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5s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建筑工程 5s管理法 安全管理
这种科学的管理思想--“5S”管理模式,它的内容包含了清扫、整理、清洁、整顿、素养等五个方面。在建筑行业中,大力地推行实施“5S”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将企业管理的潜能激发出来,企业工作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风范,而且还能够使企业的现场管理得到有效地完善,把企业的所有都放在管理之中,从而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也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5S法的推行与建立
5S管理虽然能够立竿见影地改善作业环境,但是要保持其成果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因此需要有效的推行,建立长期运行机制。5S法的推行和建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1 成立推行组织,确定方针目标
成立推行组织是保证5S有效实施的基础。5S管理的组织机构应由企业管理者决定,职员参与成立管理委员会,要明确组织职权,落实责任。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方针要有号召力,要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目标设定要明确、可行,并且可量化分解,每个部门和岗位都要依据企业的目标制定自己的目标,形成由上至下的目标体系。方针和目标的设定,不仅指明了企业5S的发展的方向,同时使员工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便于工作过程中的成果检查。
1.2 拟定工作计划,编写实施指南
5S管理方法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以便大家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及其他岗位人员的工作是什么及何时要完成,相互配合造就一种团队作战精神。5S管理也必须依照文件化管理的方式,将5S活动的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以文件的形式确定。施工企业必须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5S实施指南,规范5S管理的相关要求及事件的处理流程和内容。实施指南的制定要尽量考虑周全,从5S组织结构、方针目标到各责任区域及5S责任人的明确,从执行标准、检查流程到5S评比与奖惩都事先应有规范。5S实施指南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有了明确的书面文件,员工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
1.3 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推行氛围
要保证5S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所有人员的参与和支持,需要营造推行5S的良好氛围。领导的重视和全员的积极参与是形成良好氛围的核心,领导的身体力行,是激励基层员工不断前进的动力。通过最高主管领导在晨会、例会上发表宣言、在企业内部张贴海报、制作宣传栏、或通过内部报刊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全体员工既是5S管理的客体,又是5S管理的执行主体,只有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5S的各项活动,才能使5S管理具有长久的活力。可以通过不断地教育培训,使5S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使所有员工掌握5S管理的方针目标,掌握本岗位5S管理的实施方法,自觉执行5S管理实施指南的要求,不断提升安全素养。
2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5S”管理的实施
2.1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员工的培训
建筑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要把学习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建立学习型企业。因为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一般都比较低,他们大部分是农民工,对他们进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现场的管理者也要进行“5S”管理知识的培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为员工做出表率。在进行“5S”管理的培训时,不仅要结合实际,还要有针对性,不搞形式,提高培训的效果。
2.2 加强管理者的表率作用
管理者的表率作用对下属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应善于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无论是企业总部,还是异地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层,都要有理想,有知识。同时还要制订制定一系列的公开和保密制度。
2.3 以高标准去衡量每一项工作
用高标准来规范“5S”管理并将之标准化,使工作人员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高标准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即严格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内容、时间、标准逐日达标,日日清理;二是细,即分工细,各项工作分解量化到每一个人、每一天;三是责任实,即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大到机器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清楚地表明责任人与监督人,都有详细的工作内容及考核标准,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做到了奖有理扣有据;四是恒,即持之以恒,成年累月,百做不厌,一丝不苟。这样坚持下来,平凡的小事,变成了不平凡的事业。实施“5S”管理,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要善于把成果用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定的标准来指导日常工作。
2.4 各级检查、督促要做到持之以恒
有人认为“5S”管理就是扫扫地、擦擦桌子,其实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5S”强调细节,但并不代表它是小事。“5S”的操作不仅规范了物品的位置,而且还规范了我们日常的行为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管理人员是良好习惯的直接监督者,要经常检查,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将前功尽弃。
2.5 实行人性化管理,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设立公开栏,公开与有关“5S”管理的内容。一切检查结果即时公开,让员工随时了解违规事件,并当场改正;对于执行好的员工及时表扬;轮班也要及时召开总结会,纠正偏差,共同提高;对于职工反映的问题则要及时解决。
2.6 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
实施初期,企业员工经常会不理解,也可能做不好,要多与他们交流,使他们真正接受“5S”管理理念,并将其变成自觉的行动。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讨论等;了解员工所想所思,因势利导;也可以开辟“5S”宣传专栏,让职工畅所欲言,谈认识、谈体会;还可以张贴漫画、警示语等,大力宣传“5S”,营造出浓浓的“5S”管理氛围。
5s管理实施的效果如图1所示。
3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实施“5S”管理的基本原则
3.1 持之以恒原则
“5S”管理开展起来比较容易,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但要坚持下去并且不断改进非常困难。实施“5S”管理,贵在持之以恒。为了使该项管理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建筑企业可以考虑将“5S”管理纳入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部门、每一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
3.2 不断优化原则
建筑企业要强化“5S”管理的意识,促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其个人素质能够逐渐的提升。在企业实施“5S”的管理中,避免不了的会发生管理水平发生变化甚至是下降的状况。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工作职责分散到小组,通过小组对目前的状况分析来强化企业的管理。要遵循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循环,即通过实施、策划、改进、检查来不断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检查考核后必须针对问题提出修进方案,从而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
4 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是高风险行业,通过建立实施5S管理法,一方面可以营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环境,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消除或减少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隐患;以系统化、规范化地实施5S管理为基础,还可以为全面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铺平道路,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实施5S管理,改变过去建筑施工工地“脏、乱、差”的面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使施工工地成为反映企业安全文化和管理水平的窗口,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竞争实力,这都将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世蓉,兰定筠,罗刚.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胡士琴.5s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
[3]赵厚祥.浅析5S管理与建筑企业[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训基地;5S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2
精益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用精益思想作为指导、来追求浪费最小化、价值最大化;与此同时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以“自动化”、“准时制”为支柱,以“平顺”、“标准”、“改善”为依托形成的一套管理模式。它以最小资源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核心,为顾客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如今不少职业院校在引入企业文化方面也有所研究,但在引入企业管理文化方面基本上比较粗犷。就拿5S现场管理文化,多数还是停留在标语、口号这一层面,还未形成一套适用于职业院校的完整的管理体系。
1 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1 对接企业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是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最主要场所,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基地。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有机的与高职院校基地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实训基地文化,这能够让学生在接受技能训练的同时体验到企业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并且参与其中。从而使学校和企业实现“无缝对接”。让这些企业的后备军,完美的完成角色转换,满足企业对用人的要求。
1.2 规范现场管理,加强基地安全保障
结合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训基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以往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这就是要针对实训基地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安全隐患与不良的作业环境,通过比较严格的规范管理、正规作业以及现场的设施设备,从而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1.3 推行“5S”、“TPM”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通过执行“5S”管理,设备使用后能够及时进行清洁维护,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制订相应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维护保养并且做好记录,随时进行检查。与此同时通过经常性的清扫和检查,净化工了作环境,维持了设备的高效率运行,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报修率。这样就可保持设备能够良好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
1.4 优化实训环境,改善师生精神面貌
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将是要直接走向社会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因此在校期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5S”管理中的“素养”,就是要通过“5S”管理,让人人都能养成好习惯,按照规定行事,培养具有良好习惯和遵守规则的员工。通过实施“5S”精益管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职业习惯。即使是在专业技能训练中,也能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岗位操作与岗位管理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若能严格执行“5S”管理,老的工作作风和管理理念也会得到提升,从而影响着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最终实现共同提升师生精神面貌的目的。
2 研究本课题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2.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组建精益管理小组,进行精益管理培训。各级管理者的重视与责任是推进精益化管理的关键,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实施团队尤为重要。管理小组成员通过精益管理培训,明确各成员的管理职责并做到以身作则,坚持用可视化、标准化、提高效率、消除浪费的管理理念,精益化管理工作才能稳步推进。
(2)深入剖析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及实施方案。深入剖析当前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薄弱节点,按照5S现场管理“标准化、可视化”等原则,制定出各类参照标准。最终达到规范、整洁、有序,为实训基地“5S”管理打好基础。
(3)分阶段推行5S现场管理,并实施改善。实施精益化管理是渐进的过程,以推行5S现场管理为例,首先对实训基地整个现场进行诊断,选定一个样板区,设定精益管理项目,就以该区域为切入点,集中精锐力量,对样板区进行逐层的现场精益化改善,效果确认,经验交流,让其他部门进行参观并全面推广。
(4)推行TPM全员维护和精益生产。TPM全员维护和精益生产是“5S”现场管理一种深化。在推行5S现场管理后,针对实训基地的设备维护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制定出规范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设备的自主点检制度。进行预防性和周密的检查,可以使设备的缺陷和隐患得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另对生产性实训进行价值流分析(VSM),调查价值流现状,识别整个流程中的浪费,通过各个工序合理组合,达到消除浪费。
(5)制定持续保障机制,完善精益化管理。不断改善是精益化管理的核心思想。基层教师对管理工作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有着深刻的体会。如何调动积极性是精益化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在教师方面,可以将精益管理实施和教师的绩效考核相挂钩、而学生方面,则可与学生的平时成绩相挂钩,从而激励各实训室持续推进精益化管理,完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最后达到精益化管理要求。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2.2 5S现场管理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在5S现场管理方面,首先需要通过对实训基地开展整理与整顿,建立起整理与整顿的标准,可以从现场规范、整洁、有序做起,并促进现场可视化、规范化、节约化,从而以此促进师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然后处理那些不用的物品且对在用的物品进行规范管理,与此同时对物料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领用、保管等制度;可通过编写《实训基地5S管理推行指导手册》,对师生的5S管理知识进行普及;另外再积极推行可视化管理,同样可编写《实训基地可视化管理手册》建立分区标识、通道标识、工具标识、设备标识、物料标识等;最后建立起5S检查考评制度和组织体系,保证5S可以持久有效;同时建立实训基地改善提案制度,提高师生在改善实训现场的主动性。
为能有效的开展5S管理活动,需要付诸于课堂教学,融于课堂教学。在各门专业课程中设置5S实施成效的考核机制,并使之占该课程考核的一定比例,从而促使学生通过有效实施“5S”活动,提升职业素养。
2.3 TPM全员生产保全与设备维护管理
TPM全员生产保全是“5S”现场管理一种深化。首先需要规范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完成自主点检制度、计划保全机制等,包括周、月、日点检,并进行预防性和周密性检查,以使设备的安全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然后建立设备自主保全管理看板、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制度、检查维护体系、自主保全职责体系等来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最后建立自主保全熟练工的培养和评级制度,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设备维护保全训练和标准作业训练,从而实现设备运行效率的提高、设备5S管理的深化以及师生管理意识的增强。
2.4 精益生产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
生产性实训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它首先以精益思想为指导思想开展浪费意识和消除工作,从而达到对多种浪费的有效识别与降低,这样可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师生的节约意识。然后以实施价值流分析(VSM)来识别整个流程中的是否有浪费,最后通过各个工序合理组合,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以此提高师生对产品的质量意识。
3 研究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3.1 5S现场管理的推行是关键,各项标准的制定是重点
首先严格按照实训要求规定的操作规程要求和工作标准,规范每一个岗位的行为习惯,树立起规范的意识,使规范化的管理精细化、日常化,并完成《实训基地5S管理推行指导手册》、《实训基地可视化管理手册》等标准制定。最后通过5S活动实现实训基地内的各项工作流程化、标准化。
3.2 TPM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是日常工作与岗位职责的一部分
要做好TPM需要以建立设备自主保全管理看板、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制度、自主保全职责体系和检查维护体系为重点;然后再通过自主保全熟练工培养和评级制度,来对员工进行标准作业训练与设备维护保全训练。
参考文献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就业面向的是各类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要求有高深的理论知识,而应突出综合应用性,对人的关键能力、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但在现实中,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经过三年学校的系统学习,仍然需要用人单位用较长时间、进行较多方面的岗位培训;另一方面,大量工商企业管理类高职毕业生直呼就业困难但用人企业却报怨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结果造成“有需求没人才”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等方面远不适应工商管理活动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因此,加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开设面向企业需求的相关课程,无论是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还是对促进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班组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首先必须从对企业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开始,然后对岗位群所包含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进行逐一分析,确定本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确定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培养的实施模块。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生毕业之后首先从事的是企业的基层综合管理工作,主要有采购、生产、设备、质量、销售、人力资源、仓储等一线管理和执行岗位。这些基层管理人员被人们形象的称之为“灰领”。灰领是指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技能的人才。培养“灰领”正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这些岗位需要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团队精神、社交礼仪、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社会适应等。专业知识技能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如生产管理岗位须具备的能力包括:生产计划编制与安排、现场管理、生产调度、设备管理、库存管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
企业班组管理正是基于基层管理岗位能力分析创新开设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环境学及生产设施设备等相关知识,及时有效的获取和处理各类信息,准确把握班组生产现场现状,制定班组作业标准、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配备生产必要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具备从事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该门课程内容“班组现场5S管理”的学习,借鉴现代企业管理“5S”管理模式和理念,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学习、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培养对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缩短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
2 企业班组管理课程建设
2.1 课程简介
2007年,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优质专业,为此工商管理教研室制定了优质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了改革与调整专业核心课程的计划。对部分用人企业和学生进行专业调研分析后,经批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2007级教学计划中创新增设了企业班组管理课程。
企业班组管理课程从我国企业班组管理的实际出发,针对班组的重要地位和班组管理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班组长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并结合制造型企业的特点,重点讲解班组管理从理念更新到实务操作的诸多方面,包括班组人员管理、团队建设、计划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库存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将企业员工的工作理念、工作技能等知识技能通过课程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具有高度敬业精神与职业操守的优秀人才。
2.2 教学内容设计
2.2.1 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企业班组管理职能来设计课程教学。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对班组长(制造型企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对班组作业流程和工作任务(管理职能)进行分解,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和企业班组作业流程的要求,开发和设计学习情境,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2.2 内容选取
在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符合《企业班组管理》的课程目标;(2)满足企业班组长岗位能力要求;(3)遵循企业班组作业流程要求;(4)参照职业、行业标准。因此,归纳了7个学习情境及相应的学习工作任务如下表1所示。
表1企业班组管理教学内容
本课程总课时为56学时,理论教学占28学时,实践教学占28学时。教学重难点体现在:班组人员管理和团队建设、生产现场5S管理。
2.2.3 教材建设
由于该课程属于创新开设的课程,暂时没有比较合适高职学生学习的教材,课程目前使用的是由工商管理教研室老师编写的课程讲义。经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课程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正得到逐步完善。
3 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设置思路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更应突出其实用性特征,就必然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特色,实现就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但现行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不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因此,必须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其思路是:
3.1 课程设置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加强岗位能力调查分析,及时、合理地调整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独特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和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协作的深化和承接东部产业的大背景下,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数量会急剧增加,对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而这些中小企业当中又以加工贸易企业居多,生产一线员工普遍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因此企业大多愿意招聘经过系统学习的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到基层锻炼培养成为技术能手,再担任生产一线管理职务。基于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与本专业的毕业生以及企业部分管理人员的调研与走访,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增设了企业班组管理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为企业输送具备一定职业素养、持续学习能力和管理知识技能的班组长和生产线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针对部分学生不愿意到企业基层工作的情况,还应开设相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3.2 课程设置应与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
就企业生产一线管理岗位而言,须具备相应的能力(上文已有所阐述)。因此企业班组管理课程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及教学方法的采用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比如“结合顶岗实习工作谈谈假如你是班组长”的讨论,开展宿舍5S运动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企业班组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熟悉了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技能及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素养,毕业后部分学生也走向了企业班组长岗位。由于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对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作用评价尚需进一步论证,因此,对于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也在持续进行中。
3.3 课程设置应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相结合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强调要“注重培训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人才。” 作为“以学生一毕业即可上岗”为教学目标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便显得尤为必要。而对于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却显得比较迷惘。考什么,怎么考常常是学生们向笔者咨询的问题。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将“职业资格(技能) 证书”考试大纲和国家职业标准直接引入到高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根据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的考证制度并开设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可考取人力资源师),市场营销(可考取营销师)等课程,让学生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自行选择学习。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将职业资格培训纳入课程体系,必然要求教师具有培训资质,进一步推动教师去考证,获得培训资格。这必会促使更多的教师达到“双师”的要求,推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概述
企业高管常常郁闷:怎么年年考核,年年不好?怎么明明给了方向就是做不到?中层常常纠结:上面给的指标越来越难完成,对下面提的要求常常走样。我也很想做好,可是从哪儿下手呢?培训部门常常头疼:你们说要上什么课就给你们上什么课,怎么业绩不好还怨我们培训不到位?
正如大家所知,管理的目标就是达成绩效。因此,许多企业都格外看重绩效考核,希望通过考核引导和激励促使绩效的达成。但回归到管理的本质层面,改进远比评估更为重要。绩效改进对企业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问题。外部咨询公司能帮助企业解决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长远问题。所以,根本性的解决方案是:管理人员自己能够具备发现问题并并改进绩效的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持续有效地改进绩效。
绩效技术最早由国际绩效改进协会(JSPI)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提出,并且在美国等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显著的实践指导价值使绩效技术受到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绩效技术(HPT)能够帮助管理人员使用系统流程为组织中的团队或个人增加价值,并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产生可测量的结果,最终达成绩效改进。
“绩效改进工作坊”就是以普及绩效技术为核心目标,分步骤详细讲解绩效改进模型――绩效技术罗盘中的“探索发现”“设计开发”“实施巩固”和“评估改善”,并且将绩效技术的“关注结果”“系统思考”“增加价值”“伙伴协作”四个原则融入其中。不仅讲授绩效技术的应用工具和方法,也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展示绩效改进项目的设计思路。
课程收益
学习工作坊之后,管理人员可以将绩效技术运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敏锐地发现绩效改进的问题和机会、分析原因、找到并实施提升方案,从而实现从“考核绩效”到“改进绩效”的转变。
赢得人生下半场――银行中年员工职业发展援助项目
由于历史、现实和职业发展周期性规律等原因,银行中年员工在内外职业发展上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从外职业生涯看,他们往往面临着“职业高原”、转岗或下岗的挑战;从内职业生涯看,他们则面临着职业心态倦怠、职业能力发展滞后、职业转型压力等问题。
“大成智库”携手陆家嘴银行培训中心,联合推出的“赢得人生下半场――银行中年员工职业发展援助项目”,旨在关注中年员工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如果这些困境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中年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绩效,同时还会给职场新人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工作氛围、客户关系和企业文化形象,更会影响到银行的健康发展。
项目收益
1.银行员工的收益
・清晰认识行业和职业发展困境,树立职业危机意识;
・准确、全面地自我认知,规划人生下半场的发展路线图;
・改善心智模式、树立阳光心态、增强正能量,赢得人生下半场。
2.银行组织的收益
・解决中年员工的个人职业困境,更好地为银行创造价值;
・消除中年员工职业困境给银行其他员工带来的负面影响;
・树立银行对老员工负责的正面形象,建设共赢的企业文化。
项目实施
1.集中训练
2.专题培训
3.专题讲座
4.EAP服务
企业后备人才培养项目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最基本、最具决定意义的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企业储备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已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大成智库”有多年为大中型国有企业后备管理人才培养提供服务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大成智库”结合企业特点,专为企业后备干部培养进行系统规划。通过制订有效的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和甄选计划,合理、有效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管理人才,建立人才梯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我们期望通过此项目达到以下目标:
建立量化的信息档案。通过前期的调研访谈,结合使用多样化的测评量表,我们对企业后备干部的综合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对其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有了科学评价,对其在职业素养、管理知识、领导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培养需求有了全面了解后,帮助企业建立量化的、客观的、系统的后备干部信息档案库。
确定后备干部的培养体系。通过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测评结果,我们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培养后备干部所需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并提供必要的管理知识的学习、管理技能的训练和个人辅导以提升个人与团队工作绩效,为其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进而提高后备干部培养的质量和速度。
制造业一线班组长菁英培养项目
您的岗位工作有标准吗?
您的标准全面、规范吗?
您的标准到可以量化吗?
您的量化标准细化了吗?
您的标准细化科学、合理吗?
班组长是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的企业基层管理者。在对班组长的专业培训上,日本的制造企业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创造了独特的、适合班组长工作特点的训练系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成智库推出的“制造业一线班组长菁英培养项目”制造业一线班组长菁英培养项目构造了当今最为先进的生产管理知识体系,融合了众多大家熟知的管理工具,如TPS、IE的部分手法,OC的工具手法,5S现场管理,JIT思想在生产线的运用,TOM,OJT,等等。这些工具适合各类制造型企业从业人员学习和使用,可极大地改善和促进制造企业车间、班组级管理人员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实战能力。
项目的特色理念与方法:
1.突出对员工生产现场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强调培养员工在生产现场关注每一细节;
3.鼓励现场督导对生产现场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
项目关注:
工作现场的所有环节,包括工作设计、岗位确定、标准制定、团队组织、流程管理、作业控制等,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现场管理精细化并不复杂,就是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
企业专、兼职内训师孵化暨“企业梦”计划――让企业真正实现可传承式培训
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优秀的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不知该如何有效地转化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企业在花大力气培养出了一批与企业需求、绩效、战略相匹配的内部人才时,又缺乏一套能够将这些能力传承下去的培训体系。
企业专、兼职内训师孵化暨“企业梦”计划,采用培训授课+沙龙辅导+视频点评以及实用工具+仿真演练的方式,通过四个阶段的实施与落地,帮助企业孵化出一批优秀的内训师,同时,也为企业的内训师培养计划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与方法。
第一阶段:选拔阶段
1.基础摸底
2.风格转换
3.临场开发
4.试卷问答
第二阶段:基础学习
一、培训师培训一阶课程学习
1.角色认知
2.紧张克服
3.情绪压力
4.借用复制
5.内容时间
6.语言表达
7.课件制作
8.逻辑结构
二、第一阶课程结束后的训练及辅导安排
第三阶段:进阶学习
一、培训师培训进阶课程学习
1.气场修炼
2.授课技巧
3.控场技巧
4.职业表达
5.点评技巧
6.课程开发
二、进阶课程结束后的训练及辅导安排
第四阶段:高阶学习
一、培训师培训高阶课程学习
1.以问题或绩效为导向的课程开发
2.商务汇报
3.可传承式培训I设计
4.培训手册编写
【关键词】7S管理;安全生产;样板区
1引言
在企业管理中,采用7S管理方法可以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建立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保证生产的安全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实际管理过程中,7S管理主要包括整理、清扫、整顿、清洁、素养、安全、节约这7个方面,本文重点对7S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案例介绍
阿海水电厂地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和玉龙县交界的金沙江中游河段,是金沙中游河段“一库八级”的第四级。电厂总装机容量为2000MW。为了深化管理工作,阿海水电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措并举,在安全管理中深入推行7S管理,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得以强化。
37S管理的基本概念
7S是Seiton(整顿)、Shitsuke(素养)、Seiri(整理)、Seiso(清扫)、Safety(安全)、Seikeetsu(清洁)、Save(节约)7个英文单词的缩写。7S管理是在5S管理上发展起来的1种管理方法。5S是1种对材料、人员、机械、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管理的方法,其起源于日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作业空间,后来为了达到品质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又相继提出了清洁、清扫、修养3个方面的管理内容[1]。而7S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现场的作业环境,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对生产现场环境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较高可行性的计划和措施,实现规范化管理。7S管理的重点是素养,如果不提高员工的素养,7S的管理将无法持续开展下去。
47S管理的相关内容
4.1整顿(Seiton)
整顿指的是对需要的事、物、人等进行合理的定位后在现场进行整理。然后在施工现场根据需要对保留下来的物品进行科学的摆放,保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物品。在进行整顿时,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为了方便寻找,不同的物品要有固定的摆放区域和摆放地点,避免因物品放置混乱而产生不必要的错误;②确定物品的摆放地点。比如在对物品进行摆放时,使用频率较低的物品可以稍微放远一点(如在厂房的某处进行集中堆放),而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要尽量放得近一点(如将物品放置在作业区);③物品摆放目视化。对于定量装载的物品要达到过目知数的要求,使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摆放区域的物品进行标记和区分,通过对生产现场的物品进行合理摆放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提升工作效率。
4.2整理(Seiri)
在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将需要和不需要的东西分开,并合理地进行处理。其管理的重点是对生产现场不同类型的物品按类别进行划分。明确作业现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其次,对于多余的材料、产生的垃圾、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生活用品等现场用不到的物品要立即将其从生产现场清理出去。整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理掉现场用不到的物品,要对厂房设备的四周、厂房的各个工位、工具箱的内部和外部、厂房的上部和下部、厂房的各个死角等进行认真地清理和寻找,保证作业现场没有用不到的东西[2]。对作业现场进行整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①使作业现场的作业空间得到增大;②使作业现场没有杂物,保持通道畅通,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③降低磕碰的概率,确保作业的安全;④彻底将管理过程中因材料设备摆放不规范而引发的事故消除;⑤可以更好地节省资金,降低库存量;⑥可以使员工的工作作风得以改善,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3清扫(Seiso)
尽量打扫干净作业现场,及时修理出现故障的设备,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转。由于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油污、灰尘等会使施工现场变脏,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甚至会诱发安全事故。此外脏乱的施工现场还会对员工的心情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及时将赃物清理干净,为员工提供1个舒适的作业环境。在进行清扫时,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①在清扫设备时,要重点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将清扫设备和设备的检修有机地结合起来;②每一个作业人员都要对自己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清扫;③在清扫的过程中,当遇到地面有漏油、漏水、漏气时,要及时找出原因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4清洁(Seikeetsu)
做好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以后,要注意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将施工现场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清洁工作要对之前的几项活动进一步加深,从根本上消除所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根源,从而建立1个舒适的作业环境,使员工可以轻松愉快地工作。在进行清洁工作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要保证厂房环境整洁,提升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在保证物品整洁的同时要保证自身干净整洁,比如仪表的整洁、衣服的整洁等。此外除了要保证外观清洁以外,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懂得尊重他人。③要保证环境不会受到外界的污染,将环境中各种污染源消除,预防职业病的出现。
4.5素养(Shitsuke)
要加强员工素养的培训力度,让员工养成遵循规章制度做事的习惯,提升员工的整体素养。只有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才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要始终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1项重要工作,使员工养成遵守规章纪律的好习惯。
4.6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
在进行管理时要将所有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每一个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作业可以持续开展,减少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此外,为了提高施工效率,要对能源、空间和时间进行合理使用,营造1个物尽其用的施工环境。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3个原则:①要以主人公的心态看待企业的资源,能用的东西尽可能利用;②所有能够使用的东西都不要浪费;③不允许随意丢弃物品,做到物尽其用。
5安全生产中应用7S管理的方法
5.1充分宣传7S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使用7S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时,为了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接受7S管理理念,阿海水电厂加强了在日常工作和工程中对7S管理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个员工都正确地认识7S管理,了解7S管理的主要内容,从而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3]。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进行创新,将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使7S管理可以进一步深化和推进。5.2设立样板区在开展7S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阿海水电厂将文明生产作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了“7S样板区”的创建活动。通过打造样板区,让企业全体员工都成为了7S管理的参与者、策划者和受益者,调动了员工参与7S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污染源、危险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初步形成了“人造环境、环境影响人”的氛围。
5.3做好培训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素质不高,7S管理就无法达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因此,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仅要懂得技术和生产,还要有一套灵活的管理措施来提高班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7S管理知识,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身作则。阿海水电厂在管理过程中,积极对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思想认识和团队意识,使其养成按规定办事的好习惯,使7S样板区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5.4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
在管理的过程中,结合阿海电厂的实际情况实施7S管理方案,制定具体的推进目标和实施细节,对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明确,制定计划,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区域、每一台设备、每一个班组员工身上。要让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7S管理工作中来。引导员工主动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升作业效率。充分将员工的智慧发挥出来,积极进行创新,不断对7S管理进行深化和提升。
5.5做好考核、评分工作
加强各个单位对7S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将7S管理纳入到岗位责任制度中,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分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励或惩罚。利用宣传栏、曝光台等形式对优秀员工进行表彰。每一个班组都制定详细的评分考核制度,形成1个奋发向上的团队。对班组7S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创新和改善,不断对7S管理进行优化和深化,提升班组现场管理水平。
6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管理中引入7S管理措施可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工作环境进行清理和整理,降低了失误率,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降低了设备事故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由于每1个作业场所都有1个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所有的作业流程都比较顺畅,出现意外事故的概率明显降低了,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员工的素质,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戈.谈5S在现场管理中的应用[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30-31.
【2】周明康.对7S现场管理的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