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产业园区创建

文化产业园区创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产业园区创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产业园区创建

文化产业园区创建范文第1篇

截止到2007年6月底,雍和园内企业总计1474家,主营业务收入约为105亿元,三项税金合计约为11.87亿元,从业人员28786人;2007年上半年园区文化创意类企业共有384家,主营业务收入约为70.26亿元,三项税金合计约为11.42亿元,从业人员2881人。

投资北京:作为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雍和园一年来都取得了哪些新的成绩,各项工作中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

彭湘:首先是健全了园区的管理、运营机构。雍和园运营机构建设方案已获上级部门批准,目前已经成立了筹建机构,进入了登记注册等具体程序。园区运营机构的主要职能为土地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重点是园区房产资源整合及经营、招商引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其次是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启动园区空间规划。2007年5月份,管委会聘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域的专家,进入园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初稿,下一阶段,将对规划初稿进行多方论证,11月份产业规划将正式定稿。产业规划落实后,园区空间规划也将启动,目前制定空间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2007年度雍和园积极引进文化创意类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众多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园区,如北京歌华特玛捷票务有限公司、北京天天宽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文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央视动画制作中心也即将入驻园区。

同时管委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梳理了园区企业办理减免税的工作程序,第一批企业已经获得了税收减免。园区还积极探讨了标准化、知识产权等资金扶持政策,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今年园区先后组织企业申报了“2007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发展基金等扶持资金”等项目,所有申报项目都进入了最后的评审程序。

投资北京:今年截止目前,雍和园主要引进了哪些大的项目?能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吗?

彭湘:本年度雍和园重点引进的项目包括:

星空-Mobile-Cargo System平台:该项目由星空电讯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它通过搭建航空货运公共信息服务及智能交易撮合平台,为社会提供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该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1882.85万元,已经获得了中关村科技园区2006年度产业发展资金,扶持总金额为200万元,现已拨付第一期资金140万元。

网络直播室与视频平台:该项目由北京天天宽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它将实现互联网视频直播室的软件开发和相关硬件系统的配置,同时建立直播视频的系统分发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951.77万元,已经获得了中关村科技园区2006年度产业发展资金,扶持总金额为300万元,现已拨付第一期资金210万元。

歌华特玛捷──奥运票务中心项目:北京歌华特玛捷票务有限公司是北京奥组委指定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票务服务独家供应商,将为北京奥组委提供奥运会和残奥会门票销售技术系统平台、北京奥组委票务网站、票务呼叫中心和场馆现场售票运营、客户服务等在内的票务服务。目前歌华特玛捷已经入驻雍和园,奥运票务平台项目已经获得了中关村科技园区2006年度产业发展资金,扶持总金额为500万元。

投资北京: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方面,雍和园有哪些成功经验?

彭湘:雍和园在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特别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创新人才的权益。通过知识产权工作培训、“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园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使文化创意主体自觉地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去。

另外我们还积极参与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建设,组织企业申报“中关村科技园区专利促进资金”、“示范园区专利创业专项资金”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标准资助资金”等多种优惠扶持资金,以挖掘企业自主创新潜力,提高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

与此同时,园区通过政策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007年度园区先后组织企业申报了“2007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发展基金等扶持资金”等多个项目,启动了一些大型项目,发挥了政策的杠杆效用。

投资北京:在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高端项目和高素质人才的聚集,特别是投融资服务体系打造上,雍和园采取了哪些措施?

彭湘:在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指导下,雍和园以基础设施改造和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高标准的商务平台:一是做好园区现有楼宇资源的清理改造工作,确保园区合理利用资源;二是加强专业产业基地和助推器建设,吸引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商业投资,同时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助推器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便捷、舒适的环境。

在借鉴其他园区的基础上,雍和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园区服务体系:一是协同各相关部门建立起园区专属的各项机制,如园区统计体系、标准化工作机制、人才引进和安置体系等;二是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雍和园管委会与企业合作,开展了“雍和园数据中心公共技术与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该项目的实施对完善雍和园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具有基础和支撑作用。三是建立融资担保服务平台,管委会整合园区现有资源,与银行、投资机构、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公司等合作,建立健全了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创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同质化;问题与对策;河北

本文为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同质化问题研究”(HB16GL040)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6日

一、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政府重视,县域产业园区建设效果明显。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早在2009年,河北省就颁布了《河北省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对文化产业园区认定条件、申报程序以及对已经认定园区的管理和考核等做了明确规定。2012年召开的河北省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将重点聚焦在县域文化产业园区,会议提出在全省打造文化产业重点县(区)、创建文化产业聚集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引领工程,推进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效果明显,截至2015年,河北省共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12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文化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呈现多样化。河北省各县市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具有地域优势的县域文化主导产业。目前,河北省初步形成了以武强年画、蔚县剪纸、曲阳石雕等为代表的民间手工业主导产业园区;以吴桥杂技等为代表的文艺演出主导产业园区;武强县按照“核心企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聚集-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乐器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以文化用品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同时,河北省部分区县充分利用当地独特自然风光,发展休e农业和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县域文化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近年来,河北省文化产业项目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打造龙头产业项目方面大胆探索,县域文化产业园区中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河北中古红木文化产业园地处河北省青县,作为我国北方第一家定位于红木雕刻技艺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区,经营业务领域包括红木原材料及艺术品交易、红木雕刻历史展示及雕刻培训、明清影视拍摄、校企联合产品研发、会展等十项内容。该项目总投资70多亿元,规划建设周期为10年,总占地面积5.3平方公里。园区全部竣工后预计可容纳2,000多家相关企业入驻,年产值可达110亿元,为全县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目前,石家庄市在正定县打造正定新区文化产业园、鹿泉市打造长城影视动漫旅游创意园等。唐山市重点打造迁西黄金文化产业园、迁安书画纸文化产业园、长城国家公园等重点县域文化产业园区项目。

(四)产业聚集度高,但同质化趋势明显。自2012年起,河北省开始实施文化产业“三个十”工程,即每年重点打造十个文化产业强县(市或区)、形成十个大型文化产业聚集区、评选出十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经过几年的培育和打造,全省各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产业集群效果明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全省各县市区文化产业园区在布局上出现雷同化现象,同质化倾向明显。

二、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困境

(一)同质化制约园区可持续发展。调查发现,河北省各县市区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上注意到要突出自身特色,并在民俗文化、动漫、文化旅游、乐器制造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发展优势。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全省各县市区在园区建设执行过程中存在土地利用率低、集群发展效应差、配套不完善、园区建设同质化突出等问题。其中,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布局同质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协同力较弱。区域文化的协同有利于各地区文化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这种协同既体现在文化内容的互补,也体现在差异文化的共存,但应避免出现文化的雷同。河北各县市区文化资源丰富,各地也制定不同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但各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缺少协同发展意识。如临漳和磁县同为北朝要地和魏晋中心,临漳的叶城博物馆聚焦北朝,而磁县同样在磁州窑博物馆基础上建设北朝文化博物馆,两者因缺少协同而导致定位一致,同质化现象严重。

(三)产业园区定位不准确,创意不足。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特色不鲜明、定位模糊及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部分地区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但园区发展仅停留在旅游观光层面,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缺少精品,旅游纪念品等开发不充分,导致园区产业链条过短。还有部分县市区依托当地民俗文化建设产业园区,但园区文化层次低、规模效应不明显,未形成完整的特色文化产业链。同时,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创意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制约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剧了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同质化。

(四)县域文化品牌创新不足。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立足当地实际,突出当地的特色,这就要求县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方式,走特色发展之路,不能亦步亦趋的相互模仿。但河北省各县市区文化产业特色品牌缺乏、创新力度不够,大多数地区不能结合自身优势培植特色文化品牌,导致文化品牌知名度不高。个别地区甚至相互模仿,出现雷同现象,导致各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同质化现象。

三、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同质化原因分析

(一)政府引导不足,规划执行不力。政府是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主导者,产业政策引导不足导致园区建设的同质化现象。首先,部分县域文化产业园区未做好顶层设计。由于缺少创造性思维,在进行文化产业园区规划时忽视当地实际,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经验,缺乏园区长远发展规划,导致园区功能定位不清楚,特色不突出;其次,未严格执行园区规划。部分园区规划虽合理,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落实不严格,导致与主体园区不紧密的产业入驻,造成产业结构的同质化;最后,政策不够细化。园区规划方案需要明确的行动指南和政策支持,但部分地区未针对园区建设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照搬了其他地区的经验,加剧了园区的同质化问题。

(二)相关利益主体忽视长远发展。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财政收入、GDP、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占了很多比重。而通过招商引资是迅速提升相关经济指标的有效途径,这导致地方政策在文化产业园区项目选择上倾向于选择那些有利于提升政绩的大项目。部分地区甚至忽视自身特色,为业绩争抢大项目,导致园区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利于园区竞争力的培育。还有部分园区为获得政策优惠,忽视市场需求和产品研发,走低端竞争的路线,最终导致园区的同质化。

(三)信息不对称加剧同质化。信息不对称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文化产业园区及园区内相关企业在做园区规划及筛选项目时未能充分地进行市场调研,忽视了市场需求,部分文化产业园区甚至简单地复制成功地区的经验和上马其他地区已有的项目,导致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其次,园区间缺乏信息沟通。主要表现在同处一个县级区域内的文化产业园区在项目选择方面相互模仿,不能突出各自特色,走差异化路线,导致园区各自为政,阻碍了文化产业园区间产业联动发展的可能性。

四、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破解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同质化对策建议

京津冀协同为河北省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不仅是三地经济的协同发展,也是三地文化的协同发展,三地政府制定了《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这些顶层设计规划为进一步优化河北省各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的定位和发展提供了战略保障和政策上的支持。

(一)做好园区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河北省各级地方政府在做文化产业园区规划时,应合理统筹审批园区发展数目,并依托当地核心优势产业打造文化a业集群,树立全县一盘棋的发展理念,实行错位发展之路。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区县市更应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合理布局文化产业功能区,让区域资源流动起来,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同时,政府应严格文化产业园区设立标准,对同质化的文化产业园区不予批准。对于已经批准设立的文化产业园区,要加强规划执行监管,引导园区严格按照规划执行,避免出现规划一张牌建设一张牌的情况。

(二)改变园区考核模式。在进行文化产业园区考核时,要改变以往以GDP总量、园区入驻企业数量、税收、园区规模等经济指标为主的考核办法。将考核指标向园区品牌建设、创新发展、特色经营等方向转变。同时,地方可以对文化产业园区实施分级管理,每年依据考核结果将文化产业园区分为若干等级,对于园区内盲目上马项目、入驻企业偏离园区规划、园区间相互模仿甚至搞低价竞争的产业园区采取降级处理,并在今后的园区扩建、土地审批、税收等方面予以处罚,增加文化产业园区同质化发展的机会成本。

(三)加强园区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园区间交流,要做到鼓励文化产业园区间开展多层次的合作。首先,要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园区间信息互动共享平台,实现园区间产业方向、项目立项、政策制定等信息的动态共享,在避免同质化建设的基础上,为寻求园区间合作提供可能;其次,推动文化产业园区间开展务实合作,鼓励具有互补功能的文化产业园区合并发展,依据文化产业链发展规律,探索处于前后向产业链条的文化产业园区合并发展或合作发展,减少园区的同质化或恶性竞争。

(四)持续培育和提升园区品牌。通过品牌化经营,特别是结合当地优势资源打造的高端化和精品化产品和服务,是有效规避同质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此,河北省各级政府要加强引导,鼓励园区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对成功实施品牌化经营的园区给予政策方面的优惠。同时,文化产业园区自身也要树立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到唯有品牌化才是走出同质化恶性竞争的最佳手段,也是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五)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专业化之路要求各个县域文化产业园区瞄准地域优势、深挖地域资源,培育具有专业化优势的产品或服务。例如,对于以动漫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区,可以选择某个创意点带动整个专业化产业链的发展。此种模式不是依靠多样化发展,而是围绕创意点做足文章,不断围绕创意点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完整的专业化创意产业。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振艳,陈鹏.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投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7.

[2]郝正亚,王丽霞.河北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未来英才,2015.13.

[3]张京,李清章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1.

文化产业园区创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园区 发展 问题 对策

文化产业园区是指在政府规划下,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产业、配以相应管理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创意氛围浓厚,并集中体现研发、培训、孵化、制作、展示、交易等功能,进行创意产品策划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园区。

在杭州,大大小小不同的文化产业园区有近40个,其发展模式被称为“10+X”模式,其中“10”为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X”为新兴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据统计,截止2009年12月底,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171家,实现营业性收入25.1亿元。

一、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力不足、特色不明

各园区的产业特色不突出,功能定位不明确,园区缺乏主打的品牌性文化符号,大量同质化的企业用同质化的产品进行竞争,导致恶性的价格战。很多园区的产品是一种低端产品。

2、产业链不完整,园区集聚效应不明显

目前,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无论在园区之间还是在园区内部企业之间,都没有较为清晰的产业关联性,难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园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3、产业园区的空壳化和“候鸟化”

所谓“候鸟化”就是指利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用完之后再到另外一个园区去。这种情况会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的严重浪费,最终也将影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4、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主要体现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对滞后,一些文化产业数据统计、指标统计在全国没有规范和权威的统计机构和数据,导致文化创意产品的买卖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一方面,绝大多数文化产品生产者由于其规模所限,不了解当前市场上需求的实时变动情况;另一方面,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而言,文化创意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非物质形态性和高专业知识性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了解行业目前的技术、价格情况。

5、创意人才缺乏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体现在创意上,因此也被称为头脑产业,其主要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在美国、英国及日本等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超过12个百分点。相对而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人才储备上较少,具备“A+B+C”(A代表艺术、B代表商业、C代表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则少之又少。

6、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加强

目前,杭州市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整个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盗版、侵权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建设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是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对策

1、加强政府引导,优化园区资源

由政府主导变为政府引导,建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出总体规划,杜绝产业园区的空壳化和“候鸟化”,优化配置城市总体资源,减少同类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同时,明确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定位和优势,引进相应企业入驻,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2、完善产业链建设,发挥集聚效应

各园区应明确自身定位,根据自身优势,各有侧重,建立产业链,形成一系列产业发展群落。各园区可根据市场需求状态和自身情况选择“以创意为重”或“以产业为重”的定位理念,创建自己的特色定位。

3、加快人才培养,完善人才结构

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其自身的人才优势。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等38所高校的40万在校大学生,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应根据产业园区对创意人才的需求,加快相应人才的培养,这样便可以依托高校源源不断的人才,保持创意产业的核心――创造力,使产业园区不断壮大。

4、打造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成立大型权威的中介机构,通过供求关系等市场手段调节产业结构,提供数据支持,并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宣传推广、人才培训、融资渠道等支持。定期举办论坛、会展等活动,促进产业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

5、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积极宣传,加强企业对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制定、完善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

截至目前,杭州已有2家国家动画生产基地,3家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5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动画产业基地数居全国第一。2009年1至3季度,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13.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0%,高于全市GDP增速6.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1.9%。

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但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任重而道远。■

文化产业园区创建范文第4篇

2注重塑造产业品牌。大打文化品牌、历史名人品牌和特色产业品牌,既要有世界眼光,又要有本地实际,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品位和产业影响,提升产业价值,提高文化品位,让的文化产业走出国门,享誉全球。要精心培育九大文化产业市场,包装、打造优势文化品牌项目,既要注重现有产业的提升改造,又要注重推进一批文化产业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做大规模,提升效益,并从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取得实效。

3创排优秀舞台剧目,打造艺术精品。对历史上的名人、名家、典故、传说、故居、遗作等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发掘、整理,努力提炼出以麦积山石窟文化、伏羲文化和历史名人为故事背景的艺术素材,精心打造、创排一批反映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舞蹈剧、话剧、秦剧、综艺节目等优秀舞台剧目。紧抓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打造旅游版主题舞蹈剧《一画开天》话剧《邓宝珊》旅游版小剧场大舞台》等一批适合省内外游客文化需求,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高品味的旅游舞台剧,推动旅游业和文化艺术业的繁荣发展。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服务功能。抓好文化艺术的标志性建设和现有的文化设施建设,下大力建设改造一批适合艺术发展的艺术创作中心、剧院、剧场、实景演出场所等高品位、高档次的文化艺术阵地。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档次规模,增加演出创收,搭建艺术院团展示传统及现代文化的平台,提升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加强园区基地建设,拉长文化产业链条。依托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环境、名胜景区等资源优势,借助于伏羲文化、民俗文化和产业园区文化,努力打造中华始祖文化园、民俗文化园、文化产业园、轩辕文化产业园、张川民族风情园等“五大园区”和伏羲文化展示基地、大地湾文化展示基地、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基地“三大基地”聚合文化资源,创建产业平台,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并通过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整体实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新亮点。

6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一是发展文化旅游业;二是繁荣文娱演艺业;三是做大做强工艺美术业;四是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业;五是积极发展节庆会展业;六是加快培育新兴文化产业;七是大力发展动漫创意业等。通过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建设一批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文化企业和产业化基地(园)建设多条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培育一大批多种所有制的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拉长文化—旅游—经济链让散落的文化旅游资源连成一条线。

文化产业园区创建范文第5篇

羊城创意产业园:打造服务和孵化平台

地利、天时与人和,凡事若想成功,不外乎需具备这三方面因素。上马文化创意产业园,地利是第一要素,无地便是“无米之炊”。羊晚集团之所以能一马当先在2007年便立起“羊城创意产业园”的旗帜,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拥有一块现成的亟待开发的土地。

1999年,在全国纺织行业大调整的背景下,羊晚集团兼并了老国企广州化纤厂。在安置了该厂工人后,占地18万平方米的厂区成为羊晚集团一笔重要的固定资产。由于当时广州城市发展尚未覆盖到这一区域,所以2007年前,这片土地的经营相对粗放,如出租给石材市场等。及至2007年,周边土地已经大大“升温”,各方面配套也开始成熟,借助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东风,羊晚集团开始着力经营,并挂出羊城创意产业园的牌子。

据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吴为民介绍,进驻羊城创意产业园的企业有100多家,形成了以文化和设计类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包括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广告创意设计、网络游戏设计、动漫设计以及画廊、书吧等业态类型。2012年11月底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游戏公司多玩YY,在业内颇有名气的瀚华建筑设计、长实通信工程、五行画院等企业都在园区入驻。这100多家企业,基本都是以文化、创意为发展方向,在一些文化产业园为保证入驻率连餐饮企业等都招纳的背景下,确实是不错的成绩。究其原因,吴为民认为关键是羊城创意园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服务良好的平台。

1 产业园首先是一个平台。吴为民说:“我们希望进来的企业能够互助,如果—个企业是做餐饮的,另一个是做钢材的,那业务就不搭了。所以目前我们园区的企业主要是集中在文化、创意、设计类,这些企业进来后,才能够互相影响,才可能互助。”

这种互助,实际是发挥经济学中的集群效应。据羊城创意园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刘佑局介绍,瀚华建筑设计是一家建筑类设计公司,在广东省内是建筑设计的领军企业,自从该公司进驻羊城创意园之后,对同类型的企业带动很大。同类型企业看上的,主要是龙头企业的辐射影响力。而且,同类型企业增多后,还可以产生规模效应。《中国记者》杂志记者到羊城创意产业园采访时看到,正在举行由园区内建筑师自己组织的建筑设计手稿展。这样的展览,单个企业是很难支撑的,也难以产生影响力。

另一方面,因为同属文化创意型企业,大家虽然是不同行业,但仍可产生互助作用。“创意园是一个壳,引进的企业能不能互动,能不能与环境相匹配,能不能相互提升,相当重要,我们非常注重这方面。”刘佑局认为,园区引进的五行画院等美术、工艺机构,就为提升创意园的文化合金量、创意能力、文化辐射力提供了很多内容,它们常设的一些展览,正是园区其他企业员工工余、饭后开拓思维、刺激创造、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2 产业园要当好“服务生”。羊城创意产业园如何在众多园区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吴为民认为,应该是从管理经营模式、服务内容和发展理念方面不断创新、提升。从2007年至今,租金议价能力不断提高的原因,就是羊城创意产业园的特色管理和服务。

羊城创意产业园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原厂区拥有大量茂盛的树木,且大部分建筑均是一两层的车间,基本没有高层建筑。从一开始,产业园管理团队便决定尽量不破坏一草一木,园区企业装修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发挥创意。这种模式最终却使得一座园林式产业园得以保留。“现在入驻园区满5年的公司,至少有30到40家,进来的企业很多都不想走,都怕走。为什么?环境好。比如瀚华建筑设计公司,他们说不想去集市一样太热闹的地方,而这里能提供宁静祥和的自然环境,办公很舒服,尤其是设计人员,他们更需要这样安静的环境。”刘佑局对羊城创意产业园的办公环境非常自信。

除硬件的吸引力之外,服务也是增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羊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行政部主任欧阳静说,园区为增强竞争力,主动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园区独立创办了羊城创意网,为企业提供创意资讯等多种服务;《羊城晚报》专门开辟了《创意周刊》,可以为创意企业做一些推广服务;举办展览、论坛等,羊城创意产业园创建以来,已举办了100多场大型文化创意交流活动;推荐企业或设计师到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参赛,与香港知识产权署合作,组织园区企业集体到香港考察文化创意产业,等等。

“园区与企业之间必须要有互动,不然会成为一潭死水。”欧阳静强调。羊城创意产业园曾经和所在地区政府合作,专门设立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目前正在争取政府在政务方面提供支持。这些贴身式的服务,为羊城创意产业园加分不少。

3 产业园能否成为“孵化器”?目前来看,绝大多数文化创意产业园还是在做“收租婆”,租金是收入的主要甚至全部来源。能否摆脱这种命运?“作为创意园,单是租金的增长,不是我主要的着眼点。我主要是希望把它做大,建成一个有特色、有理念的产业园。即使是收租金,也要做得上档次。”吴为民说,“同时我更多思考的是,能不能参与到园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去。这两种模式之间差别很大,后者才是有产业发展眼光的做法,但目前时机还不成熟。”

虽然还需要视园区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而论,但羊晚集团已提前做了一些相关工作。比如,羊城创意产业园注册的公司名为羊城创意园投资管理公司,实际首先就解决了投资的资质问题,将来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可以给园区的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财务支持。“园区里的企业,如果发展比较好,而且彼此看好,大家的结合能够带来品牌效应,或者经营上能共赢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参股或资金方面的支持。前提是能够互助、共赢。”昊为民表示,“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整个园区企业的访谈,主要是想了解企业对服务、资金的需求,以及发展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

按照广州市政府的规划,羊城创意产业园附近的员村琶洲区域将建设为国际金融城,羊城创意产业园正在积极筹划,希望引进一些金融服务型企业。因为成长期的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很旺盛,如果园区能在这个阶段提供帮助,容易获得企业的欢迎。而由园区管理方代表入驻企业与金融机构洽谈,能够帮企业获得更多优惠条件。“它们如果需要融资,因为是入驻羊城创意产业园的企业,可以享受信用提升,园区也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综合l生服务。”刘佑局说。

南方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三大新增长点之一

广告、印刷和发行是传统报业的三个主要经济来源,但近几年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这三方面的收入呈下滑趋势,使不少报纸压力大增。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传统报业当前的重要任务。“我们集团现在提出了三个新的增长点,一是全媒体,二是文化地产,三是投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曾庆春说,“文化地产有两层概念,一个是文化,另一个是地产,和文化产业园虽然性质不同,但有一定重合,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一个整体。”

据曾庆春介绍,在文化产业方面,南方报业目前的载体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媒体群本身,二是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南海印务基地,尚有200余亩土地储备,三是以南方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标志的办公楼群。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个新的重点方向。

南方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共分为两期,一期建设周期为2010年至2011年3月,建成后的办公区为1.8万平方米,投入约1亿元;二期项目为南方报业总部生活综合楼、生产综合楼、印刷大楼、都市报办公楼共4.2万平方米物业的建设及硬环境改造工程,需投入3000到4000万元,预计于2013年内启动。曾庆春表示,南方报业希望以南方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不仅开辟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拓展出一条整合传媒经济的新路子。

1 打造一条有传媒基因的产业链。从过去工业、科技类园区的发展经验看,一个产业园能否最终在规模和实力方面都过硬,关键在于能否打造至少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曾庆春说,过去报人搞经营走了很多弯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常常涉足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导致负债累累。所以南方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要打造的产业链一定是以文化、传媒业为底蕴的,因为这是报人长期浸的领域。他告诉记者:“我们建立产业园区,把富余出来的物业租赁出去,是有门槛和条件的,就是一定要和报业的主业有关联度。开洗脚城的公司,即使给的租金再高,我们也不可能接纳。”

据介绍,南方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项目2011年底即已入驻完毕,入驻企业主要来自文化传媒、电子商务、动漫设计、影视出版等领域,包括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广东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腾讯大粤网、中大科创、南方新媒体公司等重点企业;同时还有一些配套服务性企业,如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曾庆春介绍,这一阶段主要入驻的企业,都是和南方报业有关联度的,或者是南方报业占有一定份额股份的,比如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的相对大股东就是南方报业,由南方报业总经理担任董事长。

目前,南方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每年已能为南方报业创收近2000万元,在园区的就业人员也有近千人,每年的总产值近10亿元。其中,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已成为国内和广东省文化产权交易的重要平台,吸引了大量相关的文化产业及专利进行交易,一年有几十场拍卖;刚组建半年的大粤网产值达4000多万;同时在园区内也有两家文化类的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80亿元,可为园区以后入驻的优质及成长性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曾庆春表示,南方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二期工程,因为多是厂房改造,使用空间比较宽敞,将结合集团全媒体战略,引进对做全媒体有促进的文化、广告、设计等行业的优秀企业。比如,《南方都市报》和《南方周末》都在往影视方面拓展,两家媒体经常专访一些知名人物,以前只是做文字报道,现在则开始尝试在做文字报道的同时做视频报道、纪录片,这就需要专业的影视制作才能完成。园区可以引进一些高端的视频制作公司。“这是相辅相成的,这些入驻的优秀公司能够对我们有借鉴作用,同时我们又能通过其增强实力。”曾庆春强调。

2 产业园能开“分店”吗?文化创意产业园能否向外拓展?对于已经适应市场经济的广州人来说,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曾庆春介绍说:“我们立足将总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做实做强,然后依托南方报业在省内外的资源,以此模式开拓新的创意园区分部。到目前为止已有揭阳、肇庆、佛山、梅州、河源、珠海等地的项目在进行或正在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