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资金保障协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本原则
1、县政府负责本县的应急物资储备。
2、政府储备与商家储备相结合原则。帐蓬、棉被由政府统一储备,矿泉水、衣物主要由商家储备。
3、一次性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原则。依据制定储备规划目标,分三年到位。条件成熟的可提前实现储备规划目标。
二、工作目标
1、救灾帐篷储备,鉴于帐篷储备成本高,加上救灾帐篷属国家民政部统一调配专用物资,全县共储备70顶。应急需要时,向上级民政部门申请调拨。
2、棉被根据市民政局分配我县0.1万床的任务分三年完成。
3、协议储备矿泉水0.07万箱,衣物0.5万件。矿泉水、衣物与较大经销户或者生产厂家鉴订供货协议解决储备,但生产厂家必须经省、市质监局认定。县储备物资所需资金由县财政承担,分三年完成。
三、工作步骤
1、县应急储备规模由县政府统一安排,一次性规划,有序推进。根据分三年到位的计划,由县民政局编制县民政应急物资储备计划任务表,将储备数量、品种细化分解落实到位。
2、明确物质储备工作责任。县年棉被储备400床的任务,由县财政列支专款,办理政府采购。县政府应牵头落实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工作责任,民政部门负责储备物资的购买,财政部门按照储备任务安排资金,年的储备任务在年3月底前完成。
3、抓好储备计划落实。按照《县民政局编制县民政应急物资储备计划任务表》确定的储备数量、品种,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抓好应急储备计划的落实,在每年12月底前完成当年储备物资入库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救灾帐篷储备和使用及回收管理。救灾帐篷是中央储备的重要救灾物资,动用、调拨有严格的报批程序,对救灾帐篷的管理要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加强救灾帐篷回收管理的通知》号)要求,制定更为详细的应急储备物资的管理办法及调运保障制度,确保储备的应急物资保质保量和及时调拨。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作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作用,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改造与科技进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队伍、“一案三制”、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企业四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形成政府与企业联动,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一)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地要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列入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协调,理顺管理体制,认真抓好落实,实现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五落实”。
2.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或明确应急管理的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责任,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加快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通过整合现有应急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增加政府投入和补助,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增强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根据全省地下矿山和危化企业分布情况及依托企业的条件,建立2~3家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3~5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具有较高标准的现代化专业救援车辆、装备和满足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的各类救援物资,组建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人员队伍,建设环境良好的应急救援演练、训练场地,配备功能齐备的应急救援设施和器械,建立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和救援技术专家库。
2.推动市、县级安全生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本地区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分布情况,做好规划,依托骨干企业,建立本地区的骨干救援队伍,形成区域救援能力,以满足本地区事故救援的需要。
3.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大中型高危行业特别是具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按照标准建立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其他小型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没有专职队伍的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
2009年,认真抓好长广集团和巨化集团两支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督促两家单位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进度,按计划完成队伍的装备采购及场地建设任务。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的原则,结合全省地下矿山和危化企业分布情况,再确定2~3支省级应急救援队伍。
2010~2011年,在确定、完成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省级应急救援队伍硬件装备配套建设。同时,探索提高矿山、化学事故救援队伍综合救援能力的途径,以省级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开展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培育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力量,完善和规范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政府、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共建应急救援队伍的经验,推动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2010年,启动市、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争取2011年前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率达到50%以上,其他小型企业救援服务协议签订率达到30%以上。
(三)强化“一案三制”建设和政策研究工作
1.加强和规范预案管理,提高预案质量,进一步完善预案体系。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做好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同时,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在实施安全生产许可中依法对预案工作进行审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应急预案质量。
2.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按照国家“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实现上下贯通、反应迅速,协调顺畅、指挥有效,调度灵敏、保障有力。建立健全省、市、县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各级骨干救援队伍之间的联动机制、事故风险监测监控机制、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等工作机制。强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在救援队伍建设、应急平台建设、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救援协调指挥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地方规章、标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普法工作,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增强公众的应急法律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3.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工作。研究制订专职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和参加社会救援的有偿补偿政策、资金投入政策、工伤保险政策等,确保各类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参加社会救援发生的支出和装备、物资损耗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确保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正常运行。
(四)加快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
建立具有统一指挥功能的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结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包括通信系统、网络及主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指挥大厅和相关系统及数据交换系统在内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立包括危化、矿山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资源、特殊物资、专家资源在内的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实现与国家、相关部门及其他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培训演练、技术支持、物资与装备储备等保障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和物资支持保障。
2009~2010年,结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并完成包括通信系统、网络及主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指挥大厅和相关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设在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
三、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全面实施“科技兴安”三年行动,充分发挥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和高等院校、企业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在安全科研中的作用,加快推进安全科技创新。积极研究安全生产新技术,组织重点安全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可靠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和安全防护设备。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高风险工艺(装置)的化工企业实现事故状态下紧急自动联锁安全保护;露天采石场全面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客运汽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实现安全监控全覆盖。
四、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安全监管效能提高为目的,加快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高效快速、运行可靠的省、市、县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掌握全省安全生产动态。加强系统内局域网和公共平台建设,建立政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工作网络。建立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信息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
(二)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点抓好*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努力将*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成为安全工程技术实验与研发基地、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基地和重大事故预防和鉴定基地。
(三)培育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适应全省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评价、培训、认证、咨询工作的需求,保证各类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依法参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培训、论证、咨询工作,推行安全事务所制度,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机构管理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各类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大力培育和发展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安全评价、培训、咨询等服务机构、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逐步规范模式,为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服务。
五、加大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有效投入
一是积极协调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制订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投入。
二是各级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装备保障、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推动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培训等。同时,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制定促进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项目的政策措施,解决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相关问题。
三是要以政策为导向,鼓励和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加强安全设施检验检测,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真正使企业成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建设主体和投入主体。
四是严格实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完善建设项目安全预算和执行制度,保障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安全经费的基本需要。要扩大投融资渠道,采取市场化和捐助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投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要制定辖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内容、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各级由发展改革、财政、安全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重点项目实施协调小组,定期协调沟通,解决项目建设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突发事件 财务保障 对策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在和平时期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在不确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危害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发展、需要动用一定的武装力量进行干预的各类事件。研究突发事件下的财务保障问题,便成为我军面临的一项现实问题,这对于履行我军职能,顺利处置突发事件,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提高“处突”防范意识、完善物资储备制度?
一、增强人员战备观念
和平环境中,人们的思想往往容易麻痹。对此,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战备教育,增强战备观念、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积极培养财务人员牢固树立与时俱进、时不我待的思想,防止和克服麻痹大意、贪图安逸的思想,努力适应“处突”的要求,做到一声令下,就能拉得出、供的上、保障得好。
二、建立储备基金制度
这既是适应我军新时期职能的要求,也是突发事件的特点决定的。平时没有一定的储备基金,在部队受理任务初期必然会出现经费供应滞后,从而影响受领任务的完成,甚至贻误战机。处理突发事件中经费需求量伸缩性大,而对增加部分的经费通过建立储备基金来解决是最及时、最有保证的。
三、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1、预拨机动经费,根据近年来部队执行处理抗洪抢险、扑火救灾、平暴治乱等突发事件任务的经验,在某些特定时期,如汛期、特定节假日等,就应从机动经费中预留处理突发事件专项储备金,设立专项储备资金项目,为突发事件财务保障做好准备。
2、压缩经费开支,在接到处理突发事件的任务后,为保证部队紧急机动时所需资金,就应当在最大限度推迟报销经费开支、借款的基础上,压缩营建、库建等开支项目,充实处理突发事件资金储备。
3、搞好内部协调,指定一些经费状况比较好、不参加处理突发事件的单位,对口支援的单位,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对参加处理突发事件的部队进行无私援助,在一定程度减轻该部队经费供应上的压力。
4、调动社会力量,要尽可能地争取地方银行、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和的支持。部队进入一线后,可与地方商业银行建立联系,签订储备金代供协议,建立应急资金快速划拨通道,保证所有应急资金专人负责,专项划拨,及时到位。
四、改进财务保障方式、提高财务保障效率
1、科学拟定保障预案。成功的财务保障预案,是“处突”财务保障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要求财务部门平时就要举一反三,针对不同的任务特点,从保障原则、保障渠道、保障方法入手,制定多套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财务保障预案,并根据应急预案,适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训练和演练,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使其更加完善。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的筹措方式,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资金供应方式的确定和与上下级、友邻部队及驻地银行相互协调等。
2、加快保障机制改革,突发事件财务保障既不同于平时财务保障,又不同于战时财务保障,它兼有平时和战时的特点。做好突发事件资金供应,必须更新保障时空观念,理顺保障关系,改进资金保障方法,提高保障效率。一是要加快和深化资金保障技术手段改造。依托地方银行系统,逐步建立起部队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部队资金流动效率和规模效应。二是要理顺保障关系。利用现有联勤体制,实行区域保障和建制保障相结合,不排除紧急情况下的越级保障和单位之间的横向支援。三要变被动供应为主动保障。对突发事件的财务保障,财务部门应当走在部队的前面,充分准备,主动了解部队情况,对部队可能产生的需求进行预测。
3、采取灵活保障手段,一是预案保障与随机保障相结合。突发事件财务保障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保障任务急、规模不定。财务保障往往出现“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情况。若一味的强调预案,很可能会出现“供不及时、供不到位、供过于求”的混乱局面。因此,要及时保障部队经费需要,就需要我们将预案保障与随机保障相结合,灵活处置。二是建制保障与联勤保障相结合。部队在应付突发事件初期,机动执行任务且频繁转换,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顺经费保障的供应渠道。因此,执行任务初期,部队要充分发挥建制保障的作用,携带较多现金,增强自我保障能力。与此同时,财务人员应迅速与联勤保障机构协调,在当地的银行军队账户专柜建立临时账户,疏通资金供应渠道,保障经费连续足额保障。三是前送保障与伴随保障相结合。联勤财务应急保障组争取到部队一线了解部队的经费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应将资金送到部队手中,或者在重点地区,重点方向上,设立应急资金保障组,直接进行经费保障。
五、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实施财务监督
1、健全经费开支标准制度;目前,我军尚无一套完整系统的突发事件经费供应标准,部队在执行处理突发事件任务时,经费开支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造成无章可循。开支多了担心不予核销,开支少了又怕保障不力,结果部队之间执行标准不统一、供应管理不规范、保障效果不平衡,经费整体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建立一套适合突发事件特点的经费供应标准,既是实现经费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健全我军标准体系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应急物流;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体系;物资储备
【中图分类号】 F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245-2
电力生产和供应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命脉,电力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家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近几年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其他事件导致电力设施毁损、电力供应中断,不仅其自身的业务连续性受到影响,也严重影响了其他业务领域的业务连续性。在这种情况下更凸显出电力企业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一、电力设施受灾特点
电力系统所发生的故障,除了运行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外,很大一部分源于自然灾害(台风、暴雨、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电力设施损害后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物资需求数量大、品种多。挂网运行的电网设备品种繁多,设计规格也尽不相同,所以自然灾害影响过后, 电力设施经常是大范围受损,设施受损严重,抢修物资的需求呈现出数量大且品种多的特点。
二是物资需求统计难度大。由于自然灾害的破坏力强和影响面积大,电力设施受损量大、品种多,尤其是输电线路的所需用的各种材料,更是庞杂繁多。加之灾后的交通不便, 短时间内统计出受损设施的具体种类、数量及详细的设计要求等相关信息的难度非常大。
三是供货时间紧。电力设施受损,必然造成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的停止,特别是对交通、医疗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机构带来重要影响,要求尽快恢复供电,保证生产生活。然而抢修物资的供应包括需求统计、招标签约、供应商生产、物资调度配送等流程,抢修物资的供应时间尤显得异常紧迫。
四是供应商库存少且产能有限。受制于生产装备有限等因素,各厂家的产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无限扩大。
二、加强电力应急物流的必要性
电力应急物流正是为应对电力设施毁损后损失大,影响广,社会关注程度高的紧急情况下,为解决的物资的采购、供应、调度、配送、储备、维护及快速响应的一门重要课题。
所谓电力应急物流,是指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电网遭受重大损害的状态下,提供抢修电网恢复供电、灾后重建所需物资,以使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针对电力物资受灾特点,与其他行业的应急物流相比,电力应急物流呈现一下特征:(1)高电压等级性。生产性物资电压等级高,覆盖范围广,影响巨大。(2)非预见性和不确定性。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难以预测和预报,导致电网应急物资一时难以确定。(3)专业化和技术密集型。电网选用的电网设备、材料,原则上必须符合原电力设备设计选型、技术参数的要求。
三、建立电力应急物资保障组织体系
为了确保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快速响应,高效工作,各省电力公司应建立应急物资组织保障体系,实行三级管理机制: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应急物资保障指挥中心、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组。三级管理各司其职、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相互协作。
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公司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审核应急物资总体计划和实施检查,制定公司应急物资保障工作要求,研究决定应急物资采购、供应及跨区域调拨等重大部署和决策。
应急物资保障指挥中心下达、落实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的任务,领导应急物资保障组的各项工作。
应急物资保障组制定应急物资采购方案,确认需求单位的应急物资采购需求,完成应急物资的采购、收货、入库、保管、出库工作,制定应急物资配送方案。
四、建立合理的备品储备管理制度
针对电力设备品种繁多、设计规格不一等特点,特别是部分重要设备的生产周期长、受灾影响面较大,电力公司须建立合理的备品储备及相关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地域电网运行特征、自然气候特点和应急工作需要,遵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建立公司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有效辐射公司经营区域。
甘肃公司按照兰州、河东、河西三个区域划分,在兰州、平凉、张掖三个地市的设立应急储备仓库,实施专项实物储备。实行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动态周转相结合,充分利用公司系统现有资源发挥各种物资储备方式的优势,保证应急物资的质量。避免由于库存物资积压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局面的产生。
为防止物资长时间储备出现质量问题,当储备物资储备时限到达一定储备周期后,可用于正常生产,使用后按照储备定额数量补充齐全。遇到重特大灾害时直接调用应急物资,调用后缺少物资按照储备定额数量及时补充齐全。
五、制定应急物资的采购策略
及时、准确统计需求信息。需求的统计时间长短、统计的准确与否在抢修物资的供应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需求信息的快速上报,为物资管理人员的招标采购工作争取了时间, 为供应商的生产挤出了时间。抢修物资的准确统计,避免了供应商有限产能的浪费,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并为紧缺物资的生产提供了时间。
实现供应商的有效管理。在抢修物资的生产供应环节中,部分供应商可能面临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供电不足等困难。同时,由于供应商产能有限,如何根据需求的紧急程度和对抢修工作整体进度的影响等因素,合理、有效地安排供应商生产也成为应急采购工作的关键要素。
优化、细化重要电力用户业扩增容施工方案
优化重要电力用户增容业扩流程重点实现两大目标,一是缩短改造时间;二是控制施工安全。为缩短改造时间,需预先制定施工进度表,对施工过程中个各项进度设立时间节点,确保充分利用时间。因为停电改造时间要求很短,对土建的改造应在设备改造之前完成,尤其是对隐蔽工程如新增的高压柜、变压器基础,新增电缆沟,进出线管井,接地网工程等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原有工程,在不影响正常运行的条件下,预先进行施工。用户新上设备进场后应在安装前进行设备主体结构验收,重点检查设备内部结构,安全距离,规格型号等。因改造期间短暂,在设备安装后若发现问题,再进行改进或调换将浪费大量时间。双电源用户应减少单电源运行时间,减低改造安全风险。改造期间单路电源运行,且无第二路电源备用,需与用户协商制订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对重要负荷增设UPS电源;提供自备应急电源接口用以保障应急照明,电梯动力,消防动力等重要负荷事故期间的用电;提供非电安全保障措施等。为保障施工工程中安全,应在停电后立即做好安全措施,严格隔离带电运行区域与停电区域;施工前召开开工会,要求所有工作成员明确工作目的,了解工作区域,确定带电运行设备;应设专责监护人,对运行设备进行监护,严禁工作成员误入带电间隔;加强设备巡视检查,对尚未改造运行的变压器及各出线的负荷进行监视,预防超负荷运行跳闸停电。做好负荷切割工作。施工前要将需拆除的低压柜出线负荷切割至不需拆除的低压柜时,应考虑重要负荷允许停电时间,必要时配备UPS或自备发电机临时对重要负荷供电。改造完成后,同样需考虑重要负荷允许停电时间,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推进隐患整改
根据电力用户重要等级分类,按照资产划分协议从电网责任隐患和用户责任隐患两方面排查。电网责任隐患主要从电网结构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供电设施是否存在缺陷,调度协议的可行性、供用电合同审批制度的建立、停送电制度的规范性、拉闸限电序位表、有序用电方案管理等方面可能造成的供电安全隐患开展检查工作。例如2012年3月用电检查人员在电网责任隐患排查中发现本地区移动公司、人民医院二家用户存在双电源线路同杆架设情况。供电公司随即组织营销、生产、发建、设计部门联合现场勘查,制定改造方案,同时与用户商谈停电改造计划。2012年6月底供电公司自筹90万余元资金,新上一进三出环网柜一台,敷设电缆405米,完成配电网络改造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在自身寻找短板的同时也为重要用户上了一堂安全课,增强了用户安全意识。用户责任隐患主要从供电电源、应急电源、受电设施、应急预案、运行管理五个方面开展检查工作。为避免用电检查工作流于形式,供电企业需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实施“政府主导、齐抓共管”的管理经验。供电企业应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共管机制,每季度共同开展安全监查工作,建立重要用户档案资料库。与重要用户签订《供电安全协议书》,明确供用电双方安全责任,促使用户提升电力安全忧患意识,主动消除安全隐患。对辖区内重要用户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整理、汇总,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单位,告知安全责任,做好签收记录,同时抄送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做到“服务、通知、报告、督导”到位率100%。
制订、完善停电应急预案
重要用户一般要求配置两路及以上网供电源,保安负荷还应配置120%容量的发电机。无论是单电源还是双电源重要用户都应考虑在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情况下的应急措施。例如某汽车客运总站为10kV单路电源供电,自备150kW应急发电机一台,存在供电电源配置不到位的安全隐患。该场所属于人员集散中心,尤其在运输高峰期间,承担本市的客流运输任务。其重要负荷为售票系统、候车厅照明系统、客车出发指示系统、消防设备。由于资金问题,第二路供电电源建设短时间内无法实施。用电检查人员协助客户逐个分析排要负荷,确定以UPS、发电机和非电性质应急措施的方式来临时弥补供电电源建设不到位的缺陷,并组织停电应急演练。具体措施有:售票系统每台电脑增加独立的小型UPS,通过在线式UPS以保证售票系统的不间断运行,避免数据丢失与售票秩序的混乱;建立客车出发人工指示功能,一旦指示系统失电,通过人工举牌和喇叭呼叫在各个进车口引导客流上车;加强应急发电机定期检测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柴油供应渠道,确保市电停电的突发状态下,自备发电机可靠启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