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安全保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今天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发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社会发展朝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资源整合数字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信息网络化逐渐普及,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数字档案资源借助档案信息系统管理程度不断加深,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档案信息风险控制能力,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才能有效的发挥起来。
1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一)档案信息特点环境必要
档案信息作为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真实性等特点,需要不断提高对档案信息的重视程度,切实做好保护措施。今天,是信息化的时代,电子档案的传统特点随着信息化的到来而受到质疑。加强档案保护的呼声日渐高涨,档案信息安全已经从原本只做保管向安全保障的方向发展。对于档案的保护工作在早期只在档案保管与内容保密上,到了中期,发展为保密、完整以及可用,最后发展为完整、保密、可用、真实、可控、可申以及不可抵赖。
(二)档案信息安全价值必要。
实现档案信息价值可以依赖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其具备现实基础的意义。为社会提供服务以及供公众使用的档案信息必须具备真实、完整、准确、有效才行,这就需要档案工作的所有环节都要把防护工作做到位,提高安全思想意识,严格按照“预防第一,防治结合”的方针,制定有效的措施,确保档案信息的真是可用,并最大化档案信息的价值,充分发挥其作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对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影响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自然界是档案信息资源存在与运用的主要方面,因此,自然灾害对档案信息的危害极大,能够直接造成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隐患发生。
(二)环境因素
为档案信息带来安全隐患的因素还有环境条件的不符合,比如,控制档案信息的网络中心以及工作站会因为环境要求不达标,在成电源质量差、温湿度不合适等现象,再加上空气污染以及有害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为档案信息造成不利影响。
(三)技术因素
对于纸质档案来说,纸张自身的耐久性与造纸技术有着极大的关联性。新型载体档案而言,决定档案信息的安全因素是载体的质量、计算机技术等因素。比如网络安全漏洞、计算机故障等,都会对信息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四)社会因素
第一制约档案信心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资金短缺。资金投入不足,很容易造成档案信息安全软、硬件设备的质量问题。第二,社会暴力等因素,也会为档案信息资源造成安全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势力都会利用互联网进行危险活动,因此,很容易造成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
3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占据重要地位,另外还需要技术的达标。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需要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做支撑。剧相关统计表明,信息被盗、信息泄露的根源在于内部管理的松懈,系统内部是计算机安全问题的根源,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相关人员思想意识松懈以及管理体制的缺失造成。所以,信息安全技术系统建立之后,相应的管理制度也要紧随其后,两者相辅相成,切实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落到实处。
(一)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与档案信息工作落实到位的重要保障。因此,首先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将“收、管、存、用”落实到位,制定科学有效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方案。其次,相应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要设置,专门监督档案信息安全与保密管理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系统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落实到位。最后,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建立,比如安全防范责任制、重要数据与文件管理制度、紧急备份与应急预案等。只有从制度上对安全工作进行约束与规范,才能提高安全管理工作,做好预防工作,将危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切实将档案信息安全体系作用发挥到最优。
(二)加强人员档案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是人,这不仅是档案信息系统的拥有者,也是管理者与使用者。因此,培养专业的档案信息人才,建设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队伍,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信息安全意识,对不同层面的人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培训是建设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只有将人员素质提高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三)制定n案信息安全标准规范
根据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规范、严格按照业界管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现阶段,国家档案局以及编制好《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为指导各省级以上的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还处在建设的初级阶段,相比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差距还很大,所以,在实施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内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相应标准规范。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与规范,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才能有规可循,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工作也会相应的减少,从而更好的规范与保障档案信息安全。
我国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档案信息资源,对我国未来信息资源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构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这也是一个不能缺少的体系。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档案信息安全的各个方面做好整体的计划,结合管理与技术,结合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同时还要根据档案工作的形式做好时时的调整与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1]宋丹.基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时空,2013(12).
[2]顾倩倩.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安全[J].才智, 2015(15).
而另一项调查显示,在亚洲地区有将近半数的CIO希望在未来的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内应用虚拟化方案,来解决系统利用率低、性能较差、以及其他与IT架构规模增长相关的问题。到2010年亚太地区虚拟化软件和虚拟化服务市场收入将增长42%,突破13.5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虚拟化服务收入将达到10亿美元。
市场需求的快速发展致使许多国际型企业纷纷转向虚拟化市场。去年底,思杰完成了对XenSource的收购,了Citrix Presentation Server应用虚拟化解决方案;今年年初,VMware收购应用虚拟化软件商Thinstall,完成了其向全面虚拟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身,并实现了与HP的合作;今年5月,在收购SoftGrid两年后,微软透露了其应用虚拟化技术的研发秘密。无疑,市场的需求加之国际企业的纷纷介入炒热了应用虚拟化技术的市场。
肩抗“国旗”
传统上,国产软件厂商由于基础薄弱,缺乏一定的核心技术,从而很难在基础软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长久以来,在应用虚拟化系统领域也一直见不到国产软件的身影。7月15日,极通科技在国内了其首款针对应用虚拟化系统产品EWEBS2008,打破了长久以来应用虚拟化系统领域被国际软件巨头“垄断”的局面。
据极通公司产品技术总监侯红旗介绍,EWEBS2008是基于服务器架构(Application Serving简称A/S架构)的应用虚拟化系统,在运用EWEBS2008过程中,企业所有的计算功能都是在服务器上完成,网络中只传输键盘、鼠标移动变化指令和图像矢量信息,所以传输过程中即使被侦听和截获,也不会影响重要数据的安全,这种系统架构本身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另外,EWEBS2008采用一体化设计架构,完全免Windows终端应用,不依赖诸如Microsoft IIS服务、Microsoft SQL数据库等第三方产品,是一种安全独立的系统架构,能避免因第三方产品存在的安全漏洞而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也不会因第三方软件升级带来的产品兼容性问题,从而有效保障应用的安全。
在应用过程中,EWEBS2008可以把处于一个系统平台上的各应用连接在一起,把各自独立的系统软件集中在一个系统里进行交换。
如此解忧
数据及应用系统的集中部署,使应用虚拟化系统的安全问题变得致关重要。
为了解决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网络通行安全,EWEBS2008直接使用内嵌的SSL通信技术保证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网络通行的安全。数据传输过程中,在对传输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包采用128位加密传输,极大限度的保障了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关键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
1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概念
1.1数字档案的概念
数字档案相对于纸质档案来说,有着独特的载体和形式。在数字环境当中,文件和数字档案的界限十分模糊,一些人将电子文件和数字方案统称为电子文件。国际上关于电子文件的定义中认为,电子文件是指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操作的文件。我国的电子文件是以光盘磁盘作为载体、依赖计算机进行数字处理的文件。不同的学者对电子档案的定义也提出了不同的认识[1]。例如我国学者项文新认为数字档案是一种电子文档,这种电子文档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无论从哪个角度对电子文档进行归类,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研究意义。本文认为,数字档案是指依托数字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与数字进行连接,管理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档案,并在网上进行存储和利用。数字档案主要包括电子档案、纸质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数字化档案,纸质档案可以通过数字形式进行传送,在网络环境当中,数字化成为存储档案的主要形式,它能够保证档案的安全[2]。
1.2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内容
(1)系统安全系统安全同时包括硬件安全与软件安全。硬件是指系统软件,而软件是指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技术以及由人制订出的管理方式、法律法规等。为了保证系统安全,需要有一定安全意识的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地操纵存储设备,以严谨高效的方式,依靠完善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数字信息档案的系统安全。信息系统并不是独立运行的,每一个信息系统之间有着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是统一的整体,例如档案岗位中的工作人员,老员工的离去、新员工的变动都会影响到系统安全,尤其是核心人员和核心技术的变更,会产生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同的员工对于档案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规章制度[3]。(2)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数字档案是依托数字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把握,是一种数字化的记录。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拥有许多便利之处,有着纸质档案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由于在网络环境中,数字档案的存储是在网络中运行,因而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成为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根源之一。
2网络背景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现状分析
2.1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前进,安全问题也开始大量出现,许多网络用户在进行网络交流时,会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骗的情况,一些消费者开始对网络产生不信任感,他们不敢在互联网上注册自己的真实信息。一些黑客和木马,能够进入到企业的系统中盗取用户的相关信息,从而扰乱用户的正常生活。一些企业和个人宁可不与企业进行信息共享,也不愿意自身的信息泄露,而目前的信息化发展缺乏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在安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隐患。FaceBook的信息泄露问题为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由于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一些软件系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缺陷。2016年京东出现了信息泄露问题,客户的12G数据在黑市流通,其中包含着客户的身份证号、电话、家庭住址等各种隐私。经过调查,证实是京东的员工利用职务的便利将这些信息下载并卖给了不法分子。2014年当当网存在漏洞,一个黑客盗用了用户的登录信息,在当当网进行绑定,利用用户的账号购买大量的贵重物品。2017年勒索病毒爆发,在许多地区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这场“病毒”袭击了美国、中国、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仅仅两天时间,就有2000多万个IP受到了病毒的攻击,用户电脑中的资料被锁住,如果想重新恢复资料,只能向黑客支付五万多人民币才能够正常使用。在这一事件发生后,我国出现了许多杀毒软件对电脑的补丁进行修复的行动,防止黑客危害计算机系统。
2.2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存在的不足
(1)技术体系不完善互联网、数字电视和数据通信仍处于起步阶段,硬件和软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国际互联网信息的输入输出上比重非常低。由于数字档案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只有完善的技术体系才能保证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一些图书馆或网站无法使用基础设施进行信息公开,公开渠道不顺畅,虽然一些档案馆已经开设了电子网站,但是电子网站相关信息十分稀少,信息更新比较慢。有的网站几个月才更新一条信息,无法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一些部门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出现了各自为政的局面,部门的信息沟通和采集没有统一的标准,信息整合力度不高,出现了“信息孤岛”现象。“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与经济技术、信息化、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电子信息建设系统,而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也阻碍了数字档案的管理和发展。目前我国由于部门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信息化处于交互整合阶段。数字档案也存在“信息孤岛”问题,由于对于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和人才配备不同,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一些地区数字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但是其中一些地区对于数字档案信息化的利用率较低。(2)管理缺乏精准度对数字档案进行管理是单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管理依托于档案所处的环境。数字档案工作是一项要求较高的工作。由于数字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数字档案,包括对数字档案的保存、收集、整理、开发。从管理学的角度上来看,数字档案的管理对象也包括对档案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管理员的技术使用能力、安全意识、专业化程度都会对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产生威胁。是否遵循正确的法律法规、是否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是否能够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都有可能影响到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完善的数字档案管理制度对数字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也是管理人员管理工作进行的依据。目前一些档案管理机构并未设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数字档案进行管理方式仍然采取对纸质档案进行管理的方法,沿用原来的规章进行管理。虽然纸质档案管理方式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但应当注意档案管理的形式、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存储有着极大不同。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档案的管理方法,会对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数字档案从一个环境流动到另一个环境,需要数字技术作为支撑,数字档案管理内容的变化会导致与原有的方法不相适用。在网络环境下,数字档案的管理具有极高的敏锐性,在数字档案管理当中要提高管理的精准度,减少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完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
(1)引进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包括身份认证技术、系统容灾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密码技术、病毒防范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出现能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系统安全。身份认证技术是指在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时,对身份进行确认,确认之后才能够拥有操作权限的技术,这项技术是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大门”,只有符合身份的人才能够进入,身份认证的方式有密码、指纹、口令、签名、生物识别等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中也应该有所运用。系统容灾技术在重大灾难中运用较为广泛,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减少意外事件对于数字信息系统的破坏,当发生危险时能够对数字档案进行备份,防止数据流失。即使本地的数字档案遭到了破坏之后,仍然有异地的数字档案可用。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是对未授权的用户进行阻止,阻止超出权限用户进行访问,保证用户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合法操作。这项技术可以被看作是身份认证技术的加强版。防火墙技术针对黑客和病毒架起了一道防火墙,只有通过这道防火墙,才能够允许相关人员和信息进入,一些不符合数字档案安全的信息都会被过滤掉,能够阻止非法入侵。入侵检测技术是对网络上的数据包进行不同阶段的检测,完善防御体系,检测网络中可能出现的攻击信息,从日常中发现异常情况。通过以上安全技术的运用,可以从多方面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2)完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包含人员风险管理、安全组织机构风险管理、第三方访问风险管理、物理环境风险管理。通过加强人员风险管理,可以避免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有意为之和无心之过,避免他们对信息安全工作上的失误。此外,通过不断加强教育和制度建设,完善绩效体系,以阻止管理人员破坏数字档案信息的行为。安全组织机构风险管理能够通过完善组织机构框架、提供相关专业信息,为技术管理提供支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及时做好检查与记录,为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生物认证。由于可穿戴设备具有“贴身”特性,而新型传感器可以捕捉并生成更为复杂、可靠且难以篡改的生物认证身份,预计生物认证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可穿戴设备。
移动健康监测。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可收集并监测体重、血压、心律和皮电反应等生理指标,然后将数据上传给移动应用程序和云服务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
能量采集实现能源提升。这项技术可以产生额外电力来延长可穿戴设备的电池使用寿命,减少设备运行的成本并改进用户体验。
智能教练。智能教练是指可穿戴健身设备的一项功能,它可收集多种生物认证数据,并通过智能软件和分析工具即时向用户发送健身建议、反馈和通知。
虚拟个人助理(VPA)。可穿戴传感技术将发展并结合不同的生物数据资讯以实现用户情景化, 最终使虚拟个人助理基于用户的情感/情绪状态来提供建议。
嵌入式安全。消费者和各企业机构一直忧心于可穿戴设备安全保障问题,嵌入式安全从硬件(芯片)的角度所执行的安全措施将被大量地采用。
适型电子技术。在可穿戴设备领域,适型电子技术可以让柔软的适型计算元件舒适地包裹或贴附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实现非侵入的精确测量或触诊。
可穿戴设备处理器。可穿戴设备处理器整合了处理及其他必要功能,但其成本要高于传统的离散解决方案。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在药品安全保障方面,《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提高医药产业准入门槛,建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对严重违规和失信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行业禁入,同时推动制订执业药师法,加大执业药师配备使用力度。
《规划》提出,要完善保障药品安全的配套政策。完善医药产业政策,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开办企业数量,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支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大力扶持中药、民族药发展,促进继承和创新。研究完善药品经济政策,对已达到国际水平的仿制药,在药品定价、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保障药品安全的激励机制。完善加强药品安全的科技政策,强化科技对药品安全的支撑作用。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高药品、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推进药品安全研究工作。
《规划》要求全面落实药品安全责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进一步健全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企业要切实履行药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规范,禁止不合格药品出厂、销售,及时召回问题药品和退市药品。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建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对严重违规和失信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行业禁入。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监督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质量规范生产、销售药品,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及时进行风险提示,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用药安全。地方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药品安全工作,将药品安全列入政府考核测评体系,建立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各级药品监管机构和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确保药品监管机构依法独立开展工作。
《规划》提出,要完善药品安全法律法规。推动制订执业药师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研究制订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条例。
《规划》指明,将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订实施执业药师业务规范,严格执业药师准入,推进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执业药师整体素质,推动执业药师队伍发展。加大执业药师配备使用力度,自2012年开始,新开办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到“十二五”末,所有零售药店法人或主要管理者必须具备执业药师资格,所有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售药资格。
《规划》强调,需加强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创新药品安全执法体制机制,推进专职化的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充实国家和省两级药品审评评价、检查认证、监测预警力量,确保药品再评价、再注册等工作顺利开展。深化药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审批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各级政府要将药品安全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层、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改善基层执法条件。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监管机构和民间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经验,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