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嵇珊珊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2011级研究生)
【摘要】作为社会运行的安全网,我国的社会保障肩负着维护
亿万民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大使命,其改革也逐
步进入深水区。然而我国目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基金的
资金缺口以及社会保障基金收益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这都对我国的
社会保障基金不断保值增值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因此,如何实现我
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合理投资,从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是一项极
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基金管理;保值增值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相关理论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基金,由
基金托管人托管并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
等金融工具投资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在现代社会,通货膨胀是市
场经济中的客观现象,往往随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呈现出周期性变
化。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安全性原则,是指社会保障基金投资
经办机构必须绝对保证投资的社会保障基金能够按期如数收回,并
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社会保障基金是为了确保未来的债务支付的对
象,用于支付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对象的积累资金,在被保险人遇到
事故需要资金时,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必须履行给付原则。
2. 收益性原则
收益是社会保障基金实现自我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社会
保障基金投资成败的关键指标。从理论上来看,虽然社会保障基金
投资的目标是为了保值增值,但因为通货膨胀、工资增长及替代率
等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要有比较好的收益,这
样才能使社会保障基金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慢慢的强壮起来。
3. 流动性原则
尽管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通常是有计划的,不会发生像商业性
财产保险那样因突发性大灾害导致资金支付高峰的不确定性现象,
但同样需要保持一定份额的基金能够及时满足社会保障待遇的给
付。所以,在投资运营过程中同时要求兼顾变现性原则,也就是说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在不发生贬值的前提下应当可以随时的流动。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基金积累不足
造成社会保障基金积累不足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中国的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一直基本上都是现收现付制,在引入个人账
户后,由于人口老龄化和转制成本无法消化,个人账户被挪用现象
严重,有名无实、空头运转。第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一直以来都
实行岗位挂钩制,然而只有工作的人才能享有这项制度,虽然允许
其他人自愿缴费,但纳入的这些人员数量有限,因此参保人少导致
社会保障基金积累不足。第三,部分企业拖欠保费现象严重。有的
企业经营效益不好,利润薄弱而缴不起保费;有的企业领导重视不
够,不缴或少缴保费。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波动较大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历年收益情况表
项目
年度
投资收益额(亿元) 投资收益率(%) 通货膨胀率(%)
2006年619.79 29.01 1.50
2007年1,453.50 43.19 4.80
2008年-393.72 -6.79 5.90
2009年850.43 16.12 -0.70
2010年321.22 4.23 3.30
表1 统计了2006 年—2010 年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情
况。总体来看,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率波动较大,收益情况并不
乐观。股票投资的收益情况不佳也是其中的一种情况。2006 年开
始,我国股市牛气冲天,上证指数涨幅高达130.43%。但2008 年
后,股票市场又处于低迷的行情。其中,收益率最高的2007 年,
为43.19%。但是2008 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甚至出现了负值,说明
社会保障基金实际上出现了“缩水”,连最基本的“保值”目标都
没有达到。
(三)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不到位
1. 社保基金监管法律立法层次低
社会保障基金是一项特殊的公共基金,既决定着人民生活和社
会稳定,又与经济建设和资本市场发展密切相关,应该实现依法监
督管理,但目前只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
作了原则规定,具体监管依据只是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法律层
次很低。
2. 基金监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影响了监管
的效率和监管的权威性。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以行政监管为主,由
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事情繁杂较多,监管人员又缺乏相关的社会保
障基金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常识,而且社保基金管理工作本身又具
有业务复杂、资金量大、牵涉部门多等特点,这就使得监管不到位,
甚至会出现监管效率低下和监管真空。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对策分析
(一)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渠道
1. 建立纳入财政预算的筹资主渠道
事实上,政府只能履行有限的社会保障基金筹资责任,如果仅
仅采取安排满足于一时一需的财政支出方式显然是不够的。要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立法的途径,在相关的法律条文中应规定
我国各级财政每年必须安排社会保障基金支出预算,将合理调整财
政支出结构作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主渠道,以保证社会保障基金
具有稳定、可靠的来源。至于纳入财政预算后具体的支出途径,可
以通过股市变现部分国有资产,从各省行政事业性收费中提取一定
比例资金等都是可以探讨的方式。
(二)积极有效的实行多元化投资战略
在广泛利用组合投资的今天,稳妥性产品是现阶段在投资品种
的选择上的首选,但是应当尝试着创新其他的投资工具,比如社会
保障基金可以投资到电力、石油、通讯、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
基础建设项目,或者可以购买其经营权或使用权若干年,在经营或
使用的期限内收取有关费用或将约定的收益率作为投资回报。这些
项目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收期长,但投资回报率较高而且较
为稳定、风险小的特点,而这些恰好符合社会保障基金可以长期使
用但必须低风险运作的特点,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赢得较高的投资
回报。
(三)构建和谐稳定的投资运营环境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需要和谐稳定的环境,只有创造出健
康、完善的投资环境才能防范和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从而促进社
会保障基金趋于平稳的运营。因此,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
和完善投资运营环境:第一,应当将社会保障部门的基金管理和运
营职责分开。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和社会保障经营机构必须分开,只
有这样才既可以发挥专业性运营机构的投资运营的优势,又有助于
形成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机制。第二,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形成一
个托管人市场。在一个自由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托管机构一般由投
资银行和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担当,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都不是社
会保障基金首选的投资托管机构。第三,应进一步规范我国债券和
股票的市场环境,鼓励债券品种多样化。为此,应该通过相关的法
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股票、债券市场,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
投资运营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
版社,2005 年7 月
[2] 吕学静,《社会保障基金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
大学出版社,2010 年6 月
[3] 郑旭,《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5 月
[4] 李珍,《社会保障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年9 月
[5] 胡英,《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研究》[D],长春:吉
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5 月
第四条 国家根据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和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
第五条 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拟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第七条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制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配置计划、确定重大投资项目,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并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五条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财产应当独立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管理人、托管人的固有财产,独立于投资管理人投资和托管人保管的其他财产。
第十七条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健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制度。
第二十二条 审计署应当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计。审计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运营、监督工作中滥用了职权、玩忽职守、徇私和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可以接受省级人民的政府的委托管理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受托管理运营社会保险基金,按照国务院有关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不是社会保险基金
《条例》的出台,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有助于缓解未来年轻人赡养老年人的巨大压力。
目前,我国已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亿,占总人口比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8亿,占总人口比为10.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保障基金安全的任务越来越重,迫切需要强化对基金投资运营的管理和监督。
“《条例》规定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基金不是一个基金。”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表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在投资运营上,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原则;由于短期内暂不发生支出,更适宜开展中长期投资。
一、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渊源及文献述评
干预主义奠定了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基石。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论证了通过国民收入总量增加来增大全社会的福利,主张举办社会保障事业,发放失业津贴、社会救济、养老金等;瑞典学派和凯恩斯则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实现收入平等。这些成为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西欧和北欧很多国家实施了普遍福利政策,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路德维希。艾哈德在《大众的福利》中指出实现大众福利的根本办法不是如何分配现有收入,而是如何将现有收入增大的问题。只有增大现有收入,才能使每个人的所得有所增加,才会增加社会福利。这孕育了社会保障基金通过投资运用来实现保值增值的思想。伯尔丁研究了养老基金的投资,认为在金融市场多样化投资有利于分散风险;而彼得。戴蒙德和吉拉科普诺斯建议将其投资于股票市场,扩大基金的规模以应付未来的支付问题。阿扎伊。沙赫与科沙马。费尔南德斯深入研究了指数基金投资在养老基金股票投资中的作用,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对指数基金的运用,并建议发展中国家构建股票市场的市场机制和市场指数,提高指数基金的生存能力。
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用来看,其主要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市场与政府两大主题展开。
1.公平与效率。美国学者阿瑟。奥肯曾在其代表作《平等与效率》中说过:“源于机会不均等的经济不均等,比机会均等时的经济不均等,更加令人不能忍受”。社会保障基金的安排要做到机会均等,最大限度地使个人努力和个人收益具有正相关性。如果机会不均等,就会导致“寻租性非效率”和“内耗性非效率”。因此,要求社会保障基金在筹集、发放、管理体制、投资运营等方面都应尽量做到机会平等,即基金筹集按个人能力和收入水平征收,发放过程中兼顾能力差异和互济原则,基金管理增加透明度,基金投资要尽量做到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兼顾效率,真正的公平必须是有效率的公平。
2.市场与政府。社会保障基金的改革,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社会保障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以及政府的作用形式。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触及的地方,需要政府介入才能有效运作。从各国实践来看,政府的间接作用日益渗透到私人养老金计划中,如通过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监管,实施强制性的私人养老金计划,对私人养老金资产比例限制等。此外,政府还要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严格的监控并提供信息以弥补市场失灵。在社会保障基金运用中,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要想发挥二者的作用,还须寻找一个有机结合的均衡点。
二、国外社会保障基金运用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
国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主要是指将其资金一部分投入资本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一般侧重于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一方面在充分分散风险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但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特殊性,各国又把其投资安全放在首位,对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都有严格的限制,目的是在控制好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
在美国,作为社会保障基金主体的社会保险信托基金投资渠道主要是购买美国政府特种国债。根据社会保障法案,信托基金只能投资于政府发行的债券或由美国政府对其本金和利息担保的债券。其投资范围具有强制性、投资决策强调科学性和投资品种的流动性。为安全起见,政府还规定,信托基金至少要保存受益支出总额的20%-30%作为盈余储备。
美国比较推崇基金指数化投资。指数基金的巨大成功使得指数化投资的概念在投资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以其低管理成本低系统性风险、较高的资产流动性和较少的“寻租”机会使其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投资工具。早在1997年,美国加州、德州、纽约州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50%以上的股票己经指数化,TIAA-CRER (美国TIAA-CRER Retirement) 持有的国内公司股票指数化比率高达80%.到2004年底,美国共约有12.9万亿元退休金,投入指数基金的总额为3.1万亿美元。它们在投资中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许多养老基金因此而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美国政府还针对个人账户管理推出了一种“节俭储蓄计划”,由政府挑选出几个市场指数,这些指数跟踪国内外的股票市场。然后,政府与一些合格的基金管理者签约,由他们来负责建立和管理相应的指数基金,作为社保基金尤其是养老金投资工具。职工可以将自己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在这些指数基金中进行分配。这里,职工所选择的是不同风险水平的投资策略。
另外,养老基金还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公司治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养老基金开始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在指数化投资战略下,养老基金拥有的不仅仅是权力,他们还有责任确保美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公司表现出色并取得成绩。
三、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及其问题
2005年期初全国社保基金余额1659.86亿元,期末总额为1954.27亿元,净增加294.41亿元,其中:财政拨入资金净增加228.70亿元,投资收益转入增加52.90亿元,社保基金投资入股交通银行产生的股权资产准备12.80亿元。而其直接投资资产1387.58亿元,占比65.52%;委托投资资产730.29亿元,占比34.48%.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貌似安全但实际上收益率较低,投资效果较差。虽然近几年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维持在2.61%以上,但如果加进通货膨胀及工资水平上涨等因素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比较低,2004年甚至为负值。
1.社保基金规模不够大,资金不充裕。由于基金的筹集主要是依靠征收相关的费用和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来源不足,规模不够大,而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又受到严格的比例控制,使得最后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少之又少,这样,社保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就变弱了。
2.投资工具有限,投资收益率偏低。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主要有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购买国债也难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以2004年的一年期存款和三年期国债为例,二者的利率分别为2. 25%和2. 68%,远远低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而购买企业债券和股票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股票市场的风险较大,无法保证收益的安全性。另外,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过高,影响了基金的盈利。以2004年为例,我国社保基金中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比例分别为39%和43%,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债和金融债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那么社保基金中国债投资至少为33%.银行存款与国债在社保基金中占到72%,而其投资回报率无法抵御当年3. 90%的通货膨胀率,这是造成2004年社保基金真实投资收益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3.与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的法制不健全,市场不完善。一方面未建立统一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也就不可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效益性作出科学的预测;也缺乏更加全面、科学的投资法律、法规的约束来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中的低效率和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小,股票市场的市场也有待规范,要想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还需进一步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市场环境。
4.社保基金管理不规范,监管混乱。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的监管弱化,缺乏统一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机构,对拨放的财政性资金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也不健全,使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监控非常缺乏,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和保值增值责任,挤占、挪用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9]
四、基于安全视角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相关制度安排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用方面,要在保证基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较高收益。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切实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有效促进我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一)鼓励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多元化
社会保障基金多元化投资是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有效投资和保值增值的重要选择。多元化投资能最大限度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降低基金积累制度的成本,保证基金的实际安全性,减轻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以及产生良性的外部效益。
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其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投资范围有所扩大。除在传统领域中进行投资以外,还要涉及金融创新工具。金融创新工具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主要包括:
1.指数化投资。首先,其管理费用低,投资管理人只需按照指数的成分复制组合,避免了市场分析、公司调研、证券组合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指数化投资的交易成本很低。指数化策略不做个股和时机选择,股票的换手率很低,从而节省了交易成本。最后是风险较低,指数化组合经过广泛的分散化,非系统风险(个股价格波动对组合的影响)已基本被剔除,主动式投资中通常会出现的基金经理操作失误和道德风险,在指数化投资中也得到了有效降低。正是由于上述优点,而国外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也都对其青睐有加。
2.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对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住房抵押贷款(按揭)是所有资产类别中最优质的资产,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20%以上的贷款坏账率而言,住房抵押贷款平均坏账率仅0.52%.加之一些信用增级措施,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极小,从收益上看,它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利率,因此,它完全可以成为社保基金新的投资工具。2005年12月15日,建设银行发行了金额为30.16亿元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据估计,其年收益率在4%以上。这正是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大好时机。[10]
一、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渊源及文献述评
干预主义奠定了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基石。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论证了通过国民收入总量增加来增大全社会的福利,主张举办社会保障事业,发放失业津贴、社会救济、养老金等;瑞典学派和凯恩斯则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实现收入平等。这些成为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西欧和北欧很多国家实施了普遍福利政策,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路德维希。艾哈德在《大众的福利》中指出实现大众福利的根本办法不是如何分配现有收入,而是如何将现有收入增大的问题。只有增大现有收入,才能使每个人的所得有所增加,才会增加社会福利。这孕育了社会保障基金通过投资运用来实现保值增值的思想。伯尔丁研究了养老基金的投资,认为在金融市场多样化投资有利于分散风险;而彼得。戴蒙德和吉拉科普诺斯建议将其投资于股票市场,扩大基金的规模以应付未来的支付问题。阿扎伊。沙赫与科沙马。费尔南德斯深入研究了指数基金投资在养老基金股票投资中的作用,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对指数基金的运用,并建议发展中国家构建股票市场的市场机制和市场指数,提高指数基金的生存能力。
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用来看,其主要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市场与政府两大主题展开。
1.公平与效率。美国学者阿瑟。奥肯曾在其代表作《平等与效率》中说过:“源于机会不均等的经济不均等,比机会均等时的经济不均等,更加令人不能忍受”。社会保障基金的安排要做到机会均等,最大限度地使个人努力和个人收益具有正相关性。如果机会不均等,就会导致“寻租性非效率”和“内耗性非效率”。因此,要求社会保障基金在筹集、发放、管理体制、投资运营等方面都应尽量做到机会平等,即基金筹集按个人能力和收入水平征收,发放过程中兼顾能力差异和互济原则,基金管理增加透明度,基金投资要尽量做到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兼顾效率,真正的公平必须是有效率的公平。
2.市场与政府。社会保障基金的改革,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社会保障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以及政府的作用形式。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触及的地方,需要政府介入才能有效运作。从各国实践来看,政府的间接作用日益渗透到私人养老金计划中,如通过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监管,实施强制性的私人养老金计划,对私人养老金资产比例限制等。此外,政府还要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严格的监控并提供信息以弥补市场失灵。在社会保障基金运用中,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要想发挥二者的作用,还须寻找一个有机结合的均衡点。
二、国外社会保障基金运用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
国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主要是指将其资金一部分投入资本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一般侧重于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一方面在充分分散风险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但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特殊性,各国又把其投资安全放在首位,对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都有严格的限制,目的是在控制好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
在美国,作为社会保障基金主体的社会保险信托基金投资渠道主要是购买美国政府特种国债。根据社会保障法案,信托基金只能投资于政府发行的债券或由美国政府对其本金和利息担保的债券。其投资范围具有强制性、投资决策强调科学性和投资品种的流动性。为安全起见,政府还规定,信托基金至少要保存受益支出总额的20%-30%作为盈余储备。
美国比较推崇基金指数化投资。指数基金的巨大成功使得指数化投资的概念在投资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以其低管理成本低系统性风险、较高的资产流动性和较少的“寻租”机会使其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投资工具。早在1997年,美国加州、德州、纽约州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50%以上的股票己经指数化,TIAA-CRER(美国TIAA-CRERRetirement)持有的国内公司股票指数化比率高达80%.到2004年底,美国共约有12.9万亿元退休金,投入指数基金的总额为3.1万亿美元。它们在投资中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许多养老基金因此而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美国政府还针对个人账户管理推出了一种“节俭储蓄计划”,由政府挑选出几个市场指数,这些指数跟踪国内外的股票市场。然后,政府与一些合格的基金管理者签约,由他们来负责建立和管理相应的指数基金,作为社保基金尤其是养老金投资工具。职工可以将自己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在这些指数基金中进行分配。这里,职工所选择的是不同风险水平的投资策略。
另外,养老基金还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公司治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养老基金开始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在指数化投资战略下,养老基金拥有的不仅仅是权力,他们还有责任确保美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公司表现出色并取得成绩。
三、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及其问题
2005年期初全国社保基金余额1659.86亿元,期末总额为1954.27亿元,净增加294.41亿元,其中:财政拨入资金净增加228.70亿元,投资收益转入增加52.90亿元,社保基金投资入股交通银行产生的股权资产准备12.80亿元。而其直接投资资产1387.58亿元,占比65.52%;委托投资资产730.29亿元,占比34.48%.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貌似安全但实际上收益率较低,投资效果较差。虽然近几年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维持在2.61%以上,但如果加进通货膨胀及工资水平上涨等因素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比较低,2004年甚至为负值。
1.社保基金规模不够大,资金不充裕。由于基金的筹集主要是依靠征收相关的费用和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来源不足,规模不够大,而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又受到严格的比例控制,使得最后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少之又少,这样,社保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就变弱了。
2.投资工具有限,投资收益率偏低。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主要有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购买国债也难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以2004年的一年期存款和三年期国债为例,二者的利率分别为2.25%和2.68%,远远低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而购买企业债券和股票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股票市场的风险较大,无法保证收益的安全性。另外,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过高,影响了基金的盈利。以2004年为例,我国社保基金中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比例分别为39%和43%,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债和金融债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那么社保基金中国债投资至少为33%.银行存款与国债在社保基金中占到72%,而其投资回报率无法抵御当年3.90%的通货膨胀率,这是造成2004年社保基金真实投资收益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3.与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的法制不健全,市场不完善。一方面未建立统一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也就不可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效益性作出科学的预测;也缺乏更加全面、科学的投资法律、法规的约束来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中的低效率和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小,股票市场的市场也有待规范,要想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还需进一步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市场环境。
4.社保基金管理不规范,监管混乱。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的监管弱化,缺乏统一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机构,对拨放的财政性资金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也不健全,使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监控非常缺乏,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和保值增值责任,挤占、挪用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9]
四、基于安全视角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相关制度安排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用方面,要在保证基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较高收益。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切实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有效促进我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一)鼓励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多元化
社会保障基金多元化投资是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有效投资和保值增值的重要选择。多元化投资能最大限度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降低基金积累制度的成本,保证基金的实际安全性,减轻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以及产生良性的外部效益。
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其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投资范围有所扩大。除在传统领域中进行投资以外,还要涉及金融创新工具。金融创新工具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主要包括:
1.指数化投资。首先,其管理费用低,投资管理人只需按照指数的成分复制组合,避免了市场分析、公司调研、证券组合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指数化投资的交易成本很低。指数化策略不做个股和时机选择,股票的换手率很低,从而节省了交易成本。最后是风险较低,指数化组合经过广泛的分散化,非系统风险(个股价格波动对组合的影响)已基本被剔除,主动式投资中通常会出现的基金经理操作失误和道德风险,在指数化投资中也得到了有效降低。正是由于上述优点,而国外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也都对其青睐有加。
2.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对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住房抵押贷款(按揭)是所有资产类别中最优质的资产,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20%以上的贷款坏账率而言,住房抵押贷款平均坏账率仅0.52%.加之一些信用增级措施,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极小,从收益上看,它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利率,因此,它完全可以成为社保基金新的投资工具。2005年12月15日,建设银行发行了金额为30.16亿元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据估计,其年收益率在4%以上。这正是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大好时机。[10]
3.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保障基金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可以将之投资到电力、石油、通讯、铁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期长,但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小的特点,恰好符合社会保障基金可以长期使用但必须低风险运作的特点,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赢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4.投资信托产品。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资金的安全性,从其特有的破产风险隔离功能上看,信托投资公司管理的资产不会因为其固有财产或其他信托财产的负债而承担任何风险,甚至信托投资公司破产了,信托财产仍然不会受到破产债权人的追索。信托投资还可以同时涉足资本和实业领域,投资运用渠道广泛。
5.投资于开放基金。对开放基金的投资规模不受限制,它的申购和赎回价格以基金的资产净值为依据,不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从而可随时买卖,流动性较强,它的信息披露时间间隔短,有利于规范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行为。
(二)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入市
社保基金入市会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壮大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据测算,2006底,社保资产规模已达2500多亿元,这部分资金一旦能够通过合法途径进入资本市场,就会大大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平衡市场资金供求,改变当前机构投资者之间互相搏弈、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之间争利的局面。同时,其入市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运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在提交参选社保基金管理人申请材料、接受专家委员会评选的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利于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更加规范和透明,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市场的中坚力量,基金有意识地减少投机、短线的炒作方式,代之以理性、长期的投资方式,会在客观上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社会保障基金入市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方式,设立专门的社保基金管理公司或参与发起设立开放式基金公司,对社保基金进行直接的管理与监督;另一种是间接方式,委托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券商银行、商业性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考虑到我国社保基金的现状,目前我国主要采取间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规范、稳健、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原则搞好基金运作,防范和抵御各种投资风险。
1.设置合理入市比例。其入市并不是说所有的投资都投到股票市场,只是部分进入股市。由于投资股票风险比较大,我国也对其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作了具体的规定,不高于40%.
2.注重投资品种的选择。挑选的基本标准是绩优而有成长性的公司,如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品种和技术。从目前来看,业绩优良的蓝筹股将成为其投资的主要品种,而分散投资、波段操作乃至长期持股将可能成为其主要的操作手法。
3.严格选择基金管理人。严格核查其市场准入资格,通过考察经营机构注册资本、业绩、财务以及信用评级等条件,选择合格的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此外,还要提高这些机构的整体素质,经常性的进行清理整顿,对不合格的及时清理出局。
4.保证投资期限与币种匹配。一是确保投资期限和负债期限大体一致,使投资的利率风险最小化;二是资产货币和负债的货币相匹配,使汇率波动的风险最小化。在初期以指导意见的形式明确社保经营机构在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以及所持币种方面的匹配目标,待条件成熟后,以告示的方式引导社保经营机构将资产和负债进行匹配,并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对其进行督促。
(三)谨慎稳妥推进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市场
由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比较完善,投资工具比较多,各项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投资收益相对较高,因此,投资国际资本市场是一个有效途径。进行海外投资对拓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更加有效的规避和控制投资风险,缓解外汇储备压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为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松起到积极作用,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条件。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需完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谨慎稳妥地推进:
1.在投资策略上,采取谨慎的态度,并应当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以防范和减少风险。
2.在投资运作方式上,可以选择由社保基金自设机构进行投资,也可以选择委托国外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目前,社保基金进行国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外上市的国有股减持部分,所以一般选择国际投资公司,今年11月29日,10家境外资产管理机构成为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管理人。选择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投资回报的业绩、收费及稳健程度如何,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
3.在投资的分散化方面,可以将基金投资到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股票中。因为各国股票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行业股票间的相关系数略高,投资于不同行业的股票对于分散风险更为有利。因此,可以首先选定几个全球性的、平稳增长型的行业,然后再选择一些相关度较低、市场稳定的国家,进而确定目标国家、目标行业中的龙头股作为投资对象,还可以采用股票互换方式进行投资。
4.社保基金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一定要制定合适的投资政策和战略资产配套策略,还要加强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绩效评估。
此外,为提高安全性和效率性,应明确社保基金的治理结构,避免其低效率和道德风险。
(四)对社保基金投资运用绩效进行有效监管
我国社保基金采取委托方式,由基金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基金的投资,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监管。
1.建立完善的基金运营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选择资产投资管理人即投资管理公司的过程要透明、公开,通过招标等形式使投资公司之间形成竞争。另一方面在社保基金那与投资公司的合同中要规定“退出机制”,即如果投资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达到所规定的目标,则社保基金可以从该投资公司和合同关系中退出,选择其他效益更好的投资公司。
2.建立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引导投资公司对本公司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转化为对社保基金运营效率的追求。针对基金投资公司的投资运营能力、风险规避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激励机制,并与之建立相应的委托合同,从而使基金投资公司具有更高的投资积极性,使其投资运营更加努力有效。
据报道,刘永富表示,中央政府筹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已开始尝试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运营,预计40%左右将进入股票市场,其他诸如企业债、国债等也将占相应比例;下一步,个人账户基金以及200多亿元的企业年金基金也可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逐步进入资本市场。报道还称,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已有节余。据统计,2002年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总量为7300多亿元,累计节余已达3000多亿元。随着社会保障基金积累的增加,在基金运营方面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和手段,基金保值增值问题越来越突出。
尽管股市行情由于复杂的原因并未如人们料想的那样马上全线飘红、凯歌高奏,但是市场充满了将其视为重大利好消息的声音,并认为这就是社保基金入市的官方表态。有分析认为,刘所言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已开始尝试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运营”就证明社保基金入市的步伐很可能已经迈开,且造就了今年1月14日股指劲升80点的“1・14”行情,可见,有社保基金身影的说法并非捕风捉影。 还有分析认为,2002年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总量为7300多亿元,累计节余已达3000多亿元,按照40%的入市比例看,大约在1200亿元。再加上随后赶到的个人账户基金以及200多亿元的企业年金基金,这个资金量对市场而言绝对是重大利好。一时间,社保基金仿佛马上将成为股市翻身的救命稻草。
为弄清虚实,探其根本,记者走访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部分被选为社保基金管理人的基金公司等单位。采访结果表明,“社保基金”是一组极易混淆的概念,而其中谁能入市、何时入市,情况错综复杂。所谓“1200亿资金入市说”则属夸大其辞的无稽之谈。
“社保基金”的多个概念
尽管被简称为“社保基金”,但被浓缩称为“社保基金”的基金,其实有多个概念。概念之一是“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其范围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社会统筹账户上的基金是社会保险基金中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社会统筹基金”;除此之外,还有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个人账户上的基金,被称为“个人账户基金”;第四个概念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部分基金由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委托专业投资机构运营。五是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也称“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内的企业补充保障基金,是由企业和个人缴费形成。
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和自身市场化取向改革需求的双重压力,正在经历从现收现付制转变为基金积累制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所谓“现收现付制” (pay-as-you-go),是用当代的劳动者缴纳的养老费支付退休劳动者的养老待遇的制度安排,当年提取,当年支付完毕,不做任何积累,是劳动者代际间收入转移和实现收入再分配。而基金积累制(full-funded scheme)则是指一个养老金计划的参加者,通过他和他的雇主在其工作期间的缴费,把一部分劳动收入交给一个集中的可用于投资的基金,等参加者退休以后,该基金再以投资所得的回报向他兑现当初的养老金承诺,是劳动者工作期间的部分收入转移到退休期间使用的制度安排。在这种机制下,保险金的给付取决于保险基金的积累和投资收入。
在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框架中,“社会统筹基金” 主要来源于企业缴费,对应于现收现付制,即主要用于职工当期养老金的支出和调剂,不做积累;而“个人账户基金”主要来源于职工个人和企业的缴费,资金实行基金积累制,主要用于职工本人退休后使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权威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中国社会保险基金涉及职工的各项最基本生存保障,对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即使部分地区有节余,也按照规定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1997年7月,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禁投入其他金融产品),不仅现在,就是将来也不可能进入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
按照2001年12月13日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社保基金资产是独立于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社保基金托管人的资产。这一部分才是外界讨论得沸沸扬扬、有可能杀入股市的“社保基金”。
企业补充保障基金是由企业和个人缴费形成的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部分省市和行业统筹部门开始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规范为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投资的具体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草拟,未来这部分资金是证券市场可以期待的。
充满歧义的数字
有关刘永富社保基金入市的报道称,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已有节余。据统计,2002年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总量为7300多亿元,累计节余已达3000多亿元。经记者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权威人士核实,这7300多亿元是指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和支的总流量。“累计节余3000多亿元”包括了历年来社会保险基金结余(1500多亿元),全国社保基金(1240亿元)和企业年金基金(260亿元)。这中间除了全国社保基金正在筹备入市,企业年金基金未来有可能入市外,社会保险基金目前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所以,那些称“将有1200亿元社保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大胆预测缺乏起码的真实依据。
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通过两年多的运作,截至2002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规模达到1240亿元,较2001年年底增长1倍。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权威人士介绍,社会保险基金是与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社会保险基金结余是指各个地方历年社会保险费节余加总而得,如果不够当期支付的话,地方财政给予补贴。对于中西部以及老工业基地地方财政掏不起钱的省份,中央财政会给予补助,每年的补助数字是几百亿元,也就是说当期的支付缺口已经在当期解决了。而全国社保基金是中央政府控制的一笔基金,它投入资本运营,实现保值增值,一是为了减轻中央财政在社会保险费上的支出压力,二来也是为了对在实施基金积累制前已经退休的老职工(“老人”)和新制度实施中参加工作的职工(“中人”) 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将自己的养老金直接贡献给当期政府的收入并凝固在国有资产中的补偿。
40%的入市比例也是值得商榷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权威人士解释说,因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划入社保基金的货币资产的投资,按成本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二)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三)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也就是说基金和股票的两项比例加起来不得高于40%,并不单纯指股票投资。
事实上,是否以1240亿为基数计算入市资金的数量仍是未定之事。更有专家分析认为,即使入市,也不太可能是大笔资金一次性进入股市。至于企业年金基金,理论上具有入市可能性,但投资的具体规章仍在起草之中,并不可能马上进入股市。
基金公司的甜蜜时刻
对于时时被关注和猜测社保基金何时入市的传言,社保理事会对记者表示无可奉告,同样不能向外界透露的还有社保基金入市的具体数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特别强调刘永富副部长会上的发言对于社保基金入市的时间表并没有任何暗示作用,一切关于入市的准备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至于入市时间则是天大的秘密。社保理事会已经和正在进行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三个:一是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与其它监管部门商讨出相应的规章政策,二是进行硬件、软件设施的各项准备,包括交易系统的建立,人员培训等等,三是对于管理人的挑选。
至于市场中传出的某些地方的社会保险基金已经进入股市的消息,官方表示,不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这是属于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抓到后会严厉处罚。
对于从10家老基金公司中被选中的6家基金公司而言,去年年底是个甜蜜时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成立了包括足够数量的独立人士参加的专家评审委员会。2002年10月18日,在北京市公证处的公证下,抽签产生了专家评审委员会第一次评审会议的参会委员。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委托投资的需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向有关申请人发送了调查问卷和经营计划书指引。
2002年11月底,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专家评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托管和投资管理申请人按他们自己抽签取得的顺序,向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了陈述和答疑。答辩时间为两个小时。前十分钟介绍公司情况,然后介绍本公司的股票投资计划、债券投资计划、投资决策机制、风险控制、投资理念、产品设计、资产配置、人才资源、以往业绩等等,然后回答专家的问题。综合申请人此前递交的调查问卷答卷、经营计划书和他们的陈述情况,参会专家分别对申请人进行了独立评审。在此基础上,专家评审委员会形成了托管申请人和投资管理申请人排序名单。按照专家评审委员会排序名单,确定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为全国社保基金托管人;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六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
已被选定的六家社保基金管理人在去年年底经历了比拼与等待后,迎接他们的是更大的压力。毕竟能够成为社保基金的管理人,对于每一个成功入围的基金公司来说都是一项未来的支柱性业务。记者通过采访获知,几家基金公司都为此项业务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部门,调集专门人马进行研究。根据社保基金的特性,重点集中于如何保证社保基金运作的独立性和安全性。据某家基金公司向记者介绍,他们目前的主要工作就在于如何构架起社保基金与已经发行上市的公募基金(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在人员配备、操作管理、决策程序上的“防火墙”和规避制度,防止两者之间的利益输送。
风险控制是全国社保基金入市的重点话题。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四十条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按当年收取的社保基金委托资产管理手续费的20%,提取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社保基金投资的亏损。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在托管银行专户存储,余额达到社保基金委托管理资产净值的10%时可不再提取。理事会按社保基金净收益的20%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社保基金投资发生重大亏损时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所提管理风险准备金不足以弥补的亏损。一般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社保基金资产净值的20%时可不再提取。至于每家基金公司具体的风险控制战略目前仍处于保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