式
考试分为纸笔测试(闭卷)和技能测试两部分。具体组织实施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闽教基〔2016〕53号)文件。
(一)纸笔测试
1.纸笔测试方式:闭卷。
2.笔试考试时间:60分钟。
(二)技能测试
1.技能测试方式:在选修模块中,选定其中两个模块命题并组织考试。
2.技能考试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30分钟。
(三)成绩评定
1.纸笔测试试卷分值:100分,占总成绩的60%。
2.技能测试分值:100分,占总成绩的40%(每个模块占20%)。
3.评定等级:合格、不合格。
试卷结构
1.笔试题型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为简答题、技能创作题、综合应用题等。选择题占60%左右,每小题2分,共30小题。非选择题占40%左右,共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