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中的数学知识

美术中的数学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中的数学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中的数学知识

美术中的数学知识范文第1篇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全民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所指就是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民族素质。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指的是依据法律,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一定年限的教育。义务教育的实施,标志着社会教育观念从少数到全体、从权利到义务、从家庭和个人的事情到社会公务的革命性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为“应试教育”倾向,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困扰,违背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原则,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不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利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更不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合上节所叙中学美育的任务,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每个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人只分辨红、橙、黄、绿、青、紫、黑、白等简单的色彩,而画家和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表现出事物的丰富色彩的色彩变化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互相关系。在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在图案课里,则让学生了解诸如均衡、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并通过图案组织规律的训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

2.审美情趣的培养。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绘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展开。

3.审美理想的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美术中的数学知识范文第2篇

美术是人类文化艺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著名画家罗克韦尔·肯特曾经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的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从这层意义上来讲,高中美术教育正是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毕业后踏入社会的学生,只有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高中学校应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重视美术教学

社会发展依赖素质教育,信息时代离不开创造型人才,高中学校应该明确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一定要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是未来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高中美术,作为艺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是高中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院校应该重视美术教学的改革,探索运用各类顺应素质教育、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引导他们在生活和自己身边发现美术、体验美术,激发其热爱美好生活、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高中阶段是学生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高校管理层及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身心修养,并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借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提高全民素质。

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修养

传授艺术知识、担负起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是高中美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神圣的使命。使学生成为具有高深艺术修养和优良素质的合格人才,美术教师不可懈怠也功不可没。

新的形势下,为高中美术教师提供了更多机遇,由原本的边缘学科转身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高中美术教师终于可以一展抱负、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同时,素质教育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美学知识的传授者,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紧跟素质教育的步伐,提高自身的文化与艺术修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同时转变教育思想、钻研教学方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的引入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在提高美学基础知识之外,也要具有丰富的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知识,养成现代文化的心态,即对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时代的美术作品,保持良好的接纳与了解的心态,从而分别从横向与纵向间形成一种建立在各学科及学科间内在联系、和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态度。开拓自身艺术视野、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新课程配合新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美术重新规划为五个系列、九个模块,即美术鉴赏、设计、绘画、雕塑、电脑美术、摄影摄像、书法、篆刻和工艺。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素质教育提倡的美术教学不断进步,其直接体现是美术边界的不断延伸:由单一的欣赏,已经发展到今天欣赏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由单一的理论学习转型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新阶段。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美的认识不断提升

高中美术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美”的认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悲壮谓之美、和谐谓之美、崇高谓之美……美的形式是多样的,给人带来的感受也是多样的,正如挪威画家蒙克的美术作品《呐喊》,就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出自然给人类来带的不安和恐惧,因此,恐惧亦谓之美。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从学生角度出发,融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位一体,其内容更充实,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新课程必须结合新教学,教师必须联系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围绕素质教育将美育做好做优。在理论教学之余,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美术馆、美术展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美学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学会评论,加深其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全方位展示视觉艺术的语言魅力,使学生爱上美术,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美术中的数学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学之美 建筑设计

建筑是根据功能和美感的需求,对土地、材料和结构进行堆积与组合,比例决定着建筑中个体、局部与整体的数学关系,因此比例是建筑的核心和灵魂。比例在数学上并不具有美感,但“黄金分割”的比例分割之美在各种艺术作品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现代设计师仍然最常见地使用黄金分割法则构造着适用性和艺术性统一的新颖建筑。

1 数学思维为建筑设计拓展思路,创造灵感

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美在数学中的反映。建筑在数学思维的启发下不断发展为世界创造和谐美。

拜占庭时期的建筑师们将正方形、圆、立方体和带拱的半球等概念优雅地组合起来,就像他们在康士坦丁堡的索菲娅教堂里所运用的那样;文艺复兴时期的石建筑物,显示了一种在明暗和虚实等方面都堪称精美和文雅的对称。

随着新建筑材料的发现,适应于这些材料最大潜力发挥的新的数学思想也应运而生。用各种各样可以得到的建筑材料,诸如石头、木材、砖块合成材料等等,建筑师们能够设计出实质为任何形状的建筑物。在近代,我们能亲眼见到双曲抛物体形式的建筑物(旧金山圣玛丽大教堂)、抛物线型的机棚、模仿游牧部落帐篷的立体组合结构、支撑东京奥林匹克运动大厅的悬链线缆,以及带有椭圆顶天花板的八角形房屋,中国北京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场馆鸟巢与水立方的遥相辉映等等。密斯有一句名言:“少即是多”,或者是“简约而不简单”。建筑最终归结到数学的简约,拉格朗日的微分中值定理是一切建筑和谐的基础。

2 建筑的几何形式的简洁美

建筑的几何美学价值首先表现在简洁美。几何美学的理论基础在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简化规律,阿恩海姆认为,人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复杂形状抽象为最简单的形状,视觉促使人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形状尽量趋于无差别性,使丰富的内容与多样化的形式能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之中,使视觉力获得一定的秩序。

简洁产生了重复性,重复演绎出高层建筑的节奏和韵律美,最终形成建筑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同时,简洁的形体易于谐调,简洁使不同的形体组合具有统一美感。

美国迈阿密东南金融中心是几何简洁美的经典之作,它既是简洁的,又是变化的,也是统一的。其美学价值却体现在简洁的变化之中,仅仅是在屋顶部分按照“杨辉三角形”式的规则退台,基本元素是一种最简单的立方体,变化的只是数量,因此,又体现了数量美学价值。

同样的经典还有圆形的深圳发展中心、椭圆形的深圳外贸中心、梭形的深圳北方大厦、三角形的泰国曼谷旅馆、风车三角形的上海虹桥宾馆和蝶形的长沙蝴蝶大厦等,都是几何简洁美学价值的表现,蕴涵精彩内容的几何美学“论文”。

3 几何抽象丰富的意蕴美

建筑的抽象形式包含着丰富的意蕴,这就是隐藏在其抽象几何形式背后的意义、思想、情感和精神等内在因素及其人们的生活内涵。任何几何抽象的高层建筑都是艺术自由美的表现,它挣脱了具象形态的羁绊,但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意义,反而具有更为广阔的遐想空间,俄国著名画家康定斯基充分论证这个观点。因此,抽象构图的高层建筑剔除了具象模仿,代之以几何图形,通过几何秩序和规则的体现,表达了某种时代精神,打破了物象意义的羁绊,意蕴自由而丰富。

在意向体验中,高层建筑几何抽象的意蕴美是通过视域的连续交融而直接构成几何图形的非具象的价值意义,如崇高、神秘、骚动和平静等。几何抽象把美的规律和要素提炼、浓缩、凝聚起来,像醇酒、像干酪,越品越嚼越有味,这需要审美者有深厚的功力,谙熟其艺术规律,方能超凡脱俗,潇洒自如。

胡塞尔的意向学理论证实了这种说法,其理论中的“构成边缘域”思想认为直观体验中达到对某物的意识,体验的根本方式不可能是感觉表象的,也不会是概念规范的,而只能是在一个有边缘视野的意向境域中进行的,这实质上就说明了抽象的不确定性所包含的意蕴丰度。

4 数学计算使得建筑精确完美

一座建筑物的设计到建成是受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的,所以只有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达到最小的失误,从而让建筑作为数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完全融入自然中,达到诗一般的韵律:帕提侬神庙的沉郁,艾菲尔铁塔的豪放,悉尼歌剧院的飘逸,徽派建筑的清远……

希腊雅典的帕提侬神庙的构造依靠的是利用黄金矩形、视错觉、精密测量和将标准尺寸的柱子切割成呈精确规格的比例知识;埃皮扎夫罗斯古剧场的布局和位置的几何精确性经过专门计算,以提高音响效果,并使观众的视域达到最大;麦加皮克楚的图案的整齐和均匀没有几何计划是不可能的。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是一种冷而严格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微弱的方面;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仍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当抽象的数学与现实的建筑融为一体,它们就成了不可分割的完美组合,互相渗透、交相辉映。

5 建筑几何美蕴育着全息论的美学价值

“全息”原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指的是生物体的各个部分均能反映其整体的信息。用全息胚学说来观察生物界,能体验到生命返朴归真的全新意义,亦能领略到宇宙和谐的美感。

在建筑几何美中,建筑的整体和部分以某种统一的几何形式反映其共同本质特征,这种“统一的几何形式”可视之为全息胚。建筑全息胚不仅是一种几何形式,也可以是一种空间形态,一种逻辑关系或者是它们的混合体等。高层建筑几何美蕴育着全息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建筑几何形式的全息胚反映高层建筑几何特征的本质或内容,强调几何形式和本质特征、内容的相关性,是建筑和外部条件的统一;另一方面,建筑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应以某种几何形式的全息胚得到统一,突出形式和形式的自相似性,是建筑对自身的统一。

历史上许多建筑都表达了全息美,如古罗马斗兽场的主要功能是观演,采用了圆的几何形式,在相同的周长中,圆形所能围成的面积最大;而就观看效果而言,圆形看台比较理想。所以,斗兽场的功能内容决定了它的基本形式是圆,圆的几何特征也构成了它的全息胚。如圆形甬道、放射形的筒形拱、圆拱券和圆形壁柱等。斗兽场几何空间、形式、装饰等表现都因为具有了圆形的几何特征而得到了统一。

建筑,只有数与形结合,才更具有神韵,数学赋予了建筑活力,同时它的美也被建筑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你在欣赏一座跨海大桥时,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惊叹大桥的静定多跨结构中包含的数学和自然融合美的成分。千百年来,数学已成为设计和构图的无价工具.它既是建筑设计的智力资源,也是减少试验、消除技术差错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符·塔达基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美术中的数学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师 美术教学 指导作用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美术教师心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今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一、多媒体的运用

现代的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也越来越新颖,有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渐渐地被新的教学模式所替代。美术课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之一,没有一定的美术基本功是难以上好美术课的。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无论多难的技法可以事先用动画软件设计好,电脑完全可以实现直观的演示。电脑作为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是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完善美术教学,让美术课更引人入胜、更精彩。

自从有了电脑,美术老师课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变换成了电脑演示,只要老师轻点鼠标,只要会使用课件,方法步骤尽收眼底,没有美术基本功同样也能上美术课。这样一来,美术课“技术性强”的特征缺失了,“美术味儿”淡了。为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制作课件上了,似乎有一个好课件就等于万事俱备了。然而,这种所谓现代手段,只不过充当了教师徒手演示的工具,替代了教师直观的演示,使美术的亲和力丢失,美术教学的语言缺失。导致其他学科老师听过美术课以后误认为:现在的美术老师不用画了,不用写了,不用做示范了,多简单。然而这样的现象更多的是出现在初级中学或者高中的一年级。初中的美术课是以欣赏课为主,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在下面观赏,老师偶尔对图片点评几句,整个课堂略显平淡。而高中一年级的美术课基本也是如此,在高一以后的美术课就不完全是这样了,多少会涉及一些动手练习,不管是带着兴趣,还是为了艺术高考,都需要美术教师加大投入与支持的力度,注重技法上的指导。

二、教师示范教学的运用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是逐步凸显的。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线条、形状、色彩、造型等。因此,教学要通过教师有目的引导、启发,围绕教学任务来展开,促使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且能基本上形成一个新的适合教学的模式,但同时也使不少老师“遗忘”了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示范法。通过示范,可以营造一种氛围,可以带动一种情绪,可以引发一种冲动。通过示范,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熟练掌握了技能。

课堂示范,是老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比如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老师用笔、墨、纸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用线、用笔、用墨、干湿、浓淡,皴、擦、点、染,中国画的构图、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了老师的基本功,又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了中国画的运笔用墨的神趣。如果老师不示范,只是看屏幕图片,点点鼠标说说而已。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线条在画纸上的运动轨迹?如何体验画家的情绪所带来的笔触、肌理产生的节奏、韵律?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徒手直观为学生演示,不仅让学生羡慕老师的绘画本领,而且体现了老师的亲和力,更让听课老师钦佩讲课人的扎实功力。这绝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操作,而是对多种文化现象的阐释,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凡技术就要展示,没有展示的技术就是空口无凭,就不能使人信服。技术上的东西可谓“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技术要领与感受,学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确的路子。让学生知道绘画不单纯是技能的表现,技能是为画面服务的,是为主题服务的,是多门艺术的相互渗透,再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开阔,话题就会非常宽泛,就会产生广泛的文化情境。示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师生相互交流,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水平,学会表现事物,在表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三、作业点评时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标的实施,美术课程的改革,使美术课从单一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到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层面,课堂教学变得丰富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方式来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不忽视视觉文化影响。我们从课堂中的作业点评也能看出一些学生的心理文化元素。美术作业都是以可见的绘画形式出现,教师在作业点评中通常会先总地评价一下本次作业的优缺点及进步的内容,然后会分类对不同问题的练习进行细致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习惯性地先对作业中的细小优点进行放大,后仔细给学生分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存在的一些不足,这样学生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意见,并且会在今后的练习中引起重视;最后老师还应不忘对本次的练习侧重点进行强调,加深学生的感官认知印象,避免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还是不可或缺的。让学生面对形形的视觉文化时,能够选择和甄别,形成有价值的视觉经验。视觉文化是当代社会不容回避的事实,它扩大了美术教育的范围,引起了我们对日常生活中视觉现象的关注。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视觉经验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运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术中的数学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措施

一、高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目的

色彩教学是高职美术教学的基础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这足以显示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色彩方面的知识并掌握如何去运用色彩。但是,教师所讲述的只是一种基础解析,每个人对艺术的认知是不同的,这需要学生自己尝试去理解。因此,色彩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创造的创造思维。

二、高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现状

为了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色彩,高职学院的教师逐渐形成一种固有的讲课模式。这样虽然使讲述内容简单易懂,但也使课堂渐渐变得乏味枯燥,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只能呆板地顺着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学业,形成一种惰性思维,使原本生动活泼课程失去了美术的乐趣。而这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无法将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赋予色彩之中,阻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现阶段的教学方式过于古板单一,必须要对此作出相应的改进。

三、高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措施分析

1.拓宽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现如今,色彩教学的教学模式过于古板单一,这已经影响了学生的主观学习意愿。课堂教学必须与多元化的时代相融合,将基础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信息相结合,这样能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因为当今时代,科技信息非常发达,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课堂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展现,并且多媒体可以节约教师编写资料的时间,用过与基础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加深入的向学生讲解色彩,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获得色彩方面的知识以及更好的掌握如何去运用色彩。

2.理清基础学习和思考的区别,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色彩教学中,基础技能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对色彩有自己的感情和见解。机械地模仿,一味地临摹,这并不是艺术的创造。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的真谛,鼓励引导学生去思考,用自己的观点去创造色彩,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的色彩运用,加强对色彩心理学的统筹运用,此外,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分析冷暖色调的运用,各种颜色所表达的意义并让学生在色彩方面完成自己的设计,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创造的意识。

3.感受色彩文化,加强色彩鉴赏能力

众所周知,知识需要积累沉淀,而学习色彩,也需要文化上的沉淀。在色彩教学中,学生虽然不能一味地模仿借鉴,但是,观摩理解传统名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时间长河中,历史对色彩的表现不尽相同,这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宝库。学生应该调动自己的思维,增强自己的文化功底,学会如何去鉴赏色彩,用自己的理解去赏析这些过往的文化色彩并将其融会贯通,将领会的知识重新构造,这样自己的艺术风格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教师应不时带领学生鉴赏古代色彩,感受其蕴含的色彩文化,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的创造。

4.加强色彩控制,表达色彩情感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着重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控制,对学生画面的整体性和细节进行指导。色彩的表现是自我心理过程的一种宣泄,每种色彩都有属于自己的感情,而将这些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便需要学生掌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冷暖色调的处理等等,而这些便需要教师去指导学生进行。其次,细节处理是色彩教学的重要保障。有些教师容易忽略色彩的全局控制以及细节的掌控,这样学生创造的作品便不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使其的实际效果降低。

5.加强色彩教学的思想传输

就目前高职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来讲,很多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传达色彩教学的意义,并不断促使学生用心去感悟知识,真正的用色彩去表达自己的艺术,从而让自己的作品富有生命力和活力。加强色彩教学的思想传输,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辨识,使其真正领会到色彩的魅力,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