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让学生懂得上好美术鉴赏课的意义
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仍然没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高中学校虽然都开设了美术鉴赏课程,但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往往都是采取敷衍的态度,鉴赏课被置于可学可不学的边缘。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这既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号角,也是开展以审美教育为主体的美术鉴赏教学的要求。开设美术鉴赏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因此,上好美术鉴赏课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美术鉴赏课题
生活实际是认识形成的源头活水。因此,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有效发掘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在鉴赏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与“学”双边互动,既要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分析、评价艺术作品,又要鼓励学生参与体验鉴赏的积极性,敢于对作品发表不同的见解,学会运用艺术的方法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乐意参与,主动学习、探讨。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高效利用教学资源
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相关课业的资讯、图片、图像信息,精选材料,并改制或自制课件,充分运用学校的多媒体、电子设备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满足现代学生对教学内容丰富、信息容量大、视觉高品质,知识面宽广的需求。可课前要求学生合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实地参观、考察、拍照,上网搜索资料,并形成学习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展示、鉴赏、讨论、总结。这样的教学活动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的基本理念。
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的理论素养
(一)指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要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就得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把握不同美术门类的基本特性,运用独特的眼光去欣赏美术作品,从中获得审美感受。如欣赏建筑时,除注重它的空间体积感之外,还要注重它那音乐般的流动感。对于工艺美术的欣赏,除了注意它的审美特性之外,还要注意它的材料美感,以及实际触摸中的手感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美术作品的特殊美感和艺术魅力。
(二)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美术欣赏能力,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美术理论规律,还要有广博的美术知识面,包括掌握一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知识。马克思说过:“你如果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美术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创作出来的,都是当时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欣赏任何美术作品,都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特定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如欣赏外国油画作品时,就要让学生懂得抽象绘画作品和具象绘画作品的不同风格,并在对比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才能取得欣赏美术作品的一定经验,获得对美术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细心鉴赏的品质
认识来源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离不开大量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实践。例如对中国画的欣赏,既要对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进行大量分析、比较和品味,分辨不同风格的中国画的区别,又要知道什么是工笔、写意、留白等,还要掌握中国画题款的技巧,以及书法在中国画技法上的重要作用。比如欣赏《清明上河图》时,就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欣赏画家是如何借助于树木、行人、小桥、房屋、驼队等事物,艺术化地展示画面的,从中领略中华美术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步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
1 前言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对学生讲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并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对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渐渐掌握各种美术作品的表达涵义,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充分地运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及其美术作品当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已成为教学行业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以上前提下,将科学、合理、有效、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当中,也显得十分有必要。
2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概述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行业的深入性渗透,高中的新课程标准中详细阐明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所具备的重要性质,并将其列入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当中。在以上基础上,针对传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充分地将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探究教学多种优质的教学方式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将美术课堂由静态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动态形式,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并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度。另外,在进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对高中美术鉴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由此可见,在新课改下,通过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的大幅度改革与完善,在有效地加强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同时,还能合理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3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通过对新媒体的合理应用,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小游戏、以相宜的音乐作衬托、开展各种美术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前提下,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
3.1 作品比较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美术鉴赏课与初中相比有很大不同,美术作品具有较深的内涵,如美术中的抽象主义、写实主义、现实现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以及表现主义等,都成为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授的重点。这些美术鉴赏教材,较学生以前所学的美术知识而言,其艺术理论知识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专业性也比较强。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促进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作品比较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也必不可少。
3.2 交流探讨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也十分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此前提下,交流探讨教学法的应用也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交流探讨法应用于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时,其主要的步骤如下:(1)根据美术鉴赏的教材内容,提出并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学生、师生之间根据所设计的问题,以互动、交流的形式展开讨论;(3)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绘画作品临摹,以及对雕塑、工艺作品的触觉等活动中,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对各种美术作品进行感觉与鉴赏。交流探讨法的应用,通过互相交流与讨论,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也使学生更加乐意接受并积极参与,从而也促进了教学的效率。
3.3 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的应用
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时,其主要是通过不断的探索,与递进式的分析,再加上具有创造性意义的解释,使学生能够渐渐理解美术作品所赋予的含义。探究式美术鉴赏教学主要可分为三个步骤来实施:
(1)观察作品。通过对某一美术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感受见到此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并使其作较为具体的记录,或选择学生发言,详细阐述自己对此幅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2)分析作品。根据作品的结构、年代、类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作品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画家所在绘画时,采用的表现手法主要为什么,作品传递出的信息是什么,通过渐渐的引导与探究,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为了能够充分地让学生深入地鉴赏美术作品,此阶段可以进行适当地讨论;(3)判断作品。通过学生对某幅作品的深入了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对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再阐述自己是否喜欢此种表现手法,并详细作出说明。
3.4 演讲竞赛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也可应用演讲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之间围绕某个美术作品展开辩论,并分为两组,分别执不同的看法展开演讲或辩论。例如,将梵高的《麦田上的乌鸦》作为演讲课件,在使学生充分了解此幅作品表现手法,色彩运用的同时,让学生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将具有代表性、较为贴合的两种观点提取出来,让学生分成两组,根据观点的不同展开竞赛与辩论。一组学生的观点认为:《麦田上的乌鸦》是梵高死亡的预言,图画的线条生硬,所表达出的主要是凄切、绝望、悲哀之情;另一组学生的观点认为:这幅画只是一幅暴风雨过后,风吹麦田的情况,所表达出的是雨后广阔、生机勃勃之情。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想像力、理解能力的同时,通过多元化,多方位、综合性的分析,以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4 结束语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对学生审美意识、美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也应该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积极、有效的完善,并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充分体现出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人文价值与艺术价值,进而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集美术教学以及艺术欣赏相结合的课程,美术与艺术鉴赏需要学生们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才能够进行不同程度的鉴赏。美术鉴赏课程设计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技术等方面,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不同特点,在教学方面培养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充分利用鉴赏课的多样性,在课堂的创新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美术欣赏能力。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现状
美术鉴赏课程是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美术鉴赏课程涉及到五大门类,分别是绘画雕刻、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美术鉴赏课程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们的个性以及创造力,但是在高中的紧张学习生活中,学生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其它课程,加上美术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美术课程很难在规定的课程时间内学完。课时的有限性,学生们很难对美术鉴赏课程培养起浓厚的兴趣。美术课程的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属于灌输式学习,学生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对美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的学习欲望。
美术鉴赏课程需要老师首先有强烈的教学兴趣以及教学素养,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才能够正确的教授这门课程,美术鉴赏课程在高中的高强度学习中,是一门不受重视但是又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老师要先培养学生们对美术鉴赏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更好的教授给学生们这门课程,同时让学生们正确的去掌握这门课程。美术鉴赏老师要有专业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素养,才能够去培养学生们的正确审美能力,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美术鉴赏课程不是让学生们必须掌握该书的所有知识,而是通过这本书教会学生们怎样去审美,怎样去提升学生们的审美特性。从而运用美术鉴赏课程上所学到的东西正确的去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以及感知这个世界。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如何让学生们真正的去认识美术鉴赏课程,需要老师在教学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审美鉴赏力。
美术鉴赏课程的的创新教学
1.教学模式――自由灵活的教学模式
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与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先是美术欣赏然后是美术鉴赏,但是很多老师忽视一个问题就是,美术鉴赏课程是让学生们学会怎样去欣赏与鉴赏。很多的课程教学变成了老师讲学以及带领学生鉴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个性的发挥,没有从 根本上让学生们真正的去学习与掌握这门课程。
美术的欣赏与鉴赏课程的学习,第一个环节就是课程教学环节要突破常规,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老师应该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发挥学生们的思维意识,从而让学生们共同的学习与交流。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欣赏作品,从而做出自己的感知,与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老师只需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是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关键,班级分小组进行学习,老师给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们自发的去讨论与研究,然后鼓励学生们站上站上讲台,将自己内心对美术的感知告诉学生,这样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的方法可以开阔学生们的思维意识,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改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们的想象力。
高中是学生们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不同于小学学生的活泼热情,老师在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只有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们才愿意去学习。鼓励学生们自由发言,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将学生们从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给予鼓励,给予支持。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也需要老师的耐心倾听与正确的指导,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与鉴赏课程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美术语言,才能够对美术作品做出正确的欣赏与解读。常用的美术语言有点、线、面、体、色彩、明暗、构图、透视、肌理、空间等,点是最基本的美术语言,点构成线,线构成面,面构成体,有小到大,循序渐进。色彩是美术语言中最常用的美术语言,同时学生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大部分第一眼看中的也是色彩。美术作品的赏析有古今中外的不同作品,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们掌握所要鉴赏作品的背景故事,从而才能够正确的去鉴赏。
常用的美术鉴赏方法是比较法,既是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对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的比较,同样是对人们的刻画,中西方在构图方面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去分析两幅作品,给出自己的赏析。还有色彩画的比较,莫奈的《日出・印象》和林风眠的《西湖风景》,通过对创作背景以及创作风格的比较,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的去探究两幅作品,从而看到西方绘画多我国绘画的影响。
教学方法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上,还应该投入到大自然的户外视野中,鼓励学生多观察户外的色彩,构图以及空间等,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图书馆,在开放的视野中进行自然的欣赏与鉴赏。走进图书馆,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去感受书本知识上没有的内容,拓展自己的美术视野,提升美术素养。
3.教学设备――专业化的教学设备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美术鉴赏课程也应该加大教学工具的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开阔学生们的视野。美术课程很多的是抽象的事物,如书法篆刻等,多媒体教学是影音结合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另一方面,声画并用,充分刺激学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适时地加进德育内容,这比一般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定期的让学生们观看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节目或者鉴宝节目等,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艺术水准。
美术鉴赏课程还有现代媒体艺术,如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这些需要让学生们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老师一方面要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具体的操作实践,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尽快的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知识,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创新。
结束语
一、创设情景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具备鉴赏能力也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能力之一。目前,高中美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课程形同虚设,即使有小部分高中院校开展了美术课程,但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难以把握教学的重点,对教学内容侧重点掌控不到位,使得美术教学无法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新形势下通过融入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教学水平,需要教师掌握创设情景的技巧。以高中美术湘教版教材为例,教材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从基础部分开始,首先使学生可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然后是讲美术的礼仪和教化,最后列举出高中美术课的鉴赏系列。以第一课时中的“我们怎样用自己的眼睛”为例,本课时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审美的观念,并对审美形成一定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教学的重点则是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怎样产生的,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产生美的感受。某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时候,提前准备了一些教学辅助道具,如一枝花、一个花瓶,也让学生准备了一些自认为很美的事物。花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这也说明了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播放了一段有关自然美的短视频,视频中呈现出来的内容是一朵花盛开、一只蝴蝶化茧成蝶的过程,以及一只蝴蝶停留在一朵花上的画面。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我们发现,学生全部投入到教学情景中,学生眼睛中呈现出来的是对大自然的感叹和欣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融入欣赏美的情景,适当应用教学辅助道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利用画面、声音的方式对学生形成直面冲击,促使学生形成更加直观的感受,逐步使学生融入教学情景中,为展开后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融入情景
融入情景的前提是创造情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特征,创设符合教学主题,且具备趣味性和冲击性的情景,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融入情景中,从而实现促使学生融入情景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的。以高中美术湘教版第一课时中的“我们怎样用自己的眼睛”的教学内容为例,在正式开始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利用教学辅助道具和短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景,且通过观察学生的状态,发现学生基本全部融入设定情景中。这个时候,教师开展了正式的美术鉴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从短视频中得出结论,对美形成基本的定义。从一开始的教学辅助道具中,学生对美的感受处于初级阶段,仅仅以直观的感受认知美,而视频内容则是对美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通过融入情景,与大自然仿佛处于同一境地的感受。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美就是五彩斑斓的蝴蝶和漂亮的花儿,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美就是蝴蝶破茧而出的瞬间,以及花朵绽放的瞬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融入情景活动,与情景进行了心灵的感受,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导致在认知美和鉴赏美中出现了偏差,这就是学生融入情景的魅力。学生真正融入美术课堂鉴赏教学中,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评价情景
关键词:高中美术人文精神鉴赏
人文性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和功能,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围的关联。美术教育是美育和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育中发掘人文资源,注重人文培养,已成为当今美术教育的主流。《美术课程标准》更是把美术定位为人文性的学科。特别是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而言,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更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一、高中美术课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
突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是当今国际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今我国学校美育所强调的价值取向,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也正因为如此,高中美术课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舞台
美术教育,本身属于人文形态的范畴,美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更是美术课程人文性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性的内容包括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人文教育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通过美术的教学和实践,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
(二)在美术课堂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新课程的客观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中的一维,其目标的实现靠的是人文教育。
(三)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本中的人文价值取向
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是新的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重要特色,从课本外观上看,精美的印刷及版式首先就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读下去的渴望,这种设计本身就具有了人文的价值——在满足了学生潜在的审美需求的过程中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从结构上看,采取单元组课、专题呈现、多元交叉、循环递进的方式构成课本结构。这就为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上主动性的发挥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在具体的课题中,都有明显的标识。“学习提示”、“作业要求”、“活动建议”,“相关链接”以及“学业评估”等栏目的设计均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理解与尊重。新版的教材无论从设计样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出一种对文化情境创设、涵养人文精神的追求。
二、如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美术鉴赏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美术鉴赏课,应该引导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生成、发展人文精神,那么,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来达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目标呢?
(一)教师要做适应性调整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教师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质,加强自身修养,不断铸就自身的人文精神、丰富的精神世界、全面平衡的文化素质,同时,还要及时的转变教师角色。
1、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是根本,也是美术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前提,美术教师只有在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必须要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创新,要以发展的全面观点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和发现,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高素质
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在内容上更加符合时尚,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的内容加强了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联系,强调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新课程强化了课程的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3、转变角色
师生角色要有新的定位,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应只是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是一种启迪思想,组织和促进学生多渠道的获取,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里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明辨和讨论探索与他们学习相关的问题,并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避免把结论强加给学生。因而教师应开放自己的心态,努力摈弃权威习惯,以模拟接受学生的观点作为开始,把教师和学生变成一个整体,共同进行有成效的学习、讨论、探索、交流。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给予充分尊重,并以此作为教育与教学的前提。
(二)用人文的方法引领学生鉴赏
教师在美术鉴赏课堂上,通过巧妙启发、创设情境等手段,引起主体积极的体验、理解与感悟活动,这种方法因其处处以尊重人、发展人为价值取向,因此称之为人文的方法,它有别于科学领域强调理解性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我们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采取人文的方法,正是因为它强调了体验,强调体验就意味着让学生自主地对美术作品的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
(三)在引导鉴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突出道德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核心,具体到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就是首先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以足够的尊重,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我国著名教育家钟启泉教授认为,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概念。人的个性发展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先天的带有遗传性质的生理发展因素,另一方面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宽松的教学氛围、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意识倾向,并由此把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形成发展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理想模式;其次,在美术鉴赏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
结束语:
总之,高中美术鉴赏课会因人文精神而生彩,人文精神更会因高中美术鉴赏课而获得了栖身之所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探索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才能让人文精神在美术鉴赏中高扬。
参考文献
1、刘东:《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及追求》,《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