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老机构的服务理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日,笔者在网上也看到一则新闻,某国内大型保险公司在上海花费巨资兴建了一个高档养老社区。这个养老社区无论从建筑规模、装修档次、所属地段、护理设备,还是服务项目都非常让人羡慕。但是,这些是否是老人最想要的呢?
中国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
养儿防老是我国的传统观念。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入住养老机构很多情况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养老机构要想获得老人的亲睐,务必在体验上做到尽善尽美。
NEC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事业部专家袁军学谈了他对我国老人养老意愿调研情况:老人对养老机构的选择,首先关注的是养老机构的健康护理;其次关心的是人文环境,老人都害怕孤独,儿女不在身边,养老机构里最好能够有共同语言的人群。除此之外,老人才会去关注是否建筑是否高端、住宿环境、饮食条件等。
中国养老市场的发展前景,也促使很多养老机构的运营者,四处高薪挖人。这种情况也造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养老服务和管理人才的竞争。但是,当真正运营一家养老机构之后,运营者会发现,人才有了,建筑装潢花了很多钱,引进了很多先进设备,但是仍然不能贴合老人的喜好,入住率会降下来。袁军学特别指出,根本原因是,很多养老机构忽略了最核心的东西――护理业务。不专业、不规范的护理,会大大降低老人在养老机构的体验。
我国养老机构的整体水平都不高,甚至有些服务水平还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次。袁军学指出,有些养老机构,老人缴纳的都是床位费,有服务员每天给居住的老人打扫房间。很多养老机构推出的服务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提供的服务又不够细致,不便于员工执行和运营者监督。例如,陪老人遛弯,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护理员要做到耐心,耐心到什么程度,什么叫溜弯,一天溜弯多少时间,都没有量化。
通过对中国市场客户一年多的调研,袁军学发现,我国养老机构最缺乏的不是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而是对养老理念进行最基本的改造――把养老服务流程化,把服务内容细化和量化。这是我国养老机构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标准化养老服务和工作流
要解决养老机构遇到的以上问题,袁军学认为,必须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体系:一方面是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管理标准化,另一方面是对老人服务的标准化。
目前,养老机构运营者的理念比较模糊――该怎么样运营一家养老机构,没有具体可执行的工作流程。有时候,养老机构虽然有一些好想法,但是执行的时候发现无法量化,也无法获知员工执行的情况。对员工的考核,养老机构都是靠抽查、年终考核和听取老人的意见反馈等。而对于老人的投诉和意见反馈,养老机构的处理往往不及时、不全面,形成不了一个闭环,也不能帮助老人及时解决投诉的问题。
NEC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i-Care可以给养老机构运营者一套清晰的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工作流程,可以让运营者和从业者,尽快地把养老机构运转起来,而不用再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养老机构运营过程中,运营者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流程,再修改甚至新增一些流程皆可,也可以把自己的新理念先放进去。
NEC i-Care的出现帮助养老机构把所有围绕老人的服务进行量化,做到可执行、可视化,而不只停留在纸面上。袁军学认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养老机构才能提高服务质量。通过NEC i-Care提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每一个工作流和细节都能得到一个闭环的结论。例如,员工可以遵照标准的工作流程服务老人,然后根据流程的可执行度收集反馈信息,最后,养老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把这套标准化体系进行修改、提升和完善。
NEC i-Care可以帮助养老机构运营者固化标准的服务和流程,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养老人才的离职率。因为养老机构可以把自己的一套服务流程和理念,传递给中层、服务人员,把他们融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当中去。当一个人离职后,接任人很快就可以按照固化的工作流程去执行,养老机构的运营就不会停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NEC i-Care规避了一些人员流失造成的损失。
以老人为本的研发理念
NEC i-Care平台当初开发的核心理念是:帮中国把养老行业、养老观念,从以前的那种旧的传统观念过渡到一种新的养老服务理念,把一些先进管理和服务理念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体现出来。事实上,NEC原本有一套智慧养老系统,但是考虑到中国养老行业的特殊性,NEC中国通过两年多时间的研发,重新为中国市场量身订做了NEC i-Care。因此,很多养老机构最关心的本地化问题也迎刃而解了。目前NEC i-Care已经被国内四家养老机构采用。
从模块上来看,NEC i-Care拥有六大智能化系统:建筑设施智能化系统、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健康管理智能化系统、生活服务智能化系统、老年照护智能化系统、文化服务智能化系统,涵盖养老机构、老人和运营者的所有需求。
袁军学表示,NEC智能养老信息化管理系统、NEC健康监护系统和NEC智能定位及紧急呼叫系统等是最为核心的系统。其中,NEC智能定位系统采用一种超声波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老人的定位管理,甚至可以精确到厘米级,不管在老人卫生间、客厅,还是卧室都能够精准地定位到。
与其他定位技术不同的是,超声波的波段对老人佩戴的仪器没有干扰,经过国家验证,这个波段对老人的身体也没有伤害。另外,为了让老人的紧急呼叫得到第一时间的响应,NEC i-Care还与门禁系统相连。当医务人员接到呼叫后,通往救护现场的路上的所有门禁都会自动打开,还会为医护人员配备一个自动指路系统。
NEC i-Care还把紧急呼叫系统与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相连,当老人发出紧急呼叫以后,在医生的平板电脑上或者桌面电脑上弹出紧急呼叫的信息之外,还会弹出老人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老人以往的病历,有没有潜在危险。救护人员会带着最可能所需的一些药和急救包快速赶到现场。
关键词:民办养老机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严峻。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如何应对老龄化局势,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我国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现在已是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增长100万,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考验着国家、地区政府养老的能力。据统计,中国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2%―3%的水平。由于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养老机构、床位和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养老服务的瓶颈问题。
我国的养老机构有国办的和民办的,国办养老机构比较紧俏,床位紧张,而民办养老机构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并没有受到人们的追捧。国办养老机构数量有限,随着我国老龄化市场的加剧,仅仅依靠国办养老机构是不能应对我国老龄化市场需求的,我们要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着手解决民办养老机构的问题,共同应对我国快速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民办养老机构的问题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在回答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存在什么问题时,有77所养老服务机构认为“缺乏政策支持”列第一位;其次认为是“资金困难”,这同样也涉及政策的支持。我们调查还发现,经营一所养老机构,前期的投入很大,而后期的收入较慢,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对于民营资本来说经营是有一定难度的。长期以来,国家都没有出台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法规,这是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老年人支付能力的限制
调查显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老年人,有59.7%是靠养老金支付的。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有限,意味着医护工作人员待遇不高,没有工作热情;意味着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机构只能享受最基本的服务内容;意味着经营者资金压力较大,不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养老服务机构的再建设中去,只能勉强维持养老院的一般运转。
(三)机构自身管理和经营理念的影响
从调查的数据看,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很缺乏,专业的护士和医生也不愿意去民办的养老机构工作,而且存在学历偏低、受过正规培训的偏少、工作经验偏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致使服务上不去、管理跟不上。
(四)民办养老机构自身宣传的欠缺
调查显示:88所民办养老机构自己运用电视、活动、报刊、传单、广播、网站等六种方式宣传的仅有2所,五种宣传方式的有4所,四种宣传方式的有9所,三种宣传方式的有17所,还有17所未作任何形式的宣传。宣传不到位,老年人就不知道这些机构的具体情况,使得有入住需求的老年人无法入住,导致入住率偏低,影响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三、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的对策
(一)制定政策,通过法规给予支持
调查显示,政府给予民办养老机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支持是民办养老机构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各级政府部门要本着为老年人办实事,减轻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压力,解放思想,切实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在土地征用、水电气安装使用等方面给予减免优惠,并以资金和物质奖励等方式进行补助。国家税务总局应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国家发改委对民办养老机构应制定民办公助政策,可以按入住老年人数量进行补助,增加其造血功能,从而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医生、护士的待遇。
(二)整合资源,创新养老机构发展运行新模式
政府应该有效整合养老机构服务资源,探索合作养老、志愿者服务、社会互助、有偿服务等形式相结合的养老途径,可以考虑将部分人员不足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改造成托老所、养老院,以租或借的方式交给私人经营,以节约投资,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步伐。
(三)加强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是开展机构负责人培训。提高管理者素质、强化服务理念,以增强管理能力。二是加强专项业务培训。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医护人员、护工进行专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规范服务,从而实现人性化关怀和专业化护理。三是加强指导。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指导、帮扶的力度,提高民办养老服务机构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搭建平台,实行科学化、行业化管理
协调职能部门,参照宾馆星级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民办养老机构运行实施细则》,对养老机构合理设置、建筑规模、资格认证、日常管理、运行经营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监管。并确立一个主管或兼管部门,成立行业协会进行监管,针对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收费依据和管理原则、管理流程、管理效果等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为养老机构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行业平台。
总之,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是应对全国快速增长的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养老机构按照市场化运作是老龄产业中的发展方向,也是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运转良好的服务平台,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肖刚.我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N].成都商报,2009-10-27.
[2]曹子建,胡晓萍,肖化戎,柳长翥,赖国毅.成都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和社会支持网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关键词】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老年人
养老机构作为居家、社区养老的一种有效补充,其市场前景广阔,意义重大而深远。以下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浅显认识。
一、底数明晰,增强养老机构建设针对性
目前,由于对养老机构前期的调查研究不深入,底数掌握不清晰,导致后期建设盲目投资,盲目建设,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加之我国的养老机构建设刚刚起步,尚无经验可寻,更无捷径可走,迫使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攻坚克难,打好主动仗。
(一)要逐步完善养老服务评估机制。要以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根本目标,由政府牵头,各部门配合协作,社会广泛参与,彻底摸清当地老年人口的数量、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居住环境、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并健全老年人信息数据档案,科学评估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做到有案可查、据情而建。
(二)要合理制定规划建设方案。各级政府要从养老产业化的高度,把养老机构建设作为一项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的重要工作,制定系统的养老机构布点规划,深入调研、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专项建设,增强养老机构建设的针对性以及服务保障的集中性。
二、政策先行,提升养老机构法制保障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规制度的保障。我国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中,仍存在着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操作性不强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大大制约着养老事业的发展。养老机构作为政府主导的社会公益性项目,不仅投入大、周期长,而且收益少、责任重,常导致不少有实力的社会力量鞭长莫及、望而却步。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把"老有所养"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民生目标之一,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普惠政策,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政府需要转变思维,拿出诚意,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制定有效可行的政策法规,把优秀的社会力量吸引进来,一方面在资金上、用地上、税收上给予扶持或减免,另一方面在政策的贯彻执行上给予法律约束和制度规范,加强对养老机构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做到公平公正,有的放矢,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利于社会力量更好地发挥优势,激发活力,整体推动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三、服务配套,促进养老机构服务产业化
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全民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老年人的吃住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服务配套"上下功夫。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长期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学习借鉴,制定一套科学、优质的配套服务体系,实现养老行业市场化、产业化。首先,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建立以生活照护为主,医疗康复为辅,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为补充的配套服务体系,强化服务理念,明确服务标准,逐步解决养老机构存在的服务项目单一、服务质量差、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不断促进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的转型,加快养老机构服务人性化、产业化的进程,实现养老机构功能全面、形式多样、服务水平整体提升的奋斗目标;其次,积极做好养老服务产业规划,勇于启动市场化参与机制,通过购买养老服务,引导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机构服务,鼓励他们投资、研发、生产老年产品,兴办老年教育、旅游等辅助机构,进一步繁荣老年市场。同时要大力宣扬中华老年文化,进一步丰富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成立老年人兴趣活动小组等等,努力营造和谐的养老氛围,促进养老机构服务的健康全面发展。
四、人才跟进,确保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
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是养老事业的软实力,是确保养老机构正常运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养老产业繁荣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养老机构服务队伍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员数量紧缺,专业力量薄弱,这就造成养老机构服务供需矛盾的日益凸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一)抓好专业理论学习。养老服务是一门学问,涉及护理学、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等专业知识,如果我们不去学习,不接受培训,就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更不可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各级各部门应适当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养老服务知识培训计划,成立专业的培训机构,严格按照养老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通过集中培训、定期培训等方式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素质。
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金波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已在上海正式实施。《规范》明确了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行、助医”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要求,还重点关照了个性化的乃至心理服务的特殊需求―“代购、代领物品和代缴费”的代办服务、康复辅助以及“读书读报、谈心交流”的相谈服务。
这部历时4年编制的《规范》,定义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等各类服务机构的概念;分别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具体规定各项基本服务内容与要求,明确了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以及意外事件处理的要求,基本覆盖了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并确定了质量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福建:
社区医疗引入新加坡模式
海峡
日前,福建省卫生厅与新加坡最大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新加坡保健集团在福州签署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展社区卫生人员培训。该项目计划两年内分五批培训该省社区卫生管理及技术骨干师资110名。
这一项目由新加坡慈善组织―淡马锡基金提供近66万新加坡元(约合32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培训人员将在新加坡学习社区公共卫生、社区医疗模式,学习如何进行社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医患沟通技巧、家庭健康管理等知识。培训人员回来后作为“种子”师资,将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和服务理念传授给其他社区服务人员。预计,项目会使5000多名社区卫生工作者受益。然后借由这些人将“新加坡医疗模式”推广到全省。
四川:政协委员建言打造“老年城”
劲松
面对日渐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四川省政协委员骆正明建议,各地发挥地区优势,建设“老年城”,并逐渐在各地形成适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不同收入群体,多层次、全方位、布局合理的养老产业发展格局。
把行风效能建设不断做深做实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行风效能建设统揽全局,强化学习树理念,建章立制抓规范,督促检查促长效,树立了部门良好形象,促进了各项工作。我局连续六年被市委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先进单位、__市人事、劳动系统综合先进单位,行风建设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单位,今年获免评资格。
一、坚持学习教育,树牢服务理念
我们把对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服务理念教育始终抓在手上,坚持常讲常灌输,努力营造起风气正、事气高、人气旺的氛围。在加强对干部职工进行“三个代表”、“党员先进性”等日常学习教育培训的同时,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相继开展了“珍惜权力、当好公仆,换位思考、真诚服务,珍惜职位、尽心尽责,知足长乐、多做贡献”教育和“五优”达标竞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干部职工选准生活工作中的参照物,境遇比我差者,学问比我高者,修养比我好者,能力比我强者,贡献比我大者。强力推行“两视”服务理念和“六个一”服务制度。即“把服务对象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把离退休人员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进门一张笑脸,让出一个座位,端上一杯热水,明确一个答复,承诺一个时限,出门一声再见”,以真诚的服务不断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全局逐步形成“七个不让”的工作理念:即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我手里延误;不让传递的业务在我手里中断;不让正在办理的事项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手里发生;不让来办事人员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各种不良风气在我身上出现;不让人事劳动保障局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
二、坚持严格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围绕服务抓管理,创新制度促管理。近年来,先后制定完善了行风效能建设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增强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行了公开、公示制。在醒目位置建立公开栏,公开岗位设置、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及办理时限,科室普遍设置了工作流程图;为解决“办事难”、“效率不高”等问题,出台了首问责任制、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办法、一次告知制、AB岗工作制、否定报备制、提高工作效率便民服务措施;为解决“职责不清”、“行为不规范”、“素质不高”等问题,建立了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制度,工作人员提升微机操作技能的意见、岗位目标责任制、绩效考评制,规范服务用语,推行上门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电话预约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为解决“作风不实”、“浪费现象”和“迎来送往”中的问题,制定了工作人员道德行为规范、工作人员三条禁令、廉政建设规定、建设节约型机关具体措施。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坚持督促检查,营创干事氛围
事在人为,事靠人干。我们坚持调度督查并举的原则。汇报工作谈行风,督促检查促行建,使工作人员始终把主要精力用于想问题、谋事业、干工作。
一是发挥班子、中层、党员带头作用。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做到的班子、中层、党员首先做到。在全局唱响“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口号,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工作日坚持提前到岗,正点或晚点下岗,已成为全体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二是坚持“日记录、周计划、月例会”工作制度。工作人员每天记好工作日志,完成哪些工作,采取哪些措施,收到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都要记录。班子每周一召开工作碰头会,科室每周做好周工作计划。班子及中层干部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由科室负责同志汇报全月工作完成情况,安排下月工作。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建立了目标责任百分考核办法,明确专人负责督查考核。严格上下班签到,上班中间不定期查岗,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到科室中督查工作完成情况,对督查的工作情况记录在案作为年终百分考评依据,对因不按制度办事,造成影响的,严格按影响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办法执行。
四、坚持务求实效,打造一流业绩
行风效能建设的落脚点是提高效率、促进工作、服务群众。通过近四年建设,全局从班子成员到一般工作人员,主动想事、干事,谋划工作,研究难题,人劳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全面落实“人才兴冀”工程,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三年来,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共引进急需高级人才628名,培养乡土人才1300名。把毕业就业政策积极向高学历毕业生倾斜,实行优生优配,凡来__州本科生、研究生,全部安排到事业单位工作,高学历毕业生回家乡工作呈现良好趋势,由过去每年10余名,发展到今年的近80名,全市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实行动态管理,按绩效考 核,未位淘汰办法,择优上岗,较好的调动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合理配置各类人员。
认真贯彻执行机构编制下管一级的规定,同时,对事业单位开展了有序整理,7家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2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变为社会中介组织;11家乡镇兽医站由自收自支转为企业化管理,全市事业机构设置得到进一步规范。
严把公务员队伍进口关,坚持“逢进必考、择优录用”原则,确保公务员队伍高素质建设。协调有关部门,结合财政预算,每年开展一次财政供养人员审核认定工作,针对文教、卫生两大系统,分别制定人员流动具体管理办法,做到顺向流动,合理配置,使全市财政供养人员始终处于负增长状态。
(三)贯彻“以人为本”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和参谋助手作用,争取市领导支持,不折不扣的落实各项政策,凡上级出台的工资福利政策,在冀州均得到及时足额落实。特别是对企业干部的各项政策,更是做为头等大事,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积极落实,做到一不漏人,二不缺项,三不误时。全市共解决拖欠工资24.7万元,为37名符合条件人员提前办理退休手续,为32名养老金偏低人员,按衡水市平均水平予以调整,为全部退休企业干部按时加发了养老金补贴,全市所有企业干部均从20__年1月起参加了医疗保险,对67名困难企业的干部以办名义由市财政拨款实行“打捆”参保。工作中对特殊问题特事特办,市物资系统已整体破产,转业干部反映破产前拖欠的工资没有解决,我们组织人员查阅了前10年的账目和凭证,核对出7名转业干部近5万元拖欠工资,全部如数补发,有力促进了干部的稳定工作,全市没有发生过聚集上访现象。
(四)做好劳保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经几年努力,基本建立起了融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将参保人员与退休人员的比例控制在合理水平,做到基金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目前,全市五险基金积累已达6500万元,使基金支撑能力始终处于高安全点。