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有效性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80-01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之本,更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体现。让学生弄清概念的产生、联系、过程、本质及运用,应成为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目标。对教师来说,分析学情,吃透教案,才能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概念,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比如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这些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其他理论知识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概念教学成为首选。目前,概念教学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得到了推广与应用,苏教版数学教材就以概念教学为主线,使用了大量的篇幅引导、延伸基础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案例一: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被分为六人一小组,每人手中有六张卡片。老师要求学生将卡片平均分成三份,每个学生都将卡片平分成三份。这样学生就从小组活动中对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二: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拿出一个三角形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角,比如墙角、桥梁、屋顶等,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角有形象生动地了解。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概念教学更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我国概念教学模式的不成熟或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概念教学是通过加强学生对事物概念的理解来引导其辨别事物,或者进行归类,宗旨是加强理解。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概念教学逐渐变了味道。调查研究显示,很多教师在课堂中通常是让学生将数学概念背下来,通过实训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并非概念教学,依然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对概念似懂非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拥有显著的教学优势。但是,其教学优势能否凸显完全在于教师的驾驭能力。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充分运用概念教学模式,在课堂中面对概念知识不能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总结能力比较低,往往过于仓促,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式与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运用了概念教学模式,但是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和方式显得过于单一。比如,有些教师仅仅将数学涉及到的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进行教学,其他内容依然是死记硬背。同时,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很多教师一堂课下来都是“填鸭式”的教学,与学生没有互动,不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首先,教育界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同时,学校还应该深化教师对概念教学模式的认识,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首先,提高教师的入职门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其次,加强教师入职后期教育,建立健全教师的培训与考核体系,同时为教师搭建交流讨论的平台,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丰富教学方式与内容
我国应该丰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式与内容。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或者为学生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事物概念。或者通过社会实践,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对事物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该对概念教学进行延伸与应用,不应该仅仅限于书本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从而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概念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新教材改革提供了新的线索,比如苏教版数学教材。但是,我国在概念教学的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我国还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发展创新,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概念教学 有效性 方法
1.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有效手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描述是“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生物科学领域核心的基础内容往往是由一系列概念来揭示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基本技能。而高中教学尤其是高三是必须面对高考的,因此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理解能力的要求“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可以看出高考中已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目标是一致的。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最本质的特征和联系的东西,通过有关的字词或语句表达出来的。生物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学科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是完成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
2.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列宁曾说过“概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可见概念在人们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判断、推理及结论的错误,使学生、教师都不胜其烦。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没有掌握概念学习的要领,而出现“概念不清楚”“概念掌握不完整”或“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同时像我校这样的城市学生缺少亲近自然的机会、青少年生活经验有限,部分生物学概念微观性、抽象性等都是影响学生正确学习生物学概念的障碍。
3.高三复习阶段概念教学的策略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笔者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需求,合理整合教材内容,恰当选择教学策略,提高高三复习阶段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3.1对比相似、相近的概念
有些概念名称相近或是基本内容相似,易使学生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进行高三复习时引导学生针对相似、相近概念加以对比,帮助学生明确其中的联系与区别。例如笔者在复习《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细胞工程》专题时,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这样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表格对比:
通过这种对比的过程,可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并进一步对后续概念应用的教学内容进行铺垫。
3.2总结相关联的概念
教材在介绍某些概念时,语言过于简练,没有明确归纳出完整的概念,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错误”或“概念使用范围不明”。例如《稳态与环境》模块《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课中,与激素调节有关的各种关系包括:拮抗作用、协同作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等,学生在使用时常出现混乱的现象。笔者针对这一情况,带领学生总结了这些相关联的概念,并明确使用范围。
3.2.1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例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总结如下图。
3.2.2反馈调节
在上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既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样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不至于过高。
除此之外,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即血糖浓度的改变)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属于反馈调节的实例。
3.2.3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例如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与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协同作用的定义是: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例如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都有着促进生长,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是对同一生理效应的调节结果不同。
3.2.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这二者的关系可以利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进一步解释,在寒冷或紧张的情况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泌活动是受神经系统调节(或控制)的,可以看成反射弧的效应器;在这种情况下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3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针对同一个生物学概念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水平分析,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从而构建知识网络,将各模块联系为一个整体。例如:“细胞分化”这一概念,教材是在《分子与细胞》模块《细胞分化》一节给出的,但在高三复习时学生对各模块知识都有一定的基础,可将这个概念多水平分析:在基因水平,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合成了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蛋白质;在细胞水平,产生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产生差异,使同一细胞的后代在结构和功能上趋向专门化、成熟化,但全能性下降;在个体水平,分化的细胞组成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多细胞生物。
3.4简易图示应用概念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这样的要求:“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概念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有效应用,笔者在高三复习阶段指导学生利用简易图示解决实际问题,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减少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例如:在《稳态与环境》模块《植物激素调节》一课中,就利用这种方法解释植物的向光性、向(背)重力性、顶端优势等现象,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图示如下:
3.5打响集结号,构建概念图
教材中出现的生物概念众多、体系复杂抽象,考纲中对学生理解、应用生物概念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学生不仅要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同时还要正确地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应该把一些概念进行归类,构建概念图。例如在复习《稳态与环境》模块的时候,可以将有关环境的概念组成构建为下面的概念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学生有所收获或得到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目标。生物概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有效掌握生物学概念既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又是学生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标志。笔者在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中将继续探索、反思。
参考文献:
[1]林祖荣.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8).
[2]郑彦秋.浅谈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人教网.2008.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概念;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2-0060-03
[作者简介]刘庭楠(1981―),女,天津塘沽人,本科,天津市塘沽区紫云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并且还在知识目标中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些要求告诉我们:新课程绝不是轻视知识,也不是要降低对知识教育的要求,而是要求重视“概念”的教学。因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一、生物学概念的涵义
要有效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就必须知道生物学概念是什么。《辞海》中对概念解释为:思维的基本特征形式之一,是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把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生物学概念的组成有四个要素: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例证和概念属性。
一个新的生物学概念的提出,往往标志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促进生物学科的发展,甚至是对生物学科全新的认识。概念是生物学领域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要想学好生物学,首先要充分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
二、提高生物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及策略
(一)巧妙引入概念,做到真正理解
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有些教师一开始就把概念硬塞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师虽然讲得头头是道、绘声绘色,却不知学生其实是如坠云雾。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感受到知识的产生过程,因此没有真正理解概念,当遇到具体的题目也就不会应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概念的引入。
那么,如何才能自然、巧妙地引入概念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用过很多方法来引入概念,如运用多媒体引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演小品、做游戏引入,以及运用观察实验法引入,等等。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或认识都无法恰当地说明或解释这种现象时,就会在心里激发出一种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的动机,这时,教师再顺理成章地引出概念,便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的深层次理解。这是让学生理解概念本质的非常好的途径,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酶的高效性”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演示实验,这样不仅能顺利地引入概念,使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利用概念图教学技术,将各个概念加以联系,构建网络
(三)举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学生来讲,有些生物学概念过于抽象,仅仅凭借课本中的定义很难理解其本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生活中的例子联系在一起,在理解概念的同时,又帮助学生从理论层面解释了身边的现象,进而逐渐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如在学习“物种”的概念时,如何确定两个生物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呢?单凭概念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在这里笔者列举了一个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生活实例: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后代,虽然马和驴可以杂交,但生出的骡子却不可育,即马和驴不能生出可育后代,因此,马和驴不是同一物种。此时,学生们会恍然大悟,可能还会联想出其他的例子,如狮虎兽,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七)加强练习,巩固概念
学生刚开始学习概念时,对概念的掌握往往缺少巩固,并且常和已学过的旧概念发生混淆,这就需要在做题过程中通过相关的练习,利用概念来解决问题,以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会对概念有较全面、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巩固原有的概念,接受新概念,而且能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概念的能力。
总之,生物学的概念很多,怎样才能使这些基本概念轻松、高效地被学生理解、接受并灵活应用呢?以上笔者简单谈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当然,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甚至是相互重叠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在生物教学中,针对一个概念的讲解,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灵活地结合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伟.中学生物概念教学[J].中学生物学,2009(4).
[2]宋汉萍,崔鸿.基于认知冲突的生物学概念转变教学[J].生物学教学,2009(1).
[3]刘画奇.生物概念图教学对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
关键词: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
生物概念教学的研究属于一种研究方式,它立足于实际问题,根据学科性质,在课堂上对概念进行总结,并及时处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以课题为基础,根据某个知识点的现状,从知识点概念逐渐扩展,由点到面,以此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框架。
一、生物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其核心就是要求学生对生物学概念有深刻理解,并能指导生活实际。概念教学是生物学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生物教学知识结构是建立在概念教学基础之上的,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能引起这方面的注意,只是将生物概念作为抛砖引玉的一个工具,简单加以介绍,而在生物学事实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并没有具体分析概念内涵以及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长期以来,这种教育方式被模式化,形式单一、枯燥,学生也只是填鸭式学习,学一个概念,背一个概念,过一段时间忘记一个概念,记住了大量的生物学事实,却没理解概念,逐渐失去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表现出厌学的情绪。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目的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更轻松、准确地理解生物概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提高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使用时间轴教学方法
时间轴教学方法就是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充分规划各个概念,将生物概念提出的按着时间顺序依此讲授。一个科学家是在前一个科学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某个概念,顺着一条主线便可以捋清生物概念的发展脉络,相关概念的实质也就越来越清楚。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激素的学习,教师可以先利用一小段时间将激素由发现到成熟的过程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扩展介绍。经过多名科学家的前期研究,1902年,斯塔林和贝利斯正式将这种物质命名为激素,激素的定义也被正式确定,即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这样一来,激素的简介不仅简洁、清晰,学生的注意力也较为集中,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就会尝试构建出激素这一概念的内涵,领悟概念实质,理解更为深刻,还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领悟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品格。
2.将概念分解对比
一则生物概念,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浓缩后的精华部分,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困难。教师要将概念分解,逐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将生物概念中的关键词或者关键句进行拆分,像名词解释一样,逐个剖析。相似概念的学习尤需如此,例如,高中生物有时需要对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原生生物是真核生物,即有核膜包裹的成型的细胞核,原核生物细胞中,仅有一个的大型环状DNA分子,称为拟核。教师列举生物学事实来帮助学生理解区分概念实质,理解将更深刻。原生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等,真菌包括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小型多细胞真菌(霉菌)、大型多细胞真菌(蘑菇、木耳、灵芝)等。
3.从身边实例切入学习
高中阶段有些生物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不容易转化吸收,教师要精心选取事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转化为课本上的生物概念。
4.灵活运用结构图
图示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清晰地抓住概念的结构,将纷杂的概念加以规整,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当学生对陌生概念无从着手之时,利用结构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搭建知识网,在图与图之间进行区分或者联系。例如,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时,利用结构图加以展示,可以系统全面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生物概念的逻辑性,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切实探讨生物概念教学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深化教学。教无定法,教师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完善教学理念,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学概念;化学变化;氧化物;单质;化合物;溶解度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多而抽象,并且又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以致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一、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辨析概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铁生锈和瓷碗破碎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铁生锈之前是银白色的,生锈之后是红棕色。为什么铁生锈之后是红棕色呢,引导学生得出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之前是陶瓷,瓷碗破碎之后还是陶瓷,只不过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变化是物理变化。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二、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演示实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现象分析,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折断镁带和将镁带点燃的两个小实验来证明。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折断镁带的过程中镁带的形状变了,但折断后还是镁带,没有生成新物质;镁带燃烧过程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学生很容易想到镁带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新物质。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生成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应用实验引出概念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实验的直接体验。
三、抓住关键字词,讲清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K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K+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四、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化学概念不仅用词严密,而且非常精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另外如“催化剂”概念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概念之一,在讲解时一要抓住“改变”两字(有加快和减慢之意);二要以反应前后为条件,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三要明确“剂”的意思(指一种物质)。
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能抓住特征,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五、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强化训练,巩固概念
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注意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例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使学生能根据实验得出概念的意义,正确的区分这三种混合物,列出下列混合物,让学生区分:①石灰乳,②牛奶,③敌敌畏乳油,④敌敌畏与水的混合液,⑤敌敌畏的酒精溶液,⑥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⑦白磷与二硫化碳溶液,⑧食醋,⑨石灰沙浆,⑩爆鸣气。学生回答后,根据掌握程度进行讲评、分析、纠正错误。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都可以适当安排这样的巩固性习题,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抓住每个概念中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并把概念运用到解题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个人见解,其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参考文献:
[1]胡建丽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06)
[2]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