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播电视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地方广播电视 困境 出路
“全媒体”(omnimedia)的称谓来自于成立于1999年成立的美国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家政公司,该该公司旗下运营了很多报刊、杂志、专栏、书籍、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用于公司的业务宣传,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日渐融合互通,“全媒体”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它的称谓、内涵广泛被传播领域所接受,用以代指新旧媒体的互通与融合,并成为信息时代媒体发展的共识。
一、全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困境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比如信息传播海量、高速、快捷,信息获取、收集、整理、分析、更新、存储、共享、利用更加的广泛、高速、快捷,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和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全媒体时代带来信息传播的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使其面临很多困境,不得不进行改革与转型,尤其是发展相对落后和闭塞的地方媒体,广播电视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1、地方广播电视的发展思想还落后于时代潮流
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体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的很多地方广播电视发展还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市场化程度低,很多广播电视是作为党政的宣传工具和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而存在的,地方政府的行政参与很明显,长期下来体制僵化、内容老套,流失了很多观众,广播电视没有充分的发挥其社会影响力。但由于受财政资金扶持,所以广播电视对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敏锐度并不高,部分广播电视台不思进取,没能及时的抓住发展的机遇和嗅到时代进步带来的危机。
2、资金缺乏,技术水平有限,改革困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播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地方广播电视已经感觉到了危机,也明白了进行广播电视的发展改革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的必要性。但是,受限于当地经济发水水平的影响,改革之路非常困难。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依靠完善的技术、设备,比如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改造与融合、计算机、电视光纤、电缆、网络的搭建,音视频的录制、转码、流转技术、光通信技术、TCP/IP协议设置等先进的设备与技术的实施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然而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政府、社会用于传统媒体的和新媒体的融合改革资金、技术投入还有很大缺口,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基层。
3、缺乏先进的复合型广播电视发展人才
全媒时代下,新旧媒体的融合互通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这也对广播电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具有传统媒体的职业信仰和道德操守,其掌握传统媒体的所有知识与技能,还必须拥有新媒体时代开放的思想、包容的胸襟,以及经营、管理、运作、策划等能力。传统的单一技能的广播电视人才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地方广播电视人才由于本身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水平有限,长期生活闭塞,思想和业务能力都比较单一落后,急需专业的、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给地方广播电视的改革c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二、全媒体时代下地方广播电视发展之路
新旧媒体的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总体来说,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发展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机遇大于挑战,必须积极进行探索和改变,才能找到发展出路。
1、改变思想,迎接挑战
全媒体时代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改变着社会的思维方式、发展方式,广播电视行业受到的冲击也是多方面的,地方媒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多面的,要想尽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推进地方广播电视的改革与发展,发挥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地方广播电视必须积极迎接挑战,解放思想,勇于接受和改变,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积极的推动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将广播电视的文化性与经济性相结合,适当的引入市场化运作,增加竞争,丰富传播内容,立足地方特色,打造核心栏目和品牌,拓展媒体服务,多层次、多角度促进地方广播电视的发展。
2、加强地方广播电视改革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资金、技术、人才是推动地方广播电视改革的三个核心因素。国和地方政府应充分的认识到广播电视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价钱资金投入,为地方电网、光纤改造、计算机、音视频设备等提供充足的保障,同时,积极的加强现代计算机技术、光通讯技术、影视音像制作与传播技术的研究、培训、教育,为广播电视与其他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互通提供技术保障。
3、加强人才引入,培育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促进地方广播电视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必须充分重视。全媒体时代下,地方广播电视工作中心应提高先进人才的待遇,积极引入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经验丰富、具有专业的传统媒体知识与经验,同时眼界开阔、思想进步、掌握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运作、策划能力的综合素质高、职业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为地方广播电视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积极鼓励现有广播电视工作人员进修学习,加大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能力的教育、培训、考核等,多方面提高地方广播电视人才的综合水平和职业技能,为全媒体时代下地方广播电视的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结语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播电视行业也不例外。全媒体给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文章解析了全媒体时代下地方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困境,并从思想解放、资金和技术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了发展出路,为促进地方广播电视发展的革新与进步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建国,李艾蓉.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如何与新媒体融合[J].西部广播电视.2016(02).
[2]朱超.全媒体时代广播资源整合与共享探微[J].中国传媒科技.2016(12).
[3]石万昀,石光宇,彭朵朵.新媒体背景下对地市级广播的探析[J].传媒观察.2017(01).
关键词 解构;广播电视台;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011-02
1媒介融合背景概述
1.1媒介融合的内涵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媒介融合”作为一种新事物就被美国教授发现并定义,并被认为是多种传播方式与传播功能的有机结合并呈现出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当前的媒介融合主要是指通过趋同的技术依赖和传输手段,各种媒介基于同一平台获得信息而使得彼此间的替代性和关联性逐渐加强,媒介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此外媒介融合不仅仅包括各媒介间的融合,还包括各媒介与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的融合,与手机、电脑、电视等传媒工具的融合,总之,媒介形式不再是单纯、孤立地传播信息。
1.2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台的影响
媒介环境的变化为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手机、电视、电脑等媒体的普及使得各媒介方式间得以取长补短,传播效率突飞猛进。传统媒体时代被细分的“观众、听众、网民、读者”都被“用户”所替代使得媒体产品多元化又兼顾个性化,同时需要广播电视产业能有效地与其它平台进行合作,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常见的包括微博互动、短信平台、企业联谊活动、车友俱乐部、专家解惑等等,这些信息增值服务在为广播产业带来额外利润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地用户群。
2广播电视的变革
从传统媒介到新兴媒介,广播电视几经风雨,经历了综合化、系列化、专业化的变革。而如今正面临着媒介融合的新环境,广播电视业也必须准确地把握变革的大局,认清自己的位置,才能从容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2.1受众的改变
不同于传统媒体,受众主要定位于中老年观众,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的受众主要定位于中青年,尤其是“三高一低”的人群,即高知识水平、高消费、高职位者和低年龄层的人群。这些年轻人群的涌入对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将是不小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他们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中流砥柱”,抓住了这些人的目光,就是抓住了广播电视未来发展的“钥匙”;另一方面,这一人群有着不同于传统受众群体的需求和特征,他们追求新奇、重视体验和别具一格,如何真正将他们纳入稳定用户群中将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2.2传播形式和角度的改变 ;
传统的媒体时代,传播形式和传播角度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电视、广播等方式,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推动,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视听传播,用户互动传播使得媒介融合下的每一位用户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
2.3媒体资源利用的改变 ;
传统的电视广播更具有神秘性,电视广播地录制往往是高度封闭的。而媒介地融合使得大量民间影像正涌入市场,手机、电脑、DV等新媒体资源地加入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简单,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感和神秘感也大大减少。
3 广播电视台媒介融合的策略解构
随着近年各个媒体针对媒介融合进行的创新和改造,广播电视台在产品营销、技术指导、强化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1 打造品牌形象,注意营销策略
作为宣传窗口的广播电视台,广告和收视率是其赖以生存的“摇钱树”,然而没有品牌宣传的电视台,也就难以获得长足的收视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广播电视台自身的品牌宣传还很不够,这也是用户群不稳定的原因所在。只有广播电视台得到一定的品牌关注,其后期的节目策划、广告策略等才能有效传播。广播电视台必须做好品牌营销,塑造一个良好的媒介形象,这相当于增加了其节目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于网络电视台的运作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在网站服务的拓展、广告招商还是视频节目的点击率上都能发挥效力。
3.2强化服务,重视用户体验
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的受众主要定位于中青年,尤其是“三高一低”的人群,即高知识水平、高消费、高职位者和低年龄层的人群。这一改变对广播电视台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强化服务,深入调查当前受众群体的消费需求,真正重视用户体验,才能抓住更多的用户群。
3.3营造特色化传播语境,增强传播过程的互动性
媒介融合使得用户们更加注重互动的传播,单向灌输式的信息传播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对广播电视台的传播语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动传播也是传统传媒与新兴传媒的区别之一,媒介融合不仅仅包括各媒介间的融合,还包括各媒介与微博、博客等社交网络的融合,与手机、电脑、电视等传媒工具的融合,现在大多数广播电视台的传播媒介融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于一体,常常在节目中加入观众互动、专家解惑、微博平台等多远传播媒介,使得信息的传播覆盖面更加广阔,用户们能够享受更具个性化的体验。目前广播电视台还应在开发新的、更具特色的传播语境和互动平台上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4做好技术支持,技术强台
媒介融合使得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技术支持难度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因而一个关系广播电视台走的更远的关键就是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台各个技术部门各司其职,建立起明确的中心制管理体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技术中心要做好统筹工作,负责全台技术系统运行的指挥、协调、调度、监测、考评、培训、分配。另外还要积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并定期举行技术人才的培训交流活动,使得技术人才成为广播电视台发展的“发电机”。做好技术支持,实现技术强台,才能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实现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为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打牢技术基础。
4结论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媒介受到巨大的挑战,广播电视业也必须准确地把握变革的大局,认清自己的位置,才能从容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媒介融合所带来的受众群体的改变、传播方式和传播角度的改变、媒体资源的改变等,这些都要求广播电视台必须相应地做好品牌建设、服务推新、技术支持、平台打造等软件和硬件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石磊.新媒体概论(第一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冯勤.新媒体之路――网络电视台建设实践与思考,[J],现代电视技术,2010(6).
[3]李孝娴.传媒集团的“媒介融合”研究――以成都传媒集团为例[D].四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图书馆,2008.
关键词:大数据;广播电视;技术转型
1 大数据基本概念
随着云时代的发展,社会已经形成了移动通信、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使各行各业数据在网络的联通下,形成了交织关系,大量数据在网络中累积成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化时代就是在大数据为依托的背景下,实现资源流通共享。所谓“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数据规模庞大、内容繁多,无法通过人工整理、归集、处理,但是可以通过云计算将数据在一定时间内被观测、截取、解读,是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达到资源整合共享的能力。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将引领一轮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公众普遍将“大数据”定义为“4V”特点,分别是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化)、value(价值)。在“大数据”时代的进步下,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转型,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并对其进步带来了深远影响,公众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大数据”的魅力所在。
2 大数据对广播电视影响
广播电视是媒体行业的组织领导者,是行业发展的最高点,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都由广电行业管理控制,并掌握着大量丰富的数据资源。同时还扮演着媒体的接受者、传播者等角色。一方面广播电视行业从各个渠道收集信息,并转化为媒体形式,另一方面将所收取的大量数据以新闻、广播、娱乐等形式化传递给观众。所以广电行业离不开“大数据”的影响,并在信息化时代中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1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化浪潮的来袭,传统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传播媒介已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在广播电视网络化技术中,以数字“0”、“1”为编码基础,带来了广播电视内容数字化发展,同时也对广电行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深远影响。采用数字化传播模式更有利于信息的存储、传输、使用,而且也为广电行业与网络信息化提供了沟通纽带,提高了网络电视的共享率。同时随着三网融合的到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等在同一网络平台中相互交织,达到了资源的融合共享,进一步实现了业务的交融。传统电视机也被网络化,家庭电视不仅可以收播电视台节目,还可以共享网络电视资源,同时网络电视中也可以看到更多相融合的信息资源,实现了资源多元化发展。通过技术手段的升级换代,广电行业在大数据发展的基础上也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进步。
2.2 广播电视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危机
在大数据时代的催化下,广播电视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危机,虽然在数字化进程中,广电行业已更新换代,数字化、网络化体系已得到改善。但是从市场份额来看,广电正面临着新形势――开机率在下降、收视率低、收视份额下降的特点。开机率是指某一时间开电视人数与所有电视机数量之比;收视率以确定地区总人口为基数,观测看电视人占全部人数的比例;收视份额指同一时间段一个电视节目人数与所有开电视人数之比。
据各种数据统计,《北京商报》在2014年统计显示,北京地区家庭电视开机率从3年前的70%下降至30%;尼尔森数据显示,在网络化时代,全球对电视机的需求日渐下降,收视时间继续缩减,从2009年176rain下降至168rain;据《环球时报》报道,CNN总裁吉姆・沃尔顿在因无力扭转电视收视率下滑的趋势,选择辞职。央视春晚在传统春节中是每家每户最期待的电视节目,但是在网络电视的影响下,央视收视率呈现下降趋势,只有在2016年央视春晚多屏直播收视率达30.98%,略超过2015年央视春晚收视数据多屏收视率达29.60%,不仅有电视春晚、还有网络春晚。这些情况主要原因为网络视频的出现,网络传媒针对用户体验设计了更多符合用户口味的产品。而电信运营商也在积累更多的资源运用拓展到更多领域,同时借助OTT TV平台更多大巨头希望在传统电视媒体领域有所表现,将运用更多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用户带来更强大的家庭电视体验感。
2.3 大数据为广播电视技术带来的发展前景
在大数据时代下,广电行业可以利用数据所统计的电视收视率情况对自身发展进行分析与解剖,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将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体现出来,进而可以了解观众所喜爱程度,比如通过数据统计可以了解用户看电视集中的时间段、用户最喜爱的电视台节目、看电视时间等内容,这可以将用户体验透明化,进而摸清广大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爱程度。在前几年家庭电视的收播以机顶盒作为终端,机顶盒不仅可以收播电视节目,还起到一个数据统计传输的作用,能够精确的统计用户观看电视时的各种情况,并对其传输。而在近几年,很多网络运营商发明了自制终端系统,比如小米盒子、华为盒子等,不再利用机顶盒也可以观看电视节目并可以观看网络电视,这样机顶盒所统计的数据将不完整,应该把网络平台考虑进去。在互联网的交互发展中,电视机不应仅仅满足电视的播放功能,在OTT TV、IPTV等平台上大力发掘电视所能体现的潜在功能,比如开发视频点播、电视通话等业务提高电视智能化。通过发掘电视潜在业务,不仅能够满足电视价值最大化发挥,还为广播电视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 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技术转型发展战略
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至今,一直注重技术革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其中大数据处理作为重要环节必须做到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发挥潜在作用,重新审视行业地位与未来发展前景,做到资源战略转型。
3.1 提高电视节目智能点播、信息推荐功能
在目前电视系统统计中,一般采用云计算,统计用户各个时间段所观看的节目信息,进而根据时间数据反映用户对节目的喜爱程度。在未来广电技术发展中,可以采用碎片化分类统计,通过预先分析了解每个电视频道不同时间段所播出的节目类型,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喜爱的播放节目,可以提前点播所要观看的节目,同时电视机会自动为用户推荐与其胃口相匹配的节目。这与传统统计相比可以依据频道播放节目类型对所有电视频道进行动态统计,这对用户来讲可以在家庭电视中成为主动选择方,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提高了用户对电视使用的积极性,进而更直观的观测用户的对电视类型的喜爱程度,这样所采纳的信息更直接、更全面。在对信息数据整合处理后,利用VOD平台推出更多针对用户口味的节目,比如某一类型节目,某一个导演的全部电影,以帮用户建立电视体系。
3.2 加强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
电视台要改进现有生产力,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促进电视台的整体转型,努力做到向新媒体进军。一些地区电视台已经开始在电视媒体内容上选择网站、微博等平台中点击率较高或评价较好的作品作为电视播出节目,并且与网络媒体联合创作新产品。除此之外,考虑建设覆盖传统电视台和新媒体的共平台生产制作和统一分发系统,这将有利于广播电视的整体升级换代,带动广播电视台整体向全媒体的转型和覆盖,提高电视的使用频率,扩展电视使用范围。
3.3 提高智能化客户管理
在当前信息化时展下,传统电视与互联网、数字信息经历了无数次的层层竞争,用户人数明显下降。由于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型终端电视的发展,提高了大众的娱乐范围,让大众更喜爱用移动终端观看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用户流失在所难免。广播电视行业应该根据有线电视用户自身情况,建立客户平台、服务平台、消费渠道等数据系统,将平台所表现的特征与客户流失情况相联系。建立模型体系,针对客户流失原因进行因素分析,进而得出流出原因与概率,对客户进行智能化管理以提高电视使用率,以提高用户满足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三网”融合 手机电视 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TB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1004-4914(2015)06-039-02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和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和飞速发展,媒介传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手机作为媒介生态系统中的新鲜事物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辟了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信息传播渠道。“三网”融合是指通过技术改造融合广播互联网、电视网、电信网三方的传送业务与准入业务,成为一个统一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互相共享,无缝覆盖,为广大受众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媒体传播资源。对普通百姓而言,“三网”融合最简单的体现就是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手机电视依托互联网和电信网发展,集具了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功能特性。在此文中手机电视主要被定义为便携手持终端接收媒体资源,手机电视在近两年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通过技术的革新不仅实现传统电视媒体的播放,还发展了形式多样的增值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手机电视的技术实现模式
目前国内手机电视的技术实现方式可以分为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基于地面多媒体数字广播和基于卫星广播的三类实现技术。
1.基于移动通信流媒体技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如3G、4G等)向手机提供点对点多媒体服务,流媒体电视节目最初是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传送,通过一个特殊的压缩的视频文件被分成小的压缩包,视频节目通过服务器向用户手持终端进行连续的传送。在这样的流媒体传输系统中,用户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而不必等整个视频文件下载完毕就可以进行实时的视频的播放。如今,移动运营商们把手机电视业务视为3G网络的未来主打业务,俨然成为移动业务新的增长点。国内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方式为中国联通的CDMA2000和SCDMA、中国移动TD-SCDMA。3G网络虽然拥有网络带宽,并且还支持双向性互动点播。但是用户难以承受庞大的信息流量以及移动计费方式所带来的高额通信费用。
2.基于卫星的技术。利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通过地面或卫星广播电视覆盖网(如地面的T-DMB、DVB-H、Media Flo,卫星的S-DMB等)向手持终端提供电视信号。只有在韩国力推这种使用手机来接收由卫星转播的电视信号的技术,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想法。用户使用该技术接收机模块能够同时接收地面卫星电视广播和无线电视广播信号,并且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图像,
3.基于地面数字广播的技术。移动终端应用此技术需要安装微波数字电视接收模块,目前通过整合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方式是最被看好的技术,这样就可以利用地面数字广播网络直接获得数字电视信号,而不用、不通过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传输信号。中国的移动多媒体电视标准是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二、手机电视流量定义
有流量的手机电视定义:使用一些HTTP live streaming或者RTSP live streaming的软件从客户端下载数据到本地便携式设备上播放,这种方式可以使用3G网络也可以是Wifi等方式,这种方式比CMMB方式更易流行,只需下载特定的软件播放。
无流量的手机电视定义:如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和中广传播公司共同利用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推出的便携式的移动的多媒体CMMB,所有产品统称为“手持电视”。其中与通信商合作的手机类终端产品即称为“手机电视”,其它还包括一些非通信类终端产品,如MP4手持电视、GPS手持电视等广播电视产品。与传统的流媒体电视本质的区别是这些手持终端使用的是无线广播电视网的广播式传输方式,所以不会产生任何流量费用。
三、手机电视商业模式
随着3G的普及、运营商的推动及智能终端用户的迅猛增长,我国手机用户数截至2012年9月底已经接近10亿,其中3G用户数突破2亿,手机电视业务有很大的用户市场,已经成为当下和未来最具有增长和盈利潜力的数据业务之一。手机电视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内容供应商、机构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
手机电视不仅能够播放音视频节目,还能够完成交互功能进行多媒体增值业务的开展。手机电视目前的两种基本类型服务:一种是单向服务,服务供应商向用户发送视频;另一种则是双向服务,用户之间互相发送视频。目前已有的和可以预见的新的手机电视应用有:视频博客、视频监视、视频点播、移动网络游戏以及等视频会议。
当前国内手机电视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移动运营商采用移动运营商+SP模式模式和广电运营商采用广电运营商+移动运营商这个模式。
国内不论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都采用移动运营商+SP模式发展他们的手机电视业务。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手机电视质量因为网络传输的局限得不到很好体现。移动运营商和SP紧密合作,对各地电视台进行内容的整合,通过丰富的内容弥补手机电视质量的缺陷。
目前国内手机电视运营商主要通过内容收费、广告和增值业务这三个渠道进行收益:一是运营商收益内容收费模式通过用户点播付费收看节目内容得到用户缴纳收看节目的费用。二是广告模式,用户免费接收节目内容,运营商通过广告收入维持运营得到广告商支付的广告费。三是增值业务模式,用户定制增值业务,如彩票信息、智力竞猜、铃声下载等得到用户的服务定制费用。
从相关数据来看,手机电视的广告模式和传统电视盈利模式非常相近,广电运营商对广告模式更为熟悉,最容易推广,但用户满意度低。免费的商业模式的确比较容易成功,但同时面临只能依赖广告进行盈利收入比较单一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在前期采用免费模式去吸引用户;收费的商业模式允许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但却不能吸引大量用户,一般在发展后期运用收费的商业模式提供增值服务来增加盈利。随着手机电视业务发展,运营商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提供多样的有质量的手机电视节目,同时提供一些有趣的增值服务,例如节目点播、内容评价、互动讨论等服务。
手机电视业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增值业务,需要占用很大的网络资源,目前来看手机电视上的声音和图像都无法达到普通电视上播放的效果。随着手机电视用户数量急速上升,网速的障碍将逐步显现,运营商还需要技术上积极改进,应该进一步提高传输速度和终端质量服务水平,为手机电视的推广打好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力.关于手机电视与移动流媒体的现状与发展[J]. 广播电视信息,2006(1):121-124
[2] 范洁,董年初.手机电视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3):121-124
[3] 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 魏翠颖.国外手机电视商业模式对比与分析.广播电视信息,2012(3)
关键词:数字卫星电视 定时同步 电路原理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01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电视广播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国家有关部门逐渐加大了对数字广播电视的重视和投入,数字卫星电视作为数字广播电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就我国数字卫星电视的应用现状来看,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无法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制约了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深入对数字卫星电视接收定时同步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争相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卫星电视的相关概念
数字卫星电视并非是指单一的“数字电视机”,而是借助声音、数字信号广播图像等媒介的一种电视系统,其充分采用数字信号完成电视信号的产生、获取、处理、输送、接收、储存等步骤。数字卫星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转播媒介,承载各类视频业务、综合业务、信息传输等各项功能,在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数字卫星电视接收定时同步设计分析
1.定时恢复设计
为了实现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各项信息的定时恢复发送功能,须定期对解调器输出进行抽样,确保各符号间隔抽样一次,且分别在信息发送端和接收端用同一始终进行采样。由于接收机可能出现传播延迟的情况,为确保同步抽样的顺利进行,应在信号接收或导出时进行定时,即为定时恢复。数字卫星电视同步接收的关键即为传输时间的问题,旨在将发送端帧、字、码元等的起点时间零误差的传输至接收端,其对可靠性的要求较高.
2.接收定时同步设计原理
针对多电平信号多于过门限点执行定时信息的提取,而对于二进制信号来说,通常从过零点开始提取。后者通常要先经由非线性转换成为归零信号,进而生成同步分量,而对同步分量进行提纯位时,采用窄带滤波器则为滤波法,使用锁相环则为锁相法。前者按照信号波形差异分成包络检波法、微分整流法;后者按照相位调整的离散或连续可分为数字锁相法和模拟锁相法。总的来说,由于锁相法可实现温度漂移,因可靠性和稳定性较高倍受青睐。
数字锁相法通过频率稳定的信号钟,由鉴相器获得误差电压(与同步误差互成一定比例),然后借助控制器的作用,使信号钟多输出的脉冲序列扣取、附加另一个或几个脉冲,并对鉴相器内的位同步脉冲序列相位进行调整,进而实现信息的同步接收与传输(如图1所示)。
图1 接收定时同步设计原理示意图
3.接收定时同步算法
3.1模拟同步定时算法
模拟调制解调器通常由两种方式来实现:通过反馈系统进行本地震荡时钟相位的合理调整;通过单向反馈系统调整输入信号使其生成定时波形。该算法具有便捷性、直观性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但因其极易受到定制晶振的制约,须引进如LP、VCXO等模拟电路,十分复杂,对数字卫星电视系统的集成带来不利影响。
3.2基于数据调整的同步定时算法
该算法通过采样晶振获取采样数据,并进行数字内插,进而得到准确的判决值,且不需进行反馈控制,数字化处理整个定时环路,为数字化的系统集成提供便利。
三、数字卫星电视接收定时同步的实现
1. C语言仿真
在实现数字卫星电视接收定时同步前,首先需要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所得的重要指标参数对ASIC进行设计,若测试所得指标参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改进算法。为使数字卫星接收系统仿真设计更加真实,需建立仿真模型,将模拟仿真信号发送至信号端后,借助仿真模型设计接收端定时同步功能(如图2所示)。
图2 仿真模型示意图
经过解调中的载波和时钟使数据恢复后,将标准的基带信号输出,且同时还将AGC控制信号发送至接收端功率控制器中,控制中频被放大。最后,在测试模块中比较发送端的正确伪随机数序列与接收端的数据序列,从而获得整个系统中存在的误比特率。
2.硬件结构设计
系统整体算法得到确认之后,需要将系统划分为几个功能模块,并利用硬件语言描述各项模块,才可实现系统整体的功能。按照不同功能将模块进行划分的同时,要区分硬件实现与软件实现的不同差别,将硬件与软件的接口分别进行定义;定义不同模块的功能与接口,分别进行系统测试;进一步划分各功能模块的子模块。若系统中设计其他公司的IP模块,则需将现有设计与这些IP模块进行有机结合,专门设计接口模块,满足不同输入与不同输出的要求。
3.验证与测试
3.1测试最底层模块
由于最底层模块的功能较为简单,当输入变量组合不多时,可采用穷尽法进行测试;若输入变量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则需要采用随机数创造激励源,测试更多的激励情况。
3.2从下往上测试
最底层模块测试完后,采用逐步递进的方式向上一级模块测试,检查每一级之间可能存在的接口错误。由于在从下往上测试的过程中,输入变量组合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因此需要采用随机数产生更多激励源。
3.3整体测试
当系统的每一层模块都经过测试,则可对整个系统进行定时同步模块的调整工作,此时可加以与正常工作类似的激励源,通过调制后信号测试。并且,可以借助信道高斯白噪声和干扰进行性能仿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数字卫星电视日趋网络化、数字化和人性化,这就对其各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相关资源,研发终端设备和系统,完善数字卫星电视接收定时同步这项功能,以更好地满足电视大众的需要,为我国数字卫星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潘登.数字卫星电视授时系统时钟恢复与码流同步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4.
[2]黄文浩.车载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